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學新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都有哪些知識點
第一單元1.登月2.正方形組成的圖形3.減法塔第二單元1.整十數、整百數的除法2.大賣場中的乘法3.兩位數被一位數除4.乘整十數、整百數5.用一位數乘6.三位數被一位數除7.用一位數除8.交換第三單元1.元、角、分——用小數表示2.千克、克——用小數表示3.千米、米——用小數表示4.米、厘米——用小數表示5.長度單位6.年、月、日第四單元1.平方米2.長方形與長方形的面積3.面積4.三角形第五單元1.乘乘除除2.燈市3.我們來認識圖形4.它們有多大5數學廣場——數蘋果6.數學廣場——分段7.問題解決——喜迎新年8.數學廣場——放蘋果9.小胖的家10.數三角形
Ⅱ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課程標准解讀
買三年級的《跟我學數學》
Ⅲ 小學數學 說課稿
「噸的認識」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教材第六冊第三單元「千米和噸的認識」第三節的教學內容。本節課為一課時。
一、說教材
本課題教學前,學生對重量單位千克和克有了較深的認識,並能夠准確地進行千克和克單位之間的換算,這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作了知識的鋪墊和思路孕伏。通過本課題教學,使學生對重量單位有比較全面的認識和理解。這不僅是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為以後學習新知打下基礎。
教材所展現的知識結構,層次清楚,由易到難,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先通過兩幅插圖說明噸在實際中的應用,然後結合大米的重量,初步建立噸的觀念,揭示了噸與千克之間的進率1噸=1000千克。接著教材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推算體重幫助學生哇加深1噸=1000千克的認識。最後學生通過「做一做」了解並掌握噸與千克之間的簡單換算。
本課題的目標: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初步建立某些1噸重物體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掌握重量單位噸與千克間的簡單換算。
3.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的能力。
本課題的教學重點是初步建立1噸的重量觀念,這也是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和學法
本課題的教法與學法擬體現以下兩點:
1.加大主體參與的力度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中放手讓學生嘗試,讓學生在親身感受中推算,盡可能創設學生參與的情境,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
2.幫助組建認知結構
學生的認知結構由教材的知識結構轉化而來。教學中,通過復習的填空練習、新知教學中的嘗試練習、鞏固階段的綜合填空練習,向學生展示了一個有序的、完整的知識結構,從而幫助學生組建起關於重量單位及其換算的認知結構。
三、說教學程序 』
第一課時。
教具:投影片、圖片、小黑板。
1.新課導人
(1).填空。 』
1千克=( )克 3千克=( )克
6000克=( )千克 5000克=( )千克
(2)請學生說出自己的體重是多少千克。
(3)請學生說出老師的體重約是多少千克。
克、千克是我們以前學過的重量單位,它們用來計量較輕物品的重量,當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時就要用「噸」作單位。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噸的認識」。教師板書:噸的認識。
以舊引新,過渡自然,便於學生接受新知、掌握新知。
2.新課展開
第一層次,教學噸的認識。
(1)利用投影出示課本中的直觀放大圖,引導學生說出兩幅圖的圖意。
(2)教師提問:汽車的載重量是多少?火車車皮的載重量是多少?計量這類較重物品用什麼作單位?
學生回答後教師小結: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噸作單位。
(3)再請學生說一說在哪裡看見過用噸作計量單位的標志。
這一層次的教學設計圍繞教學內容和小學生認識事物的特點,在教學中先演示、提問,再小結,讓學生充分感知噸這個計量單位,為下一步教學奠定基礎。
第二層次,認識千克和噸的關系。
(1)先出示問題:大米每袋重100千克,10袋重多少千克?
再出示課本的直觀放大圖,並將圖片逐一貼出。讓學生根據教師的演示,一袋一袋地數數(100千克100千克地數),每袋100千克,10袋是1000千克,1000千克是1噸。
1000千克就是1噸,1噸等於多少千克?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1噸:1000千克。
(2)同桌同學互相說出自己的體重,並互相背一背,來感受1個同學的體重有多重。
教師提問:我們班乎均每人體重按25千克計算,40個同學的體重是多少千克?是幾噸?(40個同學的體重是1000千克,是1噸。) .
