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兩代人之間有代溝怎麼辦
進入青春期的青少年因依附性減弱,獨立性增強,從而使親子兩代人在對待事物的認識上產生一定的距離,由於態度的不同及意見分歧,因此出現了一條心理上的鴻溝。致使青少年朋友認為父母不了解他們,不關心他們,有事不願與家長談,寧可與同學談,甚至以不滿、頂撞、反抗、違法等方式試圖擺脫成人或社會的監護,以自己的方式行事,堅持自己的理想判斷是非的標准。
解決建議:(1)了解代溝的表現類型,全面認識這一現象。思想方面:上一代比較務實、保守、不主張批評。下一代主張自由、創新、開放的思想,希望把自己的意見表現出來。生活方面:上一代重實際,似乎不注意生活的享受,下一代則多幻想,比較重視享受。家庭責任方面:上一代對家庭願作全部犧牲,主張大家庭制,認為子女必須孝順服從父母。下一代重視個人的享受和自由,喜歡小家庭制,認為子女的意見應被考慮。政治方面:上一代多不贊成參與政治,下一代則認為應多參與,對不滿的現象,希望能有機會表示意見。行為方面:上一代贊成維持傳統的形式,處事謹慎、冷靜,認為作事應有原則,穩扎穩打,不接受新的花樣。下一代則喜歡冒險性的活動,敢作敢為,認為各人應按自己的意見行事,不必顧及別人的看法,不應有太多拘束。交流交往方面:上一代態度保守,認為男女交往是件嚴重的事;下一代則主張廣泛交遊,與人交往是不可缺少的經驗,與異性交往沒什麼嚴重性。用錢方面:上一代節省,重視金錢的實用價值,下一代則不懂得節省,希望怎麼用就怎麼用。服裝方面;上一代贊成保守、大方而樸素的服飾,下一代則喜歡能表現其活力的衣著,認為服裝要跟得上時代,穿著能體現個性。
(2)了解代溝形成的原因。
①兩代人生長環境的差異,一個人的基本行為模式和態度,自幼年開始逐漸形成,常會保留到青年期以至成人階段。兩代人的態度和價值觀念也就不盡相同。
②兩代人在個體發展過程上存在差異。年青一代的體力和智力發展非常迅速,他們喜好活動,不畏艱難,而成年人的一些態度和觀念已基本定型,較少變化,致使兩代人之間存在差異。
③兩代人在社會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社會對他們的要求和期望也不同。上一代人必須負有責任,而下一代人則因年輕,富有朝氣,承擔的社會責任相對少一些。
④兩代人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不同。社會觀念、社會環境、工作性質、生活方式、人際關系等的變化,對上一代人沖擊較大,他們還不能很快適應這個時代的發展,而正處在這個時代的青少年,能很快迎合這個時代,能夠快速而准確的接受新鮮事物,進而納入到自己的價值體系中,於是兩代人之間便因此出現摩擦。
(3)承認代溝的存在,而不要迴避,及時進行溝通。兩代之間進行溝通,可能是一方接納了另一方的意見或態度,但這里所說的接納,不是被動或勉強的接納,而是在徹底了解對方的態度,並且發現這些態度更能適應於當時的情境,因而願意自動放棄本身的意見,心悅誠服地接受對方的意見。
(4)意見融合。兩代之間可以各自陳述自己的意見,說出之所以這么做的理由,雙方可以尋求一種途徑,將從人的意見融合成為一個新的意見,在這種情況下,融合而得的行為方式往往能兼顧雙方原有意見的優點,而形成比原來任何一方的看法更完美的意見,雙方都能高高興興的接受。
(5)在相互溝通的時候,每一方都應多從對方的立場和觀點去設想。尊重對方的想法,給對方以一種理解和開明的態度,這樣有助於雙方在意見上達到一致,既使不一致,也可以形成折衷性的意見。
(6)同時接受新知識,求大同存小異。
❷ 宇宙的盡頭是什麼
在哥倫布和達伽馬完成環球航行之前,航海家心頭都有一個揮之不去的夢魘,那就是突然會航行到世界的盡頭,掉入無盡的深淵,這個念頭是那樣的強烈,至於之兩位航海家起航之前都不斷收到忠告!但事實證明不存在世界的盡頭,因為地球在三維空間中是一個球體,我們在它表面是找不到它邊界的!
