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白事文化知識大全
擴展閱讀
一天一點理財小知識 2025-01-20 07:04:19
如何遮住視頻里的歌詞 2025-01-20 07:04:11
騰訊動漫付費多少錢 2025-01-20 06:48:38

白事文化知識大全

發布時間: 2022-07-12 14:58:14

A. 一般的白事包括哪些內容

什麼是白事?白事包括哪些內容? 所謂白事,是指為過世的親人辦理喪葬事務的統稱。生命總是要經過一個從誕生、成長、衰老到最後死亡的過程,這是規律。敬畏生命,追思逝者,是白事的核心內容,也是人類社會一種特有的文化現象,是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白事一般包括臨終關懷、喪事策劃、殯儀、安葬和祭掃等內容。 那殯儀館白事辦理基本流程是怎樣的?提供哪些服務? 1、持派出所開具的《居民死亡證明》,撥打殯儀館業務電話預約遺體接運、上門服務或直接至殯儀館辦理遺體接運; 2、辦理殯殮手續,預約殯殮時間、聯系火化日期,租用告別禮廳、選擇殯殮服務項目; 3、 選購喪葬用品,定購花籃花圈等; 4、 確認項目,結算付款; 5、 對遺體進行防腐、整容、穿衣、化妝等殯殮准備; 6、 舉行追悼會或遺體告別儀式; 7、 遺體出殯、火化; 8、 領取骨灰。

B. 農村喪事禮儀知識有哪些

農村喪事禮儀知識有如下:

1、 入殮,通俗的叫法是「入木」或者「入棺」。每個地方的叫法都不太相同,做法也各不一樣,給家中老人換上新衣,有的要在家停放3天,5天或者更多天。等親戚朋友來祭奠,還要求吃面條有的地方是吃餃子,有的地方甚至是吃的不熟的那種,至於寓意至於他們懂得了。

2、 報廟。在農村這個地方,老人在過世的當晚,兒子要去祖墳前面跟祖宗們報信,告知祖先家裡有人去世,然後再准備後事。

3、燒倒頭紙。在家裡人去世後,要將逝者移到堂屋裡,雙腳朝里頭朝外,在床前放一個盆用來燒紙,以便有人來祭奠。

4、弔唁。在起喪前,會有很多逝者的家人朋友來弔唁,根據身份關系不同,方式也不相同,有的是鞠躬,有的要跪拜,也有的要行大禮。

5、路祭,送盤纏。在農村裡,送出喪後,在路途中,弔唁的賓客要再行送別,也就是惜別的意思,最後大家散去,娘家人會跟到墳地里,拿點吃的給喪葬的隊伍。

C. 農村喪事禮儀知識有哪些

1、請總管

總管是為了籌備操持好這項喪事的人,他必須有辦此種事的經驗,並能與社會有關行業聯系。還要配備幾位副手聽總管的調遣,以有條不紊地挑起擔子。喪家的白事能否辦得順當,與總管關系非常大。

2、設賬房

喪家一般是找親友擔當賬房。他專管白事當中的各種開支,並設立賬目,包括登記親友送來的奠儀和輓聯、祭幛、匾額、花圈、紙活及送的「唪經」等等,其後還要算清開銷,付給勞務費。

3、找杠房

第一是要吉祥板(停屍板),叫忤作。此板是大漆描金活、金壽字,架凳兩個上面也有金花圖案。

D. 傳統白事禮儀有哪些

當聽到執事人念到客人村名和姓名時,客人緩步走至祭桌前蘆席中央位置停下,執事人喊「客至「,客人便轉身向右首跪棚(也稱陪棚)的長輩作一揖、跪下叩一頭(是平輩的只作一揖);再轉向左首跪棚的長輩作揖叩頭(平輩作揖)。

總之,在整個行禮過程中,行禮客人動作要莊重、緩慢、有節奏,多人一起行禮要相互照應,動作協調一致。

葬禮禮儀是各民族傳承下來的一種特殊文化,各個地區差距很大,就是日照相隔數十里的村落,一些講法和做法也不盡相同。對死者的處理方式。主要包括安葬、殯儀、舉哀等。

(4)白事文化知識大全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的喪葬禮儀主要是由《周禮》來確立的,歷代雖然有變化有損益,但基本內容和方式沒有大的改動。到魏晉之後,我國有一段較長時期相對穩定的繁榮期,尤其是唐朝的建立,結束了長達四百餘年的社會混亂局面。

