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歌詞歌曲 » 銜光歌詞表達什麼情感
擴展閱讀
動漫的配音怎麼找 2024-09-28 22:57:57

銜光歌詞表達什麼情感

發布時間: 2024-06-24 01:13:18

1. 求詩歌,歌詞中常見意象

(一)高山、奔流、雄關、滄海,大江、長風等
這類意象一般與自己的豪情壯志相關。例如: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宋?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宋?陸游《書憤》)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將進酒》)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行路難》)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唐?王昌齡《從軍行》)
(二)沙漠、古道、落日、寒風、冷雨、梧桐、杜鵑鳥(子規鳥)芭蕉等
這類意象多抒發凄涼悲傷的思緒和孤獨惆悵的感情。例如: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卧聽南宮清漏長。(唐?王昌齡《長信秋詞》)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宋?李清照《聲聲慢》)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
(元?徐再思《雙調水仙子?夜雨》)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宋?秦觀《踏莎行》)
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宋?王令《送春》)
(三)冰雪、松、菊、梅、竹
這類意象多用來表達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例如: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應念嶺海經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宋?張孝祥《念奴嬌》)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唐?元稹《菊花》)
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後香。(宋?陳亮《梅花》)
願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李白《贈書侍御黃裳》)
人憐直節生來瘦,自許才高老更剛。曾與蒿藜同雨露,終隨松柏到冰霜。
(宋?王安石《華藏院此君亭》)
(四)楊柳、蘭舟、長亭、關山(月)鷓鴣鳥等
這類意象多用於揮寫離別之苦。例如: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宋?柳永《雨霖鈴》)
秦樓月,年年柳色,霸陵傷別。(李白《憶秦娥》)
落照蒼茫秋草明,鷓鴣啼處遠人行。(唐?李群玉《九子坡聞鷓鴣》)
(五)春日、清風、明月、泉溪、花草等
古代詩人多借這類意象抒發閑情雅緻。例如: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杜甫《絕句》)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維《山居秋暝》)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唐?白居易《憶江南》)
當然,一個意象有時有著豐富多樣的寓意,以上我介紹的只是它們最常見的一種。我們在分析和欣賞詩歌時,還是應該整體考慮的。不過在熟知這些基本寓意的基礎上,或許能更順暢些。
8.古詩意象另外一類分析
動物類:
鴉、杜鵑(杜宇、布穀、子規)、猿、蟬、鴻、雁、青鳥、魚、鴛鴦、鷓鴣等。
鴉、杜鵑、猿、蟬。多傳達衰亡、凄楚、哀婉之情。
辛棄疾《永遇樂》:「可堪回首,狐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白居易《琵琶行》:「此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鵑鳥的哀鳴,來表達哀怨、凄涼或思歸的情思。寒蟬秋後的蟬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後,蟬兒便剩下幾聲若斷若續的哀鳴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蟬就成為悲涼的同義詞。如唐人駱賓王《詠蟬》起首兩句:「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蟬高唱,渲染自己在獄中深深懷想家園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鈴》開篇是:「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息。」還未直接描寫別離。
(杜鵑——悲慘,凄惻。猿猴——哀傷,凄厲。)
鴻雁、青鳥、魚(比目魚)、鴛鴦、鷓鴣,多傳達相思相愛、離愁、孤寂的情思。
鴻雁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南遷,常常引起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張若虛《春江花月夜》:「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紋。」「夜聞歸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華」(歐陽修《戲答元稹》)也有以鴻雁來指代書信。鴻雁傳書的典故大家比較熟悉,鴻雁作為傳送書信的使者在詩歌中的運用也就普遍了。如「鴻雁幾時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懷李白》)、「朔雁傳書絕,湘篁染淚多」(李商隱《離思》)等。青鳥李商隱《無題》:「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等。鴛鴦,指恩愛的夫婦,如「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唐人盧照鄰《長安古意》);歐陽修《漁家傲》:「葉籠花罩鴛鴦侶,白錦頂絲紅錦羽。」鷓鴣鳥鷓鴣的形象在古詩詞里也有特定的內蘊。鷓鴣的鳴聲讓人聽起來像「行不得也哥哥」,極容易勾起旅途艱險的聯想和滿腔的離愁別緒。金志章《鷓鴣塘》:「忽聽一聲行不得,鷓鴣塘外鷓鴣啼。如「落照蒼茫秋草明,鷓鴣啼處遠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聞鷓鴣》)、「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等,」
(鴻鴿——理想,追求。魚——自由,愜意。雁——孤獨,思鄉,思親,音信。鷹——剛勁,自由,人生的搏擊,事業的成功。)
狗、雞、馬、烏鴉、沙鷗。狗、雞——生活氣息,田園生活。(瘦)馬——奔騰,追求,漂泊。烏鴉——小人,俗客庸夫。沙鷗——飄零,傷感。
行為類:
登樓、憑欄、吹笛、吹笙、飲酒、折柳、搗衣(搗練)等。
登高、憑欄。多傳達相思之情、報國之志和壯志難酬的悲傷與激情。
杜甫《登高》:「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岳飛《滿江紅》:「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吹笛、吹簫、吹笙。多傳達離別之苦、相思之情和內心的孤寂。王之渙的《涼州詞》:「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李白《憶秦娥》:「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馮延巳《拋球樂》:「且莫思歸去,須盡笙歌此夕歡。」飲酒。多傳達豪情、悲愁、苦悶和鬱郁不得志。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李清照《醉花陰》:「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酒——歡悅,得意,失意,愁苦。)折柳。多傳達惜別懷遠、思鄉之情。
