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西遊記里的全部歌名和歌詞
兩集片首曲(1984年);(即《計收豬八戒》,《三打白骨精》兩集),《百曲千折顯精誠》, 作詞,王立平。作曲,王立平。演唱,吳雁澤。
每集片首曲(1986年);《西遊記序曲》。作曲,許鏡清。
每集片尾曲 ;《敢問路在何方》。 作詞,閻肅。作曲。許鏡清。演唱,蔣大為/張暴默。
插曲《生無名本無姓》 付林、曉嶺 許鏡清 黃小群/王小清 原第3集《大聖鬧天宮》插曲
《大聖歌》 閻肅 許鏡清 胡寅寅 第3集《大聖鬧天宮》插曲
《他多想是棵小草》 閻肅 許鏡清 丁小青 原第4集《困囚五行山》插曲
《五百年桑田滄海》 閻肅 許鏡清 郁鈞劍 第4集《困囚五行山》插曲
《走啊走》 閻肅 許鏡清 周立夫/李靜嫻 第4集《困囚五行山》插曲
《吹不散這點點愁》 閻肅 許鏡清 郁鈞劍 第10集《三打白骨精》插曲
《女兒情》 楊潔 許鏡清 吳靜 第16集《趣經女兒國》插曲
《相見難別亦難》 閻肅 許鏡清 吳靜 第16集《趣經女兒國》插曲
《晴空月兒明》 閻肅 許鏡清 遲重瑞 第18集《掃塔辨奇冤》插曲
《何必西天萬里遙》 閻肅 許鏡清 吳靜 第19集《誤入小雷音》插曲
《天竺少女》 閻肅 許鏡清 李玲玉 第24集《天竺收玉兔》插曲
《青青菩提樹》 閻肅 許鏡清 李靜嫻 第25集《波生極樂天》插曲
《無底船歌》 閻肅 許鏡清 葉矛 第25集《波生極樂天》插曲
《取經歸來》 戴英祿 許鏡清 蔣大為 第25集《波生極樂天》插曲
(1)桃李門下走出多少英才的歌詞擴展閱讀
《西遊記》又稱央視86版《西遊記》,改編自明代小說家吳承恩同名文學古典名著。是由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出品的一部41集古裝神話劇。
由楊潔執導,戴英祿,楊潔,鄒憶青共同編劇,六小齡童、徐少華、遲重瑞、汪粵、馬德華、崔景富、閆懷禮、劉大剛等主演,李世宏、李揚、張雲明、里坡等擔任主要配音。
參考資料;網路--西遊記
⑵ 越劇《紅樓夢》唱詞
越劇《紅樓夢》唱詞如下:
(幕後合唱)看不盡滿眼春色富貴花,說不完滿嘴獻媚奉承話,誰知園中另有人,偷灑珠淚葬落花。
(林黛玉唱)繞綠堤,拂柳絲,穿過花徑,聽何處哀怨笛風送聲聲。人說道大觀園四季如春,我眼中卻只是一座愁城。看風過處落紅成陣,牡丹謝芍葯怕海棠驚。
楊柳帶愁桃花含恨,這花朵兒與人一般受逼凌。我一寸芳心誰共鳴,七條琴弦誰知音,我只會惜猩猩憐同病,不教你陷落污泥遭蹂躪。且收拾起桃李魂,自築香墳埋落英。
花落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一年三百六十天,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
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願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凈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不教污淖陷渠溝。
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這段葬花唱詞之所以能打動人心,最關鍵的在於她將「花」的命運與葬花「人」的命運有機結合起來,既是寫「花」也是寫「人」,既是寫「人」也是寫「花」,「花」與「人」,在此融為一體,天衣無縫。
唱詞中「花」與「人」的結合形式之一,是先有「人」後有「花」。
如果說,「繞綠堤,拂柳絲,穿過花徑/聽何處,哀怨笛,風送聲聲/人說道,大觀園,四季如春/我眼中,卻只是,一座愁城」寫的是「人」的活動與感受,那麼,「看風過處,落紅成陣/牡丹謝,芍葯怕,海棠驚/楊柳帶愁,桃花含恨」寫的則是「花」的感受。
但這兩者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人」與「花」之間,用「這花朵兒與人一般受逼凌」這條線索串聯起來了,讓人看不出有絲毫穿鑿附會的痕跡,可謂水到渠成。
名稱由來:
「越劇」起源於「落地唱書」,後又有稱為「女子科班」、「紹興女子文戲」、「的篤班」、「草台班戲」、「小歌班」、「紹興戲劇」、「紹興文戲」、「髦兒小歌班」、「紹劇」、「嵊劇」、「剡劇」等。第一次稱「越劇」,1925年9月17日,在小世界游樂場演出的「的篤班」,首次在《申報》廣告上稱為「越劇」。
1938年起,多數戲班、劇團稱「越劇」。但各戲報上的稱謂依舊不統一,記者與投稿者經常各用各的。
1939年,《大公報》記者樊迪民,兼為姚水娟之「越吟舞台」的編導,受李白《越女詞》之啟發,兼考慮紹興是越王勾踐生聚教訓擊敗吳國的復興基地,而越劇發源地嵊縣是紹屬之一,又受越劇名伶姚水娟「我就是要越唱越響,越唱越高,越唱越遠」之豪言觸動,遂給茹伯勛編的《戲劇報》寫稿,刊出正名為「越劇」的動機和意義的文章,告諸觀眾。
自此以後,各報「女子文戲」的廣告陸續改稱為「越劇」,新中國成立後,更是統一稱為「越劇」。
因越劇早期曾用」紹興戲劇「、」紹興文戲「為名,故有將越劇稱為「紹興戲」的說法,實是因當時無「越劇」之名而借用「紹興戲」之稱,但「越劇」實際上並非「紹興戲」。
然因訛傳訛,越劇劇名的翻譯中也有了「Shaoxing Opera」一詞。但正規表述,對「越劇」劇名的翻譯,應是「Yue Opera」(亦有翻譯成「YueJu Opera」者),此稱謂已被越劇專業書籍及官方文檔廣泛應用,亦被報刊媒體所接收並使用,而當日誤翻之「Shaoxing Opera」則成為了一個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