這一層次的設計,充分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積極參與學習,並親身感受和推算,有利於學生建立1噸重的觀念,突破難點。
第三層次,教學千克與噸的換算。
(1)出示:6噸=( )千克,5000千克=( )噸,讓學生試做。
啟發學生想出:因為1噸是1000千克,6噸就是6個1000千克,所以6噸是6000千克;5000千克裡面有5個1000千克,所以 5000千克就是5噸。
(2)完成課本中的「做一做」。 —
這一層次的設計,整個過程讓學生試著獨立完成,給學生動腦、動手、動口的機會,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
3.鞏固練習 。
(1)填出適合的單位。 ·
一筐蘋果重25( ) 一個乒乓球重3( )
一袋化肥重50( ) 一隻大象重6( )
一輛貨車載重4( ) 一支粉筆重5( )
(2)匹配連線。
5000千克 2噸
8噸 6千克
2000千克 8000千克
6000克 5噸
(3)計算:1280千克-1噸 6噸+50千克
72噸-23噸 93噸50千克-93噸
(4)完成練習十九第2~5題。(做在課本上)
練習形式多樣化,既有利於學生鞏固新知,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全課小結
Ⅳ 小學語文說課標說教材怎樣設計知識樹
單元知識樹說課稿
本單元的學習主題是「春光無限」,共安排了《春光染綠我們雙腳》、《只揀兒童多處行》、《早》三篇非常具有感染力的課文和兩首古詩分別是《游園不值》、《宿新市徐公店》。因為時值春天,所以本冊書的第一單元便安排了以「春光無限」為主題的一組文章。目的在於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感受春天的美麗,體驗自己所處的年齡段如同花兒一樣生機勃勃令人快樂,要時時早事事早,最終成就一番事業。另外還安排了「觀察一種自然現象,寫出它的特點」習作一次;練習一組。
一、知識樹的構建
1、對本單元知識點的梳理
生字與詞語:本單元共出現能識會寫的生字27個;認讀生字10個;還有課文中出現的成語以及有積累價值的四字詞語。
課文的朗讀:准確把握課文朗讀的感情基調,讀正確、會停頓,語言流暢,能背誦要求背誦的課文。
情感:結合生活實際感受春天的美麗,認識植樹造林綠化祖國的重要意義;理解為什麼「只揀兒童多處行」就能夠找到春天;學習魯迅時時早事事早的精神;感悟古詩選詞煉句的精妙和豐富的內涵,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習作1
結合例文,領會寫好景物的要領,注意寫出自然現象的特點。
練習1
猜燈謎初步了解漢字的造字方法;誦讀散文詩《絲絲春雨》能初步領會散文詩的韻味;練好鋼筆字,注意提高書寫的速度和保持正確的書寫姿勢;口語交際,要求學生學會在生活中遇到麻煩或困難時運用正確、恰當的語言向別人請求幫助;學寫毛筆字著重要求學生掌握書寫正方形字與長方形字書寫時應注意的問題。
2、形成知識網路圖
在正確分析和梳理本單元知識結構的基礎上,我制定出詳細的知識網路圖(幻燈片)。
3、形成單元知識樹
在完整、詳細地梳理好本單元的知識結構並完整畫出本單元的知識網路圖的基礎上,再來製作單元知識樹。知識樹的出現,只是單元知識框架由抽象變形象的升華過程,只是將單元的知識脈絡更加清晰、形象、直觀化的過程。
為了更好地運用知識樹這一形式組織教學,我還為本單元設計了「學習目標知識樹」「自我檢測知識樹」,便於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和進行自我檢測。
二、本單元知識的教與學
1、教學目標的制定
知識與技能:
a認讀10個認讀生字;會讀會寫27個能識會寫的生字;
b了解本單元出現的兩位著名作家-冰心、魯迅;
c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d初步掌握寫景方法;初步了解漢字的造字方法;提高閱讀文本
的審美能力;牢記正確書寫習慣,掌握書寫技巧
e積累成語和四字詞語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對課文的學習能夠結合生活實際感受春天的美麗,體驗自己所處的年齡段如同花兒一樣生機勃勃令人快樂,要時時早事事早,最終成就一番事業。
2、教學重難點的確定及突破措施
根據課程標准對本學段學生閱讀的要求,我確定本單元的教學重難點為①學生對課文的朗讀②學生體會課文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突破措施:
朗讀:首先讓學生課外到校外觀察春天的變化,體驗春天帶給人們的歡樂與希望,同時查閱相關資料了解冰心與孩子們之間發生的故事和魯迅小時候勵志學習的故事;教師准備關於春天的視頻、圖片和古今中外名人贊頌春天的名篇、名詩。在課堂上展示教師、學生搜集到的相關素材,以讓學生初步把握課文朗讀的感情基調。
其次我採用聽錄音、聽教師、優秀學生范讀以及小組內合作倫讀兩種形式,讓學生正確把握課文朗讀中的細節技巧,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做好鋪墊。這個環節學生可以採用多種形式對課文進行反復朗讀,充分調動學生的認知情感,直至能夠流暢、感情飽滿的進行朗讀。
