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你用排比的句式給學校文化長廊擬一個標語
1、給我一片潔凈的天空,我才能翱翔;給我一片蔚藍的海洋,我才能遨遊;給我一個美麗、文明、寧靜的校園,我才能在知識的海洋中揚帆起航!
2、今天,你微笑了嗎?你問候了嗎?你禮讓了嗎?你幫助別人了嗎?
3、 .關心學校,我們的職責;愛護學校,我們的義務;熱愛學校,我們的心聲。
4、鳥兒因翅膀而自由翱翔,鮮花因芬芳而美麗,校園因文明而將更加進步。
5、為者常成,行者常至; 自信成功,自強成才,自律成長;
B. 回答一個數學題
這道題換個問法其實是:60以內3和5的公倍數有幾個?
60以內3和5的公倍數有4個,分別是15、30、45、60,因此如果第一盆花不動,還有第15盆、第30盆、第45盆和最後一盆即第60盆不用移動位置,一共是4盆花不用移動位置。
望採納!
C. 小學學校走廊文化關於數學的
1、數學的本質在於它的自由。--康扥爾
2、二分之一個證明等於0。-- 高斯
3、第一是數學,第二是數學,第三是數學。-- 倫琴
4、當我聽別人講解某些數學問題時,常覺得很難理解,甚至不可能理解。這時便想,是否可以將問題化簡些呢﹖往往,在終於弄清楚之後,實際上,它只是一個更簡單的問題。--希爾伯特
5、當數學家導出方程式和公式,如同看到雕像美麗的風景,聽到優美的曲調等等一樣而得到充分的快樂。--柯普寧
6、不管數學的任一分支是多麼抽象,總有一天會應用在這實際世界上。-- 羅巴切夫斯基
7、數學對觀察自然做出重要的貢獻,它解釋了規律結構中簡單的原始元素,而天體就是用這些原始元素建立起來的。-- 開普勒
D. 關於數學的作文 200字的
篇一:關於數學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例如:買菜啦!買文具啦!量布等等,都需要用到數學。
這個學期,老師教了一個新知識,是小數的乘法和除法。這個知識,可幫了我大忙啊! 昨天晚上,我媽媽一起去買桔子。桔子是1.8元一斤,媽媽買了4.5斤,本應該付錢8.1元。可是營業員粗心大意,不知道怎麼算的,算成了9元錢。還好我利用了這個學期新教的知識,在腦子里算過一便後,馬上糾正了營業員的失誤。
不僅營業員阿姨誇我聰明,這么小都會小數乘除法了,而且在回家的路上,媽媽還表揚我,給她省了0.9元,並且學過的知識能在生活中活用。
是啊!要是沒學好這門數學,以後損失的不只是這0.9元,或許是幾百,幾千,甚至上億呀!
篇二: 關於數學
當你在狂風暴雨的數學海洋里遨遊時,你是否能勇敢地乘風破浪?當你在艱難痛苦的現實生活中掙扎時,你是否能仍然地熱愛數學?當你在對極其簡單的問題充滿疑惑時,你是否能積極地問為什麼?當你在對很難的數學概念倒背如流時,你是否能在生活中體現它?當你在對著名的數學論文擁有質疑時,你是否能大膽地提出質疑?數學,它深不可測,它妙不可言。不了解它,它會讓你煩惱;但一旦你墜入了數學這深不可測的無底洞,就會被它的奇妙深深吸引。當一道難題經過你的苦思冥想被攻破時,那種成就感.那種喜不自勝.樂不可支.妙不可言的感覺會讓你感到滿足。談古論今,數學成就了多少聰明的天才,被埋沒的人才:「數學之父」——塞樂斯,「數學王子」——高斯,「問題種子」——歐拉……他們是多麼偉大的數學家。但是,他們的數學生涯就是一帆風順的嗎?不,他們都是經歷了無數的風雨才看見美麗的彩虹的!華羅庚,一位自學成才的數學家,當他左腿癱瘓,生活沒有了指望的時候,他仍然熱愛數學,熱愛自己的追求,並且勇敢地向著名教授蘇家駒的論文提出質疑,如果沒有那次的質疑,華羅庚將不會成為一位偉大的數學家,更不會成為中國的驕傲;數學之父——塞樂斯的偉大之處就在於,他不僅能對問題作出怎麼樣的解釋,而且還加上了為什麼的科學問號,他不迷信,他熱愛科學;聰明的高斯在八歲的時候就懂得用古時希臘人和中國人用來計算級數的1+2+3+……n的方法去算1+2+3……+100,
為什麼他能用這種方法去計算,因為他肯動腦筋,愛動腦筋;歐拉雖然是一位著名的數學家,但在他小時候,他卻一點也不受老師喜歡,他是一個被學校開除的學生,原因就是因為他問了一個問題:天上的星星有幾顆?要知道問這種問題對上帝來說是很不禮貌的,而在歐拉那個年代,上帝又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於是他被開除了。但是正是因為他有愛問問題這個好習慣,後來,他成了阿塞爾大學最年輕的大學生。一個人,只要具備了愛動腦筋,熱愛數學,熱愛科學的高尚品質。能大膽地提出質疑,能將數學在生活中體現,能積極地問為什麼,能遇到難題不退縮,不放棄,那他已經邁出了成為未來偉大的數學家的第一步!而我,作為祖國未來的花朵,民族未來的希望,學好數學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為中國的崛起學,為中國的美好未來學,更是為我自己學!數學的海洋,我在遨遊,我要揚起夢想的風帆,勇敢在海洋里乘風破浪!
