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歌詞歌曲 » 夫妻觀燈歌詞是什麼
擴展閱讀
發膠王動漫叫什麼 2024-09-28 07:18:38
初級教育是什麼意思啊 2024-09-28 07:13:29
同學聚會禮物送什麼 2024-09-28 07:08:31

夫妻觀燈歌詞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4-09-28 03:33:54

❶ 夫妻爭燈歌詞

夫妻觀燈
演唱:李迎春&韓再芬

正哪月十啊五鬧哇元宵呀呀子喲
火炮哇連天門哪前繞
喂卻喂卻依喂卻喂卻冤哪家舍呀嗬嘿
郎啊鑼鼓兒鬧嘈嘈哇
花開花謝什麼花黃
蘭花兒黃
麽花香
百花香
蘭花蘭黃百花香相思調兒調思相
我自打自唱自幫腔
咦嗬郎當呀嗬郎當瓜子梅花響丁當
(合)喂卻喂卻依喂卻喂卻
冤哪家舍呀嗬嘿
郎呀九月里菊花黃哪
環環子扭
開門嘍
扭扭子環
開門栓
用手開開門兩扇
夫妻雙雙把呀把燈看啊

東也是燈
西也是燈
南也是燈來北也是燈
四面八方鬧啊鬧哄哄啊

長子來看燈
他擠得頸一伸
矮子來看燈
他擠在人往裡行
胖子來看燈
他擠得汗淋淋
瘦子來看燈
他擠成一把筋
小孩來看燈
他站也站不穩
老頭來看燈
見走不動路來戳哇戳拐棍吶
.
這班燈觀過了身
那廂又來一班燈
手捧蓮花燈一盞
二家有喜
三盞燈
三員及第
燈哪四盞
四季如意
五盞燈
五子登科
燈哪六盞
六六大順
七盞燈
七子團圓
燈哪八盞
八仙過海
九盞燈
九龍盤珠燈十盞
十全十美滿堂紅

❷ 鬧花燈黃梅戲歌詞

鬧花燈黃梅戲歌詞

鬧花燈黃梅戲歌詞,在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喜歡聽黃梅戲,黃梅戲是一種很經典的戲曲,其中最經常會聽得就是鬧花燈這一場,甚至是有很多人都記住歌詞了,下面分享鬧花燈黃梅戲歌詞。