杜牧《獨柳》:「含煙一株樹,拂地搖風久。佳人不忍折,悵望回纖手。」
搗衣(搗練)。搗衣(搗練)有時是為了給遠行的人趕制寒衣,多於秋夜進行。月下搗衣(搗練),風吹砧聲,凄冷的砧杵聲又稱「寒砧」,往往表現徵人離婦、遠別故鄉的惆悵情緒。
又,婦女洗衣時以杵擊衣,使其潔凈,也稱「搗衣(搗練)」。李白《子夜吳歌》之三:「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李煜《搗練子令》:「又是重陽近也,幾處處砧杵聲催。」
9.古詩意象的具體分類
一、動物類
1、蟬
感身世,訴悲涼:
唐駱賓王《詠蟬》: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以寒蟬高唱,渲染自己在獄中深深懷想家園之情,句句都可以找到詩人對自己遭遇的不平和人格自信的影子。
痛別離,苦遠游:
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息。還未直接描寫別離,就釀造了一種足以觸動離愁別緒的氣氛。唐盧殷《晚蟬》:深藏高柳背斜暉,能軫孤愁感昔圍。猶畏旅人頭不白,再三移樹帶聲飛。寫蟬以聲引愁,旅人行一程,飛蟬跟著鳴一程,似乎專與行人為難,寫出了詩人一路走去一路愁苦的沉重心情。
2、鴻雁
鴻雁是候鳥,每年秋季南遷,常常引起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如唐李益《春夜聞笛》:洞庭一夜無窮雁,不待天明盡北飛。也有以鴻雁來指代書信。如鴻雁幾時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懷李白》)。
3、杜鵑
杜鵑,又名杜宇、子規,叫聲凄切,在古典詩歌中它往往和哀怨、思歸相關。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秦觀詞里借杜鵑之聲,渲染孤館的哀怨之情,傳達出詩人的哀怨思鄉之情。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李商隱詩中借杜鵑表達殷切的思念。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白居易借杜鵑啼血渲染江洲的荒涼,表達自己被貶江洲的哀怨之情。
4、鷓鴣
鷓鴣的鳴聲讓人聽起來像行不得也哥哥,極容易勾起旅途艱險的聯想和滿腔的離愁別緒。如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宮女如花滿春殿,如今只有鷓鴣飛(李白《越中覽古》)這里它又充當衰敗之景的象徵,它的悲啼,往往預示著傷感和沒落。
5、黃鶯
善於歌唱,是春天的象徵。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杜牧《江南春》),杜牧用黃鶯歌唱寫出江南美麗的春景;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錢塘湖春行》),白居易用黃鶯鳴啼、燕子輕飛來說明春天的來到。
二、植物類
1、柳
柳,留的諧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俗,因此柳帶有傷離別的意味,《詩經?小雅?採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柳永《雨霖鈴》中有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來表達別離的傷感之情。李白《憶秦娥》中有秦樓月,年年柳色,霸陵傷別。也是表達傷離別的情感。
2、梅
梅有性耐寒的特點,詩人藉以表達孤高,不諧流俗的品格,陸游的《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和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都是以梅花反映自己不願同流合污的品質。梅花在嚴寒中最先開放,然後引出爛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宋人陳亮《梅花》: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後香。詩人抓住梅花最先開放的特點,寫出了不怕打擊挫折、敢為天下先的品質,既是詠梅,也是詠自己。
3、菊
菊,傲霜之花,它品格堅強,氣質清高。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詩人以飲露餐花象徵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純潔。唐人元稹《菊花》: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表達了詩人對堅貞、高潔品格的追求。
4、蓮
蓮與憐音同,詩句藉以表達愛情。如南朝樂府《西洲曲》: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蓮子即憐子,青即清。這里是實寫也是虛寫,語意雙關,採用諧音雙關的修辭,表達了一個女子對所愛的男子的深長思念和愛情的純潔。
5、梧桐
梧桐是凄涼悲傷的象徵。元人徐再思《雙調水仙子?夜雨》: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以梧桐葉落和雨打芭蕉寫盡愁思。其他如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唐人溫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聲聲慢》)等。
6、芳草
以芳草喻離恨,李煜《清平樂》: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讓人看到離情的生生不息,草的無窮體現出情的彌漫與更生。
以芳草喻所思之人:知音少,人間何處尋芳草(朱敦儒《漁家傲》),天涯何處無芳草(蘇軾《蝶戀花》)中芳草即知音的別說。
由芳草年年復如引起時間匆匆、人生短暫、年華寶貴的惜時感嘆。可憐春光閑了,陰多晴少。江南江北水連雲,問何處,尋芳草(朱敦儒《一落索》)惜芳草就是惜人生。
三、自然現象類
1、明月
明月蘊涵思鄉之愁。如磧里徵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唐?李益《從軍北征》)的抑制不住悲苦的思鄉之情;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唐?李白《靜夜思》)望月思鄉的異常感傷;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表現了亡國之君特有的傷痛。明月是情感的寄託。如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希冀和渴盼。
2、流水
流水常常能引起人對時光流逝,愁緒綿長,歷史變遷的感嘆。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樂府詩集?相和歌辭》)詩人見流水思年華易逝;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水流的持續不斷而給人以無奈;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劉禹錫《石頭城》)流水帶著寒心默默退去,給人一種故國蕭條,人生凄涼的感傷。
3黃昏、夕照
感傷的心情意緒:李清照《聲聲慢》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黃昏如此冷清,詞人自然孤寂難耐,愁結柔腸U庵只蘋璧納爍型貢硐衷誒氡稹⑾嗨肌⒐朐掛煥嗟母猩順∶嬤校?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陰》)。
