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穀雨節氣的關於數學知識的手抄報

穀雨節氣的關於數學知識的手抄報

發布時間: 2022-07-15 07:05:01

㈠ 穀雨節氣的手抄報怎麼畫

可以寫上下邊的文字,再加一些圖片。

穀雨的民族習俗
飲茶習俗

穀雨茶也就是雨前茶,是穀雨時節採制的春茶,又叫二春茶。春季溫度適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樹經半年冬季的休養生息,使得春梢芽葉肥碩,色澤翠綠,葉質柔軟,富含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使春茶滋味鮮活,香氣怡人。穀雨茶除了嫩芽外,還有一芽一嫩葉的或一芽兩嫩葉的;一芽一嫩葉的茶葉泡在水裡像展開旌旗的古代的槍,被稱為旗槍;一芽兩嫩葉則像一個雀類的舌頭,被稱為雀舌;與清明茶同為一年之中的佳品。一般雨前茶價格比較經濟實惠,水中造型好、口感上也不比明前茶遜色,大多的茶客通常都更追捧穀雨茶。中國茶葉學會等有關部門倡議將每年農歷「穀雨」這一天作為「全民飲茶日」,並舉行各種和茶有關的活動。

祭海:穀雨時節海水回暖,百魚行至淺海地帶,是下海捕魚的好日子。俗話說:「騎著穀雨上網場。」為了能夠出海平安、滿載而歸,漁民們在穀雨這天要舉行海祭,祈求海神保佑。因此,穀雨節也叫作漁民出海捕魚的「壯行節」。舊時海邊,村村都有海神廟或娘娘廟,祭祀時刻一到,漁民便抬著供品到廟前擺供祭祀,有的則將供品抬至海邊,敲鑼打鼓,燃放鞭炮,面海祭祀,場面十分隆重。

走穀雨:古時有「走穀雨」的風俗,穀雨這天青年婦女走村串親,有的到野外走一圈就回來。寓意與自然相融合,強身健體。

㈡ 關於年月日有關知識手抄報

農諺流傳相當久遠,不少古書上已有記載。例如,現今流行的「秧好半年稻」,「麥要澆芽,菜要澆花」,「處暑根頭白,農夫吃一赫」,「稻如鶯色紅,全得水來供」等農諺,見之於明末的《沈氏農書》:「寸麥不怕尺水,尺麥但怕寸水」,見之於明末的《天工開物》;「無灰不種麥」,「收麥如救火」見之於16世紀初的《便民圖纂》;「六月不熱,五穀不結」,「六月蓋了被,田裡不生米」等見之於14世紀初的《田家五行》;「若要麥,見三白」,「正月三白,田公笑赫赫」,見之於8世紀初唐朝的《朝野僉載》;「欲知五穀,但視五木」,「耕而不勞,不如作暴」,見之於6世紀的《齊民要術》。古書中引用的農諺,還往往冠以「諺雲」或「古人雲」字樣,說明被引用的該句農諺起源更早,到底早在何時,就不一定都能在文獻上找到。至少目前所知,有些農諺可以遠溯至數千年前,如浙江農諺:「大樹之下無豐草,大塊之間無美苗」一句,同樣見之於西漢(公元前1世紀桓寬的《鹽鐵論》輕重第十四:「茂林之下無豐草,大塊之間無美苗。」「驟雨不終日,颶風不終朝」與老子道德經第二十三章「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相似。由於農諺的來源可以不斷地追溯,因此我們有理由認為農諺的起源是與農業起源一致的。而農業的起源遠早於文字記載,所以農諺的起源也一定在有文字以前了。如果說,音樂、舞蹈、歌謠都起源於勞動,那麼,農諺實在是農業勞動中從歌謠分化出來的一支重要分支。歌謠與農諺的不同,在於前者是傾訴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即著重社會關系方面的;而農諺則描寫勞動人民與自然斗爭,即著重生產方面的。這種區分是後來逐漸發展的結果,其實兩者之間並沒有什麼截然劃分的界限。因為農諺本來也可以包括除了農業生產以外的「立身處世」的經驗,再說農諺本來也可以包括除了農業生產以外的「立身處世」的經驗,再說農諺的音律和諧,合轍押韻,形式動人,富有生活氣息,也難與歌謠截然劃分。古代農業社會更是如此。例如《詩經》的「七月」、「甫田」、「大田」、「臣工」等等,既是歌唱農事操作的,又是農民抒發感情的。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農諺才從歌謠中逐漸分化出來的。同時,屬於純粹生產經驗的農諺,也不斷增加、豐富起來,成為指導生產的一個重要部分。
[編輯本段]二、農諺在生產上的作用
農諺是勞動人民長期生產實踐中積累起來的經驗結晶,它對於農業生產必然起著一定的指導作用。特別是在封建社會中,勞動人民被剝奪了讀書識字的權利,他們的經驗主要靠「