感悟體會: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的重點段落、重點詞句,體會文章要表達的感情。培養學生讀書動筆、做批註的好習慣,注重小組交流,班內交流,讓學生的思想相互碰撞,同時教師點撥提升。
拓展閱讀:為了能夠讓學生將學到的知識得到進一步升華,我特別引導學生閱讀了《寄小讀者》《再寄小讀者》《春》(朱自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少年閏土》等多篇精品文章。同時我還要求學生搜集了關於春天的古詩和名篇、名段積累到讀書筆記上。
其他知識點教學方法:
生字、詞教學。我始終認為,字詞教學不可忽視,我主要採用課外預習和課內擴展相結合的辦法。生字詞的課外預習,對五年級的學生來說讀准字音、組出文中生詞、藉助工具書簡單理解並不困難。只要課上組內檢查展示到位,基本沒有問題。為了使學生的課前預習不流於形式,我除了精心設計「預習提綱外」,還特別注重小組的合作幫教效果。我採用抽查全組成員或抽查各組差生的辦法督促學生進行生字詞的學習,表現好的小組加星。
生字詞的課外擴展。我讓組長提前將要學習的生字組成生活中能夠用到的盡量多的詞語並寫在小黑板上(其他同學可以補充),然後上課時小組進行快速認讀。教師在規定時間進行檢測,如果小組成員能夠流利的認讀,小組得星。這樣拉近了生字與學生生活的距離,學生在很短時間內掌握了大量的詞語,這樣做不僅能夠使學生牢固掌握課文中新出現的詞語還能夠讓學生積累更多課文以外的詞語,對於豐富學生的詞彙量、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很有幫助。
對於有積累價值的四字詞語我先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統一確定,然後誦讀積累,再讓每一名小組成員都進行連詞成段的方式進行學習。優秀的段落張貼在教室內。這種方式既練習了學生對詞語的書寫又練習了對詞語的運用。因為要爭星,所以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團隊意識。
寫作與練習教學。
本次習作內容是寫一種自然現象。要寫好一種自然現象,單憑學生自己腦海中的原始積累遠遠不夠,因此我在學期一開始便讓學生觀察。為了能夠更貼近實際我布置學生觀察了「早春的氣候變化」。習作課上我首先故意讀了幾個關於描寫春天風和日麗、春意盎然的片段,然後描述春天的美麗,激發學生寫出自己體驗到的真實的初春的慾望。然後引導學生讀例文,分析小作者的寫作方式。最後教師提出寫作要求,學生進行寫作。由於今春氣候變化異常,可寫點比較多,因此許多學生寫出了相當不錯的習作。
練習中「語文與生活」小欄目,我主要採用了猜字謎和引導學生創作字謎兩種形式形式進行教學;「誦讀與積累」則採用了「先熟讀,再品味,再交流感悟」的形式進行教學;「寫好鋼筆字」「學寫毛筆字」小欄目主要運用了「教師做示範—學生練習—教師再指導」的形式教學。「口語交際」是本組練習中的一個重點,我主要採用了創設情境、教師示範、學生表演的方法進行教學。
三、知識樹的使用
1.張貼知識樹展示教學目標。
在新單元學習之初,我將知識樹圖片張貼在教室內,並讓學生進行觀察和簡單記憶。由於知識樹生動形象,一目瞭然地展示了本單元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及具體的知識點,能夠讓學生明確要學習的內容和要求。
2.用知識樹進行單元知識總結。
憑借知識樹形象直觀的特點,在每單元學習結束後我會再次將知識樹展示出來,讓本單元知識系統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參照知識樹進行單元總結,學生對知識的回顧會更加系統,學生對知識點的回答會言之有序,這能夠讓學生體驗到語文學習的條理性和層次性。
3、用知識樹為自己進行單元達標
我鼓勵學生在每單元學習結束以後,自己或者同桌之間手拿知識樹說出本單元知識點的內容,用以檢測自己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程度。
4.用知識樹指導學生學習。
語文學習不同於其他學科,在我繪制出知識樹、學生對本單元的知識有了大致的了解以後我要求學生也畫出自己的知識樹。在教師的要求和指導下學生必然能夠畫出自己的知識樹。盡管不會十分完美,但是一定能夠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本單元的知識網路,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Ⅳ 小學數學數學說課稿
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說課稿 毫米的認識來源:網路 2009-08-18 11:51:10
