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信息 » 如何打好孩子学习的基础
扩展阅读

如何打好孩子学习的基础

发布时间: 2022-04-05 05:23:04

A. 一年级孩子成绩倒数!想打好学习基础,聪明父母都是怎么做的

在我们的孩子刚上一年级的时候,相信很多家长都是非常焦虑的。因为孩子在初入小学的时候,刚开始考试成绩可能都不会很理想。这个时候很多父母都会非常的焦虑,但是如果我们想要打好孩子的学习基础,聪明的父母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接纳孩子。

当我们发现孩子在一年级刚开始的时候,学习成绩特别差,这个时候作为家长来说 ,我们一定不要焦虑。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接纳我们的孩子,因为只有我们很好的接纳我们的孩子,我们才能够从心底里面去感受孩子的内心感受,然后帮助他们去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成绩。

所以当家长发现孩子在一年级成绩倒数的时候,我们一定不要焦虑,而我们要选择接纳我们的孩子,然后在学习生活当中陪伴孩子。只要孩子有了进步,就给予孩子大大的鼓励,这样孩子就会慢慢建立起自己的自信 。当然,他的学习成绩也就会慢慢的赶上来了。

B. 怎样才能打好学习基础

1.作文能力在小学就要培养好。初中实际是没有多少时间练习作文的,老师关于作文的作业也很少。而作文的能力是要长期积累的,需要多写。所以,在小学阶段就要争取作文过关。错别字问题在小学就要解决,错别字太多,直接拉低评分的档次。
2.认真书写的习惯。字迹工整的影响体现在多个学科,卷面的不整洁是导致扣分的一个普遍因素。开始形成认真的习惯保持较容易些,但是潦草了再变认真就难了。
3.阅读。阅读是初中语文考察的重点,分为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所以,小学多看书是比较重要的。而且早些涉及文言文也是必要的。维尼老师介绍说,有些学生在小学阶段就看过《三国演义》《水浒传》之类的接近古文的书,到了初中在文言文学习上会相对较为轻松。小学阅读注重兴趣,不必过早、过多地练习做题。
数学学科 运算要过关
从知识的角度来看,小学和初中数学的联系不大。但是有些事情,从小学起就要关注。
1.基本代数运算要过关。维尼老师介绍说,“我辅导初中生的时候,发现有的孩子代数运算不过关,导致数学、物理、化学都受到影响。有时开始错了一点儿,就会导致后面的全错。所以,失分很多。有时是习惯不好,在演草纸上演算比较潦草,书写不清楚,结果自己给自己下绊子,很容易搞错。有时是因为不注意随时化简,有时是因为不清晰严谨,匆匆忙忙的。这些从小学就要培养,养成好习惯初中受益;养成坏习惯再改就难了。”
2.对题目的理解能力。这个能力在所有学科都有用。初中语文、数学、生物、政治、地理、物理、化学都用得到。很多孩子在答题中失分是因为理解题目的能力不好。所以,从小学开始培养是有必要的,可以从数学应用题入手。很多家长认为要通过阅读书籍来提高,维尼老师认为那太间接了,可以通过专门的应用题训练来提高。
英语学习在于长期的积累
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所以,提早打好英语基础可以为初中学习做好准备。当然,最好的方法是循序渐进,不要让孩子把英语学习当成负担。比如,多听英文原声的歌曲、多看英文原版的电影、多阅读英文绘本等,都可以逐渐提高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

C. 如何打好基础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学习基础更重要。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
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
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
最近,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将会终身受益,孩子小时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一个公式:早期教育花一公斤的气力=后期教育花一吨的气力。
说明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如:几年前,当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时,记者问其中一位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在哪所大学学到认为最重要的东西。
”这位科学家平静的说:“在幼儿园。
”“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
”“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做错事要道歉,仔细的观察事物。
”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直接说明了儿时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一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当然,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如此。

D. 孩子的基础非常差,怎么才能打好基础呢

基础不好的原因是对学习不感兴趣,该怎么改正呢?第一,我们可以先分析一下自己不感兴趣的原因。因为这个学科太难了,不想学。或者说,林科老师不喜欢,不想学,只有找到原因才能解决问题。如果只是因为不喜欢任课老师,你可能需要注意非常现实的一点。你可以学到对任课教师没有任何影响。如果你因为不喜欢任课老师而不学习,受伤的永远只有自己。

