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信息 » 东海大桥基础施工方法有哪些
扩展阅读
独生歌词什么意思 2024-11-14 12:37:44
贵阳12岁儿童疫苗哪里打 2024-11-14 12:34:53
为什么说没基础别跟张宇 2024-11-14 12:34:51

东海大桥基础施工方法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2-04-11 12:37:57

A. 有关东海大桥的消息资料

东海大桥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的重要配套工程,为洋山深水港区集装箱陆路集疏运和供水、供电、通讯等需求提供服务。东海大桥位于杭州湾口无遮蔽海域,连接远离陆域逾三十多公里的外海孤岛,地处海洋环境,是我国目前最长、也是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跨海大桥。大桥北端起始于上海南汇芦潮港,通过沪芦高速公路与市区沟通,南至浙江嵊泗崎岖列岛,通往上海洋山集装箱深水港区,是洋山集装箱深水枢纽港陆路集疏运的通道,并兼顾社会交通运输功能。

东海大桥按双向六车道加紧急停车带的高速公路标准设计,分上下行双幅桥面、桥面总宽31.5m,设计车速80km/h,设计荷载等级为汽车-超20级、挂车-120,并按集卡重车间距10m密排布置进行校验,设计基准期为100年。

大桥全长32.50km,其中:大桥与沪芦高速连接的路桥连接段为1.45km、陆上段为2.26km、芦潮港新大堤至大乌龟岛之间的跨海段为25.32km、大乌龟岛至小洋山岛之间的港桥连接段3.47km。全桥设5000t级单孔双向主通航孔一处,通航净高40m、主跨跨径420m,桥墩按万吨级防撞能力设计;设1000t级双孔单向副通航孔一处,通航净高25m,主跨跨径140m;设500t级双孔单向辅通航孔两处,通航净高17.5m,主跨跨径分别为120m和160m。

按施工工艺特点,大桥可分为八个部分,即路桥连接段、陆上段、浅海段、非通航孔基础段、非通航孔段、主通航孔、辅通航孔和港桥连接段,其中港桥连接段又分为开山路段、海堤段和颗珠山大桥三部分。

东海大桥是我国第一座外海跨海大桥,工程具有鲜明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建设条件相当复杂,建设规模巨大,工艺内容繁多,防腐要求高,工程设备需求量多、投入大,工期压力大,管理跨度大、难度高等。

东海大桥自2002年4月开工,在上海市政府、市深水港工程建设指挥部的有力指挥下,经过三年半的紧张建设,于2005年12月,与洋山深水港一期码头同期投入运行。

东海大桥的建成,为洋山深水港提供了唯一的陆上通道,体现了当代中国的桥梁建设水平,为我国外海大桥建设积累了经验,谱写了特大型跨海桥梁建设的新篇章。

B. 中国跨海大桥最长的是哪架

杭州湾跨海大桥,2008年5月1日建成通车,是一座横跨中国杭州湾海域的跨海大桥,它北起浙江嘉兴海盐郑家埭,南至宁波慈溪水路湾,全长36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比连接巴林与沙特的法赫德国王大桥还长11公里,已经成为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候选世界纪录,成为继美国的庞恰特雷恩湖桥后世界第二长的桥梁。【跨海大桥指的是横跨海峡,海湾等海上的桥梁,这类桥梁的跨度一般都比较长,所以对技术的要求较高,是顶尖桥梁技术的体现】。
名称:杭州湾跨海大桥 杭州湾跨海大桥开工时间:2003年11月14日
贯通:2007年6月26日
启用日期: 2008年5月1日
载有: 双向六车道
跨越: 杭州湾
地点: 嘉兴市海盐和宁波市慈溪
设计结构: 跨海大桥
最长跨距: 325米
总长度: 36公里
桥下净空: 47米
通行费: 人民币80元
设计时速:100公里
总投资约:118亿元
设计使用年限:100年
经纬度: 北纬30度27分,东经121度08分
杭州湾跨海大桥 - 建筑设计
杭州湾跨海大桥位置杭州湾跨海大桥是国道主干线-同三线跨越杭州湾的便捷通道。大桥北起嘉兴市海盐郑家埭,跨越宽阔的杭州湾海域后止于宁波市慈溪水路湾,全长36km。大桥建成后将缩短宁波至上海间的陆路距离120余公里,从而也大大缓解已经拥挤不堪沪杭甬高速公路的压力,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沪两小时交通圈。

大桥总投资预计超过160亿人民币,其中大桥36公里,118亿;北岸连接线29.1公里,17亿;南岸连接线55.3公里,34亿。来自民间的资本占了总资本的一半,包括雅戈尔、方太厨具、海通集团等民营企业都参与了对大桥的投资。大桥收费年限为30年,收费标准预计为55元/辆。

杭州湾跨海大桥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设计时速100km/h,设计使用年限100年,总投资约118亿元。大 桥设南、北两个航道,其中北航道桥为主跨448m的钻石型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通航标准35000吨;南航道桥为主跨318m的A型单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通航标准3000吨。除南、北航道桥外其余引桥采用30~80m不等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结构。