人生遲暮的生命悲嘆: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陸游《卜運算元?詠梅》)
傷古吊昔的悲涼意蘊:西風殘照,漢家陵闕。(李白《憶秦娥》)
4、細雨、煙霧
細雨蒙蒙,煙霧無邊,寄託詩人無邊的愁緒和郁悶的心情。無邊絲雨細如愁(秦觀),細雨綿綿,愁也彌漫。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歸家不得,或者漂泊他鄉,不知家在何處,漸漸升起的煙霧使人生出諸多愁緒。
四、時令節日類
1.中秋
八月十五日,是闔家賞月的佳節,所以人們在這一天大多思念親人。如唐王建《十五夜望月》:今夜月白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2.重陽
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九為陽數故雲。重陽日古人有登高飲酒的習俗。如杜甫《九日》中所寫: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3、寒食
清明前一日,寒食節禁火三日,萬戶無煙,與冷清、蕭條有關。如雨中禁火空齋冷,江上流鶯獨坐聽。(唐韋應物《寒食寄京師諸弟》)
4.清明
三月的節氣名,也是祭祖掃墳的日子。例如杜牧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5、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襯荒涼,以抒發盛衰興亡的感慨。如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姜夔《揚州慢》),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杜甫《蜀相》),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劉禹錫《烏衣巷》)等。
五、特定地點類
1、長亭
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餞別送行,當時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長亭是一個蘊涵著依依惜別之情的意象。李白《菩薩蠻》: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寫離人望著短亭長亭而不見人歸來的傷心情景。王實甫《西廂記》: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此恨誰知?抒發的也是離別的傷感。
2、南浦
南浦多見於南方水路送別的詩詞中,浸染著離情別恨。屈原《九歌》中有送美人兮南浦的名句。范成大《橫塘》又有:南浦春來綠一川,石橋朱塔兩依然。
3、南山
代表隱居的地方。陶淵明《歸園田居》中有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飲酒》中有採菊東籬
10. 古詩詞中「燕子」意象拾零
燕屬候鳥,隨季節變化而遷徙,喜歡成雙成對,出入在人家屋內或屋檐下。因此為古人所青睞,經常出現在古詩詞中,或惜春傷秋,或渲染離愁,或寄託相思,或感傷時事,意象之盛,表情之豐,非其它物類所能及。
1、表現春光的美好,傳達惜春之情。
相傳燕子於春天社日北來,秋天社日南歸,故很多詩人都把它當做春天的象徵加以美化和歌頌。如「冥冥花正開,颺颺燕新乳」(韋應物《長安遇馮著》),「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宴殊《破陣子》),「鶯鶯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豐豐韻韻」(喬吉《天凈沙?即事》),「鳥啼芳樹丫,燕銜黃柳花」(張可久《憑欄人?暮春即事》),南宋詞人史達祖更是以燕為詞,在《雙雙燕?詠燕》中寫到:「還相雕梁藻井,又軟語商量不定。飄然快拂花梢,翠尾分開紅影。」極研盡態,形神俱似。春天明媚燦爛,燕子嬌小可愛,加之文人多愁善感,春天逝去,詩人自會傷感無限,故歐陽修有「笙歌散盡遊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採桑子》)之慨嘆,喬吉有「燕藏春銜向誰家,鶯老羞尋伴,風寒懶報衙(采蜜),啼煞飢鴉」(《水仙子》)之凄惶。
2、表現愛情的美好,傳達思念情人之切。
燕子素以雌雄頡頏,飛則相隨,以此而成為愛情的象徵,「思為雙飛燕,銜泥巢君屋」,「燕爾新婚,如兄如弟」(《詩經?谷風》),「燕燕於飛,差池其羽,之子於歸,遠送於野」(《詩經?燕燕》),正是因為燕子的這種成雙成對,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於燕、渴望比翼雙飛的思念。才有了「暗牖懸蛛網,空梁落燕泥」(薛道衡?《昔昔鹽》)的空閨寂寞,有了「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晏幾道?《臨江仙》)的惆悵嫉妒,有了「羅幔輕寒,燕子雙飛去」(宴殊?《破陣子》)的孤苦凄冷,有了「月兒初上鵝黃柳,燕子先歸翡翠樓」(周德清?《喜春來》)的失意冷落,有了「花開望遠行,玉減傷春事,東風草堂飛燕子」(張可久?《清江引》)的留戀企盼。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3、表現時事變遷,抒發昔盛今衰、人事代謝、亡國破家的感慨和悲憤。
燕子秋去春回,不忘舊巢,詩人抓住此特點,盡情宣洩心中的憤慨,最著名的當屬劉禹錫的《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另外還有宴殊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浣溪沙》),李好古的「燕子歸來銜綉幕,舊巢無覓處」(《謁金門?懷故居》),姜夔的「燕雁無心,太湖西畔,隨雲去。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點絳唇》),張炎的「當年燕子知何處,但苔深韋曲,草暗斜川」(《高陽台》),文天祥的「山河風景元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滿地蘆花伴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金陵驛》)。燕子無心,卻見證了時事的變遷,承受了國破家亡的苦難,表現了詩人的「黍離」之悲,負載可謂重矣。
4、代人傳書,幽訴離情之苦。
唐代郭紹蘭於燕足系詩傳給其夫任宗。任宗離家行賈湖中,數年不歸,紹蘭作詩系於燕足。時任宗在荊州,燕忽泊其肩,見足系書,解視之,乃妻所寄,感泣而歸。其《寄夫》詩雲:「我婿去重湖,臨窗泣血書,殷勤憑燕翼,寄於薄情夫。」誰說「梁間燕子太無情」(曹雪芹?《紅樓夢》),正是因為燕子的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轉意,夫妻相會。郭紹蘭是幸運的,一些不幸的婦人借燕傳書,卻是石沉大海,音信皆無,如「傷心燕足留紅線,惱人鸞影閑團扇」(張可久?《塞鴻秋?春情》),「淚眼倚樓頻獨語,雙燕來時,陌上相逢否」(馮延巳?《蝶戀花》),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讓人為之動容,繼而潸然淚下。
5、表現羈旅情愁,狀寫漂泊流浪之苦。
「整體、直覺、取象比類是漢民族的主導思維方式」(張岱年?《中國思維偏向》),花鳥蟲魚,無不入文人筆下,飛禽走獸,莫不顯詩人才情。雁啼悲秋,猿鳴沾裳,魚傳尺素,蟬寄高遠,燕子的棲息不定留給了詩人豐富的想像空間,或漂泊流浪,「年年如新燕,飄流瀚海,來寄修椽」(周邦彥?《滿庭芳》);或身世浮沉,「望長安,前程渺渺鬢斑斑,南來北往隨征燕,行路艱難」(張可久?《殿前歡》);或相見又別,「有如社燕與飛鴻,相逢未穩還相送」(蘇軾?《送陳睦知潭州》;或時時相隔,「磁石上飛,雲母來水,土龍致雨,燕雁代飛」(劉安?《淮南子》)。燕子,已不僅僅再是燕子,它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象徵,融入到每一個炎黃子孫的血液中。

