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知識點大全100種

知識點大全100種

發布時間: 2022-07-10 08:31:51

A. 初中數學知識點大全,詳細點的

初中數學知識點總結
一、基本知識
一、數與代數A、數與式:
1、有理數
有理數:①整數→正整數/0/負整數
②分數→正分數/負分數
數軸:①畫一條水平直線,在直線上取一點表示0(原點),選取某一長度作為單位長度,規定直線上向右的方向為正方向,就得到數軸。②任何一個有理數都可以用數軸上的一個點來表示。③如果兩個數只有符號不同,那麼我們稱其中一個數為另外一個數的相反數,也稱這兩個數互為相反數。在數軸上,表示互為相反數的兩個點,位於原點的兩側,並且與原點距離相等。④數軸上兩個點表示的數,右邊的總比左邊的大。正數大於0,負數小於0,正數大於負數。
絕對值:①在數軸上,一個數所對應的點與原點的距離叫做該數的絕對值。②正數的絕對值是他的本身、負數的絕對值是他的相反數、0的絕對值是0。兩個負數比較大小,絕對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數的運算:
加法:①同號相加,取相同的符號,把絕對值相加。②異號相加,絕對值相等時和為0;絕對值不等時,取絕對值較大的數的符號,並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③一個數與0相加不變。
減法:減去一個數,等於加上這個數的相反數。
乘法:①兩數相乘,同號得正,異號得負,絕對值相乘。②任何數與0相乘得0。③乘積為1的兩個有理數互為倒數。
除法:①除以一個數等於乘以一個數的倒數。②0不能作除數。
乘方:求N個相同因數A的積的運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結果叫冪,A叫底數,N叫次數。
混合順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後算加減,有括弧要先算括弧里的。
2、實數
無理數:無限不循環小數叫無理數
平方根:①如果一個正數X的平方等於A,那麼這個正數X就叫做A的算術平方根。②如果一個數X的平方等於A,那麼這個數X就叫做A的平方根。③一個正數有2個平方根/0的平方根為0/負數沒有平方根。④求一個數A的平方根運算,叫做開平方,其中A叫做被開方數。
立方根:①如果一個數X的立方等於A,那麼這個數X就叫做A的立方根。②正數的立方根是正數、0的立方根是0、負數的立方根是負數。③求一個數A的立方根的運算叫開立方,其中A叫做被開方數。
實數:①實數分有理數和無理數。②在實數范圍內,相反數,倒數,絕對值的意義和有理數范圍內的相反數,倒數,絕對值的意義完全一樣。③每一個實數都可以在數軸上的一個點來表示。
3、代數式
代數式:單獨一個數或者一個字母也是代數式。
合並同類項:①所含字母相同,並且相同字母的指數也相同的項,叫做同類項。②把同類項合並成一項就叫做合並同類項。③在合並同類項時,我們把同類項的系數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數不變。
4、整式與分式
整式:①數與字母的乘積的代數式叫單項式,幾個單項式的和叫多項式,單項式和多項式統稱整式。②一個單項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數和叫做這個單項式的次數。③一個多項式中,次數最高的項的次數叫做這個多項式的次數。
整式運算:加減運算時,如果遇到括弧先去括弧,再合並同類項。
冪的運算:AM+AN=A(M+N)
(AM)N=AMN
(A/B)N=AN/BN 除法一樣。
整式的乘法:①單項式與單項式相乘,把他們的系數,相同字母的冪分別相乘,其餘字母連同他的指數不變,作為積的因式。②單項式與多項式相乘,就是根據分配律用單項式去乘多項式的每一項,再把所得的積相加。③多項式與多項式相乘,先用一個多項式的每一項乘另外一個多項式的每一項,再把所得的積相加。
公式兩條: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
整式的除法:①單項式相除,把系數,同底數冪分別相除後,作為商的因式;對於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則連同他的指數一起作為商的一個因式。②多項式除以單項式,先把這個多項式的每一項分別除以單項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分解因式:把一個多項式化成幾個整式的積的形式,這種變化叫做把這個多項式分解因式。
方法:提公因式法、運用公式法、分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分式:①整式A除以整式B,如果除式B中含有分母,那麼這個就是分式,對於任何一個分式,分母不為0。②分式的分子與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個不等於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變。
分式的運算:
乘法:把分子相乘的積作為積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積作為積的分母。
除法:除以一個分式等於乘以這個分式的倒數。
加減法:①同分母分式相加減,分母不變,把分子相加減。②異分母的分式先通分,化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減。
分式方程:①分母中含有未知數的方程叫分式方程。②使方程的分母為0的解稱為原方程的增根。
B、方程與不等式
1、方程與方程組
一元一次方程:①在一個方程中,只含有一個未知數,並且未知數的指數是1,這樣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②等式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或乘以或除以(不為0)一個代數式,所得結果仍是等式。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驟:去分母,移項,合並同類項,未知數系數化為1。
二元一次方程:含有兩個未知數,並且所含未知數的項的次數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組:兩個二元一次方程組成的方程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組。
適合一個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組未知數的值,叫做這個二元一次方程的一個解。
二元一次方程組中各個方程的公共解,叫做這個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方法:代入消元法/加減消元法。
一元二次方程:只有一個未知數,並且未知數的項的最高系數為2的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函數的關系
大家已經學過二次函數(即拋物線)了,對他也有很深的了解,好像解法,在圖象中表示等等,其實一元二次方程也可以用二次函數來表示,其實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二次函數的一個特殊情況,就是當Y的0的時候就構成了一元二次方程了。那如果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表示出來,一元二次方程就是二次函數中,圖象與X軸的交點。也就是該方程的解了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大家知道,二次函數有頂點式(-b/2a,4ac-b2/4a),這大家要記住,很重要,因為在上面已經說過了,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二次函數的一部分,所以他也有自己的一個解法,利用他可以求出所有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1)配方法
利用配方,使方程變為完全平方公式,在用直接開平方法去求出解
(2)分解因式法
提取公因式,套用公式法,和十字相乘法。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時候也一樣,利用這點,把方程化為幾個乘積的形式去解
(3)公式法
這方法也可以是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萬能方法了,方程的根X1={-b+√[b2-4ac)]}/2a,X2={-b-√[b2-4ac)]}/2a
3)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驟:
(1)配方法的步驟:
先把常數項移到方程的右邊,再把二次項的系數化為1,再同時加上1次項的系數的一半的平方,最後配成完全平方公式
(2)分解因式法的步驟:
把方程右邊化為0,然後看看是否能用提取公因式,公式法(這里指的是分解因式中的公式法)或十字相乘,如果可以,就可以化為乘積的形式
(3)公式法
就把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系數分別代入,這里二次項的系數為a,一次項的系數為b,常數項的系數為c
4)韋達定理
利用韋達定理去了解,韋達定理就是在一元二次方程中,二根之和=-b/a,二根之積=c/a
也可以表示為x1+x2=-b/a,x1x2=c/a。利用韋達定理,可以求出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各系數,在題目中很常用
5)一元一次方程根的情況
利用根的判別式去了解,根的判別式可在書面上可以寫為「△」,讀作「diao ta」,而△=b2-4ac,這里可以分為3種情況:
I當△>0時,一元二次方程有2個不相等的實數根;
II當△=0時,一元二次方程有2個相同的實數根;
III當△<0時,一元二次方程沒有實數根(在這里,學到高中就會知道,這里有2個虛數根)
2、不等式與不等式組
不等式:①用符號〉,=,〈號連接的式子叫不等式。②不等式的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整式,不等號的方向不變。③不等式的兩邊都乘以或者除以一個正數,不等號方向不變。④不等式的兩邊都乘以或除以同一個負數,不等號方向相反。
不等式的解集:①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數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②一個含有未知數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組成這個不等式的解集。③求不等式解集的過程叫做解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左右兩邊都是整式,只含有一個未知數,且未知數的最高次數是1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①關於同一個未知數的幾個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組成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組。②一元一次不等式組中各個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這個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③求不等式組解集的過程,叫做解不等式組。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符號方向:
在一元一次不等式中,不像等式那樣,等號是不變的,他是隨著你加或乘的運算改變。
在不等式中,如果加上同一個數(或加上一個正數),不等式符號不改向;例如:A>B,A+C>B+C
在不等式中,如果減去同一個數(或加上一個負數),不等式符號不改向;例如:A>B,A-C>B-C
在不等式中,如果乘以同一個正數,不等號不改向;例如:A>B,A*C>B*C(C>0)
在不等式中,如果乘以同一個負數,不等號改向;例如:A>B,A*C<B*C(C<0)
如果不等式乘以0,那麼不等號改為等號
所以在題目中,要求出乘以的數,那麼就要看看題中是否出現一元一次不等式,如果出現了,那麼不等式乘以的數就不等為0,否則不等式不成立;
3、函數
變數:因變數,自變數。
在用圖象表示變數之間的關系時,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數軸上的點自變數,用豎直方向的數軸上的點表示因變數。
一次函數:①若兩個變數X,Y間的關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B為常數,K不等於0)的形式,則稱Y是X的一次函數。②當B=0時,稱Y是X的正比例函數。
一次函數的圖象:①把一個函數的自變數X與對應的因變數Y的值分別作為點的橫坐標與縱坐標,在直角坐標系內描出它的對應點,所有這些點組成的圖形叫做該函數的圖象。②正比例函數Y=KX的圖象是經過原點的一條直線。③在一次函數中,當K〈0,B〈O,則經234象限;當K〈0,B〉0時,則經124象限;當K〉0,B〈0時,則經134象限;當K〉0,B〉0時,則經123象限。④當K〉0時,Y的值隨X值的增大而增大,當X〈0時,Y的值隨X值的增大而減少。
二空間與圖形
A、圖形的認識
1、點,線,面
點,線,面:①圖形是由點,線,面構成的。②面與面相交得線,線與線相交得點。③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
展開與折疊:①在稜柱中,任何相鄰的兩個面的交線叫做棱,側棱是相鄰兩個側面的交線,稜柱的所有側棱長相等,稜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狀相同,側面的形狀都是長方體。②N稜柱就是底面圖形有N條邊的稜柱。
截一個幾何體:用一個平面去截一個圖形,截出的面叫做截面。
視圖:主視圖,左視圖,俯視圖。
多邊形:他們是由一些不在同一條直線上的線段依次首尾相連組成的封閉圖形。
弧、扇形:①由一條弧和經過這條弧的端點的兩條半徑所組成的圖形叫扇形。②圓可以分割成若干個扇形。
2、角
線:①線段有兩個端點。②將線段向一個方向無限延長就形成了射線。射線只有一個端點。③將線段的兩端無限延長就形成了直線。直線沒有端點。④經過兩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
比較長短:①兩點之間的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②兩點之間線段的長度,叫做這兩點之間的距離。
角的度量與表示:①角由兩條具有公共端點的射線組成,兩條射線的公共端點是這個角的頂點。②一度的1/60是一分,一分的1/60是一秒。
角的比較:①角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條射線繞著他的端點旋轉而成的。②一條射線繞著他的端點旋轉,當終邊和始邊成一條直線時,所成的角叫做平角。始邊繼續旋轉,當他又和始邊重合時,所成的角叫做周角。③從一個角的頂點引出的一條射線,把這個角分成兩個相等的角,這條射線叫做這個角的平分線。
平行:①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②經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這條直線平行。③如果兩條直線都與第3條直線平行,那麼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垂直:①如果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那麼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②互相垂直的兩條直線的交點叫做垂足。③平面內,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
垂直平分線:垂直和平分一條線段的直線叫垂直平分線。
垂直平分線垂直平分的一定是線段,不能是射線或直線,這根據射線和直線可以無限延長有關,再看後面的,垂直平分線是一條直線,所以在畫垂直平分線的時候,確定了2點後(關於畫法,後面會講)一定要把線段穿出2點。
垂直平分線定理:
性質定理:在垂直平分線上的點到該線段兩端點的距離相等;
判定定理:到線段2端點距離相等的點在這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
角平分線:把一個角平分的射線叫該角的角平分線。
定義中有幾個要點要注意一下的,就是角的角平分線是一條射線,不是線段也不是直線,很多時,在題目中會出現直線,這是角平分線的對稱軸才會用直線的,這也涉及到軌跡的問題,一個角個角平分線就是到角兩邊距離相等的點
性質定理:角平分線上的點到該角兩邊的距離相等
判定定理:到角的兩邊距離相等的點在該角的角平分線上
正方形:一組鄰邊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性質:正方形具有平行四邊形、菱形、矩形的一切性質
判定:1、對角線相等的菱形2、鄰邊相等的矩形
二、基本定理
1、過兩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
2、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的補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餘角相等
5、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和已知直線垂直
6、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連接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
7、平行公理 經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這條直線平行
8、如果兩條直線都和第三條直線平行,這兩條直線也互相平行
9、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10、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11、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12、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13、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14、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
15、定理 三角形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
16、推論 三角形兩邊的差小於第三邊
17、三角形內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和等於180°
18、推論1 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互余
19、推論2 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於和它不相鄰的兩個內角的和
20、推論3 三角形的一個外角大於任何一個和它不相鄰的內角
21、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對應角相等
22、邊角邊公理(SAS) 有兩邊和它們的夾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23、角邊角公理( ASA)有兩角和它們的夾邊對應相等的 兩個三角形全等
24、推論(AAS) 有兩角和其中一角的對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25、邊邊邊公理(SSS) 有三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26、斜邊、直角邊公理(HL) 有斜邊和一條直角邊對應相等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
27、定理1 在角的平分線上的點到這個角的兩邊的距離相等
28、定理2 到一個角的兩邊的距離相同的點,在這個角的平分線上
29、角的平分線是到角的兩邊距離相等的所有點的集合
30、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 (即等邊對等角)
31、推論1 等腰三角形頂角的平分線平分底邊並且垂直於底邊
32、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和底邊上的高互相重合
33、推論3 等邊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並且每一個角都等於60°
3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個三角形有兩個角相等,那麼這兩個角所對的邊也相等(等角對等邊)
35、推論1 三個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36、推論 2 有一個角等於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3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個銳角等於30°那麼它所對的直角邊等於斜邊的一半
38、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於斜邊上的一半
39、定理 線段垂直平分線上的點和這條線段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
40、逆定理 和一條線段兩個端點距離相等的點,在這條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
41、線段的垂直平分線可看作和線段兩端點距離相等的所有點的集合
42、定理1 關於某條直線對稱的兩個圖形是全等形
43、定理 2 如果兩個圖形關於某直線對稱,那麼對稱軸是對應點連線的垂直平分線
44、定理3 兩個圖形關於某直線對稱,如果它們的對應線段或延長線相交,那麼交點在對稱軸上
45、逆定理 如果兩個圖形的對應點連線被同一條直線垂直平分,那麼這兩個圖形關於這條直線對稱
46、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a、b的平方和、等於斜邊c的平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邊長a、b、c有關系a2+b2=c2,那麼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定理 四邊形的內角和等於360°
49、四邊形的外角和等於360°
50、多邊形內角和定理 n邊形的內角的和等於(n-2)×180°
51、推論 任意多邊的外角和等於360°
52、平行四邊形性質定理1 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相等
53、平行四邊形性質定理2 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
54、推論 夾在兩條平行線間的平行線段相等
55、平行四邊形性質定理3 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互相平分
56、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1 兩組對角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57、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2 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 形是平行四邊形
58、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3 對角線互相平分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59、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4 一組對邊平行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60、矩形性質定理1 矩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
61、矩形性質定理2 矩形的對角線相等
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個角是直角的四邊形是矩形
63、矩形判定定理2 對角線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
64、菱形性質定理1 菱形的四條邊都相等
65、菱形性質定理2 菱形的對角線互相垂直,並且每一條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
66、菱形面積=對角線乘積的一半,即S=(a×b)÷2
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邊都相等的四邊形是菱形
68、菱形判定定理2 對角線互相垂直的平行四邊形是菱形
69、正方形性質定理1 正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四條邊都相等
70、正方形性質定理2正方形的兩條對角線相等,並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條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
71、定理1 關於中心對稱的兩個圖形是全等的
72、定理2 關於中心對稱的兩個圖形,對稱點連線都經過對稱中心,並且被對稱中心平分
73、逆定理 如果兩個圖形的對應點連線都經過某一點,並且被這一點平分,那麼這兩個圖形關於這一點對稱
74、等腰梯形性質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兩個角相等
75、等腰梯形的兩條對角線相等
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兩個角相等的梯 形是等腰梯形
77、對角線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8、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 如果一組平行線在一條直線上截得的線段相等,那麼在其他直線上截得的線段也相等
79、推論1 經過梯形一腰的中點與底平行的直線,必平分另一腰
80、推論2 經過三角形一邊的中點與另一邊平行的直線,必平分第三邊
81、三角形中位線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線平行於第三邊,並且等於它的一半
82、梯形中位線定理 梯形的中位線平行於兩底,並且等於兩底和的一半 L=(a+b)÷2 S=L×h
83、(1)比例的基本性質:如果a:b=c:d,那麼ad=bc 如果 ad=bc ,那麼a:b=c:d
84、(2)合比性質:如果a/b=c/d,那麼(a±b)/b=(c±d)/d
85、(3)等比性質:如果a/b=c/d=…=m/n(b+d+…+n≠0),
那麼(a+c+…+m)/(b+d+…+n)=a/b
86、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 三條平行線截兩條直線,所得的對應線段成比例
87、推論 平行於三角形一邊的直線截其他兩邊(或兩邊的延長線),所得的對應線段成比例
88、定理 如果一條直線截三角形的兩邊(或兩邊的延長線)所得的對應線段成比例,那麼這條直線平行於三角形的第三邊
89、平行於三角形的一邊,並且和其他兩邊相交的直線, 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邊與原三角形三邊對應成比例
90、定理 平行於三角形一邊的直線和其他兩邊(或兩邊的延長線)相交,所構成的三角形與原三角形相似
91、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兩角對應相等,兩三角形相似(ASA)
92、直角三角形被斜邊上的高分成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93、判定定理2 兩邊對應成比例且夾角相等,兩三角形相似(SAS)
94、判定定理3 三邊對應成比例,兩三角形相似(SSS)
95、定理 如果一個直角三角形的斜邊和一條直角邊與另一個直角三角形的斜邊和一條直角邊對應成比例,那麼這兩個直角三角形相似
96、性質定理1 相似三角形對應高的比,對應中線的比與對應角平分線的比都等於相似比
97、性質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長的比等於相似比
98、性質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積的比等於相似比的平方
99、任意銳角的正弦值等於它的餘角的餘弦值,任意銳角的餘弦值等於它的餘角的正弦值
100、任意銳角的正切值等於它的餘角的餘切值,任意銳角的餘切值等於它的餘角的正切值
101、圓是定點的距離等於定長的點的集合
102、圓的內部可以看作是圓心的距離小於半徑的點的集合
103、圓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圓心的距離大於半徑的點的集合
104、同圓或等圓的半徑相等
105、到定點的距離等於定長的點的軌跡,是以定點為圓心,定長為半徑的圓
106、和已知線段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的點的軌跡,是著條線段的垂直平分線
107、到已知角的兩邊距離相等的點的軌跡,是這個角的平分線
108、到兩條平行線距離相等的點的軌跡,是和這兩條平行線平行且距離相等的一條直線
109、定理 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點確定一個圓。
110、垂徑定理 垂直於弦的直徑平分這條弦並且平分弦所對的兩條弧
111、推論1
①平分弦(不是直徑)的直徑垂直於弦,並且平分弦所對的兩條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線經過圓心,並且平分弦所對的兩條弧
③平分弦所對的一條弧的直徑,垂直平分弦,並且平分弦所對的另一條弧
112、推論2 圓的兩條平行弦所夾的弧相等
113、圓是以圓心為對稱中心的中心對稱圖形
114、定理 在同圓或等圓中,相等的圓心角所對的弧相等,所對的弦相等,所對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15、推論 在同圓或等圓中,如果兩個圓心角、兩條弧、兩條弦或兩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組量相等那麼它們所對應的其餘各組量都相等
116、定理 一條弧所對的圓周角等於它所對的圓心角的一半
117、推論1 同弧或等弧所對的圓周角相等;同圓或等圓中,相等的圓周角所對的弧也相等
118、推論2 半圓(或直徑)所對的圓周角是直角;90°的圓周角所對的弦是直徑
119、推論3 如果三角形一邊上的中線等於這邊的一半,那麼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0、定理 圓的內接四邊形的對角互補,並且任何一個外角都等於它的內對角
121、①直線L和⊙O相交 d﹤r
②直線L和⊙O相切 d=r
③直線L和⊙O相離 d﹥r
122、切線的判定定理 經過半徑的外端並且垂直於這條半徑的直線是圓的切線
123、切線的性質定理 圓的切線垂直於經過切點的半徑
124、推論1 經過圓心且垂直於切線的直線必經過切點
125、推論2 經過切點且垂直於切線的直線必經過圓心
126、切線長定理 從圓外一點引圓的兩條切線,它們的切線長相等圓心和這一點的連線平分兩條切線的夾角
127、圓的外切四邊形的兩組對邊的和相等
128、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等於它所夾的弧對的圓周角
129、推論 如果兩個弦切角所夾的弧相等,那麼這兩個弦切角也相等
130、相交弦定理 圓內的兩條相交弦,被交點分成的兩條線段長的積相等
131、推論 如果弦與直徑垂直相交,那麼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徑所成的兩條線段的比例中項
132、切割線定理 從圓外一點引圓的切線和割線,切線長是這點到割線與圓交點的兩條線段長的比例中項
133、推論 從圓外一點引圓的兩條割線,這一點到每條 割線與圓的交點的兩條線段長的積相等
134、如果兩個圓相切,那麼切點一定在連心線上
135、①兩圓外離 d﹥R+r ②兩圓外切 d=R+r③兩圓相交 R-r﹤d﹤R+r(R﹥r)
④兩圓內切 d=R-r(R﹥r) ⑤兩圓內含 d﹤R-r(R﹥r)
136、定理 相交兩圓的連心線垂直平分兩圓的公共弦
137、定理 把圓分成n(n≥3):
⑴依次連結各分點所得的多邊形是這個圓的內接正n邊形
⑵經過各分點作圓的切線,以相鄰切線的交點為頂點的多邊形是這個圓的外切正n邊形
138、定理 任何正多邊形都有一個外接圓和一個內切圓,這兩個圓是同心圓
139、正n邊形的每個內角都等於(n-2)×180°/n
140、定理 正n邊形的半徑和邊心距把正n邊形分成2n個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141、正n邊形的面積Sn=pnrn/2 p表示正n邊形的周長
142、正三角形面積√3a/4 a表示邊長
143、如果在一個頂點周圍有k個正n邊形的角,由於這些角的和應為360°,因此k×(n-2)180°/n=360°化為(n-2)(k-2)=4
144、弧長計算公式:L=n兀R/180
145、扇形面積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146、內公切線長= d-(R-r) 外公切線長= d-(R+r)

