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芥川龍之介的人物生平
明治二十五年(1892)3月1日,芥川龍之介生於東京,本姓新原,是一個送奶工人的兒子,生母於三十二歲時生下他,龍之介以新原敏三(山口縣人,經營牛奶業)長子的身份出生於東京市(今東京都中央區)入船町八丁目一番地。因生於辰年辰月辰日辰刻,故名龍之介。龍之介上面有兩個姐姐,大姐初子(ハツ)夭折,二姐(ヒサ)初與葛卷義定結婚,生一男一女,夫死後,改嫁西川豐,西川死後,她再次回到葛卷家。芥川生後七個月,母親福子(フクコ)發瘋,八個月後猝然發狂,其後終生為狂人。龍之介被送到位於本所區(今墨田區)泉町十五番地的外婆芥川家。養父芥川道章是母親的兄長,當時是東京府的土木課長。芥川家是有相當大宅邸的大家族,世代擔任江戶城的茶會吏一職,作風嚴厲但博學多識,具有濃重文人氣息,』。因芥川家是延續十幾代的士族(武士),門風高尚,文學、演藝、美術等均是士族子弟必修科目。全家皆諳游藝(茶道、插花、舞蹈、音樂等的總稱)的。道章擅南畫、俳句,愛盆栽,「對於搞文學,誰都不會全然反對,因為從養父母到姨媽,都愛好文學」(《愛好文藝的家庭》『文學好きの家庭から』。或許是環境使然,再加上天資聰穎,他閱讀的書籍涉獵極廣,在中小學時代喜讀江戶文學、《西遊記》、《水滸傳》等,也喜歡日本近代作家泉鏡花、幸田露伴、夏目漱石、森鷗外的作品。對歐美文學也興趣濃厚,喜讀易卜生、法朗士、波德萊爾、斯特林堡等人的作品,深受世紀末文學的影響。這使他日後不但成為傑出的作家,更是個博學之士。前期
明治二十六年(1893)1歲
生父新原敏三從入船町搬家到芝區(港區)新錢座町十六番地。
明治三十年(1897)5歲
入讀迴向院 旁邊的江東小學附屬幼兒園。
明治三十一年(1898)6歲
4月,入讀位於本所六町的江東小學。由於略帶神經質,故而易膽怯,且體質羸弱,但學習成績優異。「夜焚落葉見社神」(落葉焚いて野守の神を見し夜かな),據稱是他小學時代作的俳句,早早展示了他早熟的文采。明治三十五年(1901)10歲
11月28日,母親福子死去。4月,他與野口真道等同學一起創辦了傳閱雜志《日出界》,自己編輯,自己書寫封面。芥川很早就喜愛讀書,他讀過德富蘆花的《自然與人生》和泉鏡花的《化銀杏》,酷愛從馬琴的《里見八犬記》到三馬、一九、近松等的江戶文學;此外,《西遊記》、《水滸傳》也在他的愛讀之列。11月28日,母親福子去世,「她死前突然恢復了生氣,看著我們的臉不停地簌簌落淚」(《點鬼薄》『點鬼簿』)。
明治三十七年(1904)12歲
明治三十二年,母親的妹妹冬子(フユ)與父親敏三結合,生下異母弟得二。根據那年7月的司法裁定,作為冬子入籍新原家的條件,龍之介正式過繼為芥川家的養子。
明治三十八年(1905)13歲
從江東小學畢業,入讀位於本所柳原的東京府立第三中學,中學時代的芥川學業成績優秀,尤其是漢文,水平超常。他的讀書慾望越來越盛,紅葉、露伴、一葉、樗牛、蘆花、漱石、鷗外等的小說他都熟讀過,在外國作家中,他對易普生、阿耐特法郎士(アナトール?フランス)等表現出了關注。當時,歷史是他最喜歡的學科,他希望將來作個歷史學家。中學時代,他曾發表作品《義仲論》於校友會雜志第15號上(明治四十三年二月)。曾是他的一年級老師的廣瀨雄回憶說:「他身體纖瘦,與臉長相比,頭顯得特別大,長脖子,高鼻樑,綿津海的珍珠一樣的眸子里深藏著睿智」(《回憶龍之介君》『竜之介君の思出』)。
明治四十三年(1910)18歲
