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信息 » 遗传的分子基础包括哪些内容
扩展阅读
编程基础讲什么 2024-11-16 02:39:23

遗传的分子基础包括哪些内容

发布时间: 2022-04-15 11:42:25

① 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基础是什么

细胞增殖是生长发育的基础,受精卵从形成开始就在不断的分裂分化,即分裂成更多的细胞,分化成各种组织。

遗传变异的基础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这就涉及到繁殖方面,从受精卵开始,基因就在不停的随着细胞的分裂分化而复制,在此过程中会出现基因突变,从而影响到个体生理上的变化,若这种现象发生在生殖细胞就有遗传的可能。

医学应用

变异是生物的一般特性。甚至在人类尚未发现病毒以前,就已开始运用变异现象制造疫苗。例如1884年,巴斯德利用兔脑内连续传代的方法,将狂犬病的街毒(强毒)转变为固定毒。

这种固定毒保留了原有的免疫原性,但毒力发生了变异——非脑内接种时,对人和犬等的毒力明显降低,因而成功地用作狂犬病的预防制剂。此后,在许多动物病毒方面,应用相同或类似的方法获得了弱毒株,创制了许多优质的疫苗。

选育自然弱毒变异株的工作,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有关病毒遗传变异机理的认识,则只在近几十年来才有显着的进展。这不仅是病毒学本身的跃进,也是其它学科,特别是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以及电子显微镜、同位素标记等新技术飞速发展的结果。

② 高中生物必修二的全部知识点!!

生物必修2知识点
必修②
第一章第一节
1.孟德尔通过分析 豌豆杂交实验 的结果,发现了 生物遗传 的规律。
2.孟德尔在做杂交实验时,先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这叫做 去雄 。
3.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 相对性状 。
4.孟德尔把F1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 显性性状 ,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 隐性性状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 显性性状 和 隐性性状 的现象叫做 性状分离 。
5.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如下假说:
(1)生物的性状是由 遗传因子 决定的,其中决定显现性状的为 显性遗传因子 ,用 大写字母 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 隐性遗传因子 ,用 小写字母 表示。
(2)体细胞中的 遗传因子 是成对存在的, 遗传因子 组成相同的个体叫做 纯合子 , 遗传因子 组成不同的个体叫做 杂合子 。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 成对的遗传因子 彼此分离,分别进入 不同的配子 中,配子中只含有 每对遗传因子 的一个。
(4)受精时, 雌雄配子 的结合是随机的。
6.测交是让 F1 与 隐性纯合子 杂交。
7.孟德尔第一定律又称 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 遗传因子 成对存在的,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 遗传因子 发生分离,分离后的 遗传因子 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随 配子 遗传给后代。

第一章第二节
1.孟德尔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作亲本杂交,无论 正交 还是 反交 ,结出的种子(F1)都是 黄色圆粒 。这表明 黄色 和 圆粒 是显性性状, 绿色 和 皱粒 是隐性性状。
2.孟德尔让黄色圆粒的F1自交,在产生的F2中发现了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还出现了亲本所没有的性状组合 绿色圆粒 和 黄色皱粒 。
3.纯种黄色圆粒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YYRR和yyrr,它们产生的F1遗传因子组成是 YyRr ,表现为 黄色圆粒 。
4.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YyRr)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 分离 ,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 自由组合 。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 YR、Yr、yR、yr ,数量比例是: 1:1:1:1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随机 的,雌、雄配子结合的方式有 16 种,遗传因子的结合形式有 9 种: 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 。性状表现有 4 种: 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 ,它们之间的数量分比是 9:3:3:1 。
5.让子一代F1(YyRr)与隐性纯合子(yyrr)进行杂交,无论是F1作 母本 ,还是作 父本 ,后代表现型有 4 种: 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 ,它们之间的比例是 9:3:3:1 ,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有 9 种: 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 。
6.孟德尔第二定律也叫做 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 分离 和 组合 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 同一性状 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 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 自由结合。
7.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 约翰逊 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一词起名叫做 基因 ,并提出了 表现型 和 基因型 的概念。
8.表现型指 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控制 相对性状 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做 基因型 。