E. 如何在小学的学习过程中打好基础

小学期间的学习,什么是最重要的?这是很多小学阶段学生家长非常关注的问题。在小学阶段,孩子成绩多少名并不关键,第十名和第二十名可能差别不大,但是兴趣、习惯、心理都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最好能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动力,这是长远之道。因为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多,难度和强度也相应加大,所以利用好小学六年的时间,在小学打好基础是非常重要的。”
语文学科着重作文书写和阅读
1.作文能力在小学就要培养好。初中实际是没有多少时间练习作文的,老师关于作文的作业也很少。而作文的能力是要长期积累的,需要多写。所以,在小学阶段就要争取作文过关。错别字问题在小学就要解决,错别字太多,直接拉低评分的档次。
2.认真书写的习惯。字迹工整的影响体现在多个学科,卷面的不整洁是导致扣分的一个普遍因素。开始形成认真的习惯保持较容易些,但是潦草了再变认真就难了。
3.阅读。阅读是初中语文考察的重点,分为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所以,小学多看书是比较重要的。而且早些涉及文言文也是必要的。维尼老师介绍说,有些学生在小学阶段就看过《三国演义》《水浒传》之类的接近古文的书,到了初中在文言文学习上会相对较为轻松。小学阅读注重兴趣,不必过早、过多地练习做题。
数学学科 运算要过关
从知识的角度来看,小学和初中数学的联系不大。但是有些事情,从小学起就要关注。
1.基本代数运算要过关。维尼老师介绍说,“我辅导初中生的时候,发现有的孩子代数运算不过关,导致数学、物理、化学都受到影响。有时开始错了一点儿,就会导致后面的全错。所以,失分很多。有时是习惯不好,在演草纸上演算比较潦草,书写不清楚,结果自己给自己下绊子,很容易搞错。有时是因为不注意随时化简,有时是因为不清晰严谨,匆匆忙忙的。这些从小学就要培养,养成好习惯初中受益;养成坏习惯再改就难了。”
2.对题目的理解能力。这个能力在所有学科都有用。初中语文、数学、生物、政治、地理、物理、化学都用得到。很多孩子在答题中失分是因为理解题目的能力不好。所以,从小学开始培养是有必要的,可以从数学应用题入手。很多家长认为要通过阅读书籍来提高,维尼老师认为那太间接了,可以通过专门的应用题训练来提高。
英语学习在于长期的积累
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所以,提早打好英语基础可以为初中学习做好准备。当然,最好的方法是循序渐进,不要让孩子把英语学习当成负担。比如,多听英文原声的歌曲、多看英文原版的电影、多阅读英文绘本等,都可以逐渐提高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

