㈠ 新生入门知识-色彩
新生入门知识-色彩
1.色彩基础知识色彩的概念
光从物体反射到人的眼睛所引起的一种视觉心理感受。色彩按字面含义上理解可分为色和彩,所谓色是指人对进入眼睛的光并传至大脑时所产生的感觉;彩则指多色的意思,是人对光变化的理解。
1)常用色彩名词
三原色
绘画色彩中最基本的颜色为三种即红、黄、蓝,称之为原色。这三种原色颜色纯正、鲜明、强烈,而且这三种原色本身是调不出的,但是它们可以调配出多种色相的色彩。
间色
有两个原色相混合得出的色彩,如黄调蓝得绿、蓝调红得紫。
复色
将两个间色(如橙与绿、绿与紫)或一个原色与相对应的间色(如红与绿、黄与紫)相混合得出的色彩。复合色包含了三原色的成分,成为色彩纯度较低的含灰色彩。
2)其他色彩名词
对比色
色相环中相隔120度至150度的任何三种颜色。
同类色
同一色相中不同倾向的系列颜色被称为同类色。如黄色中可分为柠 檬 黄、中黄、橘黄、土黄等,都称之为同类色。
互补色
色相环中相隔180度的颜色,被称为互补色。如:红与绿,蓝与橙,黄与紫互为补色。补色相减(如演练配色时,将两种补色颜料涂在白纸的同一点上)时,就成为黑色;补色并列时,会引起强烈对比的色觉,会感到红的更红、绿的更绿,如将补色的饱和度减弱,即能趋向调和。
3)色彩的基本因素
光源色
有各种光源发出的光(室内光、室外光、人造光),光波的长短、强弱、比例性质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色光,称之为光源色。一般在物体亮部呈现。
固有色
自然光线下的物体所呈现的本身色彩称之为固有色。但在一定的光照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下,固有色会产生变化,对此初学色彩者要特别注意。固有色一般在物体的灰部呈现。
环境色
物体周围环境的颜色由于光的反射作用,引起物体色彩的变化称之为环境色。特别是物体暗部的反光部分变化比较明显。
4)色彩的三要素
色相
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是色彩最显着的特征,是不同波长的色彩被感觉的结果。光谱上的红、橙、黄、绿、青、蓝、紫就是七种不同的基本色相。
明度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的差别,它取决于反射光的强弱。它包括两个含义:一是指一种颜色本身的明与暗,二是指不同色相之间存在着明与暗的差别。
纯度
也称彩度、艳度、浓度、饱和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
5)色彩的调和
光源色调和
在带有明显光源色的影响下,统一染上光源色所构成的色彩调和。
主调调和
某类物体色彩占统治的成分所构成的调和。
中性色调和
黑、白、灰、金、银五色为中性色。无论它们与任何色彩之间,都能独立承担起各色之间的缓冲与补色平衡的角色。在任何不协调的色彩之间,只要间隔一条黑线或银等中性色线条,立刻就能将整幅画的色彩统一起来
6)色彩的对比关系
色相对比
因色相之间的差别形成的对比。当主色相确定后,必须考虑其它色彩与主色相是什么关系,要表现什么内容及效果等,这样才能增强其表现力。
明度对比
因明度之间的差别形成的对比。柠 檬 黄明度高,蓝紫色明度低,红色和绿色属中明度。
纯度对比
一种颜色与另一种更鲜艳的颜色相比时,会感觉不太鲜明,但与不鲜明的颜色相比时,则显得鲜明,这种色彩的对比便成为纯度对比。
冷暖对比
由于色彩的冷暖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称为冷暖对比。红、橙、黄使人感觉温暖;蓝、蓝绿、蓝紫使人感觉寒冷;绿与紫介于期间,另外,色彩的冷暖对比还受明度与纯度的影响,白光反射高而感觉冷,黑色吸收率高而感觉暖。
补色对比
