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信息 » 书法初学者的入门基础如何拿笔
扩展阅读
如何组织军校同学聚会 2025-02-14 02:10:24

书法初学者的入门基础如何拿笔

发布时间: 2023-05-31 07:49:21

‘壹’ 毛笔书法入门的执笔方法

毛笔执笔法,其实无定法,但要“指实掌虚”,就是指尖用力控制笔管,掌心空虚,灵活运动笔有长短锋,由个人的习惯选用。
历来比较普遍运用的是“五字执笔法”。五字执笔法是用擫、押、钩、格、抵五字来概括说明五个手指的作用,它强调五指各司其职,又通力配合,执笔稳健,使笔能上下左右灵活运动。
五指执笔法要领:指实、掌虚、掌竖、腕平、管直。
指实,就是手指执笔要有力量,要实实在在地执住笔管,外侧四指相互靠拢,骨节向外,密实而不松散。内侧拇指中部骨节尤其要注意使之向外凸起,使虎口圆如马镫形,这样五指一齐用力,执笔既坚实有力,又有助于运笔。执笔要松紧适度。太紧,运转不灵;太松,使不上劲。指实,才能做到“毫无虚发,墨无旁溢,力聚管心,执笔 稳定。”
掌虚,就是执笔时掌心要虚空,不能曲指塞掌,无名指和小指都不要贴到掌心,好像手心里握着一个鸡蛋。大拇指和食指间的虎口要张开大些。这样,运笔就能稳实而灵活。掌虚的目的是使手掌的筋骨肌肉放松,否则手指和腕部就会僵直、紧张,不利于运笔。
掌竖,就是执笔时手掌要尽量竖起来。掌竖才能笔直冲碧含,笔直才能锋正,锋正则四面势全,运转自如;否则,就会导致笔管歪斜,笔锋不正,笔画易成偏锋病笔。
腕平,是 指手腕与桌面要平行。康有为说:“欲用一身之力,必平其腕,竖其锋”。因为写字时是通过腕部将力量传送到笔锋,为了便于运腕,所以要腕平。腕平和掌竖二者是互相关联的。管直则锋正,这与运腕、掌竖有密切关系散笑,掌竖、腕平、管直、锋正,加之悬肘用笔,既灵活又有力。因为运笔的关键在于腕力。
管直,执笔写字时要尽量保持笔管纸面垂直,使笔画容易保持中锋。但在具体的运笔过程中,笔管有时要有俯仰倾斜的情况,重要的是斜而能正,重心平稳。
需要说明的是;教材上执笔方法的图,笔管略微倾斜。因慧备为在用毛笔写字的时候,笔管不是始终保持正直的,要随着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不断变换方向。

‘贰’ 书法怎么写 初学者如何掌握基础笔画

横、竖、撇、捺是书法中最基本的笔画。横指从左到右的笔画,竖指从上到下的笔画,撇指从左上到右下的笔画判余穗,捺指从左下到右上的笔画。初学者应该先掌握这四种基础笔画,逐渐熟悉。


草书、楷书、行书、隶书是书法中常见的字体。草书是指速度快、笔画随意的字体,楷书是指规范、端正的字体,行书是指笔画流畅、连续的字体,隶书是指笔画方掘卜正、刚劲的字体。初学者可以先从楷书入手,逐渐学习其他字体。


二、点、横钩、竖钩、提毁粗、弯钩



三、折、结、抟、掠


书法,是指用毛笔、硬笔或钢笔等工具在纸面上写出具有美感的文字艺术。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基础笔画是学好书法的第一步。

‘叁’ 请问一下,书法起笔,收笔的技巧

起笔:

1、起笔的角度:入笔后轻微的捻管所致,使的笔画迅速的由侧锋转到中锋来。

2、起笔的藏露:《书谱》的起笔,大都露锋起笔,显得十分爽利,但又不是直入,而是有个角度方向的转变,所以不会显得太过毛刺。

3起笔的轻重:《书谱》的起笔大都较为轻盈,顺势而入,显得十分顺畅流美。但也间或夹杂一些较为重的起笔动作,有一个顿挫和按的动作。

收笔:

1、顿收:这种收笔方法是用笔肚子收笔,给人一种戛然而止的感觉,引发联想。但是《书谱》中此法不多用。

2、回收:回锋收笔,这里是到了笔画末端略提后回锋,把笔画包在点画当中,同样有含蓄隽永的艺术效果。

3、放收:这种收笔方法在《书谱》中运用的最多。孙过庭一般有一个提的动作,导致出来一个小小的锋尖。

4、锋尖送到随处:收笔时最忌讳用力甩出去,而是应当把锋尖送到笔画的末端。这样字才不会轻浮,显得沉着一些。

(3)书法初学者的入门基础如何拿笔扩展阅读:

初学者练书法的技巧:

1、先练线,每天用三指执笔法在旧报纸或毛边纸上画两尺长的横线、竖线和直径为一尺左右的圆线各20个,行笔要慢,起笔要藏锋,线条一样粗,刚劲有力,力透纸背为好。坚持15天即可。中锋运行习惯基本养成。

2、练习点,每天练5钟不同走势的点各20个,坚持15天。

3、练字,先从字体或书法大字典中选临1—2个你比较喜欢的字,看准比例,反复练,练得和字帖对照一模一样后,再从头到尾通临一遍。

多参加一些书画笔会交流,现场细看每位名家的执笔技巧,只要有兴趣真下决心,方法正确,心诚力到,一般经过3到5年的持续努力就会小有成就。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书法家谈书法:初学者学书法三技巧

网络-起笔

‘肆’ 毛笔初学者的用笔方法

导语:用笔即笔法,写毛笔字一定要懂得用笔。只有学会用笔,才能运用笔毫写出各种形态的点画。所以元代大书法家赵孟烦在《兰亭十三跋》中说:“书法以用笔为上。”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毛笔初学者的用笔方法,欢迎参考!

写毛笔字是非常讲究用笔的,其用笔要求高是因为毛笔笔毫软,富有弹性。若按得重一点,笔画就粗重;按得轻一点,笔画就比较细轻。而毛笔书法正是由粗细轻重变化无穷、形态各异的点画表现的。耍写出千姿百态的点画,就一定得具有熟练控制这种柔软而有弹性的笔毫,使它能重能轻,得心应手地写出有粗有细、可方可圆的笔画的能力不可。因此,学书法就一定要从用笔人手。

归纳起来,用笔要领包括:

(一)取逆势

逆势,就是人们常说的“欲右先左,欲下先上”的用笔方法。学会逆势,对学好书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取逆势,道理很简单,工人打锤总是先将锤往上举起,然后再向下打;战士刺杀,先将枪朝后一缩,再向前刺去,目的都是为更用得出力量。这就是所谓的“逆势”。写字也就是这样,汉字是由笔画组合而成的,笔画和笔画之间有着内在联系,这个内在联系也是“逆势”。

逆势有虚逆和实逆。虚逆是手在空中做逆势动作,笔尖不着纸面,楷书用虚逆较多;实逆是笔锋轻轻触纸向点画运行的反方向划去,写行书、草书时用得较多。写字用逆势,可以使笔毫产生更大弹性,写出刚劲有力的笔画。学会用逆势,在写字实践中,会越来越体会到它的妙处。

如草书中逆势的痕迹往往表露在纸面上,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实逆”;楷书一般把逆势匿藏在点画之中,不能因此误认为逆势不存在了,可以说是“虚逆”。由此可见,逆势是汉字中的一个书写技巧,并不是哪一个人为了给书法涂上一层“玄虚”的色彩而臆造出的东西。写字要充分利用这种“逆势”来写出字的精神、行的行气、篇的浑然气韵。

(二)起笔和收笔

中国书法的点画都应该是形态完美,方圆分明。而形态完美,方圆分明,在很大程度上是靠点画的开头和结尾部分来体现的。学会起笔、收笔是写好笔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

起笔的原则是“横画直落笔,直画横落笔”。

这样有三个好处:

1.笔画开头不会出现虚尖,显得含蓄;

2.开头部分形象完美;

3.笔毫铺开,以便中锋行笔。

练习时,先逆势,再起笔。

这里须注意隶书不是这样起笔,楷书尤其是写主要的笔画,都是这样起笔的。

收笔的原则是“有住必收,无垂不缩”,即笔画写到尾部时,要将笔锋轻轻提起.锋收笔。

练习时,先逆势,再起笔。

收笔的四个作用:

1.使笔画尾部形态完美,达到首尾相称。

2.使笔毫还原,为写下笔做好准备。

3.再生逆势。

4.使字重心平衡,字形完整。

(三)中锋行笔

一落笔就匆匆行笔这是不对的。写字总是侧锋起笔,如马上行笔,笔锋会偏向一边,写出的笔画往往是一边墨浓,一边墨淡,一边湿,一边枯,一边光如刀切,一边毛如锯齿,写的字就会扁薄。