B. 小學數學知識點有哪些

數學作為一門具有很強邏輯性和連續性的學科,是每個小學生都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小學數學重點是基礎知識的掌握基和學習,學習數學的標准就是能夠對該學籍范圍內的題目進行正確的解答.考察公式概念是小學數學重點要掌握的知識,下面這幾個學習方法帶你學好數學.

(同學們開講)

學習小學數學重點就是注重學習的方法,但是也需要學生有堅持不懈的精神.勤學多問不恥下問是學習的良好態度,他們會把你帶到一個更高的層次,掌握好學習方法,你會對每一天的新知識充滿興趣.

C. 初中科學知識點總結(最完整的知識點大全)

初中知識禮包大合集

https://pan..com/s/1rh77Ba8LYKKmB9rWcvlr0Q

?pwd=74vp 提取碼: 74vp

初中知識禮包大合集|初中語文知識合集大禮包|初中英語知識合集大禮包|初中數學知識合集大禮包|初中數學中考數學命題老師最愛的32個陷阱.pdf|初中數學輔助線助記憶口訣.pdf|初中數學初中數學解題十大秘訣.pdf|初中數學必須掌握的28個數學重點以及60個易錯點.pdf|初中數學3大高分值版塊得分技巧.pdf|初中數學146條幾何公式定理.pdf|關注家長請注意,獲取更多更全面學習資料.jpg|初中英語 短語集錦,拿走不謝.pdf|初中英語 16種英語時態總結.pdf|初中語文作文素材積累.pdf|初中語文中考語文詩歌鑒賞100個常考意象、典故匯總.pdf

D. 高中化學知識點整理清單

衡水內部高中化學重要知識點詳細總結word文檔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j9AJp-oK2qT5at5qRmxD9g

提取碼:t5st復制這段內容後打開網路網盤手機App,操作更方便哦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E. 初中所有知識點匯總

只有化學了(別苛求,你連懸賞都沒有)

基本概念:
1、化學變化:生成了其它物質的變化
2、物理變化:沒有生成其它物質的變化
3、物理性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
(如:顏色、狀態、密度、氣味、熔點、沸點、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學性質: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還原性、酸鹼性、穩定性等)
5、純凈物:由一種物質組成
6、混合物: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純凈物組成,各物質都保持原來的性質
7、元素: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8、原子:是在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學變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在化學變化中可以再分
10、單質: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12、氧化物: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種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學式:用元素符號來表示物質組成的式子
14、相對原子質量:以一種碳原子的質量的1/12作為標准,其它原子的質量跟它比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相對原子質量 ≈ 質子數 + 中子數 (因為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對分子質量:化學式中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的總和
16、離子:帶有電荷的原子或原子團
註:在離子里,核電荷數 = 質子數 ≠ 核外電子數
18、四種化學反應基本類型:
①化合反應: 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應:由一種物質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其它物質的反應
如:AB = A + B
③置換反應:由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起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
如:A + BC = AC + B
④復分解反應:由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
如:AB + CD = AD + CB
19、還原反應:在反應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奪去的反應(不屬於化學的基本反應類型)
氧化反應:物質跟氧發生的化學反應(不屬於化學的基本反應類型)
緩慢氧化:進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覺的氧化反應
自燃:由緩慢氧化而引起的自發燃燒
20、催化劑:在化學變化里能改變其它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在化學變化前後都沒有變化的物質(註:2H2O2 === 2H2O + O2 ↑ 此反應MnO2是催化劑)
21、質量守恆定律: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於反應後生成物質的質量總和。
(反應的前後,原子的數目、種類、質量都不變;元素的種類也不變)
22、溶液: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均一的、穩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組成:溶劑和溶質。(溶質可以是固體、液體或氣體;固、氣溶於液體時,固、氣是溶質,液體是溶劑;兩種液體互相溶解時,量多的一種是溶劑,量少的是溶質;當溶液中有水存在時,不論水的量有多少,我們習慣上都把水當成溶劑,其它為溶質。)
23、固體溶解度: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物質在100克溶劑里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就叫做這種物質在這種溶劑里的溶解度
24、酸: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全部都是氫離子的化合物
如:HCl==H+ + Cl -
HNO3==H+ + NO3-
H2SO4==2H+ + SO42-
鹼:電離時生成的陰離子全部都是氫氧根離子的化合物
如:KOH==K+ + OH -
NaOH==Na+ + OH -
Ba(OH)2==Ba2+ + 2OH -
鹽:電離時生成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的化合物
如:KNO3==K+ + NO3-
Na2SO4==2Na+ + SO42-
BaCl2==Ba2+ + 2Cl -
25、酸性氧化物(屬於非金屬氧化物):凡能跟鹼起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
鹼性氧化物(屬於金屬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
26、結晶水合物:含有結晶水的物質(如:Na2CO3 .10H2O、CuSO4 . 5H2O)
27、潮解:某物質能吸收空氣里的水分而變潮的現象
風化:結晶水合物在常溫下放在乾燥的空氣里,能逐漸失去結晶水而成為粉末的現象
28、燃燒:可燃物跟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發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
燃燒的條件:①可燃物;②氧氣(或空氣);③可燃物的溫度要達到著火點。