鬧花燈黃梅戲歌詞1

鬧花燈 - 正月十五

詞:於瑞洋 曲:於瑞洋

圓圓的月亮 倒映在荷塘

撩動的琴弦還醉了那花香

撩動了琴弦還醉了那花香

正月十五我們鬧花燈

鬧鬧串串喜慶火火的紅

合家團圓的東方巨龍

騰飛著劃破這星空

正月十五我們唱幸福的歌

句句唱的心裡暖和和

載歌載舞的中華兒女

洋溢著吉祥歡樂

洋溢著吉祥歡樂

正月里來 紅梅花兒開

開出一片火火的美好的未來

熱情的搖擺 歌兒唱起來

唱那一曲動人的天籟

正月十五我們鬧花燈

鬧鬧串串喜慶火火的紅

合家團圓的東方巨龍

騰飛著劃破這星空

正月十五我們唱幸福的歌

句句唱的心裡暖和和

載歌載舞的中華兒女

洋溢著吉祥歡樂

洋溢著吉祥歡樂

正月十五來 要大家樂呵呵

正月十五來 給大家送歡樂

正月十五來 掌聲熱烈有沒有

正月十五來唱首歌

熱鬧的小巷 喜慶話兒講

久別歡聚喜氣洋團圓的景象

正月十五 我們送吉祥

送福祿無邊萬壽無疆

正月十五我們鬧花燈

鬧鬧串串喜慶火火的紅

合家團圓的東方巨龍

騰飛著劃破這星空

正月十五我們唱幸福的歌

句句唱的心裡暖和和

載歌載舞的中華兒女

洋溢著吉祥歡樂

洋溢著吉祥歡樂

正月十五我們鬧花燈

鬧鬧串串喜慶火火的紅

合家團圓的東方巨龍

騰飛著劃破這星空

正月十五我們唱幸福的歌

句句唱的`心裡暖和和

載歌載舞的中華兒女

洋溢著吉祥歡樂

鬧花燈黃梅戲歌詞2

鬧花燈是元宵節傳統節日習俗,始於西漢,興盛於隋唐。隋唐以後,歷代燈火之風盛行,並沿襲傳於後世。

簡介

元宵節是一年中燈火最旺的時節,可算得上是「火樹銀花不夜天」了。山西民間的燈火,自然也不例外。當然,這里要把燈與火區分開來。燈,是鬧花燈;火,是放煙火。

傳說

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鬧花燈放煙火的高潮。所以,也把元宵節稱為「燈節」,在山西的縣城一級城廓甚至鄉、鎮中,這些居民集中地,繁華熱鬧區,在正月十五到來之前,滿街掛滿燈籠,到處花團錦簇,燈光搖曳,到正月十五晚上達到高潮。正月十五的「觀燈」已經成為山西民間群眾自發的活動。

在正月十五晚上,街頭巷尾,紅燈高掛,有宮燈、獸頭燈、走馬燈、花卉燈、鳥禽燈等等,吸引著觀燈的群眾。

正月十五鬧花燈,在民間有很多有趣的傳說:在很久以前,凶禽猛獸很多,四處傷害人,人們便組織起來打,有一隻神鳥因為迷路而降落人間,意外地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知道後十分震怒,便傳旨,下令讓天兵於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將人畜和財物通通燒光。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讓百姓無辜受難,便冒著生命危險,偷偷駕著祥雲來到人間,把這件事告訴了人們。眾人聽後,嚇得不知如何是好。當時,有個老人想出個法子:「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在門前掛起紅燈,燃放爆竹、煙火。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大家聽了都點頭稱好,便分頭准備。到了正月十五這一天晚上,天兵往凡界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火光,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就稟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天帝聽後,心中大快。人們就這樣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和財產。為感激天帝之女的善心,為紀念這個事件,從此每年的正月十四、十五、十六這三天,家家戶戶都要張燈結綵,點煙火,放爆竹,來紀念這個日子。

鬧花燈黃梅戲歌詞3

元宵節為什麼鬧花燈

鬧花燈的習俗始於西漢,興盛於隋唐。隋唐以後,歷代燈火之風盛行,並沿襲傳於後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鬧花燈放煙火的高-潮。在正月十五晚上,街頭巷尾,紅燈高掛,有宮燈、獸頭燈、走馬燈、花卉燈、鳥禽燈等等,吸引著觀燈的群眾。

「天天打豬草,夜夜鬧花燈」。「東也是燈,西也是燈,南也是燈來北也是燈」,這是傳統黃梅戲《夫妻觀燈》里的唱詞。幾位參加「游黃山,看黃梅」雅稱「二黃」旅遊活動的西方遊客聽罷興起,便決意再來一次「中國元宵觀燈游」,這才驚嘆:「中國正月十五燈節比咱的狂歡節還要熱鬧」!於是興趣倍增,刨根問底探元宵。

中國人把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是頗為考究的,這里的「元」指的是農歷正月十五正好是上元之日,這里的「宵」指的是宵夜,「元宵節」便被嚴格界定為農歷正月十五夜間的節日了,張燈、舞燈、觀燈、賞燈以及一切與燈有關的民俗文化娛樂活動也便成了它特定的節目內容。

元宵節的由來,雖可遠溯西漢時期,然而最為盛行時卻要數唐代了。從《太平御覽》中「正月十五日,漢家祀太乙,以昏時到明」的記載來看,元宵節是古代皇帝「正月十五燃燈祭祀道教太乙神」宗教禮法演變而來的節日,是佛教習俗和道教傳統相結合的產物。正式為其命名並詔令每年此日舉國張燈慶賀的,是漢文帝劉恆,到漢武帝時,元宵節則被列為全國重大節日了,從此代代相襲至今。

元宵節彩燈地方特色濃郁,各地均有「拳頭產品」,諸如:北京的宮燈、上海的龍燈、廣東的走馬燈、浙江的硤石燈、哈爾濱的冰燈、四川的自貢燈等,都是蜚聲古今享譽燈壇的。彩燈樣式更是五花八門各顯異彩,諸如:花卉燈、動物燈、人物燈、建築燈、風景燈、塔燈、宮燈、龍燈等,多以篾制燈架,以彩紙糊裱、手工書畫精繪而成,內點蠟燭成為光源。近幾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們自娛自樂意識的增強,已經推陳出新,增添了鋼筋鐵骨燈架、微型馬達、微型電腦、新式電聲光源入燈的現代化彩燈新品種了。如:能搖頭擺尾招手致意並用幾國語言向觀眾問候的恐龍燈和能夠展示火箭發射、飛天、回收整個過程的火箭燈,使元宵燈彩賦予了強烈的時代特色。如今的元宵彩燈不僅是民間燈彩藝人彩扎、糊裱、剪紙、編結、刺綉、雕刻諸工藝與智慧的集中展現,它還是現代科技之光在燈彩上的折射。

