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長征組歌中的四渡赤水出奇兵這首詞的意思
意思:
第一部分(第1——6行)
表現紅軍在橫斷山脈行軍的艱難和親人送水解渴的軍民魚水深情。
第二部分(第7—18行)
表現中央紅軍四渡赤水,巧妙穿插,同國民黨軍隊進行了一場出色的運動戰,贊揚毛主席用兵如神。
原文
《長征組歌·四渡赤水出奇兵》
橫斷山,路難行。 天如火來水似銀。
親人送水來解渴, 軍民魚水一家人。
橫斷山,路難行。 敵重兵,壓黔境。
戰士雙腳走天下, 四渡赤水出奇兵。
烏江天險重飛渡, 兵臨貴陽逼昆明。
敵人棄甲丟煙槍, 我軍乘勝趕路程。
調虎離山襲金沙,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1)烏江渡歌詞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四渡赤水出奇兵是是長征組歌中的第四曲。歌詞中表現毛主席用兵如神,紅軍戰士過雪山,涉草地的艱難及其所表現出的鋼鐵意志。
表現中央紅軍四渡赤水,巧妙穿插,同國民黨軍隊進行了一場出色的運動戰,贊揚毛主席用兵如神。歌詞的中心句是「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畫龍點睛地盛贊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軍事藝術。
四渡赤水歷史背景
中央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於1934年10月,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據地,開始了大規模的戰略轉移。長征初期,由於博古"左"傾教條主義的領導者實行逃跑主義,使中央紅軍在「湘江之戰」後,從八萬多人減少到只有三萬多人。
當時的紅軍實際指揮德國顧問李德又不顧敵人調集40多萬的圍堵,仍把希望寄託在與紅2、6軍團的會合上,堅持按原計劃向湘西前進,使紅軍處於覆滅的險境。在此危急關頭,毛澤東主席力主擺脫敵人主力,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前進,以爭取主動。
這個主張得到了中央軍委大多數同志的贊同。1935年1月7日,紅軍一舉攻克黔北重鎮遵義城,召開具有轉折歷史意義的「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的「左」傾教條主義在中央的統治,由毛澤東輔助周恩來指揮軍事,後期改為由毛澤東負責指揮軍事,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
中央紅軍突破烏江,進占遵義城。蔣介石等人大為震驚,急調其嫡系部隊和川黔滇四省的兵力及廣西軍隊一部,共約150餘個團,從四面八方向遵義地區進逼包圍。
為擺脫這種險境,黨中央決定,率師北渡長江,前出川南,與活動在川、陝革命根據地的紅4方面軍會合,開創川西或川西北革命根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