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歌曲送別的創作背景及其故事是什麼
1、《送別》的背景:
《送別》曲調取自約翰·龐德·奧特威作曲的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音樂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調創作而成。這是因為李叔同在日本留學時,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採用《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填寫了一首名為《旅愁》的歌詞。而李叔同作的《送別》,則取調於犬童球溪的《旅愁》。
2、《送別》的故事:
弘一法師在俗時,「天涯五好友」中有位叫許幻園的;有年冬天,大雪紛飛,當時舊上海是一片凄涼;許幻園站在門外喊出李叔同和葉子小姐,說:「叔同兄,我家破產了,咱們後會有期。」說完,揮淚而別,連好友的家門也沒進去。
李叔同看著昔日好友遠去的背影,在雪裡站了整整一個小時,連葉子小姐多次的叫聲,彷彿也沒聽見。隨後,李叔同返身回到屋內,把門一關,讓葉子小姐彈琴,他便含淚寫下:「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的傳世佳作。
(1)送別的歌詞是哪個國家的語言擴展閱讀:
1、《送別》不涉教化,意蘊悠長,音樂與文學的結合堪稱完美。歌詞以長短句結構寫成,語言精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邃。歌曲為單三部曲式結構,每個樂段由兩個樂句構成。
2、《送別》第一、三樂段完全相同,音樂起伏平緩,描繪了長亭、古道、夕陽、笛聲等晚景,襯托也寂靜冷落的氣氛。第二樂段第一樂句與前形成鮮明對比,情緒變成激動,似為深沉的感嘆。
B. 《送別》最早是哪個國家創作的
美國歌曲。
《送別》,曲調取自約翰·P·奧德威作曲的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夢見家和母親》是首「藝人歌曲」,這種歌曲19世紀後期盛行於美國,由塗黑了臉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員領唱,音樂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調創作而成。奧德威是「奧德威藝人團」的領導人,曾寫過不少藝人歌曲。 李叔同留日期間,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採用《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填寫了一首名為《旅愁》的歌詞。而李叔同作於1941年的《送別》,則取調於犬童球溪的《旅愁》。 如今《旅愁》在日本傳唱不衰,而《送別》在中國則已成驪歌中的不二經典。沈心工也曾根據《夢見家和母親》寫過一首《昨夜夢》,但最終沒有抵得過李叔同《送別》的光芒。
C. 李叔同先生的「送別」緣何是外國人譜的曲
你說的是美國人奧特威,但是他是19世紀的人,所以你的說法有誤,曲子是19世紀就已經譜好了的,是一首旋律填詞的一首著名的學堂樂歌
所以,送別只是李叔同的填詞作品,但正是因為他天衣無縫的填詞才使得詞曲渾然一體,意境更為高遠,儼然變成了一副地道的中國畫。《
D. 送別的作曲者是誰當時的背景
作曲:《送別》曲調取自約翰·P·奧德威作曲的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
背景:李叔同在日本留學時,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採用《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填寫了一首名為《旅愁》的歌詞。而李叔同作的《送別》,則取調於犬童球溪的《旅愁》。
拓展內容
歌曲描繪了長亭、古道、夕陽、笛聲等晚景。表現了告別友人時百感交集的離愁情緒。
E. 《送別》的歌詞是什麼
《送別》—李叔同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曉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曉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孤雲一片雁聲酸,日暮塞煙寒。
伯勞東,飛燕西,與君長別離。
把袂牽衣淚如雨,此情誰與語。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拓展資料:
李叔同
(約翰·龐德·奧特威、李叔同創作歌曲)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譜名文濤,幼名成蹊,學名廣侯,字息霜,別號漱筒。
李叔同是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他從日本留學歸國後,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後剃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後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
1913年受聘為浙江兩級師范學校(後改為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音樂、圖畫教師。1915年起兼任南京高等師范學校音樂、圖畫教師,並譜曲南京大學歷史上第一首校歌。
