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評價吳青峰的歌詞
本人不知該如何表達他的才華,以下是我所看到的關於他很恰到其位的評價,希望對你有幫助。
天馬行空的「蘇打詞」
——淺析吳青峰用詞的修辭藝術
(這是篇畢業論文。。出處畢業論文之淺析吳青峰用詞的修辭藝術)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科技時代,由於媒體平台的強勢,流行歌曲歌詞已成為現今流行度與能見度最高的文字。如今很多初高中語文老師充分利用這一現象,採用寓教於樂的方式,開始將流行歌曲歌詞編入考題。這一舉動大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而也引起了語文教材編訂組的高度重視。台灣地區是流行音樂的重鎮,台灣的優秀作詞人不勝枚舉,優秀歌詞作品更是層出不窮。近來,已有不少優秀歌曲作品被選入台灣的語文教材。繼周傑倫的御用詞人方文山後,台灣又出現了一位音樂創作才子。他的歌詞作品因為用詞生動鮮明,已經幾度入選台灣國中國文修辭學教材。他就是台灣獨立音樂團體蘇打綠(Sodagreen)的主唱——吳青峰。
一、吳青峰與「蘇打詞」
蘇打綠(sodagreen)是台灣的一個獨立音樂團體,於2001年由國立政治大學的學生組成,2003年時確立了現在的六人陣容。這樣一個高學歷的樂團,帶著一種台灣年輕樂團中罕見的早熟態度和技術,成為了各種音樂獎項的常客,也成就了音樂史上的奇跡,就連由羅大佑、李宗盛、周華健和張震岳組成的「縱貫線」樂團也自稱是為打擊蘇打綠而來。
就像周傑倫離不開方文山一樣,蘇打綠也離不開吳青峰。吳青峰不僅是樂隊的主唱,更是樂隊的靈魂人物。這位台灣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畢業的高材生,唱作俱佳才華橫溢。在組建樂團之前,青峰就有不少作品獲獎。自出道開始,蘇打綠所有發表歌曲皆為其團員所創作,而其中高達百分之九十的歌曲都為青峰所創作。除此之外,青峰還為陳奕迅、張惠妹、劉若英等二十來位明星創作了三十幾首歌曲。青峰寫的歌詞,沒有刻意的落筆,沒有虛偽的訴求,但卻極其真誠與善良,就像飛鳥忘神地跳芭蕾。樂界親切地將他創作的歌詞稱為「蘇打詞」。
正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如日中天的蘇打綠吸引了數以千萬計的「蘇打粉」。他們在狂愛著蘇打綠音樂的同時,也被「蘇打詞」的天馬行空所困惑。在蘇打綠網路的貼吧上,經常會出現眾多粉絲熱烈討論蘇打綠歌詞意思的帖子。他們甚至還在互聯網上進行「蘇打綠最難懂的歌曲票選」活動。可「蘇打詞」就是這樣,盡管難懂,卻又讓歌迷越來越愛,甚至欲罷不能。
就是這樣,以蘇打綠為代表,更確切地說,是以青峰的歌詞創作為典型的流行風,正以「似懂非懂」的獨特方式走紅。年輕粉絲趨之若鶩,卻也疑惑不解。看不懂的「蘇打詞」背後,究竟有什麼樣的魔力?接下來,本文就從修辭學的角度出發,根據吳青峰的用詞特點,去探析「蘇打詞」的修辭藝術,揭開「蘇打詞」陌生化的面紗。
二、「蘇打詞」的陌生化用詞