F. 怎么打好孩子的学习基础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比学习基础更重要。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
最近,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将会终身受益,孩子小时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一个公式:早期教育花一公斤的气力=后期教育花一吨的气力。说明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如:几年前,当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时,记者问其中一位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的说:“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做错事要道歉,仔细的观察事物。”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直接说明了儿时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一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当然,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如此。
一、什么是学习习惯呢?
学习习惯是指孩子在一定的学习情景下自动的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也就是说到了一定时候,孩子会自动地学习。
如:有一个老师的孩子去上海参加一个全国性的竞赛,带队的老师回来后很有感慨的说了一件事:那天在轮船上,晚餐后,同学们都在甲板上观看风景玩去了,过了一会儿,没经任何人提示,也没任何人要求,该做功课的时候了,那个老师的孩子就独自到船舱里拿出书本,旁若无人的开始学习起来——带队的老师感慨道:那就是习惯。
在我的儿子身上我也是非常有感触的,我儿子在学围棋,自从第一天学围棋开始,我就坚持每天7点以后和他一起做围棋习题,下下围棋,到现在大概有九个多月了,偶尔有几次回到家晚了,直接让他洗澡睡觉,没有下围棋,我也没有告诉他今天不下围棋了,但是我儿子会主动地提醒我“妈妈,今天没有下围棋,你忘了”。就是这几个月来他已经养成了习惯,到了这个时间,他就会做这件事。
二、怎样科学的引导孩子习惯的养成呢?
孙云晓教授的公式是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克服坏习惯用减法。
那怎么说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呢?如培养孩子爱画画的习惯,今天叫他画一只小兔子,明天画小兔在吃青草,增加画青草或草地,后天在草地上画几朵花,再后天在天上画白云太阳。这样一天一天的增加,画画的好习惯就自然的养成了。
克服坏习惯怎么用减法呢?如孩子坐不住板凳是正常现象。一位细心的妈妈观察写作业的儿子,一会喝水,一会撒尿,不到一小时出来四五次。这位妈妈看在眼里却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在第二天孩子写作业前给孩子提了个建议:坐下前把该办的事办好,我看你写作业时出来3次完全可以。孩子在妈妈的鼓励下果真少出去一次;过几天妈妈又提议再减少一次,孩子又轻松做到了。父母的要求依次递减,直到孩子可以集中精力把作业写完,既帮孩子克服了不良习惯,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孩子的自信心。好习惯的养成不在一朝一夕,贵在长久坚持。
有的家长反映我的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读书(看书)不感兴趣、观察事物粗心、记忆力差等情况,以上这些都是影响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因素。
针对家长提出的孩子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产生的困惑,下面从学习兴趣的培养,注意力的训练,读书习惯的培养,主动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记忆力的训练五个方面向家长介绍一些家庭教育的方法:
(一)、培养孩子学习兴趣
孩子兴趣的产生往往是在小时候。不同的年龄段,由于各自不同的素质,孩子的兴趣往往有自已的独特性。孩子兴趣的发展和表现,往往是他天赋和素质的先兆。家长要经常问一问孩子的兴趣是什么,要引导孩子不断发展兴趣。有位学者曾把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向上的积极性比作父母撒在孩子心田里的一粒小小的火种。当父母将这粒火种在孩子心中点燃的时候,就像面对需要点燃的一堆柴草,小小的火种落在上面,风大了就会吹灭,风小了燃不起来,柴草太紧了不透风,太松了又聚不起火,柴草潮湿了还不行,这时候,你要小心呵护这小小的火苗,要“哄”着它一点点燃起来,旺起来,最后成为熊熊烈火。
那么,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呢?
1、增强学习快感,培养直接兴趣。
着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说过:他不赞成有人说他是“刻苦”学习的,因为他在学习中从没感到“苦”,相反,体会到的是无穷的“乐”。学习若能给孩子带来快乐,那么孩子一定会喜欢学习,年龄越小的孩子,学习兴趣越是以直接兴趣为主。例如:有的孩子喜欢画画,可能是他乐意用五彩的蜡笔在纸上涂抹,看着五彩的线条在纸上延伸、扩展,他的思维、想象也跟着任意遨游、旋转;也可能是老师经常表扬他,虽然他画得并不怎么样。那么,怎样才能使学习变为快乐的事呢?
首先,多表扬,少批评。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有些家长开口闭口就是“这么简单都不会,光知道玩”,本是恨铁不成钢,却不知好钢已在批评中钝化了,日久天长孩子总觉得自已很差,总有错,在学习中有压抑感,于是厌恶学习。如果孩子是真的做错了,当然也要给予批评,让孩子明白大人为什么要批评他,让他明白道理。
其次,使孩子一开始就有成功的体验。成人要尽可能使孩子掌握好知识,一开始就让孩子学懂,这样既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又使他体验了学习的快乐。
2、明确学习目的,培养间接兴趣。
优秀家长的经验也证明:学习目的的教育应该联系孩子的思想和实际,坚持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通过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事例,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联系起来,这样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有的孩子在学跳舞,她不喜欢舞蹈基本功练习,吃不了这个苦,但是她对学习舞蹈可以参加各种演出表演活动的结果感兴趣,这种兴趣可以促使孩子去从事基本功练习的活动。所以家长们既要充分利用孩子的直接兴趣,激发其勤奋学习,更要通过学习目的教育来提高孩子的间接兴趣。兴趣在活动中的动力作用,已为不少心理学家所承认。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兴趣说成是“能量的调节者”。我国着名心理学家潘菽认为:“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孩子对学习有兴趣,就可以激起他对学习的积极性,推动他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
