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正一教厉害还是全真教厉害
正一教和全真教两者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因此是没有办法区分高下的。
正一道和饥轿北方全真道在义理和修行方法上都有不同。道教全真道和正一道的主要区别:
一、全真道
1、创建时间:金末
2、主要经典有:《道德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和《孝经》(主张道、佛、儒三合一)
3、主要特征:重内丹修炼,不尚符_,不事黄白之术(冶炼金银之术),以修真养性为正道
4、戒规:道士必须出家住宫观,不得蓄妻室,并制定严格的清规戒律
5、传播地区:全国道教宫观大部及北方地区道教属全真派
二、正一道
1、形成时间:元代
2、主要经典:《正一经》
3、主要特征:以行符_为主要特征(画符念咒,驱鬼降妖,祈福禳灾)
4、戒规:道士可以有家室,可不出家,不住宫观,清规戒律也不如全真道严格
5、传播地区:主要流行在江南和台湾省。
(1)正一基础怎么样扩展阅读:
道教概况
道教,是发源于古代本土中国春秋战国的方仙道,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济世救人。
在古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现代世界的也积极发展。道家虽然从战国时代即为诸子百家之一,道教把原为道德哲学家神化了。
直到汉朝后期才有教团产生,益州(今四川)的天师道奉老子为太上老君。至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
老子李耳(太上老君)是唐室先祖,唐代尊封老子为大道元阙圣祖太上玄元皇帝。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万物的本源。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教是与儒学和佛教一起的一种占据着主导地位的理论学说和寻求有关实践练成神仙的方法。
学术界所说的道教,是指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承袭了方仙道、黄老道和民间天神信仰等大部分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的以“道”作为最高信仰。
主要是奉太上老君为教主,并以老子的《道德经》等为修仙境界经典非修真主要经典,追求修炼成为神仙的一种中国的宗教。
道教成仙或成神的主要方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五种,服食仙药,外丹等,炼气与导烂昌肆引,内丹修炼迅大,并借由道教科仪与本身法术修为等仪式来功德成仙。
常见后来的神仙多为内丹修炼和功德成神者与道术的修炼者。
B. 正一教与天师道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1、派别不同。
正一道:正一道就是正一教,“正一”二字的意思是正以驱邪、以一统万。
天师道:天师道是早期道教的一派,因入道者须出五斗米,故名。又因道徒尊张道陵为天师,故又称“天师道”。
2、创立人不同。
正一道:由天师道祖天师张道陵所创立,并着写《老子想尔注》为天师家学,为后期道教发展打下了基础。
天师道:由祖天师张道陵其孙张鲁改革教团,待曹操拜其为镇南将军后,道教开始向北方传播。
3、发展不同。
正一道:清代、民国年间,正一道逐渐衰落。只在1912年,第六十二代正一天师张元旭在上海筹建正一派的全国性教会组迅森织"中华民国道教总会",仅成立了上海分会。
天师道:北魏寇谦之修道嵩山三十年,为适应历史潮流,对天师道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改革,使道教摆脱了原始宗教的粗陋浅薄的风貌,从而得到北魏朝廷的承认,此后,道教不断得到历代道教大师的丰富、发展,完善了道教的思想体系和基昌森斋醮仪式,使道教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C. 全真和正一有什么区别呢