3月,從府立第三中學畢業。9月,以優異的成績被保送入讀第一高等學校一部乙班(文科),久米正雄、菊池寬、松岡讓、山本有三、土尾文明、恆藤恭、石田干之助等都是他的同班同學,德法科的秦豐吉、藤森成吉,以及比他高一級的文科生豐島與志雄、山宮允、近衛文麿等也是他的同學。同年秋,芥川全家暫時移居到位於府下內藤新宿町二丁目七十一番地的生父敏三家。
明治四十四年(1911) 19歲
入住位於本鄉的一高學生宿舍,渡過一年的宿捨生活。但他卻因有潔癖而不適應這里的生活,當時的龍之介是一個具有秀才氣質的老實學生,讀書欲、求知慾依然很強烈,喜愛讀波德萊爾、斯特林堡、阿耐特法郎士、巴爾庫松、奧依昆等人的作品,超然存在於課堂之外。 大正二年(1913)21歲
他進入東京帝國大學,學習英國文學,期間開始寫作。並與久米正雄、菊池寬等先後兩次復刊《新思潮》,成為第3次和第4次復刊的《新思潮》雜志同人。
大正三年(1914)22歲
2月,與豐島與志雄、山宮允、久米正雄、菊池寬、松岡讓、成瀨正一、山本有三、土屋文明等一起創辦第三次《新思潮》,並以柳川龍之介為筆名,在創刊號上發表自己翻譯的葉芝及阿耐特法郎士的作品。4月,他又在該刊上發表了處女作——小說《老年》。9月,發表了戲劇《青年與死》。10月,第三次《新思潮》停刊。10月底,一家人移居府下豐島郡瀧野川町字端435號。「學生時代的我與第三次及第四次《新思潮》的同人們交往最為密切,本來沒有當作家之願望的我最後卻成了作家,這完全是收了他們的壞影響……當時,我除了上面提及的那些人外,還同早稻田大學的一些人交往,這些人也確實給我這個單純的人施加了壞影響。除了他們就沒有別人了,他們是同人雜志《假面》的創辦人日夏耿之介、西條八十、森口多里諸君」(《<假面>諸君》『「仮面」諸君』)。
大正四年(1915) 23歲
2月,與吉田彌生的「初戀」破滅,產生厭世情緒。5月,在《帝國文學》上發表《火男面具》。11月,又在同刊發表《羅生門》,但當時他還是一個無名的青年。12月,經一個在夏目漱石那裡作門生的同學林原耕三的介紹,芥川參加了位於早稻田南町漱石山房的「星期四聚會」,後入漱石門下。他後來曾說過,從漱石那裡感受到了「不知何時射出來的……人格上的吸引力」即魅力(《那時自己的事》『あの頃の自分の事』別稿)。
大正五年(1916) 24歲
1月,在《讀賣新聞》上發表《松浦氏的<文學的本質>》一文。2月,與久米正雄、松岡讓、成瀨正一、菊池寬等一起創辦第四次《新思潮》,並在創刊號上發表《鼻子》,此文受到了漱石的贊賞。後來,經漱石的門生鈴木三重吉的推薦,參與執筆《新小說》,邁出自己走向文壇的第一步。7月,從東京帝國大學英語系畢業,畢業論文題目為《威廉莫里斯研究》(『ウィリアム?モリス研究』),畢業成績在全班20名同學中排名第二。9月,在《新小說》上發表《芋粥》,這篇小說得到了好評,與10月在《中央公論》上發表的《手巾》的成功,確立了他的新進作家地位。11月,在《新思潮》上發表了自己第一篇基督教作品《煙草》(後改名為《煙草與魔鬼》)。12月,經一高教授畔柳都太郎介紹,芥川到海軍機關學校作了臨時教官,從此住在鐮倉,月工資60日元。同月9日,老師夏目漱石去世。
大正六年(1917) 25歲
1月,在《文章世界》上發表《運》,在《新思潮》上發表《尾行了齋備忘錄》。3月,第四次《新思潮》停刊。4月,與養父芥川道章一起旅遊京都、奈良。5月,第一部短篇小說集《羅生門》由阿蘭陀書房出版。6月,所謂的「新技巧派」新進作家聚在一起為《羅生門》舉辦了出版紀念會。9月,從鐮倉移居到橫須賀市的汐入尾鷲梅吉。11月,第二部短篇小說集《煙草與魔鬼》(新潮社)出版。
