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歌詞歌曲 » 十送紅軍歌詞哪裡方言

十送紅軍歌詞哪裡方言

發布時間: 2024-03-18 12:21:11

❶ 《十送紅軍》的歌詞「里格」和「介支個」是什麼意思

"里格"是這個的意思 ,並不是什麼語氣詞之類的,介支個是這里的意思 ,但是介支個中的個字是語氣詞!介支個有的地方會說介當子,都是這里的意思。

《十送紅軍》作為電視連續劇《長征》插曲、片尾曲,其悠揚而凄婉的歌聲,給人們留下難忘的印象。

(1)十送紅軍歌詞哪裡方言擴展閱讀:

在2001年7月3日,劇中恢復了歌曲作者朱正本的署名。此歌很容易被認為是一首江西革命民歌,而事實上它卻是一首編創歌曲。

1960年春,朱正本所在空政文工團幾位創作人員到江西采風。走遍了吉安、永新、安福的山山水水,在當地了解到: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戰斗頻繁,每當紅軍上前線,各個村子的百姓經常到村頭、河邊、大道旁送別紅軍,有時一邊送一邊唱。

其中一首送別紅軍歌,歌詞非常口語化,歌詞中夾雜著不少俚語、方言,唱半句,停半句,旋律婉轉優美:「送郎當紅軍,階級要認清,豪紳啊,地主啊,剝削我窮人。送郎當紅軍,切莫想家庭,家中啊,事情啊,我郎莫掛心……」,給朱正本和空政文工團幾位創作人員帶來了不小的心靈震撼。

半年之後,空軍司令劉亞樓和部隊黨委決定由空政文工團創編《革命歷史歌曲表演唱》,詞作家編創了一首《十送紅軍》歌詞給了朱正本,他立即想到那首江西的送別紅軍歌,並據此創作出著名的《十送紅軍》。

❷ 《十送紅軍》唱的是什麼

拜託樓上的,不懂就不要亂講。
十送紅軍是江西民歌,講的是老區人民不忍紅軍離開,依依不捨的情節。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戰斗頻繁。每當紅軍上前線,各個村子的百姓經常到村頭、河邊、大道旁送別紅軍,有時一邊送一邊唱。
方言意思是:
「里格」 是 這個;
「介支個」 是 那幾個.
但是這樣的詞出現在歌曲中一般是起「趕轍」和「烘托」的作用。特別是在民歌中。如同《好漢歌》中的「哎咳呀,衣兒呀,哎咳哎咳衣兒呀」《東方紅》中的「呼兒咳吆」《龍船調》中的「衣呦喂」和「金兒銀兒梭,銀兒銀兒梭」還有東北的二人轉中的「得-臘梅衣兒呦」等一樣。

❸ 《十送紅軍》全歌詞是什麼

十送紅軍

(江西民歌)

一送(里格)紅軍,(介支個)下了山,
秋風(里格)細雨,(介支個)纏綿綿.
山上(里格)野鹿,聲聲哀號叫,
樹樹(里格)梧桐,葉呀葉落光,
問一聲親人,紅軍啊,
幾時(里格)人馬,(介支個)再回山.

三送(里格)紅軍,(介支個)到拿山,
山上(里格)包穀,(介支個)金燦燦,
包穀種子(介支個)紅軍種,
包穀棒棒,咱們窮人搬,
緊緊拉住紅軍手,紅軍啊,
灑下的種子,(介支個)紅了天.
緊緊拉住紅軍手,紅軍啊,
灑下的種子,(介支個)紅了天.

五送(里格)紅軍,(介支個)過了坡,
鴻雁(里格)陣陣,(介支個)空中過.
鴻雁(里格)能夠,捎來書信,
鴻雁(里格)飛到,天涯與海角,
千言萬語囑咐,紅軍啊,
捎書(里格)多把,(介支個)革命說.

七送(里格)紅軍,(介支個)五斗江,
江上(里格)船兒,(介支個)穿梭忙.
千軍萬馬(介支個)江畔站,
四方百姓淚汪汪,深情似海不能忘,
紅軍啊,革命成功,(介支個)早歸鄉.
深情似海不能忘,紅軍啊,
革命成功,(介支個)早歸鄉.

九送紅軍,上大道.
鑼兒無聲鼓不敲,鼓不敲.
雙雙(里格)拉著長繭的手,
心象(里格)黃連,臉在笑.
血肉之情怎能忘,紅軍啊,
盼望(里格)早日,(介支個)傳捷報.