初唐的兩位君主唐高祖和唐太宗都是具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他們出於保持李唐江山的穩定發展的目的,極力推行「法治」和「禮制」並重的治國方針,如在法治方面,制訂了《唐律》,禮治方面則有《貞觀新禮》。

後來的唐玄宗也制訂了《大唐開元禮》,值得注意的是法制和禮制中都有關於殯葬的詳細規定,有的甚至特別嚴厲,實為繼《周禮》之後我國歷史上再次通過國家力量使得喪葬禮儀達到了全面「制式化」的高度,加上它的基本精神依舊是儒家的孝道和忠道,因此對後世制定喪葬禮儀規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E. 辦白事都要用到哪些東西辦喪事需要注意什麼有什麼忌諱

多少少明白點,這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傳承。這不是封建迷信。是人類世界中的延續……!

喪家操辦喪事會涉及到一些比較程式化的具體事項,也就是說,要辦好喪事並非容易。不少家庭由於事先缺乏這方面的知識,一旦事情發生了,往往會手忙腳亂,無所適從,結果使傷心事留下了遺憾。今天老於給朋友們祥細道來……!這知識都學雜啦!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一、投訴(報喪):家裡亡故了老人,主事人請事戶族長輩協同料理幾日發殯。夏秋一至三日,冬春三至七日都可。如有子女在遠方需候,在夏天也不能超過五天。孝子出門報訴,身著孝服,手執喪棒,有一熟悉亡者親屬的人領著前去報訴,孝子每到一家側跪門邊,等被請的人見面,孝子叩頭後再離開。絕對不能進家門。

二、超薦。(做道場、行大禮),道場分僧人道場、陰陽道場兩種。僧、陰陽道場可在同一靈場堂念誦,但須僧念道停,輪換開進行,僧人超薦不破土、不上墳,送葬素齋素食不收報酬,但不是佛門子弟不去念經。陰陽道場有隨堂食、三報食、鐵罐食三種形式。凡家族少、兒孫少、家庭貧寒者多舉行隨堂食吊喪形式;家庭經濟較富裕,亡人生前積恩布德、生財有道、勤儉持家好,眾人尊敬的人家多舉行三報食(報大地、報祖先、報父母養育恩)的吊喪道場;極少數家庭經濟殷富。房舍數院、田地數頃,亡人生前為官清廉、威望高,年已過「壽喜」(七十歲)眾人尊敬,後輩兒孫又在官場為官的,老人歿後兒孫為亡者「鐵罐食」場面雄偉熱鬧,(有三個高貢,五個道士組成的念經道場)吹、念、紙活、輓聯、出喪都十分講究。

三、香蠟。靈堂要點香,日夜不停,絕對不能斷了香火,蠟燭也一個道理。每天吃飯時間要先敬逝者,把飯盛好放於靈前桌上,筷子要豎插,不能橫放。

四、卧草(跪草)。老人去世後,亡靈停放靈堂內,吊喪期間家庭婦女(妻、兒媳、出嫁女兒)跪於靈前門外兩側麥草上致哀,有吊喪者一來即大哭不止,哭聲時斷時續,直至客走為止。夜間有兒子守靈。

五、移靈。移靈過程中,親屬哭泣切忌淚水掉在逝者臉上,移靈過程中打傘擋住頭部。

六、燒轎。出門的頭天夜裡23點至1點(子時),將逝者衣物、紙糊的童男童女、聚寶盆、搖錢樹、現代人還加了電器等,在外邊燒掉,意思是送行、探路。

七、出殯不能走回頭路,去和回要選不同的路線。

八、出殯時孝子執白幡,隔一段時間面向幫忙者跪下謝恩。

九、入土後,不能哭(入土為安),要圍繞墓地轉三圈。

圖片發自簡書App
家裡辦喪事的禁忌

一、逝者安葬的禁忌

1、逝者的服裝忌諱用緞子面料

老人們習慣把去世後穿的衣服稱為「壽衣」,過了六十歲後就有老人開始准備壽衣了。

壽衣的件數、質地都是很有講究的。件數一般是五、七、九等單數,而不會是雙數;材質上則多用綢子,因為「綢子」和「稠子」諧音,寓意後世兒孫多子,而忌諱用緞子,因為「緞子」與「斷子」諧音。

