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古人物知識點大全
擴展閱讀
紅樓夢為什麼被封為經典 2025-01-21 08:44:40
狀態欄歌詞在哪裡下 2025-01-21 08:37:47
為什麼遇見你歌詞 2025-01-21 08:23:52

古人物知識點大全

發布時間: 2022-07-09 06:11:14

A. 古代醫學倫理學有哪些主要代表人物其代表作和主要醫德思想是什麼

第一節古代醫學倫理
古代醫學倫理,主要是指奴隸制和封建制時期的醫學倫理;這一時期的醫學基本屬於經驗醫學階段。
一、古代社會的醫學倫理概況
(一)中國古代醫學倫理概況(注意運用豐富的歷史事實來講解)
1、古代醫學倫理的萌芽時期
「神農嘗百草」
《周禮》
2、古代醫學倫理的初步發展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
《黃帝內經》
名醫扁鵲「六不治」的行醫准則
3、古代醫學倫理的完善時期
東漢傑出的醫學家張仲景(150—219年)《傷寒雜病論》
東漢末年的名醫華倫
魏晉南北朝時期
隋唐時期:孫思邈(581—682年)《備急千金要方》(重點講解)
兩宋時期:法學家宋慈(1186—1249年)《洗冤集錄》
金元時期:劉完素、張從正、李杲和朱震亨
明代:陳實功(1555—1636年)所著的《外科正宗•醫家五戒十要》;李時珍的《本草綱目》
清代:喻昌(1585—1664年)《醫門法律》
(二)國外古代醫學倫理概況(注意交代國外的文化背景)
1、古希臘醫學倫理: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460—377年)《希波克拉底誓言》
(1)在處理醫患之間關系方面
(2)在處理師徒(同行之間關系方面)
2、古羅馬醫學道德
醫學家蓋侖(Galen,約130—200年)
3、古阿拉伯醫學道德
邁蒙尼提斯(Maimonides,1135—1204年)
4、古印度醫學道德
印度外科鼻祖」妙聞(Susruta)著有《妙聞集》
闍羅迦的《闍羅迦集》中
二、中國古代醫學道德的基本內容(重點講解)
(一)忠於醫業、仁愛救人
(二)博施濟眾、一心赴救
(三)精勤不倦、深究醫術
(四)寬和端莊、不貪財色
(五)尊重同道、謙和不矜
三、對中國古代醫學倫理的評價(注意引導學生分析思考,採用提問的方式)
(一)中國古代醫學倫理的特點
1、受儒家文化的影響顯著
(1)「仁愛救人」的行醫准則
(2)內省、慎獨的醫學道德修養方法
(3)「推己及人」與「易地以觀」的醫學道德情感
2、堅持辨證施治的整體醫學觀,注重心理、社會、自然因素對疾病的影響
(二)中國傳統醫學道德的局限性
1、受到封建倫理糟粕的影響
2、受道教天道承負,因果報應思想的影響
3、受佛教倫理思想的消極影響

B. 教資考試文化常識中古代稱謂有哪些重要知識點

古代年齡上的常考稱謂有:
垂髫(tiao)是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黃發指老人;
總角是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豆蔻是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的女孩;
束發是男子十五歲;弱冠是男子二十歲,表示成年;而立是男子三十歲;
不惑是男子四十歲;知命是男子五十歲;花甲是六十歲;古稀是七十歲;耄耋指八九十歲;期頤指一百歲。
12歲(女)——金釵之年;13歲(女)——豆蔻年華;15歲(女)——及笄之年;16歲(女)——碧玉年華;20歲(女)——桃李年華;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摽梅之年;至30歲(女)——半老徐娘。
常考的古代謙稱有:
古代君主自稱孤、朕、寡人;一般人自稱臣、仆、愚、蒙、不才、在下、下官、鄙人等;女子自稱一般用妾、奴等;對他人稱自己的妻子一般為賤內、內人,稱自己的兒子為小兒、犬子,稱女兒為息女、小女等;用於對別人稱自己的輩分低或年紀小的親戚稱舍弟、舍妹、舍侄。
常考的古代諱稱,就是指古人對「死」的稱謂,主要有:
天子、太後、公卿王侯之死稱:薨、崩、百歲、千秋、晏駕、山陵崩等。
父母之死稱:見背、孤露、棄養等;
佛道徒之死稱:涅槃、圓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仙逝」現也用於稱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
一般人的死稱:亡故、長眠、長逝、過世、謝世、壽終、殞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終等。

