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數學知識結構
擴展閱讀
基礎理論為什麼沒突破 2025-01-07 17:47:07

數學知識結構

發布時間: 2022-02-25 06:40:51

1. 我要做一個小學數學知識結構圖,一到六年紀的全要,最好在一張表上做出來,就是結構圖那種.謝謝!!!

數學思想和方法 畫線段輔助理解問題。 1.找出已知條件並列表整理問題。2.圖形結合的思想。 1.數表結合解決問題。2.倒推思想解決問題。
應用知識 1.方位辨別;2.統計知識:分類統計。3.概率知識:「可能性」 1.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2.統計知識:畫「正」字表示次數。3.軸對稱圖形(對稱軸) 1.間隔問題。2.平移和旋轉(順時針和逆時針)3.統計知識:各種統計圖。 1.找規律:根據已知的推測未知的。2.確定位置:行和列。 概率知識
應用題 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列出加法、減法一步算式,並註明單位名稱。 1.加法、減法、乘法和除法一步計算的應用題。2.各種量的應用題。 1.平均數問題。2.混合運算應用題。3.各種量的應用題。 1.量的計算問題。2.混合運算應用題。 1.解答三步計算的應用題。2.相遇問題 1.工程問題。2.百分數的實際應用。3.比例。
幾何初步知識 1.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直觀認識;2.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直觀認識。
1.直線和線段的初步認識。2.多邊形。3.角的認識。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計算。 1.角的測量。2.平行和相交。3.三角形的性質。4.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5.垂線。 1.圓的認識,圓的周長和面積計算。2.多邊形面積的計算。 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的表面積和體積計算。
量與計算 1.鍾面的認識。2.人民幣的認識和簡單計算。 1.時間單位的認識。2.長度單位的認識和簡單計算。3.重量單位的認識。
1.面積單位的認識和換算。2.24時計時法;時間段的計算。3.年、月、日。4.千米和噸。 統計單位—升和毫升。 體積單位
數與計算 20和100以內數的認識、加減法(口算、列豎式) 1.萬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2.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用加法驗算減法。3.表內乘法和表內除法。4.混合運算。 1.四則混合運算。2.分數的認識和分母相同的分數加減計算。3.小數的認識和加減計算。 1.積和商的性質。2.運算定律。3.倍數和因數。4.素數和和數。5.奇數和偶數。6.整數和自然數。 1.認識負數。2.小數的四則運算。3.公倍數、公因數。4.分數的性質及計算。5.初步代數知識—方程。 1.百分數。2.比和比例。3.分數的四則運算。
年級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四年級 五年級 六年級

2. 高中數學集合知識框架圖(人教版)

1.集合、簡易邏輯
理解集合、子集、補集、交集、並集的概念;

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義;

了解屬於、包含、相等關系的意義;

掌握有關的術語和符號,並會用它們正確表示一些簡單的集合。

理解邏輯聯結詞"或"、"且"、"非"的含義;