品蘇打綠的音樂,就像喝下一杯不知名的蘇打,很清淡地,卻在吞入之後讓泡泡打不停的嗝。「蘇打詞」也正是這樣,清新而神秘,陌生而又無力抗拒。「蘇打詞」之所以陌生化,這主要得歸功於吳青峰用詞的特點。在唱片市場不景氣的現狀下,青峰不會受太多市場包袱的束縛,他索性掙脫枷鎖來創作,所以他的個性更張揚,創作更自由。譬如,如果他要表達「雲是飄的」的意思,他可能會寫成「雲是跳的」。剛開始聽會不習慣,但仔細對照,你就會覺得有意思,「飄」和「跳」都可以用來形容雲的「動」,但顯然,後者更有味道。
在「蘇打詞」里,吳青峰擅長拆解語言使用的慣性,他總是用俏皮的叛逆來不斷挑戰人們的語言習慣。他通過運用轉類、移就、拈連、借用、析詞和雙關等一系列修辭格,以達到「陌生化」的效果。
(一)轉類——活用詞語的語法性質
根據上下文表達上的需要,特意讓詞性發生臨時變化,起到它平常所起不到的作用,這種變化詞性作特殊使用的修辭格,我們稱之為轉類。吳青峰是詞性活用的高手。在他的歌詞中,名詞、動詞和形容詞三者的詞性可以隨意自然的轉換,如下所示:
例1:《他夏了夏天》 ——專輯《夏·狂熱》
例2:我們受難時候的苦痛/來自於他的享受 ——《御花園》
例3:夠尖銳了嗎/看我的疤/用溫柔包覆勇敢/給喘息的你笑臉 ——《這天》
例4:一滴苗/如何綠出一池果/或一首我/不忘記最初就不怕以後 ——《一千座噴泉》
例5:殘留的夜蹄/在稀薄中消失盡/無私的天真/在煙雲中消失盡 ——《日光》
例6:保留你貓咪般的舉動/丟掉你坦克的面容 ——《嬉戲之後》
例1中,《他夏了夏天》是蘇打綠最新專輯《夏·狂熱》里的一個歌名。大部分人第一眼看到這個歌名時都會覺得新穎並表示不能理解。這是因為吳青峰在這里巧妙地運用了轉類這一修辭格。歌名里第一個「夏」字較第二個「夏」字而言,詞性有了明顯的轉變,由原本的名詞轉化為動詞。這里「夏」字的活用主要是為了烘托整個夏天躁動的氣氛,渲染這張專輯狂熱的氛圍,這可謂是神來之筆,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例2中的「享受」本是動詞,在此處活用為名詞,指的是國王窮奢極欲的生活,與平民百姓的「苦痛」形成強烈的對比。
例3「給喘息的你笑臉」的「喘息」,原是動詞,此次轉化為形容詞,用來修飾「看我的疤」後受驚嚇的「你」。而這句歌詞里的「溫柔」和「勇敢」,則跟例5中的「稀薄」和「天真」一樣,都是形容詞轉化為名詞。這使得整個句子的描述顯得簡潔扼要,卻又含藏豐富的語言意蘊。
例4「一滴苗如何綠出一池果」的「綠」原本是表示顏色的形容詞,這里則活用為動詞,意思是使一滴苗成長成一水池的果子,充分地表現了春天的生機盎然。
例6中「坦克的面容」與前半句「貓咪般的舉動」是相互映照的,但青峰在後半句則省略了「坦克般」的「般」,直接將名詞性的「坦克」轉化為形容詞使用。這不僅簡潔明了,還賦予了「坦克」新穎的用法,更形象了修飾了面容的威嚴和兇狠。
在吳青峰的歌詞里,詞語的轉類隨處可見。這不僅打破了詞類的固有羈絆,為詞的活用開拓了新路,還賦予了詞語新的意味和新的情趣。
(二)移就——打破詞語的修飾常規