「不夜城中陸地蓮,小梅出破月初圓,新年第一佳時節,誰肯如翁閉戶眠。」正月十五鬧花燈因其「一片光明」的寓意和「喜氣洋洋」的氣氛而被稱作良辰美景,無論男女老少都會成群結隊徜徉燈市去領略「樓台上下火照火,車馬往來人看人」的節日氛圍。有燈謎讓你競猜,於賞燈中射虎添趣;有龍燈繞你狂舞,於翻飛中春心萌動;有燈展讓你投票,於評選中盡展風流;有湯圓讓你飽嘗,於賽吃中捧腹狂歡……正是:「正月十五鬧花燈,街衢斷煞夜歸人」了。

如此良辰美景,當然會令古今文人墨客詩興大發的,略翻詩史便可發現許多膾炙人口的名句居然就是元宵燈節的產物,諸如:「東風夜放花千樹」、「眾里尋她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一刻千金,欲買良宵無價」、「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等等,俯拾皆是。若以出新而論,愚以為清代單可惠的這首《張燈曲》當推上乘:「上元張燈奪月彩,古時嫦娥應好在。手攀桂樹看人間,春燈萬點春如海。衣香人影何紛紛,車如流水馬游龍。百戲魚龍爭變幻,千家樓閣高玲瓏」。詩人的高明之處就在於他向世界昭示了這么一個感覺——要狀述、描摹中國正月十五鬧花燈的盛況,非得登上月球居高俯看不可。這么說來,那些把中國元宵燈節比作西方狂歡節的外國遊客,倒真有點「旁觀者清」的況味。現在,元宵節已列入中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確實更值得狂歡了。

❸ 黃梅戲鬧花燈唱詞

黃梅戲鬧花燈唱詞

黃梅戲鬧花燈唱詞,黃梅戲起源於湖北黃梅,發展壯大於安徽安慶。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唱腔屬板式變化體,有花腔、彩腔、主調三大腔系。下面來看看黃梅戲鬧花燈唱詞。

黃梅戲鬧花燈唱詞1

《鬧花燈》即《夫妻觀燈》。

表現一對夫妻元宵觀燈的情景。這是整理前的一種演唱本,有的本子夫妻逗趣部分還要多,但也顯得更加繁雜。

人物:王小六 王 妻

[王小六上。

王小六(唱)三番二次到漢口,

駕只小船到蘇州,

命里有來終須有,

命里無來莫強求。

去年看燈我為首,

今年玩燈我又帶頭。

有人問我名和姓,

名字叫做王小六,

不卻①來在自家門口。

叫聲老婆開門樓②!

(白)開門哪。

[王妻上。

王 妻(白)誰呀?

王小六(白)當家我回來了。

王 妻(白)妻子不得閑。

王小六(白)干什麼呀?

王 妻(白)我在裹粽子。

王小六(白)肚子餓了,把兩個我吃吃。

王 妻(白)噯,小足之足啊。

王小六(白)哎呀,聞都聞不得。來不來呀?

王 妻(白)來了。

(唱)正月十五鬧元宵,呀呀子喲,

火炮連天門前鬧,

喂卻喂卻一喂卻,

喂卻我的冤家郎呀哈哈,

鑼鼓鬧嘈嘈呀哈呀。

奴在房裡綉荷花,呀呀子喲,

看見蠍子牆上爬,

喂卻喂卻一喂卻,

喂卻我的冤家郎呀哈哈,

伸手去拿它呀哈呀。

蠍子咬了我的手,呀呀子喲,

又癢又痛又酸麻,

喂卻喂卻一喂卻,

喂卻我的冤家郎呀哈哈,

從後不拿它,呀哈呀。

花開花發什麼花兒開?

王小六(唱)蘭花兒開。

王 妻(唱)什麼花兒香?