2. 流年綣歌詞表達的是什麼意思

流年綣歌詞表達的意思是一生等一人,流年花開,一世情不變。但塵世中很多東西,縱然難舍難離,卻都會隨著流年漸漸的消散。

陳瑞新單曲《流年綣》徐傑作詞、喜波作曲 ,《流年綣》相見時歡在流年綣,一曲牧笛,忘機天地寬。夕陽褪去殘妝,蜉蝣入遠山。若輕舟渡浮生,悠然水雲間霞光落,銜飛雁,留痕波心過千帆。
暗香涌動,幾人翻閱,故事闌珊。



《流年綣》歌詞:

夕陽褪去殘妝,蜉蝣入遠山。

若輕舟渡浮生,悠然水雲間。

霞光落,銜飛雁,留痕波心過千帆。

暗香涌動,幾人翻閱,故事闌珊。

白駒縱隙作別,雕花的馬鞍。

將時光的眉眼,巧笑於嫣然。

辭粉墨,凈素顏,撥弄風月的絲弦。

袖中菩提,指尖輕拈,悱惻無言。

相見時歡在流年綣。

一曲牧笛,忘機天地寬。

江湖霜雪未曾染。

初心歸來恰少年。

相別時難在流年綣。

一山月光,等閑壁上觀。

聚散離合是塵緣。

靈台明鏡伴輕安。

白駒縱隙作別,雕花的馬鞍。

將時光的眉眼,巧笑於嫣然。

辭粉墨,凈素顏,撥弄風月的絲弦。

袖中菩提,指尖輕拈,悱惻無言。

相見時歡在流年綣。

一曲牧笛,忘機天地寬。

江湖霜雪未曾染。

初心歸來恰少年。

相別時難在流年綣。

一山月光,等閑壁上觀。

聚散離合是塵緣。

靈台明鏡伴輕安。


3. 《甜言蜜語》的主題曲的歌詞是什麼

作詞 作曲:鄭華娟

她看起來很好,
我祝你們白首偕老.
可是我一直不明,
你怎麼能那麼快,
就把屬於我倆的往事,
全都忘掉.
你似乎很快樂,
我祝你們永浴愛河.
雖然我心扉痛澈,
把你的信還留著,
我想問你到底如何對愛情作取捨.

記得你的甜言蜜語也好,
忘了你的甜言蜜語也好.
你用溫柔做成的圈套,
曾讓我痛哭流淚,
卻不想離開也不想逃.
記得你的甜言蜜語也好,
忘了你的甜言蜜語也好.
希望你謊言越說越少,
給女人真心的擁抱,
別讓她像我傷心沒有人知道.
歌手:葉倩文

�6�1 搜索"甜言蜜語"LRC歌詞
�6�1 搜索"甜言蜜語"mp3
[ar:葉倩文]
[al:一輩子華納精選34首]
[by:燭光(http: cdlight1.yeah.net)]
甜言蜜語葉倩文
曲:王福齡詞:潘偉源
老歌陣地(http: cdlight1.yeah.net)
柔情象那酒般濃
星與月到此刻不知蹤
原來同學我午夜尋夢
相枕於此際暮色百萬重
緣何別了竟相逢
可笑聚散此生都不懂
原來離別過更是情重
心底方知道夢里為誰痛
萬千歲月如一夢
彷彿水裡飄過影蹤
路遙萬里風雨里倘能與共
縱一生一世問誰有倦容
甜言蜜語酒般濃
心裡又怕此刻一醒空
祈求紅日會繼續尋夢
不曉將今晚倦了月兒送

烈火燈蛾
曲 詞:張國榮 許冠傑
edited by : bobo

天漸光朦朧晨曦室內闖
柔揚情歌輕輕耳邊放
凝望你在化妝
回復冷漠舊模樣
像講清楚如今不想再度說謊

不易擋是你情深的目光
紅唇如火一般嘴邊燙
甜言蜜語共我講
世間多少滄桑
都因你那份熱情盡遺忘

心留住片刻的感覺
在你身邊曾無盡的探索
猶像那燈蛾盲目往火里撲
燦爛一瞬間已沒法可夢中醒覺
早自知在你眼中的我
是你隨便相識的一個
仍願你認可讓我多一刻靜坐
可使我領略一生不枉過

身留住片刻的感覺
在我心靈存著萬千線索
仍像那燈蛾盲目往火里撲
燦爛一瞬間已沒法可夢中醒覺
早自知在你眼中的我
是你隨便相識的一個
仍願你認可讓我多一刻靜坐
可使我領略一生不枉過

4. 你知道哪些歌曲的歌詞是古代詩詞

鄧麗君《在水一方》——《詩經》中的《蒹葭》
王力宏《蓋世英雄》中的《花田錯》——選自《花田錯》
劉德華最近的MV《繼續談情》中也加入了粵劇元素,曲風悲愴雅緻,歌詞更唱出「淚似簾外雨點滴到天明」這句經典的粵曲唱詞。
《新鴛鴦蝴蝶夢》——部分選自李白的「抽刀斷水水更流」
王菲的《但願人長久》
徐小鳳的《別亦難》
《煙花三月》,《朝雲暮雨》均為吳滌清演唱
毛寧的《大浪淘沙》。。。。。