将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等具有补色关系的色彩彼此并置,使色彩感觉更为鲜明,纯度增加,称为补色对比。
7)色调
色调指得是一幅画中画面色彩的总体倾向,是大的色彩效果。在大自然中,我们经常见到这样一种现象:不同颜色的物体或被笼罩在一片金色的阳光之中,或被笼罩在一片轻纱薄雾似的、淡蓝色的.月色之中;或被秋天迷人的黄金色所笼罩;或被统一在冬季银白色的世界之中。这种在不同颜色的物体上,笼罩着某一种色彩,使不同颜色的物体都带有同一色彩倾向,这样的色彩现象就是色调。色调是画面色彩构成的总体效果。色调,
也是作画者在写生过程中,将对象的色彩,从色相、明度、纯度及面积大小分布等几个方面,在画面上进行组织、加工、调整后形成的,因此带有主观性,它并非是对客观对象的照搬。
色调的作用和对色彩的重要意义
在当今美术高考色彩中,色调是精髓部分。一张好的色调作品是让你迈向高分的关键一步。色彩构成对现代设计和绘画起到巨大的作用如室内装饰,服装,国画等等。
(1)影响色调的因素
光源色
色彩是不稳定的,它会因光线的变化而变化,受光面与背光面的色彩呈现出互补色的关系,这也是阳光下的风景色彩的一个基本特点。室内自然光线下景物的色调就普遍偏向冷色,但如果在有色灯光的照射下,光源颜色的冷暖决定静物的冷暖。
主题色彩决定画面色调走向
主体物颜色
主体色彩是决定画面色调走向的主要色彩,它可能是画面面积最大的一块色彩,也可能是画面纯度最高、最引人注目的一块色彩。主体色的主要性体现在画面其他色彩都要以它为中心而展开,依据主体色的纯度、明度调整自身的色彩,共同形成统一和谐的画面色调。
个人用色习惯
个人用色习惯与色彩感觉如何影响色彩,作画者都有自己的习惯,画面色调的确定与个人用色习惯有直接的关系,比如梵高就喜欢用纯度较高的色彩,反差大,形成充满旺盛生命力的视觉效果。而有些画家则喜欢用单纯而含蓄的色彩,比如维亚尔,他喜欢用土黄、赭石、熟 褐 一类色相较近的色彩,追求色彩间的微差正是他色彩语言的特点。
每个人的色彩感觉有很大的差异,对色彩感觉敏锐的人来说,丰富多变的色彩从自然中拿来即可,像莫奈这样的色彩大师就具有这种与生俱来的天赋,而且难以模仿。而对于色彩感觉不太好的人或初学者,则可以通过对技术的合理运用、对色彩的理性控制使色彩关系合乎规律。
(2)色调的分类
色调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类:1.以明度来分类:亮调、灰调和暗调。2.以纯度来分类:鲜调、中纯度色调和灰调。3.以色性来分类:冷色调、暖色调和中性色调。4.以色相来分类:红、黄、橙、蓝、绿、紫、赭。
(3)色调与色彩的关系
色调与色彩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色彩关系有序、合理,画面色调感就强;色彩关系凌乱无序,画面就缺少色调感。换句话说要想获得画面的整体色调,就必须建立和谐统一的画面色彩关系,推敲用色的纯度、明度,并对色彩进行适当的归纳与概括。对现实的色彩进行归纳与概括,或者说准确把握一幅画面的整体色彩关系,是完成一幅作品的必要条件。如果在落笔前就能明确表现出对象的整体色调,那么局部色彩也会随之变得明确而容易把握,色彩的整体关系就不会出现大的偏差,这时,色调就成了作画者对缤纷的自然色彩进行归纳和概括的有效手段。
(4)色调中的大体色彩关系
色彩关系:两者或者两者以上,前后、左右、上下之间或物体本身之间的冷暖、明度、纯度关系。
明度:前亮后灰
纯度:前纯后灰
冷暖:暖光下,受光部位偏暖,暗部偏冷。冷光下,受光部位偏冷,暗部偏暖。
色相相同,便从明度、冷暖去找物体之间的变化。
(5)对比色调中的色彩关系
和谐之美
和谐的原则是指色彩作品中色彩相互协调,在差异中趋向一致的视觉效果。和谐的原则是构建画面氛围的重点之一。
对比变化