在离南岸约14公里处,设计有一个面积达1.2万平方米的交通服务救援海上平台,同时也是一个旅游休闲观光平台。杭州湾跨海大桥是目前世界上已建或在建的最长的跨海大桥,大桥主体工程确保2003年内顺利开工建设,2008年建成,2009年通车。

杭州湾跨海大桥 - 设计理念
杭州湾跨海大桥长桥卧波

首先采用了浙江、上海、江苏的吴越文化观念。在桥型上,设计者采用了西湖苏堤的形态,集交通、观光于一体。为兼顾杭州湾水文环境特点,“长桥卧波”的设计将大桥平面勾勒成S形曲线,优美、活泼的桥型让司机和乘客在行车、坐车时产生愉悦心理。

桥下航道
杭州湾为世界三大强潮海湾之一,有台风、小气候形成的龙卷风,有混乱的流速、流向。“长桥卧波”的设计也是出于大桥安全性的考虑,我们专门为钱塘奇潮及过往海轮留了通道。整座36公里的长桥有两处宽448米及318米的桥下通道。桥下净空高、流速急,北通道为35000吨海轮留下了航道,南通道为3000吨以下海轮留出了航道。这两条航道上端将出现钻石型双塔及A型单塔两座造型桥塔,成为“长桥卧波”桥型中两处跌宕起伏的高潮路段,钱塘潮也就自然通过了。

海中平台
离南岸14公里处的一个本来就有沉积的淤滩上建一个像东海石油平台一样的海中平台。施工时,作为南北接点,便于物流。施工结束时,平台将成为集救援、观光、休闲于一体的桥中转运站。这个平台有2个足球场这么大,平台上还拟建?望塔,风和日丽时,南可望慈溪庵东水路湾村的桥墩,北眺海盐郑家埭。所以这个平台于潮流无碍。

巨型工地
造桥的特点,慈溪是个经800年围垦的大市,从一塘到现在的10塘,塘塘土地平展。一平如镜的滩地将为几万甚至十几万建设者铺开场地,所以这次建杭州湾跨海大桥将预制化、工厂化、大型化。最后以搭积木的办法实施海上搭建。

整个新闻发布会气氛活跃,来自海内外200多名记者一致认为:这条8日即将奠基的,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将成为人类与自然实现对话与挑战的范例,就其工程量、景观、科技含量、施工环境复杂的特点,将在国内外建桥史上留下光辉一页。

杭州湾跨海大桥 - 建设投资
2001年9月成立项目公司,大桥建设投资额为118亿,资本金为38.5亿元。其中,宁波方占90%股份,嘉兴方占10%股份。公司资本金中民营企业投资占到50.25%。本项目商请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浦发银行等四家银行贷款70亿元,已签订贷款协议。

大桥本身的经济效益是吸引投资者看好的重要基础。据交通流量调查推测,2009年通过大桥的车流量达5.2万辆,2015年达8万辆,2027年达9.6万辆。经测算,大桥财务内部收益率将达8.03~10.1%,投资回收期14.2年,投资回报率15.10%(不含建设期)、12.58%(含建设期)

杭州湾跨海大桥主要投资来自浙江省地方政府和浙江民间企业,没有依靠国家投资,展现了浙江的实力,也成为了目前浙江的地标。

杭州湾跨海大桥 - 工程特点
工程环境
杭州湾气象复杂多变,台风、龙卷风、雷暴及突发性小范围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杭州湾自然条件有以下特点:

一、海域宽阔,台风多、潮差大、流速急,具有典型的海洋性气候特征,有效工作日少;
杭州湾跨海大桥风受台风、热带风暴影响较大,小气候易产生龙卷风。



平均流速2.39m/s,实测最大流速5 m/s以上。



潮流紊乱,冲刷严重。

南岸滩涂地下50米深处有浅层气分布,对大桥基础施工带来一定的影响。由于自然条件比较复杂,一年的有效工作日不足200天。

二、软土层厚、持力层深,给海上基础设计和施工带来一系列问题;

三、南岸滩涂长,施工条件复杂,采用常规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法很难满足工期要求;

四、环境的腐蚀作用严重;

五、南滩涂多个区域浅层气富集,危及施工安全。

工程建设难点
一、工程规模大、海上工程量大。大桥工程全长36公里,海上段长度达32公里。全桥总计混凝土245万立方,各类钢材82万吨,钢管桩5513根,钻孔桩3550根,承台1272个,墩身1428个,工程规模浩大。

二、自然环境恶劣。潮差大、流速急、流向乱、波浪高、冲刷深、软弱地层厚,部分区段浅层气富集。其中,南岸10公里滩涂区干湿交替,海上工程大部分为远岸作业,施工条件很差。受水文和气象影响,有效工作日少,据现场施工统计,海上施工作业年有效天数不足180天,滩涂区约250天。

三、制定总体设计方案难度很大。设计要求新,其中水中区引桥(18.27公里)和南岸滩涂区引桥(10.1公里),是整个工程的关键;结构防腐问题十分突出,且无规范可遵循;大桥运行期间,桥面行车环境受大风、浓雾、暴雨及驾驶员视觉疲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采取合理有效的设计对策是保障桥面行车安全的关键;设计方案涉及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多项大型专用设备的研制。

