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小學入學知識大全
擴展閱讀
淘寶小知識點總結 2024-11-15 16:25:18

小學入學知識大全

發布時間: 2022-07-07 20:01:19

❶ 小孩剛進入小學,需要注意一些什麼樣的問題呢

一、 比知識更重要的是習慣的准備:

1、 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家長要教育孩子嚴格遵守學校的作息制度,有計劃地安排學習和玩耍的時間。

這包括:要按時到校,不能遲到,學校要求學生7:30以前到校,而且要養成在家吃早餐的習慣;放學後,回到家先做作業,做作業要專心,做完作業後再玩,不能邊玩邊做。另外,還要培養孩子養成按時起床,按時睡覺的良好習慣。學校中午,休息時間一般是50分鍾,不能像幼兒園那樣有足夠的時間午睡。所以孩子到了下午的時候就很睏乏,聽課質量可想而知。因此,為了保證充足的睡眠,利用開學前的一個星期,調整孩子的生物鍾:要求孩子每天最晚9:30睡覺,早上6:30起床,每天保證一定的睡眠,開學後,有些學生不適應,可能會上火,請家長注意讓孩子多喝些水,以免生病。

2、 上學以後孩子要獨立去記很多東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作業和第二天要帶的東西。

開學後我會給學生專門准備一個記事本,希望家長能夠每天抽出點時間,對孩子是否完成老師交待的事情進行指導,具體做法:一次提醒,一次檢查,一次表揚,例如:下學接孩子的時候,問問他「今天老師讓你們回家做什麼呀」,孩子做完了,家長要檢查簽字,完成的好,別忘了要肯定孩子,完成的不好或者沒完成,也需要家長幫助孩子找出原因,鼓勵孩子在努力。有過幾次經驗以後,孩子就會明白,記住老師交待的任務是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完成,這樣他在聽老師講話和記事方面都會認真許多。

3、 上學以後,需要自己保管的東西一下子多了許多,孩子以前並沒有這樣的經驗,缺乏自己的東西由自己保管的意識。

這樣就造成有些孩子幾乎每天都在丟文具,根據這種現象要求每種文具都用圓珠筆在紙上寫上名字,用膠條粘下來帖在文具上,讓他自己認識自己的東西,有些父母對這些現象並不重視,覺得一支鉛筆沒有多少錢,丟了再買就可以了,但自己的東西自己保管好是對孩子責任心的培養。另一方面,開學初,每個同學准備一個資料夾,讓學生將老師下發的課程表、卷子等資料,分類整理在文件夾裡面,交給他自己保管,逐步培養他管理好自己東西的意識。

4、 開學以後,面對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孩子會比較緊張,常常有事情不敢大聲說出來,有的學生下課只顧玩,忘了上廁所,上課後想去廁所不敢又舉手,只好憋著,有的甚至尿褲子。所以家長一定要告訴孩子,下課要先去廁所,上課要去廁所,一定要告訴老師,在這一點上,膽子較小的孩子的父母一定要特別注意,多帶孩子外出接觸新的環境,多和別人交往,鼓勵他與不太熟悉的成人大聲地講話。

5、 教會孩子每天按著課程表自己整理書包、收拾文具,以便能帶齊學慣用品。最初,讓孩子自己整理書包和文具盒,他可能會手忙腳亂,丟三落四,家長要有耐心,從旁多加指點,可先給孩子做示範,再讓他學著做。現在的孩子在智力因素上沒有太大差別,這種差異主要是習慣培養造成的,競爭的是良好的生活與學習習慣,而良好的習慣是要有一個養成過程的,需要家長、孩子及學校共同配合。好習慣終生受益,壞習慣有害終生。孩子的表現取決於父母的投入,而父母在對待孩子入學這件事上常存在一些誤區。家長不夠盡責。有的家長認為給孩子找一所好學校、一個好班級或一個好老師,就萬事大吉了。尤其是一些雙職工的父母,兩人工作都很忙,沒時間顧及孩子的學習,認為由老師全權代勞就行了,平時也不與老師溝通。一旦孩子出了問題就急了,再打罵孩子,如此教育往往適得其反。

二、 物質准備:

1、書包1個:要給他准備一個合適的雙肩式書包,大小宜跟孩子的身高以及教室格子大小相適宜。要求是質料要輕、肩帶要寬闊,功能不要太多,在上面顯眼的地方寫上孩子的班級、姓名。

2、鉛筆盒一個:長20厘米左右,最好分上下兩層。建議給孩子買功能最簡單、色彩不鮮艷的鉛筆盒或鉛筆袋。現在很多的鉛筆盒,功能很多,樣式花哨像玩具,按某個按鈕就會彈出什麼出來,這樣的鉛筆盒最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造成上課不聽講,建議不要買。

3、 直尺一把:直尺是小學生必備的,特別是剛進一年級的小學生,會經常用到直尺。買一個15厘米或20厘米,普通的塑料直尺就可以了。

4、 鉛筆:小學生以使用鉛筆為主,每天帶6支削好的3H的中華鉛筆,(每天晚上,請家長幫助孩子把鉛筆削好,貼上名字或者做好標記。注意:不要把轉筆刀或小刀一類的用具帶到學校)

