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信息 » 基础科学研究哪个好
扩展阅读
独立基础45斜坡怎么挖 2024-12-22 21:13:06
秦时明月动漫为什么要vip 2024-12-22 21:06:36

基础科学研究哪个好

发布时间: 2022-04-02 00:00:13

㈠ 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到底扎实不扎实

看跟谁比了

㈡ 清华和北大在基础科学方面哪家强出国率呢

基础科学,你是说生物物理化学这一类吗?北大更好一些~北大的优势在文理基科,清华的优势在应用科学(工科)。
出国率清华高,这是因为工科是最容易出国的(应用类,没什么语言差异,好申请。国外又比较先进、大家有出国动力),其次的理科(做实验,同理,国外设备好),最差是文科(语言文化差异很大,很难申请到好的学校)。而清华以理工科为主,文科很少,北大则是文理各半,所以出国率较低(不过坦率说很多文科学科,北大本身就是国际上数一数二的,排名靠前,比如中文、中国历史、考古、中国历史一类,根本没必要出国读啊……出国也很少有设置这类学科,去读东亚研究又很泛泛)。

㈢ 数学基础科学专业除了读研究生,有哪些就业前景

数学:自然科学之基础

数学是一门最古老的科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巴比伦、古埃及、中国就相继出现了算术、代数和几何,被应用于天文、税收及建筑等领域。想想看,在牛顿时代就可以算出每秒钟8公里的第一宇宙速度,为星际航行的开端迈出了第一步。爱因斯坦质能方程成就了核子物理,也为人类指出寻找新能源的方向。这些伟大发现的背后都离不开数学原理。
现代生活中数学更是无处不在,从指纹识别到CT技术,从数据处理到信息安,从大气科学到火箭飞行器的设计,从地质勘探到施工建筑,形形色色的技术革命的背后,数学都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那么数学到底是怎样一个学科,包含了哪些专业,未来就业出路如何呢?

数学类的专业方向

数学类专业属于理学,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的划分,数学类专业主要包括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理基础科学(特设)等。
数学与应用数学包括基础数学和应用数学两方面。
基础数学研究的是数学本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发展规律,如着名的哥德巴赫猜想等问题就是基础数学的研究对象;
应用数学就是由大量的实际问题引发的数学理论,解决现实生活或其他学科与科学技术中碰到的问题;
信息与计算科学包括计算数学与信息处理中的数学两个方面,主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和方法解决信息技术领域中的实际问题。
统计学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很多高校的数学学院除了有数学系、信息科学系外,还设有统计、精算、金融数学等科系。
一般发展方向有5-6个,即:基础数学、应用数学、概率统计、科学与工程计算、信息科学、金融数学等方向,只是不同的学校名称可能不一样。

就业去向与前景
1. 就业面较广

社会对数学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无论是进行理论研究、科研数据分析、软件开发还是从事金融保险、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通讯工程、建筑设计等行业,都离不开相关的数学专业知识。其应用面也极其广泛,具有扎实基础的数学人才既可以做职业数学家,又可以在各类学校做数学老师;还可以成为某种领域(如金融、统计)的数据分析师,也可以从事软件设计、工程计算、网络安全、国防科技等方面的技术工作。

2. “跨专业”方便(必须深造)
数学专业毕业生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只要再学习一些相关知识,他们可以转向很多理工、经济类专业,比如计算机、统计、金融、经济学等。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需要一大批懂数学的工程师做相应的数据库开发,经济领域中也有很多情况需要具有专业数学知识的人才。
本科毕业生除了就业,还可以选择读研或出国深造。事实上,基础类专业毕业生很多都会选择继续深造。该专业选择读研究生的学生,有三分之一选择继续从事基础数学研究方向,三分之一选择应用数学方向,另外有三分之一选择经济、金融、精算、计算机等其他方向。
数学专业毕业生在专业知识、逻辑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上都有较大的优势,一般来说,跨专业考研或跨专业就业都不困难。

3.上升快、收入高

据统计,毕业后收入较高、工作相关度高、提升较快的专业主要集中在计算机、金融、信息安全、软件工程等相关行业领域。而数学专业毕业生大多从事相关行业的技术岗位,如精算师、银行、证券业工作、程序员、数据分析师等。
OECD成员国对成年人知识技能的调查显示,缺少数学技能严重限制了人们获得更好的报酬和更好的工作。在新兴市场国家,精通数学的人,收入平均比其他人高出40%。
过来人说前景

