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歌詞歌曲 » 如何看待詩歌詞
擴展閱讀
兒童教育電影都是有哪些 2025-01-18 10:11:49
范思哲經典色是什麼 2025-01-18 10:09:33

如何看待詩歌詞

發布時間: 2022-04-22 04:28:51

Ⅰ 如何評價古詩詞思想內容及作者觀點

看到這個題目,我想起了我上學的時光。1、首先要先通讀一下作品,有了個初步的理解;2、認真了解下作者的生平,文風;3、扒一下作者寫這首詩的背景,比如當詩人是漂泊他鄉,還是家國破敗,還是中第後喜欲狂;4、再次總結你的理解。相信你已經整理了一些評價的模板。作者運用了XX手法,描寫了XXX內容,通過寫了XXXX,表達了XXX。套一下你的理解,一篇評價就出來了。
最後附上劉需敏老師的高見。
首先,關注題目。
詩歌的題目是詩人寫作意圖的集中體現,它像一條紅線,串聯起散落在詩歌中的珍珠,像一個窗口,讓我們看到詩人內心的情感世界。比如說歐陽修的《晚泊岳陽》,這首詩的題目所傳遞出來的信息是:詩人在傍晚十分將船停靠在岳陽城,說明詩人出門在外,行船漂泊,那麼思想感情就有可能是思鄉之情或者是行路的羈旅之愁亦或者是行船的漂泊之感。如果這首詩是詠物詩的話,比如說《詠梅》,根據這個題目,作者表面上是要贊詠梅花,其實作者是想托此物言志,或表達其高風亮節,或抒發其孤高的精神,或表現其百折不饒、自強不息的堅貞。
其次,關注作者。
一般來說,詩歌的抒情主人公分為兩類:一類由詩人設身代言,即詩人設想自己就是詩中的人,為他們奔走呼喊,代他們傾訴衷腸;一類是詩人自己,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也就是詩人自身的形象。總體看,後一類居多。而無論是由詩人代言還是詩人自己,對詩人生平的了解對於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至關重要。比如,說到李白,就想到他望月思鄉;說道杜甫,就想到他憂國憂民的情懷;說到陸游,
想到他的愛國情懷。
接著,關注注釋。
在做題目的時候,有的時候詩歌的內容看不懂,最聰明而最有效的方法是看詩歌的注釋,因為有時候注釋就已經告訴你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比如,今年的高考題《秋夜紀懷》的注釋③散關:即大散關,此注釋一出現,學生應該馬上會想到陸游的另外一句詩:「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這一句曾經在《中國古代詩歌散文鑒賞》這本書里學過,這是詩人回憶兩次抗金勝戰,即使已兩鬢斑白,扔渴望上戰場殺敵,恢復大好河山的愛國情懷。
再者,關注關鍵詞或詩眼、詞眼。
什麼是詩眼?詩眼就是一句詩或一首詩中最能體現作者思想感情和觀點態度的最生動最傳神的一個字或一個詞。比如「問君能有幾多愁」的「愁」字;「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的「孤」……這些字都是最能體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2013年福建卷《送何遁山人歸》的頷聯:「遠壑杜鵑響,前山蜀客歸」一句中的歸字就寫出了詩人歸家的輕松愉悅的心情。
而後,關注意象。
詩歌是以抒情言志為目的的,而意象是詩歌抒情言志的基本單位,是詩歌的情感賴以寄託的地方。詩歌的根本是情感,而人的情感是相通的,抓住意象這個切入點,我們就能夠與幾百年前的詩人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因為詩人一般借意象來表現自我,詩人作為主體,往往與意象這個客體合而為一。有時詩中有幾個意象,各個意象之間都有一定的聯系。在中國古典詩歌中,講究的是「一切景語皆情語」的天人感應模式,所以我們在鑒賞景或物的同時,往往要聯系鑒賞詩人的形象。而且這兩者又常常是一致的。詩歌中出現的意象往往飽含詩人的情感。如柳的意象飽含依依惜別之情;菊的意象是高潔的品質、淡泊的名利的代名詞;滿地黃花是愁緒、容顏老去的象徵……2007年廣東卷林景熙的《溪亭》第一題是:詩人運用了哪些表示時間的意象來表現其情感的?詩人就是通過清秋、日暮、月初白、落葉、流螢和孤燈這些表示時間的意象來表現他的凄涼孤寂及因國破家亡的飄泊無依之感的。
再有,關注詩中的典故。
古代的詩人為表達委婉一些,往往喜歡用典,借他人酒杯澆自己胸中之塊壘;為了更理直氣壯一些,也會借典故來以古喻今;為了使表達簡明一些,會用典故這種較少的文字來傳遞較多的信息。一般用典有兩層含義:(1)用歷史舊事,借古喻今;(2)引用或化用前人詩句,既自明心跡,又豐富詩歌的意蘊,提高詩歌的文化品位,用黃庭堅的話來說就是「脫胎換骨」。正因為如此,它成為古詩詞中常見的一種表現手法。例如杜甫的《發潭州》的頸聯「賈傅才未有,褚公書絕倫」,詩人用典抒情,詩人以才高招忌而被貶長沙的賈誼以及諫阻立武則天為皇後而被貶潭州的褚遂良自況,抒發了自己忠而見疑、賢而被謗、懷才不遇的感傷。再如陳亮的《念奴嬌·登多景樓》中的兩句:「正好長驅,不須反顧,尋取中流誓。小兒破賊,勢成寧問強對!」詩人借祖逖中流擊楫和謝玄在淝水之戰中以少勝多這兩個勸勉南宋當權者,希望他們堅定信念,利用有利形勢,長驅千里,掃清河洛,盡收故土,表達了作者必勝的樂觀信念。
最後,整體感知。
閱讀一首詩,無論你抓住了多少細節,如果詩歌的意思你是不懂的,那麼這首詩你也就不懂了。因此,最後你還是要回歸詩文,整體感知一下詩歌的意思