但國際空間站上的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地球的邊界在哪裡,而歷史上對於世界盡頭的恐懼,無非是出於對地球認知的局限而已!
那麼宇宙有邊界嗎?它的盡頭在哪裡?
托勒密洋洋灑灑的「地心說」理論中,最外層的天體是恆星天,而在恆星天以外,托勒密將這個位置留給了上帝,所以從公元前1800多年到十六世紀為止,教會非常喜歡這個地心說理論,因為他們給上帝留出了位置,使得教會在推廣地心說理論的同時也擺正了上帝的位置!
真正的宇宙邊界
可能用真空衰變區域來形容比較合適一些,在一般意義的真空中,能量沒有衰變並保持穩定狀態,假如要進入真空衰變的混沌區域,可能需要施以極高的能量才能穿越,但穿越過這個能量阻隔的鴻溝之後,根據能量最低原理,穿透這個屏障的所有物質都將衰變成真正的真空,這才是真正的、無盡的深淵!但到現在為止這個能量我們都無法達到,所以我們無法穿越這個邊界!
❸ 世界上最短的橋是什麼橋
世界上最短的橋是國界橋。
國界橋位於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洪合鄉旗桿下村九里港上,是三孔石柱平板橋,據《左傳》記載,公元前496年,吳越兩國曾在此爭戰,越勝吳敗。宋代有人在此建了一座石板橋,稱國界橋。現橋建於明代,清嘉慶十六年(1811年)重修。相傳此處原為吳、越兩國的分界線,故九里港又稱為國界河,河北屬吳國,河南屬越國,以橋為界,故名國界橋。現橋建於明代,清嘉慶十六年(1811)重修。
兩邊橋洞內各鑿有石像2樽、高個盈尺。北為吳王夫差,南為越王勾踐。雕做人像,據有關專家考證,雕像可能為明代以前雕刻,國界橋長13.2米,寬1.58米。橋端有清嘉慶年間錠刻的楷書「國界橋」名、兩項刻有活代入所作的兩幅對聯:「肢萊遠溯夫余譯,端委常存泰伯風」、「星映斗十臨鵲駕,地連吳越判鴻溝」。
(3)鴻溝冷知識大全擴展閱讀:
橋南為洪合鎮洪合村,橋北則為嘉興機場。原來軍民可以通過該橋相互走動,故當地老百姓又稱之為軍民橋。大約在1967年,出於機場的安全考慮,於是在橋中間砌了磚牆。
石橋兩端橋洞內鑿有相對的石像各一尊,北洞內為吳王,南洞內為越王,雕像古拙。1936年,據考古學者考證,這兩尊塑像為明代以前作品,文革動亂中損毀。橋中孔鐫有陽文楷書「國界橋」三字題額,邊款為「嘉慶辛未」「里人重建」字樣。橋兩側刻有清代文人所作的兩幅對聯:東側聯是「星映鬥牛臨鵲駕,地連吳越判鴻溝」;西側聯是「披萊遠溯夫余澤,端委常存泰伯風」。
早在二千五百年前,國界橋就是吳、越兩國的分界橋,九里港(又叫九曲港)則是吳、越兩國的分界河,橋北屬吳國,橋南屬越國。國界橋由此而傳名。解放後,洪合百姓把國界橋一代改造成為興旺發達的糧桑區。1953年開挖了1500米的新開河,穿過南北草盪,使這個缺水少河的地方,得到灌溉和運輸的便利。
❹ 藝術史中的人們如何保持社交距離
藝術的范疇很廣,我本人是一名美術老師,對於美術史比較熟知,所以我將從美術史的角度回答這個問題。美術史中的藝術包括:建築、雕塑、繪畫、工藝美術、設計五大門類。當然,還有音樂、舞蹈等也是藝術的范疇,我們暫時不討論。
藝術史上的人往往都比其他人自由,不管是思想上還是生活中都追求自由,也能做到自由。我們不難發現,很多藝術家都有足夠多的生活閱歷。舉個中國近代的藝術家齊白石,他幾乎行走了大半個中國,經歷了不同政治時期的歷史階段,並且他的的私人生活更是不被常人理解。可以娶朋友家的丫鬟,91歲了還想著要娶十幾歲的小妾。
藝術史上的人跟普通大眾有著天然不同,不用刻意保持距離,在人群中都會特別搶眼,人們既抬頭仰視,又不敢靠的太近。
❺ 我們和長輩為什麼會有代溝
代溝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它阻礙了代與代之間思想、感情和生活上的交流和溝通。代溝是怎麼產生的?怎樣消除或減輕兩代人之間的代溝呢?