基本知識、理論:
1、空氣的成分:氮氣佔78%, 氧氣佔21%, 稀有氣體佔0.94%,
二氧化碳佔0.03%,其它氣體與雜質佔0.03%
2、主要的空氣污染物:NO2 、CO、SO2、H2S、NO等物質
3、其它常見氣體的化學式:NH3(氨氣)、CO(一氧化碳)、CO2(二氧化碳)、CH4(甲烷)、
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NO(一氧化氮)、
NO2(二氧化氮)、H2S(硫化氫)、HCl(氯化氫)
4、常見的酸根或離子:SO42-(硫酸根)、NO3-(硝酸根)、CO32-(碳酸根)、ClO3-(氯酸)、
MnO4-(高錳酸根)、MnO42-(錳酸根)、PO43-(磷酸根)、Cl-(氯離子)、
HCO3-(碳酸氫根)、HSO4-(硫酸氫根)、HPO42-(磷酸氫根)、
H2PO4-(磷酸二氫根)、OH-(氫氧根)、HS-(硫氫根)、S2-(硫離子)、
NH4+(銨根或銨離子)、K+(鉀離子)、Ca2+(鈣離子)、Na+(鈉離子)、
Mg2+(鎂離子)、Al3+(鋁離子)、Zn2+(鋅離子)、Fe2+(亞鐵離子)、
Fe3+(鐵離子)、Cu2+(銅離子)、Ag+(銀離子)、Ba2+(鋇離子)
各元素或原子團的化合價與上面離子的電荷數相對應:課本P80
一價鉀鈉氫和銀,二價鈣鎂鋇和鋅;
一二銅汞二三鐵,三價鋁來四價硅。(氧-2,氯化物中的氯為 -1,氟-1,溴為-1)
(單質中,元素的化合價為0 ;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化合價的代數和為0)
5、化學式和化合價:
(1)化學式的意義:
①宏觀意義:a.表示一種物質; b.表示該物質的元素組成;
②微觀意義:a.表示該物質的一個分子; b.表示該物質的分子構成;
③量的意義:a.表示物質的一個分子中各原子個數比; b.表示組成物質的各元素質量比。
(2)單質化學式的讀寫
①直接用元素符號表示的:
a.金屬單質。如:鉀K 銅Cu 銀Ag 等;
b.固態非金屬。如:碳C 硫S 磷P 等
c.稀有氣體。如:氦(氣)He 氖(氣)Ne 氬(氣)Ar等
②多原子構成分子的單質:其分子由幾個同種原子構成的就在元素符號右下角寫幾。
如:每個氧氣分子是由2個氧原子構成,則氧氣的化學式為O2
雙原子分子單質化學式:O2(氧氣)、N2(氮氣) 、H2(氫氣)
F2(氟氣)、Cl2(氯氣)、Br2(液態溴)
多原子分子單質化學式:臭氧O3等
(3)化合物化學式的讀寫:先讀的後寫,後寫的先讀
①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讀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鎂)、NaCl(氯化鈉)
②酸根與金屬元素組成的化合物:讀成「某酸某」,如:KMnO4(高錳酸鉀)、K2MnO4(錳酸鉀)
MgSO4(硫酸鎂)、CaCO3(碳酸鈣)
(4)根據化學式判斷元素化合價,根據元素化合價寫出化合物的化學式:
①判斷元素化合價的依據是: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
②根據元素化合價寫化學式的步驟:
a.按元素化合價正左負右寫出元素符號並標出化合價;
b.看元素化合價是否有約數,並約成最簡比;
c.交叉對調把已約成最簡比的化合價寫在元素符號的右下角。
6、課本P73. 要記住這27種元素及符號和名稱。
核外電子排布:1-20號元素(要記住元素的名稱及原子結構示意圖)
排布規律:①每層最多排2n2個電子(n表示層數)
②最外層電子數不超過8個(最外層為第一層不超過2個)
③先排滿內層再排外層
註:元素的化學性質取決於最外層電子數
金屬元素 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 4,易失電子,化學性質活潑。
非金屬元素 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 4,易得電子,化學性質活潑。
稀有氣體元素 原子的最外層有8個電子(He有2個),結構穩定,性質穩定。
7、書寫化學方程式的原則:①以客觀事實為依據; ②遵循質量守恆定律
書寫化學方程式的步驟:「寫」、「配」、「注」「等」。
8、酸鹼度的表示方法——PH值
說明:(1)PH值=7,溶液呈中性;PH值<7,溶液呈酸性;PH值>7,溶液呈鹼性。
(2)PH值越接近0,酸性越強;PH值越接近14,鹼性越強;PH值越接近7,溶液的酸、鹼性就越弱,越接近中性。
9、金屬活動性順序表:
(鉀、鈣、鈉、鎂、鋁、鋅、鐵、錫、鉛、氫、銅、汞、銀、鉑、金)
說明:(1)越左金屬活動性就越強,左邊的金屬可以從右邊金屬的鹽溶液中置換出該金屬出來
(2)排在氫左邊的金屬,可以從酸中置換出氫氣;排在氫右邊的則不能。
(3)鉀、鈣、鈉三種金屬比較活潑,它們直接跟溶液中的水發生反應置換出氫氣
11、化學符號的意義及書寫:
(1)化學符號的意義:a.元素符號:①表示一種元素;②表示該元素的一個原子。
b.化學式:本知識點的第5點第(1)小點
c.離子符號:表示離子及離子所帶的電荷數。
d.化合價符號:表示元素或原子團的化合價。
當符號前面有數字(化合價符號沒有數字)時,此時組成符號的意義只表示該種粒子的個數。
(2)化學符號的書寫:a.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號表示
b.分子的表示方法:用化學式表示
c.離子的表示方法:用離子符號表示
d.化合價的表示方法:用化合價符號表示
註:原子、分子、離子三種粒子個數不只「1」時,只能在符號的前面加,不能在其它地方加。
15、三種氣體的實驗室製法以及它們的區別:
氣體 氧氣(O2) 氫氣(H2) 二氧化碳(CO2)
葯品 高錳酸鉀(KMnO4)或雙氧水(H2O2)和二氧化錳(MnO2)
[固+液]
反應原理 2KMnO4 == K2MnO4+MnO2+O2↑
或2H2O2==== 2H2O+O2↑ Zn+H2SO4=ZnSO4+H2↑
[固(+固)]或[固+液] 鋅粒(Zn)和鹽酸(HCl)或稀硫酸(H2SO4)
Zn+2HCl=ZnCl2+H2↑
[固+液] 石灰石(大理石)(CaCO3)和稀鹽酸(HCl)
CaCO3+2HCl=CaCl2+H2O+CO2↑
儀器裝置 P36 圖2-17(如14的A)
或P111. 圖6-10(14的B或C) P111. 圖6-10
(如14的B或C) P111. 圖6-10
(如14的B或C)
檢驗 用帶火星的木條,伸進集氣瓶,若木條復燃,是氧氣;否則不是氧氣 點燃木條,伸入瓶內,木條上的火焰熄滅,瓶口火焰呈淡藍色,則該氣體是氫氣 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看是否變渾濁,若渾濁則是CO2。
收集方法 ①排水法(不易溶於水) ②瓶口向上排空氣法(密度比空氣大) ①排水法(難溶於水) ②瓶口向下排空氣法(密度比空氣小) ①瓶口向上排空氣法 (密度比空氣大)(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驗滿(驗純) 用帶火星的木條,平放在集氣瓶口,若木條復燃,氧氣已滿,否則沒滿 <1>用拇指堵住集滿氫氣的試管口;<2>靠近火焰,移開拇指點火
若「噗」的一聲,氫氣已純;若有尖銳的爆鳴聲,則氫氣不純 用燃著的木條,平放在集氣瓶口,若火焰熄滅,則已滿;否則沒滿
放置 正放 倒放 正放
注意事項 ①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當用第一種葯品製取時以下要注意)
②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防止凝結在試管口的小水珠倒流入試管底部使試管破裂)
③加熱時應先使試管均勻受熱,再集中在葯品部位加熱。
④排水法收集完氧氣後,先撤導管後撤酒精燈(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使試管破裂) ①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②長頸漏斗的管口要插入液面下;
③點燃氫氣前,一定要檢驗氫氣的純度(空氣中,氫氣的體積達到總體積的4%—74.2%點燃會爆炸。) ①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②長頸漏斗的管口要插入液面下;
③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16、一些重要常見氣體的性質(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物質 物理性質
(通常狀況下) 化學性質 用途
氧氣
(O2) 無色無味的氣體,不易溶於水,密度比空氣略大
①C + O2==CO2(發出白光,放出熱量)
1、 供呼吸
2、 煉鋼
3、 氣焊
(註:O2具有助燃性,但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燃燒。)
②S + O2 ==SO2 (空氣中—淡藍色火焰;氧氣中—紫藍色火焰)
③4P + 5O2 == 2P2O5 (產生白煙,生成白色固體P2O5)
④3Fe + 2O2 == Fe3O4 (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熱,生成黑色固體)
⑤蠟燭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放出熱量
氫氣
(H2) 無色無味的氣體,難溶於水,密度比空氣小,是最輕的氣體。 ① 可燃性:
2H2 + O2 ==== 2H2O
H2 + Cl2 ==== 2HCl 1、填充氣、飛艦(密度比空氣小)
2、合成氨、制鹽酸
3、氣焊、氣割(可燃性)4、提煉金屬(還原性)
② 還原性:
H2 + CuO === Cu + H2O
3H2 + WO3 === W + 3H2O
3H2 + Fe2O3 == 2Fe + 3H2O
二氧化碳(CO2) 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大於空氣,能溶於水,固體的CO2叫「乾冰」。 CO2 + H2O ==H2CO3(酸性)
(H2CO3 === H2O + CO2↑)(不穩定)
1、用於滅火(應用其不可燃燒,也不支持燃燒的性質)
2、制飲料、化肥和純鹼
CO2 + Ca(OH)2 ==CaCO3↓+H2O(鑒別CO2)
CO2 +2NaOH==Na2CO3 + H2O
*氧化性:CO2 + C == 2CO
CaCO3 == CaO + CO2↑(工業制CO2)
一氧化碳(CO) 無色無味氣體,密度比空氣略小,難溶於水,有毒氣體
(火焰呈藍色,放出大量的熱,可作氣體燃料) 1、 作燃料
2、 冶煉金屬
①可燃性:2CO + O2 == 2CO2
②還原性:
CO + CuO === Cu + CO2
3CO + WO3 === W + 3CO2
3CO + Fe2O3 == 2Fe + 3CO2
(跟血液中血紅蛋白結合,破壞血液輸氧的能力)
解題技巧和說明:
一、 推斷題解題技巧:看其顏色,觀其狀態,察其變化,初代驗之,驗而得之。
1、 常見物質的顏色:多數氣體為無色,多數固體化合物為白色,多數溶液為無色。
2、 一些特殊物質的顏色:
黑色:MnO2、CuO、Fe3O4、C、FeS(硫化亞鐵)
藍色:CuSO4•5H2O、Cu(OH)2、CuCO3、含Cu2+ 溶液、
液態固態O2(淡藍色)
紅色:Cu(亮紅色)、Fe2O3(紅棕色)、紅磷(暗紅色)
黃色:硫磺(單質S)、含Fe3+ 的溶液(棕黃色)
綠色:FeSO4•7H2O、含Fe2+ 的溶液(淺綠色)、鹼式碳酸銅[Cu2(OH)2CO3]
無色氣體:N2、CO2、CO、O2、H2、CH4
有色氣體:Cl2(黃綠色)、NO2(紅棕色)
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NH3(此氣體可使濕潤pH試紙變藍色)、SO2
有臭雞蛋氣味:H2S
3、 常見一些變化的判斷:
① 白色沉澱且不溶於稀硝酸或酸的物質有:BaSO4、AgCl(就這兩種物質)
② 藍色沉澱:Cu(OH)2、CuCO3
③ 紅褐色沉澱:Fe(OH)3
Fe(OH)2為白色絮狀沉澱,但在空氣中很快變成灰綠色沉澱,再變成Fe(OH)3紅褐色沉澱
④沉澱能溶於酸並且有氣體(CO2)放出的:不溶的碳酸鹽
⑤沉澱能溶於酸但沒氣體放出的:不溶的鹼
4、 酸和對應的酸性氧化物的聯系:
① 酸性氧化物和酸都可跟鹼反應生成鹽和水:
CO2 + 2NaOH == Na2CO3 + H2O(H2CO3 + 2NaOH == Na2CO3 + 2H2O)
SO2 + 2KOH == K2SO3 + H2O
H2SO3 + 2KOH == K2SO3 + 2H2O
SO3 + 2NaOH == Na2SO4 + H2O
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② 酸性氧化物跟水反應生成對應的酸:(各元素的化合價不變)
CO2 + H20 == H2CO3 SO2 + H2O == H2SO3
SO3 + H2O == H2SO4 N205 + H2O == 2HNO3
(說明這些酸性氧化物氣體都能使濕潤pH試紙變紅色)
5、 鹼和對應的鹼性氧化物的聯系:
① 鹼性氧化物和鹼都可跟酸反應生成鹽和水:
CuO + 2HCl == CuCl2 + H2O
Cu(OH)2 + 2HCl == CuCl2 + 2H2O
CaO + 2HCl == CaCl2 + H2O
Ca(OH)2 + 2HCl == CaCl2 + 2H2O
②鹼性氧化物跟水反應生成對應的鹼:(生成的鹼一定是可溶於水,否則不能發生此反應)
K2O + H2O == 2KOH Na2O +H2O == 2NaOH
BaO + H2O == Ba(OH)2 CaO + H2O == Ca(OH)2
③不溶性鹼加熱會分解出對應的氧化物和水:
Mg(OH)2 == MgO + H2O Cu(OH)2 == CuO + H2O
2Fe(OH)3 == Fe2O3 + 3H2O 2Al(OH)3 == Al2O3 + 3H2O
二、 解實驗題:看清題目要求是什麼,要做的是什麼,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
(一)、實驗用到的氣體要求是比較純凈,除去常見雜質具體方法:
① 除水蒸氣可用:濃流酸、CaCl2固體、鹼石灰、無水CuSO4(並且可以檢驗雜
質中有無水蒸氣,有則顏色由白色→藍色)、生石灰等
② 除CO2可用:澄清石灰水(可檢驗出雜質中有無CO2)、NaOH溶液、
KOH溶液、鹼石灰等
③ 除HCl氣體可用:AgNO3溶液(可檢驗出雜質中有無HCl)、石灰水、
NaOH溶液、KOH溶液
除氣體雜質的原則:用某物質吸收雜質或跟雜質反應,但不能吸收或跟有效成份反應,或者生成新的雜質。
(二)、實驗注意的地方:
①防爆炸:點燃可燃性氣體(如H2、CO、CH4)或用CO、H2還原CuO、Fe2O3之前,要檢驗氣體純度。
②防暴沸:稀釋濃硫酸時,將濃硫酸倒入水中,不能把水倒入濃硫酸中。
③防中毒:進行有關有毒氣體(如:CO、SO2、NO2)的性質實驗時,在
通風廚中進行;並要注意尾氣的處理:CO點燃燒掉;
SO2、NO2用鹼液吸收。
④防倒吸:加熱法製取並用排水法收集氣體,要注意熄燈順序。
(三)、常見意外事故的處理:
①酸流到桌上,用NaHCO3沖洗;鹼流到桌上,用稀醋酸沖洗。
② 沾到皮膚或衣物上:
Ⅰ、酸先用水沖洗,再用3 - 5% NaHCO3沖洗;
Ⅱ、鹼用水沖洗,再塗上硼酸;
Ⅲ、濃硫酸應先用抹布擦去,再做第Ⅰ步。
(四)、實驗室製取三大氣體中常見的要除的雜質:
1、制O2要除的雜質:水蒸氣(H2O)
2、用鹽酸和鋅粒制H2要除的雜質:水蒸氣(H2O)、氯化氫氣體(HCl,鹽酸酸霧)(用稀硫酸沒此雜質)
3、制CO2要除的雜質:水蒸氣(H2O)、氯化氫氣體(HCl)
除水蒸氣的試劑:濃流酸、CaCl2固體、鹼石灰(主要成份是NaOH和CaO)、生石灰、無水CuSO4(並且可以檢驗雜質中有無水蒸氣,有則顏色由白色→藍色)等
除HCl氣體的試劑:AgNO3溶液(並可檢驗出雜質中有無HCl)、澄清石灰水、NaOH溶液(或固體)、KOH溶液(或固體)
[生石灰、鹼石灰也可以跟HCl氣體反應]
(五)、常用實驗方法來驗證混合氣體里含有某種氣體
1、有CO的驗證方法:(先驗證混合氣體中是否有CO2,有則先除掉)
將混合氣體通入灼熱的CuO,再將經過灼熱的CuO的混合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現象:黑色CuO變成紅色,且澄清石灰水要變渾濁。
2、有H2的驗證方法:(先驗證混合氣體中是否有水份,有則先除掉)
將混合氣體通入灼熱的CuO,再將經過灼熱的CuO的混合氣體通入盛有無水CuSO4中。現象:黑色CuO變成紅色,且無水CuSO4變藍色。
3、有CO2的驗證方法:將混合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現象: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六)、自設計實驗
1、 試設計一個實驗證明蠟燭中含有碳氫兩種元素。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結論
①將蠟燭點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個乾燥潔凈的燒杯 燒杯內壁有小水珠生成 證明蠟燭有氫元素
②在蠟燭火焰上方罩一個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證明蠟燭有碳元素
2、試設計一個實驗來證明CO2具有不支持燃燒和密度比空氣大的性質。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結論 圖
把兩支蠟燭放到具有階梯的架上,把此架放在燒杯里(如圖),點燃蠟燭,再沿燒杯壁傾倒CO2 階梯下層的蠟燭先滅,上層的後滅。 證明CO2具有不支持燃燒和密度比空氣大的性質
三、解計算題:
計算題的類型有:①有關質量分數(元素和溶質)的計算
②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
③由①和②兩種類型混合在一起計算
(一)、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
溶質質量分數 = ╳ 100%
(二)、化合物(純凈物)中某元素質量分數的計算
某元素質量分數= ╳ 100%
(三)、混合物中某化合物的質量分數計算
化合物的質量分數= ╳ 100%
(四)、混合物中某元素質量分數的計算
某元素質量分數= ╳ 100%
或:某元素質量分數= 化合物的質量分數 ╳ 該元素在化合物中的質量分數
(五)、解題技巧
1、審題:看清題目的要求,已知什麼,求什麼,有化學方程式的先寫出化學方程式。找出解此題的有關公式。
2、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解題步驟:
①設未知量
②書寫出正確的化學方程式
③寫出有關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已知量、未知量
④列出比例式,求解
⑤答。
回答者:hellokoko_ - 助理 二級 5-18 21:20