篇三:關於數學
我是一個活潑開朗的男孩。我喜歡深奧的數學,數學對我有一種吸引力,只要我一看到數學題就會全神貫注地投入其中做起來,不發出一點聲響,彷彿來到了這個深奧的數學王國。有同學說數學很深奧,我想是因為數學中有奧數的緣故吧。的確,如果你對奧數一竅不通,你就會暈頭轉向,覺得數學一點兒都不好玩;當然,如果你對奧數感興趣,那麼在計算的過程中你就會有一種非把它做好、做完的信念。我就是這樣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奧數題,對數學有了一種親切感。
我還記得在讀一、二年級時參加奧數比賽。比賽時,面對著那些沒有做過的奧數題,盡管我滿頭大汗,但我還是和往常一樣專心致志地做著,憑著我的努力,每次都獲得了第三名的成績,心裡像吃了蜜一般甜。但我還是希望有一天我能在比賽中得個第一名。
在我的生活中已離不開奧數,它就像我的夥伴,每天我都會與它親密接觸好一會兒。到現在為止,我已經做過各種類型的奧數題,思路越來越寬廣,對數學的興趣也越來越濃了。
長大後我要當個數學家。這就是我——一個深愛數學的男孩。
篇四:關於數學
我學習數學已經有六年多了,這條學習的道路是坎坷的,是困難重重的。
記得在小學三、四年級時,我的數學成績不證明好,總是在八十多分上下浮動,或許是因為我心裡比較害怕數學對這一學科有抵觸情緒。到了六年級時面對著嚴峻的畢業考試,我才不得不硬著頭皮去認真學習數學。直到那時,我才發現,原來數學並不像我想像中的那麼可怕。我也才發現,數學其實是所有科目中最有趣的一科。進入中學以後,我才真正發現了數學的神奇。它可以給我們帶來無窮的樂趣。我在小學的數學基礎又弄懂了許許多多的知識:代數式、有理數、整式、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組……在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挫折,由於自己的一點兒不慎而造成的遺憾,更是數不勝數。那些調皮的小精靈們利用你的一點兒弱點或缺陷,讓你一敗塗地。
在數學上,我最大的缺點是粗心。正是由於粗心,使我多次單元測試的成績不盡人意;正是由於粗心,使我在期中考試中與年段第一名失之交臂,正是由於粗心,使我在各科的競賽中成績不佳……或許還有許多許多由粗心造成的遺憾,已消失在我的腦海中了。令我最苦惱的,也正是無法徹底地改掉粗心這個缺點。在這次數學期末考試中,我又重犯了粗心的毛病,馬馬虎虎,致使我的數學成績比年段最好成績低了6分之多。雖然,我知道只有改掉這個缺點,我的數學成績才能有明顯的提高,但是,至今我還無法徹底改掉這個缺點。
我相信,以我真正的實力,學好數學不是不可能的。但是,不知道為什麼,課內學習數學、做作業,我還能對付。可我一拿起課外的數學書,總覺挺難的,看不懂,尤其是幾何圖形方面,難以弄明。
篇五:關於數學
數學是美麗的,數學知識是無窮無盡的。數學公式奇妙而神奇,應用題貼近生活,天文地理無所不包,而數學思考題則可以挖掘出你的智慧。「數學是科學的皇後」,她的美麗與神秘吸引著我不斷去探索數學的奧妙。繞人的語文,雜亂的英語,而數學!像一陣清風吹進了我的心扉,像在喧鬧的城市裡,耳邊驀地響起的天籟之音,像在百花齊放的花叢中悄然綻放的百合,讓人們在炙熱的陽光下感受到一縷來自數學的清涼。它引領著我在數學的海洋里遨遊,在科學長廊中徜徉。
那一個個奇妙的數字,那一個個有趣的符號,都幫助我開啟科學大門的金鑰匙。同時,它們又是細心和認真的考驗,讓我隨時隨地迎接挑戰。奠定基礎,才能讓美麗的科學之花慢慢開放。口算、遞等式、速算和巧算就像是地基,只有把它建牢固了,上面就可以蓋上高樓大廈了;反之,如果地基不牢,樓沒蓋多高,就會出事故。在做計算題時,要用細心加上做題的耐心,只有這樣,才能得到百分之百的開心。相比之下,應用題就要更生動活潑一些了。應用題,彷彿就是生活的一個縮影,在這里,可以看到不同的場景。利用所學過的數學知識去解決一個個生活中的問題,當然是快樂的。但是解決問題的前提,仍然是掌握好基礎知識,然後再靈活運用。我的數學老師說過:數學來自於生活,又用於生活。這句話在這一道道應用題上,體現出來了。應用題巧妙地將生活與數學融為一體,也在以它獨特的方式告訴人們生活里處處都有數學。從你早上睜開眼到晚上閉上眼進入夢鄉的這段時間,無非是一個體驗、探索數學的過程:從家到學校的路程,上課的時間等等。在應用題的基礎上,思考題則更加具有挑戰性。
篇六:關於數學
我的成績尚可,唯數學一直不得要領,自六年級始每況愈下,寒窗八年,學海泛舟,風光有時,失意有時。對於數學,尤為駑鈍,遂用猖獗,至於今日。每逢遇挫,心潮起伏,再觀試卷,滿目瘡痍,真想撕之而後快。最終不敢,還是走進文學的天空,一吐為快。
對於文學與數學的感覺往往此消彼長,數學考試失意之時常常文思如泉湧。鋪開紙張,所有慍怒與悲傷傾注其中,暢然落筆,每一滴心事清晰透明。字里行間,無論慷慨悲歌之事,抑或嬉笑怒罵之言,還是調侃打趣之語,句句皆發自肺腑,躍然紙上。段落章節,無論駢散結合之式,抑或形散神聚之形,還是排比對偶之辭,篇篇也凝聚心血,恰到好處。
數學里字字謹慎,冥思苦想,文學里卻可意氣風發,慷慨陳詞。數學裡面壁思過,渺小得如螻蟻一般,文學中則能站在巔峰絕頂鳥瞰群山滄海。數學終日里奮筆研習,收效甚微,文學須臾間連詞成句,下筆如有神。
展平試卷,只覺觸目驚心,卷面上的紅叉會一直刺入心裡。正解苦無思路,思之至深,心力交瘁,遍尋無解。完成一文,但感心中舒暢,猶如飲下一捧清冽的甘泉,盪滌了心中阻塞的污垢。方才身心兩乏,此刻倍感輕松。
數學的天空是掛滿淚水的臉,我的天空何時才能相連,漂流在世界的另一端,任寂寞侵犯,一遍一遍……文學的天空是充滿笑意的臉,我的天空有雲彩與飛鳥裝扮,沒有失意與傷感,讓歡笑占據,一年一年……
PS:在此決沒有貶低數學的意思,只是人總有擅長的和不擅長的。謹以此文表達我對文學的熱愛與感激。
篇七:關於數學
當你在狂風暴雨的數學海洋里遨遊時,你是否能勇敢地乘風破浪?
