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新手该学习哪种太极拳
二十四式太极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原国家体委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组织在杨氏太极拳基础上创编而成。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二十四式太极拳目前已是国内乃至全世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太极拳传习套路了。入门容易,你还要找本中医基础理的书看看就行了.看看黄帝内经视频 ,年轻人学陈式刚强些。
㈡ 太极拳基础是什么
1、理论基础:武当太极拳是以道家的吐纳、咽津、导引图、龙守、虎引、龟咽、蛇曲等仿生与功法,溶健身、技击与意念活动为一体而发展至今,故道教思想是武当太极拳的核心。道教历来重视养生延寿、修道成仙、追求“长生不老”。其修炼宗旨是“法天贵真、静观天道”,并将自己的身体与自然融为一体。“重人贵生”是道教的精义,极为重视今生,认为生长、生命、生存,是生道的本体。养生术成了道教的精粹,立足之本。
2、动作特点:
(1) 身心放松是练好太极拳的关键,也是人们一直在追求的目标。有关太极拳的书可谓汗牛充栋,其中谈论放松的比比皆是,从头发到脚趾都有许许多多的规矩,使初学者茫然,也使练拳多年者无所适从。如何放松呢?多年的练习使我体会到:
一、要松胯。松胯则裆圆,下肢运转灵活,进退不僵滞,腰转自如。松胯不是架势低,架高一样松,一样运转灵活,架低胯不松,则运转不灵。有些练习者动作来回荡动,就是胯没松好,变化不能直接从转动中形成,只好在往复荡动中移动重心,从而实现招式的变化。这个毛病很普遍,练习者应注意克服。
二、要松肩。肩松则上肢灵活反应快,而且气血易达指尖,从而改善微循环,达到健身之目的。太极拳名家陈鑫先生云:?°(肩)此处一开,则全胳膊之往来伸屈,如风吹杨柳,天机动荡,活泼泼地毫无滞机,皆系于此。此肱之枢纽,灵动所关,不可不知。
(2)动静结合,内外兼修的武当太极拳强调自然、注重养气。尤其是内丹术、导引术、吐纳术等“效法自然”。如野马分鬃、抱虎归山、猿猴献果、倒撵候等作为仿生取象,都是为了“养生之道”。《道德经》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类不仅要征服自然,而更重要是自己融于自然,归于自然,以自然养生。
3、对身心健康的作用:
(1)太极拳的养生保健和预防疾病的功能是有目共睹的,近百年来,太极拳明显地向着养生保存健和医疗体育的方向发展。例如:放慢练拳的速度、降低运动的难度和强度,以及强调架式高低和运动量大小都可因人、因时而异等等,都是向健身方向倾斜。但与此同时,它依旧保持了健身、娱身、寿身、医身和防身等五大功能。 “练拳炼人,拳练一生。”
(2)神经系统,尤其是它的高级部分,是调节与支配所有系统和器官活动的枢纽。人类依靠神经系统的活动,以适应于外界环境并改造外界环境,人依靠神经系统的活动,使身体内各个系统与器官的机能活动按照需要统一起来。太极拳的练习,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着良好的影响,因为太极拳一开始,就要求体舒心静,排除杂念,注意力集中,用意不用力,这些都是对大脑活动的良好训练因素。此外,从动作上来讲,太极拳的动作,练习时要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由眼而手部、腰部、足部,上下照顾毫不散乱,前后连贯,同时动作的某些部分比较复杂,必须有良好的平衡能力,因此需要大脑在紧张的活动下完成,也间接地对中枢神经系统起市面上训练作用。这样就提高了中枢神经系统的紧张度,从而活跃了其它系统与器官的机能活动,加强了大脑方面的调节作用。