[標簽:二年級 說課稿 人教版 數學]奧數精華資訊 免費訂閱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同仁,大家好。我叫陳紅霞,來自於xxx仙女二小,很高興有這次機會和大家一起學習交流。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學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測量」的第一課時,「毫米的認識」。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分析、教學設計這三個方面對本節課加以說明。(過渡:首先我談談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毫米的認識」這部分內容,從知識方面來講有厘米的認識做基礎,從經驗方面來講,學生經常用到學生尺,也有用尺子進行測量的經歷。這時,水到渠成的學習「毫米的認識」,能讓學生對長度單位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這部分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是學生身邊的數學。因此,本節教學不僅是學生今後進一步學習的重要基礎,也為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踐能力創造了條件。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小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和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毫米和厘米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2)使學生會用毫米作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
2、過程與方法方面的目標
(1)使學生經歷毫米的含義以及1毫米長度單位觀念的形成過程。
(2)使學生經歷實際測量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簡單的推理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目標
(1)結合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體驗逐步逼近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2)使學生體會數學和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向學生滲透長度單位來源於實踐又應用於實踐的觀念。
(三)教學重難點(根據以上教學目標,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
重點是:認識長度單位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
難點是:讓學生建立毫米的長度觀念。
二、說教法
本著「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遵循小學生的認知規律,這節課我所採用的教法是:
1、談話引入法
2、現有知識與實際需要矛盾沖突法
3、直觀教具和多媒體輔助教學相結合
三、說學法
新課標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為此,在本節課的教學活動中我選擇如下學法:
1、操作實踐法
2、聯想類比法
四、教學准備(為了開展教學活動,我打算做如下教學准備。)
1、電教媒體
2、為每小組准備一張估測記錄單和一把沒有毫米刻度的硬紙版做的尺子。
3、教師准備一把米尺、一枚一分硬幣、一張電話卡等。學生自己准備常用直尺。
五、教學程序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分析,以及教法學法的選擇,我把本節課的教學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在這一階段里,我按照談話引入、復習舊知—→實踐活動、引起沖突—→現實需要、引入新課這一流程開展活動。
2、談話引入,復習舊知
我抓住這一節課是新學期開始的第一節課這個契機,圍繞「學生身高的變化」這一話題展開討論。我准備這樣設計談話:今天是開學的第一天,老師有個驚喜的發現,發現大家都長高啦!你知道你現在有多高嗎?請大家估一估,這個同學的身高是多少?然後讓學生進行實際測量。並提問:剛才我們測量的數據中,有幾個學過的長度單位,你能給大家說說這些長度單位嗎?
通過估測學生身高這一活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喚起學生對已知長度單位有關知識的回顧和對經驗的總結,架好了學習新知識的橋梁。
3、實踐活動,引起沖突
接著,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剛才通過測量,我們知道了這個同學的身高,那麼測量在生活中還有什麼作用呢?
