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贵州省基础教育精品课结果
摘要 根据《贵州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转发教育部办公室开展“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工作的通知》及市教育局办公室《关于开展贵阳市“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工作的通知》工作安排,经各区(市、县)、各直属学校评审推荐154件作品参加市级评审。按照省教育厅要求,根据专家评审结果,拟推荐100件作品参加省级评审,现予以公示。
⑵ 基础教育精品课每年都有吗
精品课以微课形式呈现,包括微课视频、教学设计、学习任务单、课件、作业练习和必要的实验演示等。
⑶ 教育部基础精品课是每年举行吗
教育部基础精品课是每年举行的。
例如:经过各地逐级遴选、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认真推荐、教育部组织专家评审、网络公示等环节,确定了2021年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名单。(是以年为单位的)。
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证书采用电子版(PDF形式),不再发放纸质版,证书自行打印有效,可扫描二维码进行验证。
⑷ 基础教育教师培训如何选课学习
我们网络一下基础教育都培训网,然后进入官网。
先输入账号、密码,登录一下。
如果没有账号,就先注册一个。
进入个人中心后,我们可以在左侧看到“我的课程”,选择它。
选择自己想要的课程,在右边勾选,然后拖下下面,选择“提交选课”。
点击课程链接就可以直接进去听课了。
⑸ 基础教育精品课被评为市级优课是什么意思
摘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适应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启动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工作。
⑹ 基础教育教师培训网中的学习怎么选择主线
一、热爱教师工作,当好学生的良师益友我认为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应力争讲好每一节课。教师讲好课应立足于多数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能获得必要的知识和培养应有的能力,逐渐使学生越学越有趣、越学越主动、越学越聪明,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学生能学到一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建设人才做出贡献。为此,教师首先要热爱学生,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与学生广交朋友,让学生接纳你、认可你。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其次要热爱教学工作,对教育事业要有奉献精神,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努力钻研教育教学理论,深入领会教学内容,要舍得花时间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同时还要树立起搞好教学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以想方设法把学生教好,完成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为己任。二、掌握课程内容,明确教学目标要讲好一门课程,首先必须对这门课程的内容下功夫钻研,不但要做到深刻理解,而且要做到全面掌握。这样才能适当选择教材和妥善安排教材。所谓深刻理解,就是要把课程内容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彻底搞懂,不能有一点含糊,准备回答学生们可能提出的一连串的“为什么”。这是基本的要求。所谓全面掌握,就是要能从全部内容中抽出重点,理出系统,用一根线贯穿起来。这个要求虽然是高了一些,但也要努力争取做到。要知道,即使教师自己明确了重点,理出了系统,再去讲课,同学们听了以后,还可能感到“重点不突出”,“系统不清楚”。如果教师自己就是重点不明,系统不清,同学们所听到的将只是无主次、无头绪的一堆零碎知识。这是因为,把教师的知识转变为学生的知识,要经过“讲”和“听”的过程,要打一定的折扣。为讲课而钻研一门学科的内容,绝不能以教学大纲或一本教科书的内容为限,不能要讲多少就只学多少,不能懂得几分就讲到几分。一定要“多走一步,深入三分”,有一定的储备力量。不然,将来会感到无法启发同学,答疑的时候会感到词穷才尽,无法应付。其次,对这门学科过去发展的过程、目前发展的情况、将来发展的方向,以及它在各个发展的阶段怎样和工程实际相联系,也必须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在讲课的时候才不致内容枯燥、范围狭窄,使同学们感到“干巴巴的”、“只有骨头没有肉”。如果能结合自己曾经在这一学科方面结合生产做过的一些科研工作,就更能使讲课讲得生动,使同学们感到更有说服力。在钻研教学内容时,在广泛阅读各家各派不同的学说和不同的方法,比较它们的优点和缺点,并且肯定自己的看法。虽然将来在讲课时一般并不讲授所有不同的学说和方法,但可能有一些同学们阅读参考书,提出这方面的问题,教师要做到有备无患。三、了解学生情况,完善教学方案教师要很好地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使命,除自己要具备扎实的知识根底外;还要充分了解授业对象———学生的心理、基础、能力等诸多因素。唯有多了解学生情况、研究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准备为某一班级讲授某一门课程之前,必须去了解这个班级里学生们学习的情况,尽可能地多搜集这方面的资料,作为将来安排教材、决定教学进度和选择教学方法的一部分依据。所搜集的资料,包括学生们的专业方向、先修课程的学习情况、学习风气、惯用的学习方法等,以及其中是否有特殊优异和特别困难的学生,等等。这样,在将来备课的时候,才能使讲授的内容与先修课程的内容多多地联系,充分利用学生们已有的知识为自己的讲课服务。这样做,不但可以使得学生们易于接受所讲的内容,还能使他们对先修课程的内容理解得更深刻。