中锋行笔 ,就是说行笔时,先将毛锋毫调整好,“令笔心(笔锋)常在点画中行”。做到中锋行笔,写出的笔画就显得劲挺、浑厚、结实。在平常练字过程中,往往容易学好起笔和收笔,但行笔比较难以掌握。学书法一定要下功夫改掉轻易行笔的不良习惯。

中锋行笔过程:起笔时略侧着笔管将笔毫入纸,入纸后使用腕的动作,将笔管扶正,竖立,这时开始行笔是中锋行笔。一下子不成功,可以将笔轻轻扭动几下。应反复练习。

(四)提与按

写字的过程中,要有提和按的变换。提与按是指笔毫落在纸上的轻与重,轻为提,重叫按。提和按的轻重是相对的,细的部分需要提,粗的部分需要按。行笔时,发生散锋或扁锋也要通过提和按的动作把笔锋调整好。

自古以来,我国出现了许多书法家,他们的字尽管风格不一,结构相异,但用笔方法都是异中有同的。所以赵孟頫言“用笔千古不易”,用笔是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伍’ 书法入门:用笔的方法

用笔的方法,古人多称“用笔”,今人多称“笔法”,是指提、按、擒、纵、使、转、顿、挫等;从笔墨行迹分析说“笔法”,指方、圆、肥、瘦、血、肉、刚、柔等。操作为因,墨迹为果,故有时也将二者合在一起说,如中锋、侧锋、藏锋、回锋等。因此可以说,“用笔”与“笔法”仅是不同的说法,实质是一回事。

用笔要涉及的内容很多,这里仅就最基本的方面简述己见,以供探讨。

一、关于运笔运腕

运腕,是用笔的主要手段。写中字和小字主要靠运腕。即使是写大字或榜书,运腕也是主要的环节。运腕的好处在于方便调整笔锋和加强点画力度。

写字主要靠运腕实现,但通身皆要配合。坐写小字,手指相对配合较多;立写大字,手臂就较显用场了。无论坐书还是立书,腿足身肩的支撑平衡作用都很重要。所以清学者、书家程瑶田说:“唯绝书成于笔,笔运于指,指运于腕,腕运于肘,肘运于肩。肩也、肘也、腕也,指也、皆运于右体者也,而右体则运于左体。左右体者,体之运于上者也,而上体则运于下体。下体者,两足也;两足着地,拇踵下钩,如履之有齿以刻于地者,然此之谓下体之实地。下体实矣,而后能运上体之虚。”

应该说,指的主要任务是执稳笔杆,腕的主要任务才是运转,这就是谈用笔必谈运腕的道理。

运腕的本意,是以腕为动力,引笔而行。运腕不仅限于平腕的摆动,还有提、按、扭、转、等各个方向的转换,运腕的动向是全方位的。认识到了这一点,就很容易理解笔法了。做到了这一点,腕才算真的活了。

二、关于八面锋和调锋

笔头是圆锥形的(蘸墨后),笔杆直立后可以向水平的任意方向用锋。按中国人传统习惯,约简为八面用锋,既“八面锋”(上下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右下)。

汉字的点画有不同方向,学会八面用锋是必备的基本功。而八面用锋不是各个方向点画的简单混合指棚姿,而是要按一定规则搭配,并使之有紧密的联系。

由于各种点画的形态和用锋不同,实现点画的交接和转换,离不开“调锋”。调锋的任务,在于及时将散开的笔锋合拢起来,将弯曲的笔锋伸展开来。膏笔也是调锋的一种方式。

三、关于笔头使用部位

对毛笔笔头的使用与要求各有不同,有的喜用小笔写大字,有的却喜以大笔写小字。有的喜用短锋,也有喜用中锋和长锋的。

假如我们将笔头分为三截:尖的部分为笔锋,靠笔管的那端为根部,中间为笔腰。那么,喜用小笔写大字的人,爱用笔腰和笔根;喜用大笔写小字的人,爱用笔腰及笔锋。应当说,毛笔的三截都是有用场的,但从既发挥笔的功能又保证笔的寿命这点出发,还是应该以用笔锋、笔腰为主。以用笔根为辅。要使点画粗、就去换大笔。常用笔根,不仅不能充分利用笔毛的弹力,还会使点画书写准确率降低。另外,由于笔根过度磨损和受力,还会造成笔毛弯曲无力和笔杆劈裂。