初中化學知識小輯

一:化學之最
1、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
2、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屬元素是氧。
3、空氣中含量最多的物質是氮氣。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質是金剛石。
5、最簡單的有機物是甲烷。
6、金屬活動順序表中活動性最強的金屬是鉀。
7、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CH4
8、相同條件下密度最小的氣體是氫氣。
9、導電性最強的金屬是銀。
10、相對原子質量最小的原子是氫。
11、熔點最小的金屬是汞。
12、人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3、組成化合物種類最多的元素是碳。
14、日常生活中應用最廣泛的金屬是鐵
二:其它
1、構成物質的三種微粒是分子、原子、離子。
2、還原氧化銅常用的三種還原劑氫氣、一氧化碳、碳。
3、氫氣作為燃料有三大優點:資源豐富、發熱量高、燃燒後的產物是水不污染環境。
4、構成原子一般有三種微粒:質子、中子、電子。
5、黑色金屬只有三種:鐵、錳、鉻。
6、構成物質的元素可分為三類即(1)金屬元素、(2)非金屬元素、(3)稀有氣體元素。
7,鐵的氧化物有三種,其化學式為(1)FeO、(2)Fe2O3、(3) Fe3O4。
8、溶液的特徵有三個(1)均一性;(2)穩定性;(3)混合物。
9、化學方程式有三個意義:(1)表示什麼物質參加反應,結果生成什麼物質;(2)表示反應物、生成物各物質問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數比;(3)表示各反應物、生成物之間的質量比。
化學方程式有兩個原則:以客觀事實為依據;遵循質量守恆定律。
10、生鐵一般分為三種:白口鐵、灰口鐵、球墨鑄鐵。
11、碳素鋼可分為三種:高碳鋼、中碳鋼、低碳鋼。
12、常用於煉鐵的鐵礦石有三種:(1)赤鐵礦(主要成分為Fe2O3);(2)磁鐵礦(Fe3O4);(3)菱鐵礦(FeCO3)。
13、煉鋼的主要設備有三種:轉爐、電爐、平爐。
14、常與溫度有關的三個反應條件是點燃、加熱、高溫。
15、飽和溶液變不飽和溶液有兩種方法:(1)升溫、(2)加溶劑;不飽和溶液變飽和溶液有三種方法:降溫、加溶質、恆溫蒸發溶劑。 (注意:溶解度隨溫度而變小的物質如:氫氧化鈣溶液由飽和溶液變不飽和溶液:降溫、加溶劑;不飽和溶液變飽和溶液有三種方法:升溫、加溶質、恆溫蒸發溶劑)。
16、收集氣體一般有三種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17、水污染的三個主要原因:(1)工業生產中的廢渣、廢氣、廢水;(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農業生產中施用的農葯、化肥隨雨水流入河中。
18、通常使用的滅火器有三種:泡沫滅火器;乾粉滅火器;液態二氧化碳滅火器。
19、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情況可分為三類:(1)大部分固體物質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數物質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很小;(3)極少數物質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
20、CO2可以滅火的原因有三個:不能燃燒、不能支持燃燒、密度比空氣大。
21、單質可分為三類:金屬單質;非金屬單質;稀有氣體單質。
22、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礦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氣。
23、應記住的三種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銅、二氧化錳、四氧化三鐵。
24、氫氣和碳單質有三個相似的化學性質:常溫下的穩定性、可燃性、還原性。
25、教材中出現的三次淡藍色:(1)液態氧氣是淡藍色(2)硫在空氣中燃燒有微弱的淡藍色火焰、(3)氫氣在空氣中燃燒有淡藍色火焰。
26、與銅元素有關的三種藍色:(1)硫酸銅晶體;(2)氫氧化銅沉澱;(3)硫酸銅溶液。
27、過濾操作中有「三靠」:(1)漏斗下端緊靠燒杯內壁;(2)玻璃棒的末端輕靠在濾紙三層處;(3)盛待過濾液的燒杯邊緣緊靠在玻璃捧引流。
28、啟普發生器由三部分組成:球形漏斗、容器、導氣管。
29、酒精燈的火焰分為三部分:外焰、內焰、焰心,其中外焰溫度最高。
30、取用葯品有「三不」原則:(1)不用手接觸葯品;(2)不把鼻子湊到容器口聞氣體的氣味;(3)不嘗葯品的味道。
31、寫出下列物質的顏色、狀態
膽礬(藍礬、五水硫酸銅CuSO4?5H2O):藍色固體
鹼式碳酸銅(銅綠):綠色固體 黑色固體:碳粉、氧化銅、二氧化錳、四氧化三鐵 白色固體:無水硫酸銅(CuSO4)、氯酸鉀、氯化鉀、氧化鎂、氯化鈉、碳酸鈣、碳酸鈉、硫酸鋅
紫黑色:高錳酸鉀 淺綠色溶液:硫酸亞鐵(FeSO4)
32、要使可燃物燃燒的條件:可燃物與氧氣接觸、要使可燃物的溫度達到著火點。
33、由雙原子構成分子的氣體:H2、O2、N2、Cl2、F2
34、下列由原子結構中哪部分決定:①、元素的種類由質子數決定、
②、元素的分類由最外層電子數決定、③、元素的化學性質由最外層電子數決定、④、元素的化合價最外層電子數決定、⑤、相對原子量由質子數+中子數決定。
35、學過的有機化合物:CH4(甲烷)、C2H5OH(酒精、乙醇)、CH3OH(甲醇)、CH3COOH(醋酸、乙酸)
36、從宏觀和微觀上理解質量守恆定律可歸納為五個不變、兩個一定改變,一個可能改變:
(1)五個不改變:認宏觀看元素的種類和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總質量不變,從微觀看原子質量、原子的種類和原子數目不變;
(2)兩個一定改變:認宏觀看物質種類一定改變,從微觀看分子種類一定改變;
(3)一個可能改變:分子的總和可能改變。
37、碳的兩種單質:石墨、金剛石
38、寫出下列物質的或主要成分的化學式
沼氣:CH4、煤氣:CO、水煤氣:CO、H2、天然氣:CH4、酒精:C2H5OH、
醋酸:CH3COOH、石灰漿、熟石灰、石灰水:Ca(OH)2、生石灰:CaO、
大理石、石灰石:CaCO3

F. 初中所有數學公式,知識點

中考數學公式定理
點線角定理:
點的定理:過兩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
點的定理: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角的定理:同角或等角的補角相等
角的定理:同角或等角的餘角相等
直線定理: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和已知直線垂直
直線定理: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連接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
平行定理:
經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這條直線平行
推論:如果兩條直線都和第三條直線平行,這兩條直線也互相平行
平行性質:
1、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2、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3、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平行推論:
1、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2、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3、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
三角形內角定理:
定理:三角形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
推論:三角形兩邊的差小於第三邊
三角形內角和定理: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和等於180°
推論1: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互余
推論2: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於和它不相鄰的兩個內角的和
推論3:三角形的一個外角大於任何一個和它不相鄰的內角
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
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對應角相等
邊角邊定理(SAS):有兩邊和它們的夾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角邊角定理(ASA):有兩角和它們的夾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推論(AAS):有兩角和其中一角的對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邊邊邊定理(SSS):有三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斜邊、直角邊定理(HL):有斜邊和一條直角邊對應相等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
角的平分線定理:
定理1:在角的平分線上的點到這個角的兩邊的距離相等
定理2:到一個角的兩邊的距離相同的點,在這個角的平分線上
角的平分線是到角的兩邊距離相等的所有點的集合
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即等邊對等角)
推論1:等腰三角形頂角的平分線平分底邊並且垂直於底邊
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和底邊上的高互相重合
推論3:等邊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並且每一個角都等於60°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個三角形有兩個角相等,那麼這兩個角所對的邊也相等(等 角對等邊)
推論1:三個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推論2:有一個角等於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對稱定理
定理:線段垂直平分線上的點和這條線段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
逆定理:和一條線段兩個端點距離相等的點,在這條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
線段的垂直平分線可看作和線段兩端點距離相等的所有點的集合
定理1:關於某條直線對稱的兩個圖形是全等形
定理2:如果兩個圖形關於某直線對稱,那麼對稱軸是對應點連線的垂直平分線
定理3:兩個圖形關於某直線對稱,如果它們的對應線段或延長線相交,那麼交點在對稱軸上
逆定理:如果兩個圖形的對應點連線被同一條直線垂直平分,那麼這兩個圖形關於這條直線對稱
直角三角形定理:
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個銳角等於30°那麼它所對的直角邊等於斜邊的一半
判定定理: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於斜邊上的一半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a、b的平方和、等於斜邊c的平方,即a²+b²=c²。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邊長a、b、c有關系a²+b²=c²,那麼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多邊形內角和定理:
定理:四邊形的內角和等於360°;四邊形的外角和等於360°
多邊形內角和定理:n邊形的內角的和等於(n-2)×180°
推論:任意多邊的外角和等於360°
平行四邊形定理:
平行四邊形性質定理1: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相等
2: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
3: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互相平分
推論:夾在兩條平行線間的平行線段相等
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1:兩組對角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2: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3:對角線互相平分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4:一組對邊平行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矩形的定理
性質:1:矩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
2:矩形的對角線相等
判定:1:有三個角是直角的四邊形是矩形
2:對角線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
菱形性質定理
1:菱形的四條邊都相等
2:菱形的對角線互相垂直,並且每一條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
菱形面積=對角線乘積的一半,即S=(a×b)÷2
菱形判定定理
1:四邊都相等的四邊形是菱形
2:對角線互相垂直的平行四邊形是菱形
正方形定理:
正方形性質定理1:正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四條邊都相等
2:正方形的兩條對角線相等,並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條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
中心對稱定理:
定理1:關於中心對稱的兩個圖形是全等的
2:關於中心對稱的兩個圖形,對稱點連線都經過對稱中心,並且被對稱中心平分
逆定理:如果兩個圖形的對應點連線都經過某一點,並且被這一點平分,那麼這兩個圖形關於這一點對稱
等腰梯形性質定理:
等腰梯形性質定理:1.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兩個角相等
2.等腰梯形的兩條對角線相等
等腰梯形判定定理:1.在同一底上的兩個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2.對角線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如果一組平行線在一條直線上截得的線段相等,那麼在其他直線上截得的線段也相等
推論1:經過梯形一腰的中點與底平行的直線,必平分另一腰
推論2:經過三角形一邊的中點與另一邊平行的直線,必平分第三邊
中位線定理
三角形:三角形的中位線平行於第三邊,並且等於它的一半
梯形:梯形的中位線平行於兩底,並且等於兩底和的一半L=(a+b)÷2 S=L×h
相似三角形定理:
平行於三角形一邊的直線和其他兩邊(或兩邊的延長線)相交,所構成的三角形與原三角形相似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兩角對應相等,兩三角形相似(ASA)
直角三角形被斜邊上的高分成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2:兩邊對應成比例且夾角相等,兩三角形相似(SAS)
3:三邊對應成比例,兩三角形相似(SSS)