C. 廉頗藺相如列傳知識點整理

一、通假字
1.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質」通「鑕」,砧板。2.可予不。「不」通「否」,表疑問語氣。3.臣願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雙手托著。4.拜送書於庭。「庭」通「廷」,朝廷,國君聽政的朝堂。5.召有司案圖。「案」通「按」,審查、察看。6.設九賓禮於廷。「賓」通「儐」,古代指接引賓客的人,也指贊禮的人。7.秦自繆公以來二十餘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繆」通「穆」。8.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孰」通「熟」,仔細。9.為一擊缶。「缶」通「缻」,盛酒漿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為唱歌時的節拍。
二、一詞多義
負①秦貪,負其強(依仗,憑借)②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辜負,對不起)③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違背)④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使……承擔)⑤廉頗聞之,肉袒負荊(背著)使①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派)②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出使)③乃使其從者衣褐(讓)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引①引趙使者藺相如(引見,宴請)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③相如引車避匿(牽,拉;這里引申為調轉)④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拉引)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白白地)②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徒以吾兩人在也(只,只不過)幸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②而君幸於趙王(被...寵幸)③則幸得脫矣(僥幸)以①以勇氣聞於諸侯;今以秦之強先割十五都予趙(憑借)②願以十五城請易璧(用,拿)③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來,連詞)④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用以,用來)⑤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徒以吾兩人在也(因為)⑥傳以示美人及左右(連詞,連接「傳」與「示」)⑦趙王以為賢大夫(把……)歡①逆強秦之歡(歡心)②絕秦趙之歡(交情)顧①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曰(回頭)②顧吾念之(只是)因①相如因持璧卻立(於是就)②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通過)③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由此)④秦王因曰(於是就)傳①廉頗藺相如列傳(一種文體)②舍相如廣成傳(傳舍,賓館)③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傳遞)④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傳頌)書(1)拜書送於庭----國書(2)秦御史前書曰---寫乃(1)今君乃亡趙走燕-----卻,竟然(2)臣乃敢上璧------才(3)乃使其從者衣褐----就
三、古今異義
①拜為上卿(拜:古義指授予官職;任命。今義指下跪叩頭;祝賀)②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患:古義指慮,擔心。今義指害病;災禍)③請以咸陽為趙王壽(壽:古義指向人獻物以祝人長壽。今義指年歲,生命;生日)④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去:古義指離開。今義指除掉,減掉,已過的,特指剛過去的一年)(親戚:古義指父母兄弟。今義指與自己有血緣或婚姻關系的人)⑤請指示王(指示:古義指給……看。今義指上對下指導、命令)⑥於是相如前進缶(前進:古義指上前進獻。今義指向前發展進步)⑦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宣言:古義指揚言,到處說。今義指國家、政黨、團體或領導人對重大問題公開表態以進行宣傳號召的文告)⑧布衣之交(布衣:古義指平民。今義指麻布衣服)⑨左右欲刃(左右:古義指左右的侍從。今義指左和右兩方面)⑩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鄙賤:古義指粗野而又地位低微,謙詞。今義指鄙視,輕視)①①秦自繆公以來二十餘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約束:古義為名詞,約定、契約。今義指限制使不越出范圍。)①②傳以示美人及左右(美人:姬妾今義:美女)①③明年復攻趙(明年:古義指第二年今義指(將來的)明年)①④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以往:古義從這里到那裡今義指以前)①⑤竊計欲亡走燕(竊:古義私下裡今義指偷東西走:古義指逃走今義指走路)
四、詞類活用
a.名詞作動詞:①舍相如廣成傳舍(舍,安置住宿)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殺)③乃使從者衣褐(衣,穿)④懷其璧(懷,懷揣著)⑤藺相如前曰(前,走上前)⑥臣乃敢上璧(上,獻上)⑦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壽,向人敬酒或獻禮)⑧臣語曰(語,告訴)⑨於是相如前進缻(前:走上前)⑩趙王鼓瑟(鼓:彈奏)①①秦王與群臣相視而嘻(嘻:苦笑聲)b.名詞作狀語:①而相如庭斥之(庭:通「廷」,在朝堂上)②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間,表示"至"的方式,從小路)③奉璧西入秦(西,方位名詞狀語,向西)④乃前曰(前,,方位名詞做狀語,向前)⑤怒發上沖冠(上:向上)⑥乃辭謝(辭:用委婉的言辭)c.使動用法:①完璧歸趙(完,使……完整)②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③寧許以負秦曲(負,使……承擔)④畢禮而歸之(歸,使……回去)⑤歸璧與趙(歸:使……歸)d.意動用法:①且庸人尚羞之(羞,以……為羞恥)②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先,以……為先;後,以……為後)③吾羞,不忍為之下(羞:以……為羞恥)e.形容詞作動詞:①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敬,尊重)②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寬,寬容)③大王必欲急臣(急,逼迫)f.形容詞作名詞:①而絕秦趙之歡(歡,友好關系)②寧許以負秦曲(曲,理虧之責)g.動詞作名詞:①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約束,盟約)
五、特殊句式
a.判斷句:(常見句型:……者……也,……也)①廉頗者,趙之良將也(翻譯:廉頗,是趙國的良將。)②和氏璧,天下共傳寶也③藺相如者,趙人也④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⑤我為趙將⑥何者?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⑦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⑧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⑨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b.被動句:①而君幸於趙王「於」字表被動(翻譯:而您被趙王寵幸)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見」字表被動③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見……於」被動④使不辱於諸侯「於」字表被動c.倒裝句:①賓語前置:1、何以知之(以何知之)2、君何以知燕王(君以何知燕王)②定語後置:1、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求可使報秦者人)③介賓結構後置:1、拜送書於庭(於庭拜送書)2、以勇氣聞於諸侯(以勇氣於諸侯聞)3、故燕王欲結於君(故燕王欲於君結)4、臣頭今與壁俱碎於柱矣(臣頭今與壁於柱俱碎矣)5、設九賓於廷(於廷設九賓)6、會於西河外澠池(於西河外澠池會)d.省略句1:傳(之)以(之)示美人及左右。2:今君乃亡(於)趙走(於)燕。3:遂與秦王會(於)澠池。4:(繆賢)對曰:「臣嘗有罪……」5:不如因厚遇之,使(之)歸趙6:相如既歸,趙王以(之)為賢大夫
祝你成功朋友,加油