長輩與晚輩,在各自的生活圈裡活動,接觸的人和事各有不同,思想和行為形成一定的差別。如果這種差別不加以修補肆意讓它擴大,兩代人之間的那堵無形的牆將愈積愈厚,誤會也越發容易發生。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世代隔閡,套用一句現代語言,即所謂「代溝」。
「代溝」一詞從英文generation gap直譯過來,成了人們的常用語。「代溝」,顧名思義,是說代與代之間存在著一條鴻溝,阻礙了老少之間思想、感情和生活上的交流和溝通。
「代溝」是一種很正常的社會現象,是在時間上不可避免的一個歷史事件,同時它又是一個生物事件。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老一輩人和咱們這些新興人類有著不盡相同的社會經歷,歷史發展了,人們所處的社會環境、社會任務必然有所不同;一個人由青年到老年,生理上的變化也必然帶來心理上和行為上的變化。
說起代溝,也許該介紹一些教育學的知識,看到梁實秋這篇《代溝》覺得值得一讀,對增進兩代人之間的交流也許會有啟發:
代溝是翻譯過來的一個比較新的名詞,但這個東西是我們古已有之的。自從人有老少之分,老一代與少一代之間就有一道溝,可能是難以飛渡的深溝天塹,也可能是一步邁過的小瀆陰溝,總之是其間有個界限。溝這邊的人看溝那邊的人不順眼,溝那邊的人看溝這邊的人不像話,也許吹鬍子瞪眼,也許拍桌子捲袖子,也許口出惡聲,也許真個的鬧出命案,看雙方的氣質和修養而定。
雖說一代一溝,腌臢的情形難免,然大體上相安無事。這就是因為有所謂傳統者,把人的某一些觀念膠著在一套固定的范疇里。「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大家都守規矩,尤其是年輕的一代。「鞋大鞋小,別走了樣子!」小的一代自然不免要憋一肚皮委屈,但是,別忙,「多年的媳婦熬成婆,多年的道路走成河」,轉眼間黃口小兒變成了鮐背耈老,又輪到自己唉聲嘆氣,抱怨一肚皮不合時宜了。
大家庭制度下,公婆兒媳之間的代溝是最鮮明也最凄慘的。兒子自外歸來,不能一頭扎進閨房,那樣做不但公婆瞪眼,所有的人都要豎起眉毛。他一定要先到上房請安,說說笑笑好一大陣,然後公婆(多半是婆)開恩發話:「你回屋裡歇歇去吧」,兒子奉旨回到閫闈。媳婦不能隨後跟進,還要在公婆面前周旋一下,然後公婆再度開恩,「你也去吧」,媳婦才能走,慢慢的走。如果媳婦正在院里浣洗衣服,兒子過去幫一下忙,到後院井裡用柳罐汲取一兩桶水,送過去備用,結果也會召致一頓長輩的唾罵:「你走開,這不是你做的事。」我 記得半個多世紀以前,有一對大家庭中的小夫妻,十分的恩愛,夫暴病死,妻覺得在那樣家庭中了無生趣,竟服毒以殉。殯殮後,追悼之日政府頒贈匾額曰:「彤管揚芬」,女家致送的白布橫披曰:「看我門楣!」我們可以聽得見代溝的冤魂哭泣,雖然代溝另一邊的人還在逞強。
以上說的是六七十年前的事。代溝中有小風波,但沒有大氾濫。代溝雖然永久存在,不過其現象可能隨時變化。人生的麻煩事,千端萬緒,要言之,不外財色兩項。關於錢財,年長的一輩多少有一點吝嗇的傾向。吝嗇並不一定全是缺點。「稱財多寡而節用之,富無金藏,貧不假貸,謂之嗇。積多不能分人,而厚自養,謂之吝。不能分人,又不能自養,謂之愛。」這是《晏子春秋》的說法。所謂愛,就是守財奴。是有人好像是把孔方兄一個個的穿掛在他的肋骨上,取下一個都是血絲糊拉的。英文俚語,勉強拿出一塊錢,叫做「咳出一塊錢」,大概也是表示錢是深藏於肺腑,需要用力咳才能跳出來。年 輕一代看了這種情形,老大的不以為然,心裡想:「這真是『昔之人,無聞知』,有錢不用,害得大家受苦,忘記了『一個錢也帶不了棺材裡去』。」心裡有這樣的憤懣蘊積,有時候就要發泄。所以,曾經有一個兒子向父親要五十元零用,其父靳而不予,由冷言惡語而拖拖拉拉,兒子比較身手矯健,一把揪住父親的領帶,(唉,領帶真誤事)領帶越揪越緊,父親一口氣上不來,一翻白眼,死了。這件案子,按理應剮,基於「心神喪失」的理由,沒有剮,在代溝的歷史里留下一個悲慘的記錄。
