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信息 » 怎么理解计税基础
扩展阅读
动漫手办拍摄背景叫什么 2024-11-19 22:36:45
英灵属于什么动漫 2024-11-19 22:33:26

怎么理解计税基础

发布时间: 2022-04-23 09:54:50

A. 负债的计税基础如何理解

负债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税。与账面价值的关系式为负债计税基础=负债的账面价值-将来负债在兑付时允许扣税的金额。

负债的计税基础就是站在税法的角度看未来有没有负债,就是未来能不能往费用里记,如果可以往费用里记就是没有负债,负债的计税基础就是0。

会计上对于预计负债,按照最佳估计数确认,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者当期损益。按照税法规定,与预计负债相关的费用多在实际发生时税前扣除,该类负债的计税基础为0,形成会计上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暂时性差异。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的规定,企业应将预计提供售后服务发生的支出满足有关确认条件时,在销售当期确认为费用,同时确认预计负债。但税法规定,销售产品有关的支出可于实际发生时税前扣除。由于该类事项产生的预计负债在期末的计税基础为其账面价值与未来期间可税前扣除的金额之间的差额,因此其计税基础为0。

[ 例? ]2014年12月31日预提产品质量保证费用100万元,2015年发生产品质量保证费用100万元。税法规定,企业计提的质量保证费在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

2015年由税前会计利润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纳税调减100万元,2015年少交所得税=100×25%=25(万元)。站在2014年12月31日看,以后少交所得税25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5万元。

2014年12月31日

负债(预计负债)账面价值100万元,

负债(预计负债)计税基础0。

环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负债的计税基础如何理解? ]问题的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B.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什么意思

计税基础是指资产负债表日后,资产或负债在计算以后期间应纳税所得额时,根据税法规定还可以再抵扣或应纳税的剩余金额。分为资产计税基础和负债计税基础。

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该项资产在未来使用或最终处置时,允许作为成本或费用于税前列支的金额。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某一资产资产负债表日的计税基础=成本-以前期间已税前列支的金额。

(2)怎么理解计税基础扩展阅读:

计税基础计算公式为:少数股东权益=负债+股东(指母公司)权益+少数股东权益。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含并表母公司权益和少数股东权益)。

经营净收入=经营收入-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

出租房屋净收入、出租其他资产净收入和自有住房折算净租金等。财产净收入不包括转让资产所有权的溢价所得。

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 (报告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计税基础

C. 什么是计税基础如何理解

计税基础是2006年发布的《企业新会计准则》中提出的概念。它分为资产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两类内容。

通俗的说计税基础是指资产负债表日后,资产或负债在计算以后期间应纳税所得额时,根据税法规定还可以再抵扣或应纳税的剩余金额。分为资产计税基础和负债计税基础。

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该项资产在未来使用或最终处置时,允许作为成本或费用于税前列支的金额。

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某一资产资产负债表日的计税基础=成本-以前期间已税前列支的金额

(3)怎么理解计税基础扩展阅读:

如果有关的经济利益不纳税,则资产的计税基础即为其账面价值。从税收的角度考虑,资产的计税基础是假定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进行核算所提供的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的应有金额。

以各种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初始确认时入账价值基本上是被税法认可的,即取得时其账面价值一般等于计税基础。

固定资产在持有期间进行后续计量时,会计上的基本计量模式是“成本-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会计与税收处理的差异主要来自于折旧方法、折旧年限的不同以及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

1、折旧方法、折旧年限产生的差异

2、因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产生的差异

账面价值=实际成本-会计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税收累计折旧

负债的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的理解

负债的计税基础 = 负债的账面价值 — 未来期间税法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

= 负债的账面价值中,未来不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

负债产生的暂时性差异=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账面价值-(账面价值-未来期间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未来期间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

D. 怎么理解计税基础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该项资产在未来使用或最终处置时,允许作为成本或费用于税前列支的金额。

资产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某一资产资产负债表日的计税基础= 成本—以前期间已税前列支的金额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帐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一般负债的确认和清偿不影响所得税的计算。

(4)怎么理解计税基础扩展阅读:

以各种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初始确认时入账价值基本上是被税法认可的,即取得时其账面价值一般等于计税基础。

固定资产在持有期间进行后续计量时,会计上的基本计量模式是“成本-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会计与税收处理的差异主要来自于折旧方法、折旧年限的不同以及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