3、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
孩子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的持点,成人应充分利用它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有的孩子把闹钟拆开,有的孩子不停问为什么、家长若不了解孩子的特点把这看成淘气、捣乱,对孩子采取批评、冷淡、不理睬的态度,就会损害孩子智慧幼芽的生长,挫伤他们求知的积极性。另外对孩子的提问要积极回答,如果不会则可告诉他弄明白后再告诉他,但是说到要做到切不可敷衍了事 。如果家长是骗骗他,以后孩子不懂的问题他也就不问了,这样就会戳伤孩子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4、创立有利于学习兴趣培养的外部环境。
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长出好庄稼,只有良好的家庭环境才可能培养出智力优秀、聪明活泼的孩子。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热爱学习。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身教重于言教。若父母督促孩子要努力学习,而自已却常常通宵达旦地打麻将,那么孩子感兴趣的恐怕不是如何搞好学习,而是如何玩好牌;学习的恐怕不是科学知识而是玩牌窍门了,若父母饭后捧一本书,伴一杯清茶,端坐书桌前,伏案写作,孩子耳濡目染,也会经常看书、学习。
(二) 、有效的注意力训练
良好的注意力是伴随幼儿成长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幼儿期养成良好的注意力,是长大成人后成就一番事业的基础,但幼儿的天性就是好动、好玩、很难专心致志地去做某一件事情。因此,在“集中注意力”的针对性训练中,一定要创造出“层层递进,出人意料”的梯度感,让孩子的心神不会焕散,这里是一些培养幼儿注意力的经验:
1、复述性练习
让孩子看书5——15分钟(按孩子的年龄来控制时间),立即合上书,要求孩子按你的要求“复述”故事。为防止孩子摸准你的要求,“复述”的内容可以灵活多变:如可以提几个主要问题,图书上有谁,在干什么。书上的人或动物穿什么颜色的衣服。书上还有其他什么东西。可以让孩子把看到的动物形象画下来。最后可以让他重新再看一遍书,几次后,渐渐地孩子就会逐步理解集中注意力的必了。
2、 拼图及七巧板练习
这是二维空间中最有效的集中注意力 的练习项目,要求孩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连续不断的判断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而这种游戏的挑战性又会给孩子带来成就感,成就感是孩子将注意力集中到底的一个巨大推动力。在我儿子还是2、3岁时,我就买了一种最简单的拼图,一开始我自己拼给他看,然后慢慢的他自己会拼了,再买一些块数比较多的拼图和一种正方体的拼图让他自己看着图片来拼,这时他会注意力非常集中的看图片来拼图,有时为了增加他的兴趣,我跟他比赛,还是我儿子拼的快,这样他会更加的感兴趣。
3、多米诺骨牌练习
大约有七成“难以集中注意力”的孩子,通过这个骨牌堆放的游戏,其耐心得到长足的进步。多米诺骨牌训练其实是考验孩子能、将单一的动作坚持多久的一个训练——将来,我们不能指望孩子所面临的所有学习科目都是多变、有趣、富有挑战习惯内的,遇到重复训练会不会使孩子犯“老毛病”?骨牌训练无论对心神的专一、心神集中的持续时间,都是一个极好的练习,而把几十块甚至几百块骨牌瞬间推倒的快感,也能促使孩子对训练的“单调”产生耐受性,只有最终有快乐和成就感,孩子就可以逾越集中注意力所产生的单调感。
4、 抗干扰练习
等孩子在无干扰环境中的注意力已大大集中,家长可以考虑在他的“注意力训练”空间中,放上“干扰源”,比如他在做拼图游戏时,父母可以在一旁看电视,比如他在看书时,可以稍稍打个岔,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会有注意力焕散的现象,会有反复,但最终他的抗干扰能力会渐次上升。(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如果您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没有在进行这种“注意力训练“时,您千万不要去打搅他。让他安心的做自己的事。)
(三) 、养成读(看)书的习惯
书对孩子的影响实在不可低估,书不仅教给他知识,带他认识世界,还对他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性格发展都有正面影响。良好的读书习惯,将使他终身、受益。培养一个爱好阅读的孩子是有法可循的。如每晚睡觉前,看书给孩子讲一个故事,双休日经常带孩子去书店或图书馆看书,首先家长自己要经常捧起书来看,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我儿子就非常喜欢看书,只要拿到一本书他就能坐半个小时以上,这样的习惯就是在我们家庭的环境中熏陶成的,他爸爸喜欢看书,经常买书回来,也给儿子带一本,我也是在幼儿园没时间备课写资料就带回家写,孩子就在这样的环境中也喜欢上了图书。那么具体可以怎么做呢?我这里有几点做法供家长参考:
(1)、陪读 就是陪孩子一起读图书中的画面,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画面编故事,培养孩子对画面产生兴趣,这时家长可边读边指相应的图画,然后慢慢的过渡到读图书上的文字,使孩子对文字产生兴趣。
(2)、演戏 就是读完一个故事或儿歌进行动作表演,如小兔是怎么做的,大象是怎么救小兔的,大灰狼又是怎么做的,根据情节进行表演,家庭中几个人分别扮演,一遍表演后可以重复几次,角色互换。让孩子认识到书中的儿歌故事可以做游戏,从而使他更喜爱看书。
(3)、提问 首先向孩子提问,小托班的家长可以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如故事里有谁,在干什么,你喜欢谁等等。中大班的家长要多问一些“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让孩子充分思考。其次让孩子创编,家长把故事讲一半,留个结局让孩子自己创编,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最后让孩子提问,请孩子不明白的地方,不懂的地方提出来问家长。培养孩子不懂就问的学习习惯。采用以上几种方法来引导孩子喜欢看书、爱上图书,效果还是比较不错的。家长们不妨去试一试。
(四) 养成主动(自主)学习的习惯
我们先来听一个例子:一位妈妈买回来一个菠萝,好奇的孩子被这个从未见过的东西吸引住了,这位妈妈可能会有两种方式对待好奇的孩子。
一种方式是:妈妈告诉孩子“这是菠萝,是可以吃的,它的外面是很硬、很尖的刺,你不要去摸它!它很重,你提不动它,但是它是圆的,你可以滚动它。你闻一闻,它是不是很香啊?现在我们把它拿到厨房去切开它,切好后用盐水泡一泡,它吃起来就又香又甜了。”
另一种方式是:妈妈告诉孩子“这是菠萝”,然后就把菠萝放在孩子面前的地板上,自己先去忙乎把买回来的其它东西处理好。好奇的孩子一定会对这个菠萝“采取行动”,比如他可能伸手摸了一下菠萝,赶紧又把手缩了回来,并且对着妈妈喊: “妈妈,这个菠萝很刺手,我被它刺了一下。”
妈妈回应说:“是的,孩子,菠萝会刺手,不要紧的。” 于是孩子又尝试抓起菠萝的叶子,把它拎了起来,可是菠萝很重,孩子很快就把它放下了,“妈妈,这个菠萝很重,我拎不动它。” “是的,菠萝很重。”
孩子可能又尝试着滚动菠萝,结果真的把它滚动了,他高兴极了:“妈妈,我把菠萝滚动了。” 妈妈也很高兴:“你真能干!” “妈妈,我闻到一股香香的气味,菠萝是不是可以吃的?” “对,孩子,菠萝是一种水果,是可以吃的。” “怎样吃呀?” “把皮削掉,切成一片一片,用盐水泡一泡,就可以吃了。” “让我试一试……真好吃的!”