理解四種命題及其相互關系;掌握充要條件的意義。

3. 初二上冊數學知識結構圖

有理數知識梳理一、 知識結構相反意義量正數零負數有理數數軸有理數的運算有理數大小比較相反數絕對值法則運算律加法法則減法法則乘法法則乘方法則除法法則分配律結合律交換律二、 知識要點本章主要內容是有理數的有關概念及其運算。首先,從實例出發引入負數,接著引進關於有理數的一些概念,在此基礎上,介紹有理數的加減法、乘除法和乘方運算的意義、法則和運算律。本章由3個單元組成.第一單元為有理數的概念.由「比零小的數」、「數軸」、「絕對值與相反數」等3節組成.第二單元為有理數的運算.由「有理數的加 法與減法」、「有理數的乘法與除法」、「有理數的乘方」等3節組成.第三單元為有理數的混合運算.由「有理數的混合運算」單獨1節組成.此外,通過觀察、試驗、類比、推斷等活動,體驗數、符號和圖形,能有效地描述現實世界的數量關系,發展數感和符號感;結合具體情境和生活經驗中的數學信 息,發現並提出數學問題,積極參與對數學問題的討論,積累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經驗,體驗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如何與他人合作交流. 重點:有理數的運算難點:絕對值的理解和運用以及有理數乘法法則的理解 第二章整式的加減知識梳理一、知識結構圖整式的加減運算用字母表示數列式表示數量關系單項式整式多項式合並同類項去括弧二、知識要點: 本章主要內容是單項式、多項式、整式的概念,合並同類項、去括弧以及整式加減運算等。整式的加減是學習下章「一元一次方程」的直接基礎,也是以後學習分式方程和根式運算、方程以及函數等知識的基礎,同時也是學習物理、化學等學科以及其他科學技術不可缺少的數學工具。 本章包括兩節內容。在第2.1節「整式」主要介紹單項式、多項式、整式及其相關概念。這些概念是結合實際問題給出的。在引出這些概念的過程中,教科書充分重視與實際問題的聯系,在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學概念。 在第2.2節「整式的加減」是在學習合並同類項和去括弧的基礎上,研究整式加減的運演算法則。本節內容的編寫充分重視了「數式通性」,是在有理數運算的基礎上,通過類比來研究整式的加減運演算法則。抓住重點、加強練習,打好基礎。本章教學必須抓好概念的教學,合並同類項的方法教學,以及去括弧的符號變化教學。要適當進行加強練習,使學生熟練掌握整式加減運算的法則,為今後的學習打好基礎本章重點和難點分析:根據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和本章的地位與作用,確定本章重點和難點是整式的加減運算,合並同類項和去括弧。整式的加減主要是通過合並同類項把整式化簡,因此必須要熟練地進行合並同類項。本章教學大約需要9課時,具體分配如下:2.1 整式 約2課時2.2 整式的加減 約4課時數學活動及本章小結 約2課時 單元測驗 1課時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知識梳理一、知識結構框架圖:實際問題數學問題(一元一次方程) 數學問題的解(x = a) 實際問題的答 案檢驗解方程實際問題對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進行進一步探究結合實際問題討論解方程(去括弧與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驟一元一次方程等式的性質結合實際問題討論解方程(合並同類項與移項
二、知識要點:本章主要內容包括: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關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其中,以方程為工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即建立方程模型)是全章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全章共包括四節內容:3.1從算式到方程:分為兩個小節。3.1.1一元一次方程:本小節中引出了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等基本概念,並且對於「根據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設未知數,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析問題過程進行了歸納。3.1.2等式的性質:本小節通過觀察、歸納引出等式的兩條性質,並直接利用它們討論一些較簡單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3.2一元一次方程的討論(一)——合並同類項與移項:重點討論兩方面的問題:(1)如何根據實際問題列方程?這是貫穿全章的中心問題。(2)如何解方程?本節重點討論解方程中的「合並同類項」和「移項」。3.3一元一次方程的討論(二)——去括弧與去分母:重點討論兩方面的問題:(1)如何根據實際問題列方程?這是貫穿全章的中心問題。(2)如何解方程?本節重點討論解方程中的「去括弧」和「去分母」。3.4實際問題與一元一次方程:本節重點建立實際問題的方程模型,培養學生運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四章 圖形的初步認識知識梳理一、知識結構如下: 二、知識要點:本章是初中階段「空間與圖形」領域的起始章。主要內容是圖形的初步認識。在前兩個學段,學生已了解了一些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基本特徵,但較為膚淺。本章將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欣賞豐富多彩的圖形世界,看到更多的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初步了解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認識一些簡單的平面圖形——直線、射線、線段、角以及直線的兩種最常見的位置關系——相交與平行。線段與角是兩種最基本的圖形,它們在周圍隨處可見,和人們的生活和生產實踐密切相關。在今後的幾何學習中幾乎所有問題都會涉及線段和角,熟練掌握有關線段和角的知識和技能是學好幾何的一個十分重要的起點。本章教材的編寫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給學生提供「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學習材料,引導他們在「做數學」的活動中,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和技能。在實際教學時,教師要利用這些探究點,鼓勵學生勤思考、勤動手、多交流。引導學生從開始階段的先動手、後思考,逐步過渡到先思考、後動手驗證。 教學重點:線段和角。教學難點:正確應用幾何語言基本圖形進行分析、判斷和表述,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

