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長征手抄報時間原因
時間原因由具體情況決定。
長征手抄報的內容選擇可以根據長征的由來,長征的精神等各方面來組織繪畫。旨在感懷先烈,奮發圖強。
2. 數學手抄報課外知識。
可以講名人嘛,以陳景潤為例,你可以去網路里找啊,可以參考以下幾個方面去找啊
1、陳景潤
這曾是一個舉世震驚的奇跡:一位屈居於6平方米小屋的數學家,借一盞昏暗的煤油燈,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筆,耗去了6麻袋的草稿紙,攻克了世界著名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創造了距摘取這顆數論皇冠上的明珠「1+1」只是一步之遙的輝煌。創造這個奇跡的正是我國著名數學家陳景潤。陳景潤1933年5月22日生於福建省福州市。他從小是個瘦弱、內向的孩子,卻獨獨愛上了數學。演算數學題佔去了他大部分的時間,枯燥無味的代數方程式使他充滿了幸福感。1953年,陳景潤畢業於廈門大學數學系。由於他對數論中一系列問題的出色研究,受到華羅庚的重視,被調到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工作。上世紀50年代,陳景潤對高斯圓內格點問題、球內格點問題、塔里問題與華林問題的以往結果,作出了重要改進。上世紀60年代後,他又對篩法及其有關重要問題,進行廣泛深入的研究。「哥德巴赫猜想」這一200多年懸而未決的世界級數學難題,曾吸引了各國成千上萬位數學家的注意,而真正能對這一難題提出挑戰的人卻很少。陳景潤在高中時代,就聽老師極富哲理地講:自然科學的皇後是數學,數學的皇冠是數論,「哥德巴赫猜想」則是皇冠上的明珠。這一至關重要的啟迪之言,成了他一生為之嘔心瀝血、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
為證明「哥德巴赫猜想」,摘取這顆世界矚目的數學明珠,陳景潤以驚人的毅力,在數學領域里艱苦卓絕地跋涉。辛勤的汗水換來了豐碩的成果。1973年,陳景潤終於找到了一條簡明的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道路,當他的成果發表後,立刻轟動世界。其中「1+2」被命名為「陳氏定理」,同時被譽為篩法的「光輝的頂點」。華羅庚等老一輩數學家對陳景潤的論文給予了高度評價。世界各國的數學家也紛紛發表文章,贊揚陳景潤的研究成果是「當前世界上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最好的一個成果」。 陳景潤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數論問題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遙遙領先。世界級的數學大師、美國學者阿·威爾曾這樣稱贊他:「陳景潤的每一項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馬拉雅山山巔上行走。」1978年和1982年,陳景潤兩次受到國際數學家大會作45分鍾報告的最高規格的邀請。 此外,陳景潤還在組合數學與現代經濟管理、尖端技術和人類密切關系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討。他先後在國內外報刊上發表了科學論文70餘篇,並有《數學趣味談》、《組合數學》等著作,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何梁何利基金獎、華羅庚數學獎等多項獎勵。 陳景潤在國內外都享有很高的聲譽,然而他毫不自滿,他說:「在科學的道路上我只是翻過了一個小山包,真正高峰還沒有攀上去,還要繼續努力。」 1996年3月19日,在患帕金森氏綜合症12年之後,由於突發性肺炎並發症造成病情加重,陳景潤終因呼吸循環衰竭逝世,終年62歲。