相似直角三角形定理:如果一個直角三角形的斜邊和一條直角邊與另一個直角三角形的斜邊和一條直角邊對應成比例,那麼這兩個直角三角形相似
相似性質:
1:相似三角形對應高的比,對應中線的比與對應角平分線的比都等於相似比
2:相似三角形周長的比等於相似比
3:相似三角形面積的比等於相似比的平方
三角函數定理:
任意銳角的正弦值等於它的餘角的餘弦值,任意銳角的餘弦值等於它的餘角的正弦值
任意銳角的正切值等於它的餘角的餘切值,任意銳角的餘切值等於它的餘角的正切值
圓的定理:
1.不共線的三點確定一個圓,經過一點可以作無數個圓,經過兩點也可以作無數個圓,且圓心都在連結這兩點的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
定理:過不共線的三個點,可以作且只可以作一個圓
推論:三角形的三邊垂直平分線相交於一點,這個點就是三角形的外心
三角形的三條高線的交點叫三角形的垂心
2.垂徑定理
圓是中心對稱圖形;圓心是它的對稱中心,圓是周對稱圖形,任一條通過圓心的直線都是它的對稱軸
定理:垂直於弦的直徑平分這條弦,並且評分弦所對的兩條弧
推論1:平分弦(不是直徑)的直徑垂直於弦並且平分弦所對的兩條弧
推論2:弦的垂直平分弦經過圓心,並且平分弦所對的兩條弧
推論3:平分弦所對的一條弧的直徑,垂直評分弦,並且平分弦所對的另一條弧
3.弧、弦和弦心距
定理:在同圓或等圓中,相等的弧所對的弦相等,所對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4.圓與直線的位置關系
如果一條直線和一個圓沒有公共點,我們就說這條直線和這個圓相離
如果一條直線和一個圓只有一個公共點,我們就說這條直線和這個圓相切,這條直線叫做圓的切線,這個公共點叫做它們的切點
定理:經過圓的半徑外端點,並且垂直於這條半徑的直線是這個圓的切線
定理:圓的切線垂直經過切點的半徑
推論1:經過圓心且垂直於切線的直線必經過切點
推論2:經過切點且垂直於切線的直線必經過圓心
如果一條直線和一個圓有兩個公共點,我們就說,這條直線和這個圓相交,這條直線叫這個圓的割線,這兩個公共點叫做它們的交點
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只能由相離、相切和相交三種
5.三角形的內切圓
如果一個多邊形的各邊所在的直線,都和一個圓相切,這個多邊形叫做圓的外切多邊形,這個圓叫做多邊形的內切圓
定理: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平分線交於一點,這點是三角形的內心
6.切線長定理
定理:從圓外一點引圓的兩條切線,它們的切線長相等,圓心和這一點的連線平分兩條切線的夾角
7.圓的外切四邊形
定理: 圓的外切四邊形的兩組對邊的和相等
定理:如果四邊形兩組對邊的和相等,那麼它必有內切圓
8.兩圓的位置關系
在平面內,不重合的兩圓它們的位置關系,有以下五種情況:外離、外切、相交、內切、外切
經過兩個圓的圓心的直線,叫做兩圓的連心線,兩個圓心之間的距離叫做圓心距
定理:兩圓的連心線是兩圓的對稱軸,並且兩圓相切時,它們切點在連心線上
(1)兩圓外離d>R+r (2)兩圓外切d=R+r
(3)兩圓相交R-rr) (4)兩圓內切d=R-r(R>r)
(5)兩圓內含dr)
特殊情況,兩圓是同心圓d=0
9.兩圓的公切線
定理:兩圓的兩條外公切線的長相等;兩圓的兩條內公切線的長也相等
比例性質定理:
(1)比例的基本性質
如果a:b=c:d,那麼ad=bc如果ad=bc,那麼a:b=c:d
(2)合比性質
如果a/b=c/d,那麼(a±b)/b=(c±d)/d
(3)等比性質
如果a/b=c/d=…=m/n(b+d+…+n≠0),那麼(a+c+…+m)/(b+d+…+n)=a/b

中考數學必備公式
圓與弧的公式:
正n邊形的每個內角都等於(n-2)×180°/n
弧長計算公式:L=n兀R/180
扇形面積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①兩圓外離d>R+r②兩圓外切d=R+r③兩圓相交R-rr)④兩圓內切d=R-r(R>r)⑤兩圓內含dr)
定理:相交兩圓的連心線垂直平分兩圓的公共弦
定理:把圓分成n(n≥3):⑴依次連結各分點所得的多邊形是這個圓的內接正n邊形⑵經過各分點作圓的切線,以相鄰切線的交點為頂點的多邊形是這個圓的外切正n邊形
定理:任何正多邊形都有一個外接圓和一個內切圓,這兩個圓是同心圓
如果在一個頂點周圍有k個正n邊形的角,由於這些角的和應為360°,因此k×(n-2)180°/n=360°化為(n-2)(k-2)=4
因式分解公式:
公式:a^3+b^3+c^3-3abc=(a+b+c)(a²+b²+c²-ab-bc-ca)
解:a^3+b^3+c^3-3abc
=(a+b)(a^2-ab+b^2)+c(c^2-3ab)
=(a+b)(a^2-ab+b^2)+c(c^2-3ab+a^2-ab+b^2-a^2+ab-b^2)
=(a+b)(a^2-ab+b^2)+c[(c^2-a^2-2ab-b^2)+(a^2-ab+b^2)]
=(a+b)(a^2-ab+b^2)+c[c^2-(a+b)^2]+c(a^2-ab+b^2)
=(a+b+c)(a^2-ab+b^2)+c(a+b+c)(c-a-b)
=(a+b+c)(a^2+b^2+c^2-ab-bc-ac)
平方差公式:a平方-b平方=(a+b)(a-b)
完全平方和公式: (a+b)平方=a²+2ab+b²
完全平方差公式: (a-b)平方=a²-2ab+b²
兩根式: ax²+bx+c=a[x-(-b+√(b²-4ac))/2a][x-(-b-√(b²-4ac))/2a]兩根式
立方和公式: a^3+b^3=(a+b)(a²-ab+b²)
立方差公式:a^3-b^3=(a-b)(a²+ab+b²)
完全立方公式: a^3±3a²b+3ab²±b^3=(a±b)^3.
一元二次方程公式與判別式: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²-4ac)/2a ,-b-√(b²-4ac)/2a
根與系數的關系 X1+X2=-b/a X1*X2=c/a 註:韋達定理
判別式
b²-4ac=0 註:方程有兩個相等的實根
b²-4ac>0 註:方程有兩個不等的實根
b²-4ac<0 註:方程沒有實根,有共軛復數根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a-b|≥|a|-|b|-|a|≤a≤|a|
等差數列公式:
某些數列前n項和:
1+2+3+4+5+6+7+8+9+…+n=n(n+1)/2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1*2+2*3+3*4+4*5+5*6+6*7+…+n(n+1)=n(n+1)(n+2)/3

三角函數公式--兩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三角函數公式--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os2a=cos²a-sin²a=2cos²a-1=1-2sin²a
三角函數公式--半形公式:
sin(A/2)=√((1-cosA)/2)sin(A/2)=-√((1-cosA)/2)
cos(A/2)=√((1+cosA)/2)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tan(A/2)=-√((1-cosA)/((1+cosA))
三角函數公式--和差化積: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http://www.exam8.com/zhongkao//shuxue/201304/2595337.html

G. 給我100個地理知識點。。。要一句話的。短的

1

人類對宇宙的認識過程

天圓地方說、地圓說、地心說、日心說、大爆炸宇宙學說

2

宇宙的基本特點

由各種形態的物質構成,在不斷運動和發展變化。

3

天體的分類

星雲、恆星、行星、衛星、彗星、流星體、星際物質。

4

天體系統的成因

天體之間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繞轉,形成天體系統。

5

天體系統的級別

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河外星系)-總星系

6

日地平均距離

1.496億千米,約1.5億千米(一個天文單位)

7

太陽系九大行星的位置

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

8

八大行星按結構特徵分類

類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遠日行星(天海)

9

地球上生物出現和進化的原因

光照條件、穩定的宇宙環境、適宜的大氣和溫度、液態水。

10

太陽的主要成分

氫和氦

11

太陽輻射能量的來源

核聚變反應

12

太陽輻射對地球和人類的影響

維持地表溫度,水循環、大氣運動等的動力,人類的主要能源。

13

太陽活動

黑子(標志)、耀斑(最激烈)。

14

我國太陽能的分布

分界線;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5

太陽外部結構及其相應的太陽活動

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陽風)。

16

太陽黑子的變化周期

約11年。

17

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①影響氣候②影響短波通訊③產生磁暴現象

18

空間探索階段的開始

1957年10月,原蘇聯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上天。

19

空間開發階段的開始

1981年第一架太空梭試航成功。

20

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史

1970年「東方紅」一號、2003年「神舟5號」載人航天飛船。

21

宇宙自然資源的分類

空間資源(高真空、強輻射、失重)、太陽能資源、礦產資源。

22

保護宇宙環境

清除太空垃圾、加強國際合作。

23

地球的平均半徑與赤道周長

6371千米、4萬千米

24

緯線和緯度,低緯、中緯、高緯的劃分

與赤道平行的線。每1個緯度為111.1千米;0-30、30-60、60-90。

25

經線和經度

連接南北極的線。相對的兩條經線組成一個經線圈。111×cosθ

26

東西兩半球的劃分

西經20°和東經160°的經線圈。

27

南北兩半球的劃分

以赤道為界,以北的為北半球,以南的為南半球。

28

南北回歸線和南北極圈

23°26′和66°34′緯線

29

本初子午線

0°經線,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30

南北方向的判斷

有限方向,北極為最北,南極為最南。

31

東西方向的判斷

無限方向,沿著自轉方向為向東,逆著自轉方向為向西。

32

東西經的判斷

沿著自轉方向增大的是東經,減小的是西經。

33

南北緯的判斷

度數向北增大為北緯,向南增大為南緯。

34

地球自轉的方向

自西向東。北極上空俯視呈逆時針旋轉,南極俯視呈順時針

35

地球自轉的周期

恆星日,23小時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陽日24小時(晝夜交替周期)。

36

地球自轉的速度

角速度(約每小時15°),線速度(自赤道向兩極遞減1670km/h×cosθ)

37

地球公轉的軌道

橢圓軌道。一月初(近日點)快,七月初(遠日點)慢。

38

地球公轉的方向

自西向東。從地球北極上空觀察,呈逆時針旋轉。

39

地球公轉的周期

恆星年(365日6時9分10秒)(真正周期)

40

回歸年(365日5小時48分46秒)

41

黃赤交角

黃道平面與赤道平面的夾角,目前為23°26′。

42

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

太陽直射點以一回歸年為周期相應地在南北回歸線間往返移動

43

晨昏線的判斷

沿自轉方向,黑夜向白天過渡為晨線,白天向黑夜過渡為昏線。

44

晨線和赤道相交處的經線為6點,昏線和赤道相交處的經線為18點

45

地方時的計算

每往東1°,時刻增大4分鍾。

46

已知經度求時區數

經度除以15,再四捨五入。

47

區時的計算

每往東1個時區,時刻增大1個小時。

48

北京時間

以東八區(120°地方時)為標准時間。

49

世界標准時

以本初子午線時間為標准時。

50

國際日期變更線

180°經線(理論上),有三處偏離,不通過陸地(實際)。

51

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晝夜更替、地方時、水平運動物體的地轉偏向(北右南左)

52

太陽直射點的判斷

太陽高度為90度,晝半球的中心點,地方時為12點。

53

春分日(3.21.)秋分日(9.23.)