㈢ 關於24節氣的相關知識手抄報是什麼意思

就是你辦一個手抄報是關於24節氣的,然後就畫出來就行唄

㈣ 春雨節氣手抄報內容 50字

二十四節氣小知識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古代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歷》,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歷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運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一個節氣」。每年運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其中,每月第一個節氣為「節氣」,即: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個節氣;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為「中氣」,即: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個節氣。「節氣」 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歷時15天,至今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2]
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歷》正式把二十四節氣定於歷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為了便於記憶,人們編出了二十四節氣歌訣: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節氣七言詩
地球繞著太陽轉,繞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節緊相連。
按照公歷來推算,每月兩氣不改變。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這些就是交節日,有差不過一兩天。
二十四節有先後,下列口訣記心間: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連;
驚蟄春分在三月,清明穀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滿,六月芒種夏至連;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處暑八月間;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緊季節忙生產,種收及時保豐年。
隨著中國歷法的外傳,二十四節氣已流傳到世界許多地方

早在春秋戰國時代,我國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隨後人們根據月初、月中的日月運行位置和天氣及動植物生長等自然現象,利用之間的關系,把一年平分為二十四等份。並且給每等份取了個專有名稱,這就是二十四節氣。到戰國後期成書的《呂氏春秋》「十二月紀」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個節氣名稱。這八個節氣,是二十四個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氣。這八個節氣標示出季節的轉換,清楚地劃分出一年的四季。後來到了《淮南子》一書的時候,就有了和現代完全一樣的二十四節氣的名稱。
有人認為二十四節氣從屬農歷,其實,它是根據陽歷劃定的。即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把一年劃分為24個彼此相等的段落。也就是把黃道分成24個等份,每等份各占黃經15°。由於太陽通過每等份所需的時間幾乎相等,二十四節氣的公歷日期每年大致相同:上半年在6日、21日前後,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後。並有兩句口訣:
上半年來六、廿一,
下半年來八、廿三。
古時把節氣稱「氣」,每月有兩個氣:前一個氣叫「節氣」,後一個氣叫「中氣」。二十四節氣按月分布情況如下表,它又同農歷閏月的安排有著密切的關系。在農歷中,以立春為二十四個節氣的頭一個節氣。二十四個節氣的名稱,是隨著斗綱所指的地方並結合當時的自然氣候與景觀命名而來的。所謂斗綱,就是北斗七星中的魁、衡、杓三顆星隨著天體的運行,斗綱指向不同的方向和位置,其所指的位置就是所代表的月份。如正月為寅,黃昏時杓是指寅,半夜衡指寅,白天魁是指寅;二月為卯,黃昏時杓是指卯,半夜衡是指卯,白天魁是指卯,其餘的月份類推。

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
雨水: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
清明:天氣晴朗,草木繁茂。
穀雨: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谷類作物能茁壯成長。
立夏:夏季的開始。
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熱的夏天來臨。
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
大署: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立秋:秋季的開始。
處暑: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
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
秋分:晝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將要結冰。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開始。
小雪:開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來臨。
小寒:氣候開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24節氣是中國人祖先的智慧的發現。現在很多人都在說,24節氣很好,只是它只適合中國這塊地方,或