太极拳是一种很有趣的活动,经常练习的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就是练架子的时候,周身感觉舒适,练后精神焕发,心情愉快,这些都是练者高度的情绪性与兴趣浓厚的证明。情绪性的提高,在生理上有极重要的意义。国外一位医学专家说过:"提高了患者的情绪,就等于将病治好了一半。"以上说明,太极拳对中枢神经系统起了良好的作用。
㈢ 陈式太极拳基本功的主要招式
江湖有言:“教拳不教桩,传拳不传胯”;可见站桩和练胯的重要性。笔者练拳多年,总结出了一点门道:练拳应该从下往上练!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要先站桩练腿力,等站桩有了一定的基础就可以开始练胯,然后到腰,最后到肩膀到肘,然后手才能发力。这个顺序是不可颠倒的,否则你就会走很多弯路。
定步云手涮胯跟一般的定步云手只有一点点区别,就是步子开到尽可能大,臀部要平行于膝盖或者低于膝盖(这不叫荡裆,这是练胯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能尽快把胯练开、练活。
1、预备式
双脚并步站立,两手自然垂于体侧,中指在裤缝的位置,沉肩坠肘,下颌微收,脖子轻贴衣领之意,两肩自然下垂,胸微含犹如叹气时的状态。眼睛自然平视。耳听身后。
2、起势
双腿自然屈膝下蹲,胯根内收,身体犹如微微鞠躬状,力量在两大腿上,双手同时从体侧向身体前方微双顺缠提起,然后身体微微左转,右手继续微微顺缠在体前中心线向前上方穿掌至嘴的高度(掌心斜向左上方,指尖斜向前上方),左掌同时向前按出在中心线右肘的高度(掌心斜向右下方指尖斜向右上方)。眼看前方微微偏上。耳听身后。
3、开式
身体微微右转、右掌同时逆缠向前微微偏右棚出(掌心向前指尖斜向左上方),左掌同时微顺缠向前偏右方微微切出(掌心斜向右上指尖向右前方)。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微微提起以脚跟里侧轻贴地向左侧磴出,要尽可能的把步子开大,尽可能的蹲低,臀部最好略低于膝盖。眼看左侧磴脚的方向。耳听身后。
4、正式
(一)身体微微右转,微沉右臀,右膝微微顺缠打开,同时双手在整体松沉的基础上自然外棚。 (二)身体右转,同时蹬右腿合左腿,重心左移;同时穿左掌,沉右掌,两手如同抱球状,右掌至中心线下颌的高度,左掌至肋间脐部略偏上,两手心斜相对。
(三)身体左转,左掌同时逆缠向右上方棚出,高度在右太阳穴的高度(掌心向前微微偏右,指尖向右上),右掌同时顺缠向肚脐前中心线切出(掌心向左上,指尖向前微偏下),右肘的方向与右小臂的方向一致,不可夹或架。
(四)身体微微左转,同时左臀微沉,左膝微微顺缠打开,双手在整体松沉的基础上微微自然外棚;
(五)蹬左腿合右腿,重心右移,同时身体继续微微左转,同时穿右掌沉左掌,两掌心斜相对如同抱球状,右手在中心线下颌的高度,左手在肋间肚脐偏上一点的高度。
(六)身体右转,同时右掌逆缠向右太阳穴前棚出(掌心向前微微偏右,指尖斜向左上),左掌同时顺缠向肚脐前中心线切出(掌心斜向左上,指尖向前略偏下),左肘劲力方向与左小臂一致,不可夹,不可架。
如此反复练习,重心左右移动算一次。基本要求一组三十次到五十次。每天十组为度。坚持练习,可以快速把胯练开,练活。 前面讲过了陈式太极拳基本功之定步云手涮胯,接下来讲讲陈式太极拳基本功之太极尺功活腰。
太极拳基本功训练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长腿力阶段,这一阶段得靠站桩,站板凳桩、无极桩等等;第二是开胯、活胯阶段,这一阶段最好是练定步云手涮胯;第三是活腰、合腰阶段,这一阶段得靠太极尺辅助训练。当然笔者不排除有其他的分法和方法,这些方法只是笔者本人觉得最有效、最快捷的方法,愿与大家交流分享。 第一、第二阶段是最辛苦的阶段,这两个阶段练好了,到了第三阶段你基本上就可以体会到苦尽甘来的感觉。可惜的是,很多人吃不了苦,或者是找不到正确方法,一直在第一、第二阶段停止不前,这就他们所谓的“太极十年不出门”,其实只要方法对了,肯吃苦,太极拳跟任何武术一样都是可以在同样的时间里出功夫的,而且可能更快。