这两种方式,你主张哪一种?你常用的是哪一种?它们有什么区别,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吗?
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第一种方式,孩子很快就学会了,菠萝是多刺的,是很重的,是可以滚动的,是很香的,是要泡了盐水才可以吃的。这是妈妈直接告诉他的,不是孩子自己发现的。将来妈妈又带回来一件新奇的东西,孩子也可能会像这次那样等着妈妈告诉他关于这个东西的知识。
第二种方式,孩子最终也明白了,菠萝是多刺的,会刺手,菠萝是很重的;菠萝可以滚动,因为它是圆的;它闻起来很香,切开来是金黄色的,沾上盐水再吃,又香又甜。这一切都是孩子通过自己的尝试发现的,孩子不仅懂得了菠萝的特性,他还学到了认识菠萝的方法,你可以摸一摸,可以拎一拎,滚一滚,闻一闻,切开它,尝一尝,下一次妈妈可能带回一些其它不同性质的东西,孩子可能又会用他用过的方法来探索它,认识它,在这个过程中于是孩子明白了这些都是性质不一样的东西,要用不一样的方法去认识它们。
两种方法的结果很不一样:第一种方式,孩子很快学到了知识,可是他是被动接受的;第二种方式,孩子也学到了知识,速度比较慢,但是孩子又同时学到认识事物的方法,还学到了要根据事物的不同性质选择不同的认识方法的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是,他体会到了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乐趣和成功感,久而久之,孩子就能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大部分的家长,可能都在不自觉中采用了第一种方式对待孩子,这其实就剥夺了孩子自己主动学习的许多机会。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其实经常都有这种可以让孩子主动学习的机会,关键在于我们家长是否善于把握。 还有另外一个例子,比如三、四岁的孩子,非常喜欢在吃饭的时候帮忙分发筷子,开始的时候他可能一双一双地拿,这双是给爸爸的,再拿一双给妈妈,最后拿一双给自己。心急的母亲可能会对他说:“傻孩子,你一次多拿些,一共拿3双6只,不就不用多跑几趟了?”其实,等待他自己去总结,能让孩子有机会学习动脑筋思考问题。
他可能要这样来回跑了几个月才想到,每次都做一样的事情,是不是可以合起来做呢?于是他尝试着多拿一些,可是要么多拿了,要么少拿了,这样又过了几个星期,后来才真正弄明白,每次要拿6只才刚刚好。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会了自己思考,自己总结、自己解决问题,并且体验到了思考的乐趣。花点时间等待一下孩子,其实是很值得的,对不对?所以,我给家长下面这些建议,帮助您的孩子建立主动学习的习惯:
不要按照你的意愿把孩子的时间安排满,要多留一些时间让孩子自己安排,如果他还小,想不出可以自己安排什么活动,你可以给他多提几个建议让他选择;多鼓励孩子主动探索,不要太多不必要的“不准”;在孩子专心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干扰他,尽可能不要催促他,更不要跟在孩子身边不断提醒他不可以这样、不可以那样;在孩子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时,不要急于帮助他,可以多给他提些建议;不要急于把结果告诉孩子,要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自己去发现;不要代替孩子做检查作业、收拾书包的工作,也不要养成整天看着孩子做功课的习惯,要让孩子自己去做这些事情。
(五) 培养孩子的记忆力
记忆是知识的宝库,有了记忆,智力才能不断发展,知识才能不断积累。下面提供几则有助于增强幼儿记忆力的游戏。
1、依次说出名称
把6样东西按先后次序排列在桌上,让孩子看上几十秒钟,然后遮起要求孩子凭记忆依次说出这6样东西的名称。
2、辨颜色
让孩子闭上眼睛,说出你穿戴的衣帽鞋袜是什么颜色的。如果你也闭上眼睛说出他穿戴的衣帽鞋袜的颜色,将会引起孩子对这种游戏的更大兴趣。
3、找物品
当着孩子的面把8种不同的小物品分别藏好后,再让孩子将这些物品一一找出来。
4、看图说话
把4——8张不同内容的图片,放在桌上,叫孩子看一会儿,然后盖上。要求孩子把所看到的图片内容尽可能准确地叙述一遍。
5、飞机降落”
将一张大纸作为地图贴在墙上,纸上画出一大块地方作为“飞机场”。再用纸做一架“飞机”,写上孩子的名字,上面按上一枚图钉。让孩子站在离地图几步或十几步远的地方,先叫他观察一下地形,然后,蒙上眼睛,让他走近地图,并将“飞机”恰好降落在“飞机场”上。
6、看橱窗
这个游戏适合在带孩子外出时进行。路过商店橱窗时,先让孩子仔细观察一下橱窗里陈列的东西。离开以后,要求孩子说出刚才所看到的东西。
以上讲了这么多都是组成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一些因素以及具体的一些方法,家长在训练或者培养时,要注意的是让孩子集中精力学习,而不是学习时摸摸这儿、看看那儿或迟迟进不到学习状态中,有的在学习时总有许多毫无意义的停顿,画着画着就站了起来,或者说几句闲话等等。这些孩子貌似学习,但实际上学习效果极低,既白白浪费了时光,又会养成做事心不在焉的坏习惯。久而久之,会造成思维迟钝,注意紧张度降低,影响智力发展,使学业落后,以至形成拖沓的作风,学习、工作都没有效率。所以在对孩子的要求上,不要只满足于孩子“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而要教育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精神专注,高效率地完成任务,哪怕是只有5分钟的时间也是好的。
一般学习行为习惯的内容及培养要求
年段 习 惯 内 容 培 养 要 求
幼儿阶段
1.听故事 聚精会神,每天定时。
2.用笔画画 每天画一页画。
3.观察说话 每天观察一两件东西或一两个事情,能简要说出。
4.正确握笔 训练正确的握笔书写姿势。(中大班)
5.喜爱图书 不撕毁,不折叠,不乱扔,很珍惜。
6.整理学习用品 摆放整齐,有序,会分类。
小学阶段
1.爱书 学会包书皮,在合适地方写名字,不磨损、折皱书角,不在书皮、书中乱涂乱画,常到书店购买新书。
2.写字 握笔姿势正确,坐的姿势正确,不折皱本角,书写整齐,力求美观。
3.听课 集中精力,坐端正,不做与听讲无关的事,积极回答问题,有问题向老师请教。
4.作业 独立思考,书写整齐、规范,按时完成。
5.思考 凡事多问一个“为什么”,力求知道原因。
6.用工具书 会用老师推荐的工具书解决一些学习上的困难。
7.记笔记 凡读书读报、听课、听讲话,都动笔记录,能抓要点,力求记原话。
8.写日记 坚持天天做,学会拣重要的记,力求有新意。
9.提问 每天向老师或同学提一个问题。
10.争论(讨论) 和同学争论问题,既能正确理解对方观点,又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11.读报刊 每天读,成为必做的事。
12.积累 摘录、剪集好句子、好语段、好文章、好例题、装钉自己的报刊。
13.建立作业规范 各科作业的书写格式规范
14.参加课外活动 参加文体活动、听报告、看演出、看比赛、投稿、参加竞赛等。
15.预习 建立预习常规,根据各科特点决定。
16.复习 遵循记忆规律,掌握各科复习方法。
一般说来,习惯可以在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中形成,也可以在无意识状态中形成。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在有意识的训练中来形成,不允许也不可能在无意识中自发地形成,这是学习习惯与一般习惯的根本区别。因为,相对于其它习惯而言,不良学习习惯形成以后,要改变它将是十分困难的,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最后我借用拿破仑的一句名言来结束我们今天的交流活动: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事实表明,习惯左右了成败,习惯改变人的一生。--网络