对比是一幅作品形成的基本条件,对比是一种艺术的表现手法。一幅作品的色彩在色相、纯度、明度上的差异,以及色块的大小、曲直、虚实、动静、强弱、清浊、冷暖、聚散、断续、阴阳、简繁、疏密等都是艺术的重要对比关系。恰当的运用对比手法,强化对比效果,可以提高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主次原则
画面色彩有主次之分,形成画面基调的色彩是主体色,比如蓝色调中大面积的蓝色,衬托色和点缀色是次要色彩,它们对画面的色调不起决定作用,通过对比,它们能达到丰富画面的作用。
均衡原则
画面的均衡包括两层意思,一种是画面重量感的均衡,另一种是色彩对比上的相对稳定感,要使画面均衡、统一,一定要避免一边倒或头重脚轻的情况出现。均衡的画面是以画面的偏中心为基准,向上下,左右或对角线作重量来调整的,稳定的色彩关系使画面有舒适、优雅的视觉效果,是色彩具有美感的表现。
节奏原则
作品中色彩的配置富有节奏感,才能产生统一中有变化的美感。如果画面中都是比较极端的颜色,如大红、大紫似的,就会令人烦 躁 不安;画面全是灰色就会显得消沉,没有活力;只有将纯色、中间色、灰色作合理搭配,用心经营位置,推敲用色,才能获得富有节奏感的画面效果。
(6)组织色调的方法
主体色配方法
主体色是形成画面色调的基本色彩,其作用是决定性的,因此主体色在画面应是最醒目的。
概括归纳法
概括归纳法简单地来说就是把色彩作简化处理不等于随意,而是对自然色彩进行符合整体特征的归纳。掌握概括归纳法的关键是在于要对色彩作准确观察,在绘画中,观察也是一种思考,思考的结果就是提炼出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特征色彩。
微差法
微差简单地讲就是过渡和对比微弱,不明显。微差可以营造一种和谐统一的色调感。这种微差效果的运用,需要围绕画面的中心部分展开,将画面的色彩关系向丰富的方向引导。
微差的运用涉及主体色与点缀色双方的面积对比,如果大色调已经确定,即使局部有小面积的色彩与主调形成较大反差也不会影响主色调,相反恰当的对比会使画面色彩更具张力。
透底法
透底法是一种制作感较强的色调组织方法。其作画步骤是:先在整个画面薄涂一种基色,然后再基色上敷加色彩。色彩不作大面积覆盖,而是适当露出底色,形成两层或多层色彩层次感的透气效果。
;㈡ 色彩基础理论知识
色彩基础理论知识
色彩本身并无冷暖的温度差别,是视觉色彩引起人们对冷暖感觉的心理联想。下面是我分享的色彩基础理论知识,一起来看一下吧。
色彩基础理论知识 篇1
1、色彩三原色。
色彩三原色是指红、黄、蓝,从色彩原理上讲,这三种颜色能调出大部分颜色,而其他颜色则不能调出这三种原色。由于三原色不能调配出黑色,只能混合出深灰色,因此在彩色印刷中,除了使用三原色外还要增加一版黑色。才能得出深重的颜色。
2、色彩混色。
红黄相混得橙,红蓝相混得紫,黄蓝相混得绿,若进一步相混可得到更多的颜色。要验证这个结论,只需在彩色打印机上打印一张颜色构成较全面的彩色图纸便可,在10倍放大镜下就能大致看到各原色的分布情况。
3、十二色相环。
通过下面这个图表,我们可以比较直观地看到各色相混所产生的色彩变化,中心的三角形中是三原色,其中任意两色分别相混得到外围的紫、绿、橙色。再用三原色与紫、绿、橙组合又得到另外的一些颜色,这些混色与三原色一起构成最外围的十二种颜色,即十二色相环。如果再进一步组合,则会产生更多的、色彩变化更细微的颜色。
4、对比色。
色相环中直径两端相对的两种颜色,因为色彩差别最大,所以把它们互称为对比色。把这两个颜色并列放在一起,它们会相互让对方的色彩完全显现出来,以红绿为例,红则更红,绿则更绿。但把这两者等量相混,就说不出是个什么色了,色彩学中通常把这种颜色说成脏色。
5、彩度与明度。
色彩的鲜艳度叫彩度,明暗度叫明度。色相环中的任何一个颜色其彩度都是高的(很鲜艳的),欲降低其彩度可加黑色、白色或灰色(黑白灰称作无彩色),通常白色能增加颜色明度但同时会降低颜色彩度,黑色和灰色则既降彩度也降明度。
6、混色量对色相的影响。
