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歌詞歌曲 » 廿四節氣歌歌詞怎麼理解
擴展閱讀
怎麼叫同學家長幫投票 2025-02-13 06:11:30
基礎梁怎麼穿過承台 2025-02-13 06:09:57
追小學生同學怎麼辦 2025-02-13 06:09:21

廿四節氣歌歌詞怎麼理解

發布時間: 2023-07-25 11:26:00

『壹』 二十四節氣歌歌詞解釋

  1. 春雨驚春清谷天:立春、春雨、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春就是指春季的開始。春雨指的是雨水量漸增。

  2. 夏滿芒夏署相連:分別指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夏:夏季的開始。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

  3. 秋處露秋寒霜降:分別指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秋:秋季到來。處暑:處暑是炎熱的暑天結束了。

  4. 冬雪雪冬小大寒:分別指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立冬:冬季的開始。小雪:開始下雪。


(1)廿四節氣歌歌詞怎麼理解擴展閱讀:

節氣簡介:

一、立春

立春節氣,東亞南支西風急流已開始減弱,隆冬氣候已快要結束。但北支西風急流強度和位置基本沒有變化,蒙古冷高壓和阿留申低壓仍然比較強大,大風降溫仍是江淮地區盛行的主要天氣。但在強冷空氣影響的間隙期。偏南風頻數增加,並伴有明顯的氣溫回升過程。

以雷電為依據的有「雷打立春節,驚蟄雨不歇」、「立春一聲雷,一月不見天」等;以冷暖為依據的有「立春寒,一春暖」;以風力為依據的有「立春北風雨水多」、「立春東風回暖早、立春西風回暖遲」等等。

二、雨水

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二個節氣,位於每年正月十五前後(公歷2月18-20日),太陽到達黃經330°,是為二十四節氣的雨水。

此時,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為雨水。雨水節氣時段一般從公歷2月18日或19日開始,到3月4日或5日結束。雨水和穀雨、小雪、大雪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

三、驚蟄

3月5日或6日是二十四節氣的驚蟄,太陽運行到黃經345度時進入驚蟄節氣。蟄是藏的意思,隨著氣溫回升、土壤解凍,開始出現初雷,地下冬眠的小動物似被雷聲驚醒,開始出土活動,故取名叫驚蟄。

驚蟄雷鳴最引人注意。如「未過驚蟄先打雷,四十九天雲不開」。驚蟄節氣正處乍寒乍暖之際,根據冷暖預測後期天氣的諺語有:「冷驚蟄,暖春分」等。驚蟄節的風也有用來作預測後期天氣的依據。如「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驚蟄吹南風,秧苗遲下種」。

『貳』 二十四節氣歌的歌詞的意思

二十四節氣歌的歌詞的意思: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分別是指立春、春雨、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立春: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正東偏北時為立春,是二十四個節氣的頭一個節氣,對應十二地支寅月,立春為一歲之首。其含義是開始進入春天,「陽和起蟄,品物皆春」,立春,萬物復甦生機勃勃,一年四季從此開始了。

雨水:這時春風遍吹,冰雪融化,空氣濕潤,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

驚蟄:這個節氣表示「立春」以後氣候轉暖,春雷開始震響,蟄伏在泥土裡的各種冬眠動物將蘇醒過來開始活動起來,所以叫驚蟄。這個時期過冬的蟲排卵也要開始孵化。

春分:春分日太陽在赤道上方。這是春季90天的中分點,這一天南北兩半球晝夜相等,所以叫春分。

清明:此時氣候清爽溫暖,萬物「吐故納新」,草木始發新枝芽,萬物開始生長,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

穀雨:就是雨水生五穀的意思,由於雨水滋潤大地五穀得以生長,所以,穀雨就是「雨生百穀」。

立夏:是夏季的開始,從此進入夏天,萬物生長旺盛。

小滿:小滿反映了降雨多、雨量大的氣候特徵,小滿江河滿。

芒種:諧音「忙種」,芒種前後,我國中部的長江中、下游地區,雨量增多,氣溫升高,進入連綿陰雨的梅雨季節,空氣非常潮濕,天氣異常悶熱,各種器具和衣物容易發霉,所以在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也叫「霉雨」。

夏至:太陽在黃經90°「夏至點」時,陽光幾乎直射北回歸線上空,北半球正午太陽最高。

小暑:天氣已經很熱了,但還不到最熱的時候,所以叫小暑。

大暑: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正值勤二伏前後,長江流域的許多地方,經常出現40℃高溫天氣。