2陳景潤與哥德巴赫猜想
陳景潤在福州英華中學讀書時,有幸聆聽了清華大學調來的一名很有學問的數學教師沈元講課。他給同學們講了一道世界數學難題:「大約在200年前,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國數學家提出了『任何一個大於2的偶數均可表示兩個素數之和』,簡稱1+1。他一生也沒證明出來,便給俄國聖彼得堡的數學家歐拉寫信,請他幫助證明這道難題。歐拉接到信後,就著手計算。他費盡了腦筋,直到離開人世,也沒有證明出來。之後,哥德巴赫帶著一生的遺憾也離開了人世,卻留下了這道數學難題。200多年來,這個哥德巴赫猜想之謎吸引了眾多的數學家,從而使它成為世界數學界一大懸案」。老師講到這里還打了一個有趣的比喻,數學是自然科學皇後,「哥德巴赫猜想」則是皇後王冠上的明珠!這引人入勝的故事給陳景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哥德巴赫猜想」像磁石一般吸引著陳景潤。從此,陳景潤開始了摘取數學皇冠上的明珠的艱辛歷程...... 1953年,陳景潤畢業於廈門大學數學系,曾被留校,當了一名圖書館的資料員,除整理圖書資料外,還擔負著為數學系學生批改作業的工作,盡管時間緊張、工作繁忙,他仍然堅持不懈地鑽研數學科學。陳景潤對數學論有濃厚的興趣,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系統地閱讀了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有關數學的專著。陳景潤為了能直接閱讀外國資料,掌握最新信息,在繼續學習英語的同時,又攻讀了俄語、德語、法語、日語、義大利語和西班牙語。學習這些外語對一個數學家來說已是一個驚人突破,但對陳景潤來說只是萬里長征邁出的第一步。 為了使自己夢想成真,陳景潤不管是酷暑還是嚴冬,在那不足6平方米的斗室里,食不知味,夜不能眠,潛心鑽研,光是計算的草紙就足足裝了幾麻袋。1957年,陳景潤被調到中國科學院研究所工作,做為新的起點,他更加刻苦鑽研。經過10多年的推算,在1965年5月,發表了他的論文《大偶數表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2個素數的乘積之和》。論文的發表,受到世界數學界和著名數學家的高度重視和稱贊。英國數學家哈伯斯坦和德國數學家黎希特把陳景潤的論文寫進數學書中,稱為「陳氏定理」,可是,這個世界數學領域的精英,在日常生活中卻不知商品分類,有的商品名字都叫不出來,被稱為「痴人」和「怪人」。
3對陳景潤的評價
作家徐遲在《哥德巴赫猜想》中這樣描繪陳景潤的內心世界:「我知道我的病早已嚴重起來。我是病入膏肓了。細菌在吞噬我的肺腑內臟。我的心力已到了衰竭的地步。我的身體確實是支持不了啦!唯獨我的腦細胞是異常的活躍,所以我的工作停不下來。我不能停止。……」對於陳景潤的貢獻,中國的數學家們有過這樣一句表述:陳景潤是在挑戰解析數論領域250年來全世界智力極限的總和。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曾經這樣意味深長地告訴人們:「像陳景潤這樣的科學家,中國有一千個就了不得」。
4陳景潤的小故事:
陳景潤出生在貧苦的家庭,母親生下他來就沒有奶汁,靠向鄰居借熬米湯活過來。快上學的年齡,因為當郵局小職員的父親的工資太少,供大哥上學,母親還要背著不滿兩歲的小妹妹下地幹活掙錢。這樣,平日照看3歲小弟弟的擔子就落在小景潤的肩上。白天,他帶領小弟弟坐在小板凳上,數手指頭玩;晚上,哥哥放了學,就求哥哥給他講算數。稍大一點,擠出幫母親下地幹活的空隙,忙著練習寫字和演算。母親見他學習心切,就把他送進了城關小學。別看他長得瘦小,可十分用功,成績很好,因而引起有錢人家子弟的嫉妒,對他拳打腳踢。他打不過那些人,就淌著淚回家要求退學,媽媽撫摸著他的傷處說:「孩子,只怨我們沒本事,家裡窮才受人欺負。