上面色相环中的混色都是理论上的等量混色(色料颗粒大小一致,数量一致),在现实中不可能都按此方法调色,比如红色和蓝色等量相混得到图中的紫色,而3份红色和1份蓝色相混则得到图中的紫红色,如果再用紫红色和红色等量相混,那么蓝色就只占八分之一而红色占八分之七,这个混色就应该叫浅紫红色了,如果再照这种比例相混下去,混色中蓝色的影响力就将越来越弱,直到不足以影响红色。
7、色彩差异。
在现实中,没有人规定什么颜色要达到什么样的彩度和明度才能叫特定的颜色名,就拿最基本的三原色来说,由于生产工艺和原材料的不同,每个原色都存在着若干不同彩度或不同明度的个体原色,与之相应的混色在色相上肯定也有差异了。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想用同一色系不同色相的两种原色来分别与另一色系的颜色相混而得到相同色相的颜色,依靠的往往是调配者的感觉而非科学的量比关系。
色彩基础理论知识 篇2
培养孩子敏锐的色彩观察力和对色彩的意识,意识形成后,伴随着他们的成长及对色彩有意和无意的观察,眼睛对色彩的分析逐步提高,为孩子未来从事与色彩相关的工作提供一个视觉基础。
现将基本的色彩知识总结如下,希望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为孩子对色彩的辨析有一个正确的引导。
1、原色
理论上指不能调和出来的色彩叫原色。三原色指:大红、柠檬黄、钴蓝;原色又称为第一次色,或称为基色。原色的色纯度最高,最纯净、最鲜艳。可以调配出绝大多数色彩,而其他颜色不能调配出三原色。
(1)三原色不能通过其他的有色材料混拼而成的颜色。能配合成各种颜色的基本颜色。也叫基色。这三种颜色的组合,几乎形成几乎所有的颜色。
(2)光线会越加越亮,两两混合可以得到更亮的中间色:yellow黄,cyan青,magenta品红(或者叫洋红、红紫)。三种等量组合可以得到白色。
颜料中的原色是红、黄、蓝,蓝和黄可以配成绿,红和蓝可以配成紫,黄和红可以配成橙。
色光中的原色是红、绿、蓝,红和绿可以配成黄,红和蓝可以配成紫。
2、间色
任意两个原色相混合所得的新色称“间色“。红+黄=橙,蓝+黄=绿,红+蓝=紫,等量相加产生的橙、绿、紫为标准,但三个原色混合的比例不同,间色也随之产生变化(当我们把三原色中的红色与黄色等量调配就可以得出橙色,把红色与蓝色等量调配得出紫色,而黄色与蓝色等量调配则可以得出绿色。在专业上,由三原色等量调配而成的颜色,我们把它们叫做间色。当然三种原色调出来就是近黑色了。间色 又叫"二次色"。它是由三原色调配出来的颜色,是由2种原色调配出来的。红与黄调配出橙色;黄与蓝调配出绿色;红与蓝调配出紫色,橙、绿、紫三种颜色又叫"三间色"。在调配时,由于原色在份量多少上有所不同,所以能产生丰富的间色变化。
3、复色
任意两间色相混合所得之色,称之为“复色“。橙+绿=黄灰,橙+紫=红灰,绿+紫=蓝灰,等量相加得出标准复色;两个间色混合比例不同可产生许多纯度不同的复色。
4、色彩的对比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放在一起,由于相互影响的作用显示出差别的现象,称为色彩对比。
色彩对比的重点,是认识色彩对比的特殊性。色彩的千差万变形成了色彩的多种对比关系。
因明度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称为明度对比。
明度对比,明度对比为主构成的色调。由于明度对比程度的不同,这些调子的视觉作用和感情影响各有特点,一般为:高明度基调给人联想到的是晴空、清晨、朝霞、昙花、溪流、女人用的化妆品等。这种明亮的色调给人的感觉是轻快、柔软、明朗、娇媚、纯洁。如应用不当会使人感觉疲劳、冷淡、柔弱、病态。中明度基调给人以朴素、稳静、老实、庄重、刻苦、平凡的感觉。如运用不好也可造成呆板、贫穷、无聊的感觉。低明度基调 给人的感觉沉重、浑厚、强更刚毅、神秘。也可构成黑暗、阴险、哀伤等色调。