第二章第一节
1.减数分裂是进行 有性生殖 的生物在产生 成熟生殖细胞 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 减半 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 一次 ,而细胞分裂 两次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 成熟生殖细胞 中的染色体数目比 原始生殖的细胞 的减少一半。
2.精原细胞是 原始 的雄性生殖细胞,每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都与 体细胞 的相同。
3.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精原细胞的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都由两条 姐妹染色单体 构成,这两条 姐妹染色单体 由同一个 着丝点 连接。
4.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 父方 ,一条来自 母方 ,叫做 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 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
5.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 染色单体 ,叫做 四分体 。
6.配对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发生在 减数第一次分裂 时期。
7.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减半发生在 减数第一次分裂。
8.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体也随之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发生在 减数第二次分裂 时期。
9.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了四个 精细胞 ,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每个精细胞都含有数目 减半 的染色体。
10.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细胞,大的叫做 次级卵母细胞 ,小的叫做 极体 , 次级卵母细胞 进行第二次分裂,形成一个大的 卵细胞 和一个小的 极体 ,因此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一个 卵细胞 和三个 极体 。
11.受精作用是 卵细胞 和 精子 相互识别,融合成为 受精卵 的过程。
12.经受精作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 体细胞 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 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 卵细胞(母方) 。

第二章第二节
1.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 完整性 和 独立性 ,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 形态结构 。
(2)在体细胞中基因 成对 存在,染色体也是 成对 的。在配子中基因只有 一个 ,同样,染色体也只有 一条 。
(3)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 父方 ,一个来自 母方 ,同源染色体也是。
2.果蝇的一个体细胞中有多对染色体,其中 3 对是常染色体, 1 对是性染色体,雄果蝇的一对性染色体是 异型 的,用 XY 表示,雌果蝇一对性染色体是 同型 的,用 XX 表示。
3.红眼的雄果蝇基因型是 XWY ,红眼的雌果蝇基因型是 XWXw /XWXW ,白眼的雄果蝇基因型是 XwY ,白眼的雌果蝇基因型是 XwXw 。
4.美国生物学家 摩尔根 和他的学生们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发现了说明基因位于 染色体 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并绘出了第一个果蝇各种基因在 染色体 上相对位置图,说明基因在 染色体 上呈 线性 排列。
5.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 等位基因 ,具有一定的 独立性 ,在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 等位基因 会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6.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 非等位基因 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 等位基因 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 非等位基因 自由组合。

第二章第三节
1.位于性染色体上的 基因 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 性别 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 伴性遗传 。
2.伴X隐性遗传的遗传特点:
(1)隐性致病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只位于 X 染色体上。
(2)男性患者 多于 女性患者。
(3)往往有 隔代 遗传现象。
(4)女患者的 儿子 一定患病。(母病子必病)
3.伴X显性遗传的遗传特点:
(1)显性的致病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只位于 X 染色体上。
(2)女性患者 多于 男性患者。
(3)具有世代连续性。
(4)男患者的 女儿 一定患病。(父病女必病)
4.表示一个家系的图中,通常以正方形代表 男性 ,圆形代表 女性 ,以罗马数字代表(如I、Ⅱ等) 代 ,以阿拉伯数字表示(如1、2等) 个体 。
5.人类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无论在 大小 和携带的 基因 种类上都不一样,X染色体上携带着许多基因,Y染色体只有X染色体大小的1/5左右,携带的基因比较 少 。

第三章第一节
1.染色体是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的,其中 DNA 是一切生命现象的体现者。在有丝分裂、 受精作用 和减数分裂 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连续性。
2.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是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 实验和 噬菌体侵染细菌 实验。
3.肺炎双球菌的转化试验:
(1)实验目的: 证明什么事遗传物质 。
(2)实验材料: S型细菌、R型细菌 。
菌落 菌体 毒性
S型细菌 表面光滑 有荚膜 有
R型细菌 表面粗糙 无荚膜 无
(3)过程: ① R 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② S 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③杀死后的 S 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④无毒性的 R 型细菌与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⑤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 DNA 、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R型活细菌中培养,发现只有加入 DNA ,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型细菌。
(4)结果分析:①→④过程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一种“转化因子”;⑤过程证明:转化因子是 DNA 。
结论: DNA 是遗传物质。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实验目的: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 。
(2)实验材料: 噬菌体 。
(3)过程:① T2噬菌体的 蛋白质 被35S标记,侵染细菌。
② T2噬菌体内部的 DNA 被32P标记,侵染细菌。
(4)结果分析:测试结果表明:侵染过程中,只有 DNA 进入细菌,而35S未进入,说明只有亲代噬菌体的 DNA 进入细胞。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 DNA 遗传的。 DNA 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5.R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1)提取烟草花叶病毒的 蛋白质 不能使烟草感染病毒。
(2)提取烟草花叶病毒的 RNA 能使烟草感染病毒。
6.结论 :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 ,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极少数的病毒的遗传物质不是 DNA ,而是 RNA 。