當你在艱難痛苦的現實生活中掙扎時,你是否能仍然地熱愛數學?
當你在對極其簡單的問題充滿疑惑時,你是否能積極地問為什麼?
當你在對很難的數學概念倒背如流時,你是否能在生活中體現它?
當你在對著名的數學論文擁有質疑時,你是否能大膽地提出質疑?
數學,它深不可測,它妙不可言。不了解它,它會讓你煩惱;但一旦你墜入了數學這深不可測的無底洞,就會被它的奇妙深深吸引。當一道難題經過你的苦思冥想被攻破時,那種成就感那種喜不自勝樂不可支妙不可言的感覺會讓你感到滿足。
談古論今,數學成就了多少聰明的天才,被埋沒的人才:「數學之父」——塞樂斯,「數學王子」——高斯,「問題種子」——歐拉……他們是多麼偉大的數學家。但是,他們的數學生涯就是一帆風順的嗎?不,他們都是經歷了無數的風雨才看見美麗的彩虹的!
華羅庚,一位自學成才的數學家,當他左腿癱瘓,生活沒有了指望的時候,他仍然熱愛數學,熱愛自己的追求,並且勇敢地向著名教授蘇家駒的論文提出質疑,如果沒有那次的質疑,華羅庚將不會成為一位偉大的數學家,更不會成為中國的驕傲;數學之父——塞樂斯的偉大之處就在於,他不僅能對問題作出怎麼樣的解釋,而且還加上了為什麼的科學問號,他不迷信,他熱愛科學;聰明的高斯在八歲的時候就懂得用古時希臘人和中國人用來計算級數的1+2+3+……n的方法去算1+2+3……+100,為什麼他能用這種方法去計算,因為他肯動腦筋,愛動腦筋;歐拉雖然是一位著名的數學家,但在他小時候,他卻一點也不受老師喜歡,他是一個被學校開除的學生,原因就是因為他問了一個問題:天上的星星有幾顆?要知道問這種問題對上帝來說是很不禮貌的,而在歐拉那個年代,上帝又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於是他被開除了。
但是正是因為他有愛問問題這個好習慣,後來,他成了阿塞爾大學最年輕的大學生。
篇八:關於數學
同學們,相信大家吃過不少好的東西。但是,有一樣東西你絕對沒吃過,它很特別,有四種味道,分別是酸、甜、苦、辣。就像是一個四層蛋糕,那個東西叫數學!! 也許你會問:數學有味道嗎?其實,是有的,下面就來談談數學是什麼滋味的。 人總有失敗的時候,我也不例外。四年級一次測驗,我考了個88分。哎~挨了媽媽爸爸一頓罵。其實,我比誰都傷心,想起來,爸媽都是為我好啊!那時,我心裡酸溜溜的,我嘗到了數學的酸味。 可是,我是個要強的人,我並不放棄,而是更努力地學習,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瞧,這次是個100分。心裡甜滋滋的,數學好甜啊!! 每攻破一道難題,真的好開心。在奧數班上,只要一遇上難題,我總會絞盡腦汁去攻破它的。有一次,就遇上那麼一道題,花了我一個下午的時間去想。當想到了,就會感到無比刺激,猶如吃辣麵。
E. 文化長廊作文的內容介紹一本書籍後寫它的好處
我們中國是文明古國,有很多值得炫耀的文明和文化。近年來,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潮興盛不衰。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要素可以概括為:第一,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是中國人的內在的精神生活形式,包括價值觀念、審美情趣、思維習慣等;第二,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往往也以外在的物態的形式來表現,涉及人們衣食住行的風習和行為的規范等;第三,中國傳統文化具有在中華民族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的獨立特徵,這種民族性的文化實際上已經成為多元的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小時候,覺得這些方塊漢字、押韻詩歌就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了。覺得傳統就是在夕陽西下時面對微風楊柳感慨萬千,就是在中秋節散坐於石凳對月當歌。就和那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一樣,安閑而又恬靜。
等進入學堂,我才發現傳統文化並不是這么簡單的,傳統文化是多方面的,她早已融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融入到了中華民族的記憶最深處。當然,如果不是這樣的話,那也就談不上什麼傳統,什麼文化了。
傳統文化並非單純的四個漢字,那是種精神上的東西,需要不斷剖析。而時人尤其是學生對她的忽視卻令人痛心,學校開設的有關選修課,無人問津;國外大興辦「XX(文豪、科學家等)年」,我們卻津津樂道於超女好男…甚至當端午節成了韓國的專利,也只是幾個人站出來捶胸頓足!傳統文化的破碎聲清晰可辨…中華文明從古綿延至今,從未中斷;四大文明古國中,只有我中國與「古中國」有千絲萬縷的關系,這多麼令人驚羨!而當下,學生們都忙於在「數學拓展」「物理研究」等之間奔波,遠古的燦爛被還給荒原,泯滅凝成陰風一片,彷彿能聽到羌笛聲嗚咽,聞到記載她的殘頁發出濃郁的霉味…我將她摟入懷中,這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啊…更確切地說,是每位中華兒女生命的一部分!我們是不是該放棄所謂的「超女好男」了?我們是不是該提高警惕以防傳統文化沉入歷史了?我們是不是該…
是時候了啊,難道你沒發現,原本評論傳統文化是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而今冒出本《品三國》《論語心得》竟引起強烈社會反響,掀起軒然大波!這不是對傳統文化感興趣的表現,而影射出了時人對傳統的陌生、迷茫!