4. 數據結構涉及到哪些數學知識

好! 我告訴你。 我畢業兩年了,都是做c/c++開發方面的~
首先說一下數據結構和vc/mfc以及數據結構的應用,vc/mfc主要是開發上位機軟體,即pc機上的軟體的。一般情況下做vc一般開發不需要掌握太多的數據結構知識。開發中不會用太多,了解就夠了。數據結構一般常用在嵌入式開發,譬如路由器開發里常用到樹結構。
第二數據結構和數學,數據結構里用的最多的是離散數學,尤其是樹和圖,基本就是離散數學的知識,其次是線性代數里的矩陣也用的比較多。所以學習數據結構也不一定要把所有的數學都學好。不過要想學得好必須先學好我指的那幾點。否則學起來比較吃力。
第三c++、數據結構、vc++。的順序問題,數據結構是不分語種的,但你要想學c++版的數據結構,你首先得了解c++的一般語法吧,至少得看懂偽代碼,常用的c++結構,指針、類的使用等。要知道c++是計算機語言、vc是開發工具、數據結構是程序的思路,數學是基礎。好了,不啰嗦了,相信你都已經明白了

5. 關於數學的知識結構圖怎麼畫說詳細點。

其實很簡單
就是畫樹狀圖。
你把這學期的章節分別寫出來,然後這章里的重點列出來。
主要就是寫成樹狀圖的形式,也就是結構圖了。


你現在是幾年級啊,小學吧

這種需要自己理解與感悟和書上的知識進行歸納

我給你個參考圖

按這個來吧

不懂再問,望採納!

6. 數學知識結構圖怎麼畫說詳細點。

word、powerpoint均可。後者有些模版可用,但缺點是每片文字容量太小。而word作圖很困難。個人認為,都不是最好的選擇。

7. 舉例說明什麼是數學認知結構和數學知識結構

一、數學認知結構的概念

簡單地講,數學認知結構就是學生頭腦里獲得的數學知識結構,只不過是一種經過學生主觀改造後的數學知識結構,它是數學知識結構與學生心理結構相互作用的產物,其內容包括數學知識和這些數學知識在頭腦里的組織方式與特徵。

二、數學認知結構與數學知識結構的區別

數學認知結構和數學知識結構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它們之間既有密切的內在聯系,又在嚴格的區別。兩者的聯系主要反映為學生的數學認知結構是由教材中的數學知識結構轉化而來的,數學知識結構是數學認知結構賴以形成的物質基礎和客觀依據、兩者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l.概念的內涵不同。數學知識結構是由數學概念和命題構成的數學知識體系,它以最簡約、最概括的方式反映了人類對世界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認識成果,是科學真理的客觀反映。而數學認知結構是一種經過學生主觀改造的數學知識結構,它是數學知識結構與兒童心理結構高度融合的結果,其內容既反映了數學知識的客觀性,又體現了認知主體的主觀性。

2.信息的表達方式不同。數學知識結構和數學認知結構都是表達信息的,但兩者在信息表達的方式上卻有著明顯的區別。教材中的數學知識結構是用文字和符號詳盡表達有關世界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認識成果的信息的。它表現為一個邏輯嚴密、結構相對完善的數學知識體系。在這個體系內部知識的邏輯起點和知識表達形式以及前後內容之門的聯系。在其載體——數學教材中都有明確而具體的表述。而學生頭腦里的數學認知結構則主要是以語義的方式概括地、簡約地表達信息的,並且通常以直覺的方式將信息儲存在頭腦里。這種表達方式表明,「認知結構已經將知識表徵和個人智力活動方式融為一體」