5、 橡皮一塊:最好是長方形,高級繪圖橡皮,比較好用擦得比較干凈。

6、 包書皮和本皮:請家長幫助學生完成。所有的書和本都要用白色的紙包好,包好後在書和本上各寫好書名、本名、班級和姓名。

7、 家長盡力為孩子創設養成良好習慣的條件,如給孩子設置固定放書包、用具、圖書等的地方。選擇合適的燈光照明,適合孩子高矮的桌椅,不要將孩子安排在與電視機同屋的房間,要給他們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在准備以上學慣用具時,請家長注意要簡單,功能不要太多,不要太復雜,以免在課堂上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影響聽講效果。

與孩子共同准備學慣用品。

共同准備,一是讓孩子體驗即將作學生這一快樂的過程,二是從現在開始讓孩子知道學習是自己的事,培養他們自己的事自己做的習慣。

如何培養一年級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課堂,是孩子成才的搖籃。那麼父母就是哼唱這成才搖籃曲的"歌手"。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父母的第一責任是教育孩子。

如今我的女兒上小學一年級了,入學是孩子生活的新起點,是人生道路上的一段重要的里程。從孩子背上書包,興高采烈地走進學校的第一天起,就意味著告別了無憂無慮的游戲為主要活動方式的幼兒時代,開始正式跨入以學習為主要任務的學生時代。這個時期既是孩子學習的知識含量大幅度增長、開啟智慧之門的黃金時期,又是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

怎樣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單是老師在學校的教育,也是我們做家長的一份責任。只有家校雙向配合,形成良性循環,才能使教育收到顯著成效。那麼,在家庭教育中,我們做家長的應該怎樣培養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

我在女兒剛入學以來的半年裡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嘗試,取得了一定的經驗和成效。

一、培養孩子課前認真准備的習慣

女兒從幼兒園進入小學以後,首先我要讓她知道:如今自己已是一名小學生了,主要的任務是學習,為了提高學習效率就要課前做好一些准備。

如:每天晚上都要按照課程表提前自己准備好第二天要用的書本、削好的鉛筆等學慣用品,一樣不少地准備齊全,這樣做既可避免第二天清晨的忙亂,又可保證第二天能夠帶齊學慣用具,不形成"丟三落四"的壞毛病。在家中,剛開始的時候,我在一旁耐心指導孩子怎樣收拾學慣用品,應該怎麼樣擺放整齊。這樣讓孩子自己堅持一段時間後,她就會慢慢養成習慣。經過半年的訓練,女兒逐漸能獨立准備好所需的學慣用品,我並及時根據她的准備情況進行評價獎勵。半年以來,女兒在一次次的鼓勵中慢慢形成了課前准備這一良好的習慣。

二、培養孩子課前預習的習慣

中國有句古話:「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句話強調不管做什麼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備。學生學習課程知識,課前的預習,既是心理准備,也是具體內容的准備。預習是促使孩子積極主動學習,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是激發孩子求知慾、學習興趣和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手段。

對於一年級的女兒,我的語文預習要求是:

一畫,大聲地朗讀課文,勾畫出自己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句子。

二問,問家長自己不認識的字或詞,自學字、詞,並寫下來。

三析,對課文進行分析,說一說課文里的主要內容,最好能夠用圖畫把課文的意思表達出來。

四答,嘗試性回答課後作業題。

五提,提出通過預習後還不懂的問題。「有疑則進」,有求知慾,則有興趣。孩子帶著問題去聽課,把主要精力放在預習時未能解決的問題上,在聽課時就能產生一種積極主動、輕松自如的心理狀態,就能充滿自信,這正是成功的學習所需要的一種心理優勢。

學習主動,走在前面,心情好,充滿自信,於是成績就好。成績好了,學習更主動,學習興趣更濃,成績會更好,良性循環鏈就形成。所以,培養課前預習的習慣尤為重要。同時,也是培養自學習慣,提高自學能力一種最有效途徑。

三、培養孩子課後復習的習慣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經把不能鞏固地掌握知識比作喝醉酒的馬車夫,忘記了所裝載的東西捆在車上,也不往後看看,只是一個勁地往前趕路,東西顛簸丟了也不知道,結果趕回家去的僅是一輛空車。

中國「熊瞎子掰苞米」的故事更可謂婦孺皆知,熊瞎子每掰一個苞米,便夾在腋下,同時扔掉了前一個舊苞米,這樣忙了很長時間,還只是有一苞米。

我就是用這個故事告訴女兒要及時復習,溫故知新。雖然她懂得了復習的重要性,但究竟怎樣復習才能事半功倍的問題,卻並沒有引起她足夠的重視。

如:一年級語文教學要求學生認讀400個生字,孩子認為:復習嘛,太簡單了,一遍又一遍的讀,一遍又一遍的記就是了。結果是「讀卡片的時候什麼都知道,合上卡片什麼都忘掉。」

所以只有科學的復習,才能有好的效果。還需要家長的指導,為了搞好課後復習,需要她做好二件事:

一試圖回憶、二認真看書,而試圖回憶,就是「過電影」,在大腦的熒光屏上,放映老師上課講的內容。具體地說,就是下課後自己考一考自己:今天老師主要講了幾個字?哪些生字會寫了?那些生字還不會?