㈤ 穀雨的手抄報怎麼畫

准備手抄報白紙,鉛筆,彩色筆、中性筆。畫穀雨的手抄報步驟:
首先寫出穀雨兩個字,作為主題,旁邊畫上飛來的燕子;
然後右側畫一個邊框效果,可以在裡面寫上文字;
最右側畫一個雲朵樣的邊框,用卡通圖案點綴;
下方畫兩個卡通人物正在開心的跳舞;
畫出遠處的樹木,下方綠綠的草地;添加卡通元素,將文字寫在邊框內。
穀雨,是二十四節氣之第6個節氣,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斗指辰;太陽黃經為30°;於每年公歷4月19日—21日交節。穀雨取自「雨生百穀」之意,此時降水明顯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種,最需要雨水的滋潤,降雨量充足而及時,谷類作物能茁壯成長。穀雨與雨水、小滿、小雪、大雪等節氣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是古代農耕文化對於節令的反映。
穀雨時節,在中國南方地區,往往開始明顯多雨,而特別是華南,一旦冷空氣與暖濕空氣交匯,往往形成較長時間的降雨天氣。秦嶺—淮河是南方春雨和北方春旱區之間的過渡地區,從秦嶺-淮河附近向北,春雨急劇減少。在北方地區,穀雨是「終霜」的象徵。v由於穀雨節氣後降雨增多,空氣中的濕度逐漸加大,應注意預防「濕邪」侵襲傷身。民間在穀雨節氣有摘穀雨茶、走穀雨、吃春、賞花等習俗。

㈥ 二十四節氣歌的手抄報及圖片

24節氣歌的手抄報及圖片不知道的話可以在網路裡面搜索。按24節氣歌,隨便搜一下,它都會跳出來,正常上學的時候,老師都有教大家背誦。圖片可以從網上搜一下,看一下哪一個比較合適。

㈦ 穀雨手抄報內容簡短

穀雨手抄報內容簡短有:

1、穀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類作物的生長。公歷每年4月20日前後為穀雨。

2、穀雨節氣,東亞高空西風急流會再一次發生明顯減弱和北移,華南暖濕氣團比較活躍,西風帶自西向東環流波動比較頻繁,低氣壓和江淮氣旋活動逐漸增多。受其影響,江淮地區會出現連續陰雨或大風暴雨。

3、「穀雨前,好種棉」,又雲:「穀雨不種花,心頭像蟹爬」。自古以來,棉農把穀雨節作為棉花播種指標,編成諺語,世代相傳。

4、穀雨節氣後降雨增多,空氣中的`濕度逐漸加大,此時我們在養生中應遵遁自然節氣的變化,針對其氣候特點進行調養。同時由於天氣轉溫,人們的室外活動增加,北方地區的桃花、杏花等開放;楊絮、柳絮四處飛揚。

5、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谷類作物能茁壯成長穀雨時節的南方地區,"楊花落盡子規啼",柳絮飛落,杜鵑夜啼,牡丹吐蕊,櫻桃紅熟,自然景物告示人們:時至暮春了。

㈧ 關於清明節的數學手抄報圖片庫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年的這個節氣,我們都會在心裡默默地吟誦這首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來表達我們對先人的思念之情。

這一天,我們會來到墓前,放置一束鮮花,燒上一些紙錢,藉以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思念和祝福,並在心裡默默地為他們祈禱,祝福他們在天堂的那一邊能夠和我們一樣,幸福和快樂地生活著。此時,我們不禁會回憶起他們曾經和我們共同度過的那些歲月,那些畫面彷彿還歷歷在目,想到這些,我不禁凄然淚下。

