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心肺复苏法支持生命的基本措施是什么
心肺复苏法支持生命的基本措施是通畅气道、清理口腔异物,进行人工呼吸,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法。
㈡ 心肺复苏有哪些基本措施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抢救方法及步骤是什么
首先观察伤者附近是否还存在着安全隐患,确保安全后进行”心脏按摩”和”人工呼吸”----二者统称为心肺复苏.
先将伤者头部向后方倾斜,抬起下颌,并捏住鼻子, 救援人员深呼吸将口中的气体吹如伤者口中,直到伤者的胸部膨胀时,停止操作.
接下来是按摩心脏,用手摸索伤者左侧肋骨(胸腔下部的那一根肋骨为止---心脏位置)
紧接着救援者的双手交错重叠,用手臂的力量按压伤者心脏部位,按压至3~5厘米的程度,然后放松压力,但双手位置不能离开原来的按压位置,继续按压. <频率为200次/分钟>.
心脏按摩与人工呼吸的比例为 4:1
口对口人工呼吸法的抢救方法及步骤是
(1)病人取仰卧位,即胸腹朝天。
(2)救护人站在其头部的一侧,自己深吸一口气,对着伤病人的口(两嘴要对紧不要漏气)将气吹人,造成吸气.为使空气不从鼻孔漏出,此时可用一手将其鼻孔捏住,然后救护人嘴离开,将捏住的鼻孔放开,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帮助呼气.这样反复进行,每分钟进行14--16次。
如果病人口腔有严重外伤或牙关紧闭时,可对其鼻孔吹气(必须堵住口)即为口对鼻吹气。救护人吹气力量的大小,依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以吹进气后,病人的胸廓稍微隆起为最合适。口对口之间,如果有纱布。则放一块叠二层厚的纱布,或一块一层的薄手帕,但注意,不要因此影响空气出入。
㈢ 心肺复苏后的主要护理措施
首先要注意血压、心电图、心率、呼吸这些重要的生命体征变化,以确保生命的生命体征平稳.然后再注意�.再然后就是等恢复在这期间要注意褥疮和血栓的形成,一定要多给病人按摩促进血液循环.总之这是一个较长较复杂的综合疾病,也是非常麻烦的疾病. 个人建议仅供参考
心肺复苏成功后,还要作进一步的生活支持和延续生命支持,否则还有心跳呼吸再度停止而死亡的危险。
一,维持酸碱平衡
二,循环系统的监测
三,呼吸系统的监测
四,脑缺气的监测
五,肾功能的监测
六,密切观察病人的症状和体征
七,防止继发感染
首先要注意血压、心电图、心率、呼吸这些重要的生命体征变化,以确保生命的生命体征平稳.然后再注意保护大脑、肾、肝等重要脏器的功能.再然后就是等恢复在这期间要注意褥疮和血栓的形成。
㈣ 心肺复苏法基本措施
心肺复苏的关键不在于自主呼吸和心跳的恢复,主要还是中枢神经的功能的恢复只有中枢神经恢复正常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完全复苏所以多称为心肺脑复苏。
复苏工作分三步进行
1:初期保证 呼吸道的通常(比如清除呼吸道的痰等等)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比如人工呼吸 机械通气等等)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就是心脏按压)
2:后期是进一步的生命支持主要是借助 器械 设备 争取最佳疗效的复苏阶段 包括心电监测 电除颤 药物治疗 补液 等等
3:复苏后治疗 经过前两步病人的基本情况稳定了因为心脏的停搏 马上会引起各器官的缺血缺氧所以防止缺血性脑损伤 器官的功能不全是这部的重点
㈤ 心肺复苏法支持生命的三项基本措施是什么
1 心肺复苏法三项基本措施
心肺复苏法的三项基本措施是:1、通畅气道;2、口对口(鼻)人工呼吸;3、胸外按压(人工循环)。
2 通畅气道
气道通畅性通常以呼吸气体的流量来反映,气体流量与气道管径成正比,气道管径越大,流量越通畅;反之气道痉挛、狭窄或堵塞,则气道管径变小,气体流量减慢。
3 气道检查方法
气道阻力测定有多种方法,不同方法测定的指标、结果及其意义各有不同。体积描记法是目前唯一可直接测量人体气道阻力的方法,临床应用最为广泛,且已建立相应的测试标准。脉冲振荡法是基于强迫振荡技术的气道阻力测定方法,近年临床应用开展较为普及,本节重点介绍此两种方法。
4 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是指用人为的方法,运用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压力差的原理,使呼吸骤停者获得被动式呼吸,获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维持最基础的生命。
人的心脏和大脑需要不断地供给氧气。所以在某些意外事故中,如触电、溺水、脑血管和心血管意外,一旦发现心跳呼吸停止,首要的抢救措施就是迅速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以保持有效通气和血液循环,保证重要脏器的氧气供应。
㈥ 心肺复苏基本治疗原则
1、环视周围环境是否安全。动作:环视周围,口述:“周围环境安全”。
2、判断意识:拍肩、分别向双耳呼叫,证实病人意识丧失。
