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歌詞歌曲 » 歌詞殺人又放火是什麼歌
擴展閱讀
送同學小禮物送什麼 2025-02-02 09:53:46
k線基礎知識什麼是k線 2025-02-02 09:48:57

歌詞殺人又放火是什麼歌

發布時間: 2023-10-09 01:19:39

⑴ 在深夜放煙火是什麼歌

在深夜放煙火歌詞是《漠飢枯或河舞廳》的歌曲歌詞。

歌詞是:

我從沒有見過極光出現的村落

也沒有見過有人在深夜放煙火敗高

晚星就像你的眼睛殺人又放火

你什麼都沒有說野風驚擾我

三千里偶然見過你

花園里有裙翩舞起

燈光底抖落了晨曦

在1980的漠河舞廳

如果有時間

你會來看一看我吧

看大雪如何衰老的

我的眼睛如何融化

如果你看見我的話

請轉過身去再驚訝

我怕我的眼淚我的白發像羞恥的笑話

我從沒有見過極光出現的村落

也沒有見過有人在深夜放煙火

晚星就像你的眼睛殺人又放火

你什麼都不必說野風驚擾我

可是你惹怒了神明

讓你去還那麼年輕

都怪你遠山冷冰冰

在一個人的漠河舞廳

如果有時間

你會來看一看我吧

看大雪如何衰老的

我的眼睛如何融化

如果你看見我的話

請轉過身去再驚訝

我怕我的眼淚我的白發像羞恥的笑話

如果有一天

我的信念忽然倒塌

城市的花園沒有花

廣播里的聲音嘶啞

如果真有這天的話

你會不會奔向我啊

塵封入海吧

歌曲鑒賞:

這首歌背後的故事打動了許多人,讓聽眾的情感破防了。這是一個浮躁的時代,老人執著的愛情故事裡有許多年輕人缺失的爛伍東西。

與以往憑借洗腦旋律出圈的「神曲」不太一樣,《漠河舞廳》讓聽眾產生強烈共情的,是它頗有畫面感的創作背景,如東北小城的舞廳、懷念亡妻的獨舞老人、20世紀80年代的特大火災等。



⑵ 《漠河舞廳》歌詞含義是什麼

歌曲《漠河舞廳》主要講述的是一位深情的老人用獨舞懷念已經逝去多年的妻子的故事。

據介紹,1987年發生了震驚全國的「五·六」黑龍江漠河大興安嶺特大火災,大火的慘烈程度真的無法想像,28個日夜才被撲滅,211人因此喪命,其中就有「張德全」的妻子康氏,他們生前沒有子女,事情已經過了30多年了,老人也沒有再婚,默默地守護著這份愛。

《漠河舞廳》歌詞如下:

如果有時間,你會來看一看我吧,

看大雪如何衰老的,我的眼睛如何融化,

如果你看見我的話。請轉過身去再驚訝,

塵封入海吧,我從沒有見過極光出現的村落。

也沒有見過有人在深夜放煙火,晚星就像你的眼睛殺人又放火,

你什麼都沒有說野風驚擾我。三千里偶然見過你,

花園里有裙翩舞起,燈光底抖落了晨曦,

在1980的漠河舞廳。如果有時間,

你會來看一看我吧,看大雪如何衰老的,

我的眼睛如何融化。如果你看見我的話,

請轉過身去再驚訝,我怕我的眼淚。

我的白發像羞恥的笑話,我從沒有見過極光出現的村落。

也沒有見過有人在深夜放煙火,晚星就像你的眼睛殺人又放火,

你什麼都不必說野風驚擾我。可是你惹怒了神明,

讓你去還那麼年輕,都怪你遠山冷冰冰,

在一個人的漠河舞廳。如果有時間,

你會來看一看我吧,看大雪如何衰老的,

我的眼睛如何融化。如果你看見我的話,

請轉過身去再驚訝,我怕我的眼淚,

我的白發像羞恥的笑話。如果有一天,

我的信念忽然倒塌,城市的花園沒有花,

廣播里的聲音嘶啞。如果真有這天的話,

你會不會奔向我啊,塵封入海吧,

塵封入海吧。

⑶ 漠河舞廳歌詞表達什麼

漠河舞廳歌詞表達什麼

漠河舞廳歌詞表達什麼,漠河,一個位於中國東北黑龍江省北部的邊陲小鎮,一個極冷的地方,一個能看見極光的美麗小鎮。這個小鎮上住著一位專情的男人,漠河舞廳歌詞表達什麼。