1.折旧方法、折旧年限产生的差异

2.因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产生的差异

账面价值=实际成本-会计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税收累计折旧

举例说明,企业拥有一项资产(比如说存货),账面价值80万元,企业为了收回账面价值80万元的存货,必然将其卖出(转让),这样企业就取得了经济利益,假如说得到的经济利益为90万元。

企业得到这90万元的经济利益应该上交企业所得税,如果让企业按90万元直接乘以所得税税率(假定为25%),企业肯定是不乐意。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用90万元的主营业务收入减去80万元的主营业务成本后的余额10万元(应纳税所得额),然后再乘以所得税税率。

所得到的结果就是该企业应该上交的所得税。这样做企业才会觉得合理。那么这里被税前扣除的80万元,就是税法规定的这项存货的计税基础。

举过例子后,我们回过头来,再理解资产计税基础的定义可能就会感觉到相对容易一些了。

资产的计税基础,就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如果有关的经济利益不纳税,则资产的计税基础即为其账面价值。从税收的角度考虑,资产的计税基础是假定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进行核算所提供的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的应有金额。

E. 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是什么意思

账面价值(carrying value、book value)是指按照会计核算的原理和方法反映计量的企业价值。《国际评估准则》指出,企业的账面价值,是企业资产负债表上体现的企业全部资产(扣除折旧、损耗和摊销)与企业全部负债之间的差额,与账面资产、净值和股东权益是同义的。

计税基础(Tax Basis)是2006年发布的《企业新会计准则》中提出的概念。它分为资产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两类内容。通俗的说计税基础是指资产负债表日后,资产或负债在计算以后期间应纳税所得额时,根据税法规定还可以再抵扣或应纳税的剩余金额。分为资产计税基础和负债计税基础。

(5)怎么理解计税基础扩展阅读:

1、资产的计税基础

举例说明,企业拥有一项资产(比如说存货),账面价值80万元,企业为了收回账面价值80万元的存货,必然将其卖出(转让),这样企业就取得了经济利益,假如说得到的经济利益为90万元。企业得到这90万元的经济利益应该上交企业所得税,如果让企业按90万元直接乘以所得税税率(假定为25%),企业肯定是不乐意。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用90万元的主营业务收入减去80万元的主营业务成本后的余额10万元(应纳税所得额),然后再乘以所得税税率,所得到的结果就是该企业应该上交的所得税。这样做企业才会觉得合理。那么这里被税前扣除的80万元,就是税法规定的这项存货的计税基础。

2、资产的账面价值=资产账面余额-资产折旧或摊销-资产减值准备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账面价值

网络-计税基础

F. 资产的账面余额和计税基础之间要怎么理解

用固定资产来给你举例说明
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就是初始入账金额,假设是1000,而资产的计税基础,从定义上说有点拗口,你可以认为就是按照税法规定可以未来税前扣除的金额这两个概念,都存在一个时点的问题(资产是时点数据)
在购入固定资产的时候,其账面余额和计税基础都是一样的1000,但是以后计提折旧,假设按照税法规定应该计提100,实际上你提了200,这样账面余额还是原来的1000 (账面价值是1000-200),但是基础就变成了1000-100通俗地讲,账面余额就是会计上确认的资产成本,而计税基础是税法上承认的资产成本。产生的原因是会计和税法规定不一致。
最简单的就是购买资产,有一部分金额没有合法票据,在会计上可以计入资产成本(账面余额),但税法上这部分金额是不被承认的,导致计税基础会低于账面余额。
补充一下,除了原值不同外,折旧年限和折旧方法也是两者产生不同的来源,只不过这两项属于时间性差异。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什么差异?

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这时候要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资产的账面价值比计税基础大,无法全部税前抵扣该项资产未来期间产生的经济利益,两者之间产生的差额就需要缴税,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比如一项资的产账面价值为150万元,计税基础为100万元,两者之间的50万差额会增加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因此在符合确认条件的情况下,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G. 关于计税基础的理解

计税基础是相对什么对象来讲的。
如,应税企业所得额,计税基础是指资产账面价值减去按税法规定扣除的金额。
如,业务招待费,计税基础就是业务招待费的60%且不超过业务收入的确良0,5%.

H. 请问资产的计税基础怎么理解

资产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某项资产在未来期间计税时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

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某一资产负债表日的计税基础=成本-以前期间已税前列支的金额

固定资产:

账面价值=实际成本-会计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税法累计折旧

无形资产:

(1)对于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

账面价值=实际成本-会计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税法累计摊销

(2)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账面价值=实际成本-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税法累计摊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