大正七年(1918)26歲
1月,在《新潮》上發表《掉頭之後》(『首が落ちた話』),在《新小說》上發表《西鄉隆盛》。與室生犀星相識並結為好友。2月2日,與冢本文子結婚,文子當時19歲,就讀於跡見女校。3月,定居鐮倉大町十字街並成為大阪每日新聞社社友。5月,師從高濱虛子,對俳句表現出熱心。一次,在朋友婚宴上,他曾吟俳句「刀凝余寒以切韭」(庖丁の余寒曇りや韮を切る)助興。4月,在《新小說》上發表《世之介的話》,在《中央公論》上發表《袈裟與盛遠》。6月,他發表了一系列俳句。
大正八年(1919) 27歲
1月,第三部短篇集《傀儡師》(新潮社)刊行。3月15日,生父新原敏三患流感死去。同月,芥川從海軍機關學校辭職,成為大阪每日新聞社會員,入會條件是每年給該社寫幾篇小說,不取稿費;平日無須去該社上班,亦無須撰寫其他新聞;每月可領取薪金130日元。4月28日,從鐮倉再次搬到田端,與養父母住在一起,在田端,他的書齋名字為「我鬼窟」。5月,與菊池寬一起游長崎,尋訪基督教遺跡,在旅地,他與齋藤茂吉初次相會。但是,在當時,室生犀星、小島政二郎、南部修太郎、瀧井孝作及小穴隆一等人更能引起芥川的注意。這一年中,他與一個被稱作「愁人」的女子秀茂子相會,並一度陷入情感苦惱,《傻子的一生》中的「狂人之女」即暗只指人。
大正九年(1920)28歲
1月,第四部短篇集《影燈籠》(春陽堂)刊行。3月,長子出生,他以菊池寬名字中「寬」字的萬葉假名「比呂志」命名之。11月,他與久米正雄、菊池寬、宇野浩二等人一起去京都、大阪演講旅行。這一年春天,芥川在上野「清凌亭」飯店結識女招待佐多稻子。
大正十年(1921)29歲
3月,第五部短篇集《夜來香》(新潮社)刊行。同月,他被大阪每日新聞社以海外觀察員的身份派往中國。在中國,他從上海出發,一路游覽了杭州、蘇州、揚州、南京和蕪湖,然後溯江而上至漢口,游洞庭,訪長沙,經鄭州、洛陽、龍門前往北京,7月底,從朝鮮回國。這次旅行使芥川的健康大大受損,他回國後即病倒。 大正十一年(1922)30歲
4月,改書齋所懸匾額「我鬼窟」為下島熏書寫的「澄江堂」,這個名號在1月12日芥川給小穴隆一的信中首次使用。4月25日倒5月30日,再次去長崎旅行,途中在京都停留十餘日。7月9日,森鷗外死去。11月,次子多加志出生。此時的芥川,身體漸衰,飽受神經衰弱、皮疹、胃痙攣、腸炎、心跳過速等病的折磨。
大正十二年(1923)31歲
1月,在菊池寬創辦的雜志《文藝春秋》頭版連載《侏儒的話》。3-4月,到湯河原接受溫泉治療。5月,第六部短篇集《春服》(春陽堂)刊行。6月,有島武郎殉情,芥川深受觸擊。8月,在山梨縣法光寺暑期大學作了《有關文藝》等題目的演講。同月,去鐮倉避暑,結識岡本一平、鹿子夫婦。「笛聲叢遠方的薄暮中傳來,T先生的弟弟走進H屋,這是,麻川氏(龍之介)突然變色而立道:『啊,該播種了』」。(《鶴病》,鶴は病みき)。10月結識尚在一高讀書的堀辰雄。12月,去京都旅行,在《中央公論》上發表《啊哈哈哈哈》,標志著他文風的轉變。
大正十三年(1924)32歲