你要好好學,爭口氣,長大有出息,那時他們就不敢欺負咱們了!」小景潤擦乾眼淚,又去做功課了。此後,他再也沒流過淚,把身心所受的痛苦,化為學習的動力,成績一直拔尖,終於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三元縣立初級中學。 在初中,他受到兩位老師的特殊關註:一位是年近花甲的語文老師,原是位教授,他目睹日本人橫行霸道,國民黨卻節節退讓,感到痛心疾首,只可惜自己年老了,就把希望寄託於下一代身上。他看到陳景潤勤奮刻苦,年少有為,就經常把他叫到身邊,講述中國5000年文明史,激勵他好好讀書,肩負起拯救祖國的重任。老師常常說得滿眼催淚,陳景潤也含淚表示,長大以後,一定報效祖國!另一位是不滿30歲的數學教師,畢業於清華大學數學系,知識非常豐富。陳景潤最感興趣的是數學課,一本課本,只用兩個星期就學完了。老師覺得這個學生不一般,就分外下力氣,多給他講,並進一步激發他的愛國熱情,說:「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想強大,自然科學不發達是萬萬不行的,而數學又是自然科學的基礎。」從此,陳景潤就更加熱愛數學了。一直到初中畢業,都保持了數學成績全優的記錄。 祖國光復後,陳景潤考入福州英華書院念高中。在這里,他有幸遇見使他終生難忘的沈元老師。沈老師曾任清華大學航空系主任,當時是陳景潤的班主任兼教數學、英語。沈老師學問淵博,循循善誘,同學們都喜歡聽他講課。有一次,沈老師出了一道有趣的古典數學題:「韓信點兵」。大家都悶頭算起來,陳景潤很快小聲回答:「53人」。全班為他算得速度之快驚呆了,沈老師望著這個平素不愛說話、衣衫襤褸的學生問他是怎麼得出來的?陳景潤的臉羞紅了,說不出話,最後是用筆在黑板上寫出了方法。沈老師高興地說:「陳景潤算得很好,只是不敢講,我幫他講吧!」沈老師講完,又介紹了中國古代對數學貢獻,說祖沖之對圓周率的研究成果早於西歐1000年,南宋秦九韶對「聯合一次方程式」的解法,也比瑞士數學家歐拉的解法早500多年。沈老師接著鼓勵說:「我們不能停步,希望你們將來能創造出更大的奇跡,比如有個『哥德巴赫猜想』,是數論中至今未解的難題,人們把它比做皇冠上的明珠,你們要把它摘下來!」課後,沈老師問陳景潤有什麼想法,陳景潤說:「我能行嗎?」沈老師說:「你既然能自己解出『韓信點兵』,將來就能摘取那顆明珠: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啊!」那一夜,陳景潤失眠了,他立誓:長大無論成敗如何,都要不惜一切地去努力!
5陳景潤出生在貧苦的家庭,母親生下他來就沒有奶汁,靠向鄰居借熬米湯活過來。快上學的年齡,因為當郵局小職員的父親的工資太少,供大哥上學,母親還要背著不滿兩歲的小妹妹下地幹活掙錢。這樣,平日照看3歲小弟弟的擔子就落在小景潤的肩上。白天,他帶領小弟弟坐在小板凳上,數手指頭玩;晚上,哥哥放了學,就求哥哥給他講算數。稍大一點,擠出幫母親下地幹活的空隙,忙著練習寫字和演算。母親見他學習心切,就把他送進了城關小學。別看他長得瘦小,可十分用功,成績很好,因而引起有錢人家子弟的嫉妒,對他拳打腳踢。他打不過那些人,就淌著淚回家要求退學,媽媽撫摸著他的傷處說:「孩子,只怨我們沒本事,家裡窮才受人欺負。你要好好學,爭口氣,長大有出息,那時他們就不敢欺負咱們了!」小景潤擦乾眼淚,又去做功課了。此後,他再也沒流過淚,把身心所受的痛苦,化為學習的動力,成績一直拔尖,終於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三元縣立初級中學。 在初中,他受到兩位老師的特殊關註:一位是年近花甲的語文老師,原是位教授,他目睹日本人橫行霸道,國民黨卻節節退讓,感到痛心疾首,只可惜自己年老了,就把希望寄託於下一代身上。他看到陳景潤勤奮刻苦,年少有為,就經常把他叫到身邊,講述中國5000年文明史,激勵他好好讀書,肩負起拯救祖國的重任。