這方面成功的例子不少,最有名的是一張《淡淡幽情》的專輯,其中收錄了李煜的《相見歡》(無言獨上戲樓),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范仲淹的《蘇幕遮》(碧雲天,黃葉地),秦少游的《桃園憶故人》(玉樓深鎖多情種),聶勝瓊的《鷓鴣天》(玉慘花愁出鳳城),李煜的《烏夜啼》(林花謝了春紅)和《虞美人》,歐陽修的《玉樓春》(別後不知君遠近),朱淑真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這個瓊瑤也用過,用在她為《煙鎖重樓》還是《新月格格》所寫的插曲《鴛鴦錦》里,柳詠的《雨霖鈴》,辛棄疾的《丑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李之儀的《卜運算元》(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等,有台灣名聲卓著的曲作家古月、劉家昌、翁清溪、陳楊等譜曲,曲與詞可謂珠聯璧合,相得益彰,是這張專輯成為現代音樂史上足以傳頌的極品,《音像世界雜志》曾將該片評為「十張最適合在夜晚用心聆聽的專輯」。這張專輯里最有名的兩首,一個是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一個就是後來王菲翻唱的《但願人長久》,那倒是對這首古典佳作現代版詮釋了。這首詞其實在大陸也有多個譜曲版本,映象最深的是在83、84年播出的電視連續劇《武松》中,張都監家的丫鬟,後來為武松跳樓的那個,就曾彈唱了這一曲。但這些多屬於聲樂作品的范疇,與流行隔著一段距離。但從另一個角度上,說明了經典詩詞與音樂的融合性。我們再來換一個角度,流行歌曲多表現一種通俗文化,而古典詩詞的介入,恰好將其雅的一面也推到了眾人面前,也正說明了,藝術其實並無雅與俗不可逾越之鴻溝,關鍵在於融合的手段了。
要說的是,很多拿來主義的詩詞歌曲,較為普遍地被運用在反映一些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中,恰到好處來表現或烘托劇中人物的一種情緒或胸懷。大家比較熟悉的有岳飛的《滿江紅》,在電視連續劇《射鵰英雄傳》和其他一些與岳飛相關的影視作品中都曾被譜曲配唱,最有名的可能要數張明敏的那個版本到了。香港的武俠劇和歷史劇中是最愛用這類作品的。而大陸方面,則多在表現某一主題的文藝活動中,喜歡講一些相關的唐詩宋詞譜曲演唱,比如孟郊的《遊子吟》等,來表現一種既定的主題,籍詩詞的影響力與歌曲的感染力來引導聽眾進入狀態,從而受到預定的效果。另外一首廣為傳唱的則是徐小鳳的那首《別亦難》,用的是李商隱的《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唐詩宋詞構成了現代流行歌曲與創作的一個重要素材來源,並成為其創作的一種表達方式.
文學創作素來講究一個廣征博引,引經據典,物為我用,從而提示其所表現主體的廣泛性.許多現代的流行詞作人,更是希望借用一些古典詩詞中的典故或內容,將其展開或以其為思路加以演繹,繼而展現一段現代的故事情感。這方面最為突出的有兩個人,一是台灣的瓊瑤,她的很多歌詞里都喜歡借用一些唐詩宋詞中的名句,如「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庭院深深幾許」,「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等,這與她一貫苦惱經營的古典婉約女子的形象是十分吻合的,也非常配合她所創作出的各種形象,一派的詩情畫意,不食人間煙火狀。
另一個是大陸的陳小奇,他是大陸歌壇嶺南派創作人的領軍人物。他又一個頗有吳市影響的的「濤聲依舊三部曲」,《濤聲依舊》(毛寧)、《白雲深處》(廖百威)和《巴山夜雨》(李進),單從歌名上來看,已經是和古詩詞有扯不斷的聯系了。《濤聲依舊》中他分別用到張繼的《楓橋夜泊》(「留下一盞漁火讓它停泊在楓橋邊」,「月落烏啼總是千年的風霜」),《白雲深處》則分別用到「白雲深處有人家」還有杜牧的《山行》(「坐在路口對著夕陽西下,白雲深處沒有你的家,你說你喜歡這楓林景色,其實這霜葉也不是當年的二月花」,「等車的你走不出你心中的那幅畫,捲起這片秋色才能找到你的春和夏」,「等車的你為什麼還慘不破這一霎那?別為一首歌把你的心唱啞」。後來他又寫了《煙花三月》,《朝雲暮雨》(均為吳滌清演唱),還有一首毛寧的《大浪淘沙》,他是大陸詞作家裡古風最重的一個,喜歡講古詩詞中的名句或典故經過演繹與現代人的情感相結合而成歌詞,由此而形成他獨特的陳氏風格,也為中文流行歌詞創作形成一個典範。不過他主要是以描寫個人情感為主.
後來有一個馮小泉,因為他本身史學民族樂器出身的,所以對民族文化自認就有很深的興趣與植根,他的詞作中也較多運用古詩詞典故或名句,多是以古詩詞來營造一種氛圍,表現一種氣魄,表達一種情懷,更偏重於一種社會責任和民族情懷的東西,比較熟悉的有《中華民謠》(「朝花夕拾杯中酒,寂寞的人在風雨後,醉人的笑容你有沒有,大雁飛過菊花插滿頭」)哈有《秋水長天》等。
還有一些流行歌曲喜歡用唐詩宋詞的標題或名句來作為歌詞,這方面的例子就比較多了,有劉海波的《人面桃花》,白雪的《聲聲慢》,AGIN樂隊的《烽火揚州路》,陳明的《回首燈火闌珊處有你》,唐朝樂隊的《夢回唐朝》、《月夢》等等,這些歌詞創作只是借用唐詩宋詞或其中某個著名詞語,其實與原詩詞並無太大關聯,但卻提示了現代流行歌曲與唐詩宋詞以及其他一些古典詩詞的那種絲絲縷縷,扯不斷理還亂的密切關系了。
從創作的形式上看,唐詩宋詞也為現代流行歌曲的創作提供了一種思路,或是確立了另一種風格。
我覺得這也是整個中華文化一脈相承的結果。談到現在流行歌曲在寫作形式上,仍不可避免地借鑒或套用或模仿了唐詩宋詞的語言格式和風格。用古典詩詞的形式來創作現代流行歌曲,一方面使得詞作上繼承了傳統詩詞語言上的提煉與表達方法上的含蓄內斂,另一方面,在主題表達上也無疑有一個先入為主的捷徑,無論是說家國情懷,還是兒女情思,古典詩詞往往具有將語言與情感一同濃縮,從而增添許多回味無窮的空間和意境悠長的韻味。