1月,在《中央公論》上發表《侍女日記》,在《新潮》上發表《一塊土》。4月,在《中央公論》上發表《少年》,在《改造》上發表《寒冷》。7月,第七部短篇集《黃雀風》(新潮社)刊行。7月至第二年3月,編集《現代英語文學系列》(The Modern Series of English Literature)(全七卷),由興文社出版。7月下旬至9月,在輕井澤避暑,結識「在學問上可與之匹敵」的才女片山廣子,寫了《超人》、《相聞》等抒情詩,但他們的關系尚未深入發展,芥川就退卻了。9月,第二部隨筆集《百草》(新潮社)刊行。10月,岳父死去,內弟冢本八洲亦患吐血病,芥川自己也遭受著感冒、神經性胃下垂、痔瘡、神經衰弱等病的折磨,身體更加虛弱,開始接受齋藤茂吉的治療。
大正十四年(1925)33歲
2月,與萩原朔太郎結為摯友。3月,參與編輯《泉鏡花全集》。4月,《芥川龍之介》作為《現代小說全集》第一卷(新潮社)予以刊行。4月10日到5月6日,在修善寺新井旅館接受溫泉治療。7月,三字也寸志出生。10月,受興文社所託的《近代日本文藝讀本》全五卷編輯完畢。11月,《中國游記》(改造社)刊行。因健康狀況惡化,創作進入低潮。
大正十五年--昭和元年(1926) 34歲
1月,為治胃病、神經衰弱、痔瘡等疾病而呆在湯河原中西屋至2月中旬。4月,前往妻子的娘家鵠沼,與妻子呆在一起,此時,他的失眠症越來越嚴重了。7月上旬,他再次前往鵠沼。10月,隨筆集《梅?馬?鶯》(新潮社)刊行。
昭和二年(1927年)35歲
1月,從鵠沼返回。新年伊始,姐姐家失火,住宅全被燒毀,因該宅入有巨額保險金,姐夫西川豐被懷疑為自己放火,苦惱中的他卧軌自殺。姐夫死後,芥川為姐姐家欠人的高利貸四處奔波,致使神經衰弱更加嚴重。4月開始,在《改造》上連載《文藝的,過於文藝的》(至7月)一文,同時,他與谷崎潤一郎就小說的思想這一問題展開論戰。4月7日,與平松麻素子相約在帝國飯店自殺未遂。6月,第八部短篇集《湖南扇》(文藝春秋社)刊行。7月23日,《續西方人》完稿,24日,天尚未明,芥川在他田端的卧室里服下致死量的巴比妥自殺。枕邊放著聖經。他給妻子、小穴隆一、菊池寬、葛卷義敏、姨媽及親戚竹內先生留有遺書,此外,還留下一篇《給老朋友的信》。「自殺者也許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自殺。我們的行為都含有復雜的動機,但是,我卻感到了模模糊糊的不安,為什麼我對未來只有模糊的不安呢」(《給老朋友的信》)。27日,在谷中火葬場,大家為芥川舉行了葬禮,然後把骨灰存放在染井法華宗慈眼寺。 芥川龍之介的作品以短篇小說為主,其它更有詩、和歌、俳句、隨筆、散文、游記、論文等多種。
芥川龍之介的小說始於歷史題材,如《羅生門》、《鼻子》、《偷盜》等;繼而轉向明治文明開化題材,如《舞會》、《阿富的貞操》、《偶人》等;後寫作現實題材,如《桔子》、《一塊地》以及《秋》等。在創作中注重技巧,風格纖細華麗,形式、結構完美,關心社會問題與人生問題。1925年發表自傳性質小說《大島寺信輔的半生》。1927年發表短篇《河童》,對資本主義社會及其制度作了尖銳的嘲諷。
芥川龍之介亦是新思潮派的代表作家,創作上既有浪漫主義特點,又具有現實主義傾向。
早期的作品以歷史小說為主,借古喻今,針砭時弊。它們可分為5類:
①取材於封建王朝的人和事,如《羅生門》和《鼻子》系根據古代故事改編,揭露風行於世的利己主義;《地獄圖》(1918)寫一個服務於封建公侯的畫師為了追求藝術上的成就而獻出女兒和自己的生命,抨擊暴君把人間變成了地獄。
②取材於近世傳入日本的天主教的傳教活動,如《煙草和魔鬼》(1917)、《信徒之死》(1918)、《眾神的微笑》(1922)等。