施工技术方面
面临着海上激流区高墩区大吨位箱梁的整体预制、运输及架设,宽滩涂区大吨位箱梁的长距离梁上运梁及架设,超长螺旋钢管桩的设计、防腐与沉桩施工等诸多施工关键技术的挑战;在测量控制方面,因桥梁长度超长,地球曲面效应引起的结构测量变形问题十分突出,受海洋环境制约,传统测量手段已无法满足施工精度和施工进度的要求,如何借助GPS技术实现快速、高效测量施工是一个制约全桥工期的核心技术问题。

建设目标要求高
施工组织与运行管理难度大。大桥工程规模宏大,备受世人瞩目。建设之初,宁波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大桥工程要按照“三个一流目标”的标准来实施。面对复杂的建设环境,充满挑战的工程,组织和管理好大桥工程是摆在指挥部面前的巨大挑战。因工程施工作业点多、战线长,存在同步作业、交叉作业工序,施工组织难度大,工程质量、进度、安全及资金控制难度大。台风、大风、大潮、巨浪、急流、暴雨、大雾及雷电等气象水文条件,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工程控制与运行管理措施是工程管理上需要面对的新课题。

杭州湾跨海大桥 - 亮点
大桥36公里的长度,使之超过了美国切萨皮克海湾桥和巴林道堤桥等世界名桥,而成为目前世界上已建成或在建中的

杭州湾跨海大桥最长的跨海大桥。

大桥共需要钢材76.9万吨,水泥129.1万吨,石油沥青1.16万吨,木材1.91万立方米,混凝土240万立方米,各类桩基7000余根,为国内特大型桥梁之最。南滩涂50米*16米箱梁采用整孔预制,大型平板车梁上运梁的工艺,开创了国内外重型梁运架的新纪录。

水中区引桥70米*16米箱梁采用整孔制、运、架一体化方案,单片梁重达2180吨,为国内第一。水中区引桥打入钢管桩直径1.5-1.6米,桩长约80米,总数超过4000根,其钢管桩工程规模全国建桥史上第一。

大桥在设计中首次引入了景观设计的概念。景观设计师们借助西湖苏堤“长桥卧波”的美学理念,兼顾杭州湾水文环境特点,结合行车时司机和乘客的心理因素,确定了大桥总体布置原则。整座大桥平面为S形曲线,总体上看线形优美、生动活泼。从侧面看,在南北航道的通航孔桥处各呈一拱形,具有了起伏跌宕的立面形状。

在南航道再往南1.7公里,就在离南岸大约14公里处,有一个面积达1.2万平方米的海中平台。该平台在施工期间,将
作为海上作业人员生活基地,海上救援、测量、通信、海事监控平台。大桥建成后,这一海中平台则是一个海中交通服务的救援平台,同时也是一个绝佳的旅游休闲观光台。

杭州湾跨海大桥 - 特色
科技含量之高首先体现在施工工艺上。我们坚持尊重科学,依靠专家,广泛开展技术咨询和交流活动。根据专家意见提出了施工决定设计,采取预制化、工厂化、大型化、变海上施工为陆上施工的施工方案,突破了长期来设计决定施工的理念。预制吊装的最大构件为长70米、宽16米、高4.0米、重2180吨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最长的构件为长度84米、直径1.6米的超长钢管桩,这种构件可称得上是举世无双。为了减轻海水中氯离子对大桥钢材和混凝土的腐蚀,保证大桥100年的寿命,设计者专门研制了一整套防治海水腐蚀的有效方案。等等这些可见大桥工程的科技含量之高。

杭州湾跨海大桥将是一座"数字化大桥"。科研单位将利用硬件及接口技术、网络及数据库技术、图像图形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数学、有限元技术、力学等多学科,建立一套大桥设计、建设及养管的科学评价体系,整座大桥将设置中央监视系统,平均每1公里就有1对监视器。这样,不仅大桥可进行科学合理的维护管理,而且大桥“身体”的健康状况也在实时掌握中。本项目已向交通部申报17项大桥工程关键性科研立项项目,在国内桥梁界也是少见的。

杭州湾跨海大桥 - 之最
1、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公里,其长度在世界上在建和己建的跨海大桥中位居第一。

杭州湾跨海大桥2、杭州湾跨海大桥地处强腐蚀海洋环境,为确保大桥寿命,在国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设计使用寿命大于等于100年的耐久性要求。

3、杭州湾跨海大桥50米箱梁“梁上运架设”技术,架设运输重量从900吨提高到1430吨,刷新了目前世界上同类技术、同类地形地貌桥梁建设“梁上运架设”的新纪录。

4、杭州湾跨海大桥深海区上部结构采用70米预应力砼箱梁整体预制和海上运架技术,为解决大型砼箱梁早期开裂的工程难题,开创性地提出并实施了“二次张拉技术”,彻底解决了这一工程“顽疾”。