人到成年,嚶嚶求偶,這時節不但自己著急,家長更是擔心,可是所謂代溝出現了,一方面說這是我的事,你少管,另一方面說傳宗接代的大事如何能不過問。一個人究竟是姣好還是寢陋,是端莊還是陰鷙,本來難有定評。「看那樣子,長頭發、牛仔褲、嬉遊浪盪、好吃懶做,大概不是善類。」「爬山、露營、打球、跳舞,都是青年的娛樂,難道要我們天天勻出功夫來晨昏定省,膝下承歡?」南轅北轍,越說越遠。其實「養兒防老」、「我養你小,你養我老」的觀念,現代的人大部分早已不再堅持。羽毛既豐,各奔前程,上下兩代能 保持朋友一般的關系,可疏可密,歲時存問,相待以禮,豈不甚妙?誰也無需劍拔弩張,放任自己,而諉過於代溝。溝是死的,人是活的!代溝需要溝通,不能像希臘神話中的亞力山大以利劍砍難解之繩結那樣容易的一刀兩斷,因為人終歸是人。
近年來,「代溝」的問題日益嚴重,在生活中越來越明顯,使得我們不得不關注起這個問題。那麼,怎樣才能減緩或消除兩代人之間的鴻溝呢?
作為家長,應主動和孩子溝通,不要因為工作等原因而忽略了多和孩子交流,經常和孩子談談心,由此也可以了解孩子的思想,了解孩子與什麼人交往,了解孩子周圍發生的事。經常這樣做,孩子就會主動與你溝通的。
作為家長,不能只是主動與孩子多溝通,還應該站在他們的角度想問題,不要一味地說、訓、罵,唱「獨角戲」,更多的應該是聽、諒、教,做個忠實的聽眾,適當的糾正孩子的誤區,發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別把孩子當孩子,我們有思維,有想法,請尊重我們!」
每個人都有其考慮問題的方式,即使他是個八歲的孩子也罷。無論以成年人的標准看待他的看法是如何的錯誤,如何的不切實際,但是他從自己的立場出發,總會認為自己是對的。
而且實際上,如果真的從他的立場出發,他也確實會有一些他的合理之處。即使他是錯誤的,也要從他的角度出發,一點點地去勸說,不要著急,也不要發火,他早晚會明白你是對的。如果真的是原則性問題,那麼告訴他你希望他保留自己的意見,以後再考慮。我相信,如果真正的尊重、真正的理解基礎上的交流,孩子會體會到的。
代溝不僅存在與家長與孩子之間,老人也會因「代溝」而郁悶。
老年人多強調繼承而忽視創新,在許多觀念上與下一代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分歧。而家裡的年輕一代則往往強調跟上時代潮流,認為父母的想法是老古板、死腦筋。於是,兩代人便常常會在觀念的繼承和創新上各執一詞,認知上的分歧又往往影響到兩代人感情的融洽和心理相容程度,甚至心理距離還可能因此而拉大。對這一問題,正確的認識態度和處理方法是:提倡長輩與晚輩互相學習、互相交流、互相尊重,在新舊觀念轉換磨合的過程中,各自加強學習。老年人要學習了解新事物、新觀念,下一代也不要把傳統觀念中一些好思想一並拋棄,這樣方能使兩代人達到認識上的一致,也會使家庭關系更和睦,老年人的精神更愉快。
在一般家庭中,子女是不能平等地和父母交換對社會、對人生等各種問題的看法的。在一般父母看來,大人似乎總是對的。「你懂什麼!」這是許多父母訓斥孩子的口頭禪。不錯,由於知識、閱歷和實踐經驗等方面的原因,父母會比孩子們懂得多。