四、在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准备1.认真备课。使用多媒体教学之初,人们曾乐观地认为,进行多媒体教学虽需花费大量时间制作电于课件,但一旦课件完成,就可一劳永逸,教师就可以不必向传统教学模式那样花费备课时间,甚至可以通过网络教学来节省教师资源,教师上课也将变得十分简单:只要有一个好的电子教案同样可达到较好的讲课效果。实践证明:这种认识是片面的,电子教案的使用决不会比传统模式节省教师的备课时间,它不是降低了对教师要求,而是提高了要求。课件只能提供一个讲课的骨架结构,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还得依赖于教师的备课过程和教学经验的积累,因此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不仅要熟悉本课程的知识结构,还得考虑如何围绕这一结构使讲课更为生动具体;必须对多媒体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进行研究:探讨大容量、粗线条、发散式、启发性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教学特别要重视的问题,多媒体教学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坚持教师的主导性和多媒体的辅助性。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写黑板来传递信息,教师不写学生就没东西可看,因而教师自然成为课堂上的主角。多媒体教学不同,教师可坐在电脑前看着电脑屏幕讲解,学生也不一定要看教师如何动作,只需看投影屏幕即可,有的多媒体教室甚至将讲台移到了教室的一角,这极易使教师丧失课堂上的主角地位,甚至只能起到一个”配音演员”的作用。因此,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贪图舒适坐在电脑前讲课,也不要在屏幕上出现大段文字叙述让学生去看或抄写,自己站在旁边休息。应坚持面向学生,适时地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尽量减少学生的视觉空间;教师若能在黑板上实时地补充、调整课堂教学内容,使教师发挥形体语言的优势,活跃课堂气氛。总之,要采取多种措施,以“我”为中心,不要让多媒体的屏幕喧宾夺主。3.控制好教学节奏。使用多媒体教学的一大优点是节省了教师对复杂图象和表格的描绘以及对标题、定义、定律、原理、公式、例题、总结等文字的书写,使教师可以有的时间集中在对力学现象、规律,方法和各种问题的分析和讲解上,可以向学生展示的教学资料,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可以说教学信息量是明显加大,但同时也存在处理好大信息量和合适的教学节奏的矛盾问题。由于媒体屏幕的局限和节奏控制不当,往往就使学生对一些内容思考不足、理解不透。从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来说,接受一项新知识必须要有一个反复过程,而且思维不可能保持长期高度集中,因此,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不能为追求大信息量而忽视教学节奏,还是要让学生来得及看清,来得及思考,来得及接受和“消化”,这就要求教师在制作电子教案时,突出基本概念、基本方法、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中控制好节奏。4.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板书的有机融合。从教育生理学的角度,在教学过程中,长期只和一种媒体打交道,哪怕是最先进的媒体,也容易诱发生理疲劳,对传统教学是这样,对多媒体教学也是这样,因此两种媒体交替使用,更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针对机构的运动、受力分析和习题演算,则应适当增加黑板板书,使学生熟悉力学的分析过程、掌握公式的演算、规范工程计算、提高力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为获得逐步讲授推理或演绎思路的好效果,尽量将“课件”做成动画形式,以便在课堂教学时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课程结束以后,还要再做一次总的检查。这个检查,主要是针对整个课程教学内容的多少和次序的安排进行的,同平时的课后检查一样,最好是在检查以后立即定出改进的法,不要推迟到下一次备课时再来考虑。课后征求学生的意见,征求听课老师们的意见,都可以从中发现自己讲课中的缺点和问题。但是,根据我个人的经验,自我检查是更重要的一方面。虽然一般说来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但是,自己如果能够深入地、客观地、全面地检查,是可以做到比旁观者更加清楚的。一般说来,在初讲课时,主要是靠别人提意见;在讲过几次以后,主要是靠自己的检查。课堂讲授质量的提高,是没有止境的。过去人们常说“学无止境”,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应当说是“学无止境、教无止境”。如果我们仅仅满足于完成教学大纲,同学们没有意见,那就把要求降得太低了。即使同学们不但没有意见,而且公认你讲得很好了,讲课质量还是可以大大提高的。首先,掌握课程内容,就是没有止境的。深入了还可以再深入,宽广了还可以再宽广。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现在,要对一门学科的内容做到深刻理解,全面掌握,并不是可以轻易做到的。何况现在国家对人材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教育质量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对于我们课堂讲授质量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另外,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完善也是没有止境的。例如,讲课这个教学环节应当怎样和其他环节相配合?哪些内容必须在课堂上讲授,哪些内容宜于使同学们自学?怎样讲授,才能使同学们以最少的精力和时间掌握基本内容,腾出精力和时间去进行自学?在讲课中应当怎样深入浅出,对不同程度的同学因材施教,使得程度较好的同学可以深入钻研,发挥他们的才能,程度较差些的也能掌握基本内容,为他们日后的自学打下基础?