明度对比强时如:“高长调、低长调、中间长调“给人的感觉光感强,体感强,形象的清晰程度高,锐利,明白。明度对比弱时 如:“高短调、中间短调、低短调“给人的感觉光感弱,体感弱,不明朗,模糊,含混,平面感强,形象不易看清楚。明度对比太强时如最长调有生硬、空洞、简单化的感觉。
5、同种色
颜色产生不同明度变化,称同种色。如将翠绿色加白或加黑出现的许多深浅不同的绿色,这深浅不同的绿色为同种色。
6、同类色
两种以上的颜色,其主要的色素倾向比较接近,如红色类的朱红、大红、玫瑰红,都主要包含红色色素,称同类色。其他如黄色类中的柠檬黄、中铬黄、土黄,蓝色类的普蓝、钴蓝、湖蓝、群青等,都属同类色关系。
7、类似色
在色环上任意90°角度以内的颜色,各色之间含有共同色素,故称“类似色”。
8、邻近色
在色环上任一颜色同其毗邻之色称为“邻近色“。邻近色也是类似色关系,仅是所指范围缩小了一点。从同类色、类似色、邻近色的含义来看,都是含有共同色素。采用此类色彩配合给人以统一而调和的感觉。
9、补色
色环中任何两色混所得的新色与另一原色互为补色,也称余色。如绿与红、黄与紫、蓝与橙,皆属补色关系,绿的补色是红色,红的补色是绿色。
10、冷暖对比
用冷热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称为冷暖对比。
冷暖本来是人体皮肤对外界温度高低的触觉。太阳。炉火、火炬、烧红的铁块,本身觉度很高,它们射出的红橙色有导热的功能,其光所及,将使空气、水和别的物体温度升高,人的皮肤被它们射出的光照所及,亦能觉得温暖。大海、苍天远山、雪地等环境,是蓝色光照最多的地方,蓝色光会导热,而大海、苍天。雪地有吸热的功能,因而这些地方的温度比较低,人们在这些地方会觉得冷。‘这些生活印象的积累,使人的视觉、触觉及心理活动之间具有一种特殊的,常常是下意识的联系。视觉变成了触觉的先导,无论光源色还是物体色,在生理上或心理上都会由于意识的惯性而引起相应的条件反应。
日本色彩学家曾作过一个实验:将一个工作场地涂上青灰色,另一个工作场地涂上红橙色。然后比较工作场地的客观温度条件,即使物理上的温度相同,劳动强度也一样,但色彩影响了人的生理与心理,两地的感觉反应就不一样。在青灰色工作场地工作的员工,于华氏59“时感到冷,但在红彩色工作场地工作的员工们,温度自65F降到52F时。仍然不觉得冷,这是一个很有趣的例子。
由此,人们产生一个对冷暖色彩比较抽象。似是而非,不易言传的概念,同时又把冷暧看作是万能的,把握色彩技巧的钥匙。
从色彩心理学来考虑,我们把桔红的纯色定为最暖色,它在色立体上的位置称为暧极,把天蓝的纯色定为最冷色,它在色立体上的位置称为冷极,并用冷暖两极的关系来划分色立体上茶余备色的冷暖程度与冷暖差别。凡近暖极的称暖色;近冷极的称冷色。与冷极距离相等的各色,冷的程度相等;与暖极距离相等的各色,暖的程度相等;凡与两极距离相等的各色,称为冷暖的中性色。由此可知,红、橙、黄等同暖色,蓝绿、蓝、蓝紫等同冷色,黑。白、灰。彩、紫等色,都属中性色。
如果根据冷暖关系把色立体划分为十几个阶段,那么,凡差别十个阶段以上的称冷暖强对比,差别三个阶段以内的称冷暧弱对比,其余的称中等程度的冷暖对比,两极色的对比称冷暖最强对比。
从色彩心理学来说,还有一组冷暧概念。那就是白冷黑暖的概念。因此,在色立体上接近白的色块有冷的印象,接近黑的色块有暖的印象。一般的色彩混人白色会倾向冷,加黑会倾向暧。
平常说的色彩冷暖,一般并非指单一的橙蓝之冷暧,也非指单一的黑白之冷暖,而是二者的综合。但是,二者的综合不是均等的,似以橙蓝之冷暖为主导。因此冷暖对比的对比越弱,冷暖的倾向趋平缓,对比越强,刺激力量愈强。
11、色彩的三要素
色彩具有三种基本要素:明度、色相、纯度
A、明度
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以光源色来说可以称为光度。