这几个阶段是无法跨越的,如果有哪怕一个阶段的基础没打好,太极拳别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一辈子也出不了功夫。当然养生的另外,但是如果养生的能稍微吃点苦,身体会好得更快,养生效果会更好。
太极尺有好几种练法,每一种练法都有不同的作用,这里我们只讲讲中国太极功夫网里面王敏夫老师传授的最常练的活腰方法。
1、预备式
两脚水平打开大概两步的距离,半蹲,双手向上托起太极尺到胸前高度。重心在两腿中间。沉肩坠肘,下颌微收,眼睛自然平视。耳听身后。
2、左式
(一)身体微微右转,右手往上、往里拧。同时右膝微微顺缠打开,蹬右腿合左腿,重心左移。左腰下沉。
(二)重心继续左移,身体左转,右手向下拧至肚脐高度,左手往里裹,右腰下沉。
3、左回式
左膝微微顺缠打开,重心微微右移,右手回到预备式位置。
4、右式
(一)左手往上、往里拧。蹬左腿合右腿,重心右移。右腰下沉。
(二)身体右转,重心继续右移,左手向下拧至肚脐高度,右手往里裹,左腰下沉。
5、右回式
右膝微微顺缠打开,重心微微左移,右手回到预备式位置。
然后再到左式,如此循环。
此太极尺练法主要是训练腰胯一体,初学者经常是扭着腰,腰胯没有一起动,有时候胯动腰不动,有时候腰动胯没动,这样打出的劲力是不整的,没有杀伤力。只有把腰胯练到一体了,发出的力才透,才整。
陈式太极拳基本功之太极尺功可以跟第二阶段定步云手涮胯交叉着练,只要架子放低一点,此功法同样对开胯、活胯有显着作用。 有了前面的陈式太极拳基本功之定步云手涮胯和太极尺功活腰基础后就可以开始练习太极球功。
陈式太极拳基本功之太极球功也有好几种练法,每种练法都有自己的功用,这里只介绍一下陈式太极拳家传功夫架太极球功常练的两种方法:
抛球
1、两脚打开大概与肩膀同宽,膝盖微曲,含胸收腹,气沉丹田,双手抱起太极球在肚脐高度。
2、蓄力,双手垂直往上抛出太极球。注意:胯一定要放松,感觉力从地起,通过大腿到腰,再从手发出去;主要是用腰力,手只是起到一个辅助作用。另外不要憋气,初练此功不要刻意追求呼吸,只要自然呼吸就好。
3、待太极球落到一定高度双手顺势把球接住,回到肚脐高度。再重复抛出。
注意:量力而行,不要砸伤自己的手脚,太极球抛出的高度要根据个人功力的深厚而定,太极球的大小、重量也要根据个人情况而定。
此功法主要是练习腰的发力,是陈式太极拳最常练的发力方法之一,坚持练习可以快速增长腰力。
前后运球
1、两脚大步打开,半蹲,两手掌心相对夹住太极球在胸前高度(注意,不是两手向上托住太极球,而是两手心相对把球夹住,这样夹住的目的是起到锻炼手臂的作用),先吸一口气,沉肩坠肘,呼气时把太极球水平向前推出。
2、吸气,同时把太极球收回。呼气时再把太极球推出,如此一呼一吸,一出一回反复练习。注意,练习时动作要尽可能的慢,推出太极球时两手要尽可能往前推伸直。
此功法对锻炼臂力有很好的作用,同时对开肩也很有帮助。
陈式太极拳基本功之太极球功是在练习者腰胯有了一定基础后才开始练习的,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容易练出死力。
另外笔者不太喜欢用钢制的那种太极球,太硬了,容易摔坏。笔者家里用的是一个里面灌满细沙的篮球,大概有13公斤重,手感还不错,大家可以拿一个旧的或者买一个新的篮球,在气嘴那个地方钻一个孔(其实就是把气嘴往球肚里面捅进去就自然有一个孔了,很简单),然后往里面慢慢灌沙子,最后再用东西把孔堵住,一个完美的太极球就做好了。
步法
陈式太极拳步法主要有上步、退步和横开步三种。步法灵不灵活关系到你能不能抢占先机,克敌制胜,所以步法在太极拳的训练中,甚至在所有武术的训练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讲讲由泓力太极养生俱乐部总教练王敏夫老师传授的陈氏太极拳三种基本步法的练习方法:
上步
1、 两脚并拢站立,两手自然放在大腿两侧,放松身体。
2、 身体右转,右脚随着身体以脚跟为轴,前脚掌贴着地面向外旋转45度,身体的方向跟脚尖方向一致。
3、 重心右移,提左脚到膝盖的高度,同时身体下沉,向左前方45度方向(与右脚成90度方向)蹬左脚,注意:蹬脚的时候是脚跟里侧贴着地面蹬出去。