3、摆放体位:病人取仰卧位,置于地面或硬板上;靠近病人跪地,双膝与肩同宽。
4、开放气道:头偏向一侧,头偏到45°—60°之间,清理口腔异物后,头部复位后,解开病人衣物,压额抬颏法开放气道。
5、人工呼吸:用视、听、感觉判断病人有无呼吸,不少于5秒;如无呼吸,立即口对口吹气2次,每次吹气时间超过1秒,可以明显看到胸部起伏即可。吹气后观察病人胸廓。
6、建立人工循环:检查有无颈动脉搏动及循环迹象(观察面部、胸部周围循环迹象),不少于5秒;如无脉搏及循环迹象,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时观察病人面部反应。
7、胸外心脏按压方法:
(1)扣手,两手肘关节伸直(肩肘腕关节呈一直线);
(2)以身体重量垂直下压,压力均匀,不可使用瞬间力量;
(3)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处;
(4)按压频率100次/分;
(5)按压深度4—5厘米,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弹回,保证松开与压下的时间基本相等。
8、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率:不论单人或双人均为30
:2。
9、首轮做5个30
:2,历时约171-179秒钟,复检呼吸、颈动脉搏动及循环迹象,不少于5秒;如没有呼吸、脉搏及循环迹象,继续心肺复苏。
10、口述:“操作完毕”。
11、注意事项
(1)、左侧大腿外缘和患者肩平齐。
(2)、开始操作后向前一步跪下,膝关节紧贴患者右手臂外侧。
(3)、做头部动作时左肘必须着地支撑。
(4)、每次吹气要缓慢,时间超过1秒。
(5)、每次吹气后,按压鼻孔的五指打开,放开鼻孔。
(6)、吹气后眼睛看患者胸廓,按压时眼睛看患者头部。
(7)、按压时以自己的髋部为力的支点。
(8)、注意口型、手型、身型,注意时限。
(9)、计时从拍病人双肩开始,到报告“操作完毕”截止。
㈦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如何进行复苏后的处理
1.维持有效循环心脏复跳后,常出现心律失常、低心排血量或休克,应设法查找原因,包括发病及复苏过程中出现的,诸如心肌缺氧、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血容量不足、呼吸功能不全等,并予以及时纠正。在此基础上,可适当选用抗心律失常药(如胺碘酮)、血管活性药(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或并用间羟胺等)和洋地黄类药物等。有条件者可根据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如中心静脉压、肺动脉楔嵌压及心排血量和周围血管阻力测定等),指导用药和调整滴速。必要时可考虑主动脉内气囊反搏以辅助循环。同时可选用改善心肌代谢及营养的药物。
2.维护呼吸功能心跳恢复后,必须千方百计地恢复自主呼吸。对此急于防止脑缺氧和脑水肿。可配合应用呼吸兴奋药,必要时可考虑使用人工呼吸机,并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自主呼吸恢复后,则不宜长期高浓度正压供氧,以免产生呼吸性碱中毒。
3.脑复苏在早期积极心肺复苏的基础上,及早采取以头部选择性低温为主的脑保护措施和脑保护药,并结合其他综合治疗。
(1)降温:尽早开始,以头部放置冰帽为主,并可在体表大血管处置冰袋,且用冰毛巾擦洗全身。必要时配合人工冬眠疗法,用异丙嗪、氯丙嗪各25mg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使肛温在32℃维持5~7d,直至出现听觉为止。
(2)脱水:心脏复跳后立即静脉注射20%甘露醇250ml和地塞米松10mg,也可与呋塞米和高渗葡萄糖交替应用,8h 1次,一般维持1周。此法同时可预防肾功能衰竭。
(3)改善脑循环:可使用高压性脑灌流,应用多巴胺20mg加入5%葡萄糖液20ml静脉注射,右旋糖酐-40 500ml静脉滴注,使血压升高数分钟,以防止不再流通的现象,也可使用钙拮抗药防止脑微血管痉挛;亦可用山茛菪碱及小剂量肝素,防止血管内凝血。
(4)其他:止痉,可应用巴比妥,苯妥英钠及地西泮类药物。使用脑细胞活化药[如三磷腺苷(ATP)、辅酶I、细胞色素C等]以及活血通络药物,以保护脑细胞的作用。
4.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尽可能根据二氧化碳结合力、动脉血气体分析和血清电解质的检验结果,予以及时补充和纠正。
5.防止肾功能衰竭。
6.其他积极治疗原发病,预防和治疗继发感染。
㈧ 初期心肺复苏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心肺复苏是指对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所采取的一系列的紧急抢救措施。心跳骤停一旦发生,如不即刻及时地抢救复苏,4~6min后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必须在现场立即进行,为抢救生命赢得最宝贵的时间。