Ⅱ 現代詩真的不如歌詞嗎怎麼看待現代詩

韓寒:現代詩和詩人怎麼還存在前兩天這里在爭吵詩不詩的問題,沒看,覺得奇怪。因為我的觀點一直是現代詩歌和詩人都沒有存在的必要的,現代詩這種體裁也是沒有意義的。這年頭紙挺貴,好好的散文,寫在一行里不好嗎?古詩的好在於他有格式,格式不是限制,就像車一定要開在指定路線的賽道里一樣,才會有觀眾看,你撒開花了到處亂開,這不就是交通現狀嗎,觀眾自己瞎開也能開成那樣,還要特地去看你瞎開?這就是為什麼發展到現在詩歌越來越淪落。因為它已經不是詩,但詩人還以為自己在寫詩。
寫散文就寫散文,散文家這個名稱自然沒有詩人那麼好騙文學女青年。好好的標點符號擺在那,你非不用,先把自己大腦搞抽筋了,然後把句子給腰斬了,再揉碎,跟彩票開獎一樣隨機一排,還真以為自己是藝術家了。千萬別拿徐志摩的輕輕的和海子的春暖花開跟我說事,寫了幾十年句子出幾句順口的也是應該的。但是,總體來說,我覺得現代詩的最多價值只能作為歌詞的一個小分支存在。既然沒有格式了,那有寫歌詞的人就行了,還要詩人做什麼。
從上學開始我看見圖書館里的現代詩集就是這觀點,永遠不會變了,如果數學習題冊像現代詩集那樣排就好了,打草稿的地方全有了。在我所有的小說里,每本都不忘要諷刺現代詩一下,然後自己寫一首,還真有沒看明白的讀者以為我喜歡現代詩。所以今天就說的直白一點,最後,我要賦現代詩一首小詩一首飛機上落枕小或者詩一首還是兩首… 顯示全部

