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開化法院開展心理健康知識講座
擴展閱讀
基礎色是哪些色 2025-01-21 04:40:26
怎麼安撫隔離的同學 2025-01-21 04:35:08

開化法院開展心理健康知識講座

發布時間: 2022-07-09 15:27:52

『壹』 心理健康教育該做什麼講座 報道

當然是以心理健康為主題的講座了,而且還要看是哪個學段,小學初中高中每個年級要講的主題和側重點都是不一樣的。
心理健康課的課程內容與主題分析
內容引自《心理健康課教案—教師指導手冊》
心理健康課程的內容有主次之分,主要的是自我、人際、社會、素質等方面,但在這些方面之外各個年齡都有不同特點和問題,但在這里不一一列舉,只探討適合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最主要的方面和側重點。
首先應該幫助中小學生建立明確及正面的自我,提高自我效能與心靈素質。建立明確及正面的自我有三方面,1.主要通過自尊、自我的形成感,增強自我價值來實現:2.能夠客觀的認識、評價自我,同時能正確看待別人的評價:3.發現自身的特點可以接納認可自我,發現自身的優勢樹立自信心:
提高自我效能與心靈素質則有兩方面要培養:1.樹立個人信念與價值觀,體會生命的意義。2.增加自我的肯定與成功經驗,學會歸因及改變負面認知,增強自信心。當面對困難與挫折的時候能夠從自己身上找到原因,並對所犯錯誤有個正確的認識,不是全面否定自己,客觀認識到現實的各種不利因素。
同時隨著學生年齡的成長與心理的發展,要培養獨立自主能力和促進認知能力。因為不論是小學還是中學階段學生都會有一個成人意識的發展以及邏輯思維的過度。經歷這一變化的中小學生都會有一個心理上的成人感,就是我覺得自己長大了,不像以前那麼渺小幼稚了。
這個時候要對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思考或自主學習的能力進行培養,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同時在思維上:小學會步入抽象邏輯思維階段,初中則會步入形式運算邏輯思維階段,高中則會進入辯證邏輯思維階段,所以要針對不同學齡段進行思維邏輯的訓練與教育。
而在整個中小學學習過程中有個重要的因素是貫穿始終都要進行培養的便是人際關系與團隊競爭關系,在人際方面的能力培養上不得不提的便是要增加中小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技巧以及溝通能力。健康的人際關系要擁有正向的連接關系、堅定清晰的規范、關懷支持的環境、積極合理的期望、有意義的參與機會。
要建立教師與學生及學生們之間的關系,增強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感,提升學生對自我性格的認識及探討性格對人際關系的影響。老師要教導學生分辨益友和損友,以及拒絕誘惑的方法,鼓勵學生選擇益友,建立健康的關系。
在人際關系技巧方麵包括溝通、自我肯定、拒絕及抗拒、解決沖突及人際協商的運用。要認識不同性質的批評及其效用,鼓勵學生應作善意及具建設性的批評,還要認識不同的道歉方法,鼓勵學生養成道歉的習慣。在團隊競爭與合作方面要幫助學生了解分工與合作的關系,在合作中促進成長,還要幫助學生體會合作完成一件事情的樂趣,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在培養學生基本的心理素質的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相關的優秀品質以及積極正面行為,和一個良好的心態。這樣在長大以後才能在社會上有所作為成為國家和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在培養優秀潛能方面要側重幾個方面:正面行為、樂觀心態、道德效能、目標抉擇、情緒控制、表達能力。
在情緒方面既要做到對自己情緒的把握還要做到對情緒表達的控制,具體要做到認識自己及他人感受的技巧、表達感受的技巧、控制情緒反應或沖動的技巧(延後享樂及容忍挫折的能力),以及自我管理情緒的策略。而在目標和抉擇能力方面要掌握訂立目標、規劃、並選擇方案的方法,培養樹立目標的意識,掌握設定目標的原則。
了解目標的重要性,掌握制定計劃的方法。在道德效能方面要培養分辨是非的能力,尊重規則、標准及社會公義,只有這樣才能有效避免學生在長大之後不會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很多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是未意識到自己違法之後的嚴重性以及所承擔後果的,所以要加強這方面的教育而非僵硬的思想品德叨嘮。
培養正面的行為和積極樂觀的心態長大之後才能對社會所需要的人才,而要做到這點需要學生了解和認識什麼是正面行為(親社會行為),建立標准,並有所行動。只做到這些還不夠,還要幫助學生建立樂觀的態度,學會放鬆減壓,調整認知。
以上是中小學教育當中主要的一些方面和側重點,而根據不同的年級階段和學期學段的不同仍有不同的側重,所以心理健康課並不像其他的科目一樣,它的教學大有天地,就看心理老師是否能有所作為以及學校相關領導是否支持。