5、杭州湾跨海大桥钢管桩的最大直径1.6米,单桩最大长度89米,最大重量74吨,开创了国内外大直径超长整桩螺旋桥梁钢管桩之最。

6、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10公里滩涂底下蕴藏着大量的浅层沼气,对施工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在滩涂区的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开创性地采用有控制放气的安全施工工艺,其施工工艺为世界同类似地理条件之首。

杭州湾跨海大桥是目前中国国内第一家以地方民营企业为主体,投资超百亿的国家特大型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大桥资本金38.5亿元,其中民营资本占了50%以上,共有17家省内民营企业凭着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进行投资入股。可以说,大桥项目的投资体制和建设模式,对拓宽民营资本的投资领域,建立民营资本与国有资本有机结合的投资模式,取得政府和企业“双赢”的经营机制作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创新 工程创新
1.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公里,其长度在世界上在建和已建的跨海大桥中位居第一。

杭州湾跨海大桥2.杭州湾跨海大桥地处强腐蚀海洋环境,为确保大桥寿命,在中国国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设计使用寿命大于等于100年的耐久性要求,并提出了相应的工程技术措施。

3.杭州湾跨海大桥50米箱梁“梁上运架梁”技术,其架设运输重量从900吨提高到1430吨,到目前为止居世界第一,刷新了目前世界上同类技术、桥梁建设“梁上运架梁”的新纪录。

4.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10公里滩涂底下蕴藏着蜂窝状浅层沼气,对施工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在滩涂区的钻孔灌注桩施工中,第一次采用有控制放气的安全施工工艺,其施工工艺为世界同类地理条件之首创。

科技创新
杭州湾跨海大桥需混凝土量240多万立方米,相当于再造8个国家大剧院;用钢量需80万吨,相当于再造7个“鸟 巢”。由混凝土与钢材为主体的大桥箱梁,长度分别为50米与70米,其中50米的梁一根重达1430吨,曾有“世界第一重”之称,更不用说70米的梁,而这样的梁需要架设数百根。

在广阔的杭州湾运输架设如此庞然大物,没有先例与经验,没有技术规范与质量标准,没有大型运梁施工设备,还要面对风浪干扰、海底浅层沼气威胁、海水腐蚀影响等世界性难题。当年大桥建设工程技术人员咨询过美国专家,这位专家扔下一句话:“这些问题我们没有遇到过,不过,如果把杭州湾跨海大桥交给我们去做,相信会有解决的办法。”

设计与施工完全依赖外国,当然是捷径,可大桥建设指挥部慎重考虑后,选择了另一条路:自主创新,靠中国智慧,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中国的跨海大桥要打出中国品牌,只有自主建设、自主创新,才能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形成自主技术体系。

为了“世界第一架”,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及西南交大数十位专家开展了15个课题的攻关,自主研制出巨型运梁车与架梁机,把“梁上架梁”的施工世界纪录由900吨提高到1430吨,并研制出可以把3000吨重物提升50多米的运架船。

为克服风浪影响,技术人员花了3亿元自行研制出可在潮多流速急的海面上施工的一流打桩船。

为避开浅层沼气对施工安全构成威胁,技术人员采用了有控制放气的钻孔灌注桩施工,这一工艺在世界同类地理条件中尚属首创。

为防止桥墩不被海水侵蚀,科技人员攻克混凝土耐海水侵蚀技术难关,填补了世界建桥史上的空白。

大桥建设者们获得了250多项技术革新,取得了以9大核心技术为代表的自主创新成果,有6项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些科技创新直接为工程节约资金10亿元,为中国桥梁史积累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管理创新
不少参与大桥建设的人记得这样一件事,在杭州湾南岸大桥箱梁预制场,专家对汇集多项技术创新成果的箱梁进行检测,最后对工艺与质量都表示满意,而对梁顶几个不易觉察的脚印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大桥工程指挥部总工程师吕忠达说:“施工管理十分难,这几个脚印是谁留下的、干什么留下的,不好查对。大桥提出设计使用寿命100年的建设目标,如果建设中管理不到位,这一设计寿命只是一种奢望。”

这个百亿元投资的特大工程没有二期三期。36公里长的海上工地,多时有近20支建设队伍,建设者多达6000人,管理人员很难盯牢每一个施工者与每一处施工部位。如此庞大的施工现场,单靠人力无法完成施工管理,指挥部决定创出一条信息化、数字化管理之路。

“同别的大工程不一样,我们还创新出数据化管理。”大桥指挥部信息处处长李斌说。指挥部把大桥部位资料“切成”两万多片装进电脑,每个箱梁与桥墩都有编号,只要打开电脑,找到要查看的部位输入编号,这个部位谁设计、谁建造、谁安装等相关资料就一目了然。

数据化管理需要网络,从陆路铺设光缆到海上,投入巨大,而且大桥建成后网络即行废除,导致资源浪费。指挥部又发明出“用户换网络”的办法,把工程需要的12项网络通讯信息服务打包,向服务商招标,最后中国联通中标,为大桥免费建网络、投设备,而其得到的是数千个手机与固定电话用户。