當描述事物的時候,特意將描述甲事物性狀的修飾語移動過來描寫乙事物的性狀,這種修辭格,我們稱之為移就。移就,是一種頗具特色的修辭格,它可以賦予抽象的事物以可感性,使得呆板的事物形象化、真切化,還可使被描述的事物另生情趣。吳青峰就是通過移就這一修辭格創造出新的文字組合方式,使得「蘇打詞」產生陌生化的效果。
例7:是不是只能通過雙手/愛才會有交直流/我也找不到夠堅強的插座
我身上還有春天的痕跡/塵封的記憶已開始凋零 ——《頻率》
例8:作一場冒險的表演/走過千秋萬歲寂寞的雲煙 ——《藍眼睛》
例9:空的房子/濕的鞋子/臟的襪子/疊滿碗盤的流理台/還有
沒吃完的午餐/沒倒掉的垃圾/就快要枯死的盆栽/還有
空的身體/濕的過去/臟的記憶/疊滿心裡的不愉快/還有
自找的麻煩/吃不完的垃圾/就快要悶死的腦袋 ——《I don』t care》
例7中「插座」,原本是比較呆板無趣的事物,可是「堅強的插座」則立馬讓「插座」活了過來,使其充滿生氣。「記憶」原本是比較抽象的東西,運用移就寫成「塵封的記憶」,就變得比較容易感知,給人以厚重悠久的感覺。例8「雲煙」本是無情之物,而「寂寞的雲煙」卻使毫無生息的「雲煙」變得富有感情了,例9則是比較經典的移就現象。青峰在這里運用了列錦這一修辭格,前半段描繪了一個雜亂不堪的生活環境,後半段勾勒了一個異常糟糕的生活狀態。前半段中,「空的房子」、「濕的鞋子」、「臟的襪子」都還是通常的用法,可到後半段就演變成了「空的身體」、「濕的過去」、「臟的記憶」。此處「空」、「濕」和「臟」的修飾對象發生了改變,從具體可感的「房子」、「鞋子」、「襪子」到抽象概念的「身體」、「過去」、「記憶」,使得抽象概念的事物具體可感。這正是移就的魅力所在,也是「蘇打詞」的魅力所在。
(三)拈連——緊扣詞語的描述效果
當並提甲乙兩種事物的時候,故意將只適用於描述甲事物的動詞也用來描述乙事物。這種修辭,我們稱之為拈連。張弓教授在《現代漢語修辭學》中,稱它為連物,即將兩處原本不相乾的事物用同一個動詞,將它們連接起來加以描述。
拈連,這是青峰所擅長運用的另一修辭格。它與移就有一定的相似處,都是挪用詞語去描述另一個不相乾的事物。但是移就所挪用的只限於名詞和形容詞,在句中作定語。而拈連則是挪用動詞,在句子中作謂語。因為拈連是用一個動詞同時描述幾個事物,這就使得「蘇打詞」句子緊密相連,語義關聯。氣勢貫通。
例10:看天國/看快活/看眼角耳際開出花朵
看遨遊/看沉默/看飛過天堂人間生的耳膜 ——《飛魚》
例11;時間往前沖/沖散了你和我/沖散心跳脈搏/回憶寄放窗口
握你的左手/散落在我手中的是溫柔
曾經給你太多/傷心過後總會寬闊
握你的溫柔/散落在我心中的是錯過
我需要寂寞來撫摸/雨季中百花凋謝過後的沉默 ——《左邊》
例10中青峰用一個「看」字描述了六種不同的事物,描寫了「飛魚」在飛翔的過程中所看到的事物。因為這首歌的基調是建立在青峰浪漫主義的想像上,所以第一個「天國」相對於之後的「快活」「花朵」「遨遊」「沉默」「耳膜」而言算是寫實的,而「天國」後的則都是概念抽象的事物,算是寫虛。但是用「看」字來連接,則又將它們具體可感化了。「看」字的拈連還使這個句子前後語言連貫緊湊,簡潔明快。