『貳』 如何更好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一、注重興趣培養,增強學生良好心理素質。
結合學生的特長,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讓學生都能在課外活動中嘗試到成功的喜悅。要充分利用課外活動,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合作精神,在活動中時學生盡情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在活動中,要充分運用心理健康知識對學生進行教育。例如引導愛好美術的學生積極參加美術活動,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引導愛好音樂的學生積極參加音樂活動,培養學生的樂觀向上態度,陶冶情操;引導有體育特長的學生積極參加各項體育活動培養他們堅強的意志力等。利用學生愛好開展課外活動,不僅能使學生學會既善於評價自己,又善於評價他人,恰如其分地看到自己和他人的優缺點,還能使內向孤僻的學生合群,樂意參加群體交往,增強合作意識,也能使心胸狹窄的學生學會寬容,開闊心境,理解別人,並進行情緒上的自我疏導,不致於心理失常出現心理障礙。
二、廣泛開展心理健康宣傳教育活動
充分利用校內廣播、校刊、板報等宣傳陣地,大力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並開展各類宣傳活動,通過知識競賽、論文徵集、心理劇場、心理沙龍、心理運動會等多種形式,廣泛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三、專題講座
針對班機出現得共性問題,開展主題講座。這可以很好的塑造班級集體良好的氛圍和集體的良好行為,激發群體向上的精神。每次講座根據小學生的特點和需要,選擇合適的專題內容進行。如:新生環境適應講座、期末考試前怎樣克服考試焦慮講座,適時為他們解開心結。
四、游戲明理
愛做游戲是小學生的天性,通過游戲學會表露自己,學會與夥伴共同商議、承擔責任,學會互相幫助,分享成功的喜悅,游戲也能使學生自發地、自然地將自己的心理感受與問題充分表現出來,並獲得情緒上的鬆弛,最終認識自我,學會控制自我。游戲法特別適合年齡小的學生。
五、行為練習
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強調行為訓練。如果只停留在說教,或灌輸理論知識,而不是讓學生親身體驗、感悟,那麼是收不到多少實效的。學生的心理素質要物化為行為習慣和行為能力。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和行為能力是其良好心理素質的表現,如中小學生守則和日常行為規范,我們經常講的「五愛」、「五心」、「五自」教育,以及要求學生樹立勤奮嚴謹的學習態度 ,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增強自學、表達、操作和創造能力等等,這都是一種良好的心理素質的表現。所謂「教育養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足以說明心理品質在人培養中的作用。良好的心理素質表現在人的成長和成長過程 中的各個方面,能指導學生做人、求知、生活和交友,對學生形成正確的行為動機,有導向和激勵作用,對學 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行為能力,有制約和調節作用。要讓學生對已學習過的行為及技能進行反復的練習,加深對這些行為及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從而形成穩定的行為習慣。
六、結合班級管理滲透心理輔導
利用班會、團隊活動時間,為學生開設專項團體心理輔導活動。