歌曲簡介:
《送別》,曲調取自約翰·P·奧德威作曲的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夢見家和母親》是首「藝人歌曲」,這種歌曲19世紀後期盛行於美國,由塗黑了臉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員領唱,音樂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調創作而成。
奧德威是「奧德威藝人團」的領導人,曾寫過不少藝人歌曲。李叔同留日期間,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採用《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填寫了一首名為《旅愁》的歌詞。
而李叔同作於1915年的《送別》 ,則取調於犬童球溪的《旅愁》。 如今《旅愁》在日本傳唱 不衰,而《送別》在中國則已成驪歌中的不二經典。沈心工也曾根據《夢見家和母親》寫過一首《昨夜夢》,但最終沒有抵得過李叔同《送別》的光芒。
F. 《送別》屬於民族歌嗎
這首委婉動人的《送別》是李叔同的代表作。《送別》曲調取自約翰·p·奧德維作曲的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李叔同在日本留學時,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採用《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填寫了一首名為《旅愁》的歌詞。而李叔同作的《送別》,則參考犬童球溪《旅愁》(西風起,秋漸深,秋容動客心。獨身惆悵嘆飄零,寒光照孤影。憶故土,思故人,高堂會雙親。鄉路迢迢何處尋,覺來夢斷心。李叔同翻譯)的同時,運用中國古詩詞的文學元素重新作詞。《送別》語言精練,情感真切,意蘊悠長,音樂與文學的結合堪稱完美。音樂以美國民歌為主,適當改動,使這首歌曲更具濃郁的中國民族韻味。旋律優美起伏,長亭、古道、夕陽、笛聲等晚景得到淋漓盡致的抒發,烘托出寂靜冷落的氣氛,恰當地表現了告別友人的離愁情緒,聽後讓人百感交集。追問:確定嗎?!回答:十分確定!追問: 你先看好我的問題啊,我問的是是民族歌嗎?你答的是民歌,少一個字意思就不一樣了,你確定你沒搞錯?回答: 如果你的「民族」定義在中國少數民族,那很顯然它不是。但屬於民間歌曲是可以肯定的。追問: 肯定不是少數民族的歌曲,我的意思是屬於中國的民族歌嗎,比如說《走進新時代》《精忠報國》《家鄉》這一類的
G. 《送別》的背景是什麼
書寫送別背景
弘一法師在俗時,「天涯五好友」中有位叫許幻園的;有年冬天,大雪紛飛,當時舊上海是一片凄涼;許幻園站在門外喊出李叔同和葉子小姐,說:「叔同兄,我家破產了,咱們後會有期。」說完,揮淚而別,連好友的家門也沒進去。
李叔同看著昔日好友遠去的背影,在雪裡站了整整一個小時,連葉子小姐多次的叫聲,彷彿也沒聽見。隨後,李叔同返身回到屋內,把門一關,讓葉子小姐彈琴,他便含淚寫下:「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的傳世佳作。
(7)送別的歌詞是哪個國家的語言擴展閱讀
李叔同留日期間,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採用《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填寫了一首名為《旅愁》的歌詞。而李叔同作於1915年的《送別》,則取調於犬童球溪的《旅愁》。
如今《旅愁》在日本傳唱不衰,而《送別》在中國則已成驪歌中的不二經典。沈心工也曾根據《夢見家和母親》寫過一首《昨夜夢》,但最終沒有抵得過李叔同《送別》的光芒。
H. 歌曲《送別》是我國哪部電影里的插曲,它的詞作才是誰,曲調源自哪個國家的歌曲
城南舊事,李叔同,日本
I. 《送別》的曲出自哪首歌
《送別》曲調取自約翰·p·奧德威作曲的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李叔同在日本留學時,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採用《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填寫了一首名為《旅愁》的歌詞。而李叔同作的《送別》,則取調於犬童球溪的《旅愁》。《送別》不涉教化,意蘊悠長,音樂與文學的結合堪稱完美。歌詞以長短句結構寫成,語言精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邃。歌曲為單三部曲式結構,每個樂段由兩個樂句構成。第一、三樂段完全相同,音樂起伏平緩,描繪了長亭、古道、夕陽、笛聲等晚景,襯托也寂靜冷落的氣氛。第二樂段第一樂句與前形成鮮明對比,情緒變成激動,似為深沉的感嘆。第二樂句略有變化地再現了第一樂段的第二樂句,恰當地表現了告別友人的離愁情緒。這些相近甚至重復的樂句在歌曲中並未給人以繁瑣、絮叨的印象,反而加強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統一性,賦予它一種特別的美感。「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淡淡的笛音吹出了離愁,幽美的歌詞寫出了別緒,聽來讓人百感交集。首尾呼應,詩人的感悟:看破紅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