隨著一系列重大事件不斷震撼我們的心靈,中華民族百餘年來的偉大復興的夢想的實現也進入了快車道。隨著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如何復興傳統文化也成了熱門話題,在網上我也結識了許多有志於此的同好。我們認為,在這個問題上是需要辯證地看待:中國傳統文化在發展的過程中曾經閱歷了無數驚濤駭浪,穿越了無數深峽險灘,其間有過許多燦爛輝煌的時期,也有過不少風雨如晦的朝夕。中國傳統文化傳承的特點在於她歷盡危機而未消殘壯志,在於她屢經考驗而能活潑潑的生存下來。現在我至少已經有些頭緒了:傳統文化是不斷發展的,正所謂「周監於二代,鬱郁乎文哉!吾從周。」在這個十字路口上我們應當深入研究傳統文化,剔除不合時宜的糟粕,更重要的是應當根據時代特點將傳統文化賦予全新的意義和形式,共同構建一個理想的和諧社會。
F. 游覽學校文化長廊有感日記50個字
踏入學校的大門,迎面飄來陣陣桂花的清香,當中還夾帶著一股文化的氣息,風陣陣吹來,我彷彿置身在一個文化的世界中,我決定放學後要到哪校園的每個角落探索文化的蹤跡。
伴隨著清脆悅耳的更勝,我獨自站在讀書牆前。這不是一堵普通的讀書牆,它蘊含著濃厚的文化氣息。我仔細打量著每一張讀書推薦卡,不同的外形有不同的特色,不同的作者用不同的方式敘述每一本書的特色。我的目光為一張外表樸素的讀書推薦卡所吸引,他要推薦的書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他簡單介紹了漢末時期魏蜀吳三足鼎立之時,三國互相你如我詐的一件件事情:赤壁之戰、官渡赤壁等。充分表現了諸葛亮、曹操、孫權等賢良智慧過人,充分的軍事才能。我品讀著每一本書的精髓,感覺知識比原來增多了百倍,讀書使人進步,這句話果然沒錯。吸收書本的精華,的確能使人提高性情。
站著站著我的腿有點兒發酸,於是便靜靜地坐在讀書起牆隔壁為圖書角而設的椅子上。我在圖書角里抽出一本書,翻開《中國歷史》的第一章,裡面雖然沒有精美的圖案,但書本的內容已深深的吸引住我。我陶醉在書海中,眼前翻過一幕有一幕:我彷彿看到了秦朝秦始皇為後代打造堅固的長城;我彷彿看到了漢高祖劉邦帶領兵卒建立漢朝;我也彷彿看到了三國劉備、曹操、孫權鬥智斗勇……風吹過,我合上了書,輕輕地把它回書架,背著書包繼續尋找校園的文化長廊。
風吻著我的臉頰,也在指揮者世界舞動:樹葉顫動,發出「沙沙」的一串串優美的音韻;桂花別再樹枝上,風一吹,發出一股幽幽的清香,令人陶醉。
風中的一切都是那麼,一群歸鳥在天空中掠過,我的雙腿不知不覺移到了b座的一個樓梯間。我抬起頭,發現那一幅別有特色的「秋葉飄飄」剪貼牆,它們使我陷入了沉思:一年級的小同學們用巧手把一片片看似平凡的秋葉貼成一張張活靈活現、美麗動人的畫:孔雀、小魚、蝴蝶等等,是那樣扣人心弦。你曾否想過,一樣看似不起作用的物體,能如此的變化,變得那麼漂亮。一年級的小同學們,謝謝你們,讓我懂得了世界萬物的存在有它們存在的深刻道理!
夜黑了,我依依不捨地離開學校的文化長廊。我是帶著一份滿足離開的,生活中的文化無處不在,吸收文化的氣息,讓每一個人成為文化人!
G. 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摘 要] 培養和提高學生動手實踐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一項重要目標,也是當前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和內容。筆者在多年的一線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一直重視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積極探索培養和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途徑和方法,經過多年的實踐和反思,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文筆者就結合實踐經驗和體會,從四個方面淺談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關鍵詞] 小學 數學 學生 實踐能力 培養
《數學課程標准》提出:「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是當前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和內容。小學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在於學以致用,即將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於周圍的生活實際和解決生產勞動中的簡單問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在教學過程中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想方設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下面筆者就結合多年的實踐與思考淺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一、 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實踐興趣
小學生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充滿著好奇和興趣,是人生求知慾旺盛的黃金時間。針對學生這一心理特點,教師就要因勢利導,根據教學目的需要,聯系生活實際,設計問題情境,激發他們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興趣,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目的。如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圓錐體積」內容時,筆者組織學生在新課前五分鍾復習了已學過的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體積的基礎上提問學生:「圓錐體是我們新認識的一種『不規則物體』,那它的體積又將如何計算呢?」這時全班一片寂靜,大家冥思苦想卻不知如何回答。看到此時的課堂氣氛如此沉寂,我便進一步引導學生:「記得五年級我們在學習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的時候,都是化難為易,變生為熟,把它們轉化成已經學過簡單的平面圖形面積進行計算,那圓錐體是不是也可以轉化成我們學過的物體體積進行計算呢?」 一石激起千層浪,稍微一點撥,一些學習靈活的同學頓時在困惑中找到了靈感,紛紛舉起小手,臉上露出了喜悅的笑容。於是我叫了一位成績中等的同學回答,他流利響亮地回答道:「我認為圓錐體比較接近圓柱體,它的體積計算方法應該和圓柱體體積計算有聯系」。有相當一部分同學也都贊同這個觀點,我充分肯定了學生的判斷,但不急於下結論。又進一步啟發學生:「既然同學們都認為圓錐體體積和圓柱體體積有關系,那大家想不想利用自己課前准備好的學具通過動手實踐把兩者的關系探究出來呢」?這時,全班學生學習熱情無比高漲,異口同聲地說:「想!」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馬上動手實踐探究其中的規律。可見,教師通過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學生的實踐興趣能夠充分的激發出來,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學習效果。
二、指導動手操作,創造學生實踐機會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結合教材內容實際,創造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和方法,而且還可以促使學生在多想多動中理解知識,加深印象。如同樣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圓錐體積」內容時,筆者提前一天就在班上布置學生准備好明天上課用的學具,讓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都有動手操作的機會。在課前五分鍾復習和創設問題情境,有效激發學生實踐興趣的基礎上,在學習新課環節,自己親自下去認真觀察和指導學生利用手中學具動手操作驗證自己猜想的探究過程。在學生動手探究過程中,我觀察到全班學生都充滿興趣,積極參與,認真思考,大膽交流,最終探究出圓錐體積等於三分之一與其等底等高圓柱體體積這一正確結論。這樣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親自實踐,讓每一位學生既動手,又動口,還動腦,積極主動去探求數學規律,不但能讓學生從實際操作中得到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而且還有效地提高了學生觀察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
三、 精心設計練習,培養學生生活技能
課堂練習是強化知識、形成技能、開發智力的重要手段。在數學教學中,要結合教材的內容,精心設計各種實踐性練習題,讓學生在練習中,體會數學知識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努力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如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圓柱體積」內容時,為了使新知識盡量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突出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這一新課程理念,有效培養學生生活的基本技能,筆者設計了以下練習:
(一)一個圓柱形水桶,從裡面量它的底面直徑56厘米,高87厘米,求這個水桶可以裝多少水?