D. 2020臨沂事業單位考試:古代文人的那些「組合」有哪些相關知識點

1、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指的是三國時期,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七人。
2、漢賦四大家
是指在漢賦領域有著極高成就的四位文人,分別是:
西漢: 司馬相如《上林賦》 《子虛賦》
楊雄 《甘泉賦》 《羽獵賦》
東漢: 班固 《兩都賦》
張衡 《二京賦》(也在天文方面有所樹建)
3、建安七子
漢建安年間七位文學家的合稱。
包括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
在做題的時候也有一個概念稱為「三曹七子」即在「建安七子」的概念里加上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
4、初唐四傑
初唐四傑是指中國唐代初年,文學家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的合稱,簡稱「王楊盧駱」。
王勃: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滕王閣序》
楊炯: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從軍行》
盧照鄰:
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長安古意》
駱賓王: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詠鵝》
6、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又稱唐宋古文八大家。但是做題的時候往往混淆他們的領域,他們是古文,不是詩詞方面的領域。
唐代: 韓愈 《師說》 《馬說》
柳宗元 《小石潭記》 《捕蛇者說》 《黔之驢》
宋代: 蘇軾 《赤壁賦》 《念奴嬌》 《水調歌頭》
蘇洵 《權書》 《衡論》
蘇轍 《詩傳》 《春秋傳》
王安石 《元日》 《游褒禪山記》
曾鞏 《元豐類稿》 《隆平集》
歐陽修 《醉翁亭記》 《生查子 元夕》
韓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
歐陽修、三蘇等四人是宋代古文運動的核心人物,
王安石、曾鞏是臨川文學的代表人物。
韓愈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他們先後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詩文發展的陳舊面貌煥然一新。
7、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指關漢卿、白樸、馬致遠、鄭光祖四位元代雜劇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時期不同流派雜劇創作的成就,因此被稱為「元曲四大家」。
關漢卿: 《竇娥冤》 《救風塵》.
鄭光祖: 《迷青瑣倩女離魂》 《虎牢關三戰呂布》
馬致遠: 《江州司馬青衫淚》 《破幽夢孤雁漢宮秋》
白樸: 《唐明皇秋葉梧桐雨》 《牆頭馬上》