例11中有三個「沖」字,第一寫「時間」的逝去,用「沖」字形象生動;第二寫「你我」的離散,是被時間所產生的距離給沖散的;第三寫「心跳脈搏」的變動,則是由於離散所產生的思念之情,使得心跳脈搏都紊亂了。這三個「沖」字,使得這三個句子環環相扣,在句子的結構和語義上都產生了密不可分的相承相關的統一關系。另外的兩個「握」字,先握的是「左手」,後握的是「溫柔」。「溫柔」是在與真真切切的「左手」握過後殘留在手中的抽象事物,這也是青峰真正想描繪的事物。它深刻地表達了離散後的濃郁的思念之情以及空虛的寂寞之意。
(四)借用——開拓詞語的使用范圍
有些詞一反往常的習慣用法,從一個通常的使用范圍,被挪用到另一個新的使用范圍。對於詞的習慣用法來說,詞的挪用是一種創造性的運用。這種修辭格,我們稱之為借用。
青峰就經常通過借用這一修辭格,打破一般用詞的常規,帶來新穎、生動以及某些特有的清新意味,或者乾脆賦予這個詞以新義,使得這些被借用的詞,別生趣味,另開洞天。
例12:當你看我的瞬間/我甘願擱淺沒有抱怨 ——《漂浮》
例13:看天空里浮雲悠遊/羨煞了我的不自由 ——《頻率》
例14:冷血的手/種起大廈高樓/森林被扛走
土地的脈搏/戴上手銬大鎖/日開始不落 ——《狂熱》
例12「擱淺」的原意是指船隻進入水淺處,不能行駛,比喻事情遭到阻礙而中途停頓,一般用來與「輪船」、「工程」、「計劃」等無生命的事物搭配。而在此處卻被借用來與活生生的「我」搭配,這表現出了「我」的痴迷,只因你的一眼都會願意停止手上正在進行的任何事情。例13「悠遊」表現的是一種怡然自得自由自在的狀態,描繪的對象通常是人或者動物。青峰在這里挪用來描繪「浮雲」,人與雲的對比,強烈地突出了我對自由的羨慕之情。例14中的「種」和「扛」這兩個字借用得恰到好處。按常規,高樓只可能「造起」,森林也只能被「移走」,但如果這樣表達就太平庸了。因為前面提到了「怪手」,所以後面的「種」和「扛」頓時就將字句中的魔幻意味加強了。
(五)析詞——分離詞語的結構形式
為了表達的需要,故意改變詞或成語內部固定的結構關系,以達到一種特殊的表達效果的修辭格叫析詞。根據詞彙規范化的要求,一般的詞語是不能隨便拆開其結構關系的,隨便拆散結構便可能犯生造詞的語病。但是作為一種修辭手段,臨時拆散其結構以適合特殊的語境這是允許的,是符合修辭學要求的。在「蘇打詞」中,根據青峰析詞的方法,可將它們分為以下三類:
1.隔離法。即在合成詞或成語中間插入別的詞語,故意把它的結構拆開。
例15:是誰說生活生來就要活/是誰說難過還一定要過 ——《飛魚》
例16:無數飢渴的瞳孔/比月還要亮
自我滿足的慾望/比夢還要想 ——《掌聲落下》
例15中在「生活」中插入語素變成「生來就要活」,另類的詮釋了「生活」的真諦。但青峰在這里採用的是反問的手法,否定了這一詮釋,體現出了他的叛逆不羈。例16則用隔離法隔開了「月亮」、「夢想」這兩個詞,形雖隔離,卻使得這兩個詞的意思更加到位,也更好地修飾了「瞳孔」和「慾望」。
2.顛倒法。即把復合詞或成語的構成成分的順序顛倒過來。
例17:誰能唱出柔軟清晨天使歌聲/在著火的戰場北討南征 ——《相對論 Ⅳ》
例18:你在那窗口皺眉頭談地說天/我這里脈搏連傷口都不好受 ——《OH OH OH OH》