漠河舞廳歌詞表達什麼1

《漠河舞廳》這首歌原本是比較小眾的歌,但是後來突然火起來了,這首歌很傷感,大家看歌詞就能看出來。其實,歌詞里還隱藏了一個很悲傷的故事。今天就來聊聊,《漠河舞廳》歌詞含義是什麼?

「如果有一天,你會來看一看我吧,看大雪如何衰老的,我的眼睛如何融化……」聽著歌,張德全老人的愛情,在眼前彷彿像放電影一樣環環閃過。

「晚星就像你的眼睛,殺人又放火」「你什麼都沒有說,野風驚擾我」這樣的歌詞起初還以為會被屏蔽,但是隨著越來越火,去聽著整首歌曲,再到了解了故事,你才會發現,形容的一點都不為過。

而且你會發現你可以喜歡裡面任意一句,而且也都有人和你一樣共鳴,就算是哼哼聲都有人喜歡,這可能就是融入感情的文字吧。

漠河,一個位於中國東北黑龍江省北部的邊陲小鎮,一個極冷的地方,一個能看見極光的美麗小鎮。這個小鎮上住著一位專情的男人,這個小鎮上住著一位專情的男人。

在三十多年前,大興安嶺地區發生了一場火災,熊熊燃燒的大火持續了28個日夜才被撲滅,那時,有200多人葬身火海,在這裡面就有張德全老人的妻子康氏。

那時,張德全老人一定是個健碩帥氣的男子,而她的妻子肯定是一位溫和而天生麗質的女子,獨愛著舞蹈,她的舞姿如精靈般美妙,吸引著張德全老人,相愛、相知卻沒能相守一生。

現在想想,唯一的遺憾是這場悲劇發生前,他們沒有生育子女。沒有子女,沒有他們生命的延續,他看不到愛妻康氏的影子,而老人三十餘年只能在美好的回憶中獨活。

後來,張德全老人三十年如一日的給亡妻寫信,訴說著自己的鍾情。聽著質朴的旋律,想著老人在舞廳里獨舞,一遍遍品味著歌詞,世間有幾個這樣專情的男子呢?

他是多麼期盼妻子能回來看一看自己,但又擔憂他早已不是意氣風發的少年。與歌詞相反:「大雪不會衰老,眼睛不會融化,而你也不會來看我。」

所以說,兩個真正相愛的人,如果其中有一個先走一步,那麼留下的那一個註定會用餘生來歷一場思念至極,卻無葯可醫的劫。

漠河舞廳歌詞表達什麼2

「謹以此歌獻給張德全老人及其已逝愛妻」。獨立音樂人柳爽創作、發行於2020年6月的歌曲《漠河舞廳》,日前成為「頂流」。

歌曲背後,東北邊陲小城漠河的這間舞廳,也成為焦點。新歌發布時,柳爽以第一人稱口吻寫了一封信,並配上了老人在舞廳獨舞的動圖,打動無數網友。廣為流傳的故事版本中,這首歌的靈感源於柳爽在漠河一家舞廳見到了一位六十多歲的老人獨舞,老人的妻子在大興安嶺「五六特大火災事故」中遇難身亡,此後幾十年老人未再婚,也無子女,他經常到事發地附近的舞廳跳舞,懷念熱愛跳舞的亡妻。

11月4日,柳爽獨家向新京報還原《漠河舞廳》的創作背景和過程。柳爽告訴新京報記者,當年在采風中,自己才第一次知道發生在1987年的「五六特大火災」事故,為此深受觸動,最終決定寫這首歌。柳爽承認,這首歌加入了一定程度的文學想像和細節填充。