二認真看書。復習時的看書,是在預習、聽課、回想的基礎上進行的,必然會有新的收獲和體會。看書時,還可以不時的加以對照,看看書上是怎樣寫的,老師是怎樣教的,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對於聽課中已經記住和理解的部分,可以少用時間;對於沒聽明白的地方,還得讓孩子知道不會的內容應該主動地詢問,及時補上沒有學習好的知識。不同的學習內容應該要注意交替復習一句話,這樣便於溝通知識的聯系,溫故而知新,從而牢固地掌握知識。

四、培養孩子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升華,作業可以檢查孩子的學習效果,鞏固課堂學到的知識,加深對課本知識理解。要求孩子做到「今日事今日畢」,獨立地按老師要求完成當天的全部作業。這樣做既能鞏固當天所學的內容,又可防止養成拖拉作業的壞毛病。

一年級的女兒尚未養成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而這一習慣對於她以後的發展是必不可少的。我首先要培養女兒認真寫字的習慣,例如在書寫生字時,我要求她做到「三到」:眼到、心到、手到。眼到,眼睛要看清字結構;心到,字形要牢記心中;手到,字寫的正確美觀。我經常在家展開比賽,展出她寫得漂亮的作業,在展出的作業上給他寫出一些激勵的評語,家裡來了客人也讓他們觀看,進行評價。經過這種展示制度的實施以後,她學習的積極性大大加強了,興趣變得也越來越濃。這樣,認真寫作業的習慣也就在不知不覺中養成。

五、培養孩子發現錯誤及時改正的習慣

這是訓練學生的自改能力。要養成孩子自覺改正的習慣,

一要先讓孩子認真讀老師的批語和評語,要認真思考,從而不斷地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不斷提高。

二要看看書,考慮自己的錯誤,不懂就問,弄懂為止,想想自己該如何做。

三要針對教師的評語自改。

四要改後再認真檢查一遍。這樣做可以及時彌補學習中的漏洞,防止錯誤過多過久,從而影響以後的學習。

孩子的心田是一塊神奇的土地,播種了一種思想,便會有行為的收獲,播種了行為,便會有習慣的收獲,播種了習慣便會有品德的收獲,播種了品德,便會有命運的收獲。也有人說,行為養成習慣,習慣造就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這些話不一定準確,但良好的習慣對孩子的人生的確太重要了。相信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肯定會讓孩子在學習方面收益非。

❷ 小學入學前需要具備哪些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呢

還有幾個月孩子即將進入小學了,在上小學前他應該具備哪些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呢? 幼兒園是以游戲為主導形式的教育,適合學齡前孩子思維特點及理解接受方式,小學是以課業學習為主導形式的學習,從教育的連續性角度來說,過渡期質變的核心主要體現在對孩子的社會意識和抽象與邏輯思維這兩方面的心理品質培養。 一、社會意識的培養。對於孩子來說,社會意識包括:任務意識、規則意識、獨立意識、自製力等,孩子到小學後伴隨新的主導活動而可能會面臨的驟然上升任務密度、難度,新環境帶來的規則量及獨立完成要求相應的心理變數。圍繞此,過渡期的教育培養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 培養規則意識與執行規則的能力,如理解規則意義,遵守生活、學習中的基本規則等。 2. 培養獨立性,如自我意識 獨立意識;培養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獨立學習習慣、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3. 培養任務意識與執行任務的能力,包括成就動機、責任感的培養和完成任務的基本能力的培養。 4. 培養人際交往的能力,如對同伴、集體的積極情感,學著與同學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學習交往技能等。 5. 培養主動性,包括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好奇心,以及保護孩子發現、尋找新的經驗的渴望,讓孩子學會自己選擇活動並主動去實踐等。 ● 以上各方面,幼兒園和家庭教育要重點培養後三個方面。 二、抽象思維、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對於孩子來說,抽象思維與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主要是指孩子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判斷推理以及運用知識、經驗解決問題等方面能力的培養。孩子入小學後伴隨新的主導活動的認、讀、算等課業要求相應的心理變數。家長千萬不能進入讓孩子提早接受具體課本知識的誤區,而應重視孩子進行認、讀、算背後的智能發展,如:空間關系理解、觀察比較、邏輯運演和抽象符號操作等,以及主動學習的興趣與動力。圍繞此,過渡期的教育培養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 閱讀准備 (1) 加強聽、說能力的培養。 (2) 加強早期閱讀的培養。 (3) 培養觀察能力、比較能力、分析能力、分類能力。 (4) 發展方位與空間知覺。 * 幼兒園和家庭培養重點在(1)、(2)方面 2、 數學准備 i. 數量關系的認識(等量關系、傳遞關系、相對關系、可逆關系、 包含關系)。 ii. 理解應用題題意,理解解題的方法,在生活中運用簡單的數學,編簡單的口述應用題等 iii. 萌發注意、發現、探索的興趣。 家長了解幼小銜接過渡期的主要教育培養內容後要避免兩種傾向:一是對孩子期望過高。而應根據孩子的身心發展實際水平循序漸進的耐心引導、啟發、鼓勵,不提過高要求或硬逼孩子;二是對孩子過分保護或包辦代替,不僅影響孩子獨立性責任感的形成,還使孩子事事依賴,自信心降低。要相信孩子的能力,要讓孩子有更多地自己去嘗試、體驗的機會。總之,兩種傾向客觀上都會加大過渡期的坡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明智的家長應該做到「了解孩子、鼓勵孩子、支持孩子」。