太陽直射點在赤道,晨昏線與經線重合,全球晝夜等長

54

夏至日(6月22日)

太陽直射點在北回歸線,晨昏線與經線交角最大,北半球晝長>12h

55

冬至日(12月22日)

太陽直射點在南回歸線,晨昏線與經線交角最大,南半球晝長>12h

56

夏半年的概念

3月21日至9月23日,直射點在北半球。此時南半球為冬半年

57

冬半年的概念

9月23日至3月21日,直射點在南半球。此時南半球為夏半年

58

晝夜長短的計算

以晝弧長度為依據,每15度為1小時。日落時間減去日出時間。

59

日出日落時刻的計算

日出時間為12-L/2,日落時間為12+L/2;L為晝長

60

晝夜長短的判斷

夏半年,越往北白晝越長,冬半年,越往南白晝越長。

61

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

90°-(直射點與所求點的緯度間隔)

62

天文四季

一年內白晝最長、太陽最高的季節是夏季,反之為冬季。

63

我國傳統四季

以立春(2.4/5)、立夏(5.5/6)、立秋(8.7/8)、立冬(11.7/8)劃分四季。

64

歐美傳統四季

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為四季的起點。

65

二十四節氣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66

五帶的名稱和范圍

熱帶、北溫帶、南溫帶、北寒帶、南寒帶。

67

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晝夜長短的變化、四季更替

68

大氣圈對地球的重要意義

保護生物生存,影響地球自然環境,維持生命活動

69

低層大氣的組成

干潔空氣、水汽和固體雜質

70

干潔空氣的組成

氮和氧,二氧化碳和臭氧

71

氧、氮、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塵埃的作用

生命活動必需;構成生物體成分;吸收紫外線;光合、保溫作用;成雲致雨

72

大氣污染

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氟氯烴破壞臭氧層、酸雨

73

大氣垂直分層

對流層、平流層(臭氧層)、高層大氣(電離層)

74

對流層的主要特徵

上冷下熱,對流顯著,天氣現象復雜多變。與人類的關系最密切

75

平流層的主要特徵

臭氧吸收紫外線。平流,對高空飛行有利,

76

大氣上界

離地面約2000-3000千米。

77

影響太陽輻射強度的最主要因素

太陽高度角

78

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

選擇性吸收、反射(無選擇性)、散射。

79

輻射定律

物質的溫度越高,輻射中最強部分的波長越短;反之越長。

80

地面輻射

是對流層大氣主要的直接熱源。屬長波輻射。

81

大氣逆輻射

大氣輻射射回地面的部分。夜間有雲較溫暖,夜間晴朗較寒冷。

82

大氣的保溫效應

水汽和二氧化碳對地面長波輻射吸收能力很強,保溫作用

83

全球的熱量平衡

地球多年平均收入的熱量與支出的熱量是相等的。

84

引起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

各緯度間的冷熱不均。

85

熱力環流

由於地面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流。

86

形成風的直接原因

水平氣壓梯度力。

87

水平氣壓梯度力的方向和大小

由高壓垂直指向低壓。

88

單位距離間的氣壓差越大(等壓線越密集),風力越大。

89

地轉偏向力的方向

北半球垂直於風向右側,南半球垂直於風向左側。低緯度小,高緯度大

90

摩擦力對風向的影響

受摩擦力的影響,風向與等壓線並不平行,而是有個交角,斜穿等壓線。

91

根據等壓線判斷風向的步驟

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斜穿等壓線,指向低壓;高空與等壓線平行。

92

小氣候

城市風、海陸風、山谷風

93

海平面等壓線

低壓中心,高壓中心。低壓槽、高壓脊、鞍部。

94

大氣環流的意義

調整全球水熱分布,是各地天氣變化和氣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95

地球上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

赤道低壓、信風、副高、中緯西風、副極地低壓、極地東風、極地高壓

96

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位移

大致來說,對於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97

冬季主要氣壓中心(1月,北緯60度)

亞洲高壓(亞歐大陸)、阿留申低壓(北太平洋)和冰島低壓(北大西洋)

98

夏季主要氣壓中心(7月,北緯30度)

亞洲低壓(亞歐大陸),夏威夷高壓(北太平洋)亞速爾高壓(北大西洋)

99

季風的成因

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東亞)②氣壓帶和風帶位置的季節移動(南亞)

100

季風的典型分布地區

東亞季風(西北、東南風);南亞季風(東北、西南風)。

H. 高中物理知識點總結大全

一、質點的運動(1)------直線運動
1)勻變速直線運動
1.平均速度V平=s/t(定義式) 2.有用推論Vt2-Vo2=2as
3.中間時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間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為正方向,a與Vo同向(加速)a>0;反向則a<0}
8.實驗用推論Δs=aT2 {Δs為連續相鄰相等時間(T)內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時間(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單位換算:1m/s=3.6km/h。
註: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體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決定式;
(4)其它相關內容:質點、位移和路程、參考系、時間與時刻〔見第一冊P19〕/s--t圖、v--t圖/速度與速率、瞬時速度〔見第一冊P24〕。
2)自由落體運動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從Vo位置向下計算) 4.推論Vt2=2gh
注:
(1)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遵循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較小,在高山處比平地小,方向豎直向下)。
(3)豎直上拋運動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論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拋出點算起)
5.往返時間t=2Vo/g (從拋出落回原位置的時間)
注:
(1)全過程處理:是勻減速直線運動,以向上為正方向,加速度取負值;
(2)分段處理:向上為勻減速直線運動,向下為自由落體運動,具有對稱性;
(3)上升與下落過程具有對稱性,如在同點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質點的運動(2)----曲線運動、萬有引力
1)平拋運動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豎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豎直方向位移:y=gt2/2
5.運動時間t=(2y/g)1/2(通常又表示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與水平夾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與水平夾角α:tgα=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豎直方向加速度:ay=g
註:
(1)平拋運動是勻變速曲線運動,加速度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與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的合成;
(2)運動時間由下落高度h(y)決定與水平拋出速度無關;
(3)θ與β的關系為tgβ=2tgα;
(4)在平拋運動中時間t是解題關鍵;(5)做曲線運動的物體必有加速度,當速度方向與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時,物體做曲線運動。
2)勻速圓周運動
1.線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5.周期與頻率:T=1/f 6.角速度與線速度的關系:V=ωr
7.角速度與轉速的關系ω=2πn(此處頻率與轉速意義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弧長(s):米(m);角度(Φ):弧度(rad);頻率(f):赫(Hz);周期(T):秒(s);轉速(n):r/s;半徑(r):米(m);線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註:
(1)向心力可以由某個具體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還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終與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圓心;
(2)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其向心力等於合力,並且向心力只改變速度的方向,不改變速度的大小,因此物體的動能保持不變,向心力不做功,但動量不斷改變。
3)萬有引力
1.開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軌道半徑,T:周期,K:常量(與行星質量無關,取決於中心天體的質量)}
2.萬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3.天體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體半徑(m),M:天體質量(kg)}
4.衛星繞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體質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衛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徑}
注:
(1)天體運動所需的向心力由萬有引力提供,F向=F萬;
(2)應用萬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體的質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衛星只能運行於赤道上空,運行周期和地球自轉周期相同;
(4)衛星軌道半徑變小時,勢能變小、動能變大、速度變大、周期變小(一同三反);
(5)地球衛星的最大環繞速度和最小發射速度均為7.9km/s。
三、力(常見的力、力的合成與分解)
1)常見的力
1.重力G=mg (方向豎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點在重心,適用於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復形變方向,k:勁度系數(N/m),x:形變數(m)}
3.滑動摩擦力F=μFN {與物體相對運動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數,FN:正壓力(N)}
4.靜摩擦力0≤f靜≤fm (與物體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fm為最大靜摩擦力)
5.萬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6.靜電力F=kQ1Q2/r2 (k=9.0×109N?m2/C2,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7.電場力F=Eq (E:場強N/C,q:電量C,正電荷受的電場力與場強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 (θ為B與L的夾角,當L⊥B時:F=BIL,B//L時:F=0)
9.洛侖茲力f=qVBsinθ (θ為B與V的夾角,當V⊥B時:f=qVB,V//B時:f=0)
注:
(1)勁度系數k由彈簧自身決定;
(2)摩擦因數μ與壓力大小及接觸面積大小無關,由接觸面材料特性與表面狀況等決定;
(3)fm略大於μFN,一般視為fm≈μFN;
(4)其它相關內容:靜摩擦力(大小、方向)〔見第一冊P8〕;
(5)物理量符號及單位B:磁感強度(T),L:有效長度(m),I:電流強度(A),V:帶電粒子速度(m/s),q:帶電粒子(帶電體)電量(C);
(6)安培力與洛侖茲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則判定。
2)力的合成與分解
1.同一直線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 反向:F=F1-F2 (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餘弦定理) F1⊥F2時: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圍:|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為合力與x軸之間的夾角tgβ=Fy/Fx)
註:
(1)力(矢量)的合成與分解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2)合力與分力的關系是等效替代關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圖法求解,此時要選擇標度,嚴格作圖;
(4)F1與F2的值一定時,F1與F2的夾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線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線取正方向,用正負號表示力的方向,化簡為代數運算。
四、動力學(運動和力)
1.牛頓第一運動定律(慣性定律):物體具有慣性,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
2.牛頓第二運動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決定,與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頓第三運動定律:F=-F′{負號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對方,平衡力與作用力反作用力區別,實際應用:反沖運動}
4.共點力的平衡F合=0,推廣 {正交分解法、三力匯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G {加速度方向向下,均失重,加速度方向向上,均超重}
6.牛頓運動定律的適用條件:適用於解決低速運動問題,適用於宏觀物體,不適用於處理高速問題,不適用於微觀粒子〔見第一冊P67〕
注:平衡狀態是指物體處於靜止或勻速直線狀態,或者是勻速轉動。
五、振動和波(機械振動與機械振動的傳播)
1.簡諧振動F=-kx {F:回復力,k:比例系數,x:位移,負號表示F的方向與x始終反向}
2.單擺周期T=2π(l/g)1/2 {l:擺長(m),g:當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條件:擺角θ<100;l>>r}
3.受迫振動頻率特點:f=f驅動力
4.發生共振條件:f驅動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應用〔見第一冊P175〕
5.機械波、橫波、縱波〔見第二冊P2〕
6.波速v=s/t=λf=λ/T{波傳播過程中,一個周期向前傳播一個波長;波速大小由介質本身所決定}
7.聲波的波速(在空氣中)0℃:332m/s;20℃:344m/s;30℃:349m/s;(聲波是縱波)
8.波發生明顯衍射(波繞過障礙物或孔繼續傳播)條件:障礙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長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條件:兩列波頻率相同(相差恆定、振幅相近、振動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應:由於波源與觀測者間的相互運動,導致波源發射頻率與接收頻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頻率增大,反之,減小〔見第二冊P21〕}
註:
(1)物體的固有頻率與振幅、驅動力頻率無關,取決於振動系統本身;
(2)加強區是波峰與波峰或波谷與波谷相遇處,減弱區則是波峰與波谷相遇處;
(3)波只是傳播了振動,介質本身不隨波發生遷移,是傳遞能量的一種方式;
(4)干涉與衍射是波特有的;
(5)振動圖象與波動圖象;
(6)其它相關內容:超聲波及其應用〔見第二冊P22〕/振動中的能量轉化〔見第一冊P173〕。
六、沖量與動量(物體的受力與動量的變化)
1.動量:p=mv {p:動量(kg/s),m:質量(kg),v:速度(m/s),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同}
3.沖量:I=Ft {I:沖量(N?s),F:恆力(N),t:力的作用時間(s),方向由F決定}
4.動量定理:I=Δp或Ft=mvt–mvo {Δp:動量變化Δp=mvt–mvo,是矢量式}
5.動量守恆定律:p前總=p後總或p=p』′也可以是m1v1+m2v2=m1v1′+m2v2′
6.彈性碰撞:Δp=0;ΔEk=0 {即系統的動量和動能均守恆}
7.非彈性碰撞Δp=0;0<ΔEK<ΔEKm {ΔEK:損失的動能,EKm:損失的最大動能}
8.完全非彈性碰撞Δp=0;ΔEK=ΔEKm {碰後連在一起成一整體}
9.物體m1以v1初速度與靜止的物體m2發生彈性正碰:
v1′=(m1-m2)v1/(m1+m2) v2′=2m1v1/(m1+m2)
10.由9得的推論-----等質量彈性正碰時二者交換速度(動能守恆、動量守恆)
11.子彈m水平速度vo射入靜止置於水平光滑地面的長木塊M,並嵌入其中一起運動時的機械能損失
E損=mvo2/2-(M+m)vt2/2=fs相對 {vt:共同速度,f:阻力,s相對子彈相對長木塊的位移}
七、功和能(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
1.功:W=Fscosα(定義式){W:功(J),F:恆力(N),s:位移(m),α:F、s間的夾角}
2.重力做功:Wab=mghab {m:物體的質量,g=9.8m/s2≈10m/s2,hab:a與b高度差(hab=ha-hb)}
3.電場力做功:Wab=qUab {q:電量(C),Uab:a與b之間電勢差(V)即Uab=φa-φb}
4.電功:W=UIt(普適式) {U:電壓(V),I:電流(A),t:通電時間(s)}
5.功率:P=W/t(定義式) {P:功率[瓦(W)],W:t時間內所做的功(J),t:做功所用時間(s)}
6.汽車牽引力的功率:P=Fv;P平=Fv平 {P:瞬時功率,P平:平均功率}
7.汽車以恆定功率啟動、以恆定加速度啟動、汽車最大行駛速度(vmax=P額/f)
8.電功率:P=UI(普適式) {U:電路電壓(V),I:電路電流(A)}
9.焦耳定律:Q=I2Rt {Q:電熱(J),I:電流強度(A),R:電阻值(Ω),t:通電時間(s)}
10.純電阻電路中I=U/R;P=UI=U2/R=I2R;Q=W=UIt=U2t/R=I2Rt
11.動能:Ek=mv2/2 {Ek:動能(J),m:物體質量(kg),v:物體瞬時速度(m/s)}
12.重力勢能:EP=mgh {EP :重力勢能(J),g:重力加速度,h:豎直高度(m)(從零勢能面起)}
13.電勢能:EA=qφA {EA:帶電體在A點的電勢能(J),q:電量(C),φA:A點的電勢(V)(從零勢能面起)}
14.動能定理(對物體做正功,物體的動能增加):
W合=mvt2/2-mvo2/2或W合=ΔEK
{W合:外力對物體做的總功,ΔEK:動能變化ΔEK=(mvt2/2-mvo2/2)}
15.機械能守恆定律:ΔE=0或EK1+EP1=EK2+EP2也可以是mv12/2+mgh1=mv22/2+mgh2
16.重力做功與重力勢能的變化(重力做功等於物體重力勢能增量的負值)WG=-ΔEP
八、分子動理論、能量守恆定律
1.阿伏加德羅常數NA=6.02×1023/mol;分子直徑數量級10-10米
2.油膜法測分子直徑d=V/s {V:單分子油膜的體積(m3),S:油膜表面積(m)2}
3.分子動理論內容:物質是由大量分子組成的;大量分子做無規則的熱運動;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力。
4.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1)r<r0,f引<f斥,F分子力表現為斥力
(2)r=r0,f引=f斥,F分子力=0,E分子勢能=Emin(最小值)
(3)r>r0,f引>f斥,F分子力表現為引力
(4)r>10r0,f引=f斥≈0,F分子力≈0,E分子勢能≈0
5.熱力學第一定律W+Q=ΔU{(做功和熱傳遞,這兩種改變物體內能的方式,在效果上是等效的),
W:外界對物體做的正功(J),Q:物體吸收的熱量(J),ΔU:增加的內能(J),涉及到第一類永動機不可造出〔見第二冊P40〕}
6.熱力學第二定律
克氏表述:不可能使熱量由低溫物體傳遞到高溫物體,而不引起其它變化(熱傳導的方向性);
開氏表述:不可能從單一熱源吸收熱量並把它全部用來做功,而不引起其它變化(機械能與內能轉化的方向性){涉及到第二類永動機不可造出〔見第二冊P44〕}
7.熱力學第三定律:熱力學零度不可達到{宇宙溫度下限:-273.15攝氏度(熱力學零度)}
注:
(1)布朗粒子不是分子,布朗顆粒越小,布朗運動越明顯,溫度越高越劇烈;
(2)溫度是分子平均動能的標志;
3)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同時存在,隨分子間距離的增大而減小,但斥力減小得比引力快;
(4)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勢能減小,在r0處F引=F斥且分子勢能最小;
(5)氣體膨脹,外界對氣體做負功W<0;溫度升高,內能增大ΔU>0;吸收熱量,Q>0
(6)物體的內能是指物體所有的分子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對於理想氣體分子間作用力為零,分子勢能為零;
(7)r0為分子處於平衡狀態時,分子間的距離;
(8)其它相關內容:能的轉化和定恆定律〔見第二冊P41〕/能源的開發與利用、環保〔見第二冊P47〕/物體的內能、分子的動能、分子勢能〔見第二冊P47〕。
九、氣體的性質
1.氣體的狀態參量:
溫度:宏觀上,物體的冷熱程度;微觀上,物體內部分子無規則運動的劇烈程度的標志,
熱力學溫度與攝氏溫度關系:T=t+273 {T:熱力學溫度(K),t:攝氏溫度(℃)}
體積V:氣體分子所能占據的空間,單位換算:1m3=103L=106mL
壓強p:單位面積上,大量氣體分子頻繁撞擊器壁而產生持續、均勻的壓力,標准大氣壓:1atm=1.013×105Pa=76cmHg(1Pa=1N/m2)
2.氣體分子運動的特點:分子間空隙大;除了碰撞的瞬間外,相互作用力微弱;分子運動速率很大
3.理想氣體的狀態方程:p1V1/T1=p2V2/T2 {PV/T=恆量,T為熱力學溫度(K)}
注:
(1)理想氣體的內能與理想氣體的體積無關,與溫度和物質的量有關;
(2)公式3成立條件均為一定質量的理想氣體,使用公式時要注意溫度的單位,t為攝氏溫度(℃),而T為熱力學溫度(K)。
十、電場
1.兩種電荷、電荷守恆定律、元電荷:(e=1.60×10-19C);帶電體電荷量等於元電荷的整數倍
2.庫侖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點電荷間的作用力(N),k:靜電力常量k=9.0×109N?m2/C2,Q1、Q2:兩點電荷的電量(C),r:兩點電荷間的距離(m),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
3.電場強度:E=F/q(定義式、計算式){E:電場強度(N/C),是矢量(電場的疊加原理),q:檢驗電荷的電量(C)}
4.真空點(源)電荷形成的電場E=kQ/r2 {r:源電荷到該位置的距離(m),Q:源電荷的電量}
5.勻強電場的場強E=UAB/d {UAB:AB兩點間的電壓(V),d:AB兩點在場強方向的距離(m)}
6.電場力:F=qE {F:電場力(N),q:受到電場力的電荷的電量(C),E:電場強度(N/C)}
7.電勢與電勢差:UAB=φA-φB,UAB=WAB/q=-ΔEAB/q
8.電場力做功:WAB=qUAB=Eqd{WAB:帶電體由A到B時電場力所做的功(J),q:帶電量(C),UAB:電場中A、B兩點間的電勢差(V)(電場力做功與路徑無關),E:勻強電場強度,d:兩點沿場強方向的距離(m)}
9.電勢能:EA=qφA {EA:帶電體在A點的電勢能(J),q:電量(C),φA:A點的電勢(V)}
10.電勢能的變化ΔEAB=EB-EA {帶電體在電場中從A位置到B位置時電勢能的差值}
11.電場力做功與電勢能變化ΔEAB=-WAB=-qUAB (電勢能的增量等於電場力做功的負值)
12.電容C=Q/U(定義式,計算式) {C:電容(F),Q:電量(C),U:電壓(兩極板電勢差)(V)}
13.平行板電容器的電容C=εS/4πkd(S:兩極板正對面積,d:兩極板間的垂直距離,ω:介電常數)
常見電容器〔見第二冊P111〕
14.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加速(Vo=0):W=ΔEK或qU=mVt2/2,Vt=(2qU/m)1/2
15.帶電粒子沿垂直電場方向以速度Vo進入勻強電場時的偏轉(不考慮重力作用的情況下)
類平 垂直電場方向:勻速直線運動L=Vot(在帶等量異種電荷的平行極板中:E=U/d)
拋運動 平行電場方向: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d=at2/2,a=F/m=qE/m
注:
(1)兩個完全相同的帶電金屬小球接觸時,電量分配規律:原帶異種電荷的先中和後平分,原帶同種電荷的總量平分;
(2)電場線從正電荷出發終止於負電荷,電場線不相交,切線方向為場強方向,電場線密處場強大,順著電場線電勢越來越低,電場線與等勢線垂直;
(3)常見電場的電場線分布要求熟記〔見圖[第二冊P98];
(4)電場強度(矢量)與電勢(標量)均由電場本身決定,而電場力與電勢能還與帶電體帶的電量多少和電荷正負有關;
(5)處於靜電平衡導體是個等勢體,表面是個等勢面,導體外表面附近的電場線垂直於導體表面,導體內部合場強為零,導體內部沒有凈電荷,凈電荷只分布於導體外表面;
(6)電容單位換算:1F=106μF=1012PF;
(7)電子伏(eV)是能量的單位,1eV=1.60×10-19J;
(8)其它相關內容:靜電屏蔽〔見第二冊P101〕/示波管、示波器及其應用〔見第二冊P114〕等勢面〔見第二冊P105〕。