“用户换网络”的首创,吸引了中国国内众多大工程的眼光,港珠澳大桥等工程还专门派人来考察学习,准备把这一建立管理网络的办法“移植”过去。指挥部副总工程师林国雄说:“杭州湾”大桥为中国大型基础设施工程管理提供一个全新的样本。”

杭州湾跨海大桥 - 工程大事记
跨海大桥的工程浩大前期工作
项目论证和比较阶段

1993年开始酝酿筹建杭州湾交通通道,宁波市政府委托上海林李公司和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进行预可行性研究。期间,多次召开研讨会,广泛征集各方面意见,还相继开展经济、水文、地质、气象等13项专题,并组织评审会和论证会。

2000年6月21日,浙江省政府第37次常务会议作出了建设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决定,明确大桥建设以宁波为主,要求抓紧上报项目建议书,争取国家支持。

立项报批阶段

2000年8月,浙江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将项目建议书上报国家计委。

2002年4月30日,国务院第128次总理办公会议讨论通过了本项目的立项问题。

2002年5月29日,国家计委正式下达立项批文。

“工可”审批阶段

2000年7月,委托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开展本项目“工可”研究。

2002年7月,浙江省计委向国家计委上报本项目的“工可”报告。期间,相继开展了工程地质、浅层气、波浪力、环保、经济、气象、交通等19项专题研究,并通过专家评审。

2002年8月,交通部和中咨公司对“工可”报告进行了行业审查和评估。

2003年2月,国务院第151次总理办公会议讨论通过了本项目“工可”报告。

2003年3月,国家计委下达“工可”审批批文。

初步设计阶段

2001年12月,通过招标确定由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和交通部三航院联合体承担本项目设计任务。