「南征北討」一詞出於元朝朱凱《 昊天塔 》第一折:「想老夫幼年時,南征北討, 東盪西除 ,到今日都做了一場春夢也」。青峰在例17中將它顛倒為「北討南征」,主要是為了和「天使歌聲」押韻,保持歌曲的連貫流暢。「談天說地」一詞出於元朝鄭德輝《玉桀登樓》第二折:「說地談天口若開,伏虎降龍志不改」。青峰在例18中卻將它顛倒成「談地說天」,更加形象地描寫了「你」漫無邊際的隨便談論。
3.拈用法。即從復合詞或成語中拈出一個或兩個語素來獨立使用。
例19:雨滴在滴/月亮在亮/形成意義/落在掌心 ——《符號》
例20:過去一直去/未來一直來/只有現在 ——《近未來》
例19從「雨滴」和「月亮」這兩個詞語中分別拈出「滴」和「亮」獨立使用,使這兩個靜態的名詞變得活潑動感。例20則分別拈出了「過去」和「未來」的「去」和「來」,表達了昨日已逝去,明日何其多的感慨,頓生產生了鞭策警勵的作用,告訴人們該活在當下享受現在。
青峰就是用析詞這一修辭格,在舊詞語的基礎上翻新出奇。扭轉了慣用思維的方向,變熟為生,化腐朽為神奇,且有言約義豐之效。
(六)雙關——增加詞語的言外之意
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利用語音或語義的條件,有意使語句同時具有雙重意義,言在此而意在彼,表面上說這個意思,實際上說另一個意思,而另一個意思才是說話者的真意所在。這種修辭格叫雙關。根據雙關的構成條件,可將雙關分為兩種:
1.語義雙關。即利用詞語的多義性構成的雙關。
例21:春立下分際的標竿時/我作了一個夢
我夢見我竟然變成了人/走到草原上/看著自己飛來飛去
雨水沾濕了翅膀/卻讓花香更清明
穀雨雖然寒冷/卻讓鮮艷的顏色更磅礴 ——《各站停靠》
這是「蘇打詞」中運用雙關的一個典型例子。《各站停靠》是青峰化用《莊周夢蝶》的典故創作的一首歌曲。歌中營造了夢境悠遠的意味,充滿古典韻味,歌詞文藝而不刻意,於簡約中見深刻。乍一看例21的歌詞並沒有什麼奇特之處,可當你慢慢地揣摩後就會發現青峰的言外之意。用「清明」來修飾「花香」,一開始只會覺得是簡單的移就,可再聯繫上下文後,就會再發現「雨水」、「穀雨」和用析詞修辭格的「春分」,而這些都屬於二十四節氣。青峰將四個節氣巧妙地隱藏在這里,不僅使我們深切地感受到時間的流動,還體現了他博學多才的一面。
2.諧音雙關。即利用詞語聲音相同或相近的條件構成的雙關。
例22:《蟬想》 ——專輯《夏·狂熱》
《蟬想》是蘇打綠最新專輯《夏·狂熱》里的一首歌,歌曲用夏蟬作為主意象,引用了蝴蝶夫人的故事,寫的是一個愛情背叛者的自我審判。「蟬想」與「蟬響」、「殘想」音似,青峰其實就是通過一個「蟬想」表達了「蟬響」與「殘想」雙重意思。所謂「蟬響」,它之於夏就如同玫瑰,噴泉之於春一樣是構成夏意境不可或缺的元素,表達的是一種只在瞬間以狂嚷以示存在,而不顧過去未來,活在當下的感覺。所謂「殘想」,則是關於蝴蝶夫人愛情悲劇的殘想,表達的是對愛欲與背叛問題的探討。
雙關能含蓄地表達情感,還能顯示精妙的文采,是青峰在表情達意時常用的一種修辭手法。因為雙關指物借意,有弦外之音,這也使「蘇打詞」顯得朦朧曖昧。
三、余論