學生可能會說:老師我覺得測量能知道自己到底長高了沒有,還有的同學可能會說:測量能知道我們到底要穿多少號的衣服,更有的同學會說:老師,我覺得測量能讓我們知道房子呀、樹木哇都有多高,能讓我們更清楚的認識周圍的事物,也能使我們更好的做事情。等等
我由學生身高測量這一個體事件擴展開來,引導學生放眼周圍,通過對生活現象的舉例,使學生對測量的重要性和生活中測量應用的廣泛性有一個感性的認識,體會到掌握測量方法的必要性。
然後,組織學生小組合作,估計數學課本的長、寬、厚,並填寫記錄單。
最後,我發給每小組一把特製的沒有毫米刻度的紙尺,要求學生對數學課本的長、寬、厚進行測量。學生測量時,將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互相討論如何表述測量的結果。
紙尺上只有厘米的刻度,學生精確測量非常困難。我有意製造這個矛盾,是為了使學生的現有知識和現實需要發生矛盾沖突,讓學生體會到:只有米和厘米兩個長度單位是遠遠不夠的,要想准確的量出物體的長度還必須尋找一個更小的長度單位,從而產生要探索新知識的強烈慾望。這就為下面新知識的探索設置了有利的懸念。
3、現實需要,引入新課
這時我很自然的提出問題:同學們,要想精確知道它的長度,有什麼好辦法嗎?在小組討論內一下。
學生經過一翻思考會提出這樣的設想:我們能不能把1厘米分得小一些,或找一個比厘米更小的長度單位就好了,有的學生也可能會直接說出可以用毫米做單位。
這時我就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引導:
你從哪兒知道毫米的?大家都認為厘米作單位太大了,要創造一個比厘米更小的長度單位。剛才有同學說用毫米作單位,他說對了。毫米是怎麼來的呢?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
從而進入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探究體驗,形成知識(在這個階段,我根據教學目標設計了如下版塊)
版塊1、認識毫米及毫米和厘米的關系
這一階段,首先讓學生獨立觀察直尺,然後配合學生的匯報我准備採用多媒體進行演示。(這是一個放大的直尺)通過動畫,清晰的反映出毫米和厘米的關系,對學生的有意注意進行正確的導向,提高課堂效率,突出了「1厘米等於10毫米」這個教學重點。
版塊2、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我准備組織學生進行如下活動)
(1)讓學生回憶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大約1毫米。
(2)我藉助1分硬幣、電話卡等讓學生明白這些東西的厚度大約1毫米。
(3)讓學生閉眼想像並用手勢表示1毫米的長度。
(4)讓學生想想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寬度、厚度大約1毫米。
(5)用手勢表示2毫米、5毫米、10毫米的長度。
(6)說一說,測量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長度一般用毫米做單位。
(7)完成p3做一做,讓學生體驗測量的過程。
設計這一系列的活動,目的是使學生藉助實物進行類比,幫助學生更好的建立毫米這一長度單位的表象,使學生對毫米的認識逐步深入,從而突破教學難點。這樣不僅提高了估測的能力,而且還能溝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學又能為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服務的思想。
版塊3、小結
我由學生自主小結,暢談這節課的收獲。
第三階段:實踐應用,拓展深化
首先,我組織學生完成教材第5面練習一的第一題和第二題。
然後,讓學生量數學課本的厚度(用毫米做單位)
接著,要求學生估一估課本中的紙多少頁的厚度是1毫米?並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驗證一下。
設計這一實踐活動的意圖,是想通過估計、測量、驗證的活動,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長度單位毫米的理解,有利於學生毫米長度觀念的形成,不僅培養了學生用毫米做單位進行測量的能力,而且還使學生體驗了逐步逼近的數學思想,有利於數學思想和方法的形成。其中量數學書的厚度解決了學生先前遇到的問題,也起到了前後呼應的作用,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
最後讓學生在成功的體驗中結束本節課的教學。
整節課的教學設計,我採用「做」數學的教育理念,主要注重新課的引入,注重學生活動的開放性、有序性和有效性。總的設計思路為:以學生身高的變化為切入點展開教學;接著,在測量數學課本的長、寬、厚的活動中引起認知沖突;然後讓學生用眼觀察直尺、結合課件認識毫米和厘米的關系;接下來,讓學生在類比聯想中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最後,讓學生在實際測量活動中深化拓展知識。當然這是我預設的教學程序,實際上教學流程還要隨著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而變化。
我的課說完了,有許多不成熟的地方敬請大家指導,各位專家,各位同仁,大家辛苦了,謝謝大家!
