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一年級數學第七單元重點知識
擴展閱讀
中國美食知識大全集 2024-11-15 22:03:35
怎麼防止同學叫外號 2024-11-15 21:38:19

一年級數學第七單元重點知識

發布時間: 2022-07-06 04:12:58

①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課本有什麼內容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材下冊目錄
第一單元 位置:
1、 位置(1)
2、 位置(2)

第二單元 20以內的退位減法:
1、 十幾減9
2、 十幾減8

3、 十幾減7
4、 十幾減6、5、4、3、2

第三單元 圖形的拼組:
1、 圖形的拼組(1)
2、 圖形的拼組(2)

第四單元 100以內數的認識:
1、 數數、數的組成
2、 讀數、寫數
3、 數的順序、比較數的大小
4、 整十數加一位數、相應的減法

第五單元 認識人民幣:
1、 認識人民幣
2、 簡單的計算

第六單元 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
1、 整十數加和減整十數
2、 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
3、 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

第七單元 認識時間:
1、 認識時間(1)
2、 認識時間(2
3、 單元測試題

第八單元 找規律:
1、 找規律(1)
2、 找規律(2)

第九單元 統計:
1、 統計

2、 單元測試題

第十單元 總復習:
1、 總復習(1)
2、 總復習(2)

② 一年級下學期數學都學習什麼知識啊想給孩子復習一下!

一年級下冊數學共七個單元和一個期末復習。分別為:第一單元減法(20以內的退位減法)、第二單元認識圖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第三單元認數(認識100以內的數學)、第四單元加法和減法1(筆算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兩位數不進位、不退位的計算)、第五單元認識人民幣、第六單元加法和減法2(筆算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兩位數進位、退位的計算)、第七單元統計第八單元期末復習。
以下為各單元所包含的知識點:
第一單元20以內的退位減法。

分三段安排: (1)十幾減9;(2)十幾減8、7;(3)十幾減6、5、4、3、2;