但是,這也是相對的,有時孩子們懂的東西,大人未必全部懂得。所以,和孩子們平等地交換看法,誰說得對就服從誰,完全符合認識的規律,絲毫不存在丟面子的問題,用不著在孩子面前裝模作樣。
父母的專橫、不民主給孩子心理上造成的消極影響更值得重視,孩子或者會因此變得怯懦、憂郁,或者變得同樣不講道理。為什麼有些孩子對大人們的教育不接受,逆反心理達到了不可思議的程度?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就在於父母不能平等地對待他們。
所以,不論做長輩的如何「有知」,也不論孩子們如何「無知」,都要以平等的方式對待孩子。即使孩子們的認識是錯誤的,也要善於引導,因為有些事情在他們沒有親身經歷時,是很難理解的。
有的家長不給孩子留情面,孩子稍有不是,不分場合,不顧影響,劈頭蓋腦就是一頓訓斥;而自己有了差錯,非但不允許孩子們提出批評,而且孩子稍有不恭,便火冒三丈。這也會造成孩子們的不平等感。沒有平等,就不會有正常的人際往來。
無論大人、孩子,在人格上都處於平等的地位,都應當互相愛護,互相尊重。根據「交換」原則,付出尊重得到的也是尊重,付出愛得到的也是愛。盡管懾服於威嚴,孩子們不敢公然對你表示不恭,但內心並不服氣,而這種內心的不服總有一天會爆發,造成家庭不和。給孩子以充分的平等,是建立良好的代際關系的重要條件。
❻ 宇宙有沒有邊界
中國古代即有「天地四方曰宇,往古來今曰宙」的說話。我們的宇宙就是時間和空間的結合體。天地無極,時間無始無終,這是我們通常對宇宙的認識。宇宙實在是太神秘,太莫測的,以至人類在它面前只不過是沙灘上的一個小孩子罷了。人類的智慧太有限了。那麼宇宙到底是無限的還是有限的,它有沒有邊界呢。千萬年來,人類從來沒有停止過對這個問題的追問。
再者,有限和無限又是怎麼區分的呢。何為有限?何為無限?在我看來,沒有絕對的無限,在人類小小的智慧面前,只有絕對的有限。有限和無限不是那麼容易分得清楚的。西諺有雲「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有限和無限在一個瞬間便可以得到轉化和超脫。我們舉一個數學上的例子:
我們知道實數軸是無限可分的,處處稠密。所謂「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從這個意義是說,整個實數軸是由無窮個點組成的。而一個小小的區間(1,2)也是由無窮個不可再分的點組成的。在這個意義上來說,一個在距離上可以衡量的小小的區間便和整個無窮的實數軸有共通之處。再者,一個兩厘米的線段是由無窮個點組成的,而一個三厘米的線段也是由無窮個點組成的。這樣一來,我們勢必陷入了一種困惑:有限即是無限,無限即是有限,有限與無限是如此容易的可以轉化。
數學上有無窮小量和無窮大量的問題。所謂小量是指一個無限接近0的小的不能再小的數(但是我們不能把一個可以寫出來、可以說出來、甚至可以想像到的數稱為無窮小量)。而無窮大量則是一個大的不可能再大的數,一般可以用∞表示。我們能夠想像到無窮個無窮小量的和是什麼嗎?是不是無窮大量呢?經過舉例,可以得知無窮多個無窮小量的和可以是一個具體的數字,比如說1、2、0、和100等,也可以是無窮大∞。
再舉一個例子:0.9的循環,也就是說小數點之後有無數個9,在小學的時候老師教給我們的是後邊有無窮個9,但是它卻永遠會比1小。老師解釋的原因就是:它永遠也不可能達到1。但是運用數學的級數理論和極限理論都可以證明,0.9的循環和1是完全相等的。看似不成立的東西,運用極其嚴格的數學證明之後,卻是實在的真理,我們不得不面對這個問題,也面對人類的困惑。通過這兩個例子,抽象的東西,可以和具象的東西聯系和轉化。比如說無窮小量的和可能是一個具體的數目。二者之間不存在鴻溝,可以相互轉化和溝通的。