(二)一個圓柱形杯子,從裡面量它的底面直徑8厘米,高10厘米,現在有一袋498毫升的牛奶,問這個杯子能不能裝下這袋奶?
(三)學校建了兩個同樣大小的圓柱形花壇。花壇的底面內直徑為3米,高為0.8米。如果填土的高度是0.5米,求兩個花壇共需要填土多少方?
(四)一個圓柱形糧囤,從裡面量得底面半徑是1.5米,高2米。如果每立方米玉米約重750千克,這個糧囤能裝多少噸玉米?
通過以上練習,學生可以靈活地掌握知識,並將知識運用於日常生活實踐中,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生活技能。
四、 重視課外實踐,鼓勵學生學以致用
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除在課堂上創造實踐的條件外,課外還應鼓勵學生開展實踐活動,使學生在課堂上學到數學知識學以致用,以達到把數學知識運用於日常生活的目的。如還是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圓柱體積」內容時,臨近下課3分鍾筆者布置了一道這樣的課後動手操作實踐題:「請同學們利用教科書第121頁的附頁1,動手剪下圓柱側面和底面,然後粘貼成一個圓柱體,並用尺子量一量相關長度,算出它的體積,明天數學課上同學們彼此展示一下自己動手做的圓柱體,比一比,賽一賽,看誰做的圓柱體比較美觀,看哪個同學比較心靈手巧,又看哪些同學正確地計算出它的體積?」又如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 「比例尺」內容時,在學生熟練地掌握了通過比例尺計算兩地的實際距離或圖上距離的基礎上,筆者布置了這樣的課後實踐操作題:「請同學們課後認真觀察校園文化長廊上的中國地圖,找到這幅地圖的比例尺,並用直尺在地圖上量出廣州——香港的直線距離,再利用我們本節課所學的知識計算出廣州——香港實際直線距離」。每節數學課筆者都通過有意識地給學生布置一些課後操作實踐的作業,這樣,學生既鞏固了知識,又有效地培養了實踐動手操作能力。
總之,我們一線小學數學教師只要轉變教學思想,增強實踐觀念,創新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始終把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擺在重要位置,積極採取各種有效途徑,激發學生動手實踐的興趣和信心,創造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關注學生動手實踐的過程,努力鍛煉學生動手實踐的技能,學生的實踐能力就一定會在教師的關愛和指導下得到快速地發展和提高。
H. 什麼是「數字文化」求解釋。
請參考
談談數字化社會文化的出現
數字化社會文化最近被談論的很多。如何認識數字化社會文化的出現,需要用跨學科的思維逐層解剖分析,筆者擬從三個層面上開展以下思考。一是什麼是數字化,二是什麼是數字化社會,三是什麼是數字化社會文化。不把這些基本概念界定清楚,數字化社會的文化就無法認清,一切就無從談起。
先說第一,數字化是以計算機、互聯網、以及數字化視頻信息採集、處理、存儲和傳輸技術的普及開始的。
眾所周知,我們中國人處理信息經歷過幾個階段:結繩記事、甲骨鍾鼎、韋編竹簡、活字印刷、數字排版等,每個階段必要總結出一些相應的編著體例規范。比如一根竹片叫「簡」,把許多根簡編連到一起就叫「策」(策,通冊);一塊木版叫「版」,寫了字後叫「牘」;故史稱「簡策」或「簡牘」。據近代大學者王國維先生考證,春秋戰國時期的簡,最長2尺4寸,其次1尺2寸,又次8寸;兩漢時期的簡,最長2尺,其次1尺5寸,又次1尺,最短的5寸。長簡寫經典,短簡寫傳記、雜書。每簡只書一行字,簡上的字數不等,多則25-30字,少則7-8字。《禮記》上說:「百名以上書於策,百名以下書於版。」 以上這些可能是中國最早的書籍編著體例了。現在我們編輯圖書已經有了系統的編輯體例理論。
如今,我們不僅不用竹簡,第四代媒體:既文字、聲音、圖片、錄像從互聯網路上編輯、存儲、處理在一起的數字讀物也已經出現了。信息量的單位從百千萬文字的字數,變成了M(兆)、G(千兆)、T(千千兆)位元組數。專家預測:現在對數字化信息的展望已經不僅局限於KB、MB、GB、TB、PB 的級別上,已經把更高級的 EB、ZB、YB 提到了議事日程上來。換句話說,中國人處理信息已經可以使用更先進的媒介了。這種媒介把上千年來的平面紙介質徹底改變了,改變成了完全與以往不同的介質以至不能叫圖書了,只好叫「讀物」。簡單說:以學校教學為例,他把知識變成了由知識點組成的知識模塊,不同的模塊組合變成了一個學科的課程,若干學科課程再加上無限聯接的相關學科組合變成了一個專業。學生可以在這種網路媒介上光碟教材上看到文字、圖象、聲音、錄像相互融合,任意鏈接,瞬間互動的各種各樣的知識信息學習平台,可以大大方便自主學習。
那麼,這是不是數字化了呢,是媒介物的數字化,但還不是數字化的表述,這樣的表述只是說明了數字化的一部分以及數字化發展的某些方向。數字化還應包括計算機和互聯網的結合以及數字視頻的普及。換句話說,數字化就是以互聯網的無限聯接傳輸為平台基礎,以PC機使用為最初的使用環境和各種數字器具的大規模的使用,數字視頻的採集傳輸得到了大規模的普及,這才是數字化。
為什麼呢,因為如今我們,至少我國的主流讀物的介質仍然是平面媒體為主,雖然其生產過程的某些環節已經實現數字化了,雖然也有了很多數字化的產品可以消費,並不等於數字化的出現。數字化的出現可能要緩慢一些。但是一旦我們發覺了數字化可能已經大大完成了數字化的過程。有幾個事情是大家認同的:如著名學者鮑宗豪教授說,數字化生存的特點是:全球化、分散權力、賦予權力、追求和諧。數字化的這個過程必然要朝著全球一體化的方向發展,必然要從虛擬經濟在網路上實現全球的社會分工、協作和競爭開始,必然要從虛擬網路社會的「新的文化範式」開始。這就是本文擬探討的核心話題。我們沒有理由不做好這一切到來之前的准備。
是否可以這樣假設,數字化是指主流讀物介質以第四媒體滲透進各個領域,具體說是大多數的機構、企業有了自己的網頁,半數以上的個人有了自己的網頁、主要信息資源都可以通過網路獲得和傳播,其中音視頻信息成為了重要信息形式。由於平面介質的紙張在音視頻應用中無能為力,因此只有音視頻信息才真正改變了人們使用紙張的習慣,徹底改變了媒介的介質形式,數字化才真正被標志出時代的分水嶺。