第三章第二节
1.DNA是一种 高分子 化合物,每个分子都是由成千上百个 4 种脱氧核苷酸聚合而成的长链。
2.结构特点:①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 反向 平行盘旋而成的 双螺旋 结构。
②外侧:由 脱氧核糖 和 磷酸 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③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 氢键连接 形成碱基对。碱基对的形式遵循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即A一定要和 T 配对(氢键有 2 个),G一定和 C 配对(氢键有 3 个)。
3.双链DNA中腺嘌呤(A)的量总是等于 胸腺嘧啶(T)的量.鸟嘌呤(G)的量总是等于 胞嘧啶(C)的量。

第三章第三节
1.DNA的复制概念:是以 亲代DNA 为模板合成 子代DNA 的过程。
2.时间:DNA分子复制是在细胞有丝分裂的 间期 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 间期 ,是随着 染色体 的复制来完成的。
3.场所: 细胞核 。
4.过程:
(1)解旋:DNA首先利用线粒体提供的 能量 在 解旋酶 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
(2)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 模板 ,以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 ,遵循 碱基互补配对 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3)形成子代DNA:每一条子链与其对应的 模板 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形成 2 个与亲代DNA完全相同的子代DNA。
5.特点:
(1)DNA复制是一个 边解旋边复制 的过程。
(2)由于新合成的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DNA的一条链,因此,这种复制叫 半保留复制 。
6.条件:DNA分子复制需要的模板是 DNA母链 ,原料是 游离的脱氧核酸 ,需要能量ATP和有关的酶。
7.准确复制的原因:
(1)DNA分子独特的 双螺旋结构 提供精确的模板。
(2)通过 碱基互补配对 保证了复制准确无误。
8.功能:传递 遗传信息 。DNA分子通过复制,使亲代的遗传信息穿给子代,从而保证了 遗传信息 的连续性。
第三章第四节
1.一条染色体上有 1 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 许多 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现 线形 排列。每一个基因都是特定的 DNA 片段,有着特定的 遗传效应 ,这说明DNA中蕴涵了大量的 遗传信息 。
2.概念:DNA分子上分布着多个基因,基因是具有 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 遗传单位 。
3.结构:基因的 脱氧核苷酸 排列顺序,即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 遗传信息 。
4.DNA能够储存足够量的遗传信息,遗传信息蕴藏在 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 之中,构成了DNA分子的 多样性 ,而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 特异性 。

第四章第一节
1.RNA是在细胞核中,以 DNA的一条链 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 转录 ;合成的RNA有三种: 信使RNA(mRNA) , 转运RNA(tRNA) , 核糖体RNA(rRNA) 。
2.RNA与DNA的不同点是:五碳糖是 核糖而不是脱氧核糖 ,碱基组成中有 碱基U(尿嘧啶)而没有T(胸腺嘧啶);从结构上看,RNA一般是 单链 ,而且比DNA短。
3.翻译是指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 氨基酸 ,以 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 蛋白质 的过程。
4.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每3个这样的碱基称为1个 密码子 。
5.蛋白质合成的“工厂”是 细胞质 ,搬运工是 转运RNA(tRNA) 。每种tRNA只能转运并识别 1 种氨基酸,其一端是 携带氨基酸 的部位,另一端有3个碱基,称为 反密码子 。

第四章第二节
1.1957年,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 :遗传信息可以从 DNA 流向 DNA ,即DNA的自我复制 ;也可以从 DNA流向 RNA ,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 蛋白质 传递到 蛋白质 ,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 RNA或DNA 。遗传信息从RNA流向 RNA 以及从RNA流向 DNA 两条途径,是中心法则的补充。
2.基因通过控制 酶 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3.基因还能通过控制 蛋白质的结构 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4.基因与基因、 基因与基因产物 、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精细的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