2、棺木忌諱用柳木

棺木忌諱用柳木,相傳是因為柳樹不結籽,擔心會絕後。

聲明:圖片由網友上傳,來源網路,如有侵權,敬請告知!

二、葬禮的日期忌諱選在重喪日

重喪,重,重復,雙重之意,意思是不止一起喪事,指的是一個人去世後近則百日內,遠則一年左右,家人或者親戚中又有人相繼去世的情形。

習俗講究,舉行葬禮的日子一定要避開重喪日,以免家中再發生親人去世的情形。

三、熱孝期間忌諱走親訪友,尤其是參加喜事

直系親屬去世一百天內,最好在家守孝,除非必須,不要外出旅遊、探親訪友等,以免將自身的悲傷氣息帶給他人。

尤其是婚禮、開業、慶賀小寶寶出生等喜事,最好不要參加。

四、守孝期間,子女忌穿紅帶綠

守孝期間,古代的子女講究披麻戴孝,百日內穿白色的孝服;百日之後,穿黑色、藍色等暗色的衣服來守孝,忌諱穿紅戴綠,濃妝艷抹。

現代社會,雖然因為工作生活等原因,很多朋友不穿那麼長時間的孝服,而用佩戴「孝」字以代替;但是,還是不可穿紅帶綠。

五、守孝期間,子女忌參加娛樂活動

古時候父母去世,子女要一般要守孝三年,在這三年守孝期間,不可以舉行婚嫁之事,也不得舉行吉慶之事。

古代講究「以孝治天下」,做官的人,不論官做得多大,父母去世後,都要請假回祖籍守孝,稱為「丁憂」。如果官員不回鄉守孝,就可能受到御史彈劾,受到處分,嚴重者甚至會永不錄用。如果官員在丁憂期間,有嫁娶、生子、分家、作樂等行為,都被視為不孝,也是會受到彈劾的。現代社會,很多人們將守孝時間縮短,為一年甚至更短,但是都忌諱子女尋歡作樂。

六、直系親屬去世第一年,春節門前忌貼紅對聯

過年貼紅對聯是我國大多數地區的習俗。

但如果家中有直系親屬去世,第一年春節,門前是忌諱貼紅對聯的。

圖片發自簡書App
民間喪葬風俗習慣有哪些

1、指路 ——人死後要舉行宗教事儀、指路,在此期間,同時舉行系列的活動,讓死者到民間認為那裡沒有灰塵,是享福的地方。

2、喪服——死者一般都穿藍褲、白布衫。人們以白為純潔,以藍為民族本色。布用平紋,不穿棉衣。兒女伸手給死者穿衣。死者遺留衣服、生活用品,都將焚燒掉,不能遺留。

3、停靈——在民間停靈時間一般不超過三天,在殯儀館舉行追悼儀式,對死者進行告別,但有些區域根據死者的生辰,讓當地的「先生」選適合的日期進行追悼會。

4、出殯——出殯時,親屬批麻帶孝,靈車上不是死者頭朝前,而是腳朝前。現在隨著殯葬改革均按火化的習俗。火化後,把骨灰碎骨裝入布袋,再裝人壇罐或骨灰盒中,一般將骨灰盒的正面朝前。

5、死牲——死了人,無論窮富都要死牲祭獻,根據窮富不同,大至豬牛,小至雞。在一定程度上是古代 殺殉、血祭的遺俗,死者如年歲高,供品被視為福物。供品要分給親族人們。祭獻的雞,多留給送靈下葬的人們出殯回來後食用。