西安电子科大毕业生说:主要讲工作:数学系本科毕业的时候靠专业,基本很难找到。你所期望的各行各业的工作。身边有很多同学基本都是要在找工作阶段自学一些技术性的东西,才能找到看得过去的互联网公司。也有一些参加一些培训,找到类似老师的年轻靠体力行业。说个数据,我最近统计完我们12届学数学的111个人,51个上研(包括出国10个,保研三十多个,还有考研成功的),上研率接近50%,很高的。然后找到工作的有31个人。。。剩下29个人属于暂不工作,包括考研失败要二战的,少部分找不到工作回家再想办法,或者还吊着没办法的。。。数据是能说明一部分问题,但是我觉得还是看个人状况。。。
对自己有个初步的评判,学数学是个很诡异、但很好玩、也很高端、更是很深奥、也非常能锻炼人的一个专业。如果对于自己实在不知道学什么针对性的专业,也没有对很多专业有明显的兴趣,那我推荐来数学系,数学对你的培养,锻炼,整体素养的提升都是相当珍贵的财富。然后本科努力去寻找自己喜欢的方向。。在数学系有一定基础,不需要学到班级前几,然后能拿到保研名额,或者努力考个研究生,转到自己喜欢的方向,那你就能比身边对口专业的同学更加能得心应手,进入状态更快,你对大多数问题的本质更能看透。。。

㈣ 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前景很惨淡吗

这篇文章大约写于15年前,只是现在大约可以将物理学博士后(最低一级别)的薪资中的美元换成英镑(至少欧洲是这么多钱),大约是1.7倍左右。下面我就我所了解的情况给几个例子,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一些科研现状。例子主要集中于理论物理中的弦论方向。硕士的时候教微分流形的老师是一个博后,按照国内的说法,可以叫资深博后。他从拿到剑桥的phd到正式固定教职大约用了11年,而且最后接收他的学校并非顶尖。他的水平不差,从第一篇论文开始,到现在引用率超过了4k,在弦论中属于中等水平,特别是在他的子领域,基本上属于佼佼者。可为什么拿不到正式教职呢?我分析大约有四点:一是他的导师并非极有影响力以及他的研究领域并非弦论的主流,已经很多年没有在弦论年会上有关于他的领域的演讲,他被引用的文章通常是因为人们认为他做的东西是某个方向解决某些问题,但从未正视他做的研究;二是这个人是英格兰人,从来没有在英格兰外读过任何一个博后,也从来没有打算去其他国家,甚至是苏格兰,谋求教职;三是极少有学校会有他要研究的方向。 四是他的薪资还是比较多,不亚于一个副教授,并且有一笔客观的研究经费。后来认识一个博后,也是剑桥的phd,毕业有5年,论文加一起不过10篇(要知道美国与剑桥同等地位的高能理论组的phd新晋毕业生中的佼佼者都会有10篇论文),影响力微乎其微,总引用超过100我都觉得是个事儿。大约人们通常见到读了很多年博后的恐怕就是我认识的这位从剑桥本科一直读过来的却没有很多论文的人。我的领域基本上是弦论中女教授比例最高的,其中有一个女教授在千禧年拿到phd后5年拿到教职,第六年成为正教授;另外一个姑娘在哈佛读了3年博后之后在法国拿到助理教授职位。这里面的水不浅,自行理解。在我们领域,通常通往顶尖学校拿到教职,并且极大受到关注的必经之路是:某名校phd,某校博后,某名校博后,普林斯顿IAS博后,教职。其中博后那三个中必须有最后一个,前面可以部分省略。这里面的原因在于IAS的博后平均水平已经超越部分学校的正教授,他们之间合作的机会较多,出的成果通常也较好,并且IAS的大佬多,周边学校如MIT,H大也交流频繁,更容易推广自己的理论。在此不得不说做科研(这里似乎并不包括纯数学,纯数学是极其奇葩的一个专业,傲娇程度令人发指。),能力是主要部分,依附大佬,有效地推销自己的理论也是必不可少的能力。一次一个从美国过来的名校phd博后做演讲,估计是想找这边的教职。整场演讲就在那宣扬他的物理哲学观,吹牛逼,讲4维共形场论的未来多么多么光明,结果还是无果而终,演讲都没有讲完他想要说明的问题。就这样还想找到教职?!再说说国内的情况,有个从伯克利毕业的美国人先是去了清华读博后,后来辗转到我们学校,牛逼吹得很响,实际上却没做什么有意义的工作,这种phd是大量存在的。很多看起来写了很多文章的phd,实际上都是充当弱合作者的身份,真的找教职的时候遇到了针锋相对,恐怕马脚还是得露出来。读phd是件苦差事,且行且珍惜。怎样不去学语言学 - 听雨庭院工作室谢喵图书馆 - 知乎专栏 这篇看文章把语言学换用纸笔书电脑的学科是普适的。再看这个在语言学专业读书是什么感受? 感动得一塌糊涂。人生那么多年,谁也无法预测未来的走向,不如趁年轻学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在黄河流域,有人189x年出生,196x年去世。同样活了六、七十岁,这与197x年后出生的人体验的是不一样的宏观人生。我们又何必去在乎现在这种国际趋势,学术前景呢?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弦论因为共形场论的极大发展以及紧化的实验前景兴奋了很长一段时间。随后呢,是长达5-8年的学术停滞,领头军把目光撒向了凝聚态物理。其中我知道的比较出名的有N=2 Landau-Ginzberg model的elliptic genus(某种程度上可看作配分函数的模形式)的研究,共形场论研究分数量子霍尔效应中的非阿贝尔情形(我不是很了解,仅仅看过这篇论文的引用),除此之外,共形场论专家发展了杨振宁年轻时候做的非相对论形式的Bethe Ansatz,创造了相对论性Thermodynamical Bethe Ansatz在torus上的形式。这是第一次弦论物理学家与凝聚态理论物理学家的交叉研究。说实话,如果不是Witten提出了M理论,凝聚态理论物理恐怕会是另外一番天地。当然言重了,毕竟思路不太一样,弦论学家太重视共形场论的思想,比如现在的holographic entanglement entropy的研究。现在恐怕是弦论第三个停滞期,人们把目光又集中在凝聚态理论物理中,谁知道未来会是做凝聚态的没了饭碗,还是做弦论的没了饭碗。历史告诉我们,是后者。可是在科学研究的历史中,又有哪些历史是重复发生的呢?用易中天教授的话讲,我有很棒的史观,我有很棒的史感!如果做凝聚态理论的人不学些弦论是可惜的话,那他们不学holographic就是可悲的。