既然抽象的無窮大和無限可以和具象的有限相互溝通。可以大膽的下這樣的一個結論(雖然我問過很多老師,在傳統觀念上是不可以這樣提的,但是我固執的認為這是正確的):y=1/x的圖像在x趨向於無窮大的時候是和x軸相交的,交點就是(∞,0)。雖然無窮大是一個想像中的大的無法描述的數。但是我們可以化抽象為具象,曲線有∞這樣一個點的時候是相於數軸的。那麼有人可能要問了,既然可以相交,那麼相交之後的圖像是什麼東西呢?問這個問題的人首先把我們討論的前提給放棄了。因為我們談的是無窮大∞,什麼是無窮大呢?它是一個大的不能再大的概念,也就是說,在它之後,我們便不能再想到更大的數了。我們和智慧和思想遇到了不能再想像到的東西,便給它起了一個名字叫無窮大∞。在它之後的數字是超出我們的想像的,那麼相交之後的圖像和點卻是我們的智慧能夠想到的,便不是無窮大。承認交點是無窮大的情況下,就承認了後面的點和數是無法想像的。我們想像到的不是無窮大。
於是,繞了一個大圈子。我們回到宇宙的邊界這個問題上。
有了前面的鋪墊,我們便可以得出這個一個結論:宇宙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是無限的,卻是有邊界的。我們不妨把宇宙的邊界起一個名字叫:∞。也就是說,宇宙的邊界是我們人類智慧的一個邊界,是我們能想像到一個極限,超過這個極限的東西,是我們不能想像的。所謂宇宙是人類創造出來的一個詞彙,就像時間一樣。有人問:「上帝在創造時間之前在干什麼啊?」這是一個有意思的問題。上帝在創造時間之前,肯定還沒有時間,因為時間是在上帝創造了之後才出現了。那麼我們用一個後來才出現的詞彙來描述這個詞彙出現之前的東西,肯定是不合理的。我們在想上帝創造時間之前在干什麼這個問題的時候,是用的人類的語言和思維體系來思考不屬於人類語言體系和思維體系的東西當然是不可能得出結論的。就像一個在二維世界裡人是無法想像三維空間的。
同樣,宇宙之外是什麼呢?我們可以如前一樣,把宇宙之外的這一個人類無法定義和思維和東西暫時的稱為「非宇宙」。這是一個搞笑的概念。怎麼說呢,我又是用一個人類的語言體系和思維體系中的字匯來定義非屬於人類語言體系和思維體系的東西。甚至這個東西都不能夠被稱為東西。就像當初人類第一次給雞蛋命名的時候,如果把它叫做「狗」,我們今天也便理所當然的雞蛋稱為狗了。
宇宙的邊界其實是一個人類智慧思維和極限,到了那裡人類的語言方式和思維方式再也無法前行了,便是宇宙的邊界了。邊界之外的東西,不僅是無法表述的,也是無法想像的,甚至人類根本不知道它的存在,不知道它是不是存在的。
宇宙是無限的,卻是有邊界的。
新浪
❼ 編劇雷神對話《月球隕落》導演,二人給大家講述了關於月球的哪些冷知識
月球並不是圓形、當地球大氣層受到污染時可呈現出藍月亮、月亮夜間的溫度能達到零下183℃、月球表面幾乎沒有對流空氣、在月球留下腳印可能幾百年都不變等。
❽ 宇宙有沒有邊界
有限、無限及宇宙的邊界
中國古代即有「天地四方曰宇,往古來今曰宙」的說話。我們的宇宙就是時間和空間的結合體。天地無極,時間無始無終,這是我們通常對宇宙的認識。宇宙實在是太神秘,太莫測的,以至人類在它面前只不過是沙灘上的一個小孩子罷了。人類的智慧太有限了。那麼宇宙到底是無限的還是有限的,它有沒有邊界呢。千萬年來,人類從來沒有停止過對這個問題的追問。