Ⅵ 用知識樹梳理數學三年級八單元知識
1、首先要會認識鍾表;2、知道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3、用結束時間減去開始時間就是經過時間;4、如果出現減不夠時,注意24時計時法和12時計時法的合理運用。
Ⅶ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全套全冊教案,共74頁,這里無法全部復制,你到我們網站去下載吧
人教版新課標三年級上冊教案
第一單元 測
第 一 課 時
認識長度單位 —— 毫米
教學內容
教材第2—3頁的內容及練習一第1至第2題。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長度概念,會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
2、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
3、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和合作學習的能力,並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認識長度單位毫米,會用毫米度量物體長度。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估測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言
二、估測數學書的長、寬、厚的長度。
師:請同學們觀察數學書的長、寬、厚,並估一估大約有多長,然後把估測的結果填入下表?
估 計 實際測量 數 學 書 的 長 數 學 書 的 寬 數 學 書 的 厚
生1:數學書的長大約是21厘米、寬大約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師:你是怎麼想的?
生1:因為1厘米大約有一個指甲長那麼長,數學書的長大約就有21個指甲長那麼長,數學書的寬有14個指甲長那麼長,數學書的厚有1個指甲長那麼厚。
三、學生動手測量實際長度
1、讓學生用學具測量數學書的長、寬、厚。
2、讓學生先在小組上交流,然後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課題:
板出:毫米的認識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認識尺度上的1毫米有幾長。
2、閉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長。然後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 米,你發現了什麼?
3、舉例子說說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長度是1毫米。
六、認識厘米與毫米之間的進率
讓學生看尺子,數一數1 厘米長度有幾個小格,然後匯報小結1厘米裡面有10個1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
七、鞏固發展
1、完成數學課本第3頁的做一做。
2、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一的第一、第二題。
3、找出自己周圍物品,並用毫米作單位量一量它的長度。
八、全課小結。
第 二 課 時
分 米 的 認 識
教學內容:教材第4—第7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實踐,使學生意識到量比較長的物體的的長度可以用分米作單位。
2、認識分米,建立1分米的長度概念。
3、培養學生估測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長度概念
教學難點
選用合適的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過程:
一、學生動手測量課桌的桌面的長、寬。
師:昨天同學和聰聰已經量出了這本數學書的長、寬、厚,你們還想知道哪些物體的長度?
生:……
1、兩人為一組測量桌面的長、寬。
2、全班交流。
3、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發現量比較長的物體的長度用厘米、毫米作單位來測量不方便)
二、建立1分米的空間觀念
1、讓學生觀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間的長度就是1分米,請學生數一數幾厘米是1分米。
板出:1分米=10厘米
2、讓學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們身邊,或在我們身上哪些物體的長度約是1分米。
4、用手比劃1分米有多長。
5、閉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長。
三、認識幾分米
1、在尺子上認識幾分米。
2、出示課件讓學生認識幾分米
四、用分米量
1、量繩子的長度(讓學生先估測,然後再測量)
五、鞏固發展
1、練習一的第三題
2、判斷下列的說法是否正確,正確的打「 」,錯誤的打「 」
(1)一條褲子長9分米( )
(2)一張床長5分米 ( )
(3)小明高14分米 ( )
(4)一支毛筆長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 )
3、填空:
5分米=( )厘米=( )毫米 30毫米=( )分米
40毫米=( )厘米=( )分米 2米=( )厘米
4、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三第4題教和第五題。
5、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三第六題和第七題。
六、全課小結:
說說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獲!
