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地震小知識

地震小知識

發布時間: 2022-03-15 12:24:52

㈠ 關於地震的知識

地球,可分為三層。中心層是地核;中間是地幔;外層是地殼。地震一般發生在地殼之中。地殼內部在不停地變化,由此而產生力的作用(即內力作用),使地殼岩層變形、斷裂、錯動,於是便發生地震。超級地震指的是震波極其強烈的大地震。但其發生占總地震7%~21%,破壞程度是原子彈的數倍,所以超級地震影響十分廣泛,也是十分具有破壞力。

[全球板塊構造運動]
全球板塊構造運動
地震[1]是地球內部介質局部發生急劇的破裂,產生的震波,從而在一定范圍內引起地面振動的現象。地震(earthquake)就是地球表層的快速振動,在古代又稱為地動。它就像海嘯、龍卷風、冰凍災害一樣,是地球上經常發生的一種自然災害。大地振動是地震最直觀、最普遍的表現。在海底或濱海地區發生的強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稱為海嘯。地震是極其頻繁的,全球每年發生地震約550 萬次。
地震常常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及破壞房屋等工程設施,能引起火災,水災,有毒氣體泄漏,細菌及放射性物質擴散,還可能造成海嘯,滑坡,崩塌,地裂縫等次生災害。
地震波發源的地方,叫作震源(focus)。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離震源最近的一點稱為震中。它是接受振動最早的部位。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將震源深度小於60公里的叫淺源地震,深度在6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於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對於同樣大小的地震,由於震源深度不一樣,對地面造成的破壞程度也不一樣。震源越淺,破壞越大,但波及范圍也越小,反之亦然。

[中國地震火山分布帶]
中國地震火山分布帶
破壞性地震一般是淺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為12公里。
破壞性地震的地面振動最烈處稱為極震區,極震區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區。
觀測點距震中的距離叫震中距。震中距小於100公里的地震稱為地方震,在 100-1000公里之間的地震稱為近震,大於1000公里的地震稱為遠震,其中,震中距越長的地方受到的影響和破壞越小。
地震所引起的地面振動是一種復雜的運動,它是由縱波和橫波共同作用的結果。在震中區,縱波使地面上下顛動。橫波使地面水平晃動。由於縱波傳播速度較快,衰減也較快,橫波傳播速度較慢,衰減也較慢,因此離震中較遠的地方,往往感覺不到上下跳動,但能感到水平晃動。
當某地發生一個較大的地震時,在一段時間內,往往會發生一系列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個地震叫做主震,主震之前發生的地震叫前震,主震之後發生的地震叫餘震。
地震具有一定的時空分布規律。
從時間上看,地震有活躍期和平靜期交替出現的周期性現象。
從空間上看,地震的分布呈一定的帶狀,稱地震帶。就大陸地震而言,主要集中在環太平洋地震帶和地中海— 喜馬拉雅地震帶兩大地震帶。太平洋地震帶幾乎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淺源地震(0千米~60千米),全部的中源(60千米~300千米)和深源地震 (>300千米),所釋放的地震能量約佔全部能量的80%。

㈡ 預防地震小知識

一、家住樓房避震方法

1、躲避到震前准備的避震空間

2、躲避到牢固的桌下或床下;

3、躲避到低矮、牢固的傢具邊;

4、躲避到開間小、有支撐物的房間,如衛生間;

5、躲避到內承重牆牆角。

震時要注意

1、千萬不要滯留在床上;

2、千萬不能跳樓;

3、不要到陽台上去;

4、不要到外牆邊或窗邊去;

5、不要到樓梯去;

6、不要去乘電梯;如果震時在電梯里,應盡快離開;若門打不開要抱頭蹲下,抓牢扶手;

7、不要到處亂跑,特別不要到樓道等人員擁擠的地方去。

二、家住平房避震方法

1、有條件時盡快跑到室外避震
2、如果屋外場地開闊,發現預警現象早,可盡快跑出室外避震。

三、在學校正在上課時避震方法

1、無論教室是樓房還是平房,同學們都要在老師的指揮下,迅速躲在各自的課桌下;

2、千萬不要慌亂擁擠外逃,待地震過去後,在老師帶領下有組織地疏散;

3、如果教室是樓房,前面要求家住樓房的同學不要做的事,在學校也一定不要做。

四、在學校在操場或室外避震方法

1、若在開闊地方,可原地不動,蹲下,注意保護頭部;

2、注意避開高大建築物或危險物;

3、震時千萬不要回到教室去;

4、不要亂跑、亂擠,待地震過去後,再按老師指揮行動。

(2)地震小知識擴展閱讀:

地震前兆

水異常

地下水包括井水、泉水等。主要異常有發渾、冒泡、翻花、升溫、變色、變味、突升、突降、泉源突然枯竭或湧出等。人們總結了震前井水變化的諺語:「井水是個寶,前兆來得早。」「無雨水質渾,天旱井水冒。」「水位變化大,翻花冒氣泡。」「 有的變顏色,有的變味道。」

生物異常

許多動物的某些器官感覺特別靈敏,它能比人類提前知道一些災害事件的發生,一種振動異常,某些動物的聽覺器官也許能夠察覺出來;地震前地下岩層早已在逐日緩慢活動,呈現出蠕動狀態,而斷層面之間又具有強大的摩擦力,於是有人認為在摩擦的斷層面上會產生一種每秒鍾僅幾次至十多次、低於人的聽覺所能感覺到的低頻聲波。

人只能感覺得到每秒20次以上的聲波,而動物則不然。那些感覺十分靈敏的動物,在感觸到這種聲波時,便會驚恐萬分、狂躁不安,以致出現冬蛇出洞,魚躍水面,豬牛跳圈,在淺海處見到深水魚或陌生魚群。雞飛狗跳等異常現象。動物異常的種類很多,有大牲畜、家禽、穴居動物、冬眠動物、魚類等等。

中國地震局-地震來了怎麼辦(十)

中國地震局-地震來了怎麼辦(十一)

網路-地震前兆

㈢ 地震安全知識小常識

1.如何判斷近震和遠震
地震波到來時,若先上顛動明顯,爾後左右搖晃,即為近塬;遠塬,遠震上下顛動不明顯,而以左右搖晃為主。

2.地震時在樓房內如何應急

(1)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靜的頭腦

(2)其次,可躲避在堅實的傢具下面或牆角處,亦轉移到承重牆較多的地方。

3.地震時,在街上如何避震
地震時在街上走,要躲避建築物、高壓線(桿)等易傷人的東西落下,迅速跑向比較開闊的地區躲避。

拓展資料:

地震又稱地動、地振動,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地球上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板塊邊沿及板塊內部產生錯動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㈣ 地震逃生小知識

1、地震中的標准求生姿勢

身體盡量蜷曲縮小,卧倒或蹲下;用手或其他物件護住頭部,一手捂口鼻,另一隻手抓住一個固定的物品。

如果沒有任何可抓的固定物或保護頭部的物件,則應採取自我保護姿勢:頭盡量向胸靠攏,閉口,雙手交叉放在脖後,保護頭部和頸部。

2、地震來了,假如你在室內

應迅速關閉電源、燃氣,選擇空間小的地方躲避,如衛生間、廚房、儲藏室等。

利用寫字台、桌子或者長凳下的空間,或者身子緊貼內部承重牆作為掩護,然後雙手抓牢固定物體。

3、地震來了,假如你在高樓里

遠離高層樓的窗戶。地震時,高層樓面向馬路的那面牆很不穩定,高層樓的窗戶更要遠離。

地震發生時,千萬不能使用電梯。一旦斷電,上不來下不去就卡在裡面出不來了。

萬一在搭乘電梯時遇到地震,可將操作盤上各樓層的按鈕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離開電梯,確認安全後避難。

4、地震來了,假如你在公共場所

在影劇院、體育場館,觀眾可趴在座椅旁、舞台腳下,震後在工作人員組織下有秩序地疏散。

正在上課的學生,迅速在課桌下躲避,震後在教師指揮下迅速撤離教室,就近在開闊地帶避震。

在商場、書店、飯店、地鐵等處,要選擇結實的櫃台、商品(如低矮傢具等)或柱子邊、內牆角等處就地蹲下,避開玻璃門窗、櫥窗和櫃台;避開高大不穩和擺放重物、易碎品的貨架;避開廣告牌、吊燈等高聳或懸掛物。

避震時用雙手、書包或其他物品保護頭部。

震後疏散要聽從現場工作人員的指揮,不要慌亂擁擠,盡量避開人流;如被擠入人流,要防止摔倒;把雙手交叉在胸前保護自己,用肩和背承受外部壓力;解開領扣,保持呼吸暢通。

5、地震來了,假如你在室外

遠離建築區、大樹、街燈和電線電纜。

不要在石化、煤氣等易爆、化學有毒的工廠或設施附近。不要位於明火的下風。

若在車內: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盡快到開闊地靠邊停車,注意保持車距,留在車內。不要把車停在立交橋、高樓等建築物下、大樹旁、或電線電纜下。