再者,有限和無限又是怎麼區分的呢。何為有限?何為無限?在我看來,沒有絕對的無限,在人類小小的智慧面前,只有絕對的有限。有限和無限不是那麼容易分得清楚的。西諺有雲「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有限和無限在一個瞬間便可以得到轉化和超脫。我們舉一個數學上的例子:
我們知道實數軸是無限可分的,處處稠密。所謂「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從這個意義是說,整個實數軸是由無窮個點組成的。而一個小小的區間(1,2)也是由無窮個不可再分的點組成的。在這個意義上來說,一個在距離上可以衡量的小小的區間便和整個無窮的實數軸有共通之處。再者,一個兩厘米的線段是由無窮個點組成的,而一個三厘米的線段也是由無窮個點組成的。這樣一來,我們勢必陷入了一種困惑:有限即是無限,無限即是有限,有限與無限是如此容易的可以轉化。
數學上有無窮小量和無窮大量的問題。所謂小量是指一個無限接近0的小的不能再小的數(但是我們不能把一個可以寫出來、可以說出來、甚至可以想像到的數稱為無窮小量)。而無窮大量則是一個大的不可能再大的數,一般可以用∞表示。我們能夠想像到無窮個無窮小量的和是什麼嗎?是不是無窮大量呢?經過舉例,可以得知無窮多個無窮小量的和可以是一個具體的數字,比如說1、2、0、和100等,也可以是無窮大∞。
再舉一個例子:0.9的循環,也就是說小數點之後有無數個9,在小學的時候老師教給我們的是後邊有無窮個9,但是它卻永遠會比1小。老師解釋的原因就是:它永遠也不可能達到1。但是運用數學的級數理論和極限理論都可以證明,0.9的循環和1是完全相等的。看似不成立的東西,運用極其嚴格的數學證明之後,卻是實在的真理,我們不得不面對這個問題,也面對人類的困惑。通過這兩個例子,抽象的東西,可以和具象的東西聯系和轉化。比如說無窮小量的和可能是一個具體的數目。二者之間不存在鴻溝,可以相互轉化和溝通的。
既然抽象的無窮大和無限可以和具象的有限相互溝通。可以大膽的下這樣的一個結論(雖然我問過很多老師,在傳統觀念上是不可以這樣提的,但是我固執的認為這是正確的):y=1/x的圖像在x趨向於無窮大的時候是和x軸相交的,交點就是(∞,0)。雖然無窮大是一個想像中的大的無法描述的數。但是我們可以化抽象為具象,曲線有∞這樣一個點的時候是相於數軸的。那麼有人可能要問了,既然可以相交,那麼相交之後的圖像是什麼東西呢?問這個問題的人首先把我們討論的前提給放棄了。因為我們談的是無窮大∞,什麼是無窮大呢?它是一個大的不能再大的概念,也就是說,在它之後,我們便不能再想到更大的數了。我們和智慧和思想遇到了不能再想像到的東西,便給它起了一個名字叫無窮大∞。在它之後的數字是超出我們的想像的,那麼相交之後的圖像和點卻是我們的智慧能夠想到的,便不是無窮大。承認交點是無窮大的情況下,就承認了後面的點和數是無法想像的。我們想像到的不是無窮大。
於是,繞了一個大圈子。我們回到宇宙的邊界這個問題上。
有了前面的鋪墊,我們便可以得出這個一個結論:宇宙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是無限的,卻是有邊界的。我們不妨把宇宙的邊界起一個名字叫:∞。也就是說,宇宙的邊界是我們人類智慧的一個邊界,是我們能想像到一個極限,超過這個極限的東西,是我們不能想像的。所謂宇宙是人類創造出來的一個詞彙,就像時間一樣。有人問:「上帝在創造時間之前在干什麼啊?」這是一個有意思的問題。上帝在創造時間之前,肯定還沒有時間,因為時間是在上帝創造了之後才出現了。那麼我們用一個後來才出現的詞彙來描述這個詞彙出現之前的東西,肯定是不合理的。我們在想上帝創造時間之前在干什麼這個問題的時候,是用的人類的語言和思維體系來思考不屬於人類語言體系和思維體系的東西當然是不可能得出結論的。就像一個在二維世界裡人是無法想像三維空間的。