紧急救护的生命链
第一环:早期呼叫120急救电话。
第二环:早期徒手心肺复苏,是心肺复苏全过程中最基本的抢救,进行胸外按压,使胸内压引起大动脉压力升高,维持器官的供血。
第三环:早期心脏电除颤,使恢复心律。
第四环:早期高级生命支持,由专业医务人员进行高级生命支持。
第五环:综合的复苏后治疗。
判断脉搏的位置
成人检查颈动脉的位置:
单人双人按压比例
单人心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0:2
双人心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比例为:15:2
㈨ 脑复苏的第四节 复苏后治疗(后期复苏处理)
复苏后治疗主要是对脑、心、肾、肺等主要器官的功能进行严密的监测和必要的处理。多器官功能衰竭和缺氧性脑损伤是复苏后治疗的主要内容。
1、维持良好的呼吸功能 对肋骨骨折、气胸、肺水肿进行处理,继续进行机械通气治疗。进行必需的监测:无创血压、ECG、动脉血气分析、SpO2、PETCO2等。促进自主呼吸和呼吸功能尽快恢复。
2、确保循环功能稳定 这是一切复苏措施能否奏效的先决条件。监测:动脉压、CVP、尿量,有条件时重症病人应放置Swan-Ganz导管,监测PCWP和CO,以指导临床治疗。针对心搏恢复后循环功能不稳的常见原因要做到:①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保持血压正常或偏高;②防治心肌收缩无力和心律失常;③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④纠正心肺复苏过程中的并发症。
3、防治肾功能衰竭 最有效的预防办法是维持循环稳定,保证肾的灌注压。尽量避免应用损害肾功能的药物,纠正缺氧与酸中毒,使用肾血管扩张的药物(如小剂量多巴胺)。监测:尿量、血/尿电解质、肾功能。
4、防治胃肠道应激性溃疡及DIC发生。
5、脑复苏防治心跳停止后缺氧性脑损伤的工作称为脑复苏。主要是防治脑组织肿胀和水肿,阻断再灌注损伤进程,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
①低温:应及早降温,心脏复跳能测得血压后就应开始。头部为降温重点,置冰帽,全身大血管经过的部位:颈侧、腋窝、腹股沟、腘窝处置冰袋,实现全身降温至32±1℃。应用丙嗪类药、安定等药可以防治寒战反应。降温达足以使肌张力松弛、呼吸血压平稳为准,持续到恢复听觉或神志开始恢复或好转为止。复温也应缓慢,温度恢复1~2日后再停辅助药。
②脱水:以渗透性利尿为主,快速利尿药(如速尿)为辅,20%甘露醇最常选用,0.5~1.0g/kg静滴,每天4~6次,必要时加用速尿20~40mg。脱水治疗应持续5~7日。
③药物治疗:①巴比妥盐:可用于脑复苏的辅助治疗,控制和预防癫痫发作,降低脑代谢和颅内压;②Ca2+离子超载而引起的一系列脑细胞损害。常用的有尼莫地平、异搏定等。③自由基清除剂:缺血再灌注时自由基大量释放是引起脑细胞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针对这一环节的用药也正在开展,但是否有效尚无定论。④其它:如兴奋性神经递质拮抗剂、激素、促进脑细胞代谢药、前列腺素抑制剂等。
④高压氧治疗:用于完全性脑缺血的治疗,已取得肯定效果。
㈩ 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包括哪些环节
(1)重建循环(C)
对于无反应且无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仅仅只有喘息)的患者立即开始心肺复苏。有效的胸外按压能维持心脏充盈和搏出,诱发心脏恢复心跳,并可能预防生命重要器官(如脑)因较长时间缺氧而导致的不可逆性改变。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深度成人至少 5 cm,儿童约5 cm,婴儿 4 cm,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完全回弹,尽量减少中断,无论是一人还是两人进行复苏,胸外按压与呼吸的比例均为 30 : 2 (即做30次按压吹两口气)。未经培训或不愿/无法实施口对口通气的目击者可进行单纯胸外按压。
(2)维持呼吸道通畅(A)
猝死患者舌后坠,咽喉部的分泌物、呕吐物堵塞呼吸道是最常见的呼吸道梗阻原因。消除方法包括:用纸巾、纱布等清除呼吸道内的异物或分泌物,采用压额提颏法打开气道。
(3)人工呼吸(B)
不再强调用“看、听、感觉”的方法评估心脏骤停者有无呼吸,观察到患者胸廓无起伏则表示呼吸已停止。人工通气方法包括口对口呼吸和口对面罩呼吸等,同时要避免过度通气。
(4)电除颤(D)
大多数成年人突发心脏骤停的原因是心跳节律紊乱,出现心室颤动(简称室颤),可导致心肌活动不协调,不能有效泵血。而治疗室颤的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电击除颤。目前已有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AED),急救志愿者经过简单培训可以使用AED对患者进行除颤,无需医生在场,以争取早期除颤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