E. 50個文化名人的知識點歸納總結

中國歷史上50位文化名人排行榜
1、周公(不詳),西周初期政治家、軍事家。
☆上榜理由:主持制定「禮」、「樂」。被後世的儒家所推崇。
2、①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人,春秋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編纂《春秋》,修訂「五經」,創辦私學,打破貴族教育。被譽為「至聖」
②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著《孟子》。被譽為「亞聖」。
☆上榜理由:開創及傳承的儒家思想為封建統治者統治中國服務了幾千年。
3、墨子(約前372—前289),名翟,魯國人(一說宋國人),春秋戰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上榜理由:墨家學說創始人,其思想在今天仍有實際意義。
4、老子(生於約前571年),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楚國人,哲學家和思想家,是道家學派創始人,著書《道德經》。【史上還有幾個老子:一是老萊子,楚國人,跟孔子同時代,曾著書十五篇宣傳道家;二是周太史儋(dān),生活在孔子死後一百多年的時間里。】
☆上榜理由:創立道家學派,深刻影響中國本土宗教——道教。
5、莊子(約前369—前286),名周,宋國人,戰國時思想家、散文家,代表作《莊子》(是莊子及其門人後學所作)。
☆上榜理由:道家學說融入文章並深刻影響中國本土宗教——道教,其思想在今天仍有實際意義。
6、韓非子(約前313—前238),戰國韓國人,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著《韓非子》。
☆上榜理由:法家代表人物,為封建統治者統治中國服務了幾千年。(封建統治者統治中國的方法是外儒內法。)
7、俞伯牙(不詳),春秋時民間琴師,代表作《高山流水》。
☆上榜理由:「知音」由此產生了。
8、①扁鵲(不詳),戰國醫學家,代表作《扁鵲內經》
②華佗(?—208),三國時期醫學家,外科手術,麻醉應用,五禽戲。
③張仲景(約150—219),漢末醫學家,代表作《傷寒雜病論》。被譽為「醫聖」。
④孫思邈(581—682),唐朝醫學家,代表作《千金方》。被譽為「葯王」。
⑤李時珍(1518—1593),字東璧,明朝醫葯學家,代表作《本草綱目》。被譽為「葯聖」。
☆上榜理由:中醫中葯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繁衍生息中功不可沒並且成為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
9、屈原(約前340—前278),名平,戰國楚國人,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著《離騷》。
☆上榜理由:愛國,「楚辭」體裁的創始人。
10、①秦始皇(前259—前210),既嬴政。
②李斯(?—前208),秦朝政治家,代表作《諫逐客書》。
☆上榜理由:統一文字。
11、董仲舒(前179—前104),西漢哲學家,哲學觀點為天人感應。
☆上榜理由:儒家思想被他推為封建統治階級的正統思想。
12、賈誼(前200—前168),漢代辭賦家、政論家,代表作《過秦論》、《論積貯疏》、《吊屈原賦》。
☆上榜理由:中國古代文學四大明珠之一的漢賦的代表人物。
13、司馬相如(前179—前117),字長卿,漢代辭賦家,代表作《子虛賦》、《上林賦》、《長門賦》。
☆上榜理由:漢賦的代表人物,他和卓文君是美好愛情的象徵。
14、司馬遷(大約生於前135或145年),字子長,西漢史學家、文學家。代表作《史記》。
☆上榜理由:史家之絕唱。
15、班固(32—92),字孟堅,東漢史學家、文學家,代表作《漢書》、《兩都賦》。
☆上榜理由:《漢書》是第一部斷代史,漢賦代表人物。
16、曹操(155—220),字孟德,三國魏國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代表作《龜雖壽》、《觀滄海》、《短歌行》。
☆上榜理由:正面負面混合體,太有爭議了。
17、諸葛亮(181—234),字孔明,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代表作《出師表》。
☆上榜理由:儒家思想傑出的實踐者。
18、左思(約250—305),字太沖,西晉文學家,代表作《三都賦》。
☆上榜理由:因《三都賦》而造成「洛陽紙貴」。
19、陸機(261—303),字士衡,西晉文學家,代表作《猛虎行》、《從軍行》。
☆上榜理由:所著《文賦》是最早的文藝理論專著。
20、干寶(不詳),字令升,東晉人,代表作《搜神記》。
☆上榜理由:所著《搜神記》是我國第一部志怪小說。
21、①王羲之(321—379),字逸少,晉代書法家,代表作《蘭亭集序》,被譽為「書聖」。