2003年1月,省计委、交通厅联合主持对初步设计预审。

2003年3月10日,浙江省交通厅向交通部报送要求对本项目初步设计文件进行审查的请示。

2003年4月9日至12日,交通部组织国内24名专家对初步设计进行了审查。

2003年8月6日国家交通部对大桥初步设计作了批复。

开工准备阶段

2001年10月,指挥部一手抓立项审批,一手在南岸开始通路、水、电、通讯、码头等15项“五通一平”工程。

2003年2月,“五通一平”工程基本完成,具备了开工建设的条件。

2003年4月,在南岸滩涂区进行试验段工程,为大桥工程全面开工探索并积累有益的经验。

主体工程开工
按照“区分不同工程作业类型,保持施工组织的完整性和工序的连贯性”的大桥总体实施计划,共划分为12个土建施工标段、7个监理标段及部分材料标。

2003年7、8月先行完成水泥和部分钢板、钢筋的采购招标。

2003和11月,完成了第一阶段土建7个施工标和3个监理标的招标工作。

2004年3月完成了第二阶段5个土建施工标、4个监理标的招标工作,累计招标金额约85.7亿元。

2003年11月14日,中港二航局V标将第一根长73米、直径1.5米的钢管桩打入预定位置,标志着大桥主体工程开工建设。

2004年3月16日,第二阶段土建工程招标签约,标志大桥工程进入全面开工建设阶段。

重大工程节点
2003

2003年2月3日,主桥最后一根钢管桩沉放到位。

2003年6月8日,大桥工程举行奠基仪式。

2003年6月8日,第一根钻孔灌注桩在南岸滩涂区开始施工

2003年10月28日,北岸引桥工程开工,

2003年10月31日,全长9.78公里的南岸钢栈桥动工修建,桥宽7米,共用钢材5万吨

2003年11月14日,杭州湾跨海大桥打下第一根钢管桩。

2003年11月28日,南岸引桥工程开工,

2004

2004年7月9日,南航道桥沉放第一节钢护筒,,

2007年6月11日15时,最后一段钢箱梁架设到位,南航道桥顺利合龙。

2004年8月28日,第一个预制墩身开始浇筑,

2004年10月10日,第一个预制墩身安装到位,

2004年11月17日,北航道桥主墩桩基开始施工。

2005

2005年6月1日,第一片70米预制梁、宽15.8米,重2200吨,由“小天鹅号”运架船架设到位。

2005年7月28日,第一片50米预制箱梁、宽15.8米,重1430吨,采用“梁上运梁”的架设工艺安装到位,

2005年12月24日修建完成,

2006年

2006年4月10日,海中平台沉放第一根钢管桩,

2006年7月25日海中平台310根钢管桩沉桩完毕。

2006年8月2日完成承台浇筑

2006年8月15日开始拆除。

2006年9月30日,最后第474个预制墩身浇筑完成。

2006年10月18日,最后第474个预制墩身安装完毕。

2006年11月16日,完成了共404片50米预制箱梁架设。

2006年12月27日,完成最后一根灌注桩施工。

2007
南航道A型独塔斜拉桥2007年1月8日完工。
2007年1月10日,架设第一段钢箱梁,
2007年1月26日主塔封顶。
2007年2月6日首段钢箱梁吊装到位。
2007年2月7日主塔顺利封顶。
2007年3月27日,最后一根钻孔灌注在海中平台匝道桥桩完成施工。
2007年5月21日,“天一号”运架船将第540片70米预制梁架设完毕。
2007年5月26日完工。
2007年6月13日晚9:58,北航道桥主桥最后一段钢箱梁吊装到位,北航道桥顺利合龙。
2007年6月26日,大桥全线贯通
2008年5月1日,大桥顺利通车
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量浩大。据初步核定,大桥共需要钢材80万吨,水泥129.1万吨,石油沥青1.16万吨,木材1.91万立方米,混凝土240万立方米,水中区钢管桩直径1.5-1.6米、桩长约70—89.5米,总数5513根,钻孔桩3550根,承台1272个,墩身1428个,为中国国内特大型桥梁之最。
杭州湾跨海大桥 - 战略意义
杭州湾位于中国改革开放最具活力,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建设杭州湾跨海大桥,对于整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深远的、重大的战略意义。
杭州湾跨海大桥 - 世界桥梁长度排名

世界最长桥梁 ——中国京沪高速铁路苏锡常特大铁路高架桥,全长164公里,预计2012年建成。
世界第二长桥梁 ——中国郑西客运专线渭河特大桥,全长79.732公里,预计2009年建成。
世界最长跨湖桥梁——美国庞恰特雷恩湖2号桥,全长38.422公里,1969年建成。
世界最长跨海桥梁——中国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公里,2008年5月1日建成通车。
世界最长跨江桥梁——中国润扬长江大桥,全长35.66公里,2005年4月30日建成通车。
世界第二跨海桥梁——中国东海大桥,全长32.5公里,2005年底建成通车。
世界最长斜拉桥梁——中国苏通大桥,全长32.4公里,2008年5月25日建成通车。
世界最长跨河桥梁——美国Atchafalaya河桥,全长29.29公里,1973年建成通车。
世界第三跨海桥梁——沙特法赫德国王大桥,全长26公里,1986年建成通车。
世界最长轻轨桥梁——中国津滨轻轨一号桥,全长25.8公里,2005年建成通车。

C. 桥是怎样建在海中的

当海水不深时,桥墩施工常用“筑岛围堰”的方法。所谓筑岛就是用装满砂石和泥土的麻袋堆出一个小岛,外侧是密闭的钢吊箱或钢板桩,在完成填筑后,将泥沙挖空,然后用水泵不断地将海水抽走,这样就形成了“围堰”。

在围堰里,工人们就可以像在地面上一样,进行桩基和桥墩的施工。如果水太深时,就不能用围堰的方法了,这时候“桩基础法”就派上了用场。用打桩船将多根钢管打到持力层,深度在70-90米不等。

排完水后,再往里面加灌钢筋混凝土,使桩基牢牢固定在水中。这样,上面才能建设承台和桥墩,总结一下,因为混凝土的特性,是不能在水里施工的。所以使用上述方法,能够将水和装机隔绝开来,保证工程的质量。

(3)东海大桥基础施工方法有哪些扩展阅读:

在海上建造的桥梁工程,处于海洋环境,通常规模大,对技术的要求非常高。

跨海大桥是跨越海湾、海峡、深海、入海口或其它海洋水域的桥梁,一般有较长跨度和线路,短则几千米、长则几十千米;由于大桥深入海洋环境,自然条件复杂恶劣,所以跨海大桥能体现桥梁工程的顶级技术。

一些跨海大桥比较长,通常由多个桥中桥组成;为避免影响水上航道或空中航线,跨海大桥中的某一部分也可能采用海底隧道工程,集“桥、岛、隧”为一体。

D. 东海大桥的大桥介绍

东海大桥全线可分为约2.3公里的陆上段,海堤至大乌龟岛之间约25.5公里的海上段,大乌龟至小洋山岛之间约3.5公里的港桥连接段,总长约为32.5公里。东海大桥工程2002年6月26日正式开工建设,历经35个月的艰苦施工,于2005年5月25日实现结构贯通。大桥宽31.5米,分上、下行双幅桥面,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每小时80公里。大桥全线按高速公路标准设计,可抗12级台风、七级烈度地震,设计基准期为100年。大桥的最大主航通孔,离海面净高达40米,相当于10层楼高,可满足万吨级货轮的通航要求。在上海6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经有的桥梁,主要是依黄浦江、苏州河而建,而东海大桥是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外海跨海大桥。

E. 东海大桥怎么造的,什么结构

东海大桥全长约31公里,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桥宽31.5米,设计行车速度为80公里。为便于船舶航行,大桥通航标准为5000吨级,设5000吨级主通航孔一处,通航净高40米,另设1000吨级副通航孔一处,500吨及副通航孔两处,主通航孔桥为双塔单索面结合箱梁斜拉桥。一期工程将建成东海大桥,始于上海南汇区芦潮港镇,跨越杭州湾北部海域,直达浙江省嵊泗小洋山岛,是连接港区和芦潮港陆地的海上通道,是港区必不可少的配套工程,为港区提供集装箱陆路集疏运和供水供电通信服务。中铁大桥局集团成为主要施工单位之一。