第二單元1、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平行四邊形

③ 一年級的數學主要學什麼啊

(一)數與代數 求採納 謝謝樓主
1、第一單元《生活中的數》。基於兒童數數的經驗,結合具體的情景認識10以內的數的意義,會認、會讀、會寫0--10的數,會用它們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初步體會基數與序數的含義,初步感受「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初步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第二單元《比較》。通過比較具體數量多少的數學活動,獲得對「>、<、=」等符號的意義的理解,並會用這些符號表示10以內的數的大小;經歷比高矮、比輕重、比長短等實踐操作或數學思考活動,體驗「比」的方法的多樣性與合理性;並在描述或傾聽各自思考過程的交流中,體會學會有條理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學會傾聽的重要性。
3、第三單元《加減法〈一〉》。經歷從實際問題抽象10以內的加減算式,並加以解釋和應用的過程,體會加減法的含義,初步感受加減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能正確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掌握10以內數的分解與合成的技能;通過整理加、減法算式,並探索其間規律性的活動,培養與發展數感。
4、第七單元《加減法〈二〉》。經歷表示11--20的數的具體操作及其概括過程,初步體會用十進制記數的位值原理,會數、讀、寫20日內數,掌握它們的順序,會比較它們的大小,結合解決問題的活動,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經歷與同伴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體會演算法的多樣性,學會20以內的進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練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感受加減法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5、第八單元
(二)空間與圖形
1、第五單元《位置與順序》。結合生動有趣的情境或活動,體會前、後、上、下、左、右的位置與順序,回用前、後、上、下、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2、第六單元《認識物體》。通過對實物和模型的觀察、操作、分類等活動,獲得對簡單幾何體的直觀經驗,能直觀辨認它們的形狀是長方形、正方形、圓柱或球,能直觀辨認長方形、正方形、圓柱或球等立體圖形。
(三)統計與概率
1、第四單元《分類》。結合日常生活中必須進行的分類活動,感受分類的必要性,能按照給定的標准或選擇某個標准對物體進行比較、排列和分類,並在這些活動中體驗活動結果在同一標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標准下的多樣性。
2、第九單元《統計》。根據簡單的、現實的問題進行統計活動,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過程,感受統計的必要性;結合實例,認識統計表和形象統計圖,會填補相應當圖標;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實踐活動
本冊教材的正文和習題中提供了許多適合一年級小學生的實踐活動或小調查。例如:
1、找一找,說一說。「我找3個比我高的人」「我找2個和我同歲的人」「我找......」
2、說一說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0。
3、說一說你在生活中發現的加法問題。
4、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間,向同伴說一說你是怎樣整理的。
5、到圖書館或書店看一看,圖書是怎麼分類的,並與同伴說一說。
6、調查太陽剛升起,大約是幾時?太陽剛落下,大約是幾時?調查你們班每個小組男生、女生人數,並試著提出一些數學問題。
7、調查你們班10名同學的上學情況。(1)乘車上學,還是步行上學?(2)結伴走還是單獨走?等等
學生經歷上述觀察、調查等實踐活動,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實踐活動經驗,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的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中的作用。
教學計劃
(一)數學教學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
數學教學必須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符合學生的發展水平和數學接受能力。符合學生的發展水平的教學應有實際背景,利用學生的經驗,使用學生可以接受的語言,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通過探索和考察數學概念得出含義,使學生有機會討論他們的想法。
(二)要逐步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為了避免小組學習流於形式,就必須用心培養學生交流技能。交流既有信息輸出,也有信息輸入,所以加談、傾聽、閱讀、書寫是基本的交流技能;此外對數學而言,交流還應具有描述的技能。
(三)緊扣數學活動的目的設計安排活動
數學教學活動是數學的教學,每一個教學活動都應該有明確的目的,而活動本身有是實現目的的手段和過程。
(四)做練習、寫作業是數學課堂教學中鞏固知識、習得技能的必要環節
(五)重視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
要結合學習數學的過程評價學生對數學概念知識的理解。學生只有理解了數學概念和它們的意義或解釋,他們才能理解數學、有意義的「做數學」。
(六)重視對學生初步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
對解決問題的評價,首先應注意評價學生對問題的描述,即怎樣把情境圖呈現的問題,用口頭語言完整地描述出來。
(七)重視對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與態度的評價
對一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與態度的評價,主要通過課堂觀察來收集有關的信息,象他們參與班級討論中,試圖解決問題中,獨立或小組學習中,無時不在顯示他們對

④ 北師版數學一年級第七單元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要通過利用顏色、線條、圖形、聯想和想像來繪制。

用文字將自己的想法「畫出來」,用圖像將數字呈現出來,把一長串枯燥的信息變成彩色的、容易記憶的、有高度組織性的圖畫。

將數學思維導圖和大腦建立連接,就是每次看見這個知識,就在大腦中出這個知識的思維導圖,就成為他們之間的鏈接。



(4)一年級數學第七單元重點知識擴展閱讀:

思維導圖能將知識點以圖形的形式展現出來,把復雜的數學邏輯推理簡單化,完全符合人類記憶理解能力特點,效果提升數百倍;

充分利用了右腦對圖像的記憶功能,大大提高我們對數學公式、定義的記憶功能;五年級下冊數學思維導圖對數學考試,分析解決問題,知識剖析及歸類等也有很大的作用。

⑤ 初一下數學重點

七年級下冊要點總結

第一章 整式的運算

一、單項式、單項式的次數:

只含有數字與字母的積的代數式叫做單項式。單獨的一個數或一個字母也是單項式。

一個單項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數的和叫做這個單項式的次數。

二、多項式

1、多項式、多項式的次數、項

幾個單項式的和叫做多項式。其中每個單項式叫做這個多項式的項。多項式中不含字母的項叫做常數項。多項式中次數最高的項的次數,叫做這個多項式的次數。

三、整式:單項式和多項式統稱為整式。

四、整式的加減法:

整式加減法的一般步驟:(1)去括弧;(2)合並同類項。

五、冪的運算性質:

1、同底數冪的乘法:a

2、冪的乘方:

3、積的乘方:

4、同底數冪的除法:

六、零指數冪和負整數指數冪:

1、零指數冪:

2、負整數指數冪:

七、整式的乘除法:

1、單項式乘以單項式:

法則:單項式與單項式相乘,把它們的系數、相同字母的冪分別相乘,其餘的字母連同它的指數不變,作為積的因式。

2、單項式乘以多項式:

法則:單項式與多項式相乘,就是根據分配律用單項式去乘多項式的每一項,再把所得的積相加。

3、多項式乘以多項式:

多項式與多項式相乘,先用一個多項式的每一項乘另一個多項式的每一項,再把所得的積相加。

4、單項式除以單項式:

單項式相除,把系數、同底數冪分別相除後,作為商的因式;對於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則連同它的指數一起作為商的一個因式。

5、多項式除以單項式:

多項式除以單項式,先把這個多項式的每一項分別除以單項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八、整式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

2、完全平方公式:

第二章 平行線與相交線

一、餘角和補角:

1、餘角:

定義:如果兩個角的和是直角,那麼稱這兩個角互為餘角。

性質:同角或等角的餘角相等。

2、補角:

定義:如果兩個角的和是平角,那麼稱這兩個角互為補角。

性質:同角或等角的補角相等。

二、對頂角:

我們把兩條直線相交所構成的四個角中,有公共頂點且角的兩邊互為反向延長線的兩個角叫做對頂角。

對頂角的性質:對頂角相等。

三、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

直線AB,CD與EF相交(或者說兩條直線AB,CD被第三條直線EF所截),構成八個角。其中∠1與∠5這兩個角分別在AB,CD的上方,並且在EF的同側,像這樣位置相同的一對角叫做同位角;∠3與∠5這兩個角都在AB,CD之間,並且在EF的異側,像這樣位置的兩個角叫做內錯角;∠3與∠6在直線AB,CD之間,並側在EF的同側,像這樣位置的兩個角叫做同旁內角。

四、平行線的判定:

1、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麼兩直線平行。簡稱: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2、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如果內錯角相等,那麼兩直線平行。簡稱: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3、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如果同旁內角互補,那麼兩直線平行。簡稱: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補充平行線的判定方法:

(1)平行於同一條直線的兩直線平行。

(2)在同一平面內,垂直於同一條直線的兩直線平行。

(3)平行線的定義。

五、平行線的性質:

(1)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2)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3)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

六、尺規作圖:

1、作一條線段等於已知線段。

2、作一個角等於已知角。

第三章 生活中的數據

一、科學記數法:

一般地,一個絕對值較小的數可以表示成 的形式,其中 ,n是負整數。

二、近似數和有效數字:

1、近似數:

利用四捨五入法取一個數的近似數時,四捨五入到哪一位,就說這個近似數精確到哪一位。

2、有效數字:對於一個近似數,從左邊第一個不是0的數字起,到精確到的數位止,所有的數字都叫做這個近似數的有效數字。

三、形象統計圖:

第四章 概率

一、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人們通常用1(或100)來表示必然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用0來表示不可能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二、游戲是否公平:

游戲對雙方公平是指雙方獲勝的可能性相同。

三、摸到紅球的概率:

1、概率的意義

P(摸到紅球=

2、確定事件和不確定事件的概率:

(1)必然事件發生的概率為1記作P(必然事件)=1

(2)不可能事件發生的概率為0,P(不可能事件)=0

(3)如果A為不確定事件 ,那麼0<P(A)<1

3、概率的求法:

一般地,如果在一次試驗中,有n種可能的結果,並且它們發生的可能性都相等,事件A包含其中的m個結果,那麼事件A發生的概率為P(A)=

第五章 三角形

一、三角形及其有關概念

1、三角形:

由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條線段首尾順次相接所組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組成三角形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邊;相鄰兩邊的公共端點叫做三角形的頂點;相鄰兩邊所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內角,簡稱三角形的角。

2、三角形的表示:

三角形用符號「 」表示,頂點是A、B、C的三角形記作「 ABC」,讀作「三角形ABC」。

3、三角形的三邊關系:

(1)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

(2)三角形的兩邊之差小於第三邊。

(3)作用:

①判斷三條已知線段能否組成三角形

②當已知兩邊時,可確定第三邊的范圍。

③證明線段不等關系。

4、三角形的內角的關系:

(1)三角形三個內角和等於180°。

(2)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互余。

5、三角形的穩定性:

三角形的形狀是固定的,三角形的這個性質叫做三角形的穩定性。

6、三角形的分類:

(1)三角形按邊分類:

不等邊三角形

三角形 底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邊三角形

(2)三角形按角分類:

直角三角形(有一個角為直角的三角形)

三角形 銳角三角形(三個角都是銳角的三角形)

斜三角形

鈍角三角形(有一個角為鈍角的三角形)

把邊和角聯系在一起,我們又有一種特殊的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它是兩條直角邊相等的直角三角形。

7、三角形的三種重要線段:

(1)三角形的角平分線:

定義:在三角形中,一個內角的平分線與它的對邊相交,這個角的頂點與交點之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線。

性質:三角形的三條角平分線交於一點。交點在三角形的內部。

(2)三角形的中線:

定義:在三角形中,連接一個頂點和它對邊的中點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線。

性質:三角形的三條中線交於一點,交點在三角形的內部。

(3)三角形的高線:

定義:從三角形一個頂點向它的對邊所在直線作垂線,頂點和垂足之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線(簡稱三角形的高)。

性質:三角形的三條高所在的直線交於一點。銳角三角形的三條高線的交點在它的內部;直角三角形的三條高線的交點是它的斜邊的中點;鈍角三角形的三條高所在的直線的交點在它的外部;

8、三角形的面積:

三角形的面積= ×底×高

二、全等圖形:

定義:能夠完全重合的兩個圖形叫做全等圖形。

性質:全等圖形的形狀和大小都相同。

三、全等三角形

1、全等三角形及有關概念:

能夠完全重合的兩個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兩個三角形全等時,互相重合的頂點叫做對應頂點,互相重合的邊叫做對應邊,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對應角。

2、全等三角形的表示:

全等用符號「≌」表示,讀作「全等於」。如△ABC≌△DEF,讀作「三角形ABC全等於三角形DEF」。

註:記兩個全等三角形時,通常把表示對應頂點的字母寫在對應的位置上。

3、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相等,對應角相等。

4、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邊邊邊:有三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可簡寫成「邊邊邊」或「SSS」)。

(2)角邊角:兩角和它們的夾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可簡寫成「角邊角」或「ASA」)

(3)角角邊:兩角和其中一角的對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可簡寫成「角角邊」或「AAS」)

(4)邊角邊:兩邊和它們的夾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可簡寫成「邊角邊」或「SAS」)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對於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判定它們全等時,還有HL定理(斜邊、直角邊定理):斜邊和一條直角邊對應相等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簡寫成「斜邊、直角邊」或「HL」)

第六章 變數之間的關系

1、變數、自變數、因變數:

2、函數的三種表示法:

(1)關系式法

(2)列表法

(3)圖像法

第七章 生活中的軸對稱

一、軸對稱

1、軸對稱圖形:

如果一個圖形沿一條直線折疊後,直線兩旁的部分能夠互相重合,那麼這個圖形叫做軸對稱圖形,這條直線叫做對稱軸。

2、軸對稱:

對於兩個圖形,如果沿一條直線對折後,它們能夠完全重合,那麼稱這兩個圖形成軸對稱,這條直線就是對稱軸。

3、性質:

(1)對應點所連的線段被對稱軸垂直平分。

(2)對應線段相等,對應角相等。

二、角平分線的性質:

角平分線上的點到這個角的兩邊的距離相等。

三、線段的垂直平分線(簡稱中垂線):

定義:垂直於一條線段並且平分這條線段的直線是這條線段的垂直平分線。

性質:線段垂直平分線上的點到這條線段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

四、等腰三角形

1、等腰三角形:有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1)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

(2)等腰三角形頂角的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底邊上的高重合(也稱「三線合一」),

(3)等腰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等腰三角形頂角的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底邊上的高它們所在的直線都是等腰三角形的對稱軸。

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有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如果一個三角形有兩個角相等,那麼它們所對的邊也相等

五、等邊三角形:

1、等邊三角形:三邊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邊三角形。

2、等邊三角形的性質:

(1)具有等腰三角形的所有性質。

(2)等邊三角形的各個角都相等,並且每個角都等於60°。

3、等邊三角形的判定

(1)三邊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2):三個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3):有一個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⑥ 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材—共有幾個單元,哪個單元是重點。

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材分析和教學目標
(一)數與代數
1、第一單元《生活中的數》。基於兒童數數的經驗,結合具體的情景認識10以內的數的意義,會認、會讀、會寫0--10的數,會用它們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初步體會基數與序數的含義,初步感受「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初步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第二單元《比較》。通過比較具體數量多少的數學活動,獲得對「>、<、=」等符號的意義的理解,並會用這些符號表示10以內的數的大小;經歷比高矮、比輕重、比長短等實踐操作或數學思考活動,體驗「比」的方法的多樣性與合理性;並在描述或傾聽各自思考過程的交流中,體會學會有條理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學會傾聽的重要性。
3、第三單元《加減法〈一〉》。經歷從實際問題抽象10以內的加減算式,並加以解釋和應用的過程,體會加減法的含義,初步感受加減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能正確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掌握10以內數的分解與合成的技能;通過整理加、減法算式,並探索其間規律性的活動,培養與發展數感。
4、第七單元《加減法〈二〉》。經歷表示11--20的數的具體操作及其概括過程,初步體會用十進制記數的位值原理,會數、讀、寫20日內數,掌握它們的順序,會比較它們的大小,結合解決問題的活動,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經歷與同伴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體會演算法的多樣性,學會20以內的進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練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感受加減法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5、第八單元
(二)空間與圖形
1、第五單元《位置與順序》。結合生動有趣的情境或活動,體會前、後、上、下、左、右的位置與順序,回用前、後、上、下、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2、第六單元《認識物體》。通過對實物和模型的觀察、操作、分類等活動,獲得對簡單幾何體的直觀經驗,能直觀辨認它們的形狀是長方形、正方形、圓柱或球,能直觀辨認長方形、正方形、圓柱或球等立體圖形。
(三)統計與概率
1、第四單元《分類》。結合日常生活中必須進行的分類活動,感受分類的必要性,能按照給定的標准或選擇某個標准對物體進行比較、排列和分類,並在這些活動中體驗活動結果在同一標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標准下的多樣性。
2、第九單元《統計》。根據簡單的、現實的問題進行統計活動,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過程,感受統計的必要性;結合實例,認識統計表和形象統計圖,會填補相應當圖標;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實踐活動
本冊教材的正文和習題中提供了許多適合一年級小學生的實踐活動或小調查。例如:
1、找一找,說一說。「我找3個比我高的人」「我找2個和我同歲的人」「我找......」
2、說一說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0。
3、說一說你在生活中發現的加法問題。
4、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間,向同伴說一說你是怎樣整理的。
5、到圖書館或書店看一看,圖書是怎麼分類的,並與同伴說一說。
6、調查太陽剛升起,大約是幾時?太陽剛落下,大約是幾時?調查你們班每個小組男生、女生人數,並試著提出一些數學問題。
7、調查你們班10名同學的上學情況。(1)乘車上學,還是步行上學?(2)結伴走還是單獨走?等等
學生經歷上述觀察、調查等實踐活動,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實踐活動經驗,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的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中的作用。
教學計劃
(一)數學教學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
數學教學必須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符合學生的發展水平和數學接受能力。符合學生的發展水平的教學應有實際背景,利用學生的經驗,使用學生可以接受的語言,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通過探索和考察數學概念得出含義,使學生有機會討論他們的想法。
(二)要逐步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為了避免小組學習流於形式,就必須用心培養學生交流技能。交流既有信息輸出,也有信息輸入,所以加談、傾聽、閱讀、書寫是基本的交流技能;此外對數學而言,交流還應具有描述的技能。
(三)緊扣數學活動的目的設計安排活動
數學教學活動是數學的教學,每一個教學活動都應該有明確的目的,而活動本身有是實現目的的手段和過程。
(四)做練習、寫作業是數學課堂教學中鞏固知識、習得技能的必要環節
(五)重視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
要結合學習數學的過程評價學生對數學概念知識的理解。學生只有理解了數學概念和它們的意義或解釋,他們才能理解數學、有意義的「做數學」。
(六)重視對學生初步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
對解決問題的評價,首先應注意評價學生對問題的描述,即怎樣把情境圖呈現的問題,用口頭語言完整地描述出來。
(七)重視對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與態度的評價
對一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與態度的評價,主要通過課堂觀察來收集有關的信息,象他們參與班級討論中,試圖解決問題中,獨立或小組學習中,無時不在顯示他們對數學學習的情感與態度,能看出是否有信心,是否有興趣,是否樂於探究,是否有毅力,是否有好奇心,誰敢於質疑。