老師常常說得滿眼催淚,陳景潤也含淚表示,長大以後,一定報效祖國!另一位是不滿30歲的數學教師,畢業於清華大學數學系,知識非常豐富。陳景潤最感興趣的是數學課,一本課本,只用兩個星期就學完了。老師覺得這個學生不一般,就分外下力氣,多給他講,並進一步激發他的愛國熱情,說:「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想強大,自然科學不發達是萬萬不行的,而數學又是自然科學的基礎。」從此,陳景潤就更加熱愛數學了。一直到初中畢業,都保持了數學成績全優的記錄。 祖國光復後,陳景潤考入福州英華書院念高中。在這里,他有幸遇見使他終生難忘的沈元老師。沈老師曾任清華大學航空系主任,當時是陳景潤的班主任兼教數學、英語。沈老師學問淵博,循循善誘,同學們都喜歡聽他講課。有一次,沈老師出了一道有趣的古典數學題:「韓信點兵」。大家都悶頭算起來,陳景潤很快小聲回答:「53人」。全班為他算得速度之快驚呆了,沈老師望著這個平素不愛說話、衣衫襤褸的學生問他是怎麼得出來的?陳景潤的臉羞紅了,說不出話,最後是用筆在黑板上寫出了方法。沈老師高興地說:「陳景潤算得很好,只是不敢講,我幫他講吧!」沈老師講完,又介紹了中國古代對數學貢獻,說祖沖之對圓周率的研究成果早於西歐1000年,南宋秦九韶對「聯合一次方程式」的解法,也比瑞士數學家歐拉的解法早500多年。沈老師接著鼓勵說:「我們不能停步,希望你們將來能創造出更大的奇跡,比如有個『哥德巴赫猜想』,是數論中至今未解的難題,人們把它比做皇冠上的明珠,你們要把它摘下來!」課後,沈老師問陳景潤有什麼想法,陳景潤說:「我能行嗎?」沈老師說:「你既然能自己解出『韓信點兵』,將來就能摘取那顆明珠: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啊!」那一夜,陳景潤失眠了,他立誓:長大無論成敗如何,都要不惜一切地去努力
希望對你有幫助,覺得好記得評最佳
3. 數學知識的手抄報怎麼畫呀
畫一些幾何圖形,介紹一些數學家或者數學小故事或者有意思的智力題
4. 數學手抄報內容!
數學手抄報內容!
初一數學上冊知識點
一、 知識梳理
知識點1:正、負數的概念:我們把像3、2、+0.5、0.03%這樣的數叫做正數,它們都是比0大的數;像-3、-2、-0.5、
-0.03%這樣數叫做負數。它們都是比0小的數。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我們可以用正數與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知識點2:有理數的概念和分類:整數和分數統稱有理數。有理數的分類主要有兩種:
註:有限小數和無限循環小數都可看作分數。
知識點3:數軸的概念:像下面這樣規定了原點、正方向和單位長度的直線叫做數軸。
知識點4:絕對值的概念:
(1) 幾何意義:數軸上表示a的點與原點的距離叫做數a的絕對值,記作|a|;
(2) 代數意義:一個正數的絕對值是它的本身;一個負數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零的絕對值是零。
註:任何一個數的絕對值均大於或等於0(即非負數).
知識點5:相反數的概念:
(1) 幾何意義:在數軸上分別位於原點的兩旁,到原點的距離相等的兩個點所表示的數,叫做互為相反數;
(2) 代數意義:符號不同但絕對值相等的兩個數叫做互為相反數。0的相反數是0。
知識點6:有理數大小的比較:
有理數大小比較的基本法則:正數都大於零,負數都小於零,正數大於負數。
數軸上有理數大小的比較:在數軸上表示的兩個數,右邊的數總比左邊的大。
用絕對值進行有理數大小的比較:兩個正數,絕對值大的正數大;兩個負數,絕對值大的負數反而小。
5. 數學手抄報內容
我來教你:首先,做數學手抄報和做其它手抄報一樣,都需要設計版面.可以參照校園板報書來設計.然後就是找內容,就找你數學書上的<你知道嗎?>或有關的數學知識.一些奧數的知識也可以寫上.最後,你就成功了!試試吧.