在全球现有30多座跨海大桥中,32.5公里的东海大桥是最长的一座;全桥桩基8712根,墩身822个,共用混凝土150万吨,各类钢材50万吨、钢结构24万吨;施工受海洋气候影响大,作业时间严重不足,三年半的工期中,每年有效作业天数要少于50%。实际工期不到两年……

东海大桥工程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的重要配套工程,为洋山深水港区集装箱陆路集疏运和供水、供电、通讯等需求提供服务。东海大桥全线可分为约2.3公里的陆上段,海堤至大乌龟岛之间约25.5公里的海上段,大乌龟至小洋山岛之间约3.5公里的港桥连接段,总长约为31公里。大桥按双向六车道加紧急停车带的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桥宽31.5米,设计车速80公里/小时。

东海大桥起始于上海南汇区芦潮港,北与沪芦高速公路相连,南跨杭州湾北部海域,直达浙江嵊泗县小洋山岛。全长32.5公里的东海大桥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深水港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被上海市政府列为“一号工程”。

东海大桥工程2002年6月26日正式开工建设,历经35个月的艰苦施工,于2005年5月25日实现结构贯通。大桥宽31.5米,分上、下行双幅桥面,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每小时80公里。大桥全线按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设计基准期为100年。大桥的最大主航通孔,离海面净高达40米,相当于10层楼高,可满足万吨级货轮的通航要求。东海大桥将在今年年内建成通车。

在上海6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经有的桥梁,主要是依黄浦江、苏州河而建,而东海大桥是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外海跨海大桥。东海大桥的建成通车,为洋山深水港年内建成开港,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东海大桥工程是我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跨海大桥。东海大桥全长约32.5公里,其中陆上段约3.7公里,芦潮港新大堤至大乌龟岛之间的海上段约25.3公里,大乌龟岛至小洋山岛之间的港桥连接段约3.5公里。大桥按双向六车道加紧急停车带的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桥宽31.5米,设计车速每小时80公里,设计荷载按集装箱重车密排进行校验,可抗12级台风、七级烈度地震,设计基准期为100年。

目前,世界上在外海已经建成的跨海大桥最长的也只有16公里,而东海大桥建设总长32.5公里,是名副其实的“世界之桥”。而要在外海上建好这样的“世界之桥”。

F. 东海大桥在设么地方

东海大桥 东海大桥起始于上海南汇区芦潮港,北与沪芦高速公路相连,南跨杭州湾北部海域,直达浙江嵊泗县小洋山岛。全长32.5公里的东海大桥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深水港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被上海市政府列为“一号工程”。
东海大桥工程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的重要配套工程,为洋山深水港区集装箱陆路集疏运和供水、供电、通讯等需求提供服务。东海大桥全线可分为约2.3公里的陆上段,海堤至大乌龟岛之间约25.5公里的海上段,大乌龟至小洋山岛之间约3.5公里的港桥连接段,总长约为31公里。大桥按双向六车道加紧急停车带的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桥宽31.5米,设计车速80公里/小时。
东海大桥工程2002年6月26日正式开工建设,历经35个月的艰苦施工,于2005年5月25日实现结构贯通。大桥宽31.5米,分上、下行双幅桥面,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每小时80公里。大桥全线按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设计基准期为100年。大桥的最大主航通孔,离海面净高达40米,相当于10层楼高,可满足万吨级货轮的通航要求。东海大桥将在今年年内建成通车。
在上海6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经有的桥梁,主要是依黄浦江、苏州河而建,而东海大桥是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外海跨海大桥。东海大桥的建成通车,为洋山深水港年内建成开港,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东海大桥工程是我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跨海大桥。东海大桥全长约32.5公里,其中陆上段约3.7公里,芦潮港新大堤至大乌龟岛之间的海上段约25.3公里,大乌龟岛至小洋山岛之间的港桥连接段约3.5公里。大桥按双向六车道加紧急停车带的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桥宽31.5米,设计车速每小时80公里,设计荷载按集装箱重车密排进行校验,可抗12级台风、七级烈度地震,设计基准期为100年。
东海大桥是上海市跨越杭州湾北部海域通往洋山深水港的跨海长桥,它以"东海长虹"为创意理念,宛如我国东海上一道亮丽的彩虹。大桥色彩是大桥外观形象及展示桥梁个性的直接表现,采用白色、浅灰色作为大桥的主色调,使其与环境和谐统一。目前,世界上在外海已经建成的跨海大桥最长的也只有16公里,而东海大桥建设总长32.5公里,是名副其实的“世界之桥”。
东海大桥起始于上海南汇区芦潮港,北与沪芦高速公路相连,南跨杭州湾北部海域,直达浙江嵊泗县小洋山岛。气势恢宏的东海大桥,一头挑起“东海明珠”的洋山岛,一头连接上海南汇的海港新城和物流园区。
2002年6月26日正式开工建设的东海大桥,与海天共一色,是一座以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新的工艺建设的以蓝色为基调的大桥。大桥长32.5公里,陆上段约3.7公里,芦潮港新大堤到大乌龟岛之间跨海段长25.3公里.大乌龟岛至小洋山岛之间的港桥连接段约3.5公里,全桥设5000吨级单孔双向主通航孔一处,通航净高40米。
海天一色的大桥,浓缩科技精华。建设东海大桥缺少现成的海上桥梁施工规范与工艺标准,科技人员经过科技攻关解决了海上大桥的防腐、超大体积混凝土箱梁预制和吊装、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定位打桩等一系列难题。
海天一色的大桥,经受安全考验。两座高159米的主塔耸立在海中,呈雄伟的“人”字型。主塔创造了海上大体积混凝土浇注的国内最新纪录,并成功地经受了“蒲公英”、“云娜”两次大台风的袭扰。主塔的支撑192根极长的钢缆如同有力的臂膀,拉起了桥面。
东海大桥位于杭州湾口东北部,舟山群岛西侧,起始于上海浦东南汇区的芦潮港,跨越杭州湾北部海域,在浙江省嵊泗县崎岖列岛中大乌龟岛登陆,沿大乌龟山、颗珠山岛至小城子山小洋山港区一期交接点。