四、关于用笔的基本要领

一副书法作品,无论字多大多小,都可视为汉字点画的组合,都要从一点一画写起。因此,历代书家很重视点画,把用笔的成功与否,看作书法的关键。

1、点画的三运笔

点画的书写,无论何种书体,无论粗细长短,都有起笔、行笔和收笔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既“三运笔”。三运笔的要领,按刘熙载的说法是逆入、涩行、紧收。

2、提按和藏露

用笔的提按,是造成点画轻重的具体铺毫方法。轻则用提、重则用按。点画由轻变重,则用笔由提变按;点画由重到轻,则用笔从按到提。提和按没有固定的法则,都是相对的。笔的大小不同,点画的粗细不同,提按的幅度也有区别。按不是体现在简单的执笔动作里,而是在相互比较中或者是在有形的点画里才能显现。轻按较之于重按为提,低提相对于高提为按。有的点画先提后按,有的点画先按后提。有的字是提多按少,有的字却按多于提。提按是用笔的基本之法。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提比按更重要,更有难度。能够提得起,用笔才能更加灵活,调锋才更便利和准确。

藏露也是用笔的两种基本方法。藏是点画的起处或收处不出现锋尖(利用逆回之法把笔锋藏在点画中)的用笔方法,或叫“藏头护尾”法。这样的点画看起来凝重、和吵含蓄。露锋则与藏锋相反,使点画起处直入,收处直出。这种用笔的点画直率、果敢、飘逸。藏锋对于点画头尾,多为逆峰起笔和回峰收笔;露峰则是顺锋而入和顺锋而出。

3、中锋和侧锋

中锋和侧锋,是指书写时毛笔的锋尖行走在点画中的位置而言,锋尖近点画之中的为中锋,在点画一边的为侧锋。中锋用笔是遣毫在运笔方向的反方向,既笔杆之后侧。这样铺毫,正副齐用,笔心可在点画中线(或近中线)上。侧锋用笔是遣毫在笔杆的一侧与笔杆同时向一方向行进,有些像扫帚扫地。

中锋和侧锋写出的点画效果是不一样的。中锋点画厚重、圆润、富有立体感;侧锋点画就显得单薄、浮涩和平扁。这是因为中锋以笔尖着纸铺毫,注墨实而快,写出的点画两侧墨色均匀一致(相对),还由于笔头的锥形和顺锋使用,点画的正中线受力大,注墨多,因而点画圆润,且呈中间深两侧稍浅的立体效果;侧锋以笔腹着纸,笔尖倒于一侧,笔锋和笔肚之墨含量不一样,点画两侧用力也不一致,所以出现浮涩平扁之感。

中锋是用笔的基本原则,可谓千古不易。龚贤说:“笔要中锋第一,唯中锋乃可以学大家。”钱杜说:“作书贵中锋。”我们当然也要把它继承下来。但这不是一个死方,在书写中,侧锋的作用也不可低估,只要用得好,也会使字增色,甚至会有干脆利落的效果。正如丰坊所言:“用笔必以正锋为主,又不必太枸,隐锋以藏气脉,露锋以耀精神,乃千古之秘旨。”

4、轻重与缓疾

书写有轻重,也有缓(迟)疾(速),轻与重是点画形质的两个方面,既细与粗。也可说是用笔的两种方法,既提与按。不过这里的粗细或提按不是指某一字或某一点画的书写变化,而是指书写的风格,指用锋的深浅。周星莲说:“用笔之法,太轻则浮,太重则踬。恰到好处,直当得意。唐人妙处,正在不轻不重之间,重规叠矩,而仍以风神之笔出之。”如颜真卿用笔稍重,气象丰腴,谓之“筋书”;柳公权用笔略轻,神采挺秀,誉为“柳骨”。看来,用笔的轻重具有重要意义。

缓疾是用笔速度的两个概念。缓和疾是互为参照的对立的两种书写速度。缓就是慢,疾就是快。缓疾都不是一味的,缓中有疾,疾中有缓。缓疾要根据自己的书意审美追求和驾驭毛笔的能力选取。“迟则生研而姿态毋媚,速则生骨而筋络勿牵,能速而速,故以取神;应迟不迟,反觉失势”(宋曹〈书法约言〉)。“迟以取妍,速以取劲”,这已成为书家共识。但“轻、重、疾、徐四法,唯徐为要。徐者缓也,即留得笔住也。此法一熟,则诸法方可运用”(倪苏门《书法论》)。