先說香港,香港的流行歌詞創作我一直都以為是一個很怪的現象,提到香港,大家自然和最現代的生活節奏聯繫到了一塊,那是因為香港本身受外來文化的影響很深,快餐文化非常盛行,流行歌曲方面 曾經有一個時期,很多歌手的作品都是直接拿歐美日本的熱門曲子譜上中文的詞,但是香港的流行的流行歌曲中古典詩詞的滲透卻明顯超出大陸和台灣兩個地方,我想,這可能也是和香港古典武俠劇和歷史劇的盛行是扯不斷干係的。另一方面很注重粵語文化的滲透,歌詞創作多以廣東方言用詞造句方式為基礎,廣東話本身就叫白話,其語言方式與文言有很多類似,所以很多香港詞作人的作品,往往是大俗大雅於一身。但也必須承認的是,香港的很多詞作家,他們的古文化功底相當深厚,從他們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很多的用典,甚至用唐詩宋詞的寫作方式,規范來進行創作。
首先是黃霑,最有名的是《笑傲江湖》的主題曲《滄海一聲笑》:「滄海一聲笑,濤濤兩岸潮,浮沉隨浪只記今朝·····清風笑,竟惹寂寞,豪情還膩了一襟晚照······」,還有《射鵰英雄傳》里的一首《千愁記舊情》「紅日/再不會升/熱心漸似冰/彼此星沉天際/剩我低回血淚凝」,(《射》里還有一首《四張機》。手法相當規整「四張機/鴛鴦織就欲雙飛/可憐未老頭先白/春波/碧草/曉寒/深處/想對浴紅衣」,,不過這應算是金庸的作品了)。還有著名的《上海灘》「浪奔/浪流/萬里滔滔江水永不休/淘盡了/世間事/幻作滔滔一片潮流」,他的風格恰似一位笑傲江湖的大俠,豪情奔放,熱情不羈。
再有鄧偉雄。他和黃霑一樣,寫了很多電視劇歌曲,這是當時香港音樂創作的一個主要源泉。在《京華春夢》中他寫到「如夢人生芳心碎/空對落花我淚垂/為何緣逝似水/大江去/那堪追······無恨情深遭拋棄/漂泊如今怨恨誰/奈何又逢暴風雨/落花飛盡碎。」《萬水千山總是情》中說「莫說青山多障礙/風也急/風也勁/白雲過山峰也可傳情/莫說水中多變換/水也請/水也靜/柔情似水愛共永」,《射鵰英雄傳》的主題歌《鐵血丹心》也是他的作品「依稀往夢似曾見/心內波瀾現/拋開世事斷仇怨/相伴到天邊/逐草四方/沙漠蒼茫/哪懼雪霜撲面/射鵰引弓/塞外賓士/笑傲此生無厭倦······應知愛意似流水/斬不斷/理還亂/身經百劫也在心間/恩義兩難斷」。鄧的作品寫情事機遇,擅長描摹內心感受,頗有宋詞的詞風。
另外還有盧國沾也是這類高手,他總是背負著家國情重,作品中很濃的民族情懷與歷史評判的味道,這正是諸多唐詩宋詞名家為世人所景仰的品質。來看他的《萬里長城永不倒》:「昏睡百年/國人漸已醒/······/萬里長城永不倒/千里黃河水滔滔/江山秀麗/疊彩峰嶺/問我國家哪像染病」《〈少女慈禧〉:「巾幗歷次勝男兒/男女代代對峙/曾否推測過/明天舉世/重由弱者再把持」。
再如許冠傑,也善用詩詞典範來描繪世態人生「難分真與假/人面多險詐」《浪子心聲》,「夜風凜凜/獨回望/舊事前塵」《沉默是金》,寫情「曳搖共對輕舟飄/互傳誓約慶春曉/兩心相對影相照/願化海鷗清唱悅情調/艷陽下與妹相親/望諧白首永不分/美景醉人心相允/綠柳花間相對緣分/淚殘夢了燭影深/月明獨照冷鴛枕/醉擁孤衾悲不禁/半夜飲泣空帳獨懷恨」《雙星情歌》。
再看台灣方面,台灣方面的歌詞創作更偏重於現代文本,更多關注風花雪月,但這也恰好是許多舊詩文的一個主要素材。最突出的我覺得還是瓊瑤,她最善用古詩舊典,來表現戀愛兒女的浪漫情懷。如「綠草蒼蒼/白霧茫茫/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且拭今宵淚/留與明夜風/風而攜我夢/天涯繞無窮」《幾度夕陽紅》。
小蟲也有幾首有名的作品,都表現出古詩詞中的一些情懷,但距離唐詩宋詞,已經有些距離了,更像元曲什麼的。如他寫給陳淑華的《情關》:「我本有心/我本有情/奈何沒有了天/愛恨在淚中間/才能擁有這個夢」,《紅樓夢》「昨夜紅樓入夢中/多少傷心往事上心頭/今晨醒來夢已空/徒留紅樓在夢中/紅摟,紅摟/為何濃濃的紅妝遮不住你的輕愁/紅摟,紅摟/你輕愁只因為人們將你遺漏」,還有給潘越雲寫的《紅娘》「盼你來/盼到桃花謝又開/問天也不能明白/······/對望兩相愛/心似祝英台/這應是天的安排」。
台灣流行歌曲創作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很多詞曲創作者表現出一種厚重的社會責任感,關注人群,重視表象之下的普遍現實,再就是較多的表現鄉愁的東西。在表現這些方面,古詩詞形式也會是一種很自然的方式我很喜歡張洪量的一首《一程山水一程歌》,歌手後來曇花一現了,這首歌卻讓很多人都還記憶猶新。歌中寫到「是我將愁耽成醉醒作睡/還是愁與我的心共已累/非我賦詩詩賦我/非我飲酒酒飲我/何時鞋聲經已沾上蒼苔冷/世上何物最易摧少年老/半是心中積雪半是人影沓/非我離月月離我/非我思鄉鄉思我/歸得昔日橋邊紅葉不識人/究竟是我走過路/還是路正走著我/風過西窗客渡舟船無覓處/是我經過春雨秋/還是春秋經過我/年年一川新草遙看卻似歸/夜深孤燈照不悔/回首清江盡是淚/風清拍肩怕見明月間清輝/一程山水一程歌/一笛疏雨寒吹撤/夢在也葉聲聲盡處輕輕和「正是這種詩風詞韻的作詞方式,在當時一片直白地戀愛表白和翻來覆去的瑣瑣碎碎中顯得清麗脫俗,從而使得這首歌得以突出於當時的歌壇,也讓歌手風光一時,這正是古詩詞風的魅力所在了。
說到大陸的歌詞創作,其實是更多人才的,畢竟那才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根基所在。大陸方面除了陳小奇馮曉泉,還要說一個陳濤,他的詞作也是極具典雅風韻,這與他的頻頻借鑒引用古詩詞經典很有關系。看看他的作品,他寫過《霸王別姬》:「我站在/烈烈風中/恨不能/擋住綿綿情痛/看蒼天/四方雲動/劍在手/問天下誰是英雄/我心中/你最重/悲歡共/生死同/來世也當稱雄/歸去斜陽正濃。《孔雀東南飛》:「孔雀東南飛,飛到天涯去不回······我願有情人,共飲一江水,紅塵外,······」《精忠報國》(均為屠洪剛演唱),還有《紅花紅顏》:「一朵紅花在今夜,匆匆帶走殘陽如血」(書劍恩仇錄主題曲),最喜歡他近期的一首《雁銜泥》(眉佳唱):「金陵的美人橫吹笛/引來了燕子銜春泥/燕子雙雙築柳堤/柳蔭深處傳來淺聲笑語/江南的春雨潤如玉/從來不濕行人衣/······/唱繁華,頌太平,天遂人意/且聽絲竹悠揚,管弦急,」精巧別致,其意境又讓人想到那句「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極富畫面感。寫過《苦樂年華》的張藜也有一首很有名的《未了情》。電視劇《夜深沉》的主題歌其中寫道「雖有靈犀一點通,卻落得勞燕紛飛各東西」恰好映襯了李商隱的那兩句「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有著戲曲創作的背景的閻肅老人也頗多諸如「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回首月明中/······/天浩渺/水迷濛/上下求索空繾綣/回望九州曙色紅」(電視劇《戊戌風雲》主題歌,那英唱)之類的作品。