4、 身体左转,转到不得劲的时候,左脚以脚跟为轴,前脚掌贴着地面向外旋转到左前方45度方向。
5、 重心左移,收右脚,身体下沉,向右前方45度方向蹬右脚,注意:同样是脚跟里侧贴着地面蹬出。
6、 身体右转,转到不得劲的时候,右脚以脚跟为轴,前脚掌贴着地面向外旋转到右前方45度方向。
7、 重心右移,收左脚,身体下沉,向左前方45度方向蹬左脚,注意:脚跟里侧贴着地面蹬出。然后再接着第4个步骤,如此循环练习。
退步
1、 两脚并拢站立,两手自然放在大腿两侧,放松身体。
2、 两脚微微虚膝下蹲,重心偏左,右脚大脚趾一侧贴着地面向后蹬出一步的距离,两脚外侧大概与肩膀同宽。
3、 重心右移,左脚小脚趾一侧贴着地面收回到右脚旁边。
4、 左脚大脚趾一侧贴着地面向后蹬出一步距离,两脚外侧大概与肩膀同宽。
5、 重心左移,右脚小脚趾一侧贴着地面收回到右脚旁边。
6、 右脚大脚趾一侧贴着地面向后蹬出一步距离,两脚外侧大概与肩膀同宽。然后再接着第3个步骤,如此循环练习。
横开步
1、 两脚并拢站立,两手自然放在大腿两侧,放松身体。
2、 两脚虚膝下蹲,重心偏右,提左脚,身体下沉,同时左脚脚跟里侧贴着地面向左横蹬。
3、 右膝微微顺缠打开,同时蹬右腿合左腿,重心左移,裆走下弧线,顺势把右脚收到左脚旁边。
4、 左腿合住劲,身体下沉,同时右脚脚跟里侧贴着地面向右横蹬。
5、 左膝微微顺缠打开,同时蹬左腿合右腿,重心右移,裆走下弧线,顺势把左脚收到左脚旁边。
6、右腿合住劲,身体下沉,同时左脚脚跟里侧贴着地面向左横蹬。然后再接着第3个步骤,如此循环练习。
㈣ 太极拳的基础是
1、理论基础:武当太极拳是以道家的吐纳、咽津、导引图、龙守、虎引、龟咽、蛇曲等仿生与功法,溶健身、技击与意念活动为一体而发展至今,故道教思想是武当太极拳的核心。道教历来重视养生延寿、修道成仙、追求“长生不老”。其修炼宗旨是“法天贵真、静观天道”,并将自己的身体与自然融为一体。“重人贵生”是道教的精义,极为重视今生,认为生长、生命、生存,是生道的本体。养生术成了道教的精粹,立足之本。 2、动作特点: (1) 身心放松是练好太极拳的关键,也是人们一直在追求的目标。有关太极拳的书可谓汗牛充栋,其中谈论放松的比比皆是,从头发到脚趾都有许许多多的规矩,使初学者茫然,也使练拳多年者无所适从。如何放松呢?多年的练习使我体会到: 一、要松胯。松胯则裆圆,下肢运转灵活,进退不僵滞,腰转自如。松胯不是架势低,架高一样松,一样运转灵活,架低胯不松,则运转不灵。有些练习者动作来回荡动,就是胯没松好,变化不能直接从转动中形成,只好在往复荡动中移动重心,从而实现招式的变化。这个毛病很普遍,练习者应注意克服。 二、要松肩。肩松则上肢灵活反应快,而且气血易达指尖,从而改善微循环,达到健身之目的。太极拳名家陈鑫先生云:?°(肩)此处一开,则全胳膊之往来伸屈,如风吹杨柳,天机动荡,活泼泼地毫无滞机,皆系于此。此肱之枢纽,灵动所关,不可不知。 (2)动静结合,内外兼修的武当太极拳强调自然、注重养气。尤其是内丹术、导引术、吐纳术等“效法自然”。如野马分鬃、抱虎归山、猿猴献果、倒撵候等作为仿生取象,都是为了“养生之道”。《道德经》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类不仅要征服自然,而更重要是自己融于自然,归于自然,以自然养生。 3、对身心健康的作用: (1)太极拳的养生保健和预防疾病的功能是有目共睹的,近百年来,太极拳明显地向着养生保存健和医疗体育的方向发展。例如:放慢练拳的速度、降低运动的难度和强度,以及强调架式高低和运动量大小都可因人、因时而异等等,都是向健身方向倾斜。但与此同时,它依旧保持了健身、娱身、寿身、医身和防身等五大功能。 “练拳炼人,拳练一生。” (2)神经系统,尤其是它的高级部分,是调节与支配所有系统和器官活动的枢纽。人类依靠神经系统的活动,以适应于外界环境并改造外界环境,人依靠神经系统的活动,使身体内各个系统与器官的机能活动按照需要统一起来。太极拳的练习,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着良好的影响,因为太极拳一开始,就要求体舒心静,排除杂念,注意力集中,用意不用力,这些都是对大脑活动的良好训练因素。