这些问题,将永远摆在我们面前,有待我们不断地钻研,逐步去解决。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树立这样一个观点:每讲一节课,都应该让同学们有一节课的收获。一节课讲得成功,将使听这节课的同学们在向科学进军的道路上前进一步,也就是自己对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作了一份贡献(那怕是极其微薄的一份)。一节课没有讲好,对全班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同学来说,便浪费了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小时。如果在这一节课中间,自己向同学们灌输了任何错误的内容、观点和方法,造成的损失就更大了。我们怎能对任何一节课掉以轻心呢!当今社会新的知识层出不穷,学生也有新特点。如果老师仅仅靠吃老本,在原地踏步,十有八九是行不通的。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自己必须置身于社会的监督之下,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必须处处起榜样作用。因此我以为,一个教师只要具有爱心、责任心、事业心和进取心他(她)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收
⑺ 山科大通识教育基础课怎么选课
你说的是网络通识课?
选课的话是在正方教务系统上选,在选课之前会有通知,要密切关注山科官网校内通告和正方。
选的课是在网上看视频[尔雅通识课],学完会在网上考试卷。【望采纳】
⑻ 基础教育教师培训网课程选错了怎么办
基础教育,就是腾讯人们在成长中为了获取更多学问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识。就如同盖房子先要打地基一样,众创要想学好一门语言就要从认字开始。基础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国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空间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
⑼ 教师教育基础课程模块的哪些课程更适合师范生的培养,哪一学期开设比较合理
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师范生的培养
彭惠芳
摘要教育部领导下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逐步推进,新课程相对现行的课程来说,有很多新的特点,当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面对新课程体系,当前的师范教育表现出种种尴尬。为了适应需要,对师范生进行前瞻性培养,师范教育必须在体制改革上进一步完善,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评价模式等方面进行变革。
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素质变革师范生
国家教育部主持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在正处在研究和实验阶段。2001年下半年已在部分省市试
用新教材,并将在2005年下半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在对新课程试验和推广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意识到一个非常急迫且关键的问题:在开发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同时,如何来针对性地培养一批能适应新课程体系需要的教师?本特点,素质教师的需要?。
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质及其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
(一)新课程体系改革虽未在大范围内铺开,但有
区服务、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课的设置是为了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提供与社会、生活贴近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并对社会、生活的真实性进行体认人生观、、对社会。国家教育部在全国,从事基础教育课程,为了实现教材的“一纲多本”或“多纲多本”,使各个地区或学校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选择不同的教材。(4)注重课程设置的开放性。新课程体系提出“:农村中学和城市中学的课程都应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要求的同时,因地制宜地设置农业技术教育课程或职业技术课程。”“在高中阶段,应鼓励课程内容的多样化,在要求上应有层次,在开设必修课时,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积极开设技术类课程,倡导课程资源的共享,实行学分制管理”。可见,新课程体系更加考虑到了每个学生的能力和兴趣方面的特点,力图通过课程设置的开放性,保证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5)注重课程的基础性和时代性。现代社会瞬息万变,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基于这一特点,新的课程体系非常注重精选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编入教材,教给学生,并教给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为他们以后进行自学奠定基础。同时,新课程体系也注重加强教材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并使教材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学习兴趣和经验。