Ⅲ 顧城怎麼看待詩歌

顧城是一個把詩的世界和人的世界完全合為一體的詩人。在他看來,詩是純凈完美的「天國」,「是理想之樹上,閃耀的雨滴」,任何現實世界中不可彌合的分裂,不可解脫的痛苦,都將在詩中得到解決。所以面對灰暗、殘酷的現實世界,顧城以純朴的鄉村、純凈的大自然和純潔的孩子共同構築了一個遠離世俗塵囂的詩的世界,供自己放飛精神和理想;而在現實生活中,他同樣為對抗讓他厭惡的現實世界,而不顧一切地將自己放逐到一個渺無人煙的域外小島,甚至不惜以死亡抗拒這個世俗世界。

Ⅳ 如何正確看待流行歌曲中的古典詩詞

這不是什麼壞現象啊,一方面流行歌曲不會變得太糟糕,另一方面可以借歌曲傳播古典文化啊。
雖然這樣看來有點糟蹋經典的感覺,但是總比讓那些美麗的詩詞沉默在寂寞中好啊,而且也不是所有的歌曲都是借著古典的外衣去吸引聽眾,有的歌曲的歌詞的確寫得很好,讀起來都像是一首首絕妙的詞,那麼稍微用下典也沒什麼不可啊。
不過我聽歌倒是只撿歌詞好的聽,流行不流行倒不怎麼在意,其實流行這種事物,它也很矛盾啊,它可能很快就消逝了,也可能沉澱下來變成經典呢,很難說啊。
現在日韓風大盛,中國風的出現未嘗不是好事。
但是流行中國風不是古風,就算是引用詩詞,也要看是否恰當合適,否則就會畫蛇添足了。

ps 個人比較偏好古風,對於引用詩詞的流行歌沒什麼興趣,你有興趣的話去聽聽古風的歌好了

Ⅳ 對於現代詩歌的看法

現代詩歌總是前言千遍,是很多人值得思考的問題,前幾天在「牛寺詩歌網」看到這樣一篇相近文章,相信能幫到你:現代詩形式自由,意涵豐富,意象經營重於修辭運用,與古詩相比,雖都為感於物而作,都是心靈的映現,但其完全突破了古詩「溫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點,更加強調自由開放和直率陳述與進行「可感與不可感之間」的溝通。
現代詩的主流是自由體新詩。自由體新詩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產物,形式上採用白話,打破了舊體詩的格律束縛,內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現新思想。
朦朧詩古已有之,並非當代專有。其實,朦朧詩只是詩歌創作的一種藝術形式。朦朧詩的第一特徵是「不直白」。「不直白」在詩人而言,是一種創作習慣或思維習慣;對閱讀者而言,則增加了解讀介入的機會。
二、鑒賞詩歌應關注的內容
詩歌的藝術概括力很強,鑒賞時要從詩歌凝練含蓄的語言入手,把握關鍵語句的深層含義,品味詩歌抒發的情感,分析詩歌的各種藝術表現手段,把握並深刻理解詩歌塑造的藝術形象,感受詩歌的優美意境。具體來說,鑒賞現代詩應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 詩歌的語言
語言是一切文學作品的基本材料。詩歌尤其講究語言的運用,因為藝術形象的塑造、意境的營造,以及情感的傳達,都要藉助語言。詩歌的語言要求用最簡潔的詞句傳達盡可能豐富的內容,這就使詩歌語言形成了凝練、含蓄、跳躍性強的特點。相對而言,現代詩用白話寫成,且較少用典,字面上較舊體詩容易把握。但是,要正確評價一首詩,還是要反復朗誦,盡力揣摩,並抓住飽含作者深情的詞語仔細品味其深層含義。
2. 詩歌的形象
詩歌是通過藝術形象反映生活和抒發感情的。鑒賞詩歌必須准確把握詩中的藝術形象:有些詩,通篇都通過描繪具體鮮明的形象抒發感情;有些詩,雖然沒有描繪具體形象,但能喚起讀者的想像;有些詩,既描繪具體形象,又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

Ⅵ 怎樣去理解詩歌

除了翻譯原文意思外,最好可以結合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以及作者生平,來做具體理解,主要是要去體會詩歌的那種意境美,想像力豐富的人不妨閉上眼睛幻想一下,其實也很有意思 詩歌並不像想像的那麼枯燥,真正理解詩歌的人,覺不會只按照字面來翻譯,那樣是對詩歌的一種褻瀆,詩歌除了意境之美外,還有韻律的美融會在其中,理解的時候,希望可以兩者結合。