6、合葬——夫妻合葬是男在左,女在右。(蒙古族其相反)若合葬一起有小輩則在西側,長輩在東側。在西方國家,則以先死先葬在下方,後死者以重疊的方式在上方。在我國的部分地區,夫妻合葬有一方先死亡下葬,待另一方逝世下葬時需將先下葬者挖出,見面祭拜後再同時下葬。

7、朝向——最古老的習俗為土葬,朝向是南北豎向,現骨灰盒是面南背北,如今有些墓穴參照最古老的習俗南北豎向安葬——引用「百年好合」(在民間常用百年好合來祝福婚姻永恆,但對逝者所指人生的歸宿——永恆的安祥)

8、焚燒——人們傳統焚燒錫箔、黃紙、相形的生活用品(如:汽車、房子、電視等);早時蒙古族是燒些死者生前喜歡吃的食品。焚燒食用後的畜骨為死者祝福,焚燒錫箔等是受漢族的影響。

9、服喪——古時有守孝習俗。(北史·室韋傳)載:你父死,男女聚哭三年。近代變為祭七 (首七至五七、或七七 )家設靈堂、祭百日、周年。服喪期間,穿素服、食素食。

圖片發自簡書App
安葬注意事項

(一):在給先人下葬之前,陽世後人如果信仰虛空法界一說,那麼務必要找自己信得過的堂口師傅,做好風水地理查看和擇吉安葬等相關事宜。陰宅風水一說,傳承千年,源遠流長,在虛空法界里有極其重要的位置。好的龍穴旺地,子時下葬,丑時後人即可沐得福報;壞的凶穴煞地,一日下葬,禍延千年。陰宅風水,務必慎重處理,萬萬不可,自已為是,胡亂安葬,最後不光先人無法安息,後人也霉運連連。

(二):在給先人下葬時,禁忌「熱死熱埋」。無論先人年紀大小,無論死亡原因,均應在死亡12小時至72小時以內妥善安葬為佳,年紀越大的,停放的時間應越長,譬如常說的「大三天」、「小三天」講的就是這個意思。如遇特殊情況,如客死他鄉、後人未歸等原因則除外。這里還要說一點,就是如非特殊情況,在先人故去後,最好不要放入冰棺,因為這個時候故去先人屬於中陰身期,某些思維意識尚存,冒然的將遺體安放在冰棺內,容易導致先人墮寒冰地獄及餓鬼道。

(三):在給先人下葬時,均應盡早「入土為安」。如有特殊信仰的先人,也可以進行天葬和水葬。現今社會,不光活人住的樓價飆高不下,就連死人的墓地也是價格不菲。尤其是生活在大都市裡的人,因在故去後很難找到合適的墓地,故皆需要在殯儀館、火葬場等地暫存骨灰。在這里建議所有的陽世後人,在自己條件允許的前提下,還是將先人盡早「入土為安」為萬全之策,大善之舉。

(四):在給先人下葬時,無論土葬或是火葬,均應「打傘遮陽」及「喊山引魂」。「打傘遮陽」就是在下葬時,先人的遺體、骨灰等均不能直接被陽光照見,需由後人打一把黑傘或是席棚遮陽,以免陽光爆嗮先人遺體,導致先人魂飛魄散。「喊山引魂」指的是在下葬之前,後人要高喊先人的姓名、生辰和死祭,以助於先人魂魄歸來,安於陵寢。

(五):在給先人下葬前,墓穴內,務必暖炕,不可冷穴,不可被日光、月光、星光照見。挖好墓穴後,搭好土龍,擺放七星完畢之後,就要在墓穴內焚化暖炕錢,待燃盡後,方可下葬。挖好的墓穴上方,同樣是需要用黑傘或席棚來遮當日光、月光和星光。

(六):在給先人下葬前,墓穴內,不可留有任何活人腳印、手印、身影等。如果不小心留下了活人的手印、腳印,應馬上用紙錢將印記抹平後,再行下葬。更要注意的是,活人的身影不可映在墓穴中和棺木上,以免氣場沖撞,死人壓活人,導致犯呼不斷。

