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歌曲禪境的歌詞大意
《禪境》歌詞大意——人生就是日復一日的去淡淡生活。讓人們繼續淡淡的感悟人生的放下。前半部分是無門禪師的絕世佳作流傳千古。後一段則由桑吉平措感悟巧妙填詞,渾然一體的與古人相應,融入當今人們對待人生的參悟與放下。
歌曲:禪境
歌手:桑吉平措
填詞:六祖慧能
譜曲:桑吉平措
歌詞
慧上能下修菩提,南禪北宗會佛意
一花五葉幾重意,千秋不朽心皈依
嗯,菩提本無樹,嗯,明鏡亦非台
嗯,本來無一物,嗯,何處惹塵埃
慧上能下修菩提,南禪北宗會佛意
一花五葉幾重意,千秋不朽心皈依
嗯,菩提本無樹,嗯,明鏡亦非台
嗯,本來無一物,嗯,何處惹塵埃
嗯,菩提本無樹,嗯,明鏡亦非台
嗯,本來無一物,嗯,何處惹塵埃
嗯,菩提本無樹,嗯,明鏡亦非台
嗯,本來無一物,嗯,何處惹塵埃
嗯,菩提本無樹,嗯,明鏡亦非台
嗯,本來無一物,嗯,何處惹塵埃
何處惹塵埃
擴展資櫻段料
《禪境》,該歌曲收錄在專輯《禪韻 禪境》中,2014-05-05發行,該張專輯包含了10首歌曲。
該歌曲其他版本
1、古韻藍天演唱的《禪境》,該歌曲收錄在專輯《古韻藍天原創古琴弦歌輯》中,2020-01-21發行,該張專輯包脊慎譽含了7首歌曲。
2、圓光演唱的《禪境》,該歌曲收錄在專輯《禪心七韻》中,2014-03-01發行孝衡,該張專輯包含了8首歌曲。
B. 有一首歌詞里有<菩提本無樹,明境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是個女音的 是什麼歌名
歌曲:菩提本無樹
歌手:佛教音樂
專輯:在一天的開始
LRC製作:林銳雄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我心非我心,他心皆我心
我執非我執,空望天下事
空了何時空,心念有種種
忘了何時忘,佛也念眾生
明月當頭照,苦樂入禪中
生性當自悟,陰缺何時休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我心非我心,他心皆我心
我執非我執,空望天下事
空了何時空,心念有種種
忘了何時忘,佛也念眾生
明月當頭照,苦樂入禪中
生性當自悟,陰缺何時休
空了何時空,心念有種種
忘了何時忘,佛也念眾生
明月當頭照,苦樂入禪中
生性當自悟,陰缺何時休
(2)本來無一物是什麼歌詞擴展閱讀:
《菩提本無樹》是專輯《在一天的開始》里的一首佛教歌曲。
穿越千年時光長廊,品鑒佛教禪宗精髓,由徐健淇作曲並演唱的禪樂《菩提本無樹》,歌詞取自佛教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著名的四句偈。
《菩提本無樹》,它延續了特有的禪音風格,同時又有說、唱兼容元素的融入。歌詞簡潔、玄妙,意在說明一切有為法皆如夢幻泡影,教人不要妄想執著,方能明心見性,自證菩提。
因六祖慧能大師一句「菩提本無樹」的偈而使「菩提」家喻戶曉,令中國人傳誦千餘年,實來源於釋迦牟尼在畢缽羅樹下入定開悟獲得無上智慧,所以後人為了紀念就改稱為「菩提樹」。
當年玄奘法師把它音譯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簡稱為「菩提」的智慧。主要是因為這種屬於人類知覺以外的智慧,是無法用人類有限的言語來表達。
C.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是哪首佛歌裡面的歌詞
這是唐代六祖慧能作的《菩提偈》,是詮釋佛教教義的歌偈。
《菩提偈·其三》原文: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譯文:
原本就沒有菩提樹,也並不是明亮的鏡台。本來就是四大皆空,到哪裡染上塵埃!
(3)本來無一物是什麼歌詞擴展閱讀
《菩提偈》載於《壇經》,因為是以菩提為題所以稱為菩提偈。共有四首,其中前兩首偈是針對神秀的《無相偈》所作的,旨在說明「明鏡」的清凈;第三首偈則流傳甚廣;第四首著重講修行方法。
創作背景
關於這首詩的來歷,《壇經》第四節至第八節,有明白的記載:五祖弘忍「一日喚門人盡來」,要大家「各作一偈」,並說「若悟大意者」,即「付汝衣法,稟為六代。」
弘忍的上首弟子神秀在門前寫了一偈道:「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弘忍知道後,「遂喚秀上座於堂內」,要他「更作一偈」,而「秀上座去數日,作不得。」
惠能的偈語,即針對神秀的《無相偈》而發。據《壇經》所載,惠能本不識字,他先「請人一讀」神秀的偈語,然後作此歌偈,「請得一解書人於西間壁上題著」。
惠能三歲時喪父,家境艱貧,年齡稍大一點,就以伐薪賣柴為業,養母度日。二十四歲時,惠能辭母出家,往湖北黃梅東山寺參拜五祖弘忍大師。起初只是行者,跟隨眾人一起進行勞役,踏碓舂米。後來因為書寫了法詩偈而備受弘忍賞識,囑付衣法,成為禪宗六祖。
因當時佛教內部爭奪宗祖地位的競爭十分激烈,惠能多次遇險,最後藏跡於獵人群伍之中,隱居十五年。弘忍入滅之後,惠能才開始傳法受戒。此後演化佛法三十餘年,弘法度眾無數。武則天、唐中宗聞其名聲,多次敕書徵召入京,惠能皆以老病相辭,竟不奉詔。
《六祖壇經》是一部以惠能講經為核心、經惠能弟子以及其他僧俗在200多年間集體完成的著作。它是惠能一生說法的記錄,六祖文化的思想文化內涵集中體現了在他講述的《六祖壇經》之中。其中心思想強調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的覺悟解脫,其核心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六祖壇經》的問世是南禪頓教形成的標志,它的出現是佛教史上的一次革命。倡導人間佛教,主張和諧相處的思想和傳統,為營造和諧社會提供了精神支柱。《六祖壇經》的禪文化還是聯結海內外、教內外的特殊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