十一、恆定電流
1.電流強度:I=q/t{I:電流強度(A),q:在時間t內通過導體橫載面的電量(C),t:時間(s)}
2.歐姆定律:I=U/R {I:導體電流強度(A),U:導體兩端電壓(V),R:導體阻值(Ω)}
3.電阻、電阻定律:R=ρL/S{ρ:電阻率(Ω?m),L:導體的長度(m),S:導體橫截面積(m2)}
4.閉合電路歐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內+U外
{I:電路中的總電流(A),E:電源電動勢(V),R:外電路電阻(Ω),r:電源內阻(Ω)}
5.電功與電功率:W=UIt,P=UI{W:電功(J),U:電壓(V),I:電流(A),t:時間(s),P:電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電熱(J),I:通過導體的電流(A),R:導體的電阻值(Ω),t:通電時間(s)}
7.純電阻電路中:由於I=U/R,W=Q,因此W=Q=UIt=I2Rt=U2t/R
8.電源總動率、電源輸出功率、電源效率:P總=IE,P出=IU,η=P出/P總{I:電路總電流(A),E:電源電動勢(V),U:路端電壓(V),η:電源效率}
9.電路的串/並聯 串聯電路(P、U與R成正比) 並聯電路(P、I與R成反比)
電阻關系(串同並反) R串=R1+R2+R3+ 1/R並=1/R1+1/R2+1/R3+
電流關系 I總=I1=I2=I3 I並=I1+I2+I3+
電壓關系 U總=U1+U2+U3+ U總=U1=U2=U3
功率分配 P總=P1+P2+P3+ P總=P1+P2+P3+
10.歐姆表測電阻
(1)電路組成 (2)測量原理
兩表筆短接後,調節Ro使電表指針滿偏,得
Ig=E/(r+Rg+Ro)
接入被測電阻Rx後通過電表的電流為
Ix=E/(r+Rg+Ro+Rx)=E/(R中+Rx)
由於Ix與Rx對應,因此可指示被測電阻大小
(3)使用方法:機械調零、選擇量程、歐姆調零、測量讀數{注意擋位(倍率)}、撥off擋。
(4)注意:測量電阻時,要與原電路斷開,選擇量程使指針在中央附近,每次換擋要重新短接歐姆調零。
11.伏安法測電阻
電流表內接法: 電流表外接法:

電壓表示數:U=UR+UA 電流表示數:I=IR+IV
Rx的測量值=U/I=(UA+UR)/IR=RA+Rx>R真 Rx的測量值=U/I=UR/(IR+IV)=RVRx/(RV+R)<R真
選用電路條件Rx>>RA [或Rx>(RARV)1/2] 選用電路條件Rx<<RV [或Rx<(RARV)1/2]
12.滑動變阻器在電路中的限流接法與分壓接法
電壓調節范圍小,電路簡單,功耗小 電壓調節范圍大,電路復雜,功耗較大
便於調節電壓的選擇條件Rp>Rx 便於調節電壓的選擇條件Rp<Rx
十二、磁場
1.磁感應強度是用來表示磁場的強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單位:(T),1T=1N/A?m
2.安培力F=BIL;(註:L⊥B) {B:磁感應強度(T),F:安培力(F),I:電流強度(A),L:導線長度(m)}
3.洛侖茲力f=qVB(注V⊥B);質譜儀〔見第二冊P155〕 {f:洛侖茲力(N),q:帶電粒子電量(C),V:帶電粒子速度(m/s)}
4.在重力忽略不計(不考慮重力)的情況下,帶電粒子進入磁場的運動情況(掌握兩種):
(1)帶電粒子沿平行磁場方向進入磁場:不受洛侖茲力的作用,做勻速直線運動V=V0
(2)帶電粒子沿垂直磁場方向進入磁場:做勻速圓周運動,規律如下:(a)F向=f洛=mV2/r=mω2r=mr(2π/T)2=qVB;r=mV/qB;T=2πm/qB;(b)運動周期與圓周運動的半徑和線速度無關,洛侖茲力對帶電粒子不做功(任何情況下);(c)解題關鍵:畫軌跡、找圓心、定半徑、圓心角(=二倍弦切角)。
十三、電磁感應
1.[感應電動勢的大小計算公式]
1)E=nΔΦ/Δt(普適公式){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E:感應電動勢(V),n:感應線圈匝數,ΔΦ/Δt:磁通量的變化率}
2)E=BLV垂(切割磁感線運動) {L:有效長度(m)}
3)Em=nBSω(交流發電機最大的感應電動勢) {Em:感應電動勢峰值}
4)E=BL2ω/2(導體一端固定以ω旋轉切割) {ω:角速度(rad/s),V:速度(m/s)}
2.磁通量Φ=BS {Φ:磁通量(Wb),B:勻強磁場的磁感應強度(T),S:正對面積(m2)}
3.感應電動勢的正負極可利用感應電流方向判定{電源內部的電流方向:由負極流向正極}
*4.自感電動勢E自=nΔΦ/Δt=LΔI/Δt{L:自感系數(H)(線圈L有鐵芯比無鐵芯時要大),ΔI:變化電流,?t:所用時間,ΔI/Δt:自感電流變化率(變化的快慢)}
註:(1)感應電流的方向可用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則判定,楞次定律應用要點〔見第二冊P173〕;(2)自感電流總是阻礙引起自感電動勢的電流的變化;(3)單位換算:1H=103mH=106μH。(4)其它相關內容:自感〔見第二冊P178〕/日光燈〔見第二冊P180〕。
十四、交變電流(正弦式交變電流)
1.電壓瞬時值e=Emsinωt 電流瞬時值i=Imsinωt;(ω=2πf)
2.電動勢峰值Em=nBSω=2BLv 電流峰值(純電阻電路中)Im=Em/R總
3.正(余)弦式交變電流有效值:E=Em/(2)1/2;U=Um/(2)1/2 ;I=Im/(2)1/2
4.理想變壓器原副線圈中的電壓與電流及功率關系
U1/U2=n1/n2; I1/I2=n2/n2; P入=P出
5.在遠距離輸電中,採用高壓輸送電能可以減少電能在輸電線上的損失:P損′=(P/U)2R;(P損′:輸電線上損失的功率,P:輸送電能的總功率,U:輸送電壓,R:輸電線電阻)〔見第二冊P198〕;
6.公式1、2、3、4中物理量及單位:ω:角頻率(rad/s);t:時間(s);n:線圈匝數;B:磁感強度(T);
S:線圈的面積(m2);U:(輸出)電壓(V);I:電流強度(A);P:功率(W)。
注:
(1)交變電流的變化頻率與發電機中線圈的轉動的頻率相同即:ω電=ω線,f電=f線;
(2)發電機中,線圈在中性面位置磁通量最大,感應電動勢為零,過中性面電流方向就改變;
(3)有效值是根據電流熱效應定義的,沒有特別說明的交流數值都指有效值;
(4)理想變壓器的匝數比一定時,輸出電壓由輸入電壓決定,輸入電流由輸出電流決定,輸入功率等於輸出功率,當負載的消耗的功率增大時輸入功率也增大,即P出決定P入;
(5)其它相關內容:正弦交流電圖象〔見第二冊P190〕/電阻、電感和電容對交變電流的作用〔見第二冊P193〕。
十五、光的反射和折射(幾何光學)
1.反射定律α=i {α;反射角,i:入射角}
2.絕對折射率(光從真空中到介質)n=c/v=sin /sin {光的色散,可見光中紅光折射率小,n:折射率,c:真空中的光速,v:介質中的光速, :入射角, :折射角}
3.全反射:1)光從介質中進入真空或空氣中時發生全反射的臨界角C:sinC=1/n
2)全反射的條件:光密介質射入光疏介質;入射角等於或大於臨界角

I. 小學數學知識點總結(全部)

對於那些成績較差的小學生來說,學習小學數學都有很大的難度,其實小學數學屬於基礎類的知識比較多,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還是比較容易掌握的.在小學,是一個需要養成良好習慣的時期,注重培養孩子的習慣和學習能力是重要的一方面,那小學數學有哪些技巧?