❸ 小朋友在小學入學前必須掌握哪些知識是不是必須學會26個英語字母,學會拼音,會10以內加減

如果是美國的小朋友,則需要至少兩本書的知識:
Hirsch,
E.
D.,
Jr.,
&
Bevilacqua,
L.
(2008).
What
Your
Preschooler
Needs
to
Know:
Read-Alouds
to
Get
Ready
for
Kindergarten.
New
York,
NY:
Bantam
Dell.
Hirsch,
E.
D.,
Jr.,
&
Holdren,
J.
(1997-96).
What
Your
Kindergartner
Needs
to
Know:
Preparing
Your
Child
for
a
Lifetime
of
Learning
(Delta
trade
paperbacks
ed.).
New
York,
NY:
Doubleday;
Dell
Publishing.
中國的,好像沒有人研究的。

❹ 孩子今天九月份上小學,入學前需要懂哪些知識

作為家長,重要的是我們要做好以下幾點:首先要讓孩子的作息時間規范,按時睡覺,按時起床,按時完成作業等其次,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按時完成作業、獨立整理學慣用具等。另外要給孩子准備相對獨立的學習環境,讓孩子可以在自己相對獨立的空間里自己的學習最後,家長可以多帶孩子去參觀小學,感受小學的學習環境,或者多給孩子交流上小學以後的事情,讓孩子對小學有所期待。另外家長也千萬不要忽略了孩子上小學以後的分離焦慮,很多孩子都會因為進入小學以後作業太多或者壓力太大而產生不同程度的分離焦慮,因此家長也需要給孩子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備

❺ 小學一年級新生入學的安全注意事項有哪些有哪些人禁止入內

一、激發孩子對新校園的嚮往之情。

一般說來,孩子到了六、七歲的年齡,心理和身體各個方面都基本上具備了接受小學教育的條件。這一階段,由於環境、家庭、學校的影響,兒童開始羨慕小學生的生活,羨慕新書本、新書包、新鉛筆盒,羨慕紅領巾等。兒童心理的發展和客觀環境的影響,使他們產生了上學讀書的強烈願望,時時刻刻流露出要成為一名小學生的美好情懷。