引導學生在正確認識自我、了解自己的情緒、主動負責、學會尊重、善於自製、提高耐挫力、開拓進取等方面開展討論和交流活動,幫助學生構建積極的自我觀念,促進學生知、情、意的和諧發展。班主任工作主要從三個方面來創設寬松和諧的環境,讓學生在健康的環境中慢慢矯正不良心理,逐步培養其健康完善的人格心理。一是建立一個團結互助、和諧友愛的班集體。在班集體建設過程中倡導互幫互學、互相關愛的活動,讓學生相互深入全面的了解,相互信任,建立平等友愛的同學關系。對有困難有缺點的學生,用平等真誠的態度給予幫助,使他們在學校里心情愉快,精神放鬆,以增強其信心,激發其求知慾,鼓舞其勇氣,對困難挫折都能勇敢面對,對他人理解、尊重、寬容,在集體中做一個受歡迎的角色。二是創設豐富多彩、積極健康的生活環境。開展多種文體活動,寓教於樂。組織教師利用學校各種活動,主題班隊會活動時間組織學生觀看他們喜愛的影視片,推薦健康書籍,講故事,談理想,說未來,選取一些社會角色作模擬表演等,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社會,了解自己的角色心理,把遠大的理想與腳踏實地的學習結合起來,達到了自己克服缺點,自我完善個性的目的。
七、開展傳統美德教育活動,繼承中華美德。
例如:以「承先烈遺志,做中華少年」為主題,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根據我校實際,認真制定此主題的活動方案。組織 「與英雄人物談心得」徵文等活動,使學生逐步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主人翁責任感提升自己的愛國情感,同時學校還要通過廣播、宣傳欄、板報等宣傳陣地向廣大師生進一步進行愛國主義的教育,從而達到激發愛國情感、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的目的;開展「迎奧運,文明禮儀伴我行」主題教育活動,進一步提高學生文明素養。本學期開展「行有規,做有矩」禮儀教育傳承中華美德活動; 結合「三八」婦女節對學生進行「孝父母,尊師長」教育,組織學生了解父母、老師的辛勞等。
八、日常教育
以重大節日、紀念日為契機開展主題教育活動。
根據重大節日、紀念日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革命傳統教育,又要根據每個月的工作重點開展主題教育活動,結合「三八」婦女節開展「孝父母,尊師長」活動,結合學雷鋒日開展「學雷鋒、樹新風」活動,結合「迎奧運,文明禮儀伴我行」開展「言有規,行有矩」禮儀宣傳活動,「承先烈遺志,做中華少年」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紅五月歌詠比賽,慶六一活動等。
九、積極開展課外「談心」活動。
及時溝通,耐心說理,矯錯於無形,防患於未然,使學生業已形成的健康心理進一步得到強化。
由於學生心理的成長是一個動態的特殊過程,經常會出現一些波動。實踐告訴我們,健康心理的形成源自於學生心理得到積極而及時的疏導之時。當學生逾越不了自己的心理障礙時,便不可避免地出現一些心理的波動,出現心理問題。特級教師魏書生說過:「學生內心深處都有老師的助手。」因此與學生談心並真誠地給予引導是形成健康心理的必要而有效的途徑。在課外「談心」活動時,教師要以朋友的身份出現在學生面前,真誠地與其溝通,激發他們內心潛在的自我教育這一「助手的力量」,耐心幫助他們走出心理困境。比如,學生在相處時難免會有磕磕碰碰,形成矛盾。教師可採用課外同時找雙方談心的方式,和他們一起找出矛盾或症結所在,共同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在這一過程中我感覺到課外的每一次談心都是一次心靈的碰撞,也是一次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過程,更是健康心理的形成得到鞏固與強化的時候。
總之在課外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創建良好的班集體,營造和諧的班級氣氛,使學生在集體生活中塑造良好個性、培養高尚的品德、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健全身心的良好途徑。是值得我們教者說推崇的。