G. 东海大桥

全线可分为约2.3公里的陆上段,海堤至大乌龟岛之间约25.5公里的海上段,大乌龟至小洋山岛之间约3.5公里的港桥连接段,总长约为31公里。大桥按双向六车道加紧急停车带的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桥宽31.5米,设计车速80公里/小时。
东海大桥工程2002年6月26日正式开工建设,历经35个月的艰苦施工,于2005年5月25日实现结构贯通。大桥宽31.5米,分上、下行双幅桥面,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每小时80公里。大桥全线按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设计基准期为100年。大桥的最大主航通孔,离海面净高达40米,相当于10层楼高,可满足万吨级货轮的通航要求。
东海大桥工程是我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跨海大桥。东海大桥全长约32.5公里,其中陆上段约3.7公里,芦潮港新大堤至大乌龟岛之间的海上段约25.3公里。设计荷载按集装箱重车密排进行校验,可抗12级台风、七级烈度地震,设计基准期为100年。
目前,世界上在外海已经建成的跨海大桥最长的也只有16公里,而东海大桥建设总长32.5公里,是名副其实的“世界之桥”!

H. 东海大桥的简介

东海大桥工程是我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跨海大桥。东海大桥全长约32.5公里,其中陆上段约3.7公里,芦潮港新大堤至大乌龟岛之间的海上段约25.3公里,大乌龟岛至小洋山岛之间的港桥连接段约3.5公里。大桥按双向六车道加紧急停车带的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桥宽31.5米,设计车速每小时80公里,设计荷载按集装箱重车密排进行校验,可抗12级台风、七级烈度地震,设计基准期为100年。目前,世界上在外海已经建成的跨海大桥最长的也只有16公里,而东海大桥建设总长32.5公里,是名副其实的“世界之桥”。

I. 海上施工安全预案的内容

安全管理规程

大桥安全生产三大要素即:“水上船舶安全、外包工管理、防台管理”,因此,项目部落实了相应的组织和措施。水上船舶安全,严格执行交通部及洋山海事处的相关“法规”“办法”,冬季抗风抢险物质落实应急措施,责任承诺书签订、操作规程考试、现场监控,项目部还制定了《防台避风应急预案》建立健全了防台领导小组、抢险队伍,落实相应的救助船舶、措施,尽最大可能避免风险和损失。
大桥对规章制度注入了新的理念,那就是不求笼统含糊的多重性,注重针对性,细仔与精密性,可行性。“东海大桥基础工程安全管理办法”、“东海大桥基础工程海底光(电)缆保护方案”、“安全生产管理手册”、“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租赁船舶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包括贯标过程中的文件控制管理规定、记录控制管理规定、内部沟通管理规定、施工过程管理规定、物资采购管理规定、工程分包管理规定等等都把责任落实到部门,甚至落实到人。任何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科学的管理,东海大桥项目部正是运用一种科学的管理制度实施项目管理
三、技术更新上的突破。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跨海大桥,工程规模宏大、投入空前,设计使用年限长。为此项目经理部采用大量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管理方法为东海大桥Ⅵ标工程保驾护航。

J. 东海大桥的大桥建设

东海大桥工程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的重要配套工程,为洋山深水港区集装箱陆路集疏运和供水、供电、通讯等需求提供服务。东海大桥全线可分为约2.3公里的陆上段,海堤至大乌龟岛之间约25.5公里的海上段,大乌龟至小洋山岛之间约3.5公里的港桥连接段,总长约为31公里。设计车速80公里/小时。
东海大桥工程2002年06月26日正式开工建设,历经35个月的艰苦施工,于2005年05月25日实现结构贯通。大桥宽31.5米,分上、下行双幅桥面,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每小时80公里。大桥全线按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设计基准期为100年。大桥的最大主航通孔,离海面净高达40米,相当于10层楼高,可满足万吨级货轮的通航要求。东海大桥在2005年建成通车。159米高的两座大跨度海上斜拉桥主塔在国内最高;位于颗珠山岛和大乌龟岛之间的深海大堤绵延1.22公里,也是国内的突破和创新;而最大的奇迹在于建设速度——在风高浪急的外海,运用高效、科学的施工技术,实现大桥贯通仅用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