此時,作為家長應該細心體察孩子的情緒和心態,和孩子一道,以滿腔熱情來迎接他們的新生活。比如,夫婦倆一起故意用羨慕的口吻對孩子說:「田田長大了,真了不起,馬上就要成為一名小學生了。」 讓孩子產生當小學生的光榮感、自豪感。
再如,利用節假日或散步的機會,帶著孩子到校園轉一轉,熟悉熟悉環境,乘機誘導孩子:「這所學校多美麗,多干凈呀!這里的老師可有學問啦,他們教小朋友認字、數數、唱歌、跳舞、學知識。在這里讀書,你也會跟小哥哥、小姐姐一樣變得更加聰明、能幹。」
再如,當孩子拿著書,纏著你講故事時,你乘機告訴他:「等你上學了,自己就能讀故事了。到那時,你就可以當爸爸、媽媽的老師,可以講故事給爸爸、媽媽聽了。」以此來培養孩子對學校的嚮往之情和渴望獲得知識的熱情。干萬不要隨便嚇唬孩子:「你再調皮,等上了學,讓老師好好整你!」等等,諸如此類的語言會使孩子未入學校就產生恐懼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礙。
二、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人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九十年代初,中國和日本曾共同舉辦了一次中日學生夏令營活動,活動中,中國兒童暴露出的最大弱點是生活能力差。一時間,日本新聞媒體便大肆鼓吹日本學生在二十一世紀將戰勝中國學生,貶低中國學生的能力和德行。姑且不管日本人貶低中國學生的動機是什麼,但這一問題,不能不引起我們的家長和老師的深思。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能力的發展有一個關鍵期,在關鍵期內,兒童的能力易於養成,過了培養期,過了關鍵期,兒童能力的培養就顯得特別困難。我們常常看到一些父母,孩子上學了,還要一口一口給他喂飯;作業做完了,總是親自幫他訂正錯誤;進出們總是幫著孩子整理書包。只要孩子存在的地方,就有父母的身影。如此這般,做父母的的確很辛苦,可孩子卻越養越無能了。
我們知道,孩子在幼兒園里,過的是一種集體生活,整天都有老師跟班,生活上遇到困難,如穿衣服、系鞋帶等,會及時得到老師的及時幫助。進入小學後,孩子過的是一種相對獨立的學習生活,像系鞋帶,上廁所,准備學慣用品等問題,都得靠孩子自已,孩子動作慢,能力差,勢必會影響他的學習。我從多年帶班的實踐中發現,小學階段,學習成績優秀的總是那些能力強的學生。
可見,為了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管理,筆者建議家長們謹記:孩子能做和應該做的事情,應讓孩子自己去做。家長要幫助他們在實際行動中克服困難,而不要代替他們克服困難,當孩子遇到困難時,要不斷給予鼓舞,使其具有較強的信心和決心,以至不達目的,決不罷休。此外,還要在克服困難的方法和技術上給予適當的指導,讓孩子掌握克服困難的技巧,少走彎路。
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應該從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如,留給兒童一片自己的小天地,指導他學會收拾自己小天地中的器物,學會穿衣、洗臉、疊被、整理房間、端飯、擦桌子、掃地等小事。
三、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
幼兒教育是在游戲和活動中促進幼兒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學方式表現出很強的趣味性,容易吸引孩子,而小學教育是有一定的教學任務的,教師是有系統、有步驟地進行教學的,與幼兒園教育相比,知識性較強。剛入小學的孩子心理上的幼稚性,依賴性,行為上的無意性仍然很突出,不能很快地適應小學生活,給學習帶來一些困難。例如,我們發現有這樣一些學生,剛入學幾天,因好奇心強,上學特別積極,渾身是勁,可是沒過多久,熱情就冷淡了,特別想念幼兒園,哭著要上幼兒園,不願意上學。這就是我們小學教育中常見的 「戀園」現象。「戀園」現象表明這部分孩子不能很好地適應小學生的學習生活,還在懷念幼兒園的生活方式。此時,做家長的千萬不要置之不理,或者把孩子大罵一頓,而應該關心孩子,關注孩子的點滴變化,靜心耐心教育、引導孩子,從心理上和思想上與孩子取得溝通,幫助孩子調整心態,調節生活規律。可以帶他去幼兒園看看,請教過他的幼兒園老師做做思想工作;可以跟孩子談談心,了解他遇到的困難,幫他解決困難;還可以講講身邊同齡孩子的故事,或者童話故事,為孩子樹立學習的榜樣,增強信心。
四、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濃厚的學習興趣、正確的學習方法一樣,在學習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孩子一旦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將受益終身。
1、養成課前准備的好習慣)
告訴孩子,上課之前要打兩次鈴,第一次是預備鈴,聽到預備鈴,要趕緊進教室,把上課用的書、本子、筆拿好,並擺放整齊,不用的東西,不要放在桌上,然後,安安靜靜的坐著等老師來上課。第二次是上課鈴,打了上課鈴,老師就要給小朋友們上課了。上學前,家長可在家進行模擬表演。
2、養成正確的坐寫姿勢
正確的坐姿應該是:身子上半部坐直、頭部端正,目視前方,兩手隨意放在身體兩側,兩腿平放,胸膛挺起。告訴他們,不要趴在桌上,或者翹腳架腿。因為良好的坐姿有利於骨骼生長,有利於身體健康。
我們有些家長望子成龍心切,提前教孩子認字、寫字,往往忽視了孩子寫字的姿勢。「先入為主」,壞習慣形成了,就很難糾正。錯誤的寫字方法,既影響字體美觀,又影響寫字速度,還影響孩子的小肌肉和骨骼的發育。
正確的寫字姿勢包括三方面:1、坐姿正確,做到「一直一正二平」,即身體直,頭正,肩平,腿平。2、執筆姿勢正確,大拇指和食指夾住筆桿,其餘三指托住,筆桿向後稍斜,靠在虎口處。3、做到「三個一」:眼離書本一尺;胸離桌子一拳;手離筆尖一寸。
3、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要防止三種讀書現象。一是「念經書」,就是眼睛看著別處,和尚念經似的,有口無心;二是「看時書」,就是讀書時老是看時間,你讓我讀半小時,我就讀半小時,看看時間到了沒有;三是「數量書」,就是讀書的遍數為標准,你讓我讀三遍,我就讀三遍,讀一遍數一遍。這三種讀書都是沒有質量的讀書。
教育孩子讀書時要做到「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也就是邊讀,邊看,邊思考。低年級課文大多圖文並茂,讀讀課文,看看圖,圖文對照想一想,讀書就有效率,有質量。一二年級讀書要以朗讀為主,用普通話朗讀,口齒要清楚,聲音要響亮,不漏字、添字,不讀錯字,不讀破句子。長期培養,可以提高孩子對語言感受的敏銳性。
4、養成良好的交際習慣
要告誡兒童學會傾聽,別人說話時,不能心不在焉,要專心致志地聽,了解對方說話的主要內容和意思;學會講普通話,聲音適度,口齒清楚,語速適中,使對方能聽懂自己要表達的意思;與別人交談,態度要自然、大放、有禮貌。