⑦ 一年級北師大版數學上冊第七單元有幾棵樹教學反思

本節課通過解決「有幾棵樹」這一問題,讓學生學會「8加幾」的進位加法,進一步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在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如在導入時,我先讓學生觀圖,並說說這幅圖的圖意,再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學生們經這思考,踴躍發言:如第一行比第二行多幾棵樹?第二行比第一行少幾棵?一共有幾棵樹?並列出相應算式解決問題。在學習8+6時,通過動手操作鞏固上面學到的算理,結合9+幾的計算方法,拿出小棒,擺一擺,算一算,同桌討論說說你是怎樣想的,學生們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
生1:用小棒一根一根地數。生2:用手指頭數。
生3:把6分成2和4。8+2=1010+4=14
生4:把8分成4和4。6+4=1010+4=14
生5:因為9+6=15,所以8+6=14。在這節課中,學生們學得生動活潑,大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想法,創新的火花在課堂中自然而然地迸射出來,充分體現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課後,在評課時,有的老師提出可以向學生講明哪種方法最好。強化「湊十法」的計算方法。我反思一下,演算法多樣化是數學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思想。鼓勵學生學習演算法多樣化要尊重學生的獨立思想。學生的表達多樣化,學生的解題多樣化,但不是學哪種方法最好,學生喜歡的方法就是最好。如果從過去的教學理念出發,的確可以向學生點明哪種方法是最好的,既節約時間,又把科學的東西簡單明了地教給了學生。可新的課程標准,就不可輕易下結論。因為,新的課程標准要求「三維」目標,除了過去我們一再強調的知識與技能外,還有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者渾然一體。怎樣讓每個相信自己的能力,建立學習的信心,熱愛數學課堂?這樣的情感與態度,是應該從每一節課開始培養的。一年級,這是一個剛剛燃起思維火花的年齡。這時候,教師任何一個不恰當的眼神、手勢,一句不經意的言語,都有可能化作澆滅兒童思維火花的冰水。這幾種演算法,在我們看來,有些確實不盡完美,但這畢竟是孩子自己想出來的,適合他們的方法就是最好的。
雖然課堂學生很活躍,但我覺得有點亂,怎樣才能使課堂做到活而不亂?