道教的全真派和正一派区别在于修行方式不同核粗局。
1、正一派道士一般是居家修行,可以饮酒,不持荤戒,也可以结婚生子和全真派不同。
2、正一派很多都是有后代传承道法,平时主要以斋醮和符箓为主,多进行祈福禳灾和全真派不同。
3、除上殿诵经、作法事必须独居素食之外,平时可以穿俗装,不留胡须,发式随俗和全真派不同。
全真派和正一派的历史:
道教自南北朝寇谦之、陆修静改革、整顿后到北宋末年,呈现新改让的变化,符箓派结合内丹,形成“内炼成丹,外用为法”的雷法系统。王重阳以内丹修炼为基础,提倡三教合一,主张无心忘言,柔弱清静,正心诚意,少思寡欲,出家修行;因内修“求返其真”,主张功行双全,以期成仙证真,所以叫“全真”。
正一教的前身是产生于汉末的天师道,由天师道以"治"为单位凳州,天师为最高领袖,各治立治官,祭酒统领信道教众,组织相当严密。祖天师张道陵为天师道的创建人。据道书记载,太上老君以汉元帝永寿元年正月初七日下降蜀中鹤鸣山,传授道陵经箓科法,令其为天师传播教法。后道陵之孙张鲁在曹操远征巴蜀时受其官职封赏,随其到了内地,天师道道徒几万户被曹操安置于长安、洛阳、邺城等地。
D. 正一派和全真派有什么不同
1、从起源上来讲,正一源于汉朝,全真源于金朝掘山。
2、从地理上讲,正一较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而全真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的广大地区,在南方地区也有所穿插(全真南宗)。
3、从地位上讲,正一在古代(金元两朝除外稍可匹敌)一直处于受统治者承认的正统地位。近代随着茅山派的消失,正一派的式微,全真占据了茅山和正一的传统影响范围。
4、从修行方式上讲,龙虎主修符_,尚外丹,多为火居道士(即可吃荤娶亲)但也有居宫观的居观道士,但无论如何戒律的执行还是十分严格的,在历史的长期演变之下,正一不在重视关于玄学(道教哲学)的研究。全真尚内丹,主性命双修。
5、从派别分化上讲,正一在元以后就没有什么大的分化变动,宗龙虎天师祖庭(现祖庭暂移台湾)。全真自创立之初便不断分化出大大小小许多派别,其中猛棚,最大的,也是最主流的是龙门派。
(4)正一基础怎么样扩展阅读:
全真派简介:
1、全真道,道教主流教派,嗣老君遗教、秉东华演教、承钟吕传教,开宗于辅极帝君王重阳。以全老庄之真、苦己利人为宗旨。开宗祖师王_,道号重阳子,陕西咸阳人。
2、早年曾应武举为状元,入仕,后辞官归隐。正隆四年(1159),在甘河镇遇仙,为汉钟离和吕洞宾,得授金丹口诀。遂隐居终南山,修道三年。大定年间出关赴山东传教。招收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等七大弟子,世称全真七子。
3、全真道在阐发内丹学方面最是成绩斐然。在明清道教衰落时期,只有全真龙门派一度“中兴”,其他道教派别,例如正一派,则大都衰落不振。全真教全面而深刻的继承了传统道家思想以外,更将科仪、戒律、符_、丹药等道家文化瑰宝重新整理。
正一派简介:
1、正一派有茅山、灵宝、清微、净明等诸派之分,但仍以天师道为代表,习惯上,天师道也称为正一道。宗坛江西龙虎山。符_三山为龙虎山、茅山、阁皂山。正一道是中国道教后期两大派之一。是在天师道、龙虎宗长期发展的基础上,以龙虎宗为中心,集合各符_道派组成的一个符_大派。
2、进入当代,自1991年恢复对海外弟子授_,1995年恢复对内地弟子授_以来,基本上继承了传统规仪,龙虎山嗣汉天师府承办,所授_牒,皆以“万法宗坛”为正宗,2010年开始授_的“有牒无_”现象得到了改善,真正从意义上完成了传统的授_,是正一派历史性的转变和长枝散则足的进步。
E. 道教的全真派和正一派,两者有何不同
道教最早的创立者叫张道陵,也就是初代张天师,创教时间在汉顺帝时袭纤期。在张陵天师得了老君授予的三五都功经箓之后创教,当时叫做天师道,也叫五斗米道,正规叫法叫做正一盟威道。这是最早的正一。
后期正一门派开始衍生,在原有的天师道基础之上,以天师道为首,上清,灵宝三宗合称正一,于是就有了后来的符箓三宗。
而茅山,实际上就是上清派。创始人是陶弘景,陶弘景不仅仅是个道士,更是历史上有名的养生学家和中医。之所以分为南茅和北茅是因为地理位置和一些法门的区别。南茅的地址在广东罗浮山;而北茅则是江苏镇江茅山~但是今天的茅山不可和过去的茅山派相比,因为多了一些养小鬼的法门,这不和正法~