若在野外:要遠離山崖、陡坡和高壓線。

若被困在廢墟中:應保持冷靜,保存體力。設法把雙手從埋壓物品中抽出來,盡量挪開臉前、胸前雜物,清除口鼻附近的灰土。敲擊管道或牆壁以便救援人員發現你。

㈤ 大地震小知識

地震波發源的地方,叫作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作震中。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將震源深度小於70公里的叫淺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於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破壞性地震一般是淺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為12公里。

地震(earthquake)是大地的振動。它發源於地下某一點,該點稱為震源(focus)。振動從震源傳出,在地球中傳播。地面上離震源最近的一點稱為震中,它是接受振動最早的部位。大地振動是地震最直觀、最普遍的表現。在海底或濱海地區發生的強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稱為海嘯。地震是極其頻繁的,全球每年發生地震約500萬次。

球的結構就象雞蛋,可分為三層。中心層是「蛋黃」-地核;中間是「蛋清」-地幔;外層是「蛋殼」-地殼。地震一般發生在地殼之中。地球在不停地自轉和公轉,同時地殼內部也在不停地變化。由此而產生力的作用,使地殼岩層變形、斷裂、錯動,於是便發生地震。地下發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從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地方叫震中。從震中到震源的距離叫震源深度。震源濃度小於70公里的地震為淺源地震,在70-300公里之間的地震為中源地震,超過300公里的地震為深源地震。震源深度最深的地震是1963年發生印度尼西亞伊里安查亞省北部海域的5.8級地震,震源深度786公里。對於同樣大小的地震,由於震源深度不一樣,也不一樣,對地面造成的破壞程度也不一樣。震源越淺,破壞越大,但波及范圍也越小,反之亦然。

某地與震中的距離叫震中距。震中距小於100公里的地震稱為地方震,在100-1000公里之間的地震稱為近震,大於1000公里的地震稱為遠震,其中,震中距越遠的地方受到的影響和破壞越小。

地震所引起的地面振動是一種復雜的運動,它是由縱波和橫波共同作用的結果。在震中區,縱波使地面上下顛動。橫波使地面水平晃動。由於縱波傳播速度較快,衰減也較快,橫波傳播速度較慢,衰減也較慢,因此離震中較遠的地方,往往感覺不到上下跳動,但能感到達水平晃動。

地震本身的大小,用震級表示,根據地震時釋放的彈性波能量大小來確定震級,我國一般採用里氏震級。通常把小於2.5級的地震叫小地震,2.5-4.7級地震叫有感地震,大於4.7級地震稱為破壞性地震。震級每相差1級,地震釋放的能量相差約30倍。比如說,一個7級地震相當於30個6級地震,或相當於900個5級地震,震級相差0.1級,釋放的能量平均相差1.4倍。

當某地發生一個較大的地震時,在一段時間內,往往會發生一系列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個地震叫做主震,主震之前發生的地震叫前震,主震之後發生的地震叫餘震。

地震時一定點地面震動強弱的程度叫地震烈度。我國將地震烈度分為12度。

震級與烈度,兩者雖然都可反映地震的強弱,但含義並有一樣。同一個地震,震級只有一個,但烈度卻因地而異,不同的地方,烈度值不一樣。例如,1990年2月10日,常熟-太倉發生了5.1級地震,有人說在蘇州是4級,在無錫是3級,這是錯的。無論在何處,只能說常熟-太倉發生了5.1級地震,但這次地震,在太倉的沙溪鎮地震烈度是6度,在蘇州地震烈度是4度,在無錫地震烈度是3度。

地震烈度是經常使用的一個名詞。劃分烈度有定性和定量標准。在中國地震烈度表上(見下表),對人的感覺、一般房屋震害程度和其他現象作了描述,可以作為確定烈度的基本依據。

地震分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兩大類。天然地震主要是構造地震,它是由於地下深處岩石破裂、錯動把長期積累起來的能量急劇釋放出來,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傳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搖地動。構造地震約佔地震總數的90%以上。其次是由火山噴發引起的地震,稱為火山地震,約佔地震總數的7%。此外,某些特殊情況下了也會產生地震,如岩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隕石沖擊地面(隕石沖擊地震)等。