⑧ 一年級數學有幾瓶牛奶教學反思

《有幾瓶牛奶》是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上冊第七單元的內容,學習的是「9+幾」的進位加法。這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11--20各數的認識以及20以內不進位的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學習進位加法的起始課。「9+幾」的知識還是後續學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乃至多位數加法運算的奠基石,學生將第一次接觸「湊十」這種計算方法,對他們來說要理解掌握是一個大挑戰。在學生運算能力發展過程中,或者說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9+幾」作為學生學習的難點,不好掌握。我認為本課難就難在學生對「湊十」法的掌握與運用。有的孩子寧可去掰手指一個一個地數數也不用這個方法。歸根結底一是孩子沒有體會到「湊十」的方便性和必要性;二是對進位加法的算理不理解,造成了認知盲區。才會覺得沒有掰手指直觀方便。所以我們在設計教學時本著以「理」服人的目標從兩方面入手展開教學。即:首先讓孩子體會「湊十」的優勢;然後再在探究算理上下功夫,讓孩子心悅誠服地在後續練習中自覺應用,提升運算能力。
一、巧設情境,感知意義。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知、體會「湊十」的方便性和必要性,我們的情境設計從復習准備的口算題目開始。以往的教學中往往會在復習階段設計拆分數(把1個一位數拆分成1和幾)和連加(9加1再加1個一位數)的練習。但我們以為這樣的練習看似為後續學習計算方法做好了鋪墊,但這種方法很可能在學生探究9加幾演算法時,人為地把他們推進了一個狹隘的思維通道(即一定要把9湊成10) ,在無形中限制了學生思路,不利於體現演算法多樣化的思想。
細細想來9加幾的演算法多種多樣,但有一個共同的思路——'湊十',即:將9加幾轉化成10加一個數。所以我們設計復習題時,只復習10加幾的口算。讓學生體驗10加一個數比較簡便,從而為幫助學生理解'湊十'法做好鋪墊。
其次,我們在探究新知前還安排了一個「取鉛筆」的活動,即給學生提供10支一袋和零散的鉛筆,要求他們取出十幾支鉛筆。並重點交流取的方法,引導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進一步感知、體會10加一個數比較簡便,為後續的探究演算法、理解算理做准備。
二、動手操作,自主探索。
《2011版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建構主義學說也認為,數學學習的過程是一個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生獲取數學知識、方法、思想不能單純依賴教師的講解,更多地是要在數學活動中自己理解、感悟、發展,內化。所以,我們在演算法探究環節就先充分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獨立思考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課堂上學生很活躍出現了數數、擺小棒、撥計數器、畫數線等多種多樣方法。
這個環節我們給了學生更多的信任,堅持只做觀察者,對學生的探究活動決不包辦代替。做到讓孩子們多思考、多動手、多實踐,提高他們的參與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寬他們的思維,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與活力。
三、探索規律,發展思維。
演算法多樣是對學生思維的「放」,課上到這里還要有一個「收」的重要環節,即:對比演算法,小結計算規律,再認識「湊十」。
一年級學生認知規律和知識結構比較粗淺,他們往往更關注自主探究的過程,不善於傾聽他人,很少對比思考自己與他人方法的異同。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在學生匯報演算法後,設計了一個整理的活動,引導學生對比不同演算法逐步發現9加幾的加法計算規律,提升學生的思維水平。
通過本課的教學告訴我們:數的運算的價值追求,除了理解計算原理、掌握計算方法、形成計算技能之外,還應加強對學生思維能力、數學思想和理性精神的培養。由此我們想到如果在對比觀察小結計算規律的環節,對9+幾的算式做個結構化的展示,會讓計算規律更明晰,同時還能滲透有條理思維習慣的養成。這樣的課堂更具思維含量,對學生的發展就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