②王獻之(344—386),字子敬,晉代書法家,代表作《鴨頭丸帖》,與父王羲之並稱為「二王」。
☆上榜理由:書法。
22、陶淵明(365?、372?、376?—427),字元亮,東晉詩人,代表作《歸園田居》、《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
☆上榜理由:隱士之風從此風行天下。開創田園詩派。
23、謝靈運(385—433),南朝(宋)詩人,《謝康樂集》。
☆上榜理由:開創山水詩派。
24、劉勰(約465—532),南朝(梁)文學理論批評家,代表作《文心雕龍》。
☆上榜理由:《文心雕龍》是中國第一部系統文藝理論巨著,也是一部理論批評著作,書中反對不切實用的浮靡文風;主張把全部的書都當成文學書來看。
25、①酈道元(約470年—527),字善長,北魏人,地理學家、散文家。代表作《水經注》。
②徐弘祖(1587—1641),字振之,號霞客,明朝地理學家、旅行家、探險家,代表作《徐霞客游記》。
☆上榜理由:我國古代為數不多的難得的科學家,能把科學專著寫的如同散文一樣。
26、楊堅(541—604),既隋文帝。
☆上榜理由:開創科舉制度。
27、玄奘(602—664),既唐僧,佛教思想家、旅行家,翻譯大量佛經。
☆上榜理由:佛學大師。
28、王維(701—761),字摩詰,唐朝詩人、畫家,代表作《山居秋暝》等。
☆上榜理由:詩畫一體。
29、李白(701—762),字太白。
☆上榜理由:詩仙。
30、杜甫(712—770),字子美。
☆上榜理由:詩聖。
31、白居易(772—846),字樂天。
☆上榜理由:詩王。
32、韓愈(768—824),字退之。
☆上榜理由:唐宋八大家之首,文學家,古文運動創導者。
33、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宋八大家之一,文學家,古文運動倡導者,代表作《捕蛇者說》等。
☆上榜理由:唐宋八大家之一,和韓愈一起為新體散文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34、李隆基(685—762),是唐玄宗,政治家、音樂家。
☆上榜理由:開創梨園。
35、吳道子(約680~759年),唐代畫家。
☆上榜理由:被譽為「畫聖」。
36、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代表作《答司馬諫議書》。
☆上榜理由:沒有被今人非議的古代改革家。
37、司馬光(1019—1086),北宋思想家、史學家,代表作《資治通鑒》。
☆上榜理由:因為有《資治通鑒》。
38、歐陽修(1007—1072),字永書,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歐陽文忠集》。
☆上榜理由:被譽為「文聖」。韓愈古文運動繼承者、發揚者,開創宋代新文風。
39、蘇軾(1037—1101),字子瞻,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被譽為「詞聖」。
☆上榜理由:豪放派詞宗。
40、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學家、教育家,代表作《四書章句集注》。
☆上榜理由:他建立的理學成為封建統治者奴役百姓的工具,在明清兩代被提到儒學正宗的地位。
41、李清照(1084—1139),女詞人,代表作《如夢令》、《醉花陰》等。
☆上榜理由:愛國女詞人。
42、陸游(1125—1210),字務觀,愛國詩人,代表作《示兒》等。
☆上榜理由:愛國,對愛情忠誠。
43、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南宋愛國詞人,代表作《破陣子》等。
☆上榜理由:文武雙全。
44、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民族英雄、愛國詩人。代表作《正氣歌》。
☆上榜理由:愛國,正氣,民族魂。
45、關漢卿(生於金末—1279之後),元代戲曲家,代表作《竇娥冤》等。
☆上榜理由:元曲代表人物,我國戲劇的奠基人。被譽為「曲聖」。
46、①羅貫中(約1330—1400),元末明初小說家。
②施耐庵(不詳),元末明初小說家。
☆上榜理由:開創真正的小說(區別於以前的筆記小說)。
47、納蘭性德(1655—1685),字容若,清朝詞人,著有《納蘭詞》。
☆上榜理由:滿族第一詞人。
48、鄭燮(1693—1765),字克柔,清朝書畫家、文學家代表作《私刑惡》等。
☆上榜理由:難得糊塗。
49、曹霑(?—1763或1764),字夢阮,號雪芹。
☆上榜理由:《紅樓夢》太偉大了。
50、①康有為(1858—1927),字廣廈,清朝政治家、文學家,代表作《愛國歌》。
②梁啟超(1873—1929),字卓如,清朝政治家、散文家,近代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代表作《少年中國說》。
☆上榜理由:有封建制度向資本主義制度轉向的先驅。