❻ 孩子即將升入小學,應該具備哪些能力又該儲備哪些知識

能力准備 1、集中注意力的培養 小學老師的語速普遍要比幼兒園的老師快,內容的教授次數也較少,不會一遍遍的重復,因此需要孩子集中注意力,關注老師的要求;小學新生的座位有前後的順序,不再像幼兒園里圍成半圓坐,師生之間有一定的距離;另外,小學每節課時間為45分鍾,較幼兒園延長,因此,對孩子的注意力要求高。所以家長可嘗試著給孩子布置任務,比如給父母講故事、繪畫等,並要求孩子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保持安靜、注意力集中,以增強孩子的時間意識和約束力。 對於注意力集中困難的孩子到醫院兒童保健機構進一步檢查,必要時進行訓練和治療。 2、獨立意識的培養 學校的學習生活與幼兒園生活的差距是非常大的,幼兒園老師對孩子的生活護理是很精細的,孩子的學習也是在游戲中進行的,一天的生活是鬆散型的。而上小學以後,學習的模式成為課堂教學,課間休息時要自己整理書本,自己喝水,自己上廁所等,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問題和困難自己要想辦法解決。因此,家長要讓孩子知道,自己長大了,即將成為一名小學生了,生活、學習不能再完全依靠父母和老師,要慢慢地學會生存、生活、學習和勞動。 3、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 教給孩子有關學校生活的常規知識,要求孩子愛護和整理書包、課本、畫冊、文具;學會削鉛筆、使用剪刀、鉛筆刀、橡皮和其它工具,並能按老師的要求製作簡單的玩教具等。 行為習慣方面准備 1、作息習慣的准備 在入學前一個月,可以按照小學的時間表為孩子列出一份作息計劃,例如,早睡早起,從7月開始,可逐漸安排孩子進行午間活動,減短午睡時間;家長晚飯後要看書報,可讓孩子看自己喜歡的書,講點故事,布置手工作業等,這樣孩子上學後,很自然就習慣了晚上做家庭作業(一開始需由家長陪讀)。 2、認真傾聽、思考習慣的培養。 學會認真傾聽是孩子入學以後能不能專心聽講的重要前提。因此,在幼兒園就應該要求孩子認真聽老師提的要求,認真聽老師講的故事,還要認真傾聽小朋友說的話,這是為孩子適應入學後在課堂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合作交流作準備。家長還應要求孩子在家裡就能養成認真傾聽的好習慣。比如,當家長向孩子提要求時,孩子就應放下手中的玩具,眼睛看著家長,在講完後最好讓孩子再復述一下,克服邊玩邊聽、漫不經心的壞毛病。 3、正確的站、坐、行姿勢的培養 家長要注意孩子看書、寫字時的正確坐姿,因為孩子正處在長身體階段,若不注意,脊柱容易變形。孩子看書、寫字時,身體要坐直,眼睛距離書本需一尺左右,筆尖與手指距離一寸,胸前距離桌子一拳。決不能躺著看書,不在光線很暗或很強的地方看書,每天看電視的時間不超過一個小時,看書學習一段時間後,要到戶外走走或望望遠方,以保護視力。 3、飲食習慣的培養 幼兒園往往有加餐、點心時間,上學後一般沒有課間加餐,應逐漸養成兒童按時進餐,每餐尤其是早餐要吃飽、吃好的良好飲食習慣,養成上課不喝水、不上廁所的習慣。

❼ 小學生入學須知

暑假一過,有許多小朋友背上小書包,走進學校,正式開始「讀書郎」生活了。學校的生活跟幼兒園的生活可不一樣。從天天玩到天天學,寶寶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同樣需要適應,家長一定要幫助孩子認真做好准備。

一年一度的小學招生開始了,又有一批適齡兒童即將進入小學學習,幼兒園和小學教育,在教學環境、教學要求、教學方法、作息習慣等方面都有較大的不同,為讓孩子開學後盡快適應小學生活,進入學習狀態,家長們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入學前准備。

一、心理准備

從幼兒園生活到小學學習生活,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大的轉折,因此家長要幫助孩子做好上小學的心理准備。比如,與孩子聊天時有意識地聊一聊小學學校的事情,要由衷地祝賀孩子長大了,要成為一名小學生了,讓孩子從家長的口吻中感受成長的自豪,從而增強自信心,內心產生羨慕小學生、想當小學生的願望。家長要特別注意的是,決不能用上小學對孩子施加壓力,進行恐嚇。如:「你再不聽話,讓學校的老師管你。」「學校的老師可厲害了。」家長這種恐嚇的話會造成孩子對上學的恐懼感,產生心理壓力。

二、健康准備

很多父母有個錯誤的觀念,認為孩子不發燒、不生病就是身體健康。其實,暫時的沒有病並不一定代表孩子一切正常,許多病都有緩慢起病過程,如鐵缺乏到一定程度方可引起貧血,但對兒童危害在鐵缺乏早期即已存在,兒童多動症在孩子未進入小學前往往被忽視。

家長在給孩子報名後,首先要帶孩子到醫院兒童保健機構進行全面體格檢查。包括兒童體格發育、視(聽)力、注意力狀況等,對在學校面試困難的兒童必要時進行智力測驗,以便早期發現和治療影響兒童學習的潛在因素,如貧血、微量元素缺乏、鉛中毒等可導致兒童體質差、注意力不集中,對於多動、注意力不集中、學習困難的孩子應進行進一步檢查,以排除精神發育遲滯、多動症等問題。如果發現孩子視力有問題,開學報到時,及時和班主任溝通,以便班主任在分排座位時,給予孩子適當的照顧。如果孩子的聽力有問題,就會直接影響聽課效果,而聽課是學習最關鍵的環節。

三、能力准備

1.集中注意力的培養 小學老師的語速普遍要比幼兒園的老師快,內容的教授次數也較少,不會一遍遍的重復,因此需要孩子集中注意力,關注老師的要求;小學新生的座位有前後的順序,不再像幼兒園里圍成半圓坐,師生之間有一定的距離;另外,小學每節課時間為45分鍾,較幼兒園延長,因此,對孩子的注意力要求高。所以家長可嘗試著給孩子布置任務,比如給父母講故事、繪畫等,並要求孩子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保持安靜、注意力集中,以增強孩子的時間意識和約束力。對於注意力集中困難的孩子到醫院兒童保健機構進一步檢查,必要時進行訓練和治療。