(七):在給先人下葬時,若有孕婦、產婦、生肖犯沖者必須迴避大吉。這點在先人的葬禮時同樣需要禁忌。犯沖主要以本命沖和六沖為主。本命沖,就是和先人相同生肖的活人在先人穿衣、入殮、開光和下葬時都必須轉身迴避;六沖,就是和先人相差六歲及【六的倍數】年紀的活人,在以上情況時,同樣需要轉身迴避大吉。

(八):再給先人下葬後,所有人回家時,均不可回頭。以免看見不該看見的東西,尤其是那些身體虛弱及具備靈異體質的後人,禁忌回頭觀望。

(九):在給先人下葬後,所有人回家進門前,務必洗手、照鏡、除穢。洗手之後,一定要照照鏡子,這樣喪氣、晦氣、煞氣等就不會干擾活人了。

F. 喪事禮儀注意什麼

1、服裝:男女均應穿黑色或藍色等深色的服裝,男士可內穿白襯衣或暗色調的襯衣,女士不應塗口紅,不可戴亮色調的圍巾。

2、飾品:盡量不要佩戴飾品,如需佩戴可考慮素色的飾品或盡量不要外漏,千萬不要外漏佩戴黃金,這是對死者的極大不尊重。

3、慰問句:關懷和安慰對於死者親屬是很必要的,一些過當的舉重如嚎啕大哭應盡量避免,在措辭上也應注意,作為慰問句語,一般可以這樣說:「發生這樣的事情真的令我很悲傷,請節哀」或「這次的事情太突然了,請保重好身體」。

4、措辭及舉動:在葬禮上一定要注意用語,不要出現「死」「慘」等使人聯想到不幸的詞彙;葬禮時肅穆的弔唁者應收斂,不要高談闊論。帶著兒童的,不要讓孩子嬉笑打鬧,說話聲音盡量壓低,舉止輕緩穩重,才能顯示出誠意。

(6)白事文化知識大全擴展閱讀:

弔唁的禮物選擇:

1.在追悼會上人們常常送的就是一些禮金,這是一種約定俗稱的交往禮物,又是你的一份心意,畢竟在開追悼會的時候總是需要花費和開銷的,你的禮金能夠減輕他們的經濟負擔。記得,這個禮金千萬不能用紅紙包裝,最好用白色或素色紙封套包好,在封皮上寫上「奠儀」、「帛金」之類的黑字並署名。

2.挽幛、挽軸、挽額也稱禮幛,題詞不拘形式,通常以四字為多,多是直寫,橫寫的稱「挽額」

3.祭奠禮品如贈送香燭紙錢、鞭炮、「三牲」、果品之類的祭祀用品,並隨祭品附送禮單帖。

4.花圈或花籃。鮮花或紙花均可,上寫有挽帶,有上下款,上款寫對死者的稱謂和極簡短的悼詞,表示對死者的懷念。不過送的花也有些講究,因為每種花所要表達的意思是不同的,總的來說送追悼的花,主要以黃色和白色為主,千萬不要送那些過於鮮艷的花。能送的花主要有:

(1)黃菊和白菊扎在一起表示肅穆哀悼。

(2)白菊表示真實的哀悼。

(3)翠菊表示追念和哀悼。

(4)黃色和白色的康乃馨表留戀之意,讓逝者走好。

(5)白色大麗花可布置靈堂、靈車,寄託哀思。

(6)白百合在印度寓意對亡靈的哀悼。

G. 農村喪葬習俗:奔喪需肩帶紅,這是為什麼

正常來說傳統喪葬都是白布表示白事,也就是喪事的意思,近現代西方文化進入後,出現了一種白事穿黑衣的做法,我們的民間傳統就是白色代表喪事,家屬在喪葬上面都是要有白色麻布做衣服帽子這些,當然可以變成白色包頭巾,以及白色布條綁在腰上或者手臂上面。

這個可不是一般男女朋友能戴的,不過如果說戀人之間,其中有一個的家人去世辦喪事,對方要求你一起去奔喪,如果你去了這可以說是兩個人的關系非常親密,就算關系不是非常親密,但是關系很好的朋友也可以去,不過以好朋友的關系去,如果你以關繫到了談婚論嫁地步去的,已經確定關系結婚,只是差最後的流程,已經認可是對方的人,那你去就要繫上紅色帶子,這代表著即將成為一家人,現在的准媳婦或者准女婿身份。