十送(里格)紅軍,(介支個)望月亭,
望月(里格)亭上,(介支個)搭高台.
台高(里格)十丈,白玉柱,
雕龍(里格)畫鳳,放呀放光彩,
朝也盼來晚也想,紅軍啊,
這台(里格)名叫(介支個)望紅台.

其實網路一下就出來了....不用謝我我只是搬運工~

❹ 歌曲<<十送紅軍>>里的 里格和介支個是什麼意思

「介質個」和「里格」屬於語氣詞,分別相當於「這個」和「那個」的意思。 是江西贛南方言。

江西方言,一般指分布在江西省的漢語方言,不包括分布在江西的少數民族語言下的方言。江西省的漢語方言主要有贛語、客家語、江淮官話、西南官話、吳語和徽語。

贛語是江西省最主要的方言,它不僅覆蓋了全省面積和人口的三分之二,甚至還分布在湖南、湖北、安徽、福建、浙江等鄰省的部分地區。

❺ 十送紅軍歌詞完整版是什麼

《十送紅軍》民歌就出自鎮巴與四川通江交界的西鄉街(兩河口),詞作張士燮,曲作朱正本,由勞動人民所唱。

鎮巴歌謠《十送紅軍》詞:

一送紅軍下南山,秋風細雨纏綿綿,山裡野貓哀號叫,樹樹梧桐葉落完,紅軍啊!幾時人馬再回山。

二送紅軍大道旁,紅漆桌子兩邊放,桌上擺著送行酒,酒兒裡面摻蜜糖,紅軍啊!恩情似海不能忘。

三送紅軍上大道,鑼兒無聲鼓不敲,雙手垃著長繭手,心象黃連臉在笑,紅軍啊!萬般憂愁怎能消。

四送紅軍過高山,山上包穀金燦燦,包穀種子紅軍種,包穀棒子窮人搬。紅軍啊!撒下種子紅了天。

五送紅軍上了坡,鴻雁陣陣空中過,鴻雁能捎書和信,飛到天涯和海角,紅軍啊!捎信多把革命說。

六送紅軍兔兒崖,兩只兔子哭哀哀,禽獸也能知人性,血肉感情拋不開,紅軍啊!山裡紅花永不敗。

七送紅軍七里灣,灣灣上下一片田,田裡谷穗頭低下,田裡鯉魚翻田坎,紅軍啊!新米上市人去遠。

八送紅軍八角山,兩只八哥吐人言,紅軍哥哥莫遠走,走了財東要倒算,紅軍啊!窮人的苦水吐不完。

九送紅軍到通江,通江河上船兒忙,千軍萬馬河邊站,十萬百姓淚汪汪,紅軍啊!眼望江水斷肝腸。

十送紅軍轉回來,巴山頂上搭高台,高台十丈白玉柱,雕龍綉鳳放光彩,紅軍啊!這台名叫望紅台。

原詞中涉及的地名「南山、兔兒岩、七里灣、八角山、通江河、巴山」等均屬陝西鎮巴縣、四川通江縣地名,全詞意境也正符合當年紅四方面軍撤離川陝蘇區時的時段和情景。

所以,鎮巴才是這首歌謠真正的母源地。這首歌謠最早在鎮巴境內傳唱,鎮巴也最先將其搬上舞台,隨後載入《縣志》,並勒石以記。



(5)十送紅軍歌詞哪裡方言擴展閱讀:

鎮巴縣地處川陝交界,是「民歌之鄉」、「紅軍之鄉」,是川陝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年,在中國共產黨和紅四方面軍的領導下,建立了縣蘇維埃政權,宣傳土地革命,發動群眾參軍參戰,南面支援紅軍前線戰事。

北面防禦國民黨的進攻,進行了英勇頑強、艱苦卓絕的斗爭,留下了可歌可泣、震撼人心,光照日月的事跡。這些,必然要反映到勞動人民口頭文學的創作里,特別是巴山人民熱愛和熟悉的歌謠里。

空政歌舞團的張士燮、朱正本先生,於60年代初根據搜集到的多首(包括已發表過的鎮巴十送紅軍歌詞)有關送紅軍的江西民歌等綜合起來,形成了《十送紅軍》的歌詞,並不是原創的江西民歌詞,朱正本先生採集到的贛南採茶戲中一首送別親人的曲調,在民間曲調的基礎上進行了重新加工而成。

而於1958年11月號的《民間文學》上署名為朱有熾演唱、富饒搜集發表的《鎮巴歌謠十送紅軍》是1956年初冬收集的,是有證可查的亊實。所以《十送紅軍》的詞作母源地應該是陝西鎮巴歌謠,而不是電視劇《長征》主題歌中《十送紅軍》編詞張士燮的江西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