為何這首歌會在發行一年之後突然爆火,柳爽也有些困惑,他認為,「是無數個機緣巧合的.擊中和現代社會對保守愛情觀的某種共情。」

對於歌曲的走紅,柳爽表示,「凡事過猶不及,草率空洞的東西不會被時間留下,但富有感情的內容也不該被『狂歡』式的消費。」

▲2020年3月,柳爽在微信公號發文稱,圖中位於舞廳中央獨自舞蹈的老人,便是《漠河舞廳》背景故事中的原型人物張德全(同音)老人。圖源微信公號截圖

「加入了一定程度的文學想像和細節填充」

新京報:最近《漠河舞廳》在各大平台都非常受歡迎,能不能談一下創作背景?

柳爽:2019年12月,我去漠河采風。一天晚上出門找便利店,路過了一個舞廳,在地下室,裡面傳來很復古的音樂,爸媽那個年代的那種,出於好奇就想進去看看。

新京報:去年這首歌發布時,你以當事人的口吻寫了一封信,裡面的愛情故事是真實的嗎?

柳爽:故事和原型人物是真實存在的。當時對一位獨自舞蹈的老人好奇,就悄悄跟在後面模仿。休息間隙和他閑聊過程中,知道了他很簡短的故事梗概。徵得同意後,回京以第一人稱口吻寫下《再見了晚星》一文,並加入了一定程度的文學想像和細節填充。

新京報:當時老人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你們都聊了些什麼?

柳爽:給我的印象就是和藹,微笑,樂觀,但少言,我們的所有對話不到五分鍾,從中獲悉了故事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多的也沒問,他也沒講。

新京報:在遇到這個老人之前,你了解過1987年的這場特大火災嗎?

柳爽:87年還沒出生,在此之前從未聽說過。

新京報:為什麼會想到要把這個故事創作成一首歌,給你最大的觸動是什麼?

柳爽:其實最大的觸動可能不是相守愛情的這個故事本身,而是回京後上網查閱87年「五·六火災」的新聞報道,結合故事後,腦海里似乎瞬間翻湧出了當時的場景畫面,才大為震撼,在此之前我甚至不知道有過這樣一場舉國震驚的大災難。

新京報:創作這首歌用了多長時間?過程順利嗎?

柳爽:從demo到混音母帶,大概兩個月的時間,其實過程中修改了三四個版本,最終確定下來最滿意的表達方式,在我看來目前的歌詞是我自己最偏愛的,也暫時沒有改的打算。

▲《漠河舞廳》創作者、音樂人柳爽。受訪者供圖

「警醒我們記住那場災難」

新京報:有人說,《漠河舞廳》可能會成為繼《成都》之後再次捧紅一座網紅城市的音樂,你怎麼看?

柳爽:個人之見是沒有類似性,帶有地名的優秀作品很多,其表達的內容也百花齊放,漠河僅僅是歌曲的地理載體,它更像是在一種人文的紀實和大背景下的小縮影,它不是為了讓人記住漠河這個城市,而是警醒我們記住那場災難。當然因此給漠河市帶來的一點關注,也有積極作用,插句題外話,漠河當地有一個火災紀念館,推薦感興趣的朋友去了解下。

新京報:這首歌去年就已經發布了,為什麼今年如此火,你認為原因是什麼?

柳爽:這也是我的疑問,很多人說是資本的力量和推手的刻意。倘若如此,一年半前以新歌的形式出現時為何不推?我分析原因,可能是無數個機緣巧合的擊中和現代社會對保守愛情觀的某種共情。

新京報:這首歌在網上爆紅,你卻在微博上說「別推了,可以了,再刷就變味兒了。路走慢點兒挺好的。」為什麼這么說?

柳爽:凡事過猶不及,草率空洞的東西不會被時間留下,但富有感情的內容也不該被「狂歡」式的消費,你的「狂歡」是他人的痛苦遭遇。

新京報:你曾經是一名警察,後來轉型做了音樂人,這段從警經歷對你的創作理念和風格有影響嗎?

柳爽:我認為有,因為專輯越做到後面,表達方式和音樂風格越熱烈,有一種跟自我命運的負隅頑抗,這股勁兒好像一直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