3.結構的構造方式不同。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作為小學課程內容的數學雖然經過了教材編寫者的教學法處理,但其內容仍然是一個較為嚴密的邏輯體系,前後內容連貫有序,整個結構相對完善。而學生頭腦里的數學認知結構,內容之間並無嚴格的邏輯順序,它既不是一種條理清楚的線性結構,也不是一種排列有序的網狀結構。數學知識結構一旦被學生內化為認知結構以後,其內容之間的邏輯順序和層次性往往就被淡化了,不同內容之間表現出一種相互融合的態勢,其內部結構也不像數學教材知識結構那樣清晰可辨。

4.結構的完備性不同。教材中的數學知識結構在內容上都是相對系統的、完備的、無缺口的,結構本身就涵蓋了它的全部組成內容。如「分數的意義和性質」一知識結構,其內容就包括了分數的意義和單位,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分數的分類、假分數與帶分數和整數的互化、分數的基本性質及約分和通分等,這些內容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無缺口的單元知識結構。而數學認知結構,由於學習者本身在接收、理解上的失誤和學習後的遺忘等原因,在內容上常常是有缺口的,不完備的。如「分數的意義和性質」一知識結構轉化成學生的數學認知結構以後,他們並不一定對每一內容都非常清晰,某些內容可能是模糊的,甚至是被完全遺忘了的。因而對學習主體來說它可能是一個內容不完備的數學知識結構。由此表明,學生的數學認知結構盡然是由教材知識結構轉化而來的,但並不是教材上寫了的和老師講了的內容就一定能夠完整無缺地接受和保存下來,在其內容上經常有可能出現某些缺口。

5.內容的科學性不同。數學教材知識結構中的內容都是經過嚴格邏輯論證和實踐檢驗,能正確反映客觀世界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普遍規律的科學真理,通常不存在什麼錯誤。而數學認知結構中的內容,由於是數學知識結構與學生心理結構相結合的產物,是經過學生主觀改造過的數學知識結構,所以它並不一定都是科學的。其內容可能是正確的,也可能是錯誤的,更可能是部分正確部分錯誤的。很明顯,學生頭腦里掌握的數學知識,其內容的科學性是有待檢驗的。我們不能把學生數學認知結構內容的科學性程度簡單地伺數學教材知識結構內容的科學性程度等同起來,從而掩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產生的某些錯誤認識。

(一)認知結構遷移理論是根據奧蘇伯爾的有意義諺語學習理論(即同化論)發展而來的。

認知結構就是學生頭腦中的知識結構。廣義地說,它是學生頭腦中全部內容和組織;狹義地說,它是學生在某一學科領域內觀念的內容和組織。

奧蘇伯爾認為,「為遷移而教」的實質是塑造學生良好的認知結構。可以從教學技術、教材內容及教材呈現這三個方面,確保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以利於遷移。設計先行組織者先行組織者是在學習新材料之前呈現給學生的一種引導性學習材料,它以通俗的言語概括說明將要學習的新材料與認知結構中原有知識的聯系,為新知識的學習提供認知框架。先行組織者可以是一條定律、一個概念或一段概括性的說明文字,也可以是形象化的模型。

8. 小學數學知識框架圖

長方形周長:(長+寬)*2 註:*表示乘,/表示除。

長方形面積:長*寬

正方形周長:邊長*4

正方形面積:邊長*邊長

梯形面積:(上底+下底)*高/2

三角形面積:底*高/2

圓形周長:3.14*直徑或3.14*半徑*2

圓形面積:3.14*半徑的平方,也就是3.14*半徑*半徑

平行四邊形面積:底*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