『叄』 為什麼要開展成年人心理健康知識講座

現在社會競爭激烈,人們生存壓力增加,適當的心理健康知識可以給人們找到新的人生目標

『肆』 誰能幫我寫一份關於心理健康知識講座的主持人稿啊急!!!!!

走向遠方的途中,並不全是鮮花遍野,更多的時候是榛莽遍地,每一步都要砍斷攔路的荊棘和纏繞的葛藤,每一步都考驗著我們的心性與毅力。然而我們終究會從迷霧中走出,雖然被枝杈劃破的肌膚隱隱作痛。不要讓沉重的書包成為嘆息的理由,不要讓挫折的陰影占據頭頂的天空。當我們踩在那彷彿高不可攀的險峰上,當我們渡過那看似深不可測的江河時,我們會在心底告訴自己,就這樣風雨兼程,堅持將是我們的唯一選擇。終會有欣慰的笑容洋溢在眼角,只要我們永葆一顆勇敢的心!

『伍』 如何開展一次心理健康講座

一、找到專業的心理工作者
二、壓力現狀調查,找到壓力源
三、根據不同的壓力源和不同的人格特徵,進行課程開發
四、實施講座

『陸』 女兒不想上學怎麼辦中學生戀愛了怎麼辦

在很多家長的心中,孩子們在上學期間談戀愛成了他們最擔驚受怕的問題,可現在由於國家的發展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環境的寬松開化,現在的孩子大部分營養充足,發育早熟,導致了孩子戀愛的低齡化。家長們不安地觀察著、揣測著,唯恐孩子不小心摘到那枚青澀的果子。一旦出現這樣的問題,持有傳統觀念的家長和老師通常都會採取圍追堵截的方法來處理。當然,隨著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普及,也有越來越多的家長和老師變得開明了,「疏」才能治理「情感洪水」,「堵 」表面看似乎有效,實際上則適得其反。他們開始嘗試著將「愛情」變成推動學生提高成績的巨大動力。這種方針是沒有錯的,但是具體怎樣做,又成了難題。因此,專家給家長如下建議: 一、調整認知,面對孩子戀愛要冷靜 孩子在上學階段,處於青春懵懂期,有了追求異性的需求是必然的。回想我的祖輩們,他們這個年紀的時候已經做了爸爸媽媽了。可惜,社會進步發展到今天這個狀況,已經不允許他們這個時候就開始為自己的感情做准備了。因為在社會上生存的難度加大了,他們不得不首先學會在社會上獨立生存,在此基礎之上再想其它。所以,他們得壓抑、推遲自己的情感需求,以適應這個社會。 您不妨回想一下,孩子掉第一顆牙時,您的感受。還記得他拿著牙,嚇得嗚嗚直哭,而您則是感到又心疼又好笑的感覺嗎?其實孩子情竇初開和換牙一樣都是他們成長的必經之路。那麼,就像面對孩子掉第一顆牙一樣鎮定地看待他們的「戀愛」吧! 二、轉化行為,將愛情轉變成學習的動力五步走 1、淡化概念 用「早戀」給孩子的感情扣帽子是最可怕的。不管在哪個階段,有的孩子「早戀」的本質,只是在強壓之下尋求的一種情感寄託,並不是真的愛情。如果這個時候盲目指責,只會擴大與孩子之間的心理距離,結果令孩子越陷越深,不可自拔。 明智的做法是對孩子表示理解和尊重,說明交朋友不應該僅限於同性,有了比較談得來的異性朋友是成熟的表現。至於這種與異性朋友的關系的性質,不予以界定。 2、分享感受 獲得了父母的理解和尊重,孩子會又驚訝又開心,自然就卸下了心理防衛。這時,家長要注意乘勝追擊,與孩子探討如下問題: ①對方什麼特點令他對之另眼相看。不論孩子怎樣回答,都肯定孩子的眼光。 ②和對方在一起的時候有什麼樣的感受。不論孩子如何描述,都表現得像孩子一樣珍惜這樣的感受。 ③和對方交往對自己有什麼幫助。無論孩子從哪個方面闡述,都要把結論歸結到對自己的終身發展上。 ④最後一定要表示,通過聽孩子的描述,認為這個異性朋友是一個非常值得交的益友,希望自己能有機會認識他。 3、接納態度 如果前面的環節進行的順利,孩子會願意把自己的異性朋友介紹給您認識的。您可以選擇請兩個孩子吃「肯德基」,也可以選擇邀請孩子到家裡來隨便聊聊。交談的內容可以涉及家庭情況、學習的成績、未來的理想等等,但是要牢記一條主線——要求兩個孩子能夠互相鼓勵、互相幫助,提高成績,為實現各自的理想而共同努力! 4、經常溝通 到這里,基本上您已經明確了自己的立場,將自己的態度和期望都傳達給了孩子。而孩子也會用努力奮斗來回報您的尊重和理解。不過,孩子畢竟是孩子,在處理感情問題的時候,往往是不夠理智的。