③描述江戶時代的社會現象,如《戲作三昧》、《某一天的大石內藏助》(均1917)等。在《戲作三昧》中,通過對主人公瀧澤馬琴的內心活動的描寫,闡述了作者超然於庸俗丑惡的現實之外的處世哲學。
④描繪明治維新後資本主義上升時期日本社會的小說,如《手絹》(1916)、《舞會》(1920)等。《手絹》諷刺了日本明治時期思想家新渡戶稻造所鼓吹的武士道精神。
⑤取材於中國古代傳說的作品,如《女體》、《黃粱夢》、《英雄器》(均1917)、《杜子春》、《秋山圖》(均1920)等。
十月革命後,日本無產階級文學開始萌芽,芥川龍之介也在時代的影響下,著重寫反映現實的作品。其中有歌頌與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頹唐消沉形成明顯對照的淳樸善良的農村姑娘《桔子》(1919),表現現代男女青年苦悶的《秋》(1920),刻畫少年心理的《手推車》(1921),描寫農村中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一塊地》(1923),嘲諷乃木希典的《將軍》(1920)以及批判軍國主義思想、對下層士兵寄予同情的《猴子》(1916)和《三個寶》(1927)。
芥川龍之介晚期的作品,反映了他對貧富懸殊的社會現實的幻滅感。1927年初,發表《玄鶴山房》,通過老畫家之死,揭露家庭內部的糾葛,反映了人生的慘淡和絕望心情,暗示舊事物的衰亡和新時代的來臨。寫這篇作品時,芥川龍之介已經萌生自殺的念頭,使以後的作品如《海市蜃樓》等充滿了陰郁氣氛。《河童》(1927)通過虛構的河童國,抨擊人吃人的資本主義制度。遺作《齒輪》和《某傻子的一生》(1927)描述作者生前的思想狀態。評論集《侏儒的話》(1923~1927)闡述了他對藝術和人生的看法。 芥川龍之介是一位帶有懷疑主義色彩的作家,他的作品中滲透著他的懷疑主義態度。十九世紀末期,頹廢主義和唯美主義盛行,伴隨著人們對現有一切知識理論體系的懷疑和重新解讀,這時期的懷疑主義更多地是體現出了人們在工業社會條件下的仿惶和矛盾。這種分裂和矛盾的態度在芥川龍之介的小說中最能體現,芥川的時代是日本由傳統向現代快速轉變的時代,他從中學時期開始接觸西方文學理論,西方的現代文學思潮對他產生了一定影響。芥川的作品中也經常出現波德萊爾、尼采、斯特林堡等西方著名的詩人和哲人, 「深受懷疑主義、厭世主義、世紀末文學影響」。芥川的小說中呈現出來的對宗教、死亡、人性的矛盾和分裂的態度正體現了他的懷疑主義的傾向。
芥川龍之介擅長短篇創作,由於篇幅的限制,也不能描繪廣闊的社會生活,大起大落的時代變遷。但是芥川的獨到之處他從細處著手,或取材於現實,或從日本、中國的歷史傳說故事吸取靈感,不拘泥於時代,描繪武士、貴族、僧侶、匠人、盜賊、平民等等各色人等的離奇故事,縱觀他的全部短篇,也是一種對人間百態的展現。芥川對人的心理狀態描述是源於他自己的親身經歷以及對社會人情的觀察。他擅長心理描寫,對人性做深層的挖掘,他筆下的主人公幾乎沒有幾個算得上是可愛的人,除開那些窮凶極惡之人,最平常的普通百姓也是懷著隱秘不足外道的心思。從早期的《羅生門》、 《鼻子》到晚期的《河童》,對人心的剖析,對生存的不安於苦惱都是是始終貫穿的主題,這種悲觀和苦惱也是導致他早早離世的原因。可即使如此,芥川又時常在作品中流露出對善的憧憬與嚮往,他早期作品中對基督教徒的描述, 《稿子》中體現的脈脈溫情, 《杜於春》中的主人公也是作品中極少數沒有道德理疵的主人公。但他在描述人性的善良與道德的力量時依然流露出悲觀主義的態度,他認為道德和理性在今日已經不能約束人們的行為,人的利已之心總是促使人們做出可怕的事情。