第四章第三节
1.克里克的实验证明:遗传密码中 3 个碱基编码1个氨基酸,遗传密码从一个固定的起点开始,以 非重叠 的方式阅读,编码之间没有分隔符。
2.尼伦伯格和马太采用蛋白质体外合成技术,在试管中只加入苯丙氨酸,在加入除去了 DNA 和 mRNA的细胞提取液及人工合成的 RNA ,结果在试管中出现了多聚苯丙氨酸的肽链。

第五章第一节
1.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 替换、增添和缺失 ,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基因突变。
2.基因突变有如下特点: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随机发出的、不定向的 ,频率很低。
3.基因突变的意义在于:它是 新基因 产生的途径,是 生物变异 的根本来源,是 生物进化 的原材料。
4.基因重组是指 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形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

第五章第二节
1.染色体变异包括 结构 变异和 数目 变异。
2.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 数目或排列顺序 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3.染色体数目变异可分为两类:一类是 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 ,另一类是 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长或减少 。
4.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的一组 非同源 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
5.人工诱导多倍体最常用而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 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其作用机理是能抑制 纺锤体 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染色体完成了复制但不能 减半 ,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6.单倍体是指 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 的个体,在生产上常用于 培育纯种 。

第五章第三节
1.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 单基因遗传病 、 多基因遗传病 和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三大类。
2.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 1 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可能由 显 性致病基因引起,也可能由 隐 性致病基因引起。
3.多基因遗传病是指受 2 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主要包括一些 先天性发育异常 和一些常见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
4.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由染色体异常引起,如 21三体综合征 ,又叫先天性愚型,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是由于 减数分裂 时21号染色体不能正常分离而形成。
5.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于1990年,目的是测定 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 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

第六章第一节
1.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 优良性状 通过 交配 集中在一起,再经过 选择和培育 ,获得新品种的方法,它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 基因重组 。
2.诱变育种是利用 物理因素 (如 X射线 、 γ射线 、 紫外线 、 激光 等)或 化学因素 (如 亚硝酸 、硫酸二乙酯 等)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 基因突变 。其优点是 提高突变率、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抗病力强、产量高、品质好 。

第六章第二节
1.基因工程又叫 基因拼接技术 或 DNA重组技术 。通俗地说,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 某种基因 提取出来,加以 修饰改造 ,然后放到 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 , 定向 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技术。
2.基因工程最基本的操作工具是基因的剪刀即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简称 限制酶 );基因的针线即 DNA连接酶 ;基因的运载体常用 质粒 、 噬菌体 、 动植物病毒 等。
3.基因工程的操作一般经历四个步骤 提取目的基因 、 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 目的基因的表达和检测 。
4.抗虫基因作物的使用,不仅减少了 农药的用量 ,大大降低了 生产成本 ,而且还减少了 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
5.基因工程生产药品的优点是 高效率 、 高质量 、 低成本 。
6.目前关于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 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不安全,要严格控制 ;另一种观点是 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应该大范围推广 。

第七章第一节
1.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的是法国的博物学家 拉马克 。他的基本观点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不是 神造的 ,而是由 更古老的生物进化 来的;生物是由 低等 到 高等 逐渐进化的;生物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 用进废退 和 获得性遗传 。 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这是生物不断进化的主要原因。
2.达尔文提出了以 自然选择 为中心的进化论,它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是由于 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 ,生物的多样性是 进化 的结果。
3.由于受到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达尔文不能解释 遗传和变异 ;他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也仅限于 个体水平 。

第七章第二节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
(1)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
(2)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
(3)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
(4) 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
2.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中的 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
3.种群的基因库是该种群中 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
4.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 基因突变 、 基因重组 和 染色体变异 ,其中 基因突变 和 染色体变异 统称为突变。基因突变产生新的 等位基因 ,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突变和重组 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5.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 定向 改变,导致生物朝着 一定 的方向不断进化。
6.物种是能够在自然状态下 相互交配 并且 产生可育后代 的一群生物。
7.隔离是 不同种群 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 基因不能自由交流 的现象。常见的隔离有 生殖隔离 和 地理隔离 。
8.生殖隔离即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 不能相互交配 的,即使 交配成功 也不能 产生可育后代 。
9.地理隔离即同一种生物由于 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 的现象。
10.共同进化是指 不同物种 之间、 生物与无机环境 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11.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 基因 多样性、 物种 多样性和 生态系统 多样性。