由此可見小學數學的技巧就是多做練習題,掌握基本知識.另外就是心態,不能見考試就膽怯,調整心態很重要.所以大家可以遵循這些技巧,來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進入到數學的海洋中去.

J. 高考地理要考的的知識點(超全)

太多了,給你個網址,你看一下
高考地理知識點歸納總結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1、人類對宇宙的認識過程:天圓地方說、地圓說、地心說、日心說、大爆炸宇宙學說。
2、宇宙的基本特點:由各種形態的物質構成,在不斷運動和發展變化。
3、天體的分類:星雲、恆星、行星、衛星、彗星、流星體、星際物質。
4、天體系統的成因:天體之間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繞轉,形成天體系統。
5、天體系統的級別: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河外星系)-總星系
6、日地平均距離:1.496億千米。
7、太陽系九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
8、九大行星按結構特徵分類:類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遠日行星(天海冥)。
9、地球上生物出現和進化的原因:光照條件、穩定的宇宙環境、適宜的大氣和溫度、液態水。
10、太陽的主要成分氫和氦。
11、太陽輻射能量的來源核聚變反應。
12、太陽輻射對地球和人類的影響維持地表溫度,水循環、大氣運動等的動力,人類的主要能源。
13、太陽活動黑子(標志)、耀斑(最激烈)。
14、我國太陽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5、太陽外部結構及其相應的太陽活動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陽風)。
16、太陽黑子的變化周期11年。
17、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①影響氣候②影響短波通訊③產生磁暴現象
18、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滿月、下弦月、殘月
19、月相變化規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東東(下弦月)
20、星期的由來:朔望兩弦四相。
21、空間探索階段的開始1957年10月,原蘇聯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上天。
22、空間開發階段的開始1981年第一架太空梭試航成功。
23、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史:1970年「東方紅」一號、2005年「神舟六號」載人航天試驗飛船。
24、宇宙自然資源的分類:空間資源(高真空、強輻射、失重)、太陽能資源、礦產資源。
25、保護宇宙環境清除太空垃圾、加強國際合作。
26、地球的平均半徑6371千米
27、地球的赤道周長4萬千米
28、緯線和緯度,低緯、中緯、高緯的劃分連接東西的線。每1個緯度為111.1千米;0-30、30-60、60-90。
29、經線和經度連接南北的線。相對的兩條經線組成一個經線圈。
30、東西兩半球的劃分:西經20°和東經160°的經線圈。
31、南北兩半球的劃分:以赤道為界,以北的為北半球,以南的為南半球。
32、南北回歸線和南北極圈:23°26′和66°34′緯線
33、本初子午線0°經線,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34、南北方向的判斷有限方向,北極為最北,南極為最南。
35、東西方向的判斷無限方向,沿著自轉方向為向東,逆著自轉方向為向西。
36、東西經的判斷沿著自轉方向增大的是東經,減小的是西經。
37、南北緯的判斷度數向北增大為北緯,向南增大為南緯。
38、地球自轉的方向自西向東。從地球北極上空觀察,呈逆時針旋轉。
39、地球自轉的周期恆星日,23小時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陽日,24小時。
40、地球自轉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時15°),線速度(自赤道向兩極遞減)
41、地球公轉的軌道橢圓軌道。一月初(近日點),七月初(遠日點)。
42、地球公轉的方向自西向東。從地球北極上空觀察,呈逆時針旋轉。
43、地球公轉的周期恆星年(365日6時9分10秒)、回歸年(365日5小時48分46秒)
44、地球公轉的速度在近日點時公轉速度較快,在遠日點時較慢。
45、黃赤交角黃道平面與赤道平面的夾角,目前為23°26′。
46、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太陽直射點以一年為周期相應地在南北回歸線間往返移動
47、晨昏線的判斷沿自轉方向,黑夜向白天過渡為晨線,白天向黑夜過渡為昏線。
48、地方時的計算每往東1°,時刻增大4分鍾。

2009-11-10 16:48 回復中學生加油站2位粉絲3樓49、已知經度求時區數經度除以15,再四捨五入。
50、區時的計算每往東1個時區,時刻增大1個小時。
51、北京時間以東八區(120°E地方時)為標准時間。
52、世界時:以本初子午線時間為標准時。
53、國際日期變更線180°經線(理論上),不通過陸地(實際)。
54、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晝夜更替、不同地方時、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北右南左)
55、太陽直射點的判斷與該點的切線方向垂直,地方時為12點。
56、春分日(3月21日)太陽直射點在赤道,晨昏線與經線重合。
57、夏至日(6月22日)太陽直射點在北回歸線,晨昏線與經線交角最大。
58、秋分日(9月23日)太陽直射點在赤道,晨昏線與經線重合。
59、冬至日(12月22日)太陽直射點在南回歸線,晨昏線與經線交角最大。
60、夏半年的概念:3月21日至9月23日
61、冬半年的概念:9月23日至3月21日
62、地球側視圖的判讀: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63、地球俯視圖的判讀逆時針自轉,中心為北極;順時針自轉,中心為南極。
64、晝夜長短的計算:以晝弧長度為依據,每15度為1小時。
65、日出日落時刻的計算;根據晝長以標准日出(6時)和標准日落(18時)前後推算。
66、晝夜長短的判斷:夏半年,越北白晝越長,冬半年,越南白晝越長。
67、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90°-(直射點與所求點的緯度間隔)
68、天文四季:一年內白晝最長、太陽最高的季節是夏季。
69、我國傳統四季:以立春(2月4日)、立夏、立秋、立冬為起點來劃分四季。
70、歐美傳統四季: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為四季的起點。
71、二十四節氣: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72、五帶的名稱和范圍:熱帶、北溫帶、南溫帶、北寒帶、南寒帶。
73、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晝夜長短的變化、四季更替、五帶劃分
74、大氣圈對地球的重要意義保護生物生存,影響地球自然環境,維持生命活動
75、低層大氣的組成:干潔空氣、水汽和固體雜質
76、干潔空氣的組成:氮和氧,二氧化碳和臭氧
77、氧、氮、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塵埃的作用生命活動;構成生物體;吸收紫外線;光合、保溫作用;成雲致雨
78、大氣污染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氟氯烴破壞臭氧層
79、大氣垂直分層:對流層、平流層(臭氧層)、高層大氣(電離層)
80、對流層的主要特徵:上冷下熱,對流顯著,天氣現象復雜多變。與人類的關系最密切。
81、平流層的主要特徵:臭氧吸收紫外線。平流,對高空飛行有利,
82、大氣上界離地面約2000-3000千米。
83、影響太陽輻射強度的最主要因素:太陽高度角
84、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作用。
85、輻射定律物質的溫度越高,輻射中最強部分的波長越短;反之越長。
86、地面輻射是對流層大氣主要的直接熱源。
87、大氣逆輻射夜間有雲較溫暖,夜間晴朗較寒冷。
88、大氣的保溫效應對流層大氣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對地面長波輻射吸收能力很強。
89、全球的熱量平衡地球多年平均收入的熱量與支出的熱量是相等的。
90、引起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各緯度間的冷熱不均。
91、熱力環流由於地面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流。
92、形成風的直接原因水平氣壓梯度力。
93、水平氣壓梯度力的方向和大小高壓垂直指向低壓。單位距離間的氣壓差越大,風力越大。
94、地轉偏向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95、摩擦力對風向的影響由於受摩擦力的影響,風向與等壓線並不平行,而是有個交角。
96、根據等壓線判斷風向的步驟①高壓垂直指向低壓②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③畫出合力
97、小氣候:城市風、海陸風、山谷風
98、海平面等壓線與風力大小低壓中心,高壓中心。等壓線越密集,風力越大。
99、大氣環流的意義調整全球水熱分布,是各地天氣變化和氣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100、地球上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東北信風、副高、中緯西風、副極地低壓、極地東風、極地高壓

2009-11-10 16:48 回復中學生加油站2位粉絲4樓101、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位移大致來說,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102、冬季海陸上的主要氣壓中心:亞洲高壓(大陸)、阿留申低壓(太平洋)和冰島低壓(大西洋)
103、夏季海陸上的主要氣壓中心:亞洲低壓(大陸)夏威夷高壓(太平洋)亞速爾高壓(大西洋)
104、季風的成因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②氣壓帶和風帶位置的季節移動
105、季風的典型分布地區東亞季風(西北、東南風);南亞季風(東北、西南風)。
106、鋒面的分類與天氣冷鋒、暖鋒和准靜止鋒。氣溫、氣壓、天氣。
107、鋒面對我國天氣影響的實例北方夏季的暴雨(冷鋒)、我國冬季爆發的寒潮(冷鋒)
108、氣旋的氣壓、氣流狀況、天氣特徵低氣壓;上升氣流;陰雨。北半球水平氣流為逆時針。
109、反氣旋的氣壓、氣流狀況、天氣特徵高氣壓;下沉氣流;晴朗。北半球水平氣流為順時針。
110、鋒面氣旋鋒前鋒後的天氣情況。冷氣團一側陰雨。
111、氣候要素氣溫、降水量。
112、氣候形成因子太陽輻射、大氣環流、下墊面、人類活動。
113、大陸性氣候與海洋性氣候的比較日較差、年較差、最高氣溫月、最低氣溫月。
114、世界氣候類型的名稱熱帶(四種)、亞熱帶(兩種)、溫帶(三種)、寒帶(一種)
115、判斷氣候類型的步驟①判斷南北半球,②判斷熱量帶,③判斷雨型。
116、亞熱帶季風氣候的特點、成因、分布規律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受季風影響;大陸東岸20-35°
117、地中海氣候的特點、成因、分布規律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受副高和西風交替控制。30-40西岸
118、溫帶季風氣候的特點、成因、分布規律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乾燥。季風。40-60°大陸東岸。
119、溫帶海洋性氣候的特點、成因、分布規律冬暖夏涼,降水均勻。終年盛行西風。40-60°大陸西岸。
120、溫帶大陸性氣候的特點、成因、分布規律冬季嚴寒、夏季炎熱、全年少雨。終年受大陸氣團控制。溫帶內陸
121、氣候的變化地質時期、歷史時期、19世紀末以來。
122、氣候資源的特點可再生,普遍存在性,數值特徵,有較大的變率
123、氣候資源與農業種植制度(作物的結構、熟制、配置與種植方式)。
124、氣候資源與建築小區街道與子午線成30°-60°夾角。
125、風與城市規劃工業企業布局在盛行風的下風向,居住區布局在盛行風的上風向
126、氣候資源與交通公路、鐵路、機場(暴雨、泥石流、風速、橋涵、雲霧、地勢等)
127、台風(颶風)熱帶氣旋強烈發展形成的大旋渦。
128、熱帶氣旋強度等級熱帶低氣壓、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台風。
129、台風的監測與預報利用氣象衛星確定台風中心位置,估計強度,監測移動方向和速度。
130、暴雨形成條件①充足的水汽②強烈上升運動③持續的天氣系統
131、洪澇災害的防禦提高預報的准確率,採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132、乾旱的危害造成糧食減產,人畜飲水困難,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安定。
133、乾旱的防禦改善生態、選擇耐旱作物、開展水利建設、改進耕作制度等。
134、寒潮的危害帶來嚴寒、大風、霜凍。對春秋季的農作物危害最大。
135、寒潮的防禦提前發布准確的寒潮消息或警報。
136、全球變暖趨勢及其人為原因①燃燒礦物燃料②毀林
137、全球變暖造成的後果①海平面上升②各地區降水和干濕狀況的變化。
138、大氣臭氧層總量減少的主要原因氟氯烴化合物消耗臭氧。
139、大氣臭氧層總量減少的危害①直接危害人體健康②對生態環境和農林牧漁造成破壞。
140、臭氧層的保護①研製新型製冷系統②參與國際合作
141、酸雨的成因燃燒煤、石油、天然氣,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氣體。
142、我國酸雨區的分布①四川盆地②珠江三角洲③長江三角洲
143、酸雨的危害①河湖水酸化,影響魚類②土壤酸化③腐蝕建築物④危及人體健康
144、酸雨的防治減少人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煤炭中的硫資源綜合利用。
145、大氣環境保護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氟氯烴破壞臭氧層,酸雨。
146、海洋是大氣的主要熱源和水源海洋水量佔地球總水量的96.53%,海洋佔地球表面的71%。
147、海岸帶從濱海平原到大陸架之間的廣闊區域。
148、海岸帶與人類活動全球5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距離海岸60千米的范圍內。

2009-11-10 16:50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