H. 在葬禮上有哪些事情不能做葬禮的禁忌有哪些呢

人這一輩子,轉世輪回全是掙不脫的。針對很多人而言,了解一下喪禮層面的物品並不會有哪些很大的關聯,終究掌握一方面的專業知識,在之後也是少了很多不便。此外,掌握這種風俗習慣也有利於自身能夠更好地掌握人世間人情,不會在重要的時刻一頭蒙。那麼假如家中要辦喪事的話,到底有什麼東西是必須避諱的呢?

浮誇和故友的關聯

它是一定要記牢的事兒。在葬禮典禮上的主人翁不是你。不對,事實上能夠學得是,當今世界誰都並不是唯一的主人翁的這一大道理的地區便是在葬禮典禮上。不必感覺自身去那個地方就費力地列舉自身的記憶力,另外還覺得自身與故友的關聯尤其就自豪。去那個地方的人里,絕大多數全是帶上自身與故人的記憶去的。沒有較為的必需。

忌參與休閑活動

除開不可以走親戚,參與休閑活動以外,在喪期期內,也要防止參與有關的休閑活動。一方面,喪期期內最避諱的便是大喜大悲,一個人假如短期內內變幻莫測參與的事兒都太過極端化,不但自身的人體體現不回來,內心也無法融入。剛融入了家裡邊家人剛遠去的極其哀痛,一轉眼卻要在企業里邊當作一個聚會活動的節目主持人,這類極端化的情景,不容易會令人感受到十分極大的內心哀痛,乃至會令人短時間精神實質深陷抑鬱症。因而針對在工作中之中必須常常申請辦理有關聚會活動的人而言,一定要為自己請好暑假,搞好緩沖期,不可以一下子就資金投入工作中。而針對普通人而言,喪期期內不可以參與休閑活動也是傳統禮儀的一部分,假如對遠去的人有充足的尊重,就不必做一些不符合禮儀知識的事兒。

I. 白事習俗中的出喪,究竟都有哪些講究

出喪是喪禮文化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幡兒、牌兒、棍兒、盆兒、罐兒,謂之「出喪五大件」,是民間流傳下來的風俗。當然,各地的風俗習慣都是不同的。

至於這「出喪五大件」有什麼作用,我也只能查閱資料進行講述:

幡兒,舊俗出殯時舉的窄長像幡的東西,我國有的地方的」幡兒「是用白紙剪拼成圓柱形的幡,有的是用布撕成條幅,有的在木頭或棍子上掛一塊布。布的左邊寫死者生日,右邊寫死者去世的日期,中間寫死者的姓名。它是古代招魂的旗幟,也叫引魂幡。因為民間流傳,人死後,他的靈魂會在他熟悉的地方游盪。用幡來引導死人的靈魂,使得靈魂隨肉體一起引到墳墓中去。出殯時由長子打翻兒,父死以左手打著;母死以右手打著。如果長子歿於父、母之先,次子無權打翻兒,卻由重孫代替。人死後,靈前沒有個打翻的,說明此人沒有後代。

罐兒,即「焰食」罐子,正名「寶瓶」。是個小瓦罐,上下略窄,中間稍粗。到後來直接用飯碗代替。出喪前夜,由死者的兒子、兒婦、女兒以及外姓親友用一雙新筷子或者秸稈輪流把祭食放到罐里,以紅綢紮好。送喪時,由大兒媳婦抱著,謂之「抱罐兒」。如長子不在,又無長子之妻的,就由重孫抱著,或由承重孫媳婦抱罐兒。民間傳聞,罐里的飯食可以讓亡靈帶到陰間去,讓他不餓肚子。其實這只是人們的美好想法罷了。

時至今日,流傳下來的白事習俗很多已不可考。但出殯最為亡者的最後一程,多為世人所重視。懷敬畏之心,合理繼承白事習俗,將傳統習俗與文明祭掃相結合,是當今社會的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