王重阳这个人如何,我不做评价,但是确实是北派全真的创始人。北派也叫丹鼎派,以内功和武术修炼为主,并且主张苦修。所以在《重阳祖师立教十五论》当中明确记载了,全真弟子是要结庐而居的。就是说必须住在一个草庐搭的茅草房里居住修炼。而且全真要求必须出家,不可以喝酒,不可以吃肉,不吃荤腥,不许有家室,换句话说就是不允许有老婆孩子,不可以结婚,总的来说就是要六亲不认~
然后全真还不可以沾染金钱,因为要求出家么,六根清净,因此不可以做生意,这也在《重阳祖师立教十五论》等塌枣多部全真经文里面记载了~因此这是苦修,那么钱哪里来,只能接受善信供养~
F. 正一教和全真教的根本区别
全真教不尚符箓,主张性命双修、先性后命的内丹修炼;主张功行并重、清净恬淡、无私寡欲;重视儒家的伦理道德实践,强调忠君孝亲。提倡苦行忍辱,苦己利人。道士必须出家住观,不能拥有妻室,蓄发,戒律严格。
正一教传教形式以行符箓为主要特征,即画符念咒、驱鬼降妖、祈神福禳灾,并崇信鬼神。在戒律方面,正一道士可以有家室,不住宫观,可以不蓄发,宫观清规不如全真道严格。
全真教的主要经典有《道德经》、《般若心经》、《孝经》
拓展资料:
五斗米道又叫天师道,亦称正一握悄卜道。
天师道由道教创始人祖天师张道陵所创立,并着写《老子想尔注》,为后期道教发展打下了基础。随后,又由其孙张鲁改革段穗教团,待曹操拜其为镇南将军后,道教开始向北方传播。张道陵的四代孙张盛,又将传教的地区从青城山迁至到龙虎山,至此道教也开始向中国的东南地区发展。
天师道,是张道陵,张衡,张鲁,祖孙三代所立。当时在巴蜀一带,原有巴人信奉原始巫教,大规模的淫祀而害民。而这些祀奉鬼神的法教巫师聚众敛财,无恶不作。张天师携王长、赵升二位弟子和黄帝九鼎丹经,来到北邙山修行。后与巫鬼群体发生了大规模宗教冲突。川渝一带流传的张天师以太上老君剑印符箓大破鬼兵的故事就是以此为原型的。而被赶跑的巫鬼教不甘心失败,在大巫师张修的带领下,急跌天师道的教理,创立五斗米道。
根据后汉书.灵帝纪可知,张修为"巴郡巫人""巴郡巫妖"等。
正一道的创立使道教开始以教的形式出现,区别于以前的巫教,奉道为最高崇信,奠定了几千年的道运缺教历史。
网络-正一教
网络-全真教
网络-道教
G. 全真教和正一教哪个厉害
全真教厉害。
道教自南北朝物做寇谦之、陆修静改革、整顿后,历隋唐五代宋的漫长岁月,尤其到北宋末年,已呈现颓势。以符箓派为主流的道教,支派争流,一些道流徇末遗本,流弊时现。在这种历史陆蚂败条件下,王重阳创立了全真道教。王重阳以新的宗旨、修持方法对道教进行了大量的改革,进一步把老庄清静无为的思想贯彻到教义中。
据载金正隆四年(1159),王重阳弃家外游,在甘河镇遇异人,授以修炼真诀,于是悟道出家。在南时村筑墓,住在墓穴中两年多,自称为“活死人墓”。
金大定七年(1167),离开陕西,前往山东传道度人。先后收马丹阳、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为徒,在文登、宁海、福山、登州(今蓬莱)、莱州(今掖县)建立三教七宝会、金莲会、三光会、玉华会等。因王重阳在山东宁海自题其庵名为“全真堂”,故入道者都称为全真道士。
全真道初传时期,遵行“以无为为主”的教旨,即注重个人修炼,而不注重发展教徒、营造宫观,组织规模和力量也比较小。自刘处玄于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丘处机于金泰和四年(1204)相继掌教以后,始逐渐重视创立宫观和收徒活动。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全真道组织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它在鲁、豫、秦、冀等地,具备了相当深厚的早颤组织基础。
H. 道教正一问题
1、2、须履行拜师手续,去正一的道观找师父拜师。
加入道教有两种形式:一是成为正式的道士,二是成为道教居士。
成为正式的道士,也有两种情况,一是成为全真派道士,二是成为正一派道士。
二者均须履行拜师手续,但前者必须到道教宫观出家,后者则不需出家。
要成为道教居士,只要到道教宫观办理皈依证即可。
3、正一的不需出家,故可以结婚生子。
其他问题等你拜师后,师父会教你的,我也不太清楚,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