Ⅶ 如何看待當前的詩歌

其實現在還是有很多人喜歡寫詩的,也寫出了很多優秀的作品,詩歌的發展還是不錯的,只不過是有很多人沒有關注這個,你不了解,所以說就認為詩歌好像走向衰弱了。其實我覺得詩歌一直都還是發展的不錯的,只不過是很多喜歡寫詩的朋友並不以寫詩歌來賺錢而是,只是一種業余的愛好。

Ⅷ 怎樣看待詩歌

你的說法沒錯,詩歌應該是詩人真情實感的流露,強扭出來的應該好不到哪裡。有了真情實感詩人才會有寫詩的激情,可是,詩歌在寫作過程中,是需要語言的限制的,比如押韻、對仗、平仄等,這樣讀起來才有味道。即使是不十分限制格律的現代詩,也是要求語言的精煉的,日常生活的一句話不可能成為詩歌。這樣一來,就得把詩人豐富的思想感情,轉化成語言,可這個轉化過程,是需要對語言進行不斷的推敲,以找到最合適表達詩人思想感情的詞彙和表達方式。
所謂「創作」大約指的就是這個轉化過程吧?

Ⅸ 如何對待古典詩詞

  1、品讀。
「讀」是了解詩歌的第一步,通過讀,體會詩歌中包含的情感,通過讀明白詩歌中意象的內涵。在讀中品味詞句的精妙,在讀後品味意境的深遠。如讀「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體會到的是一種豪壯,一種悲壯;讀「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體會到的是一種哀怨,一種愁緒。讀「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感受到的是一種開闊的胸懷,一種豁達的感情。
    2、品人物。
詩中總有一個人物的影子,或是友人,或是隱士,或者是作者自己的影子。分析鑒賞詩中的人物形象,就能輕而易舉地明白詩的內蘊。如唐代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初看是寫雪景,大雪之中,一葉扁舟,一個老漁翁,獨釣寒江之上。描寫了一個在天寒地凍,大雪飄飛的環境中,忘掉一切,專心釣魚的老漁翁形象,他形體孤獨,性格孤傲,凜然不可侵犯,其實他正是詩人那種「擺脫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託和寫照。又如陳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雖然沒有鮮明的人物描寫,卻塑造了一個憂國憂民,胸懷大志,孤獨的懷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
    3、巧聯想
    詩歌,正是憑借其精煉的語言、深邃的意象、動人的情感來千古留傳的,而這一切,都離不開聯想。幾千年來,人們見柳而思別離,見松而顯正直,見月而思親友,見菊而思高潔,無一不是借聯想而從詩的空間中延伸而來的。沒有了聯想,當然也就談不上鑒賞詩歌。如李清照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灑。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試想「昨夜雨疏風驟」按道理會讓人難以入眠,可詩人卻還是一夜濃睡。原來她想借酒銷愁,喝了很多的酒。是因為離愁別緒?還是因為內心的寂寞?還是因為飄泊?還是因為傷春……如果,你不充分發揮自己的聯想去做進一步的感悟,你能夠從詩中品出萬般滋味嗎?
    萬丈高樓平地起,學習鑒賞古典詩詞應該從最基礎的東西入手,循序漸進,方能收到最佳的效果。就像品讀一首詩詞,先讀其形,再明其意,最後才能悟其神韻。只要肯在實踐中探索,就一定會提高自己的鑒賞水平和能力。

Ⅹ 如何評價一首詩/詞寫的好不好

首先評詩要看它是律詩還是絕句或者是古體詩,然後看它錯沒有錯韻,再看它的詞藻好不好,然後分析對仗工不工整,評詞就要看個人的積累豐不豐富,對於仄平韻的了解深不深,還要記住詞的格律.
如果是應付考試,就要聯系作者的背景,認真去體會其中的意境,或者就往好的方面說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