对物体色来说可称亮度,深浅度等。在无彩色类中,最高明度是白色,最低明度是黑色。在白、黑色之间存在一个系列的灰色,一般可分为九级。靠近白色的部分称为明灰色;靠近黑色的部分称暗灰色。在有彩色类中,最明亮是黄色,最暗的.是紫色,这是因为各个色相在可见光谱上,振幅不同,对于眼睛的知觉的程度也不同而形成的。黄色,紫色在有彩色的色环中,成为划分明暗的中轴线。任何一个有彩色渗入白色,明度会提高,渗入黑色明度则会降低,渗入灰色时,依灰色的明暗程度而得出相应的明度色。
B、色相
色相指色彩的相貌。色彩的相貌是以红、橙、黄、绿、青、蓝、紫的。
光谱色为基本色相。不同色相是不同波长给人的一种感觉。基本色相的秩序以色相环形式体现,称为色环。色环分别可作为六色相环,九色相环,十二色相环,二十色相环等多种色彩秩序。
C、纯度
纯度指色彩的鲜、浊程度。纯度也称为艳度、彩度、鲜度或饱和度。
凡有纯度的色彩,必有相应的色相感。各色相最高纯度、色的知觉度。
不同,明度也不同。高纯度的色相加白或加黑,将提高警惕或降低色相的明度,赐教也会降低这它们的纯度。如果加适当明度的灰色或其它色相,也可相应地降你色相的纯度。美国色彩家孟谢尔的纯度色标把色相的纯度、明度分别用数字加以标定,这样能明晰地分出色彩的各自不同纯度差别。
色彩基础理论知识 篇3
色彩基本理论 知识
色彩分类:分为三原色、间色、复色。
色彩属性:分为色相、明度、纯度。
色彩对比:分为色相对比,冷暖对比。
相信这些系统的知识对你的色彩起步有着关键的促进作用!
一、颜色 的分类
1、三原色:
绘画色彩中最基本的颜色为三种即红(品红)、黄(柠檬黄)、蓝(湖蓝),称之为原色。这三种原色颜色纯正、鲜明、强烈,而且这三种原色本身是调不出的,但它们可以调配出多种色相的色彩。
注意: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现在给大家讲的是颜料的三原色!!
颜料中的原色之间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调配出各种不同的色彩,而颜料中的其它颜色则无法调配出原色来。
2、间色(二次色):
三原色中任何的两种原色作等量混合调出的颜色,叫间色,亦称第二次色。
(红+蓝=紫色、黄+红=橙色、黄+蓝=绿色)
童鞋们注意啦!!如果两个原色在混合时的分量不等话,又可以产生其他种种的颜色哦。如黄和红混合,黄色成分多则的中络黄、但珞黄等的黄橙色等其他颜色。童鞋们也可以用颜色调来练习下,熟练准确的调色也会为你的色彩加不少分的哦。
3、复色(三次色):
任何两种间色(或一个原色与一个间色)混合调出的颜色则称复色,亦称再间色或第三次色。
(黑色的深灰黑色,所以任何一种颜色与黑色混合得到都是复色。即凡是复色都有红、黄、蓝三原色的成分。)
二、颜色 的属性
1、色相:
是指色彩的相貌,是色彩最显着的特征,是不同波长的色彩被感觉的结果。光谱上的红、橙、黄、绿、青、蓝、紫就是七种不同的基本色相。
2、明度:
是指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的差别,它取决于反射光的强弱。它包括两个含义:一是指一种颜色本身的明与暗,二是指不同色相之间存在着明与暗的差别。
3、纯度:
指色彩色素的纯净和浑浊的程度,也称色彩的饱和度。纯正的颜色无黑白或其他颜色颜色混入。纯度底颜色,给人灰暗、淡雅或柔和之感。纯度高颜色,给人鲜明、突出、有力,但是感觉单调刺眼,而混合太杂则容易感觉脏,色调灰暗。
三、颜色 的对比
1、同类色(相邻色):
同一色相中不同倾向的系列颜色被称为同类色。如黄色中可分为柠檬黄、中黄、橘黄、土黄等,都称之为同类色。
2、对比色(对冲色):
对比色是人的视觉感官所产生的一种生理现象,是视网膜对色彩的平衡作用。指在24色相环上相距120度到180 度之间的两种颜色,称为对比色。
3、互补色:
色相环中相隔180度的颜色,被称为互补色。如:红与绿,蓝与橙,黄与紫互为补色。补色相减 ( 如颜料配色时,将两种补色颜料涂在白纸的同一点上 ) 时,就成为黑色;补色并列时,会引起强烈对比的色觉,会感到红的更红、绿的更绿,如将补色的饱和度减弱,即能趋向调和。