6. 數學知識手抄報內容
阿拉伯數字1、2、3、4、5、6、7、8、9、0是國際上通用的數碼。這種數字的創制並非阿拉伯人,但也不能抹掉阿拉伯人的功勞。阿拉伯數字最初出自印度人之手,也是他們的祖先在生產實踐中逐步創造出來的。 知道寶庫
公元前3世紀,印度出現了整套的數字,但各地的寫法不一,其中典型的是婆羅門式,它的獨到之處就是從1~9每個數都有專用符號,現代數字就是從它們中脫胎而來的。當時,「0」還沒有出現。到了笈多時代(300-500年)才有了「0」。這樣,一套完整的數字便產生了。這就是古代印度人民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 知道一下
華羅庚生卒年(1910-1985):中國現代數學家。1910年11月12日生於江蘇金壇1985年6月12日,卒於日本東京。
華羅庚原來也是個調皮、貪玩的孩子,但他很有數學才能。有一次,數學老師出了一個中國古代有名的算題——有一樣東西,不知是多少。3個3個地數,還餘2;5個5個地數,還餘3;7個7個的數,還餘2。問這樣東西是多少?——題目出來後,同學們議論開了,誰也說不出得數。老師剛要張口,華羅庚舉手說:「我算出來了,是23。」他不但正確地說出了得數,而且演算法也很特別。這使老師大為驚詫。 快樂歪歪球
一元錢哪裡去了
三人住旅店,每人每天的價格是十元,每人付了十元錢,總共給了老闆三十元,後來老闆優惠了五元,讓服務員退給他們,結果服務員貪污了兩元,剩下三元每人退了一元錢,也就是說每人消費了9元錢。三個人總共花了27元,加上服務員貪污的2元總共29元。那一元錢到哪去了?
動腦大比拼
7. 有哪些數學知識手抄報
數學知識手抄報
8. 數學小知識手抄報內容
阿拉伯數字並不是阿拉伯人發明創造的,而是發源於古印度,後來被阿拉伯人掌握、改進,並傳到了西方,西方人便將這些數字稱為阿拉伯數字。以後,以訛傳訛,世界各地都認同了這個說法。
阿拉伯數字是古代印度人在生產和實踐中逐步創造出來的。
在古代印度,進行城市建設時需要設計和規劃,進行祭祀時需要計算日月星辰的運行,於是,數學計算就產生了。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印度河流域居民的數字就比較先進,而且採用了十進位的計算方法。
到公元前三世紀,印度出現了整套的數字,但在各地區的寫法並不完全一致,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婆羅門式:這一組數字在當時是比較常用的。它的特點是從「1」到「9」每個數都有專字。現代數字就是由這一組數字演化而來。在這一組數字中,還沒有出現「0」(零)的符號。「0」這個數字是到了笈多王朝(公元320—550年)時期才出現的。公元四世紀完成的數學著作《太陽手冊》中,已使用「0」的符號,當時只是實心小圓點「·」。後來,小圓點演化成為小圓圈「0」。這樣,一套從「1」到「0」的數字就趨於完善了。這是古代印度人民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
9. 數學的手抄報內容
數學手抄報資料一:數學的起源
數學,源自於古希臘語的μθημα(máthēma),其有學習、學問、科學之意。古希臘學者視其為哲學之起點,「學問的基礎」。另外,還有個較狹隘且技術性的意義——「數學研究」。即使在其語源內,其形容詞意義凡與學習有關的,亦會被用來指數學的。
在中國古代,數學叫作算術,又稱算學,最後才改為數學。中國古代的算術是六藝之一(六藝中稱為「數」)。 數學起源於人類早期的生產活動,古巴比倫人從遠古時代開始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數學知識,並能應用實際問題。從數學本身看,他們的數學知識也只是觀察和經驗所得,沒有綜合結論和證明。但也要充分肯定他們對數學所做出的貢獻。
數學手抄報資料二:數學家陳景潤的故事
數學家陳景潤在大學讀書時,生活極為簡朴,他始終穿著一件黑色的學生裝。由於家境貧寒,他經常一天吃兩頓飯,為的是把省下的錢用來買書。他說:「飯可以不吃,書不可以不念。」他平時不看電影,不隨便和人閑聊,全身心地投入學習當中。 那時,宿舍有按時熄燈的制度,他為了不影響別人休息,便把頭埋在被窩里,打著手電筒看書。