除去形式上的模仿與借鑒,在歌詞的寫作手法上,現代流行歌曲也是從唐詩宋詞身上汲取了不少營養。向講究韻律感與意境美,這都是詩歌創作的基本要求了,唐詩宋詞里更常用到的比興手法,在現代歌詞的寫作中,例子那更是不勝枚舉。
盡管現代歌詞的創作沿襲著古典詩詞的創作的路子起步發展起來的,然而,唐詩宋詞與現代的流行曲曲畢竟還是不同時代的產物,畢竟表現出不同時代的語言和內容特徵,並接受不同時代標準的審視與評判。
我們說文學是為了體現生活而存在的,那麼任何的一種文化形式必然反映一個時期的生活現實,體現一個特定時代的特徵。正如我們都說唐詩宋詞,而並沒有泛稱為唐詩宋詞,就是因為它們分別體現了那個時代的特徵。而流行歌曲則顯然是這個時代的產物,不同於唐也不迥異於宋,所以它和前二者之間,還是有著更多顯而易見的區別,這也正是如今很少講他們主動放在一起比較的原因。
我們還是先從表現主題與內容上來講吧。誠然,詩歌,任何時代的詩歌,都不會沒有表達情感為主題,但不同時代的人,情感表達方式與內容卻經常會是大相徑庭的,這與每個時代的人們的生活內容與社會規范首先標准都不無關系。中國幾千年的封建文化使得人們更多地將目光主要投向國家家庭社會,求知求仕,江山社稷,祖國河山等方面在唐詩宋詞中,想必你更多讀到的是如「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生」這樣的憂國情思,或是「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無邊盛景,或是「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坦盪胸襟,又或是「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的高無境界,也有「舉杯望明月,對影成三人」的個人感傷,也有「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人生頓悟。大文豪如李白杜甫白居易,更多地在描寫山河世事等,或是個人成敗得失間的情懷,而對於個人情感的東西,卻小心地收藏起來,較少提及。宋詞中描寫個人情感算比較多了,但大多極盡含蓄之能事,像寫離別,只能「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寫思念,明著不能來,只得「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兩情相悅,頂多也就企盼著一個「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更多的只能感嘆一下「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而現在的社會,人們對情感的態度更為開放,而個人化的東西也越來越受關注與重視,所以很多描寫個人感情的作品大行其道,而在語言表達上,剛更直接坦白,比如初次相見便「一見鍾情不能忘」,然後「為了這次約會,昨夜我想你想得無法入睡」,戀愛中總會問「我是不是你最疼的人」,分手時會說「捨不得你走,怎麼能讓我一個人留」,感情出變,居然連「第四者」都能出現,一方面大聲質問「為什麼背著我愛別人」最後只能面對「無言的結局」「分手時說分手,請不要說難忘記」,卻搞不清楚「為什麼思念總在分手後」,而這些東西,卻恐怕連以風流著稱的李後主恐怕也只是想想都不敢想的問題。
另外在用語上面,那時代特徵就更加明顯了,比如說很多流行歌曲都會提到電話,因為那是現代人交流的一個主要方式,這在唐宋時期就是聞所未聞的事情了,更不用提「穿新衣啦,剪新發型啦,奔騰電腦,WINDOWS98」和什麼「穿著風衣聽著MD」了。而唐宋時期的「宮牆柳,黃騰酒,紅酥手」或者什麼「一騎紅塵妃子笑」,什麼「酒榭歌台」,「紅袖添香」,也都只能是那個時代的浪漫了,很少會出現在現代的流行歌曲里。這些都是有著深刻的時代烙印的,那是任誰也改變不了的。
再從語言表達上來說。固然不少的現代歌詞作品都在不同程度上借鑒或引用唐詩宋詞這些東西,但生活化的語言已不可避免地成為了現代歌詞創作的主流,現代詞彙與文法依然是始終占據著歌詞創作的主導地位。語言格式上要求也不同,唐詩宋詞對格式都有嚴格的要求,而流行歌曲則只要壓韻就行,甚至有的都不需要壓韻。唐詩宋詞的遣詞造句十分考究,歷史上曾有賈島的「推敲」佳話傳頌(「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而現代的流行歌曲的語言則重現代白話為基礎和主導,更為直白,也更加口語化。古詩中誠然有少數的敘事體,但依然是「賣炭翁,採薪伐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土色」這樣的文學腔,相信是不可能直白如「親愛的爸爸媽媽,你們好嗎,現在工作和忙嗎,身體好嗎」的。
當今的歌詞很多在語言上不太講究規范性,更多是服務於曲調,所以其中的錯誤很多。尤以香港的歌詞創作為甚,奇怪地現象是,最好的詞作與最濫的詞作都出現在香港。相比較而言,台灣的一些老牌詞作家,更注重於詩詞文化的結合,而且注重結合的方式。香港的詞作愛用詩詞文化,但多是濫用甚至曲解,這也是香港城市快餐文化的一個顯著特點。
不管怎麼說,作為一種寶貴的文化遺產,探視宋詞永遠都會對現代包括今後的流行歌詞創作起著這樣或那樣的影響,現代文化對古典文化的借鑒與沿襲是永遠不會停止的。唐詩宋詞會是流行歌詞創作中一個不可舍棄的的主題,一種取用不盡的源泉,一個無法迴避的誘惑,從遣詞造句,主題營造,已經鋪陳方面,都為現代的創作者提供了很多好的思路。