立秋:從這一天起秋天開始,秋高氣爽,月明風清。

處暑:這時夏季火熱已經到頭了。

白露:天氣轉涼,地面水汽結露。

秋分:秋分這一天同春分一樣,陽光幾乎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相等。

寒露:白露後,天氣轉涼,開始出現露水,到了寒露,則露水日多,且氣溫更低了。

霜降:天氣已冷,開始有霜凍了,所以叫霜降。

立冬:冬季的開始。冬,作為終了之意,是指一年的田間操作結束了,作物收割之後要收藏起來的意思。

小雪:氣溫下降,開始降雪,但還不到大雪紛飛的時節,所以叫小雪。

大雪:大雪前後,漸有積雪;而北方,已是「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嚴冬了。

冬至:冬至這一天,陽光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開始進入數九寒天。

小寒:小寒以後,開始進入寒冷季節。冷氣積久而寒,小寒是天氣寒冷但還沒有到極點的意思。

大寒:大寒就是天氣寒冷到了極點的意思。

二十四節氣,是指干支歷中表示季節、物候、氣候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它最初是以北斗星的斗柄指向確定,斗柄繞東、南、西、北旋轉一圈,為一周期,謂之一「歲」;每一旋轉周期,始於立春,終於大寒。

『叄』 二十四節氣歌的含義

(一)、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

(二)、二十四節氣歌的含義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周年視運動,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歷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後不差1~2天。

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

雨水: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

清明:天氣晴朗,草木繁茂。

穀雨: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谷類作物能茁壯成長。

立夏:夏季的開始。

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熱的夏天來臨。太陽到了北邊太陽能到的最及至的地方(北回歸線)。

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

大暑: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立秋:秋季的開始。

處暑: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

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

秋分晝夜平分。

寒露:露水已寒,將要結冰。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開始。

小雪:開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來臨。太陽到了南邊太陽能到的最及至的地方(南回歸線)

小寒:氣候開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拓展資料:

1.二十四節氣的來歷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歷》,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歷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運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一個節氣」。每年運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其中,每月第一個節氣為「節氣」,即: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個節氣;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為「中氣」,即: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個節氣。「節氣」 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歷時15天,現在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

2.少數民族的二十四節氣歌

獨龍族世居於此,攀藤溜索,農林混作,既是農民,也是獵人、漁人和採集者。向自然討生活的刀耕火種延續至20世紀上半葉。

按照自然季節的變化,獨龍人創造了適合於自身生產特點的物候歷演算法。從頭年下雪到次年下雪算為一年。從月亮最圓的那天起到第二次月亮最圓時算為一月。這樣的節令不十分嚴格,花開或鳥叫晚一些,播種的時間也相應地推遲。每月的天數也沒有正確的數字,月大月小隻是相對而言。

獨龍人對花開鳥鳴十分重視,視為大自然對勞作訊息的「指示燈」:每年春季到來桃花盛開,「投拉木登開」鳥鳴叫時便開始春耕、播種。當「卡波」,「貝達」等鳥鳴叫時就全面播種,種南瓜、黃瓜。百花盛開「日木」即蟬鳴叫時則停止一切播種。

一月 ,稱「投提龍」,意思為無事可乾的月,呆坐得屁股皮膚也磨破了。只好上山打獵,過傳統年。

二月 ,稱「久門龍」,下雪月,樹草枯萎,開始挖洋芋地,醞釀春耕。

三月 ,稱「阿薄龍」,出草月,地上草木發青,開始挖地和砍「火山地」,大量播種洋芋和小米。

四月 ,稱「奢久龍」,播種月,大量砍燒「火山地」,開始播種包穀、豆子、芋頭等。

五月 ,稱「昌木蔣龍」,花開花謝月,草木已綠。要種玉米和栽稻秧。

六月 ,稱「阿義龍」,缺糧月,青黃不接,大量上山採集野菜野糧。

七月 ,稱「布安龍」,洋芋成熟,種苦蕎和甜蕎。男子外出挖貝母和上山放扣索,打獵。

八月 ,稱「阿松龍」,開始吃青包穀、收小米。桃子剛成熟,滿山遍野的果樹掛果。

九月 ,稱「早絡龍」,「收獲月」,野果遍地都是。收玉米、稗子和瓜類。

十月 ,稱「阿傷龍」,大規模秋收,修建玉米倉房,貯存過冬糧食。

十一月 ,稱「總亞龍」,此月山上已經降雪,趕收晚熟的稗子。上山砍柴,准備過冬的柴禾。

十二月 ,稱「得日干龍」,意思是植物或樹木皮可割下來的月。水位降落,水色變清,可撒網捕魚。山上白雪皚皚,男子趁機圍獵。

居住在三江沿岸的赫哲人,根據各種魚類的活動規律、自然季節的變化,將捕魚生產活動分為捕魚的黃金季節、修理網具的漁閑期、秋季漁汛期、冬季捕魚期等四個階段,形成了一套較為科學的捕魚方式。受到漢族的「二十四節氣歌」影響,赫哲族又將其與漁業生產的季節性結合起來,總結成了朗朗上口的歌謠,來指導漁業生產和生活。

捕魚

節氣歌

立春打獐狍,雨水舀魚忙。

驚蜇忙織網,春分船沿上。

清明河水淌,穀雨開大江。

立夏魚群歡,小滿魚米全。

芒種魚產卵,夏至鯉魚竄。

立秋開了網,處暑鰉魚鮮。

白露鮭魚來,秋分魚籽甩。

寒露哲羅翻,霜降打秋邊。

立冬下掛網,小雪打冰穿。

大雪釣冬魚,冬至補魚具。

小寒大寒修理船,魚樓肉滿過新年。

資料鏈接:中國政府網-中國二十四節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