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心中的旋律
我本來不懂音樂,對音樂的好惡完全取決於個性心理感受。所以,我說的可能與別人感受的恰恰相反。
當我要寫這篇文字時,腦中突然響起一個旋律和這樣幾句歌詞:
掌聲響起來,我心更明白,
你的愛將與我們同在。
掌聲響起來,我心更明白,
歌聲里交匯你我的愛。
這個旋律,這段歌詞,讓我明白,為什麼旋律會在心中形成情感漣漪,甚至會激起情感波濤。原來歌聲所傳達的愛與我們心中那永恆的愛的旋律產生了共鳴,又激活了隱藏在心底的相思,讓我們回憶,讓我們眷戀,讓我們溫暖,讓我們痛楚……
我們常常聽說音樂無國界,那當然不是說屬於語言范疇的歌詞,而是說旋律在人類心中存在情感共鳴。同一個旋律,在不同民族,不同人心裡,會產生相同的情感漣漪,這說明,在人類心中,存在著共同的情感旋律。
比如我們都熟知的交響樂《命運》,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和鋼琴曲《梁祝》、《秋日私語》等,欣賞它們的人,幾乎都會有相同的理解和感受。這似乎使音樂成為一種可以用作交流的國際語。
我不會唱歌,卻是音樂愛好者,就是因為它的旋律能和我心中的旋律產生共鳴,我喜歡那種悲歡離合的共振感受。音樂旋律令我愉悅,令我陶醉,令我振奮,甚至令我入靜入幻。
我喜歡那種委婉抒情的旋律,也喜歡令人振奮的旋律。而一些旋律,已經積淀在心中,成為一種永恆,如《義勇軍進行曲》、《黃河大合唱》就是這種旋律。因為,它們不但凝結了我們民族的殤,更凝結了我們民族的強,那是我們民族的號角。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感旋律,只是有時深埋心底。
共性產生於個性中,就是個性包含著共性。由於民族積淀和生活經歷、年齡等的差異,形成了每個人的不同個性心理。所以,對於旋律的感受,也存在著個性差異。
比如,由於我的性格和個性心理,搖滾樂、當下一些流行音樂和我不發生情感共鳴。我曾試圖理解它們,看過一些星的MTV,還買了麥當娜的演唱會的影碟,在家裡看,可怎麼也接受不了。而且看過之後,我反而糊塗了,本來是聽覺藝術的音樂,竟然變成了視覺藝術(暫且稱它為視覺藝術)的表演。當下一些星們的音質不怎麼樣,只靠那些已經程式化的,我看不出有什麼美感的動作取悅於追星族。
據說麥當娜已經風靡世界。實事求是講,她的音質不錯,不過,我以為讓她風靡的並不是樂音,而是色相。她的現場音樂會,就是一場三點式的性感表演,淋漓盡致地展示色相。那幾位伴演的男儐相也做了盡意地詮釋。我怎麼也看不出那是音樂會,倒覺得是一場近似於脫衣舞會(只是還保存著三點式),歌曲,只是舞會的伴唱。
我在國外看過一個電影的影碟,其中有一段脫衣舞會表演。開始,**也是在音樂伴奏下翩翩起舞,可是舞著舞著就下道了,開始脫衣服,三點式性感表演,這還沒完,後來乾脆甩掉三點,裸舞,什麼舞啊,就是展示隱私表演。**在台上變著花樣展示,看客在台下發瘋般喊叫。
麥當娜演唱會和脫衣舞會有兩個小差別:脫衣**最後是裸舞,麥當娜始終是三點式;脫衣**是只舞不唱,麥當娜是邊舞邊唱。
無論怎麼解釋,我都不會贊同歌者穿著三點式演唱,那起碼是興趣中心的轉移,歌只是肢體表演的伴唱。
音樂是聽覺藝術,應該以它優美的旋律打動聽者的心,讓聽者享受愉悅並陶醉其中。如果從票房出發,把歌聲變為從屬,用肢體動作刺激看者的眼球,以迎合部分聽眾的心理,我想,那不應該是音樂質量的提升,而是一種墮落。這不應該是廣大聽眾所期望的。
對於一些星們和麥當娜的演唱評論,當然出自我的欣賞音樂的個性心理。可一些星們仍然擁有一些追星族,而麥當娜卻風靡世界,這說明對於演唱風格的不同評論,不但取決於欣賞者的個性心理,也由於不同民族的審美情趣的差異所致。
我所以不喜歡他們的那種演唱形式,是因為他們演唱之外的附加影響了在我心中的旋律共鳴,沒有那種共鳴,也就沒有了審美意涵。所以,我喜歡楊洪基、閻維文、郭蘭英、關牧村、殷秀梅等靠旋律征服聽眾的歌者。當然,我也喜歡用通俗的旋律演唱的歌者,如李谷一、鄧麗君、毛阿敏、孫楠等。
記得我走入空間後,經常欣賞歌曲,一些旋律引起了我的情感共鳴,讓我激動,讓我流淚。常常會勾起回憶,喚醒已經深埋的記憶場景,引起對往事的緬懷和眷戀。我的一些文字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
還是我上網不久,聽到歌曲《昨夜星辰》,它的旋律深深地打動了我,正好和我的回憶產生了共鳴。於是,我在反復聽黑鴨子合唱團演唱的這首歌曲時,在很短時間內,寫出了《我知道的》。我相信看過這些文字的朋友,一定能感受到,昨夜星辰仍然閃爍在我的心空,始終伴隨著我生命的腳步。
2019年春節晚會上聽到毛寧《濤聲依舊》的演唱,又一次打動了我,產生了情感共鳴,甚至令我淚流雙頰。於是我寫了《楓橋遐想》。我曾這樣寫道:
我相信,聽過這首歌的朋友,都會和我一樣,回首曾經的「楓橋夜泊」,回到昨天的故事裡。
楓橋是個碼頭,網路也是個碼頭。我們偶遇在空間這艘船上,傾心交談,打鬧逗趣,交友了,甚至「一見鍾情」了,演繹著快樂和真摯。
可是,我們無法永遠不下船,終有船靠碼頭時,人到目的地。那時,我只希望:
送一份祝福,永遠伴隨你!