第二,數字化的社會是指新媒體催生了的人類新的生存方式,例如網路傳輸手段等導致了社會構成的基本因素發生了劃時代的變革,一個無意識的革命催生著新的社會出現。
首先新媒體的出現加快了社會信息的傳輸效率,社會信息的對稱性得以大大提高。我們知道科學技術的發展促進了社會的前進。比如工具的使用促進了人類階級社會的出現,蒸汽機的發明產生了大工業,網路的普及令全球化成為了可能,數字化給社會帶來了什麼?首先是具體消費方式的變化,適合數字化的領域首先開發了MP3和照相機、數字化電視等消費品,但是並沒有出現全社會的變化,帶來全社會變化的是這類手段進入社會生產環節和信息傳輸過程,比如電子商務。其次,數字化的社會正在漸漸開始,比如我國大城市政府機關的數字化辦公正在強力推行,成為了地方領導競爭業績的重要內容之一,國家的管理正在以數字化的普及推廣得到不同層次的改進。政府的可以公開的信息,市民可以很容易的得到。再次,商業行為中網路交易量也已經迅速的增長,大概全球新一組迅速增長的紀錄性數字又要產生在中國,那就是數字化商務活動的交易額。最後,我國近年來教育的網路化雖然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挫折,但是知識的准備、技術的積淀、以及法規的調整正在不間斷進行。重要的是,還沒找到數字化與傳統教育的銜接點。數字化的教材體例、數字化的教學標准、數字化的教育理念、數字化的教育管理體制正在被急切的呼喚,在這些根本性問題沒有出現之前數字化的社會還只能停留在傳統與現代之間痛苦的徘徊。
不難發現,信息的採集、存儲、處理和傳輸始終在各行各業扮演著重要角色,數字化的應用正在深入到計算機研究領域以外的其他領域,比如法學、社會學、管理學以及教育學等等
其次,社會信息對稱性的提高必然導致社會管理成本的降低,社會分工的效率將大大提高。各行各業的商業機會的迅速增加,必然驅使人們追逐更大的經濟效益,經濟騰飛的情景正在躍躍欲試的再次出現在人們眼前,這可能是前幾次工業革命所未能比擬的。因為這不是單純資本的解放,而是信息的解放。信息經濟在數字化社會中產生的比例將迅速擴大。人們不是從機械化中獲得利潤,也不是從超大型跨國公司的管理效益中獲得利益,而是從信息對稱度上獲得經濟利益,偏僻農村的普通農業產品掛在網上獲得世界各地定單的新聞不斷出現,證明了這種生產方式的巨大生命力。這是與傳統完全不同的社會經濟發展模式。
最後,社會管理成本的降低將帶來社會權力的重新界定和全球性社會的革命。所不同的是革命在社會管理細節上開始,同時在各個不同領域的細節上展開,國家間的競爭變成了對這種社會變革的深刻適應程度和迅速的反應速度。數千年前工具革命帶來了社會物質生產第一次超過個體生存需要,人類使用工具擴大了生產能力,財產私有化有了動因,財產私有制誕生是那次革命的結晶,私有制使人類擺脫了原始部落的生存方式;工業革命帶來了新的社會分工要求,社會管理血緣責任制的封建文明退出歷史;近百年來金融革命帶來跨文化的融資行為,大規模的投資活動使國家邊界概念的淡化,超大型企業及其文化出現;數字化帶來的信息革命,信息傳遞的嶄新方式成了人們提高社會整體管理效益的形成,追逐國家或社會經濟利益的機會。社會權力在全球化變革中的重新界定,可能看不見因此爆發的戰爭,但是利益的分配在不同程度的新社會信息化、數字化程度的革命中完成了。
第三,數字化社會文化在高效率的信息傳輸中發展,新媒體縮短了社會信息傳遞的時間,催生了新的文化範式。
社會學家認為:社會信息成本的減少引導了社會群體的行為取向更加理智、更加具有針對性。
因為人類在自身五官構成的空間里藉助工具獲得信息的多少,以及信息本身的質量影響著個體的行為,比如看見了不公平就要表達不滿,看見了艷麗的色彩就要被吸引目光,聽到了不同的聲音可能就要駐足查看。回顧人類歷史:人類的交通、通訊工具令漢武帝建設的無邊無際的帝國也無法伸展到地球那一邊,那一邊的西方羅馬帝國也無法了解東方的神秘過度及其燦爛的文化。盡管現在有了互連網路,人類依靠自身五官來接觸世界的現實沒有太大改變,但是藉助的工具正為人類創造嶄新的文化開辟了全新的天地。
視覺仍然是人類主要採集信息的重要手段。不同的是,過去人類無法將音視頻信息像今天這么容易的採集、存儲、處理和傳輸。今天有了數字化的手段,使視頻信息成了隨手可執住木棍寫字畫畫一樣簡單容易,可以從世界任何地方,任意採集、存儲、處理和傳輸信息。人們一下子變的聰明了許多。只要他會使用電腦,獲得或發布信息就變得輕而易舉。
這時,歷史上各種泛濫的傳說、各種信息的恣意傳播,在這樣的環境下可能就要變成另一種樣子。人民有了更大的自主判斷權和話語權。互聯網上每個人都可以發表見解,一夜之間可能會產生無數的文學家、詩人和政治思想家,無疑對整個民族的整體素質的提高會有無限的好處。人們在互連網上變得見多識廣,知識淵博,很快可以完成一定量的知識學習。人類更加理智、可以在更加短的時間里學會新事物。這種變化不同的專家學者認識角度不同。社會學家認為:其一,數字文化系統的形成將為人類提供更加絢麗多彩的文化生活。 其二,數字文化為人類創造了新的文化載體,如網上博物館、網上音像館、網上圖書館、網上藝術長廊等。其三,數字文化促進了全球文化交流。人類得以在全球范圍里獲取信息,生活發展。這是一種全新的文化,在某些國家已經部分實現了,在另一些國家還要經過很多年的學習。我國是有幸盡快進入這種社會文化的國家之一。盡管我們對這種文化的認識大多還停留在文稿打字的水平。
正象專家們解釋的那樣,在數字化社會文化中生存的特點是:全球化、分散權力、賦予權力、追求和諧。這是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社會管理效率才可能帶來的,無數思想家夢寐以求的。專家認為,構建數字文化發展的「人文生態」,改善數字化生存與交往,必須把握構建人文生態的「三原則」。 第一,「輔人技術」原則。數字化的本質應是輔人的技術,不能將其神秘化。畢竟人類要依靠自身五官的能力了解世界還要經過若干階段,在掌握某個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學會計算機、學會採集音視頻、學會製作網頁等。數字世界的人文生態,本質上也是適應人類在數字世界交往的需要而提出來的。 第二,「人文社會」原則。我們在肯定數字化世界對「社會人」生存與發展的價值的同時,還應珍視人類這一新的交往時空、交往天地,不斷加強「社會人」的人文教育,提升「社會人」的人文素質、培育「社會人」的人文精神,以更好地構建適應人類生存與交往的「數字人文社會」,並使之與現實的「人文社會」形成良好的互動。第三,「技術人文」原則。數字世界,是高技術、高人文融合的產物。如果僅僅強調其中的一方面,而忽視另一方面,就會降低數字化變革之於人類生存與社會發展所具有的整體意義。