說明:榜單中有幾個人的確不是文化名人,如周公、秦始皇等人,但是他們所做的事又是對中華文化起到了極大推動作用,所以被列進了榜單。 (如果你覺得太牽強,可以刪除,將並列占據榜位的人拆分即可)

F. 歷史遠古的傳說知識點

一、盤古開天闢地

傳說太古時候,天地不分,整個宇宙像個大雞蛋,裡面混沌一團,漆黑一片,分不清上下左右,東南西北。但雞蛋中孕育著一個偉大的英雄,這就是開天闢地的盤古。盤古在雞蛋中足足孕育了一萬八千年,終於從沉睡中醒來了。他睜開眼睛,只覺得黑糊糊的一片,渾身酷熱難當,盤古發起怒來,抓起一把與生俱來的大斧,用力一揮,大雞蛋驟然破裂,其中輕而清的東西向上不斷飄升,變成了天,另一些重而濁的東西,漸漸下沉,變成了大地。

二、女媧造人

傳說女媧用泥土仿照自己創造了人類。又替人類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後代,因此被傳為婚姻女神。是中華民族偉大的母親,她慈祥地創造了我們,又勇敢地照顧我們免受天災。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世神和始祖神。

三、伏羲畫卦

伏羲時常盤坐卦台山巔,苦思宇宙的奧秘。仰觀日月星辰的變化,俯察山川風物的法則,有一天,他的眼前出現了一派美妙的幻境,一聲炸響之後,渭河對岸的龍馬山豁然中開,但見龍馬振翼飛出,悠悠然順河而下,直落河心分心石上,通體卦分明,閃閃發光。這時分心石亦幻化成為立體太極,陰陽纏繞,光輝四射。此情此景驟然震撼了伏羲的心胸,太極神圖深切映入他的意識之中,他頓時目光如炬,徹底洞穿了天人合一的密碼;原來天地竟是如此的簡單明了——唯陰陽而已。

四、神農嘗百草

神農氏本是五氏之一,出生在烈山的一個石洞里,傳說身體透明,頭上長有兩角,即牛頭人身。他的特殊外形和勤勞勇敢,長大後被人們推為部落首領,因為他的部落居住在炎熱的南方,稱炎族,大家就稱他為炎帝。有一次他見鳥兒銜種,由此發明了五穀農業,因為這些卓越的貢獻,大家又稱他為神農。

五、誇父逐日

相傳在黃帝王朝時代,誇父族首領想要把太陽摘下,於是開始逐日,和太陽賽跑,在口渴喝乾了黃河、渭水之後,在奔於大澤路途中渴死,手杖化作桃林,身軀化作誇父山。

六、雷澤華胥

相傳,雷澤神剛烈威猛,專司的工作是行雷布雨,人首龍身,神通廣大,雷澤神得知女媧造人,並按女媧自己的模樣造了聖女華胥,便懷抱好奇之心,苦心打探華胥一族所在,終於在昆侖東南相見。為試探心意,在華胥聖女行進的前方,用腳踏出了一個巨大的腳印,最終華胥走進雷澤神的腳印,有情人終成眷屬,誕下天帝伏羲(讀:xī)。

七、西聖王母

西王母是西華至妙之氣化生而成,與東王公分掌天下三界十方之男女仙籍,配位西方,其神格僅次於三清,十分崇高。 相傳王母住在昆侖仙島,王母的瑤池蟠桃園,園里種有蟠桃,食之可長生不老。亦稱為金母、瑤池金母、瑤池聖母、西王母。