留一份美好,作為回憶。
存一份思念,珍藏心底。
我知道,那江楓漁火不會在我們心中熄滅,那楓橋的濤聲依舊震撼著我們的心靈。
其實,我的一些文字的產生,准確說就是因為一些旋律共鳴激發了我的靈感。
我曾寫過一首小詩《秋雨》,原詩是這樣的:
晚風,逞一時陡峭
暮雨,訴半宿憂傷
思,伴著雨點,風舞
天涯不是長
孤燈,照半盞清茶
寂寞,捻一頁心書
你,隨著思緒,飄來
展一笑如故
晨風,吹凌水皺眉
朝雨,籠一岸柳煙
我,並非情愁,心傷
無語雙淚殘
這就是我聽了《陽關三疊》後寫的。
那是秋天的一個雨夜,心情不是很好,就聆聽古琴演奏的和殷秀梅演唱的《陽關三疊》,被那凄婉、惆悵的旋律震撼了。窗外雨聲淅瀝,室內琴音凄楚,正好吻合了我當時的心境,便激起了創作靈感,一口氣寫出了這首小詩。
我相信,很多朋友和我一樣,都有自己心中的情感旋律,為它愉悅,為它陶醉,為它振奮。它會引領我們緬懷,激勵我們創造。
⑵ 為什麼聽到一首歌,常常讓我陷入沉思
這首歌常常讓我陷入深思,勾起心中復雜而豐富的情感。
1.歌曲背景與情感連接:
每首歌都有獨特的背景故事,而我與這首歌的情感連接使其在我的記憶中占據重要位置。歌曲中的旋律、歌詞或許觸動了我曾經經歷的某個瞬間,勾勒出一幅深情或激動人心的畫面。
2.個人經歷與歌曲共鳴:
歌曲作為一種藝術表達,往往能夠引起聽者的共鳴。我思考著,是不是歌詞中的某句話觸及了我的內心,喚起了我曾經的感受,讓我常常回想起這首歌呢?
7.音樂的心理影響:
心理學研究表明,音樂對人的情感和心理狀態有深遠影響。這首歌可能通過其獨特的音樂元素,觸發了我內心深處的某種情感,成為我思考、回憶的源泉。
8.歌曲在社會中的影響:
有些歌曲超越個人,成為整個社會共享的文化符號。通過研究這首歌在社會中的影響力,我能夠更好地理解為什麼這首歌能夠常常在我的思維中回盪。
9.音樂與身心健康:
音樂對身心健康有積極作用。我反思這首歌是不是在我壓力較大、情緒波動時成為一種宣洩或安慰,通過音樂達到平衡心理狀態的效果。
10.與他人分享音樂體驗:
將自己對這首歌的感受與他人分享,可以促使更深入的思考。了解他人對同一首歌的理解,或許會帶來不同的視角,豐富我對這首歌的認識。
⑶ 誰能幫我把鄧麗君的又見炊煙歌詞翻譯
其實,雖然名字是炊煙,但是想表達的,是對愛人的思念之情
每當炊煙升起,就想到曾經的愛人
《又見炊煙》
作詞:庄奴
作曲:海沼實
演唱:鄧麗君
歌詞:
又見炊煙升起
暮色罩大地
想問陣陣炊煙
你要去哪裡
夕陽有詩情
黃昏有畫意
詩情畫意雖然美麗
我心中只有你
又見炊煙升起
勾起我回憶
願你變作彩霞
飛到我夢里
夕陽有詩情
黃昏有畫意
詩情畫意雖然美麗
我心中只有你
夕陽有詩情
黃昏有畫意
詩情畫意雖然美麗
我心中只有你
詩情畫意雖然美麗
我心中只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