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企业所得税上对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是如何确定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2号)第五十六条规定:企业的各项资产,包括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投资资产、存货等,以历史成本为计税基础。
㈡ 固定资产计税基础
我们知道: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税额*应交所得税税率 (这里不考虚具体税率)
应纳税所税额=全部收入-(变动成本(费用)+固定(期间)费用)
另外 应交所得税是按一个会计年度汇算清缴的
这里只简要说明所得税和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有什么关系。
一:固定资产是企业的重要资产,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生产资料,是企业取得经营成果的基础,当然也是企业为国纳税的基础。
二:构成固定资产的价值从理论上说它应包括企业为购建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的、必要的支出,这些支出既有直接发生的,如购置价款、运杂费、包装费和安装成本等;也有间接发生的,如应分摊的借款利息、外币借款折合差额及应分摊的其它间接费用等。这里如果将某项(或多项)没有计入固定资产价值而是计入期间费用,势必造成当期 应纳税所税额减小而影响所得税。
三:固定资产在使用中应计提折旧,由于企业采用的折旧方法与税法规定的折旧方法不同,产生计入当期的折旧费用(折旧费用最终计入当期变动成本和期间费用)差异也会影响当期应税所得额。
四:还有固定资产修理、装修、更新改造过程的费用是直接列期间费用还是计入固定资产价值,都会影响当期所得税。
等等。。。
希望对你的理解有所帮助。。
㈢ 固定资产计税基础如何计算
不如你提的折旧年限在税法的规定最少年限,那么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就是一致的,当期计提的折旧当期税前可以全部扣除,否则得做调整,调增所得税的应纳税额。
㈣ 取得固定资产时的计税基础和固定资产原值的区别
一、指代不同
1、固定资产时的计税基础: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某项资产在未来期间计税时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
2、固定资产原值:指企业、事业单位建造、购置固定资产时实际发生的全部费用支出,包括建造费、买价、运杂费、安装费等。
二、金额不同
1、固定资产时的计税基础:是假定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进行核算所提供的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的应有金额。
2、固定资产原值:反映企业在固定资产方面的投资和企业的生产规模、装备水平等。它还是进行固定资产核算、计算折旧的依据。
三、税法计算规则不同
1、固定资产时的计税基础:税法认定的资产取得成本为购入时实际支付的金额。在资产持续持有的过程中,可在未来期间税前扣除的金额是指资产的取得成本减去以前期间按照税法规定已经税前扣除的金额后的余额。
2、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购置后,以固定资产的买价加上运杂费,安装费等记入固定资产帐户构成固定资产原值;在固定资产入账的次月开始,按月进行计提折旧,记入累计折旧帐户,固定资产原值减去累计折旧的差额构成固定资产余额。
㈤ 对于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税法上的计税基础是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租赁合同约定的付款总额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的费用为计税基础,租赁合同未约定付款总额的,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基础
拓展资料:
计税基础是税法对资产、负债的认定,为何叫计税基础?顾名思义,计算所得税的前提,资产是未来应纳税所得额的来源,同时与之相匹配确认为相应期间的费用,而该费用的现时体现就是其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即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出不涉及应纳税所得额亦或者未来经济利益不会流出而确认应纳税金额的的现时金额
计税基础分类:
1、资产计税基础
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该项资产在未来使用或最终处置时,允许作为成本或费用于税前列支的金额。
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某一资产资产负债表日的计税基础=成本-以前期间已税前列支的金额
2、负债计税基础
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一般负债的确认和清偿不影响所得税的计算。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和企业其他自有固定资产的区别:
为了区别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和企业其他自有固定资产,企业应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单独设立“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明细科目核算,新《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中规定:在租赁开始日,承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其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承租人在租赁谈判和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可归属于租赁项目的手续费、律师费、印花税等初始直接费用,应当计入租入资产价值,而不是确认为当期费用。《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中规定: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格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格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格与购买价格之间的差额,除应予资本化的以外,应当在信用期间内计入当期损益。
与经营租赁不同的是,经营租赁方式租入资产不计入固定资产,没有对租入资产的控制权与所有权,融资租入对资产拥有实际控制权。
融资租入应理解为:企业要购进一台设备,但是资金不充分,于是和融资公司共同购入这台设备,由融资公司垫付设备款项,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先付一部分,剩下的款项以租金方式补足
㈥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账面价值=固定资产的原价-计提的减值准备-计提的累计折旧。
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相当于未来可抵扣的减少,交纳的税金多,构成应纳税的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相当于未来可抵扣的多,交纳的税金少,构成可抵扣的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资产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如果该资产所产生的未来经济利益不需纳税,则资产的计税基础就是其账面价值。通常情况下,资产取得时其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是相同的,资产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不等。通常在资产的后续计量中因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的不同,可能造成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的差异。
(6)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怎么算扩展阅读:
固定资产管理注意事项:
1、月末分别用固定资产增加表、减少表以及内部调动表更新固定资产登记卡记录表,也就是自动插入增加的固定资产记录,将调出的固定资产记录自动删除,将发生调动的固定资产更改其使用部门。
2、月内发生固定资产增减变动后,将相应的原始凭证输入系统,经检测、分类后分别生成固定资产增加表、减少表及内部调动表。特别要注意的是,系统最初投入运行时,需将原手工方式制作的固定资产管理卡片一次全部输入计算机,建立固定资产登记卡记录表,以后将它作为一个基本数据库使用。
3、根据月初的固定资产登记卡记录表,按有关规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生成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
4、根据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固定资产增加表、减少表、内部调动表以及固定资产登记卡记录表打印输出各种报表,如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报表、固定资产增减变动表、固定资产分类统计表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资产账面价值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固定资产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账面价值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计税基础
㈦ 固定资产按照什么方法确定计税基础
(一)外购的固定资产,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发生的其他支出为计税基础;
(二)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以竣工结算前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
(三)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以租赁合同约定的付款总额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基础,租赁合同未约定付款总额的,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基础;
(四)盘盈的固定资产,以同类固定资产的重置完全价值为计税基础;
(五)通过捐赠、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计税基础;
(六)改建的固定资产,除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三条第(一)项和第(二)项规定的支出外,以改建过程中发生的改建支出增加计税基础。
㈧ 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是什么
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税法明确规定,企业的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等各类资产,可以按照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具体税务处理办法计算的折旧、摊销、成本和净值等,可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从会计的角度划分,固定资产一般被分为生产用固定资产、非生产用固定资产、租出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融资租赁固定资产、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等。
固定资本的实物形态
属于产品生产过程中用来改变或者影响劳动对象的劳动资料,是固定资本的实物形态。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长期发挥作用,长期保持原有的实物形态,但其价值则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而逐渐地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并构成产品价值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重要原则,一个企业把劳动资料按照使用年限和原始价值划分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
对于原始价值较大、使用年限较长的劳动资料,按照固定资产来进行核算;而对于原始价值较小、使用年限较短的劳动资料,按照低值易耗品来进行核算。在中国的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通常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和工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