G. 怎么让孩子打好基础

这一两句话说不准确。
有时候没有什么打好基础这一说。理科在于开窍,喜欢,文科在于积累、喜欢。
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对孩子对一些关爱,别那么功利,让孩子也心里充满爱,让孩子快乐成长,培养孩子一两种运动爱好,一直可以精力充沛,多一些爱好,可以一直对生活充满激情,
最好能让孩子感受到文化的魅力,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H. 怎么为孩子的一生打好基础

如果父母不理解孩子喜欢动手的真正原因,那他就无法体会到孩子劳累之后满足而又愉悦的心情。这种快乐比吃美食更要有效。为了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成人就必须做出牺牲,抛弃他的谨慎心理。即使孩子在拿东西过程中真的打碎了什么,也不要大惊小怪,问问自己--难道孩子双手的锻炼和智力的成长还没有一只杯子重要吗?

重复练习--专注力培养

一个大约3岁的小女孩,在玩积木的时候,不停地把一些圆柱体放进不同的容器中,然后又把它们取出来。这些圆柱体大小不同,正好可以放进那些容器相应的孔里,就像用软木塞盖住瓶子一样。一切过程看上去缓慢而有节奏。

出于好奇,一直在教室外观察她的老师便数了数她这种重复的动作,结果是42遍。所幸的是,周围都很安静,没有人去打扰她,她每完成一个动作的时候,脸上总是不自觉地微笑。到最后她好像累了,环顾了四周后感觉像刚从梦中醒来似的。

这个女孩如此专注地反复做一件事,以至于感觉不到有人在一边看着她。这样的情况在其他孩子身上也出现过,我们称之为"重复练习"。每次完成那种体验之后,他们就像完成某种重大的任务一样,脸上充满了喜悦和快乐的表情。

这个小女孩正处于注意力不能持久的年龄,通常这个时期孩子的注意力会不停地从一件事转移到另一件事。然而,孩子一旦碰到吸引他们的事物,就会忘我地投身其中,并一再地重复训练,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十分惊人。

孩子的手脏了,妈妈就要求他去洗干净。后来发现他的手已经洗得很干净了,但他还在不停地洗。到晚上睡觉的时候,还去再洗一遍。过了几天妈妈发现,她的孩子现在会自觉地洗手了,孩子见人就会自豪地伸出于净的小手给他们看。

其实孩子们的这种重复练习,正是其锻炼和学习的需要。通过反复的训练,他们的各种生活能力得以完善,智力也因此得到发展。只要一开始教得仔细,甚至细致到每个细节,那孩子们就会不断地重复这个练习。因为他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我们难以想象的乐趣和满足,这些动作根本无需大人强迫,他们自己会完成得很好。

正是通过这种看似毫无意义的重复练习,孩子的能力才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而且在这一重复练习的过程中,他们的注意力一直处于忘我的境地,这样对孩子智力的培养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自由选择--让我自己做

孩子不喜欢被父母或老师人为地规定,渴望自己选择不同的事物和行动。这种自由选择,使我们能看到他们心理的需要和倾向。只要有机会,而且保证大人们不去干涉他们,他们总会选择一些自己偏爱的东西,哪怕只是一把小尺子,他们也会玩得不亦乐乎。

吉米是个2岁的孩子,妈妈总是买许多机器人的玩具给他玩,但其实吉米感兴趣的是积木,而妈妈认为积木太死板,不适合男孩子玩,结果吉米面对一大堆小机器人总是三分钟热情,有时候还时不时地发呆,一句话都不说。

看着吉米整天闷闷不乐的样子,妈妈便来请教我。我于是建议她让吉米按照自己的心愿去做事或者玩耍。没过多久,妈妈发现吉米比原来机灵、活泼多了,而且吉米手中的积木总是像变魔术一样,能摆出各种各样超出妈妈想象的东西。

当孩子一出生时,就具备了探索周围世界的潜能,对所有细小的事物感兴趣,充满好奇心和内在潜力。当孩子迸发学习的热情时,不仅对秩序、重复训练非常着迷,而且他们还有一种自由选择的需求。

有些孩子在家里,一切事情都没有做主的份儿,小到晚餐吃什么,该看什么电视节目,大到是否参加培训班,一切都是父母说了算。孩子总有事不关己,无权过问的感觉,因而,他们的童年可能并不像成人所想象的那么快乐。正因如此,很多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快点长大,做自己喜欢的事。

让孩子们自由地做一些选择,是培养他们形成乐观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当然,父母在大多数事情上不能不做主。让孩子自由选择,并不意味着他可以选择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是选择需要做并且是正确的事情。但有些事让孩子做决定也无妨,比如听任孩子画白马而不是画花草。当然,随着孩子的长大,就应该让他们自己决定更重要的事情。

"请不要命令我,让我自己做。"听到孩子的呐喊,我们应该意识到不可轻易去干涉他们的选择,不要总是以为自己的安排就是恰到好处的,其实孩子只有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才会去不厌其烦地花费精力去做。如果给孩子不喜欢的东西,那只能给他增加不必要的精神负担,他们也得不到快乐。

家庭育儿小提示:

引起幼儿心理障碍的原因

近来有研究者对5~6岁的幼儿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令人吃惊:脾气坏占15?72%,性格古怪占4?84%,神经质占28?33%,行为问题占9?02%,社会交往不良占2?86%,情绪障碍占10?33%,低能占0?66%。此外还有偏食、言语发育迟滞、分离性焦虑、强迫现象等。这些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