(二)新课程体系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从以上分析的新课程体系的特点来看,新课程体系吸纳了许多国外先进课程的经验,考虑了时代发展对人提出的新要求,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教师在以下各个方面具备一定的素养:(1)较宽的基础文化知识面。新课程体系注重综合课程,意味着注重将知识在相互联系的状态中传授给学生。教师要很好地把握综合课程的实质以及对它进行很好的设
关的研究已很深入,大致来讲,这次课程改革的指导性理念、预期目标及基本的结构框架已经出笼了。我们可以根据收集到的资料,作以下总结:
1.新课程体系的指导理念: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
分的发展;培育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明了自己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成为好公民;每个学生都必须获得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并根据个别兴趣和能力,得到有特色的培养和发展成为有特色的人才。
2.在以上教育理念的支撑下构建的新课程体系有
如下特点:(1)注重课程的综合性。新确立的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非常注重实现课程的综合性,尤其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如在小学设置“思想与生活”“、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活动”“、思想品德与社会”等现有课程体系中所没有的综合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是为了打破传统基础教育课程中分科教学过早,容易造成知识割裂的局面,以全新的课程形式来对学生进行培养,使他们能够对知识、对世界形成整体认知。(2)强调课程的实践性。新课程体系中从小学到高中都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这类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
80
继续教育研究2002年第2期
育正处于结构转型期,各级师范院校职能比较混乱。师范教育在近期内进行了一系列体制层面的改革,如中师取消、师专升本等,这种改革趋势是正确的,但目前看来,形势比较混乱。大部分中师已经取消,到底由谁来培养小学教师却不是很明确:部分师专已经升本,目标仍是培养初中教师,还有部分师专没有升本,但在课程设置、专业设置等方面都和本科师院差别不大。虽说将来的趋势是小学教师本科化,但在本科教育中,仍要区分小学教师与中学教师的不同培养方式。而现在的师范本、专科教育好像都是为着培养中学教师的,小学教师由谁来培养呢?在这种没有区分状态下培养出来的教师,即使去当小学教师,能当得好吗?(2)专业设置相对老化。各类师范院校在专业设置上都比较老化,只针对目前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来设置专业,这无疑会不适应新的课程体系,新课程增设的课程科目将没有相对应的专业教师,。目前,各师范的专业。(3)课程设置不大合理。第一,基础文化课太少。一般的师范院校仅设置语文、政治(哲学、法律、社建)等作为基础文化课,使师范生学到的文化知识相对较少,知识面相当狭窄。第二,活动课程较少。课程设置以专业理论居多,很少有让师范生自己动手、主动参与的活动课程,教出来的师范生只懂理论、不懂操作。第三,电化教育课少,计算机应用课程开设的时间太短。(4)教学模式仍以灌输式为主。虽然灌输式教学被广泛的批评过,但在师范教育的课堂中,它仍占据着主导地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一是给师范生们做了一个不太好的榜样,致使师范生在以后的教学中也容易采用这种模式,二是给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较少,培养出来的师范生缺乏动手能力、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5)评价模式老化且单一。虽然教育理论界已经提出许多的评价模式,但在师范院校的评价模式中,仍以考试为主,不管是专业课测评,还是公共课测评,都是笔试,且笔试方式也相当地陈旧和呆板,都是引导学生死记硬背、懒于思考的,大大抑制了师范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窒息了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6)师范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强调。教师是一种职业,师范教育实际上是一种职业教育,应该对学生进行全面深入的教育专业方面的教育,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师范性教育。目前,师范教育中的师范性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教育理论课程较少,见习、实习时间较短,一般为4—6周,没有阶段性的教育教学技能训练。这就导致师范生的专业水平还可以,但在职业能力上有一定的欠缺。如此现状,怎能适应新的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
计、施教,就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还需要较宽的基础文化知识面。这样才能开拓自己的思维和视野,将课程涉及到各类文化知识背景与专业知识联系起来教给学生,并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进行思维。(2)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动手能力。新课程体系强调活动课程的设置,注重组织学生进行探索、勤于动手。实际上,这种要求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动手的课程要得到很好的实施,两个最基本的条件是要得到良好的组织及操作指导,所以教师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动手能力。