首先,網路技術的發展,雖然對一些青少年產生了負面影響,導致「網路成癮」、「網路狂躁」等人格的扭曲,但它在整體上並沒導致「主體的喪失」,而是更進一步激發了主體的感知想像,塑造了可見、可聽、可感的虛擬現實。這個現實正迅速在影響著每一個網民,每一個熱愛網路生活的人。可以負責任的說是我們的社會成員還不能適應數字化社會的出現,不能適應在這種環境下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引導孩子,從教育體制上、教育理念上、教育手段上和教育方法上,還不能很好利用數字化的技術,發揮其長處。任何新技術出現就象核能武器出現一樣,人類需要適應它的產生,國家如何自律,人類如何自律,如何避免核擴散的威脅。數字化也一樣,需要全社會全人類產生新的文化範式,這是無法阻擋的事情,只能迎上去,主動適應它。
其次,網路語言和現實生活中的語言一樣,有其自身發展的規律。我們對網路語言的研究停留在一般語言學意義上的檢索、分類、歸納,不能從社會學意義上觀察其信息對稱導致的社會發展速度上的問題,以及其社會道德發展變化對速度的影響,比如網路色情的蔓延,網路暴力文化的風行究竟屬於什麼性質,如何解除、化解。
再次,作為一種全新的人際傳播媒介,網路傳播與此前廣泛使用的人際傳媒如電話、電報相比,它從「感官性、全息性、面對面」等幾個層面,均大大地朝人性化方向邁進了一步;與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大眾傳媒相比,網路作為多媒體,兼容了現階段人類所可能接收的全部的意義表現形式,在同一個物質實體上為全方位信息接收、發送提供了可能。
最後,網路人文精神既是構建數字人文生態的核心,又是形成良好的數字人文生態的關鍵。當然相關的研究需要綜合跨學科的專業隊伍,只是我國似乎還沒有專門人才。
I. 請問小明有30元錢,是小華的2倍少4元,小華有多少元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中作政府工作報告時首次提出「鼓勵企業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隨著「工匠精神」被正式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當中,一時之間「工匠精神」也成為廣受社會各行業熱議的一個重要詞彙。有人提出在高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一切變得皆有可能,我們還需要「工匠精神」嗎?答案是肯定的,「工匠精神」不是簡單對人員技能、知識的要求,更是對工作人員工作熱情、理想信念的要求,倡導工作人員以自身超高的專業素養來認真對待本職崗位工作,從滿足客戶的切實需求出發,來對自身工作質量開展極致的追求。其中也包含著對工作人員工作地位的尊重。因此,在倡導「以人為本」的今天,「工匠精神」永不落伍,且極具重要的現實意義。具體到教育行業而言,教師的工作不僅僅在於形式上的教書育人,更在於以其專業的教師素養、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來對學生的正確價值觀進行科學的引導,使高職院校所培育出來的學生成長為時代發展所需要的人才。由此可見,教師這一職業肩負著為各行業發展、國家建設培育高素質人才的重要歷史使命。因此,教師隊伍綜合質量建設情況已經成為當前影響高校人才培育質量的關鍵所在,我們需要藉助「工匠精神」的弘揚,來切實提升高職院校教師隊伍綜合素養,使「工匠精神」所包含的工匠文化、恪盡職守等職業操守可以在教師隊伍當中得到很好的傳承。為此,我們有必要就高職院校「工匠型」教師培育工作開展情況展開一番深入的研究與探討。
一、高職院校「工匠型」教師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薪資福利不高,缺乏物質保障
教師的主要工作,就是通過教書育人來獲得一定的薪資報酬,薪資福利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教師工作的積極性。除了基礎工資之外,公積金、社會保險等也是教師薪資福利的重要組成部分。近些年以來,社會經濟不斷快速發展,人們的消費水平越來越高,但是,很多高職院校的教師薪資福利增長較慢。相比來說,教師的收入等於變相地減少了。而教師為了維持生計,單純依靠這些薪資收入已經無法應對越來越高的物價。尤其是近些年來房價的突飛猛漲,讓教師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當人們的基本生活都難以維持的時候,就有可能會為了尋求更多的金錢收入而勞苦奔波,教師所能採取的辦法可能就是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之外,私下為學生開設輔導班賺取外快。在這種情況下,高職院校要想培養「工匠型」教師,是非常困難的,教師要學習更多的知識、承擔更為繁重的工作,卻得不到更多的薪資報酬,自然也就沒有積極參與的動力。
(二)「工匠精神」相關方面的培訓較少
要能夠讓教師更高效率地把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學生,用自身的職業道德素質來感染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教師首先應當正確解讀「工匠型」教師的含義。而培養「工匠型」教師是近些年來剛剛開始大力提倡和鼓勵的,許多高職院校的教師平時忙於日常教學工作,並未能靜下心來仔細地思考「工匠型」教師真正的內涵,更無法做到將「工匠精神」運用到平時的教學工作中去。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當前的高職院校還沒有完全開展「工匠型」教師培養的工作。由於這一方面的培訓比較少,而教師自身又很難自發地組織進行培訓工作,這就使得教師缺少學習的機會,也就無法真正理解當前新型教育要求之下的「工匠精神」的深刻內涵,當然也就無法在教學工作中去踐行「工匠精神」,培養具備良好品質的學生。