㈤ 我想以后研究基础物理 哪个大学的这个最好

北大物理学院(传闻号称疯人院……)

㈥ 为什么中国的基础科学研究水平太差

不算太差,只是比不上美国。

从一些数据来看,在前沿科学领域,美国依然占据着绝对优势,无论是学术论文的产量还是质量,都遥遥领先。而中国表现也很不错,论文数量是美国的1/2,排名第二。从论文质量来看,中国大陆有0.56%的“高水平论文”,远低于美国(1.19%)以及平均值(1%)。但是除了美国外没有那个国家在基础科学研究水平上能够超过中国。

㈦ 基础科学 为啥 没人研究

基础科学比较枯燥,没有实际的经济收益,因此没有人研究,但是基础科学是一个国家的基石,应该加大对基础科学研究的投入。

㈧ 为什么中国的基础科学研究水平太差

中国的基础科学研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是大不如前的,历史性地倒退着。从我的专业数学上看,这很明显。上个世纪的前半叶,数学界的华罗庚是享誉世界的着名数学家。其它的有在拓扑学领域有重要贡献的吴文俊,在统计领域有重要工作的许宝禄等少数几个人。之后的一些年除了陈景润的着名定理之外,再没有举世瞩目的成果了。我仔细地考虑过中国学术研究落后的原因,总结了一下。其实质的原因是:中国人做学问的根本目的是追求功名,而不是追求真理! 中国几千年的科举制度的目的就是选拔官员,学是为做官,学而优则仕。这早已经融入中国人的骨子里了。从教育的体制上看也是为了这个目的,教材内容的选择、教师的培养、考试的方式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考上大学、考上好的大学 到了大学,老师的水平绝大多数很差,这是中国没有形成学术传统造成的。学术也是需要继承的,学生从老师那里继承,一代一代地追求,境界自然会越来越高。在中国,首先是几乎没有过这样的老师,能够让学生去继承。即使有过这样的老师,比如华罗庚,他的弟子们也远不如他,根本没有继承并发扬光大。这个原因在于中国的师道尊严,弟子是一定不如师的!究其本质还是对真理没有兴趣。而古希腊早就有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在中国一直没有成为文化的一部分。 我知道的和认识的一些在数学领域也做过一些有影响的工作的数学家,他们很早就放弃了研究,走上了行政的道路。这不是说他们不对,在现实的中国,当官还是最好的选择,因为这样你才能有更好的资源,或者至少不受气。但是这样的后果就是无法真正从事学术研究了。这是个悖论,我相信在中国五十年内是无法解决的。 还有一个很根本的原因需要提及,那就是中国选拔人才的机制是把许多追求真理的人排除在外了。你看看中国最有影响的两位数学家,华罗庚和陈景润,前者是自学成才,被特招进清华做职员然后成为数学家的。后者是大学毕业了坚持学数学被华罗庚发现调进数学所的。而那些科班出身的没有一个有那么大的贡献!这在现在的中国已经几乎不可能的了。不说大学的入学考试,单说为了培养学术人才的研究生考试吧,要考最没有用的政治和外语,把那些全部精力投入到学术的年轻人排除在外了。而这样做的后果就是这些追求真理的年轻人迫于生活的压力放弃了对真理的追求,去做普通的事业,为活着而奔波。而那些为了功名来的学生,能够吃得眼前的苦,把全部精力和青春去学政治和外语,考上研究生的绝大多数是这些人。因此可以看出,中国的学术研究连最基本的要素都不具备,就是连追求真理的学生都没有。更何谈培养学术传统! 这些年来,不用看中国的数学家在世界上取得了哪些成就。只看他们写的书就知道水平的高低了。我仔细考察了一下数论书,这是中国的数学家值得骄傲的领域。但是除了华罗庚及其弟子的几本书之外,对于现代数论的进展基本没有一本好书。当年怀尔斯证明了费马大定理的时候,北大数学系的数论方向的博士生只要能看懂怀尔斯的证明就可以获得博士学位了。可见离前沿的距离有多遥远!而日本数学家在96年就写出了相应的教材,只需要读过初等数论就能读懂的教材。可见两国之间的差别多大!数学的每个领域基本都是这种状况,没有一个厉害的角色来写出培养学生的好书,都去凑数写一些没有新意的东西。即使有些人去写前沿,也由于自己也不得要领而成了别人论文的翻译者和拼贴者。这也是学术传统的一部分,我们还是没有。