;㈢ 色彩的基础知识
一,色彩的分类
一般的色彩分类
1.无彩色系:它是指黑色、白色及深浅不同的灰色
2.有彩色系:它是指红色、橙色、黄色、绿色、青色、蓝色、紫色,以及各色所衍生的其他色彩,均属于有彩色
色环中的色彩分类
色环中的色彩分类是从日常生活中的联想与感觉而来的
1.冷色系:色环中的蓝色、蓝紫色等使人感到寒冷,因此称为冷色
2.暖色系:色环中的红色、橙色、黄色等使人感到温暖,因此称为暖色。
色彩的冷暖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存在的,同一色相也有冷、暖之分。如柠檬黄色与蓝色相比,它是暖色,而与中黄色相比则显得较冷。
二,色彩的三要素
认识各种不同的颜色的前提是了解色彩的基本要素。每种色彩都具有三种重要的性质,即色相、明度及纯度,它们被称为色彩的三要素。
1.色相
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以区分不同色彩的名称。光谱上的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紫色六种颜色,通常用来当作基础色相。
但是人们能分辨出的色相,不只这六种颜色,还有红色系中的紫红色、橙红色,绿色系中的黄绿色、蓝绿色等。
①原色:原色也被称为第一次色,是指能调配出其他一切颜色的基础色。 颜料的三原色为红色、黄色和蓝色。将这三原色按照不同的比例调配,可以混合出无数的色彩。
②间色:间色也被称为第二次色,是由两种原色混合而成的。如红色与黄色能混合成橙色,黄色与蓝色能混合成绿色,红色与蓝色能混合成紫色。
③复色:复色是用原色与间色相调配或用间色与间色相调配而成的“三次色”。色彩相加得越多,得到的色彩越多。
2.明度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即色彩的深浅程度。
一种颜色, 按其光度的不同可以区别出许多深浅不同的颜色。
由深到浅按不同明度依次排列称为“色阶”
红色、橙色、黄色、绿色、青色、蓝色和紫色这七种色彩的明度依次为:黄色的明度最高,橙色和绿色次之,然后是红色和青色,明度最低的为蓝色和紫色。
3.纯度
纯度,是指色彩的鲜艳、饱和度及纯净程度
任何一个纯色都是纯度最高的,即色彩的饱和度最高
色彩越纯,饱和度越高,色彩越艳丽
向纯度高的色彩中加入白色,将降低它的纯度,提高它的明度;加入黑色,则降低它的纯度,也降低它的明度。
三、色彩的搭配
1.色调
色调也称为色彩的调子,是将色相、明度与纯度结合在一起考虑的色彩性质。
是指色彩的基本倾向,它又是色彩外观的重要特征。色调是构成色彩统一的主要因素。
如果色调不明确,也就不存在色彩的和谐统一了 。
从色相上划分,有红色调、黄色调、橙色调等。
从色彩明度上划分,有亮色调、暗色调、灰色调。
从色彩纯度上划分,有鲜色调、浊色调。
从色彩色性 上划分,有冷色调、 暖色调。
色彩的形成不是由以上某个单一成分决定的, 而是上述各个成分的综合表现。
2.同类色
同类色是指在色环中,取任何一色加黑色、加白色或加灰色而形成的色彩,所构成的一系列色彩称为同类色。
同类色在配色上是一-种稳定、温和的组合色。
3.邻近色
邻近色是指在色环中处于30°~60°的左右邻近色。
在色环中,取任何一色为指定色,凡是与此色相邻的色彩,即为此色的邻近色。
邻近色在配色组合上给人稳定、和谐与安定的感觉。
4.对比色
对比色是指色环中处于120° ~ 150°的任何两种颜色。
原色对比较强烈,若想缓和两种颜色的对比效果,可将其中一色的纯度或明度进行适当的调整,或由面积的大小来调整两色的对比效果。
在配色上,对比色给人活泼、明快的感觉。
5.互补色
位于色环直径两端的色彩,即为互补色。
两种颜色距离正好处于180°的位置,是色彩中对比最强烈的颜色。