㈥ 地震小知識

抗震防震小知識

一.怎麼識別地震異常
水位大幅度上升或下降;水井自溢,自噴;水井發渾、發響、翻花、冒泡;井水變色、變味變臭,可能是地震前兆。
許多動物的某些器官感覺特別靈敏,它能比人類提前知道一些災害事件的發生,例如海洋中水母能預報風暴,老鼠能事先躲避礦井崩塌或有害氣體等等。至於在視覺、聽覺、觸覺、振動覺,平衡覺器官中,哪些起了主要作用,哪些又起了輔助判斷作用,對不同的動物可能有所不同。伴隨地震而產生的物理、化學變化(振動、電、磁、氣象、水氡含量異常等),往往能使一些動物的某種感覺器官受到刺激而發生異常反應。如一個地區的重力發生變異,某些動物可能能過它的平衡器官感覺到;一種振動異常,某些動物的聽覺器官也許能夠察覺出來。地震前地下岩層早已在逐日緩慢活動,呈現出蠕動狀態,而斷層面之間又具有強大的摩擦力,於是有人認為在摩擦的斷層面上會產生一種每秒鍾僅幾次至十多次、低於人的聽覺所能感覺到的低頻聲波。人要在每秒20次以上的聲波才能感覺到,而動物則不然。那些感覺十分靈敏的動物,在感觸到這種聲波時,便會驚恐萬狀,以致出現冬蛇出洞,魚躍水面,豬牛跳圈,狗哭狼吼等異常現象。動物異常的種類很多,有大牲畜、家禽、穴居動物、冬眠動物、魚類等等。
地震前動物反應 動物 異常表現
牛、馬、驢、騾 驚慌不安、不進廄、不進食、亂鬧亂叫、打群架、掙斷韁繩逃跑、蹬地、刨地、行走中突然驚跑
豬 不進圈、不吃食、亂叫亂鬧、拱圈、越圈外逃
羊 不進圈、不吃食、亂叫亂鬧、越圈逃跑、鬧圈
狗 狂吠不休、哭泣、嗅地扒地、咬人、亂跑亂鬧、叼著狗崽搬家、警犬不聽指令
貓 驚慌不安、叼著貓崽搬家上樹
兔 不吃草、在窩內亂鬧亂叫、驚逃出窩
鴨、鵝 白天不下水、晚上不進架、不吃食、緊跟主人、驚叫、高飛
雞 不進架、撞架、在架內鬧、上樹
鴿 不進巢、棲於屋外、突然驚起傾巢而飛
鼠 白天成群出洞,像醉酒似的發呆、不怕人、驚恐亂竄、叼著小鼠搬家
蛇 冬眠蛇出洞在雪地里凍僵、凍死,數量增加,集聚一團
魚 成群漂浮、狂游、跳出水面、缸養的魚亂跳,頭尾碰出血,跳出缸外,發出叫聲、呆滯、死亡
蟾蜍(癩蛤蟆) 成群出洞,甚至跑到大街小巷
地聲異常是指地震前來自地下的聲音。其聲有如炮響雷鳴,也有如重車行駛、大風鼓盪等多種多樣。當地震發生時,有縱波從震源輻射,沿地面傳播,使空氣振動發聲,由於縱波速度較大但勢弱,人們只聞其聲,而不覺地動,需橫波到後才有動的感覺。所以,震中區往往有"每震之先,地內聲響,似地氣鼓盪,如鼎內沸水膨漲"的記載。如果在震中區,3級地震往往可聽到地聲。地聲是地下岩石的結構、構造及其所含的液體、氣體運動變化的結果,有相當大部分地聲是臨震徵兆。掌握地聲知識就有可能對地震起到較好的預報預防效果。

㈦ 地震小常識順口溜!!

大地晃,桌椅搖,地震危險躲再逃。披著被子遮住頭,蹲在床邊把空留。廚房裡,遠離火,衛生間站水管邊。幼兒園,學校里,兩課桌間找安全。

挨著窗戶塌得快,玻璃碎了扎小手。大震小震有間隔,抓緊時間到門口。抬頭看看啥危險,不坐電梯下樓梯。小孩大人排成隊,順著右邊有序走。

出了屋門找草坪,兩樓中間莫停留。萬一被壓別慌張,保存力氣不哭喊。磚頭敲牆一二三,等待救助要時間。

傷口流血要按壓寫,掐在上頭不鬆手。全身疼痛不亂動,頭要抬高背要挺。哼哼兒歌想爸媽,大手會把小手拉。

(7)地震小知識擴展閱讀:

1、地震時,晃動都是有規律的,當房子晃動時,應該躲在安全的地方思考要怎麼逃生,等到不晃的時候迅速往安全地點移動!

2、如果地震發生時,你剛好在卧室內,為了安全著想,請躲在桌子下或有躲藏空間的堅固傢具、牆角下,這些地點都是相對安全的地方!

3、如果剛好在你上洗手間時發生地震,那麼你生存的幾率要比別人大,因為空間尺度越小的房間,在地震中越不容易倒塌,相對其他地方更安全!

4、地震發生時,如果發現自己不能及時逃離房子,一定要往有水源的地方移動,守著水源,即使被困住也能維持很長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