③ 高中生物要学哪些内容

一、分子与细胞
1.细胞的组成元素及化合物
2.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器、细胞核)
3.细胞的新陈代谢(物质进出细胞和细胞内能量变化,包括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
4.细胞的生命历程(分裂、分化、衰老、凋亡、癌变)
二、遗传与进化
1.遗传的基本定律(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2.遗传的细胞基础(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染色体等)
3.遗传的分子基础(DNA、基因等)
4.遗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的表达)
5.生物的变异(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
6.遗传与变异在实践中的应用(育种和基因工程)
7.生物进化理论简介。
三、稳态与环境
1.多细胞生物体内环境的稳态及维持(内环境及其稳态的调节)
2.生态系统的稳态(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环境保护)
选修一、二、三限于篇幅就不赘述。

④ 遗传稳定性分子生物学的基础是什么,遗传变异的基础是什么

DNA的双螺旋结构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⑤ 遗传的物质基础是什么

遗传的物质基础
1.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染色体
染色体在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过程中能够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这是最早观察到的染色体与遗传有关的现象。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
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因为绝大部分的遗传物质(DNA)是在染色体上的。也有少量的DNA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所以线粒体和叶绿体被称为遗传物质的次要载体。
2.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DNA是遗传物质最直接的证据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此外还有细菌转化实验等。
3.DNA的结构、复制及基因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⑥ 高中生物目录。最好详细一些 ,谢谢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
第一章:走进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
第二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二节 细胞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第三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第四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
第五节 细胞中的有机物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第二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第三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一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第二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第三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
第1.1节 酶的作用和本质 ;
第1.2节 酶的特性;
第二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第三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第四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第4.1节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第4.2节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一节 细胞的增殖;
第二节 细胞的分化;
第三节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第四节 细胞的癌变
必修二:遗传与进化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第二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一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第二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
第三节 伴性遗传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二节 DNA分子的结构
第三节 DNA的复制
第四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
第一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第二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第三节 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
第五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一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第二节 染色体变异
第三节 人类遗传病
第六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一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第二节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一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第二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和生物进化
二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三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节 细胞的生活环境
第二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第二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第三节 神经调节与液体调节的关系
第四节 免疫调节
第三章 植物激素的调节
第一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第二节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第三节 其他植物激素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第二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第三节 种群的结构
第四节 群落的演替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⑦ 2020年微山县教师招聘面试初中生物考的哪一节课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8-05

⑧ 高考生物知识点

第一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名词:1、微量元素:生物体必需的,含量很少的元素。如:Fe(铁)、Mn(门)、B(碰)、Zn(醒)、Cu(铜)、Mo(母) ,巧记:铁门碰醒铜母(驴)。2、大量元素:生物体必需的,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如:C (探)、 0(洋)、H(亲)、N(丹)、S(留)、P(人people)、Ca(盖)、Mg(美)K(家) 巧记:洋人探亲,丹留人盖美家。3、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这说明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4、差异性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细胞内的含量与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明显不同,说明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着差异性。
语句:1、地球上的生物现在大约有200万种,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2、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和化合物。3、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① C、H、O、N、P、S 6种元素是组成原生质的主要元素,大约占原生质的97%。②.有的参与生物体的组成。③有的微量元素能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B能够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当植物体内缺B时,花药和花丝萎缩,花粉发育不良,影响受精过程。)