王小六(唱)百花兒香。

二人合(唱)蘭花兒蘭開。

百花兒百開,

相思調,調思相,

自演自唱自幫腔,

一哈郎當,呀哈郎當,

瓜子梅花響叮當,

喂卻喂卻一喂卻,

喂卻我的冤家郎呀哈哈,

九月里菊花黃。呀哈呀。

王 妻(唱)彎彎子紐,

王小六(唱)開門樓。

王 妻(唱)紐紐子彎,

王小六(唱)開門環。

王 妻(唱)用手開開門兩扇,

卻原是當家的轉哪轉回還。

黃梅戲鬧花燈唱詞2

黃梅戲劇種簡介

黃梅戲,舊稱黃梅調或採茶戲,與京劇、越劇、評劇、豫劇並稱中國五大劇種,漢族戲曲之一。黃梅戲唱腔淳樸流暢,以明快抒情見長,具有豐富的表現力。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黃梅戲起源於湖北黃梅,原名黃梅調、採茶戲等,現流布於安徽省安慶市、湖北省黃梅縣等地。

清末湖北省黃梅縣一帶的採茶調傳入毗鄰的安徽省懷寧縣等地區,與當地民間藝術結合,並用安慶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漸發展為一個新的戲曲劇種,當時稱為懷腔或懷調,這就是早期的黃梅戲。其後黃梅戲又借鑒吸收了青陽腔和徽調的音樂、表演和劇目,開始演出「本戲」。後以安慶為中心,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黃梅戲成為安徽主要的地方戲曲劇種和全國知名的大劇種。

黃梅戲的唱腔屬板式變化體,有花腔、彩腔、主調三大腔系。花腔以演小戲為主,曲調健康朴實,優美歡快,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民歌小調色彩;彩腔曲調歡暢,曾在花腔小戲中廣泛使用;主調是黃梅戲傳統正本大戲常用的唱腔,有平詞、火攻、二行、三行之分,其中平詞是正本戲中最主要的唱腔,曲調嚴肅莊重,優美大方。

黃梅戲以抒情見長,韻味豐厚,唱腔純朴清新,細膩動人,以明快抒情見長,具有豐富的表現力,且通俗易懂,易於普及,深受各地群眾的喜愛。

在音樂伴奏上,早期黃梅戲由三人演奏堂鼓、鈸、小鑼、大鑼等打擊樂器,同時參加幫腔,號稱「三打七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黃梅戲正式確立了以高胡為主奏樂器的伴奏體系。

黃梅戲的腳色行當體制是在「二小戲」、「三小戲」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包括正旦、正生、小旦、小生、花旦、小丑、老旦、老生、花臉、刀馬旦、武二花等行。雖有分工,但並無嚴格限制,演員常可兼扮他行。

黃梅戲的表演載歌載舞,質朴細致,真實活潑,富於生活氣息,以崇尚情感體驗著稱,具有清新自然、優美流暢的藝術風格。

黃梅戲中有許多為人熟知的優秀劇目,而以《天仙配》《女駙馬》《牛郎織女》《夫妻觀燈》《打豬草》《紡棉紗》等最具代表性。

黃梅戲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影響十分深遠。黃梅戲流行區域正在萎縮,各級黃梅戲劇團特別是縣級劇團的生存日益艱難,需要政府和全社會的關心與扶植。

黃梅戲鬧花燈唱詞3

元宵鬧花燈的由來傳說

一說在很久以前,凶禽猛獸很多,四處傷害人,人們便組織起來打,有一隻神鳥因為迷路而降落人間,意外地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知道後十分震怒,便傳旨,下令讓天兵於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將人畜和財物通通燒光。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讓百姓無辜受難,便冒著生命的危險,偷偷駕著祥雲來到人間,把這個噩耗告訴了人們。眾人聽後,嚇得不知如何是好。

當時,有個老人想出個法子:「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在門前掛起紅燈,燃放爆竹、焰火。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大家聽了都點頭稱好,便分頭准備。到了正月十五這一天晚上,天兵往凡界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火光,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就稟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天帝聽後,心中大快。人們就這樣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和財產。為感激天帝之女的善良之心,為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年的正月十四、十五、十六這三天,家家戶戶都要張燈結綵,點焰火,放爆竹,來紀念這個日子。