八、精衛填海

相傳太陽神炎帝有兩個女兒,大女兒的名字叫瑤姬,小女兒的名字叫女娃。因久居天宮無聊,有一天,女娃駕船游東海而溺,其不平的精靈化作花腦袋,白嘴殼,紅色爪子的一種鳥,棲息在發鳩山,發出"精衛、精衛"的悲鳴,人們便將此鳥叫作精衛鳥。精衛銜草石由發鳩山飛往東海投入,誓言要填平東海。後人常用"精衛填海"這句成語,比喻既定永恆目標,更有堅韌不拔的精神為後盾。

G. 中外歷史人物評說要點

諸葛亮(181—234年),三國時傑出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散文家、外交家。字孔明,號卧龍。諸葛亮於漢靈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於琅邪陽都的一個官吏之家。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衛戍京師的長官)。諸葛亮父親諸葛圭,字君貢,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

諸葛亮熱情地倡導「立大志」、「修人品」,強調「志當存高遠」、「恢弘志士之氣」,告誡青年要力戒「碌碌滯於俗,默默束於情,永竄伏於凡庸」,玩物喪志,無所作為。他自己正是實踐這樣的人生要求。他忠於他的事業,沒有個人權力野心,為實現統一大業,他嘔盡心血,兢兢業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遺憾的是,他死後並未後已
對於歷史人物,由於立場和角度的不同,後代的評價帶有高有低、有好有壞、有正有邪,但數千年來,人們對諸葛亮的評價卻都是正面的,或許有程度的高低,但基本立場則是清一色的贊揚、欽敬及仟念。

但是20世紀以來,這種現象卻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尤其是近年來,一種隨著後現代解構主義而引發的歷史翻案風的影響,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日趨多元化,並且帶有一種將歷史改寫的傾向。對於諸葛亮的評價也開始多有微詞,開始對他最後沒有完成統一大業的原因、經過進行重新評價,在將他從神壇上拉下來的同時,也有了一些並不是那麼公正的評價所謂矯枉過正也。這種現象的出現,當然對於歷史文化的多元是有好處的,但是,對於傳統觀念的背離,卻使很多人開始以一種懷疑的態度來看待歷史,人們開始對於自己所接受的長期的歷史教育發生了動搖,對史官的春秋筆法進行懷疑,從而產生了另一個極端,就是對歷史事物的完全不信任,這種傾向對於整個中華民族的文化積淀也是有害處的。我想說這樣一句話:我們現在所需要的真實或許應該是一種歷史的真實,而不僅僅是一種文化的真實。歷史的真實是一種理性分析而不是感情引發的真實,我們可以憑著自己的個人好惡來評價一件事情,一個人物。也可以笑談、戲說和大話歷史,但是這僅僅是一種文化現象,而不是真正的歷史。
我不喜歡咬文嚼字去考證歷史典籍。但現在有某些人,引用只言片語。例如,看到「政事無巨細,咸決於亮」就妄言他獨攬大權,有狼子野心,進而懷疑他的鞠躬盡瘁(歷史典籍的一句話就引出了長篇大論的主觀臆斷)。諸葛有隆中對,就創造一個魯肅的吳中對,來弱化隆中對。三國中,像這樣對當時局勢的分析何止於十,但是又有哪個能企及隆中對,包括什麼吳中對!
晉臣陳壽(其父因罪為諸葛所殺)的《諸葛亮傳》對諸葛也是肯定的稱頌的,可又為何那些自稱學究古今一切從歷史出發的人一而再再而三的貶低人們心目中的偶像。
當然,歷史是蒼白的。如果只看歷史,轟轟烈烈的三國時代也許和五代十國一樣不被人熟悉。幸虧一部三國演義,結合斷代史《三國志》和 評書和傳說,再藝術加工。要不然我不會喜歡三國,更不會敲這么些字來寫這篇文章。

實際上,易中天對諸葛亮的評價,主要還是沿襲許多史學家的「定論」,即,諸葛亮是個偉大的政治家,而非傑出的軍事家,當然對三國演義、民間流傳的諸葛亮的神話用兵全盤否定,甚至將「錦囊妙計」看成笑話,否定諸葛亮之智,認為是民間的胡編亂造。