调查发现,引起幼儿心理障碍的原因主要有三种。第一种发生在围产期,孕期母亲患传染病、中毒、营养不良、腹部外伤,小孩出生时窒息缺氧,难产或产伤;第二种是缺少幼儿园正规教育,家居的孩子就显得过分害羞、怕见人、在陌生环境中难以适应;第三种是家庭环境因素。

在这些原因中,不健康的家庭环境和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的影响尤为重要。首先:家庭不和睦或父母离异,使幼儿不知所措,或失去应有的爱抚,容易形成自卑、抑郁、性格古怪、急躁等反常心理。其次,教育方法不当。一种是对孩子溺爱迁就、百依百顺,使幼儿形成骄傲、自私、任性等不良性格;另一种是采用打、骂、吓、关等教育,使孩子变得胆怯和抑郁。还有,父母双方育儿方法、要求、态度的不一致,使幼儿有恃无恐或无所适从。

第四章孩子和父母的情感拉锯

大人们总是用错误的眼光看待现在的孩子,说他们是在"蜜罐"里长大的。这所谓的"蜜罐"只不过是指衣食无忧、吃喝不愁,可是在这"蜜罐"里长大的孩子的内心却是苦的。

"蜜罐"里长大的孩子心却是苦的

大人们认为,现在的孩子生活在蜜罐里,因为物质很丰富。在一个家里,爸爸负责外出工作赚钱,妈妈负责洗衣做饭,他们齐心协力照顾孩子的生活。正因为这样,他们认为,孩子一直以来享受着最好的照顾,住起来最舒服的地方就是孩子的家。然而,现实中很多孩子却觉得自己并不幸福。

孩子是什么呢?孩子只是父母创造出来的物品,很多父母都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丝毫不容他人侵犯。不仅如此,他们还要求孩子必须服从自己的意愿。可以这么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奴隶能像孩子被父母拥有那样被奴隶主完全拥有,也没有一个仆人像孩子服从大人那样必须永远服从主人的指示。他们没有自己的意志和行动,一切都被父母给代替了。他们盲目地服从父母的命令。至少工人也有下班的时候,还可以找个地方消遣,而他们却不能!

确实如此,大人们总是用错误的眼光看待现在的孩子,说他们是在"蜜罐"里长大的。这所谓的"蜜罐"只不过是指衣食无忧、吃喝不愁,可是在这"蜜罐"里长大的孩子的内心却是苦的。 虽然他们生活好了、吃苦少,可奇怪的是自由少了、内心的幸福感少了。他们看上去似乎拥有了很多很多,事实上他们的心灵仍一无所有,他们仍十分"贫穷"。大多时候他们都不觉得自己生活在"蜜罐"里,因为他们一点儿都感觉不到幸福快乐。

在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人想过孩子也应该拥有自己独特的性情,以及丰富的内心生活,他们并不是大人的附庸和支配的对象。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有自己的力量。

然而,越来越多的孩子把 "真烦"、"真没劲"之类的话挂在嘴边;变得神情冷漠,整天不愿说一句话,把自己关在小房间里,拒绝与他人来往;小小年纪即有自杀念头;在压抑中成长,变得抑郁消沉、离家出走或厌学厌世……这不能不说是人类教育的失败,不能不说是父母教育的失职。

心理学专家告诉我们,小时候的心理创伤会影响一个人终生。他们认为,绝大多数的孩子的心理问题都是由于所受教育不当造成的。实际上,那些看似在"蜜罐"里长大的孩子,心却是苦的。我们要给予孩子充分的理解,并向他们提供适合的环境,保证他们毫无障碍地自我发展和成长。

究竟是谁在无理取闹

我们总会遇到孩子无理取闹的情况,在那时孩子脾气特别大,只要不顺心就会大哭大闹,而且很爱缠人。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平时太宠孩子了,这样下去孩子的脾气会越来越大。他们建议,如果孩子总是无理取闹,父母应该试着拒绝他,哭闹几次他就会慢慢明白哭闹是没有用的。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难道孩子真的是在无理取闹吗?

一天晚上,一位好心的妈妈要孩子上床睡觉。

小男孩请求妈妈让他把已经做了一半的事完成后再去睡,但是这位妈妈一点也不肯做出让步。小男孩只得还是乖乖地上床了,可是过了一会儿他又爬起来想把事情做完。

小男孩的妈妈发现孩子竟然背着她偷偷溜下床,于是狠狠地骂了小男孩一顿。

小男孩对妈妈说:"我没骗你啊,我跟你说过我想要把事情做完的。"

妈妈不想再和孩子说下去,就叫小男孩说对不起。

可是这个小男孩还想继续和妈妈理论,他并没有欺骗,就像之前他向妈妈坚持说要把事情做完才去睡一样。

小男孩解释说,因为他没有欺骗任何人,因此他不明白为什么他需要道歉。

"好吧!"小男孩的妈妈接着说:"我知道了,原来你一点也不爱妈妈!"

小男孩回答:"妈妈,我真的很爱你,只是我并没有做错事,为什么要道歉呢?"