在進軍「哥德巴赫猜想」時,他居住在6平方米的小屋裡,演算全靠自己筆算。他演算的手稿有幾麻袋。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整整十年過去了,陳景潤在1966年終於攻克了「(1+2)」這個堡壘。英國數學家哈勃斯丹和西德數學家李希特把陳景潤的發現譽為「陳氏定理」,說它是「篩法」的「光輝頂點」。一位英國數學家寫信稱贊他:「您,移動了群山!」
10. 關於「不忘初心,重走長征路"的手抄報資料
不忘初心重走長征路手抄報資料
上小學時,我學了毛主席寫得《七律.長征》,每當我讀起時,總感到熱血沸騰:敵人的圍追堵截算什麼?水流湍急的金沙江、奔騰咆哮的大渡河算什麼?高聳入雲的雪山,杳無人煙的草地……都被紅軍戰士踩在了腳下!
最近我們學完了這一歷史:
長征,一次改變了中國的命運,民族之命運的偉大創舉,雖然已過去了整整七十年,但是,它依然留在人們心中,它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一座永遠也掘不盡的金礦,它所創造的價值是不可估量的,它發出的光芒,照亮了整個中國!
知道這段歷史的人不禁要問:為什麼勢單力薄的紅軍,沖過了被視為天險的障礙,靠著兩條腿,踏遍了半個中國的山山水水,行程兩萬五千餘里,是什麼支撐著他們?是一種信念!為了自己的革命理想,他們手拉著手,跨過了無數艱難險阻,他們啃食著草根,頑強地戰斗著,為了勝利的那一天,他們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年華,付出了鮮血和生命……付出了這么多,不就是為了四萬萬中國人民過上好日子嗎?,他們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是我們永遠的財富。
長征,是一個人類超越自身極限的過程。這其中的艱難自是我們這些和平年代出生的人難以想像的,前途漫長,布滿了荊棘,後有國民黨的追兵。環境險惡,糧食短缺,每一條都足以讓人退縮、絕望,而我們的紅軍戰士卻穿著草鞋,一步一步的走了過來。紅軍戰士在九死一生的環境中,為了美好的理想,為了追求真理,他們浴血奮戰,換來了今天的太平盛世。
長征是播種機,它把星星之火灑向了正處黑暗的舊中國。播灑出去的種子漸漸地發了芽,長出了粗壯的枝幹,枝葉繁茂,而後開花結果,讓星星之火得以燎原,從而燃起了熊熊的革命之火,燒盡了一切黑暗制度,照亮了黑暗世界裡的每一個角落。
每當五星紅旗同初升的太陽一起冉冉升起,耳邊響起那激昂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總能讓我想起當年紅軍戰士的壯舉,是他們,保留下了革命的火種,正是有了他們,我們才得以過上今天的好日子,正是他們的努力,中華民族才得以復興,放眼現在的和平生活,我們幸福無比,回首過去的戰爭歲月,我們感動萬分。
長征精神將永遠激勵我們成長。
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徵文二
當我看完了 《紅軍長征故事》後,那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戰爭歷歷在目,久久浮現在我的眼前。
紅軍戰士二萬五千里長征,歷經千辛萬苦。他們面臨的是冰雪覆蓋的高山,波濤洶涌的河流,飢餓等等。還要與橫行霸道的國名黨軍進行殊死拼搏。惡劣的環境,艱難的處境,然而我們的紅軍戰士並沒有屈服,他們憑借鋼鐵般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克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寫出了革命史上最輝煌的一頁,奏出了人生中最輝煌的樂章 ,用血和淚譜寫了這二萬五千里的動人篇章!爬雪山時,吃的是草,樹根,穿的是破舊的薄衣,他們卻翻過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憑借機智勇敢,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偉大勝利。