有了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师才有可能安排好活动课的主题、地点、程序及检测,并给予学生正确的操作指导,保证活动课程收到应有的效果。(3)出色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新课程体系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要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教师就不能没有良好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教师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一是能够为学生树立榜样,二是能为班级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做工作,促进学生交往与沟通能力的逐渐养成。(4)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育理论修养,,新课程体系强调课程的开放性,展才能的空间,但也只有结合教学实际、学生实际认真思索,对教育规律进行积极探求的人才能把握机会,创造更好、更富吸引力的课堂。(5)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新课程体系迎合时代发展的特点,十分强调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实施新课程体系的教师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样的教师才能给学生创造发展创新思维和能力的环境,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灵性,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6)运用现代教学工具的能力。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电化设备迅速进入学校、进入课堂,教师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是非常必要的。现在,很多中、小学校已开始要求教师用电脑制做课件,这种趋势在新课程体系实施后,只会有增无减。(7)运用现代化信息交通工具收集信息的能力。新课程体系强调教材内容的基础性和时代性,留给教师与学生的空间比较大。所以,教师应具备运用现代化信息交通工具收集信息,以便能紧跟时代,不断更新知识,给学生的课外学习指明一个大致的方向。
二、现状分析———现有师范教育将面临的尴尬目前,我国教师的培养还主要依靠师范教育。我国师范教育的现状如何,能否培养具有新素养的现代教师呢?我们可以从事实分析来看一看面对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师范教育面临的种种尴尬:(1)师范教
2002年第2期
继续教育研究81
系开设面向全校学生的选修课,使各个专业的学生都
能跨专业选课,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校选课。应加大跨专业选课制的建设,提高跨专业选修课的质量,同时增加师范生应修满的校选课的学分,以有利于师范生获得广泛的文化基础知识。(4)对教学模式进行变革。现在流行于各大师范院校的灌输式教学应被启发式教学所替代,教师应对师范生进行启发诱导,提高课堂参与度,让他们在课堂上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师范生们的积极性、主动性,锻炼和提高他们的想象和思维能力。(5)改革现有的评价模式。现有的专业课程评价模式单一、老化,可以对之进行渐进的改革,使之多样化。笔试可以采用更开放的形式,不要让学生纯背书上的概念,还可以采用口试、完成主题作业以及限时实践等多样化的方式来进行专业方面的测评。(6)强化师范性。第一,加强教育理论的教学(,。、粉笔字等,还包括交往、电化教育、传递信息等方面的技能,这些都不是天然生成的,也不是潜移默化就能形成的,师范院校应对这些技能制定一个完整的训练计划,对师范生进行阶段性师范技能训练。第三,增加见习和实习的机会。关于这一点可以借鉴国外的许多成功经验。
参考文献
1.国家基础教育中小学课程改革纲要,2001;7
2.候静敏.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现代教育研究,2000;43.杨荣等.怎样用好新教材.光明日报,2001;9:24.苏真等.比较师范教育.北京师大出版社,1991;55.面向21世纪教师教育对策研究课题组.新世纪师范大
的要求?如不改革,这种现状的尴尬将导致不堪设想的将来———教师不能适应需要,课程改革的目标求以实现,最终将导致整个教育事业陷入停滞不前的困境。
三、变革———结合课程改革,对师范生进行前瞻性培养
根据课程改革提出的新课程体系的特点及其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结合目前师范教育的现状特点,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变革,对师范生进行前瞻性培养:(1)尽快实现师范教育结构的转型,明确不同学校的培养职能。尽快完善师范教育结构从三级向二级的转化,明确各学校的培养目标,哪些学校培养小学师资,哪些学校培养中学师资,这都要比较确定,抑或是在同一学校内部,同时培养中、小学师资,也应区别小学教师与中学教师的不同培养方式,可通过设置不同的学院来实现这种区分。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有针对性的开设课程,培养适应中、小学教师岗位的师资。(2)改革现有师范教育的专业设置或增设辅修专业。师范院校现有的专业设置有些已在新课程体系中被淘汰,而一些新课程体系中增加的课程,专业,那么,必要的。,,。也可以设立辅修专业,使师范生在主修一门专业之外,再辅修一门新课程科目的专业,这样,师范生在毕业后,可教原来主修的专业,在新课程体系实施后,又能转教新课程科目,既能满足新课程科目对熟练教师的需求,也能提高教师的就业机会。(3)对现有课程结构进行改革。第一,增加活动课,减少一些纯理论的专业课。在当前师范院校中,应多开设一些实践活动课,以及在理论学习中开设教育情景性课程和专题研究类课程,为师范生们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第二,加大跨专业选课的建设。跨专业选课制,就是指在全校范围内,各专业或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