遠處春的景色漸入我的視線,鳥兒唱著春天的奏鳴曲,漫山的挑紅,遍地金燦燦的菜花,嫩芽吹葉落,綠油油的嫩芽長了出來,到處又是一片春意盎然、萬物復甦的景象,這又昭示著逝去的人新生命的開始,一個充滿期望和祝福的開始。

這是一個春的季節,一個充滿希望的季節,一個新的生命開始的季節。們在緬懷過去的同時,也要對未來充滿希望,珍惜生命,讓自己的生命更有意義,不要虛度了這樣一個美好的人生。

清明時節,讓我們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裡,對生命有一個重新的認識。

㈨ 二十四節氣小知識 手抄報

二十四節氣小知識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古代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歷》,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歷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運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一個節氣」。每年運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其中,每月第一個節氣為「節氣」,即: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個節氣;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為「中氣」,即: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個節氣。「節氣」 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歷時15天,至今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2]
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歷》正式把二十四節氣定於歷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為了便於記憶,人們編出了二十四節氣歌訣: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節氣七言詩
地球繞著太陽轉,繞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節緊相連。
按照公歷來推算,每月兩氣不改變。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這些就是交節日,有差不過一兩天。
二十四節有先後,下列口訣記心間: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連;
驚蟄春分在三月,清明穀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滿,六月芒種夏至連;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處暑八月間;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緊季節忙生產,種收及時保豐年。
隨著中國歷法的外傳,二十四節氣已流傳到世界許多地方

早在春秋戰國時代,我國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隨後人們根據月初、月中的日月運行位置和天氣及動植物生長等自然現象,利用之間的關系,把一年平分為二十四等份。並且給每等份取了個專有名稱,這就是二十四節氣。到戰國後期成書的《呂氏春秋》「十二月紀」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個節氣名稱。這八個節氣,是二十四個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氣。這八個節氣標示出季節的轉換,清楚地劃分出一年的四季。後來到了《淮南子》一書的時候,就有了和現代完全一樣的二十四節氣的名稱。
有人認為二十四節氣從屬農歷,其實,它是根據陽歷劃定的。即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把一年劃分為24個彼此相等的段落。也就是把黃道分成24個等份,每等份各占黃經15°。由於太陽通過每等份所需的時間幾乎相等,二十四節氣的公歷日期每年大致相同:上半年在6日、21日前後,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後。並有兩句口訣:
上半年來六、廿一,
下半年來八、廿三。
古時把節氣稱「氣」,每月有兩個氣:前一個氣叫「節氣」,後一個氣叫「中氣」。二十四節氣按月分布情況如下表,它又同農歷閏月的安排有著密切的關系。在農歷中,以立春為二十四個節氣的頭一個節氣。二十四個節氣的名稱,是隨著斗綱所指的地方並結合當時的自然氣候與景觀命名而來的。所謂斗綱,就是北斗七星中的魁、衡、杓三顆星隨著天體的運行,斗綱指向不同的方向和位置,其所指的位置就是所代表的月份。如正月為寅,黃昏時杓是指寅,半夜衡指寅,白天魁是指寅;二月為卯,黃昏時杓是指卯,半夜衡是指卯,白天魁是指卯,其餘的月份類推。

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
雨水: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
清明:天氣晴朗,草木繁茂。
穀雨: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谷類作物能茁壯成長。
立夏:夏季的開始。
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熱的夏天來臨。
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
大署: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立秋:秋季的開始。
處暑: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
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
秋分:晝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將要結冰。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開始。
小雪:開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來臨。
小寒:氣候開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24節氣是中國人祖先的智慧的發現。現在很多人都在說,24節氣很好,只是它只適合中國這塊地方,或者更確切說只適合黃河流域華北這片土地。再遠些就不適用了。果真如此嗎?我來從分析24節氣的名稱來研究一下這個問題。