我們和紅軍戰士相比,是多麼幸福啊!想想自己有一道題做不出時,並沒有繼續鑽研,而是選擇了放棄;感到羞愧臉紅得很。 「困難像彈簧,你弱他就強,你強它就弱。」從紅軍戰士身上,我們學到了困難並不可怕,人生路途中,要勇敢樂觀面對一切。
如今,幸福快樂的我們,衣食住行樣樣不缺,很少品嘗到寒冷飢餓的滋味,我們無法體會那個年代的辛酸,但是我們不能陶醉在祖先創造的光環下,不能只享受於革命先輩用鮮血換來的安逸生活中。我們不僅.要珍惜所擁有的一切,遇到困難時也不要輕易說放棄。.當你沉溺在網路游戲的時候;想一想長征吧!可能有人會說,現在也不需要長征了,這其實是錯誤的!我們的祖國闊步邁入世界經濟強國的行列,這也是一次充滿艱辛的長征,這是時代賦予我們青少年的新的長征!「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一定要自強、自立、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更要學習紅軍的頑強拼搏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用長征精神激勵鼓舞自己,在困難面前決不低頭。立愛國之志,成報國之材。用科技強國,以人才壯國。以祖國的興衰為己任,為中華民族的強盛和偉大復興奮斗不息!努力向上!長大成為一個合格的接班人!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軍過後盡開顏。」
毛主席一首短短的七律濃縮了兩萬五千里的漫漫長征路,其中包括了多少驚險,多少曲折,多少悲壯,多少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讓人銘記一生。
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徵文三:長征精神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每次聽到這首豪邁激昂的《長律長征》時,我眼前都會浮現出紅軍戰士那英勇無畏的身影、豎毅執著的腳步、頑強拼搏的精神。七十年前,先輩用他們的熱血和生命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長征之歌。他們,征服了千難萬險,他們,創造了人間神話。
今天,作為新世紀的主人,在慶祝長征勝利80周年的喜悅之中,我們又該用怎樣的行動來弘揚長征精神,繼續新的長征?
也許有的同學會說,現在不用爬雪山、過草地,也沒有機槍的威脅,匪徒的追趕,我們沒有必要走長征、學長征。
是的,現在我們生活是多麼幸福呀!吃的、用的、玩的,應有盡有,有家長的關心,老師的教導,社會的關愛,艱苦的環境似乎已離我們悠然遠去,可是,親愛的同學們,你可曾看過,在升旗儀式上,有的同學站立不到一節課就支持不住;在教室里,有的同學的家長正彎腰在幫自己的孩子掃地;在學習生活中,一遇到困難就束手無策。我們,缺乏的不正是紅軍戰士那種面對困難英勇無畏、頑強拼搏的精神嗎?長征途中,紅軍正是憑著這種精神,征服千難萬險,戰勝了強大敵,取得了最終的偉大勝利,為中國革命闖出了一條嶄新的道路。
今天,我們重溫長征的歷史,並不是號召大家再次用腳步去丈量那漫長的征程,而是要我們用心靈去感受去領悟長征精神,去傳承去發揚長征精神,進而培育我們新時代的長征精神。
步入新世紀的我們,最急需的正是這種精神。有了這樣的精神,我們才能從容地藐視困難、頑強地面對困難、樂觀地克服困難,有了這樣的精神,我們才能以蓬勃向上的風貌,激發創新能力,燃燒向上的激情,煥發無堅不摧的力量。這樣的精神是我們成功的動力,是我們人生走向輝煌的基石。現代社會不需要嬌滴滴的小姐,更不需要不能自理、自立的庸才
新世紀,新時代,新希望,新藍圖,一切都是新的。作為新時期的少年,在求實、創新的新長征途中,我們肩上負載著全新的理想,歷史的重擔。為了民族的偉大復興,為了祖國的繁榮昌盛,就讓我們一起努力,一起書寫我們新的長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