第二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名词:1、原生质:指细胞内有生命的物质,包括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膜三部分。不包括细胞壁,其主要成分为核酸和蛋白质。如:一个植物细胞就不是一团原生质。2、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相结合,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7、自由水:可以自由流动,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参与生化反应,运送营养物质和新陈代谢的废物。8、无机盐:多数以离子状态存在,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铁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动物缺钙会抽搐),维持酸碱平衡,调节渗透压。9、糖类有单糖、二糖和多糖之分。a、单糖:是不能水解的糖。动、植物细胞中有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b、二糖:是水解后能生成两分子单糖的糖。植物细胞中有蔗糖、麦芽糖,动物细胞中有乳糖。c、多糖:是水解后能生成许多单糖的糖。植物细胞中有淀粉和纤维素(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和动物细胞中有糖元(包括肝糖元和肌糖元)。10、可溶性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11、脂类包括:a、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生物体内主要储存能量的物质,维持体温恒定。)b、类脂(构成细胞膜、线立体膜、叶绿体膜等膜结构的重要成分)c、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具有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和生殖过程的作用。)12、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13、肽键:肽链中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键(-NH-CO-)。14、二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个肽键。15、多肽: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有几个氨基酸叫几肽。16、肽链: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肽链。17、氨基酸: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决定20种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氨基酸在结构上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如:有-NH2和-COOH但不是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R基的不同氨基酸的种类不同。18、核酸:最初是从细胞核中提取出来的,呈酸性,因此叫做核酸。核酸最遗传信息的载体,核酸是一切生物体(包括病毒)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9、脱氧核糖核酸(DNA):它是核酸一类,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是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此外,在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有少量DNA。20、核糖核酸:另一类是含有核糖的,叫做核糖核酸,简称RNA。
公式:1、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2、基因(或DNA)的碱基:信使RNA的碱基:氨基酸个数=6:3:1
语句:1、自由水和结合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血液凝固时,部分自由水转化为结合水。自由水/结合水的值越大,新陈代谢越活跃。2、能源物质系列:生物体的能源物质是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生物体内的主要贮藏能量的物质是脂肪;动物细胞内的主要贮藏能量的物质是糖元;植物细胞内的主要贮藏能量的物质是淀粉;生物体内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A-P~P~P);生物体内的最终能量来源是太阳能。3、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四种有机物共同的元素是C、H、O三种元素,蛋白质必须有N,核酸必须有N、P;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例: DNA、叶绿素、纤维素、胰岛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化学成分中共有的元素是C、H、O)。4、蛋白质的四大特点:①相对分子质量大;②分子结构复杂;③种类极其多样;④功能极为重要。5、蛋白质结构多样性:①氨基酸种数不同,②氨基酸数目不同,③氨基酸排列次序不同,④肽链空间结构不同。6、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分子功能多样性,概括有: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如肌动蛋白;②催化作用:如酶;③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④免疫作用:如抗体,抗原(不是蛋白质);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注意: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是有核酸控制的。7、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存在于一切细胞中(不是存在于一切生物中),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8、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组成DNA的核苷酸叫做脱氧核苷酸,组成RNA的核苷酸叫做核糖核苷酸。两者组分相同的是都含有磷酸基团、腺嘌呤、鸟嘌呤和胞嘧啶三种含氮碱基。