(三)未能形成良好的「工匠精神」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不止是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和身心健康成長有著深遠的影響,對教師的思想觀念和行為舉止也有著重要的影響。優良的校園文化氛圍,不僅能夠促進教師自覺地接受文化的熏陶,使其主動地學習更多的知識,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還有利於培養教師優秀的職業道德精神。「工匠型」教師的培養,不止是要依靠高職院校舉辦的定期培訓,也需要依靠校園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然而,由於「工匠精神」這一教師培養目標的提出時間比較短,很多高職院校還未能來得及將這一理念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當中去。雖然當前高職院校在積極地開展校園文化建設工作,但是缺乏了「工匠精神」的融入,也就無法對培養「工匠型」教師形成有利的影響。
二、高職院校「工匠型」教師培養路徑和策略
(一)制定合理的薪資福利制度,為教師提供更好的物質保障
最近一段時期,國家的政策和高職院校的相關制度都在不斷改善,為教師提供了更好的薪資福利,然而,相對於實際的經濟發展速度來說,教師的薪資福利提升速度還遠遠落後。通過對教師薪資福利滿意度的調查不難發現,絕大多數的教師對於如今的薪資福利依舊不太滿意。尤其是對於那些需要承擔家庭重任、需要購房購車的教師來說,他們的薪資遠遠不夠支撐日常生活開銷。有些高職院校出於特殊原因,取消了原本應當屬於教師的福利,雖然教師的工資看上去沒有減少甚至可能增多,但實際上教師最終獲得的報酬卻減少了,使得教師的實際收入水平有所下降。針對這種情況,國家應當制定更為合理的薪資福利制度,對高職院校教師的薪資福利進行適當的調整,以更好的福利待遇來保障教師的正常收入,使教師不必為了生計而擔憂。這樣,教師才能夠將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當中。當高職院校提倡培養「工匠型」教師時,教師們也更願意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通過提升自身的整體素質,以「工匠精神」向學生傳達良好的思想道德觀念,把學生培養成為品德高尚的人才。 (二)以「工匠型」教師培養為基礎,豐富培訓內容
雖然目前部分高職院校已經開始著手「工匠型」教師的培養工作,但是由於起步晚,培養經驗不足,培訓內容方面比較單一枯燥。而教師在落實「工匠精神」的時候,認為這不過是高職院校所舉辦的一項形式主義的培訓活動,並不願意積極主動地去參與。在培訓的過程中,由於教師存在抵觸心理,不願意認真地學習培訓知識,「工匠型」教師培養工作也就達不到理想中的效果。為了切實落實「工匠型」培養,通過對教師的培訓使其真正掌握「工匠型」教師的深刻含義,並且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踐行「工匠精神」,高職院校必須豐富「工匠型」教師培訓的內容。首先,應當將「工匠精神」的具體含義列為理論培訓的基礎,通過對「工匠精神」的仔細研讀,將這一先進理念傳達給教師,使其領會到其中的精髓,加深教師對工匠精神的理解,轉變其教育工作理念。其次,要通過借鑒實際「工匠型」教師培訓案例,讓教師看到那些已經成功完成「工匠型」教師培訓的成果,以這些具備「工匠精神」的教師為榜樣,不斷努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最後,要通過教學實踐,持久進行「工匠型」教師的培訓。教師的主要工作就是教書育人,「工匠型」教師培訓的最終目的也是為了通過教師的「工匠精神」來開展教育工作,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未來走向社會後貢獻自己的價值。因此,在教學工作中進行「工匠型」培訓實踐,也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內容。
(三)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激勵「工匠型」教師的成長
良好的校園文化能夠讓教師充分感受到高職院校的勃勃生機,能夠看到周圍其他教師在為了教學工作主動奉獻自己,學生們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而刻苦學習,這種美好的校園文化會帶給教師深刻的印象,使其為了自己能夠承擔這份教學工作而感到自豪。為此,高職院校應當加快校園文化建設的進程。首先,高職院校應當通過不斷的宣傳教育,幫助全校師生樹立良好的思想道德觀念,讓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教師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用美好的人文精神來感染對方。其次,高職院校應當優化校園環境,在校園內設立名人雕塑、文化長廊等設施,從而對教師的思想行為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最後,高職院校可以定期舉辦「工匠型」教師評比活動,選出那些積極參與「工匠型」培養並且取得一定成就的教師,給予適當的獎勵,以此來鼓勵全體教師勇爭先鋒。
(四)培養教師的「工匠型」發展意識
要想實現教師的「工匠型」培養,就必須突出教師自身的主體地位。教師具備相應的「工匠型」發展意識,才能夠主動地接受相關知識的培訓,才願意主動地塑造自己的「工匠精神」,完成教書育人的偉大使命。因此,必須加強對教師的「工匠型」意識的培養,使其能夠不斷地學習新知識、磨煉教學技能,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當前高職院校的「工匠型」教師培養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這一工作的正常開展。針對這些問題,採取合理的薪資報酬為教師提供物質保障、豐富「工匠型」教師培訓內容、建設良好的校園文化、培養教師的「工匠型」發展意識等路徑,以更好的培養策略,促進教師「工匠精神」的形成,鼓勵教師積極主動地接受「工匠型」培養,提升教師的精神高度,使其有更大的動力投入到教育教學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