第 三 課 時
千 米 的 認 識
教學內容:
教材第七頁至第八頁例三和例四
教學目標:
1、認識千米,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於1000米。
2、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會用千米表示實際長度。
教學准備:
要求學生到路邊觀察路標,教師製作一塊路標。
教學過程:
一、認識千米
1、學生匯報到路邊觀察到什麼。
2、出示老師製作的第一塊路標,讓學生理解、體會從某路口到南寧市外環線6千米的含義,
3、讓學生看書第七頁的例三,理解到葉鎮21千米、靈山23千米的意義。
4、小結:千米是比米大的長度單位。
二、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
師:從某路口到南寧外環線6千米,那麼你是否知道從某路口到那裡大約是1千米,1千米又有多長呢?
生:想
師:從某路口到某處就是1千米,運動場的跑道一圈是200米,5圈就有1千米。
1、讓學生到運動場看一看跑道,想一想5圈約有多長。
2、讓學生動手測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
匯報板出:1千米=1000米
3、舉出例子說一說在我們生活周圍有1千米長的物體嗎 ?
三、鞏固知識、動用知識:
1、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二第一題和第四題。
2、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1)練習二第二題
(2)補充題(略)
四、全課總結:
第 四 課 時
千 米 的 認 識
教學內容
教材第8頁例四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千米,加深理解1千米的長度概念。
2、培養學生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體驗1千米有多遠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讓學生說說1千米有多長,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呢?
2、填空:
1千米= ( )米 1米=( )厘米
1米= ( )分米 1分米=( )毫米
二、學生實踐( 把全班學生分為10個小組進行測量)
1、到操場上量出100米的距離,走一走,數一數你走了幾步,看一看100米有多遠。
3、匯報:
(1)請學生說一說你走了100米你走了幾步,如果你走1000米大約走了多少步。
(2)提問;一個小組量出100米,10個小組一共量出多少個100米?是多少千米?
(3)讓學生討論從學校門口到什麼地方是非曲直千米。
4、體驗1000米有多遠。
帶學生校外走1千米的路程,數一數你走了幾步,看一看1千米有多遠。
第 五 課 時
米與千米之間的換算
教學內容:
教材第八頁的例五及練習二的第三題、第五題、第六題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學會長度單位名稱之間的換算。
2、培養學生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米與千米之間的換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探索新知;
1、出示情景圖:
師:今天我們一起去數學王國旅遊好嗎?(出示小精靈和數學王國,圖,小精靈說:歡迎聰明同學來數學王國遊玩!)
2、選鑰匙開門(先出示第一道門,再出示第二道門,然後出示第三道門)
第一道門:小精靈:這扇門有二把鎖,(二把鎖分別標上:400厘米,5分米)下面這里有很多把鑰匙(4分米、4毫米、5毫米、4米、50毫米),你會選鑰匙開鎖了嗎?能說說為什麼?
第二道門:小精靈:這扇門同樣有兩把鎖(兩把鎖分別標上:3千米、5000米),下面這里有4把鑰匙(3000米、300米、5千米、50千米)
你會選嗎?你知道為什麼嗎?
小結把千米和米之間換算的方法。
第三道門:鎖上標有5千米-2000米、1000米+4千米
6把鑰匙分別是:3千米、5千米、 3米、5000米、 5米、3000米。
讓學生先選後說想法。
二、鞏固、運用(出示數學王國里的數學景象)
師:嘩!數學王國多美呀!有樹,有花,還有……。
1、看一看大樹有多高。(把教材第八頁的做一做設計成填寫大樹的高度)
2、同學們來到雙胞胎村,有好多小朋友來到村口迎接同學們,請同學找一找,誰跟誰是同一胞。
3、摘蘋果(出示蘋果樹,樹上掛有很多蘋果,每個蘋果寫上帶有長度單位的加法算式和減法算式)
4、好客的小朋友們帶同學們到數學奧宮去玩,數學奧宮距離雙胞胎村200千米。他們早上8時乘汽車出發,汽車平均每小時50千米,中午12時能到達嗎?
三、全課總結
讓學生說說你游數學王國你的有什麼收獲!
第 六 課 時
噸 的 認 識
教學內容
教材第11頁至第13的內容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建立1噸的重量概念。
2、學會換算質量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