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歌手唱的歌詞是旋律嗎
這個問題挺復雜。好的作品,注意是好的作品,歌詞與旋律有幾種關系:
一是旋律服從歌詞,言之不足故歌詠之,旋律為藝術誇張了的朗讀,或解釋歌詞的情緒、語氣等內容。
二是旋律重要性大過歌詞,不僅揭示歌詞的內涵,還注重自身的美、發展邏輯、統一性與完整性等。如果與歌詞有沖突,可以適當犧牲歌詞的音調什麼的。
三是二者盡可能達到平衡,既不損害音樂美也不影響歌詞的表達。歌手唱的歌詞與旋律缺一不可,兩者密不可分。
2. 怎麼知道一首歌歌詞對應的簡譜比如南山南這句歌詞的簡譜為什麼是353 哪位大神給解釋一下 謝謝謝謝
do、re、mi、fa、sol、la、si,是自然大調式中的七個基本音級的唱法,叫做「唱名」,是在演唱旋律時為方便唱譜而採用的名稱。
南山南唱名為mi sol mi,簡譜則為353
3. 音樂中,詞和曲的關系是什麼
詞在整首歌里相對曲子而言只是一種裝飾而已。流行歌曲絕大多數也都是先作曲後索詞的,而且很多曲子由於沒有合適的歌詞而一直擱置箱底。作詞者不單純是會寫,還需對音樂有一定的悟性,根據曲子的旋律、節奏、所表達的意境配以相應的歌詞。後期還必須有編曲者對整首歌進行配樂的編排、潤色,才算是一首完整的歌。
同時也存在著同樣一首歌不同的表現形式的問題。《月亮代表我的心》有很多版本,唱得都很好,迪克牛仔和鄧麗君的風格截然不同。歌者所起的作用是對一首作品進行形象化的表達。曲與詞的完美結合,情感恰到好處,不張揚不宣誇。才是何謂的「曲、詞、名、唱的完美構建」了。
(3)歌曲的旋律是怎麼對應歌詞的擴展閱讀:
所謂「唱法」,實際上就是一種特有的演唱模式,這種模式直接影響著演唱的外在表現風格。就美聲唱法、民族唱法、流行唱法這三種唱法而言,因為唱法模式不同,故而風格也會有所不同。具體地說,三種唱法之所以在風格表現上有較大的差異,其主要原因是因為三種唱法在歌唱發聲的原理運用上的不同所致。美聲唱法注重發聲的技巧性和規范性,強調聲音的共鳴和掩蓋,在生理上要求喉頭向下使喉嚨充分打開,追求具有強烈穿透力的「面罩集中點」以獲得高質量的聲音效果。
民族唱法則注重歌唱發聲的自然性,強調行腔與咬字的有機結合,主張「字」正才能「腔」圓的基本觀點,追求「字清」而「韻正」的傳統格式。而流行唱法則更多的是注重「感覺」,強調樂感和摹仿在歌唱中的重要性,追求聲音的個性與特色,以及「口語化」式的演唱風格。由此可見,三種唱法從演唱模式到風格表現上的差異是顯而易見的。
4. 我是看吉他的譜子學習彈唱歌曲的,但不知道歌詞該怎麼跟彈奏和起來,是不是要按照譜子上每個彈奏點對應
呵呵,音樂是藝術,是一種感受,在你沒有違背樂理的前提下,你完全可以隨意的發揮,怎麼好聽怎麼唱,當然聽你的問題可以看出你停留在初級階段,那麼依然建議你不要去看詞然後對譜子,而是相反的,要根據節奏,根據譜子去唱詞,一直唱下去,什麼時候你覺得哪裡不太對了,再看一眼歌詞有沒有對上,先從簡單的歌練起,加油
5. 唱歌的時候是歌詞跟著旋律還是旋律跟著歌詞呢
有些歌是 先有曲後填詞
有些歌是 先有詞後譜曲
我個人覺得都可以吧,我們自己唱,是歌詞跟著旋律;明星台上唱,那是旋律跟著歌詞
6. 急急急,,,兒童歌曲創作中歌詞與旋律的關系是什麼
歌詞的寫作要韻律和諧,節奏起伏,富於樂感,好唱易記,通俗易懂。
7. 民謠歌曲 歌詞一段一段都是相對應的嗎 寫歌詞必須有規定的格式么 結尾怎麼收 都有講究么 麻煩了
一、歌詞格式最常見的有:一段式、多段式、一段或多段加副歌式等。常見的格式有:
1、「A+C,B+C」式(其中,A、B是主歌部分且結構相同,C是副歌部分);
2、「A1+A2+C,B1+B2+C」式(其中,A1與B1結構相同,A2與B2結構相同,C為共同的副歌);這一格式也可只用一半。
3、「A1+B2+C1+C2」式(共16個小句,每4句一節。其中,C1、C2均為副歌,但一般多變化一下最後兩句),這種詞的整首歌曲需再復唱一遍或復唱「B2+C1+C2」部分。當然還有其他的格式。
二、歌詞最後一個字要求是同一個音,比如都是「Aan,ang,ai,ei,I」結尾,因為唱起來比較有韻律,如果真的沒有一個比較合適的同一個音了,用其他的字也是可以的,同音結尾不是一個死的定義。
三、歌詞要連貫,不能有鬆散。
擴展資料:
寫歌詞基本要求:
1、盡可能描寫自己有著強烈感觸的故事和情感;
2、對人性、感情乃至人生要有比較深刻的體悟和見解;
3、要注重細節的刻畫,尤其是很多人都可能有類似經歷的那些細節;(文字的畫面感也很重要。)
4、不要說評書,要發揮詩歌跳躍性強的特點,「鏡頭」對准最有代表性的畫面;
5、不要只有抒情沒有故事,哪怕講得再含糊也要有一點故事的「碎片」或「影子」;
6、要有最精華的句子來作高潮,「語不驚人死不休」,沒有想出精彩的詞句就堅決不動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