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整理有哪些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整理有:
1、信息技术的定义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获取、处理、传输、控制和利用信息等相关的技术的总称。这些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识别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存储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通信技术等。
2、射频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缩写RFID),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俗称电子标签。
3、云计算
云计算是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发展。“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其核心思想是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向用户按需服务,提供资源的网络则被称为“云”。
4、物联网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5、信息系统及其核心
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是一个由人、计算机及其他外围设备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贮、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传统的MIS系统的核心是C/S(Client/Server—客户端/服务器)架构,而基于Internet的MIS系统的核心是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架构。
6、搜索引擎的两种类型,各自特点
搜索引擎(search engine)是指根据一定的策略、运用特定的计算机程序从互联网上搜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组织和处理后,将用户检索的相关信息展示给用户的系统。从其工作原理来分主要有全文搜索引擎、目录搜索引擎两种基本类型。
7、信息安全包括哪些内容
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内容,即需保证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不可否认性和可控性。
2. 一般意义上的信息处理基础平台主要包括哪些部分
1. 企业作为一个主体,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其经营生产过程中,必定有其上家,我们通常理解为供应商,也必定有其下家,我们通常理解为客户。这两端与企业主体发生关系时,当前信息化范畴内有两个管理系统与之对应:管理供应商的称之为供应链管理(SCM),目的是优化业务伙伴之间的关系,降低采购成本。另一个是管理客户的称之为客户关系管理(CRM),目的是优化企业同客户的业务关系,提高服务效率。这两个系统都属于管理系统,注意一点:这两个系统中管理的对象不同,方式不同,但数据中心具有相通之处,即数据处理的中心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产品数据。
2. 企业作为一个主体,一般都有七大职能部门组成,分别为产、供、销、人、财、物、技术。这七大职能部门分别代表了企业的不同业务和资源,如何整合这些资源,ERP系统成为这一职责的承担者,ERP通称为企业资源计划。ERP也是一个管理系统,而且是一个较大的全面的管理系统(一般技术图文档管理,产品开发设计过程管理涉及不多)。目前国内各企业在上ERP系统时并不都是按照完整的ERP方案实施,有的只是应用了其中的一部分模块,比如财务管理,比如进销存等等。ERP系统作为企业资源计划,在处理和加工数据时也有一个中心,其中心也是产品数据。
3. 其实,企业在通向信息化之路的过程中,最先接触的并不是ERP、CRM、SCM这些管理系统,而是最先引进一些工具软件,比如Office(Word、Excel、PowerPoint等),CAD、CAPP、CAM、CAE,各种图片制作软件等等。这些都属于工具软件,即它们都是产生图文档的,也是支承企业日常工作的主体。
3.1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这是各制造企业都比较熟悉的,一般企业都引进了这样的工具系统,实现了甩图板工程。但是,CAD在当前市场上品种繁多,又有二维CAD、三维CAD等等。最近几年内,各企业正逐渐引用推广三维CAD工具系统。该工具软件产生各种格式的零部件产品的图档数据。应该说,企业信息化组成中,CAD是最为基础的组成之一。
3.2 CAPP,计算辅助工艺设计软件,主要是在CAD系统应用的基础上,整合企业的生产加工资源,用来定义设计各零部件的加工方法和流程。该工具软件产生工艺卡片图文档和工艺数据。其应用一般在CAD普遍推广应用之后引进推广。
3.3 CAM,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主要是在CAD系统应用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数控加工设备,生成可行的NC加工代码,目前通用的都是基于三维CAD图档。该工具软件产生辅助加工NC代码数据。
3.4 CAE,计算机辅助分析系统,主要是在CAD系统应用的基础上,对设计出来的产成品或零部件进行模拟分析,该工具软件一般产生零部件分析报告数据。其应用主要是以三维CAD数据为基础。
3.5 Office(Word、Excel、PPT),俗称办公软件,应该是企业应用最为广泛的基础工具软件。用来产生各种文档,比如说明书、设计任务书、实验报告、分析图表等等。
3.6 音像软件。产生各种图片、视频、图像等等。
以上介绍的就是企业最为基础的信息化应用,引进了大量的工具软件之后,就会产生大量的电子图文档数据。
4. PDM,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它的作用是将上述工具软件产生的各种图文档有机地管理起来,实现产品数据的集中管理,方便共享和借用,同时缩减信息孤岛,架构起各工具软件系统之间的桥梁,同时将产品的基础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以BOM的方式传递给企业的管理系统,比如ERP、SCM、CRM等。PDM也是管理系统,而且可以定义为企业基础数据管理的大平台,只有该平台的正确应用,才可以保障企业的产品基础数据有效地在企业流通,实现企业信息资源的价值最大化。
目前,企业信息化基本上包括了上述几大组成。当然,各个企业为了自己的特有的管理特点,在此基础上又引进一些与本企业管理相应的信息系统也是有的。还有一些企业自己开发适于自己的软件系统,但作为企业信息化大范畴,上述介绍的这些软件系统应该是企业信息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企业信息化是个较为漫长的路程,并不能一促而就。需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渐建立起适宜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大平台。
3. 信息技术的基础是什么
凡是能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都是信息技术。可以说,这就是信息技术的基本定义。它主要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等的相关技术。
具体来讲,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技术:
1.感测与识别技术它的作用是扩展人获取信息的感觉器官功能。它包括信息识别、信息提取、信息检测等技术。这类技术的总称是“传感技术”。它几乎可以扩展人类所有感觉器官的传感功能。传感技术、测量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遥感技术,更使人感知信息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信息识别包括文字识别、语音识别和图形识别等。通常是采用一种叫做“模式识别”的方法。
2.信息传递技术它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信息快速、可靠、安全的转移。各种通信技术都属于这个范畴。广播技术也是一种传递信息的技术。由于存储、记录可以看成是从“现在”向“未来”或从“过去”向“现在”传递信息的一种活动,因而也可将它看作是信息传递技术的一种。
3.信息处理与再生技术信息处理包括对信息的编码、压缩、加密等。在对信息进行处理的基础上,还可形成一些新的更深层次的决策信息,这称为信息的“再生”。信息的处理与再生都有赖于现代电子计算机的超凡功能。
4.信息施用技术是信息过程的最后环节。它包括控制技术、显示技术等。
由上可见,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四大基本技术,其中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两大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