2.獨立意識的培養 學校的學習生活與幼兒園生活的差距是非常大的,幼兒園老師對孩子的生活護理是很精細的,孩子的學習也是在游戲中進行的,一天的生活是鬆散型的。而上小學以後,學習的模式成為課堂教學,課間休息時要自己整理書本,自己喝水,自己上廁所等,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問題和困難自己要想辦法解決。因此,家長要讓孩子知道,自己長大了,即將成為一名小學生了,生活、學習不能再完全依靠父母和老師,要慢慢地學會生存、生活、學習和勞動。

3.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 教給孩子有關學校生活的常規知識,要求孩子愛護和整理書包、課本、畫冊、文具;學會削鉛筆、使用剪刀、鉛筆刀、橡皮和其它工具,並能按老師的要求製作簡單的玩教具等。

四、行為習慣方面的准備

1.作息習慣的准備 在入學前一個月,可以按照小學的時間表為孩子列出一份作息計劃,例如,早睡早起,從7月開始,可逐漸安排孩子進行午間活動,減短午睡時間;家長晚飯後要看書報,可讓孩子看自己喜歡的書,講點故事,布置手工作業等,這樣孩子上學後,很自然就習慣了晚上做家庭作業(一開始需由家長陪讀)。

2.認真傾聽、思考習慣的培養 學會認真傾聽是孩子入學以後能不能專心聽講的重要前提。因此,在幼兒園就應該要求孩子認真聽老師提的要求,認真聽老師講的故事,還要認真傾聽小朋友說的話,這是為孩子適應入學後在課堂上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作準備。家長還應要求孩子在家裡就能養成認真傾聽的好習慣。比如,當家長向孩子提要求時,孩子就應放下手中的玩具,眼睛看著家長,在講完後最好讓孩子再復述一下,克服邊玩邊聽、漫不經心的壞毛病。

3.正確的站、坐、行姿勢的培養 家長要注意孩子看書、寫字時的正確坐姿,因為孩子正處在長身體階段,若不注意,脊柱容易變形。孩子看書、寫字時,身體要坐直,眼睛距離書本需一尺左右,筆尖與手指距離一寸,胸前距離桌子一拳。決不能躺著看書,不在光線很暗或很強的地方看書,每天看電視的時間超過一個小時,看書學習一段時間後,要到戶外走走或望望遠方,以保護視力。

4.飲食習慣的培養 幼兒園往往有加餐時間,上學後一般沒有課間加餐,應逐漸養成兒童按時進餐,每餐尤其是早餐要吃飽、吃好的良好飲食習慣,養成上課不喝水、不上廁所的習慣。

五、物質准備

家長要陪孩子購買必需的學慣用品。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列一個單子,比如書包、鉛筆盒、鉛筆、橡皮、削筆器、作業本、水壺等。然後選擇適當的時間,和孩子一起購買,這樣可以激發孩子上學的慾望和對上學的期盼。在購物的過程中,家長要盡量尊重孩子的意見,選擇他們滿意、喜歡而又實用的文具。

❽ 孩子今年九月份上一年級,入學前要掌握哪些知識

小學和幼兒園之間的差別很大,在孩子入學前,最重要的不是讓孩子掌握知識,而是要幫孩子過渡好幼升小這個階段。在幼兒園,沒有嚴格規定上下課時間,課堂上以玩為主,而在小學,有固定的上下課時間,課堂上以學知識為主。多數家長沒有給孩子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導致孩子升學後不適應,沒心思聽課,作業不會做,成績慢慢被其他同學拉開距離,到了三年級,學習內容多、難度大,成績更是跟不上,我那時候挺擔心我女兒也會出現同樣的情況。所以上一年趁孩子放暑假,我把她送去卓越巧問的入學綜合能力培養課程,培養了閱讀、注意力、個人生活習慣等方面的能力。現在女兒上小學了,還挺適應新環境的,各科成績都不錯,尤其是語文,常常被老師表揚,平時做作業也不用我操心。

❾ 小學生入學教育有哪幾條內容

一、入學教育目的:

根據入學兒童的年齡特點,對學生進行日常行為規范和行為准則的養成教育。讓學生了解學校是怎樣的;在學校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怎麼稱呼:什麼叫班集體;學生在校的一日常規等。為一年級小學生進入正常的學習生活作好鋪墊。

二、入學教育目標:

(一)通過入學教育這一活動,培養一年級新生逐漸形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幫助孩子順利度過入學適應期,成為一名小學生。

(二)開學第一周:

1、重點讓孩子熟悉校園,初步了解學校的規章制度(遵守作息時間、就餐紀律、集會紀律等)

2 、了解課堂常規:知道上課要遵守紀律,做到專心聽講,不隨便講話,不開小差,發言要舉手。

3 、入學教育規范,各科任課老師和班主任根據實際要求加強規范。

三:入學教育內容活動安排:

9月1日

晨會:

1、 按男女生從矮到高排兩列,每個學生站一個點,並互相記住前後的同學。

2、 培養學生升國旗時要立正敬禮的習慣。一年級提前整隊,准備升旗儀式和全校開學典禮。

升旗儀式後回到教室:

(一)認識學校、班級:

1、老師自我介紹,做PPT,把各任課老師的照片放上去,消除學生的恐懼感。

2、學生自我介紹,對學生有初步的了解,方便挑選班幹部。

3、 介紹班級情況,知道自己是幾班,班級有什麼物品,哪些不能亂動(多媒體、電源、開關等),哪些物品要愛護(課桌、凳子、門窗、清潔工具等)。

4 、介紹學校。讓學生熟悉各場所,排隊參觀校園,實地走一走、看一看、講一講,不能進入花壇,不亂踩草坪,不去魚池周邊玩耍、不攀援欄桿、牆壁、升旗台等。

(二)學生就餐需要和午休管理:

1、 明確午休時間:11:50---12:30吃飯,12:30--14:00准備睡覺。

2、 吃飯紀律:強調吃飯的紀律,安靜吃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吃完飯安靜離場,不在食堂追趕,打鬧。

3、 午休紀律:回到各自的宿舍,一打鈴,就馬上蓋好睡被,安靜躺下,准備睡覺。

(三)學唱校歌:

班主任協助音樂老師教學生學唱校歌。

9月2日:重點學習在校學生一日常規以及課堂常規訓練。

(一)坐姿訓練

1 、熟悉學校的鈴聲。學會聽上課、下課鈴聲。

2 、老師進教室,學生眼睛看著老師,老師說上課,班長喊起立,大家恭敬向老師問好。

3、 正確坐姿訓練:坐(雙手平放桌面,抬頭挺胸身體坐直,雙腳自然平放地面。)

立(站要直,頭要正)

寫(三個一:手離筆尖一寸,胸離桌一拳,眼離書一尺)

看(仔細看)

說(聲音要響亮,態度要大方,用普通話)

聽(認真聽老師和同學的發言)

4、 訓練舉手、讀書等各種姿勢。舉手:要說話先舉手,得到允許站起來說。舉手手臂自然舉起,五指並攏。

5、 訓練上課、下課與老師問好姿勢。起立,腰板站直,聲音要響亮。

(二)隊列訓練:

1 、按男女生從矮到高排兩列,每個學生站一個點,並互相記住前後的同學。

2、 解散回到課室座位,再訓練學生按自己的序號排隊,知道熟練為止。

3 、熟悉隊形後,對學生進行「快靜齊」的教育。即排隊要做到快速站點,安靜進場,整齊排隊,並學會聽音樂。

(三)禮儀教育:

1、回到學校,要向值日老師問好,路途遇到老師,來到辦公室見到班主任或任課老師、下課見到老師都要問好。正確姿勢:眼睛看著老師,鞠躬45度,並用英語問好。

2、 同學之間互相謙讓,友好相處。

3、 離家、回家主動與父母打招呼。如:爸爸媽媽我回來了!爸爸媽媽再見!

4 、放學主動與老師說再見。

9月3日:

學習《宿舍管理制度》和《學生禮儀規范》

一、學習課間紀律:

1、下課後先做什麼?(先上廁所後活動)

2、 課間活動做什麼?(做健康衛生的游戲,如跳繩、踢毽子,禁止互相追趕)

3、 課間活動應注意什麼?(要愛護牆壁,公共物品和各種設施,不在樓內亂跑和打鬧,不吐痰,不丟棄廢物,不爬在窗口張望,喊叫。

4、 聽到上課鈴聲後應該怎樣做?(停止一切活動,安靜、迅速、按順序走進教室,在自己座位上做好)

(二)訓練課前准備:

1、 教會學生看課程表,每一天上什麼課,准備什麼書,每一節課上什麼課,准備什麼材料。

2 、一下課看著課程表做好下節課的課前准備,在桌子中間放好要用的書

3 、如果是上專用教室的課,則准備好書本排隊,提前5分鍾排好隊,班主任或任課老師帶隊到專用室,還一定要強調排隊上樓梯的紀律,上樓梯靠右走,保持腳步輕輕,不說話,不在樓梯打鬧。

9月4號:再次加強隊列訓練(課間操)和課堂常規訓練。

一、上課問好訓練

1、 上課鈴響,學生走進教室坐好,課本放在桌子中間。

2、 班長喊口令:「全體同學請坐好!」

老師:上課

班長:起立

學生:老師好!

老師:同學們好!

班長:坐下!

二、寢室內務整理訓練。

三、衛生習慣:

1 、養成把垃圾扔進垃圾桶的好習慣,不把垃圾堆在抽屜。不要把吃的零食、飲料、玩具帶到學校,不隨手扔垃圾。

2 、不亂塗亂畫,保持牆壁整潔。

3 、教學生擺桌椅的方法,做到橫、豎都要對線,保證全班的桌椅都整齊。

作業的收發:

1、 每個小組定下小組長,讓成員認識。

2 、學會做好作業主動交到小組長那裡。小組長收好交課代表處,課代表收好交給老師。

9月5號:

1、 隊列訓練匯報

2、 學生課堂常規匯報

3、 校園文明禮貌用語

4、內務整理匯報

5 、教室布置。

四、入學教育注意事項:

1、新生入學教育不是一兩天能夠完成的,最好用一周的時間基本過一遍,而且不斷強化。經過一個月左右的訓練,學生就能比較好的適應小學生活。

2 、在說教的時候用一些比較有趣的方式,更能容易讓一年級的孩子們接受。比如一些圖片,歌曲,游戲甚至動畫去吸引他們。教師示範非常重要,學生模仿能力強,可以樹立典型,表揚做的好的同學,激發競爭等。

3、 班主任工作,安全第一。安全工作一定要做到非常細心,比如每天的考勤,都應該詳細記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