吳青峰在歌詞創作過程中,充分運用修辭手法,跳脫詞語使用的局限性,創造性地組合文字。他用轉類活用詞語的語法性質,用移就打破詞語的修飾常規,用拈連緊扣詞語的描述效果,用借用開拓詞語的使用范圍,用析詞分離詞語的結構形式,用雙關增加詞語的言外之意。通過這六個修辭格的綜合運用,青峰才得以成功地營造出「蘇打詞」陌生化的氛圍,創造出別具一格的「蘇打詞」。當然,「蘇打詞」除了陌生化用詞之外,青峰獨樹一幟的描繪,行雲流水的句式以及和諧流暢的韻律也都值得我們去推敲、去研究。
綜上所述,歌詞作為一種韻文體是隨時代的變遷不斷進步的,年輕人都有不服上一代人的「傳統」。特立獨行的吳青峰就用「反傳統」的修辭手法創造出了天馬行空的「蘇打詞」。這是當今流行音樂史上的一朵奇葩,它未必是最好的,但對它的探索絕對是有價值的。「蘇打詞」的出現讓人們重拾對流行音樂歌詞的關注和重視,讓人們再次認識到歌詞作為一種特殊的語言藝術形式,是修辭運用得最廣泛,最活躍的領域。可以說,吳青峰用「蘇打詞」開辟了一個新的歌詞時代!
來源:知乎
作者:王一文
② 芒種趙方婧歌詞含義
個人理解
一想到你我就 //無論何時何地觸景生情,念你。
Wu //風吹過。
空恨別夢久 //恨離別的夢做太久,我的視線依然沒有你的存在,空空如也。
Wu //風吹過。
燒去紙灰埋煙柳 //強忍剝離出去的回憶看著慢慢的燃燒殆盡,隨著夏末的柳慢慢凋零。
於鮮活的枝丫 //轉眼歸去,新芽以萌生在枝丫。
凋零下的無暇 //凋零後的過往已經沒有太多的傷痛顧及。
是收獲謎底的代價 //花了很久終於想明白,那個人在怎麼追憶已經是過往。
余暉沾上 遠行人的發 //就像晚霞帶走故人的背影,留下的是被風飄起的頭發。
他灑下手中牽掛 //他瀟灑的走了,不帶走一片雲彩,只留下一直牽掛的我。
於橋下 //在橋下。
前世遲來者 //輪回轉在這一世。
擦肩而過 //沒能珍惜我而擦肩而過。
掌心刻 //今世已經記下了這個情。
來生記得 //來生依然不想忘記我們的緣。
你眼中煙波滴落一滴墨 //凝視你的眼,拉近距離,似有一滴墨水滴落進去渲染整個世界,我眼前一片漆黑。
若佛說 //佛曾經說過。
無牽無掛 //放下牽掛。
放下執著 //放下對你的執著。
無相無色 //放下你的容顏,放下所有的過往。
我怎能 波瀾不驚 去附和 //我怎麼可能,當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而附和佛說的這些話。
一想到你我就 //每當想到你我就,
Wu //風中凌亂。
恨情不壽 總於苦海囚 //怨恨世界的情為什麼沒有長久的,總是深受離別的苦海囚禁著不能脫離。
Wu //海風過。
新翠徒留 落花影中游 //延續萌生的情感沒有意義的留著,掉落的花瓣過往似倒影一樣漂流而過。
Wu //水流過。
相思無用 才笑山盟舊 //思念沒有任何用處,笑海誓山盟那是曾經假想的誓言。
Wu //山風過。
謂我何求 //我還在追憶什麼?
種一萬朵蓮花 //向世間尋問情為何物。
在眾生中發芽 //眾生開始尋味思索。
等紅塵一萬種解答 //等待眾生為我疑答。
念珠落進 時間的泥沙 //手裡的珠在捻動,就像時間的泥流河一樣而下沉。
待 割捨詮釋慈悲 //等待我的只有舍棄,才能真正明白佛說的,
的讀法 //給予人們安樂叫慈,拔除人們痛苦叫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