先把24節氣的名稱按次序列下,分為四組,每組又分為前後兩半: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
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這樣一擺出,立刻能看出前半四個立字後,緊跟著後半開始,又見「春夏秋冬」四個大字領頭。這什麼意思呢?不言而喻,這是說春夏秋冬四季從四個立立起來,立起來就是開始嘛。後半的「春夏秋冬」配上兩個「分」字,兩個「至」字。分是什麼意思?最簡單的「分」,就是「一分為二」了,可見這就表明,在這里把一季「一分為兩半」了。那另外兩個「至」字呢?容易誤解為「到頭了」的意思,但要弄清楚是什麼到頭了?不要當作是一季到頭了,而是太陽向北或向南走到頭了,要回頭走了。確切追究這個「至」字的本義的話,「至」是極的意思。比如我們說「至少」,就是說不能再少了,少到極點了。夏至就是說太陽向北走到`極點了,要回頭了,但夏季並沒有完,而是剛剛到中點。冬至也是類似,太陽剛剛到極南點,開始轉向北了,冬季過了一半了。

通常把這八個節氣稱為四季八節。實際是四始八中。它們是界定四季的。可是四季又是什麼意思呢?夏季不是熱天嗎?,冬季不是冷天嗎?為什麼快到了夏季的末尾才大暑,快到了冬季的末尾才大寒?這夏季和冬季不是歪了嗎?

這個問題提得確實有道理。難道古人給四季定歪了嗎?深入思考,才能理解其中的奧秘。

原來冷和熱雖然是依賴太陽的照射,但人們感覺到的冷和熱卻是原因很復雜的,太陽不是唯一的決定因素。比如一個大房子兩頭有兩個門,冬天從左端門端進一盆火,慢慢向右門移動,最後從右端門端出去。您說是不是當這盆火移到中央的時候房子里的溫度最高?肯定您說不是,是火移到偏右門時溫度最高。原因是火向空氣散熱是需要時間的,火移到中間時,熱還沒有來得及散開。太陽照射與此類似,影響氣溫的因素還要復雜得多。所以,季節的概念,最初發生時是很樸素的,根據人鍆的直接感受。當人們要定四季的准確概念,並想把四季概念納入歷法的時候,人們認識到不能僅僅根據氣溫來定四季。同一時間,各地氣溫不相同,不同年的同一歷時,氣溫也不總相同。因此必須找到最穩定的普遍適用的定四季的標准。我們聰明的祖先,找到了這個標准,那就是太陽的南北位置。這個標準是天文標准。太陽的南北位置雖不能唯一決定一個地方的氣溫,但它能大體上有規率的影響一年中的溫度變化。因此按太陽的南北位置來定四季是有實際價值的。當然這樣定的四季必須與按氣溫來定的直感四季有區別了。通常把直感的四季稱氣象四季。氣象四季不能作歷法四季。而剛才說的天文四季才能作歷法四季。氣象四季通常比天文四季有些滯後,中國的黃河流域大概滯後三個期。24節氣中上述八個所定的四季,正是天文四季,也是歷法四季。這就能解釋為什麼大暑和大寒不在夏季和冬季的中間了。