若将互补色的两种颜色并排在一起,容易产生炫目、喧闹的不协调感。但若能调整好互补色之间的纯度或明度的对比,在相互衬托下,可以获得清晰、饱满、亮丽的色彩组合效果。
四,色彩给人的心理感觉
1.冷暖感
色彩的冷暖感是心理感觉,与实际温度并无直接关系。
红色、橙色、黄色近似火焰的颜色,看到|这些颜色时,就会联想到火、太阳、血、红花等。因此,在心理上往往会产生一种温暖的感觉。而对于蓝色、可色,则多见于海洋、天空,所以给人以寒冷的感觉。
颜色的冷暖是相对的。例如,紫红色、绿色等,与暖色的橘红色相对照时属于冷色,而与蓝色、青色对照时又属于较暖的颜色。在同一色相中,由于纯度、明度及光照的不同,也会形成冷暖差异。
2.前进感与后退感
亮色与暖色有凸出向前感,称为前进色;暗色与冷色则给人后退感,称后退色
3.轻重感
一般来说,明度越高,给人的感觉越轻;
明度越低,给人的感觉越重。
在无彩色中,黑白色具有坚硬感,暖色具有柔和感。
4.色彩的味觉感
大多是由人们对生活中所接触过的事物联想而来的。在以往的经验中,食物、蔬菜等的色彩会让人在味觉上形成一种概念性的反应。人们往往会先以食物外表的色彩来判断它的酸、甜、苦、辣、涩。
[酸]:会使人联想到未成熟的果实,因此酸色即以绿色为主。从在果实成熟的过程中的颜色变化进行理解,黄色、橙黄色、绿色等,都带有微酸味的感觉。
[甜]:暖色中的黄色、橙色最能体现甜的味道感,明度、纯度较高的色彩也有此感觉,如粉红色、象牙白色的冰激凌就较具有甜味感。
[苦]:以低明度、低纯度且带有灰色的浊色为主,如灰色、黑褐色等,这些颜色易让人联想到咖啡的苦涩。
[辣]:由红辣椒及其他刺激性的食品联想到辣味,因此,以红色、黄色为主,其他如绿色、黄绿色的芥菜色也是具有辣味感的色调。
[涩]:从未成熟的果子得到了涩味的联想,所以带浊色的灰绿色、蓝绿色、橙黄色等给人以涩味感。
㈣ 什么是色彩知识,色彩的对比有哪几种
色彩知识是指色彩产生、接受及其应用规律的科学,它以光学为基础,并涉及心理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美学与艺术理论等知识。色彩对比分为两种:一是冷暖对比,二是色相对比。
一,冷暖对比:冷暖对比是将色彩的色性倾向进行比较的色彩对比。冷暖本身是人皮肤对外界温度高低的条件感应,色彩的冷暖感主要来自人的生理与心理感受。
二,色相对比:色相对比分为零度对比,调和对比,强烈对比。
(1)零度对比:无彩色与有彩色对比 如黑与红、灰与紫,或黑与白与黄、白与灰与蓝等。对比效果感觉既大方 又活泼,无彩色面积大时,偏于高雅、庄重,有彩色面积大时活泼感加强。
(2)调和对比:邻近色相对比 色相环上相邻的二至三色对比,色相距离大约30度左右,为弱对比类型。如红橙与橙与黄橙色对比等。效果感觉柔和、和谐、雅致、文静,但也感觉单调、模糊、乏味、无力,必须调节明度差来加强效果。
(3)强烈对比:对比色相对比 色相对比距离约120度左右,为强对比类型,如黄绿与红紫色对比等。效果强烈、醒目、有力、活泼、丰富,但也不易统一而感杂乱、刺激、造成视觉疲劳。一般需要采用多种调和手段来改善对比效果。
(4)什么是色彩基础知识扩展阅读:
色彩应用:
现代的科学研究资料表明,一个正常人从外界接受的信息百分之九十是以上是由视觉器官输入大脑的,来自外界的一切视觉形象,如物体的形状、空间、位置的界限和区别都是通过色彩区别和明暗关系得到反映的,而视觉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对色彩的感觉。
设计师要运用崭新的观念去表现色彩的特色,设计和组合上都要带给其他人清新的感觉,引导观众进一步发掘色彩背后的意义。
另一方面,设计大多是为商品宣传服务,所以设计师要为客户打算,考虑有什么可运用的资源,客户预备在这个设计上投资多少等,当然最重要是这个色彩可否增加商品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