所以,接下來的日子裡,您一定要注意經常和孩子溝通,了解孩子每天在學校的經歷、感受。細心觀察孩子每天的行為、情緒變化,一旦發現了異常,您要及時詢問原因,並給予孩子處理問題的建議和方法。 切忌帶有不滿和焦急的情緒,這樣的情緒會令孩子失去安全感,為了不讓您擔心,再與您溝通時會隱去重要的部分。 5、不忘鼓勵 在注意經常溝通的同時,不忘了肯定孩子任何一個細小的成績。不僅僅是月考成績的進步要肯定,包括孩子生活上習慣的改變,哪怕是有一天在您准備叫他起床時發現他已經自己起來了,也要肯定。 每一次肯定,都能傳遞給孩子欣賞的信息,這種信息能幫助孩子樹立信心,也能拉近與孩子的心理距離,讓孩子與自己無話不談。女兒不想上學怎麼辦: 就所提供的有限資料,暫不考慮其他隱情分析。主人公以B代稱,先不考慮情感問題,她的問題屬於青少年適應不良、人際關系問題。成因在於性格、家庭、環境等因素。 青少年面臨升學、青春期、就業、戀愛等一系列問題時,適應不良比較常見。適應不良是指因長期存在應激源或困難處境,產生以煩惱、抑鬱等情感不良為主,同時有適應不良的行為不良或生理不良,並使社會功能受損。青少年的適應不良具有一些性格特點:心境波動不定、易激惹、易沖動、敏感、脆弱、古怪、自我中心、孤僻退居等。在B的身上我們看到了這樣的性格特點:內向、敏感、脆弱,具有這類性格特點的B,一遇環境改變或精神刺激,易出現適應不良。B從熟悉、自在的學習環境中,突然到了一個新的陌生學習環境中,原來的好友逐漸疏遠,排座位等事件不順心,一時無法適應,最終選擇了逃避。 同時,適應不良的人具有情緒的不穩定性,易緊張、焦慮不安、悲觀、易怒;對外界各種刺激缺乏冷靜思索;反應過於強烈;情緒激發後又很難平靜下來,與其性格特點互為因果;由於強烈的情緒反應而影響了正常的社會適應。B的情緒反應是哭、鬧,堅決不去學校,待在家裡,影響了正常的學習生活。 再有,子女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與父母教養方式密切相關。尤其是青少年時期各種心理、行為的發生,可在其家庭環境中找到一些影響因素。教養方式是社會與人格發展之間的主要媒介,父母的不良教育方式易使子女形成內向、退縮的性格。現在,許多父母對子女在學業上嚴格要求,在生活上過度保護和干涉,卻忽視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發展,易導致子女不健康人格特徵的形成。這需要B的父母引起足夠的重視,不要在教育方式上過於嚴厲,也不要過於保護。 人際關系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由人際交往產生的人與人之間的心理關系。正常的人際交往和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個體心理正常發展、個性保持健康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必要前提,是衡量人們心理健康與否的重要指標。人際關系可影響青少年的自我意識、學業成績、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等方面的發展。中學時期是人生中生理和心理趨向成熟的重要階段,學習和交往是處於此時期的中學生生活中的兩件主要大事。交往需要具有較好的接納和尊重別人的意識和技能,懂得人際關系必須加以保護,也能夠用理性的方式來解決人與人之間的沖突。B在人際關系發生變化之後,沒有加以維系、保護,而是「懷疑朋友的真誠,轉而對周圍的新同學沒有多少好感」,她缺乏對人際關系理性的認識、缺乏維系人際關系的經驗和技巧,導致了自己的悲觀、失望。 因此,就這兩方面問題,幫助B健全人格,良好地去適應變化著的學習生活環境,順利進行社會交往及對人際關系正確處理,促使B身心健康發展至關重要。適應不良方面,父母要正確的引導B認識到自己的個性缺陷及其在適應不良發生和發展中的作用,進而對不良的性格方面加以矯正,對產生的不良情緒加以疏導、調控。人際交往方面,父母要引導B理性的認識人際關系發生的變化,學習維系、保護人際關系的方法和技巧。父母和孩子在調整過程中感覺力不從心時,可以尋求專業心理醫生的幫助。