四季八節是24節氣的骨架,也是歷法的骨架。其它十六個節氣則是骨架上的枝條或肉。枝條或肉的用處是天文四季通向氣象四季的橋梁。

我們看立春和春分之間三等分插入了「雨水」和「驚蟄」。這兩個名字描寫了春季上半季的氣象或生物的特徵。要開始下雨了,藏在地下過冬的小生命聽見太陽的召喚要開始蘇醒了。春分和立夏之間插入的是「清明」和「穀雨」。從「清明時節雨紛紛」我們可以知道清明節氣時的氣候情況。從穀雨的字面可以知道這是莊稼需要雨水促長的季節。立夏與夏至之間插入「小滿」和「芒種」。小滿是小麥灌漿的時候,芒種是小麥收割和秋種的大忙季節。夏至與立秋之間插入「小暑」和「大暑」,這是最熱的一個月了。立秋和秋分之間插入「處暑」和「白露」,這是暑威強弩之末,和早晚開始見露珠的初秋季節了。秋分與立冬之間插入「寒露」和「霜降」,其意已見字自明了。立冬與冬至之間插入「小雪」和「大雪」;冬至與立春之間插入「小寒」和「大寒」,其氣象意義就更清楚,不必解釋了。總之一句話,八節之間插入的十六個節氣,是用來描述中國黃河流域的氣象和物候的。世界任何其它地區都可根據各地的氣象和物候特徵模仿為這十六個節氣取適當的名稱,就像世界時和區時的關系一樣。所以說:24節氣實際是全世界適用的。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歷》,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歷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運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一個節氣」。每年運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其中,每月第一個節氣為「節氣」,即: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個節氣;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為「中氣」,即: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個節氣。「節氣」 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歷時15天,現在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周年視運動,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歷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後不差1~2天。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勞動人民獨創的文化遺產,它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由於2000年來,我國的主要政治活動中心多集中在黃河流域,二十四節氣也就是以這一帶的氣候、物候為依據建立起來的。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多變,故二十四節氣對於很多地區來講只是一種參考。

農歷"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根據太陽在春夏秋冬時在黃道上的不同位置,近一步區分成24種不同位置,謂之節氣,先民將冬至到次年冬至整個回歸年時間平分成12等分,每個分點稱為「中氣」,再將中氣間長均分為二,其分點叫作「節氣」。這十二中氣和十二節氣的統稱為「二十四節氣」。西洋的歷法中,只分春分、夏至、秋分與冬至四個節氣,對應太陽在黃道上,兩次穿越赤道與最北與最南的四個時刻,作為四季的中心。而我國農歷里則把節氣分得很細,定出了二十四節氣,相鄰兩節氣對應太陽在黃道上運行15度。節氣的名稱大都反應物候、農時或季節的起點與中點,明顯是以方便農耕為考量,可說是太陽位置的反映,也是氣候寒暖的反映。最遲在春秋時代就產生這樣的概念。
地球繞橢圓軌道公轉,在近日點附近(冬至)的運行速度較快,而在遠日點(夏至)附近運行速度較慢,所以以地球的觀點,太陽在黃道上運行的速度也是冬快夏慢,運行15度所須的時間自然有別,因此兩節氣之間所經歷的時間長短也不同。冬天的節氣較密,而夏季的節氣較疏。二十四節氣的劃分完全按回歸年的長度。
為了調合回歸年(陽歷)與朔望月(陰歷)之間的差異,農歷把二十四節氣中,雙數的叫中氣,單數的叫節氣,而且規定每一個中氣標定在一個農歷的月份中,例如雨水必定在正月,春分必定在二月,穀雨必定在三月,其餘依此類推。另月名也必須和相對應的中氣相合。
朔望月一般比太陽在黃道上運行30度的時間短,故經過數月後,按朔望月排出來的月份,就有一個輪不上任何中氣,而這個月在農歷里就定為「閏月」,由於它沒有月名,所以仍沿用上一個月的月名,而稱為閏某月,1998年農歷5月份之後的一個月內(6月24日到7月22日)只有「小暑」一個節氣,於是就成為「閏五月」。
二十四節氣的名稱與其物候如下:
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春是蠢動,表示萬物開始有生氣,這一天春天開始。
雨水:降雨開始,雨水將多。
驚蟄:春雷響動,驚動蟄伏地下冬眠的生物,它們將開始出土活動。
春分:這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這一天晝夜相等,所以古代曾稱春分秋分為晝夜分。
清明:明潔晴朗,氣候溫暖,草木開始萌發繁茂。
穀雨:雨生百穀的意思。雨水增多,適時的降雨對穀物生長很為有利。
立夏:夏天開始,萬物漸將隨溫暖的氣候而生長。
小滿:滿指籽粒飽滿,麥類等夏熱作物這時開始結籽灌漿,即將飽滿。
芒種:有芒作物