名词:1、显微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结构。2、亚显微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能分辨清楚的细胞内各种微细结构。3、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组成核的物质集中在核区,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无核膜、无核仁;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4、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有核膜、有核仁,一般有多种细胞器。5、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绿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6、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酵母菌、霉菌、食用菌、衣藻、变形虫、草里履虫、疟原虫等。7、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如:氨基酸、葡萄糖)也可以通过,而其它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如:信使RNA、蛋白质、核酸、蔗糖)则不能通过。8、膜蛋白:指细胞内各种膜结构中蛋白质成分。9、载体蛋白:膜结构中与物质运输有关的一种跨膜蛋白质,细胞膜中的载体蛋白在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中都有特异性。10、细胞质: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叫做细胞质。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11、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内呈液态的部分是基质。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12、细胞器: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种亚细胞结构的总称。13、细胞壁:植物细胞的外面有细胞壁,主要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其作用是支持和保护。其性质是全透的。
语句: 1、地球上的生物,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分类也就有了细胞生物和非细胞生物之分)。2、细胞膜由双层磷脂分子镶嵌了蛋白质。蛋白质可以以覆盖、贯穿、镶嵌三种方式与双层磷脂分子相结合。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除保护作用外,还与细胞内外物质交换有关。3、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如:变形虫的任何部位都能伸出伪足,人体某些白细胞能吞噬病菌,这些生理的完成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4、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a、自由扩散: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消耗能量。例如:H2O、O2、CO2、甘油、乙醇、苯等。b、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例如: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的离子(如K+ )。c、协助扩散:有载体的协助,能够从高浓度的一边运输到低浓度的一边,这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叫做协助扩散。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5、线粒体:呈粒状、棒状,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内有少量DNA和RNA内膜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6、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主要存在植物叶肉细胞里,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还有少量DNA和RNA,叶绿素分布在基粒片层的膜上。在片层结构的膜上和叶绿体内的基质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7、内质网: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功能: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使膜上的各种酶为生命活动的各种化学反应的正常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8、核糖体:椭球形粒状小体,有些附着在内质网上,有些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9、高尔基体:由扁平囊泡、小囊泡和大囊泡组成,为单层膜结构,一般位于细胞核附近的细胞质中。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并有运输作用。10、中心体:每个中心体含两个中心粒,呈垂直排列,存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位于细胞核附近的细胞质中,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11、液泡:是细胞质中的泡状结构,表面有液泡膜,液泡内有细胞液。化学成分:有机酸、生物碱、糖类、蛋白质、无机盐、色素等。有维持细胞形态、储存养料、调节细胞渗透吸水的作用。12、与胰岛素合成、运输、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在胰岛素的合成过程中,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胰岛素的运输要通过内质网来进行,胰岛素在分泌之前还要经高尔基体的加工,在合成和分泌过程中线粒体提供能量。13、在真核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叶绿体、线粒体;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不具膜结构的是:中心体、核糖体。另外,要知道细胞核的核膜是双层膜,细胞膜是单层膜,但它们都不是细胞器。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是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成熟的植物细胞有明显的液泡,而动物细胞中没有液泡;在低等植物和动物细胞中有中心体,而高等植物细胞则没有;此外,高尔基体在动植物细胞中的作用不同。14、细胞核的简介:(1)存在绝大多数真核生物细胞中;原核细胞中没有真正的细胞核;有的真核细胞中也没有细胞核,如人体内的成熟的红细胞。(2)细胞核结构:a、核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说明:核膜是和内质网膜相连的,便于物质的运输;在核膜上有许多酶的存在,有利于各种化学反应的进行。
b、核孔:在核膜上的不连贯部分;作用: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c、核仁:在细胞周期中呈现有规律的消失(分裂前期)和出现(分裂末期),经常作为判断细胞分裂时期的典型标志。d、染色质:细胞核中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提出者:德国生物学家瓦尔德尔提出来的。组成主要由DNA和蛋白质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细胞中的两种不同形态!(3)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代谢中心活动的控制中心。15、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也可以说是有无核膜,因为有核膜就有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就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这里有几个问题应引起注意:(1)病毒既不是原核生物也不是真核生物,因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2)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是真核生物。(3)不是所有的菌类都是原核生物,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等)是原核生物,而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等)是真核生物。16、在线粒体中,氧是在有氧呼吸第三个阶段两个阶段产生的氢结合生成水,并放出大量的能量;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中,光反应产生的氢参与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还原生成水和葡萄糖;蛋白质是由氨基酸在核糖体上经过脱水缩合而成,有水的生成。
第二节、细胞增殖
名词:1、染色质:在细胞核中分布着一些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在细胞分裂间期,这些物质成为细长的丝,交织成网状,这些丝状物质就是染色质。2、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期,细胞核内长丝状的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就形成了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见的染色体。3、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包括减数分裂)的间期进行自我复制,形成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完全相同的染色单体。(若着丝点分裂,则就各自成为一条染色体了)。每条姐妹染色单体含1个DNA,每个DNA一般含有2条脱氧核苷酸链。4、有丝分裂:大多数植物和动物的体细胞,以有丝分裂的方式增加数目。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亲代细胞的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5、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这是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叫分裂间期。分裂期:在分裂间期结束之后,就进入分裂期。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6、纺锤体:是在有丝分裂中期细胞质中出现的结构,它和染色体的运动有密切关系。7、赤道板: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准确地排列在纺锤体的赤道平面上,因此叫做赤道板。8、无丝分裂: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例如,蛙的红细胞。