㈨ 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区别

1、研究对象

基础科学以自然现象和物质运动形式为研究对象,探索自然界发展规律的科学。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球科学、逻辑学七门基础学科及其分支学科、边缘学科。

技术科学主要研究任务是认识世界,认识物质世界变化的规律,工程技术一般属于改造世界的性质。

应用科学的研究对象与实践活动的关系密切,直接体现着人的需求。狭义的应用科学以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基础,是直接应用于物质生产中的技术、工艺性质的科学,与技术科学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2、特点不同

基础科学:是物质运动最本质规律的反映,与其他科学相比,抽象性、是由概念、定理、定律组成的严密的理论体系;与生产实践的关系比较间接,需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才能转化为物质生产力;一些成果的重大作用易被人们忽视;研究具有长期性、艰苦性和连续性;研究成果具有非保密性。

技术科学:既有特殊性,又有具体性,它和基础科学不同的一点是有它具体的对象,它研究的问题不是最普遍的规律,而是一定特殊范围的规律。另外,技术科学对于工程技术来说,又有它的普遍性和通用性。

应用科学:明显地体现着心理学、生态学、美学的内容。工程设计程序、劳动对象成型方法、对工艺可靠性的评估方法、保障优化生产的方法、减轻劳动强度和节约材料的方法等,构成了狭义应用科学的基本内容。

(9)基础科学研究哪个好扩展阅读:

技术科学研究包括五个方面、五个步骤:

1、提出问题;

2、通过实践进行观察;

3、在观察、提炼的基础上,建立物理模型;

4、分析;

5、应用。

基础科学分成七大类:

1、数学:包括代数学、分析学、几何学、统计学、拓扑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等;

2、物理学:包括粒子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光学、广义相对论、场论、量子力学等;

3、化学:包括分析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高分子化学等;

4、生物学:包括植物学、动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遗传学等;

5、天文学:包括宇宙学、宇宙起源学、天星学、射电天文学、太阳系学等;

6、地球科:包括大气物理学、大地测量学、水文学、海洋学、土地学、空间科学等;

7、逻辑学:包括逻辑的运用、演绎逻辑、一般逻辑、归纳逻辑、方法论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基础科学

网络-技术科学

网络-应用科学

㈩ 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哪个更重要

仅就我国来说吧.
应该偏重应用科学,因为应用科学投资少,见效快,在我国整体水平落后的情况下比较需要,另外应用科学技术国外封锁较严.
基础科学我们与世界先进水平差很远,如果在去自行研究很耽误事,所以可以通过购买,学术交流,留学以及一些灰色手段等方式获得,速度比自行研究估计还快的多.另外基础科学国外一般不封锁.好多着名试验室里都充斥着华人.其实我们建国后基础学科的大腕们基本都是留过学的.
如果包括外国,基本同意MAGIC7004得意见,不过不发达国家应该主要通过交流来获得技术提高水平,否则他们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回楼主,我们国家在很多基础科学方面落后20年甚至更多,单靠自行发展是很难追上得,即使国外不做发展,我们也要学好多年.通过引进可以让我们节省经费,少走弯路,这是我们天然的后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