元宵節鬧花燈有什麼寓意

元宵節是一年中燈火最旺的時節,可算得上是「火樹銀花不夜天」了。山西民間的燈火,自然也不例外。當然,這里要把燈與火區分開來。燈,是鬧花燈;火,是放煙火。

鬧花燈是元宵節漢族節日習俗,始於西漢,興盛於隋唐。隋唐以後,歷代燈火之風盛行,並沿襲傳於後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鬧花燈放煙火的高潮。所以也把元宵節稱為「燈節」在山西的縣城一級城廓甚至鄉,鎮中,這些居民集中地,繁華熱鬧區,在正月十五到來之前,滿街掛滿燈籠,到處花團錦簇,燈光搖曳,到正月十五晚上達到高潮。

正月十五的「觀燈」已經成為山西民間群眾自發的活動。,在正月十五晚上,街頭巷尾,紅燈高掛,有宮燈,獸頭燈,走馬燈,花卉燈,鳥禽燈等等,吸引著觀燈的群眾。太原一帶,太谷縣的燈是很有名氣的。太谷的燈,以品種繁多、製作精巧、外觀引人出名。

花燈,又名「彩燈」「燈籠」,是中國傳統農業時代的文化產物,兼具生活功能與藝術特色。花燈是漢民族數千年來重要的娛樂文化,它酬神娛人,既有「儺戲」酬神的功能,又有娛人娛樂的.價值,是漢民族民間文化的瑰寶。

花燈起源自漢武帝於農歷正月十五日於皇宮設壇祭祀當時天神中最尊貴的太一神,由徹夜舉行,必須終夜點燈照明,此為元宵節點燈的開端;在佛教自印度傳入中土後,由於道教神仙術與佛教燃燈禮佛的虔誠互相結合,每到正月十五夜,城鄉燈火通明,士族庶民,一律掛燈,形成一個中西合璧的獨特習俗。而鬧花燈的習俗始於西漢,興盛於隋唐。隋唐以後,歷代燈火之風盛行,並沿襲傳於後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鬧花燈放煙火的高潮。

❹ 十五的月亮為誰圓歌詞

歌名:十五的月亮為誰圓

演唱:蕭雅、黃新德

填詞:郁明昆

譜曲:時白林

歌詞:

女:雲淡風清月半圓

男:我送金妹把家還

女:雙雙來到望月橋畔

男:慈善寺里鍾聲傳

女:朗朗的鍾聲入雲端

劉海哥送我把家還

一人行路嘆路長

劉海哥伴我回家嫌路短

男:抬頭仰見天上月

低首俯視水中星

女:你可知十五的月亮為誰圓

今夜的星星為誰明

男:月兒為你圓照你把家還

星星為你明輪仔照你把路行

女:只要是你我月下常相伴

賽過天上做神仙

合:但願十五月兒圓

望月橋上再相見

❺ 天仙配歌詞

《天仙配》

歌手:嚴鳳英

作曲:時白林

作詞:陸洪非

樹上的鳥兒成雙對

綠水青山帶笑顏

從今再不受那奴役苦

夫妻雙雙把家還

你耕田來我織布

我挑水來你澆園

寒窯雖破能避風雨

夫妻恩愛苦也甜

你我好比鴛鴦鳥比翼雙飛在人間

樹上的鳥兒成雙對

綠水青山帶笑顏

從今再不受那奴役苦

夫妻雙雙把家還

你耕田來我織布

我挑水來你澆園

寒窯雖破能避風雨

夫妻恩愛苦也甜

你我好比鴛鴦鳥好比翼雙飛在人間

嚴鳳英是黃梅戲傑出的表演藝術家,中國黃梅戲的發展締造者之一,"七仙女"塑造者,中國黃梅戲傳承發展重要的開開拓者和貢獻者。

嚴鳳英的黃梅戲代表作有《打豬草》、《游春》、《天仙配》、《女駙馬》、《牛郎織女》、《夫妻觀燈》等。

(5)夫妻觀燈歌詞是什麼擴展閱讀:

《天仙配》是中國古代神話愛情故事。原作是民間流傳的老本子。1951年由安慶市文化館的班友書第一次改編,其中《路遇》一場參加第一屆華東戲劇匯演,獲大獎。

班友書的改編把民間冗長的本子改為七場,改七仙女受命下凡為主動下凡,改董永書生為勞動人民,改傅員外傅善人為惡霸地主,總之刪繁就簡,形成了《天仙配》本子的基本框架。

班友書是解放前安徽大學中文系畢業生,擅長古典詩詞,改編《天仙配》時,用古典詩詞重新填寫了許多唱詞,奠定了現代《天仙配》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