公式:1)染色体的数目=着丝点的数目。2)DNA数目的计算分两种情况:①当染色体不含姐妹染色单体时,一个染色体上只含有一个DNA分子;②当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时,一个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
语句:1、染色质、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关系:第一,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细胞中的两种不同形态。第二,染色单体是染色体经过复制(染色体数量并没有增加)后仍连接在同一个着点的两个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当着丝点分裂后,两染色单体就成为独立的染色体(姐妹染色体)。2、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关系和变化规律: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以染色体着丝点的数目来确定的,无论一个着丝点上是否含有染色单体。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染色体上含有一个 DNA分子,但当染色体(染色质)复制后且两染色单体仍连在同一着丝点上时,每个染色体上则含有两个DNA分子。3、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1)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结果: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2)细胞分裂期:A、分裂前期:①出现染色体、出现纺锤体②核膜、核仁消失;记忆口诀:膜仁消失两体现(说明是染色体出现和纺锤体形成 )B、分裂中期:①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②在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最好的时期;记忆口诀:着丝点在赤道板。C、分裂后期:①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向两极移动②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加倍;记忆口诀:着丝点裂体平分。D、分裂末期:①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②核膜、核仁重现③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记忆口诀:膜仁重现新壁成。4、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①相同点是染色体的行为特征相同,染色体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②区别: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植物细胞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动物细胞由细胞的两组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植物细胞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形成细胞壁将细胞质分裂为二;动物细胞: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将细胞质缢裂为二。5、DNA分子数目的加倍在间期,数目的恢复在末期;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在后期,数目的恢复在末期;染色单体的产生在间期,出现在前期,消失在后期。6、有丝分裂中染色体、DNA分子数各期的变化:①染色体(后期暂时加倍):间期2N,前期2N,中期2N,后期4N,末期2N;②染色单体(染色体复制后,着丝点分裂前才有):间期0-4N,前期4N,中期4N,后期0,末期0。③DNA数目(染色体复制后加倍,分裂后恢复):间期2a -4a,前期4a,中期 4a,后期 4a,末期 2a;④同源染色体(对)(后期暂时加倍):间期N前期N中期 N后期2N末期N。7、细胞以分裂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第三节、细胞的分化
名词:1、细胞的分化: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相同细胞(细胞分化的起点)的后代,在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的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全能性:一个细胞能够生长发育成整个生物的特性。3、细胞的癌变:在生物体的发育中,有些细胞受到各种致癌因子的作用,不能正常的完成细胞分化,变成了不受机体控制的、能够连续不断的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4、细胞的衰老是细胞生理和生化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反应在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
语句:1、细胞的分化:a、发生时期:是一种持久性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活动进程中,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b、细胞分化的特性:稳定性、持久性、不可逆性、全能性。c、意义:经过细胞分化,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就会形成各种不同的细胞和组织;多细胞生物体是由一个受精卵通过细胞增殖和分化发育而成,如果仅有细胞增殖,没有细胞分化,生物体是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的。2、细胞的癌变a、癌细胞的特征: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癌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b、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是辐射致癌;化学致癌因子:如苯、坤、煤焦油等;病毒致癌因子:能使细胞癌变的病毒叫肿瘤病毒或致癌病毒。c、机理是癌细胞是由于原癌基因激活,细胞发生转化引起的。d、预防:避免接触致癌因子;增强体质,保持心态健康,养成良好习惯,从多方面积极采取预防措施。3、细胞衰老的主要特征:a.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代谢减慢;b、有些酶活性降低(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降低会导致头发变白);c.色素积累(如:老年斑);d.呼吸减慢,细胞核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e.细胞膜通透功能改变,物质运输能力降低。4、从理论上讲,生物体的每一个活细胞都应该具有全能性。在生物体内,细胞并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成为不同的细胞、器官,这是基因在特定的时间、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当植物细胞脱离了原来所在植物体的器官或组织而处于离体状态时,在一定的营养物质、激素和其他外界的作用条件下,就可能表现出全能性,发育成完整的植株。

⑨ 高中生物学些什么内容

高中生物大致学习的内容有:
细胞分子组成与结构、细胞的代谢、细胞的生命历程、遗传、变异、育种、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与环境、生物实验、微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生态工程等内容。

⑩ 高中生物学什么内容

主要分为几大块:

1、细胞的结构基础

2、细胞的生理:包括光合与呼吸等

3、遗传学:包括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定律、遗传病及优生

4、变异和进化:生物的变异和育种,生物的进化

5、生命活动的调节:包括人体的稳态和免疫、动物和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植物激素调节

6、生物与环境:主要是生态学、生态农业

7、实验等等

8、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

9、选修三:现代生物专题:基因和细胞工程、胚胎工程、生物技术安全性

(10)遗传的分子基础包括哪些内容扩展阅读:

高中生物学习的注意事项:

高考要求中,生物学实验有15个,实习有5个,研究性课题有7个。在实验复习时,要求学生要认真领会每个实验的设计意图和总结实验方法。

生物高考中要求考生能够设计简单的生物学实验,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也包括判断实验结果和推导实验结论等内容;能够设计实验方案。

高考实验题力图通过笔试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同时力图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设计来鉴别考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参考资料:网络-高中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