立春 the Beginning of Spring (1st solar term)Feb.3,4, or 5
雨水 Rain Water (2nd solar term)Feb.18,19 or 20
驚蟄 the Waking of Insects (3rd solar term)Mar.5,6, or 7
春分 the Spring Equinox (4th solar term)Mar.20,21 or 22
清明 Pure Brightness (5th solar term)Apr.4,5 or 6
穀雨 Grain Rain (6th solar term)Apr.19,20 or 21
立夏 the Beginning of Summer (7th solar term)May 5,6 or 7
小滿 Lesser Fullness of Grain (8th solar term)May 20,21 or 22
芒種 Grain in Beard (9th solar term)Jun.5,6 or 7
夏至 the Summer Solstice (10th solar term)Jun.21 or 22
小暑 Lesser Heat (11th solar term)Jul.6,7 or 8
大暑 Greater Heat (12th solar term)Jul.22,23 or 24
立秋 the Beginning of Autumn (13th solar term)Aug.7,8 or 9
處暑 the End of Heat (14th solar term)Aug.22,23 or 24
白露 White Dew (15th solar term)Sep.7,8 or 9
秋分 the Autumn Equinox (16th solar term)Sep.22,23 or 24
寒露 Cold Dew (17th solar term)Oct.8 or 9
霜降 Frost\'s Descent (18th solar term)Oct.23 or 24
立冬 the Beginning of Winter (19th solar term)Nov.7 or 8
小雪 Lesser Snow (20th solar term)Nov.22 or 23
大雪 Greater Snow (21th solar term)Dec.6,7 or 8
冬至 the Winter Solstice (22th solar term)Dec.21,22 or 23
小寒 Lesser Cold (23th solar term)Jan.5,6 or 7
大寒 Greater Cold (24th solar term)Jan.20 or 2
(一)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
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
西園梅放立春先,雲鎮霄光雨水連。
驚蟄初交河躍鯉,春分蝴蝶夢花間。
清明時放風箏好,穀雨西廂宜養蠶。
牡丹立夏花零落,玉簪小滿布庭前。
隔溪芒種漁家樂,農田耕耘夏至間。
小暑白羅衫著體,望河大暑對風眠。
立秋向日葵花放,處暑西樓聽晚蟬。
翡翠園中沾白露,秋分折桂月華天。
枯山寒露驚鴻雁,霜降蘆花紅蓼灘。
立冬暢飲麒麟閣,綉襦小雪詠詩篇。
幽闔大雪紅爐暖,冬至琵琶懶去彈。
小寒高卧邯鄲夢,捧雪飄空交大寒。
(三)
立春梅花分外艷,雨水紅杏花開鮮;
驚蟄蘆林聞雷報,春分蝴蝶舞花間。
清明風箏放斷線,穀雨嫩茶翡翠連,
立夏桑果象櫻桃,小滿養蠶又種田。
芒種玉秧放庭前,夏至稻花如白練;
小暑風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賞紅蓮。
立秋知了催人眠,處暑葵花笑開顏;
白露燕歸又來雁,秋分丹桂香滿園。
寒露菜苗田間綠,霜降蘆花飄滿天;
立冬報喜獻三瑞,小雪鵝毛片片飛。
大雪寒梅迎風狂,冬至瑞雪兆豐年;
小寒遊子思鄉歸,大寒歲底慶團圓。
(四)二十四節氣氣候農事歌
立春:立春春打六九頭,春播備耕早動手,一年之計在於春,農業生產創高優。
雨水:雨水春雨貴如油,頂凌耙耘防墒流,多積肥料多打糧,精選良種奪豐收。
驚蟄:驚蟄天暖地氣開,冬眠蟄蟲蘇醒來,冬麥鎮壓來保墒,耕地耙耘種春麥。
春分:春分風多雨水少,土地解凍起春潮,稻田平整早翻曬,冬麥返青把水澆。