這種對道德和人性的懷疑愈加導致他的悲觀主義,使他陷入更深的不安中。 死亡和芥川龍之介的生活和創作有著密切的聯系。正是死亡激發了他對人對己的悲劇處境的認識,並在自己的藝術世界裡將這些死亡意識慢慢呈現在讀者面前。奧尼爾說:「人們往往把悲劇性與悲觀主義混為一談,對我來說,只有悲劇性才具有真正意義的美,而這美就是真理。悲劇使生活和希望具有意義。」死亡是悲劇性的。芥川龍之介以他特有的認知方式,在悲涼的世界裡關注著人的靈魂,追求著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天國。
母親、姐姐以及恩師、好友的死亡,讓芥川龍之介對死亡既存在恐懼,又充滿理解。死亡威脅生命,死亡無法逆轉,死亡無處不在,死亡定格記億,死亡凝固時間,死亡使短暫的東西變成永恆。在芥川龍之介的死亡意識中,死亡既是矛盾存在的,又是不斷流轉交化的。這些意識都融入到他的創作中,在他的作品中,既看到面對死亡的臣服者,也看到死亡的叛逆者,但更多的是為藝術和信仰獻出生命的一個個平常人,最能寄託芥川理想的是那些不藉以生命為代價來追求「金色夢幻」的強者。無論是日本傳統思想——神道教中叛逆之神帶來的強大生命力,生命成長、成熟、衰老的過程,還是武士道中對踐踏生命的批判和惋惜,都體現了芥川對於向死而在的「生」的態度,而作為晚年芥川自我拯救的最後一根稻草「基督教」,則以對詩性、美好的世界的嚮往,思想、靈魂的解脫,使芥川最終選擇以自地完成對生與死的抉擇。
② 如何做到靜如處子,動如脫兔。能夠成為有淑女氣質的女生
從心理學看,氣質可以劃分四種類型:多血質、黏液質、膽汁質和抑鬱質。
多血質的人,性格活潑,情緒飽滿,易適應各種交際場合和交往對象。社交場合中表現為熱情有餘,不夠踏實,感情好惡流露明顯,感情的穩定性和持久性不夠,會給交往對象忽冷忽熱、不可靠的感覺,導致交往的失敗。因此,多血質的人,應該學會自我控制,不能憑借感情用事,要在熱情中求平穩,行動中求扎實。
黏液質的人,交往中往往表現為喜歡安靜,情緒的興奮度較低,表面上顯得較為冷漠,缺乏黏液質的人要盡量主動地與人打招呼和交談,讓別人有機會了解自己,交往中表現出主動性和熱情。
膽汁質的人,情感表現為不可遏制,容易沖動,脾氣急躁,在社交場合中,一旦興奮起來,眉飛色舞,滔滔不絕;遇到不高興的事或挫折時,變得粗暴。這種大起大落的情感特點會使交往對象無所適從,從而退避三舍。
抑鬱質的人,情感的興奮性和抑制性都較弱,謹慎、孤僻,常給人難以捉摸、不可接近的感覺。但是,抑鬱質的人一旦交往成功,對朋友的友誼將是非常專注忠誠的。對抑鬱質的人來說,增強自信心和主動性是非常重要的。
人的氣質不只固定在一種類型上,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要把握好自我氣質,也要在社交活動中不斷有意識培養自己的優良氣質。氣質這個概念將越來越多地應用於現代生活中,成為衡量一個人社交能力的尺度之一。
簡單說,我認為一個人的氣質是指一個人內在涵養或修養的外在體現.氣質是內在的不自覺的外露,而不僅是表面功夫.如果胸無點墨,那任憑用在華麗的衣服裝飾,這人也是毫無氣質可言的,反而給別人膚淺的感覺.所以,如果想要提升自己的氣質,做到氣質出眾,除了穿著得體,說話有分寸之外,就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品德修養,不斷豐富自己.