諸葛亮究竟是軍事家,還是政治家?這確實是個值得商榷的話題,個人以為,諸葛亮首先是個偉大的戰略家、軍事家,其次才是傑出的政治家,理由如下:首先,身為亂世的謀士,而且是取得豐碩成果的「軍師」,必須要有獨特、敏銳、反常的戰略眼光,這一點,我們從《隆中對》就足以領略到諸葛亮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戰略眼光;其次,劉備本來是屢敗屢戰的人物,雖然有劉、關、張、趙,仍然無濟於事,直到諸葛亮出山,才扭轉乾坤,成為一方霸主,然後三分天下,其中,諸葛亮的軍事才能,是其成功的最主要因素;最後,諸葛亮的政治才華其實遠不及軍事才能,在後來的治蜀中,如果諸葛亮不「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不要戰爭不斷,而是與民休養生息、使民以時,那麼,蜀國是不可能總在戰爭中不斷消耗實力,最後敗亡的,「自古兵者非好戰,後人治蜀要深思」確實是有道理的。

因此,諸葛亮首先是偉大的軍事家、戰略家,其次才是較為優秀的政治家。

那麼,歷來中國的知識分子為什麼要貶低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呢?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歷史以來,無論演義、民間對諸葛亮贊揚太高了,甚至到了神化的地步,這是中國知識分子,無論是古代的,還是現代的,都是絕對不允許的,因為中國知識分子最自負,通常有舍我其誰的毛病,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別人就更不可能辦到,而諸葛亮能做到的事情,簡直是神話的奇跡,那些所謂的「知識分子」是根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因此,他們是絕對不允許神化的「諸葛亮」存在的;那麼,世界上有沒有超智慧的人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實際上,今天我們按美國成功學拿破崙希爾的「二八定律」來看,很多所謂的優秀的「知識分子」,確實屬於第一層的百分之二十之列,但二八定律再二八分,二八的二八的再二八,再繼續,再繼續,那麼真正傑出、優秀的人就寥寥無幾了,歷史上真正超凡入神的又有幾人?又何必去妒嫉那樣偉人呢?否定那些偉大的人能夠提高自身的價值嗎?

二、歷史以來,中國的知識分子最喜歡隨波逐流,都愛湊熱鬧,喜歡名利,能夠真正維持知識分子本色的人是相當少的,很少有人能夠真正耐得住寂寞,真正為求學、求知而孜孜不倦,因此,中國知識分子真正有大成就的很少,而停留於表面的很多,按愛因斯坦的話說,「他們都喜歡在木板上最薄的地方鑽個洞」,然而就沉迷於所謂的「成就」,享受所謂的「應該有的待遇」,最後從此不前,暴殄天物,這確實是中國知識分子的悲哀,現實中的知識分子,大都屬於此類,當然,也有真正的學問家,但實在太少,而諸葛亮高卧隆中博覽群書、雲游四方了解世情的作風,更刺痛了那些知識分子;

三、諸葛亮的「不識時務」:在很多知識分子看來,在當時的時代中,曹操既然已經掃平北方,就應該由曹操來統一天下、改造換代,諸葛亮簡直太多事,何必為一個四處流竄的劉備賣命?而在今天的許多知識分子來看,美國既然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既民主又自由,由美國統一地球,多好?因此,在美國一次又一次在「自由、民主」的外衣下發動侵略戰爭的過程中,有那麼多中國的所謂精英們的「喝彩」,反而認為那些抵抗侵略者的民族太「愚蠢」;因此,他們喜歡做隨波逐流的蠕蟲;

四、按生物進化論思想,後人應該比前人聰明,因此,在很多知識分子看來,諸葛亮應該不如他們聰明,應該比他們愚蠢才對,但是,很多人永遠也不會明白,生物進化論固然是沒錯的,但是,聰明並不意味中智慧,而真正的大智慧,更是很難做到的,首先要有不斷求知的慾望,其次要真正博覽群書、了解世界各種思想,然後才談得上創造新的、正確的思想思維,引領世界、時代潮流,而這樣的人,對於浮華、浮腫、浮誇的知識分子來說,又真正有幾人做得到呢?

坦率說,我並非認為諸葛亮是神化、完美的人,正如前言,其也有失誤、失策的地方,這也是後人應該借鑒的地方,但總的來說,諸葛亮確實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傑出的軍事家、戰略家、政治家之一,這一點是無庸置疑的,後人可以評說諸葛亮,但應該客觀公正,學其成功之道(博學之、審問之、明辨之、篤行之、慎思之),借鑒其不足的地方,這樣,才可能真正地達到真正的中國知識分子的最高境界。

H. 歷史知識點的重點是什麼

時間人物事件影響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