此外,从动作上来讲,太极拳的动作,练习时要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由眼而手部、腰部、足部,上下照顾毫不散乱,前后连贯,同时动作的某些部分比较复杂,必须有良好的平衡能力,因此需要大脑在紧张的活动下完成,也间接地对中枢神经系统起市面上训练作用。这样就提高了中枢神经系统的紧张度,从而活跃了其它系统与器官的机能活动,加强了大脑方面的调节作用。 太极拳是一种很有趣的活动,经常练习的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就是练架子的时候,周身感觉舒适,练后精神焕发,心情愉快,这些都是练者高度的情绪性与兴趣浓厚的证明。情绪性的提高,在生理上有极重要的意义。国外一位医学专家说过:"提高了患者的情绪,就等于将病治好了一半。"以上说明,太极拳对中枢神经系统起了良好的作用。
㈤ 太极拳最基本的动作是什么有什么要领谢谢
前面那位朋友说的好,太级拳练习多了,就要多向“稳”这个字努力:心态要稳,打拳的招式要稳。做到心无杂念,心如止水;做到招招“稳”“缓”,腰、脚、手和脊髓并用,每招每式都能稳当如泰山,没有丝毫晃动。
这个“稳”,是要自己慢慢尝试,多多想问题,不要心急,每天进步一点点,一口气吃不成大胖子。
我是练习二年多,才明白这个“稳字”
再说说我一个心得:太极拳,可与练脊髓同步。一个简单的方法,练太极拳要注意脊髓的动作。 也可以单独学习练习脊髓的功夫,如脊髓气化功。
下面我将我一些心得与朋友分享:
太极拳有很多套路,多的可到100多式,每式又有几个招式组成
少的,精减的太极拳,只有几式,如杨式太极八式
太极是运动中的内家拳,通过招式与自己想象中的内气结合的拳法;所以不同于如佛教的静内功,就靠打坐不动来炼内劲。
太级拳修炼目标:心如止水,以圆卸力,攻守合一,钢柔并济,以气御力。
这是练太级要达到的程度(个人认为)
太极的基本心法:虚灵透顶,气沉丹田,脊髓中正,沉肩堕肘,双脚与肩同宽。
这是练太极拳之前做好的准备动作。
至于太极拳的招式,就要自己去想办法去学了:买书和向师傅学习也是一种方法。白鹤亮翅,肘底看锤,揽雀尾,撇身锤......都是太极里的一些招式
太级是锻炼身体的好方法,即可炼心,又可炼体,可以调节身体,更胜于外家拳。
㈥ 初学太极拳,该学哪一种阿
如果只是为了强身健体学简化套路不错,有24式,42式,88式,64式,108式等等。如果是要用于防身,建议学正规的套路,有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等等,每种都有各自的特点,如陈式以刚为主,有炮拳震脚;孙式走架灵活,多起跳腾挪。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性格选择合适的套路学习。实在不行就学太极拳的祖宗——武当太极拳,不过它比其他太极套路都长,要很有耐心才学得下来。学好太极拳之后,要想用于实战,还要学推手。把推手学好了,再自己慢慢把太极拳套路拆开,融入推手之中,就大功告成了。
㈦ 初学太极拳学什么好
这就看你的身体素质了,如果年轻身体健康可以练练陈式太极拳,能够强壮筋骨,而且还能够提高身体的灵敏度。如果是体质不好,想通过打太极拳增强体质,那最好练杨式太极拳,因为它缓慢柔和,全身放松,安静祥和,对气血下行很有帮助。为什么让气血下行呢?因为人的大部分疾病都是由于气血上逆所导致的,使气血下行能够调节人体生理,使的疾病慢慢恢复,最后痊愈。
㈧ 太极拳的基础功都有哪些
要化掉僵硬的感觉,我自己的体会是,练拳时如清风抚柳,手臂、周身只是只是存有保持位置的必要的力。立身中正,身躯就像树干,手臂就像柳梢,(也许这么比喻不大合适),如打“云手”时,公园里很多人只是手或者手+上身在那个“划来划去”,我的感觉是出脚同时双手上下互换,移动重心同时要跨处折叠,同时两臂基本保持与身体的相对位置,随身体一起旋转移动,到末梢时,上手像有惯性一样继续放远放长,然后划弧线双手互换位置,同时跟脚,然后反向“云”。
我觉得练这个动作的时候织机最有放松的感觉。由于水平有限,两腿的放松尚未体会出来。