1.一個人的氣質是內部修養,外在的行為談吐~~~~待人接物的方式態度等的總和。優雅大方、自然的氣質會給人一種舒適,親切,隨和的感覺~~
2.氣質不是學來的,而是培養出來。做為女人不能說太多,但要什麼都懂。平時要多學東西,多看書。(不是看8掛雜志)沒事的話去學學跳舞,或者鍛煉身體。還要多學學交際。
3. 品味決定氣質
4.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很有道理的,你可以接近一些氣質好的人,你就會不知不覺得改變一些~~
5. 多看書,多思考,氣質不是一個月兩個月可以改變的.是需要一年兩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很多人讀完大學,很久沒見的人都說她變了一個樣,其實就是校園生活熏陶出來的. 多讀書總有好處. 還有一點,想成為什麼人,就和什麼人做朋友,親君子,遠小人.時間長了,氣質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了.
6. 讀書是最基本的。
書讀得少的話其他練的再多,,也還是沒有內涵啊~ 再說,讀多點書眼睛會更明亮哦~眼睛裡面畢竟是化不了妝的~ 有些女孩子雖然漂亮,但看眼睛的話卻空洞無物~滿悲哀的~
7.練芭蕾舞瑜伽什麼的,赫本的氣質就是練芭蕾舞練出來的
8.要一個好的生活環境,好的心態。才能培養出好的氣質。
9.氣質..遈內在散發絀箂的一種魅力 化妝雖能改變容貌,但遈氣質這東西就遈要靠內在修養 如果要將氣質用外在的東西表現出來,那就是做作.
10.從小不一樣的環境會造舊不一樣的人,一個人的閱歷 學識 對自己的了解程度都會對氣質有一定的影響
11. 氣質也是分很多種類的,比如張揚,靈性清秀,嫵媚,還有一種就是更難達到的高貴,氣質從外表基本表現就在穿衣打扮,言行舉止,一舉一動都是讓不出格的,好難掌握呢!有些氣質真是天生的,如果沒有天生的就只以能是後天培養,首先了解自己是哪種類型,然後有自己的主張,為自己創造後天的完美氣質啊~
12.氣質確實有天生影響的,有後天教育培養的,不過在短期內無法改變天生因素和教育背景下,你可以試著培養自信!有自信的人才會美麗,但不能失去謙虛!這里介紹一個女孩走路的小竅門,挺胸收腹等自是不必說,其次開始練時可以在兩腋下夾兩本不厚的書,保證走路時上臂不要擺動,注意肩膀不要晃來晃去的(那樣很不雅),練多了就可以把腋下的書撤掉,而放在頭頂,兩臂則放在人體中縫的後側(據本人理解,這樣會使肩的線條更加美麗)走路時不要刻意走一字,兩腳邁
13.誰說氣質是天生的不可以後天培養 張曼玉10年前和10年後好比伐 除了以上jm說的 還要心裡經常提醒自己:我是最美的 最有氣質的.最主要的就是要有自信.
14.女子的氣質美,是女子美的全部表現。氣質美,會使男士們忽視其貌而永存其美。
氣質美的女孩,即使丑點,人們根本不會說她丑。無知的美在外表,其實很難在男士們的心底烙上美印。前者高雅,後者俗氣。
用培養氣質來使自己變美的女子,比用服裝和打扮來美化自己的女子,要具備更高一層的精神境界。前者使人活得充實,後者把人變的空慮。而最完美的恰恰是兩者的結合。氣質美,至少蘊藏著真誠和善良。一個虛偽和惡狠的女人,很難想像她有什麼和祥與美好。 幾乎所有的女性都渴望自己在性格和外表方面,對別人具有更大的吸引力。那麼,怎樣才能修煉出良好的氣質呢?懂得如何去發揮自己的優點及克服自己的缺點,便可使你魅力大增。
要接受自己的面貌
每一個人在性格或外貌方面,都有其獨特的氣質和優點。懂得如何加以發揮,便可增加吸引力。
對別人信任和關心
熱誠與關懷,是最具吸引力的氣質之一。對別人關心體諒,將會獲得相同的回報。別人將會為此種氣質而折服。
儀態端莊,充滿自信。
一個步姿灑脫、意氣風發、充滿自信的女性,最能吸引別人。
保持幽默感
一個懂得在適當的場合和適當的時間展露笑容或開懷大笑的人,定能受到別人的歡迎。
不要懼怕顯露真實情緒
不論什麼樣的喜怒哀樂、柔情蜜意,都不應加以隱藏。一個經常壓抑、掩藏情緒的女子,會被視為冷漠無情,沒有人會喜歡和一座冰山交往。
有困難時,應該向朋友求助
朋友會因你向他們求助而感到他們的重要性。他們不但不會輕視你,反而會引為知己,對你更加喜愛。
不要斤斤計較