『柒』 心理健康知識講座聽後感

聽過某某教授的某某和某某的講座後,感觸頗深,也不禁思考:面對學生諸多心理問題,我該如何預防並解決?對於「體罰」這一敏感話題,我該如何掌握其「度」?如何做到真正走進孩子們的內心?……這種種問題縈繞腦中,揮之不去。
以小學五年級學生為例。我班有個別學生學習總是不上進,缺乏動機,似乎是老師逼一步,他進一步,稍一放鬆,又我行我素。例如,我班的陳某平時做作業不認真,瞎塗亂寫,以圖了事。成績總是排倒數,而且語文、數學、英語三門課都一樣。據了解,他是從一年級以來一直如此。對他而言,這似乎是習以為常的事情。我看著心裡著急。聯系了家長後,又經過多方了解,試圖改變輔導策略。現在是天天守在他身邊,看他做作業並從旁輔導。晚上由其父母接送,上晚自習,監督做功課。可是,效果平平。題目照樣做錯,課文也還是不會默寫。只是作業都完成了。仍有敷衍的成分。
聽過講座後,我陷入深思。難道是我想錯了?或許他真的認為自己已經很努力了,而我還覺得不夠?或許他真的認為自己已經很努力,而我還覺得不夠好?或許他習慣地認為自己是差生,而覺得應該是「破罐子破摔」?或許是我對他的鼓勵還不夠?……需要找到答案!需要解決的辦法!
我翻閱了各種關於心理學方面的書籍,又咨詢了學校有經驗的老教師,希冀能找到問題的答案。
我班陳某的情況並不屬罕見,但由於學生個性不同,背景環境不同,仍有很多顧慮。目前只能開展互幫互學的活動,座位的排列盡量給他創設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充分發揮課後「小老師」的作用。分層次設計目標,給他制訂能夠完成的目標,使其能真正感到成功的喜悅,盡力使他的成績有所提高,讓他認識到「我能行」。我絕不放棄!

『捌』 大學生心理危機表現有哪些

大學生心理危機表現有哪些,大學生心理危機表現有焦慮症,焦慮症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症。鬱症,抑鬱症是大學生中常見的一種心理障礙。強迫症,強迫症是指病人在主觀上感到某種不可抗拒和被迫無奈的觀念、情緒意向或行為存在。神經衰弱,神經衰弱也是大學生中極為常見的心理障礙。

預防和干預校園心理危機

以人為本,減少危害,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教育人、引導人、完善人、培養人的過程,學校各級各部門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注重人文關懷,把保障學生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作為育人的首要任務,最大限度地減少因心理危機事件的發生而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危害。

居安思危,重在預防,做好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工作應立足教育,重在預防。大學生的危機事件雖然是極少數,但因其造成的負面影響極大,因此防患於未然顯得格外重要。要通過各種途徑來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提高抗挫折、調適心理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將心理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預防危機事件的發生。

依法規范,加強管理,加強危機管理,對心理危機事件的預防和干預工作規范化、制度化,對心理危機事件准確判斷、果斷處理、有效干預,避免因處理不及時、不得當而激發或加重學生的困擾,給學校工作帶來被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