很小的時候過一首歌:「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夜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歌曲由一位名叫朱小玲的女歌手演唱,其唱腔清新哀婉,年少的我雖未經風雨,仍是被那種憂傷的氣氛年感染----考慮直到現在,每當我看到映襯著歷史的雕梁畫棟時,耳畔仍會不知不覺地響起這首歌。後來,我才知道她唱的是唐後主李煜於國破後所填的詞《虞美人》,道不盡對故國的思念。這是我接觸由中國古代詩歌改編的現代流行歌曲的伊始,它間在當年眾多咿咿呀呀的所謂「甜歌」中,竟有著一絲獨自綻放的山百合的味道。

年紀再大些,陸陸續續又聽了好些這種由中國古代詩歌改編的歌曲,其中全文選錄編曲的,以鄧麗君演唱的蘇軾《水調歌頭》最為著名。詞風豪放清奇的東坡居士,肯定沒有想到,他在密州任所對天空奇妙景象的馳想,對月之陰晴圓缺及人生這悲歡離合的感嘆,於九百餘年後,竟會再度被譜上新曲,傳唱於大江南北,感動著更多新的痴男怨女。我個人認為古詩詞之新編新唱,此曲堪稱經典。

繼而,在香港拍攝的電視劇《射鵰英雄傳》中,出現了粵語版的《滿江紅》,羅文用他低則婉轉、高則激昂的中國古典式唱腔,把岳飛抗敵雪恥、收復失地的愛國情感和英雄氣慨演繹得暢快淋漓,於高昂處,那磅礴的氣勢和激越的情感由不得你不隨之動容 。

類似的感受,你也可以從電視劇《三國演義》的片頭曲----同時也是小說《三國演義》的開篇詞中獲取,「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的豪氣,委實曾讓我有未生於斯世的遺憾。

將中國古代詩詞新編於現代流行歌曲中的嘗試,從些也漸漸屢見不鮮。全篇改編難免會有它的局限性,莫若取其數理化,用在新歌的關鍵之處,以求「畫龍點睛」。

於是港星蔣志光、韋綺珊的對唱歌曲《相逢何必曾相識》中,有了《瑟琶行》「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句子,所不同的是,白樂天欲抒發的是被貶謫的凄苦,而新歌中的男女主人公似是想藉此名句來呼喚久候的愛情。是啊,同樣的一句話,流入處在不同境遇、有著不同渴望的不同的耳里,自然觸動著不同的心事,自古就是如此。

又看到陳百強的歌曲中竟出現了《對酒當歌》的名字,不禁大惑:難道此君亦有著曹公「時光易逝、功業款就」的苦悶嗎?忙細細聽來:干凈的聲線,深情且難掩憂傷的基調,竟是在傾訴著一個「失了蹤」的愛情故事,「這顆心」雖「真的很痛」,但仍「不斷地尋夢」,「兩眼盡紅」地「依稀覺得這樣傻也只是為情重」。歌曲內容固然與《短歌行》所表達的相去甚遠,但感情之充沛、情調之悲涼,未必就遜之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