至于你说的那个对抗时候和别人硬抗,我觉得是你对太极理解不够吧。虽然我现在理解也不算深,不过也希望把自己的心得拿出来分享,希望大家批评指教。
我在看李连杰的《太极张三丰》时,那一幕:张君宝把球旋转着扔到饭桌上,然后球弹开了碗筷,老道扔杯子过来,也被弹开。看了多少遍以后,偶然一次机会,想到“棚劲不丢”又想到看太极单推手的时候是以圆的形式化解对方来劲,于是我也像你一样试着让朋友推来,然后织机模仿“球”在哪碰到力量后快速旋转,结果……显而易见,自己没能化解来劲。
后来在公园偶遇“名师”看老师表演“粘”,右手与老师手背相贴,任织机如何动,就是脱不开,后来老师讲,除了用“寸劲”,猛地躲开,否则就这么粘着。这是一门感觉和放松的功夫,是圆的功夫。继续下去的话不知道还要写多少。说了一些自己的得与失,总结一下。
动作往圆滑处打不会有错的,拳普云:勿有凹凸处,勿有缺陷出。简单理解就是动作要把“圆”划的饱满,不能瘪一块或者运动路线~~~~(不会表达了,自己理解,或者翻看《太极拳全书》吧)
放松这是看《太极拳传真》里理解的。“用意而不用力”不是不用力,练拳时必要的维持动作姿势的力还是要的,不然人就软在哪里了。但是不要使肌肉紧张,我觉得最简单的就是,你可以使劲握拳,也可以不使劲,姿势轻轻地使手掌握在一起,保持一个拳头的性状,后者便是松。练拳时,周身都达到这个境界就是目标了……(呵呵,可惜我只手臂、驱赶做到了,两腿到现在未能领悟)
至于对抗,我也没有得到真传,也只是在参考“太极拳论——王宗岳”里面的在理解,比如“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彼无力我亦无力,我意在先;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就是说得他快,我也快,他慢我也慢,你不用力我也不用力,但是我在感觉你的力,寻找你的力,你有力我也有力,但由于我一直在感觉你的力,所以你想用力的时候,我可以在你之前就开始用力化解你的力,或者借你的力来打你。
最后,我只知道一门基本功,“太极无极桩”,双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起势时,双手缓慢侧平举,与肩同高后向胸前汇拢(类似太极起势的姿势的位置),两臂缓慢下落,双手臂成环装,似抱圆球,五指相对,手臂下落同时两膝微曲(合适位置即可)。最终落至腹前,掌心对准脐下三寸的丹田,闭目,舌尖顶上颚。呼吸深长,脑中感觉自己周身放松,最后心无旁骛。时间可从7~8分钟开始,长到……随便。最后男的左手在外,右手在内掌心相对贴与丹田处,女的手掌位置相反。
以上内容均为自己原创,仅供参考,请勿转帖。
㈨ 最常见太极拳是哪种多少式练哪种最好
若说练习人数最多的应属杨式,大开大合,运动量适中
另外常见的有陈氏,最初的太极套路,保留了一些发力动作,当年杨露禅先学陈式,后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创杨式
杨氏后出现孙式,讲究步伐灵活;吴式,讲究导引化解;武氏,(对不起,特点忘了)等
陈式老架的发力动作比较难学,练着比较苦,不想用来打架的话建议学杨氏,看盘就行
杨氏传统套路103式(实际上有很多重复动作,记住二十几个动作在重复就行了)不过也别小看,需要少许毅力的,简化后有49式(但没减动作,难度和103式一样)
要求简单可以考虑国标,比如竞赛套路42式,简化套路24式等,都是国家体委简化的,基本以杨式太极为基础,不过动作连接的合理性上要比几代人总结的传统套路差一些了
还可以考虑陈式8式,陈正雷在老家基础上化简的,保留了陈式的意境
学陈式的话最好有师傅,我几年前在北海有一个师傅可以帮你找找,教陈式和呼雷的,不过别跟他提8式
最后,强烈建议你学杨氏103式,既然学了就弄个专业点的,又不会太难
㈩ 最常见的太极拳
最常见的是杨式,大规模表演的是二十四式,一般说来一个月可以学会,打得好坏就因人而异了。运动天赋的是相对的,不同的运动需要不同的天赋,如速度、力量、耐力、爆发力、平衡性、柔韧性等等。太极拳需要腿部力量和柔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