5、使转和方圆

在书写的过程中,随点画之势运笔,带来了运腕方向上的不断变化。诸多的变化归纳起来,用“使转”二字便能概括。“纵横牵制谓之使,钩环盘纡谓之转。”(王绂《论书》)。点画的“遣送”为使,点画的“交接变向”为转。“使”皆实,“转”有虚,“转”更难。转笔作用很大,极须用意。它即是换笔,又是调笔,方法也需视情况而变。徐用锡在其《字学札记》里这样说道:“用笔要转,不转,恐锋顺行而偏也。或回、或翻、或倒,下笔都是此意。”要知书写转多于使,更需用心领会和把握。(摘转)

‘陆’ 初学书法的基本方法

初学书法的基本方法包括以下几步:

一、首先要有强烈的愿望想把字写好。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任何事物只要有兴趣就成功了一半,练习写字也不例外,首先要树立一种观念,不是别人要把字写好,而是我要把字写好。如果一时没有兴趣,就要慢慢培养,你想写字有那么多的好处,你就会有愿望想把字练好。

二、了解学习硬笔书法的基本常识。

练习写字前,我们要了解一些基本常识:

1、备用工具:普通白纸、钢笔、圆珠笔、蓝黑或碳素墨水等;

2、握笔方法:三指执笔法,拇指和食指两指紧握笔杆,中指靠在笔杆的下面,主要是拇指、食指和中指三指握紧笔杆,无名指和和闭小指轻神棚猛轻靠在中指的下面即可,三指握笔杆的地方距笔尖大约1寸的距离,笔杆距纸面大约45度的角度;

3、写字姿势:坐姿,要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用”即我们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要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工作中进行应用。如今天经过练习会写好了一个字,明天就要在作业、写信、写文章中按练习的写法进行书写应用。彻底改掉以前的不良写法习惯,重新按练习的新一套写法进行书写。

如果我们只是练习写字的时候按字帖上能够把字写好,而平时又按原先自己的习惯写法进行书写,这样就永远不会有进步。

四、关于学习硬笔书法的几点注意事项。

(一)、忌见异思迁,宜目标专一。

见异思迁、朝秦暮楚是做任何事物的大忌,学习硬笔书法也不例外,很多初学者学习书法,今天喜欢“二王”,明天又临颜真卿,过几天又学习米芾、苏东坡??见异思迁,目标不专一这是学书之大忌,也是很多习书者为什么经常临帖,迟迟不能进步,到头来什么也没有学到的根本原因。

因此我们必须选准一本自己喜欢的一家一帖后,老老实实临写,等学到八九分,再临临其它帖也是无妨的。

(二)、忌“一曝十寒”,贵坚持。

书法大师魏开学告诉有些初学书法的朋友.练字象犯冷热病,兴趣诔时就练一阵子,有时十天半月就不动笔,如此“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练字肯定是练不好的。贵在每天坚持练上一两个小时不间断,如果有时出差在外,也可以带上帖进行读。

(三)、正确认识“高原现象”。

所谓高原现象就是开始练字感得有进步,练了一段时间后,觉得没有进步了,反而觉得比以前退步的现象。有些人遇到这种现象悲观失望,先是自怨自艾,有时干脆换一本帖,或者停止不练。

要知道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自己欣赏水平提高了,常言说“眼高手低”,这不是退步而是进步,是手底下的进度没有眼睛的进度快,遇到这种情况,只有继续加紧临帖练习,使手上的功夫达到眼上欣赏的水平。

‘柒’ 书法入门基本功

书法入门基本功如下:

第一、 自学书法的入门问题。

要注意每一种笔画的书写要领,注意其变化规律,尤其是隶书,哪一笔横画要做波折处理,要遵循“燕不双飞”的原则。

第二、 自学书法必备的学习用品。

初学书法,有些人不知道该添置哪些学习用品,只知道“文房四宝”。这是传统意义上的学习书法用具。文房四宝即笔、墨、砚、纸,这是最起码的学习书法用品。

除此之外,还要准备的学习用品还有书写毛毡一块,笔洗一个,笔架一套,镇纸一对,等到此芹书法进阶到一定水平,还需要准备钤印三枚,白文印和朱文印各一枚,闲章一枚。这些都是为初步创作章法准备的,当我们的书法有了一定进步,不妨试一试写一幅作品,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