女性在交往中,要心胸開朗,豁然大度,千萬別小心眼、小家子氣。不要為一點點小事就大動肝火,斤斤計較,甚至在許多場合弄得大家都非常難堪而下不了台,這樣會令人討厭的。
不要自視清高
女性不要自視清高,在社交中,不能因為別人與自己脾氣不同,身份有異,就顯示出不耐煩或瞧不起別人的樣子,當然也不要因自己的職務、地位不如人家,或長相一般,服飾不佳而過分謙卑,要落落大方,不卑不亢。
不要賣弄聰明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自尊心,都有引為驕傲的地方。賣弄乃缺少教養的表現。當然,女性一般考慮問題都比男性周到而細致,在那種馬大哈的男人面前,適當顯示你的周到與細致,他是會非常看重你的,千萬不要以為這是耍小聰明,這是想得到位的表現,也是女性心思細膩的表現。
不要忽視儀表
作為女性,在社交場合,必須注意儀表的端莊整潔。在社交活動時,適當地修飾與打扮是應該的。切忌疲疲沓沓,不修邊幅。
做好以上各點之後,再加上以下幾點,你的氣質會修煉的更好,自然會使你的氣質美日趨成熟。
③ 有沒有今年考湖南自考公共管理科的考試內容為公共經濟學,管理心理學,勞動與社會保障,公共事業管理的
有的 我hi過你了
④ 用靜如處子動如脫兔來形容一個女子,指的什麼意思
用來形容女子,指的是安靜的時候像未嫁的女子,活潑的時候像逃脫的兔子。
就是說這個女子動靜皆宜,時而文靜,時而活蹦亂跳。
處子:指未出嫁的女子,處女。
比喻軍隊未行動時就像未出嫁的女子那樣沉靜,一行動就像逃脫的兔子那樣敏捷。也就是說不動的時候要像大姑娘深藏閨中,動起來像脫網的兔子那樣快。
出自:春秋孫武《孫子兵法·九地篇》:「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後如脫兔,敵不及拒。」
譯文:戰爭開始之前要像處女那樣顯得沉靜柔弱,誘使敵人放鬆戒備;戰斗展開之後,則要像脫逃的野兔一樣行動迅速,使敵人措手不及,無從抵抗。
(4)初子心理知識點大全擴展閱讀
《孫子兵法·九地篇》是春秋時期兵法家孫武創作的一篇散文,具體論述了怎樣利用九種不同地形正確指揮作戰的原則和方法,同時深入地分析了部隊在各種處境中的心理狀態,指出一個英明的指揮員只要能夠辯證地利用各種地形的特點和士卒心理,就能發掘部隊無窮潛在的戰鬥力,穩操勝券在手。
孫子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觀點:「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這就是說,生命的活力是死亡給予的。死亡是可怕的,它是生命的敵人。因為只有它能戰勝生命,吞沒生命。但是,死亡又是生命的意義和刎頸之交,因為它有一種最積極的愛力,就是驅使你努力求生。
從這個意義上說,死亡是戰爭最深刻的動力,它能激發人的生命的能量,去求生求勝,從戰爭的絕境中突圍出來。但這種大膽並不是主張拿生命去冒險。孫子指出,這是軍隊陷於這九種「不得已」而為之的最後一搏,它的作用是積極的,它的目的是不放棄一切勝利的希望,頑強地堅持到最後一息,決不向死亡屈服。
人類的處境與之頗為相似,「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常常是生存的普遍法則,真正的強者敢於把自己置於困境之中,而不是滿足於享樂,這樣才能發掘生命的潛能,創造成功的輝煌。
孫武(約公元前545年-約公元前470年),字長卿,春秋末期齊國人。中國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尊稱兵聖或孫子(孫武子),又稱「兵家至聖」,被譽為「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
孫武大約活動於公元前六世紀末至前五世紀初,由齊至吳,經吳國重臣伍員(伍子胥)舉薦,向吳王闔閭進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為將。他曾率領吳國軍隊大敗楚國軍隊,佔領楚國都城郢城,幾近覆亡楚國。
其著有巨作《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後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