清明:清明春始草青青,種瓜點豆好時辰,植樹造林種甜菜,水稻育秧選好種。
穀雨:穀雨雪斷霜未斷,雜糧播種莫遲延,家燕歸來淌頭水,苗圃枝接耕果園。
立夏:立夏麥苗節節高,平田整地栽稻苗,中耕除草把墒保,溫棚防風要管好。
小滿:小滿溫和春意濃,防治蚜蟲麥稈蠅,稻田追肥促分孽,抓絨剪毛防冷風。
芒種:芒種雨少氣溫高,玉米間苗和定苗,糜谷蕎麥搶墒種,稻田中耕勤除草。
夏至:夏至夏始冰雹猛,拔雜去劣選好種,消雹增雨乾熱風,玉米追肥防粘蟲。
小暑:小暑進入三伏天,龍口奪食搶時間,玉米中耕又培土,防雨防火莫等閑。
大暑:大暑大熱暴雨增,復種秋菜緊防洪,勤測預報稻瘟病,深水護秧防低溫。
立秋:立秋秋始雨淋淋,及早防治玉米螟,深翻深耕土變金,苗圃芽接摘樹心。
處暑:處暑伏盡秋色美,玉主甜菜要灌水,糧菜後期勤管理,冬麥整地備種肥。
白露:白露夜寒白天熱,播種冬麥好時節,灌稻曬田收葵花,早熟蘋果忙採摘。
秋分:秋分秋雨天漸涼,稻黃果香秋收忙,碾谷脫粒交公糧,山區防霜聽氣象。
寒露:寒露草枯雁南飛,洋芋甜菜忙收回,管好蘿卜和白菜,秸稈還田秋施肥。
霜降:霜降結冰又結霜,抓緊秋翻蓄好墒,防凍日消灌冬水,脫粒曬谷修糧倉。
立冬:立冬地凍白天消,羊只牲畜圈修牢,培田整地修渠道,農田建設掀高潮。
小雪:小雪地封初雪飄,幼樹葡萄快埋好,利用冬閑積肥料,莊稼沒肥瞎胡鬧。
大雪:大雪臘雪兆豐年,多種經營創高產,及時耙耘保好墒,多積肥料找肥源。
冬至:冬至嚴寒數九天,羊只牲畜要防寒,積極參加夜技校,增產豐收靠科研。
小寒:小寒進入三九天,豐收致富慶元旦,冬季參加培訓班,不斷總結新經驗。
大寒:大寒雖冷農戶歡,富民政策誇不完,聯產承包繼續干,歡歡喜喜過個年。
(五)節氣百子歌
說個子來道個子,正月過年耍獅子。
二月驚蟄抱蠶子,三月清明墳飄子。
四月立夏插秧子,五月端陽吃粽子。
六月天熱買扇子,七月立秋燒袱子。
八月過節麻餅子,九月重陽撈糟子。
十月天寒穿襖子,冬月數九烘籠子。
臘月年關四處去躲帳主子。
(六)二十四節氣七言詩
地球繞著太陽轉,繞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節緊相連。
按照公歷來推算,每月兩氣不改變。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這些就是交節日,有差不過一兩天。
二十四節有先後,下列口訣記心間: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連;
驚蟄春分在三月,清明穀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滿,六月芒種夏至連;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處暑八月間;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緊季節忙生產,種收及時保豐年。
(七)東北農民流行節氣的順口溜
立春陽氣轉,雨水沿河邊,驚蟄烏鴉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種麥,穀雨種大田;
立夏鵝毛住,小滿雀來全,芒種開了鏟,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甸,處暑動刀鐮,白露煙上架,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變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嚴,大雪江茬上,冬至不行船,小寒近臘月,大寒整一年。
(八)二十四節氣歌
打春陽氣短,雨水沿河邊
驚蟄烏鴉叫,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種麥,穀雨種大田
立夏鵝毛住,小滿鳥來全
芒種開了鏟,夏至不拿棉
小暑不算熱,大署三伏天
立秋忙打淀,處暑動刀鐮
白露煙上架,秋分不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變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河插嚴
大雪河封上,冬至不行船
小寒大寒又一年
(九)
芒種火燒天,夏至雨連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