通过以上对话,我们可以感觉得到--孩子的谈吐才像大人,而这位妈妈的行为反而更像一个孩子那样无理取闹。事实上,孩子的无理取闹大都是需求被父母忽视的表现,他们想要一件东西,或者想做某件事情但被大人给阻止了。大人不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只是一味地以自以为是的错误观点处罚孩子,这很容易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大人的种种做法,其实正是无理取闹的不理智行为。他们盲目地对待孩子的方式,给孩子的成长设置了许多障碍。

大人的虚伪和小孩的绝望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说谎"这个问题。

我完全同意哲学家罗素的说法:"孩子不诚实几乎总是恐惧的结果。"许多心理学家也认为:孩子说谎有种种原因,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出于无奈。撒谎有时是家长逼的--这可能是很多父母都没有想到的。

一个和我熟悉的妈妈为了教导她的小女儿绝对不能说谎,向小女孩讲了许多说谎的坏处,她努力让孩子相信,一次小小的谎言到最后会让人犯下一连串错误,好比一句谚语所言:"说谎会让人失去理智。"

然而这位妈妈自身又是怎样做的呢?一天,她的一位朋友打来电话邀请她去参加音乐会,她委婉地推脱说:"啊!真不好意思,我头疼得厉害,实在没办法去。"谁知,电话还没讲完的时刻,就听到隔壁房间里传来一声尖叫。她赶紧冲过去,只见女儿双手捂脸,整个人痛苦地跌坐在地。"宝贝,发生什么事了?"小女儿连看都不看她,只是哭着回答:"妈妈说谎!"

就这样,小女孩对妈妈的信任轻而易举地被摧毁了,一道隔离的高墙横亘在成人和小孩之间。这种隔膜日积月累,越来越厚,直至代沟形成,从此孩子把父母的教训当作耳旁风,因为他们看到了大人在生活中言行不一的"真相"。

事实上,那些总是不厌其烦教导孩子一定要养成诚实习惯的父母们,都是一厢情愿地把自己的孩子包裹在层层的谎言之中。这些谎言都是提前设计好的,可以看作是大人故意编织的"谎言圈套",其作用就是迷惑和欺骗自己的孩子。比如许多父母总是告诉孩子圣诞老人和妖魔是存在的,天上有神仙和小天使等。这样的做法对孩子的成长不仅没有任何促进,反而有很大的阻碍。

一个小女孩的爸爸是一名牧师,她每个礼拜天都会到教堂里听爸爸布道。牧师说:"我们所有人都是兄弟姐妹,穷人和受苦难者也是上帝的子民,如果我们希望获得永生,对穷人和苦难之人就必须呵护。"小女孩被牧师爸爸的布道感动得泪流满面。

然而,当离开教堂在回家的路上,牧师的女儿看见路边有一个乞讨的小女孩,可怜的小女孩身上有许多伤口。牧师的小女儿跑过去,爱怜地拥抱和亲吻了这个小女孩。这时,牧师和他的太太简直吓坏了,一把抓回了他们穿戴整洁的漂亮女儿,一边急急忙忙走开,一边责骂孩子的行为。回到家,牧师太太赶紧帮小女孩洗了个澡,全身的衣服也重新换了个遍。其结果呢?事情过后,小女孩再听她爸爸布道时,就像听其他故事一样,已不再有任何感动。

孩子并不像我们想的那么简单,大人自以为是的态度以及那些错误不当的行为,孩子其实都看在眼里。大人是虚伪的,这种虚伪让孩子感到了绝望。这些隐藏的冲突和矛盾,总有一天会引发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冲突。父母在赢得胜利的同时,也失去了孩子对他们原有的信任,并且连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也一道消失。

在这种和大人的对立冲突中,孩子的心灵首先会受到伤害,然而许多父母仍然把对孩子的压迫误认为是爱的表现,因此忽略了孩子的真正需要。如今许多医生开始了解,孩子情绪失调的首要原因,源于幼儿时期受到的压抑。孩子在幼儿期的一些征兆,例如失眠、做噩梦、消化不良和口吃等,通常都是情绪失调的结果,而这些伤害将伴随孩子进入成年期。

我们一定要让孩子受压制的精神重获自由,只有这样,孩子的心灵才能和身体一样茁壮成长。

I. 一年级小孩该如何打好基础有什么简单的办法

引言:学习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而且有一些家长会觉得如果孩子的学习不能够开一个好头的话,那么就很容易导致之后的学习会越来越差劲。所以大部分的家长还是非常重视孩子一年级的学习状态的,如果说一年级的学习状态好的话,就证明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接受能力是比较强的,能够快速的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一年级的学习也受到了很多家长的重视,那么如何让一年级的小孩打好基础呢?有哪些简单的方法呢?

J. 如何做好孩子的早期教育,为孩子以后学习打基础呢

想为孩子打基础可以通过激发孩子的右脑,培养孩子各种方面的能力来为孩子增加砝码,“右脑开发是宝宝一切行为习惯的基础”,右脑开发好了对孩子以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日本研究右脑开发的教育专家七田真教授和美国教育专家杜曼博士通过大量 教学实际经验表明,人脑在3岁以前完成了60%的发育,6岁之前完成90%的发育,右脑在3岁以前即发达,但成年期的右脑仅及3岁左右的1/4,因此,0----6岁是开发右脑的黄金时期。人脑的左半球主管的是计算、语言、逻辑、分析、书写及其他类似的智力活动;右半球主管的则是想象、色觉、音乐、绘画等智力活动。 人的左脑主要从事逻辑性、条理性的思维;右脑主要从事形象思维,是创造力的源泉,是艺术和经验学习的中枢,右脑的记忆力是左脑的100万倍,储存量是左脑的10万倍,可是现实生活中95%的人,仅仅只用了自己的左脑。科学家指出,终其一生,大多数人之运用了大脑的3%------5%,其余的95%-------97%都蕴藏在右脑的潜意识之中。 看到这类专业的分析我们更了解到了孩子右脑开发的重要性,注重孩子右脑开发就可以为孩子增加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