同樣,宇宙之外是什麼呢?我們可以如前一樣,把宇宙之外的這一個人類無法定義和思維和東西暫時的稱為「非宇宙」。這是一個搞笑的概念。怎麼說呢,我又是用一個人類的語言體系和思維體系中的字匯來定義非屬於人類語言體系和思維體系的東西。甚至這個東西都不能夠被稱為東西。就像當初人類第一次給雞蛋命名的時候,如果把它叫做「狗」,我們今天也便理所當然的雞蛋稱為狗了。
宇宙的邊界其實是一個人類智慧思維和極限,到了那裡人類的語言方式和思維方式再也無法前行了,便是宇宙的邊界了。邊界之外的東西,不僅是無法表述的,也是無法想像的,甚至人類根本不知道它的存在,不知道它是不是存在的。
宇宙是無限的,卻是有邊界的。
❾ 宇宙大爆炸
宇宙大爆炸
宇宙大爆炸(Big Bang)僅僅是一種學說,是根據天文觀測研究後得到的一種設想。 大約在50億年前,宇宙所有的物質都高度密集在一點,有著極高的溫度,因而發生了巨大的爆炸。大爆炸以後,物質開始向外大膨脹,就形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宇宙。大爆炸的整個過程是復雜的,現在只能從理論研究的基礎上描繪過去遠古的宇宙發展史。在這150億年中先後誕生了星系團、星系、我們的銀河系、恆星、太陽系、行星、衛星等。現在我們看見的和看不見的一切天體和宇宙物質,形成了當今的宇宙形態,人類就是在這一宇宙演變中誕生的。
【觀點提出過程】
人們是怎樣能推測出曾經可能有過宇宙大爆炸呢?這就要依賴天文學的觀測和研究。我們的太陽只是銀河系中的一兩千億個恆星中的一個。像我們銀河系同類的恆星系 —— 河外星系還有千千萬萬。從觀測中發現了那些遙遠的星系都在遠離我們而去,離我們越遠的星系,飛奔的速度越快,因而形成了膨脹的宇宙。
對此,人們開始反思,如果把這些向四面八方遠離中的星系運動倒過來看,它們可能當初是從同一源頭發射出去的,是不是在宇宙之初發生過一次難以想像的宇宙大爆炸呢?後來又觀測到了充滿宇宙的微波背景輻射,就是說大約在150億年前宇宙大爆炸所產生的餘波雖然是微弱的但確實存在。這一發現對宇宙大爆炸是個有力的支持。
宇宙大爆炸理論是現代宇宙學的一個主要流派,它能較滿意地解釋宇宙學的一些根本問題。宇宙大爆炸理論雖然在20世紀40年代才提出,但20年代以來就有了萌芽。20年代時,若干天文學者均觀測到,許多河外星系的光譜線與地球上同種元素的譜線相比,都有波長變化,即紅移現象。
到了1929年,美國天文學家哈勃總結出星系譜線紅移星與星系同地球之間的距離成正比的規律。他在理論中指出:如果認為譜線紅移是多普勒效果的結果,則意味著河外星系都在離開我們向遠方退行,而且距離越遠的星系遠離我們的速度越快。這正是一幅宇宙膨脹的圖像。
1932年勒梅特首次提出了現代宇宙大爆炸理論:整個宇宙最初聚集在一個「原始原子」中,後來發生了大爆炸,碎片向四面八方散開,形成了我們的宇宙。美籍俄國天體物理學家伽莫夫第一次將廣義相對論融入到宇宙理論中,提出了熱大爆炸宇宙學模型:宇宙開始於高溫、高密度的原始物質,最初的溫度超過幾十億度,隨著溫度的繼續下降,宇宙開始膨脹。
大爆炸理論是關於宇宙形成的最有影響的一種學說,大爆炸理論誕生於20世紀20年代,在40年代得到補充和發展,但一直寂寂無聞。 40年代美國天體物理學家伽莫夫等人正式提出了宇宙大爆炸理論。該理論認為,宇宙在遙遠的過去曾處於一種極度高溫和極大密度的狀態,這種狀態被形象地稱為「原始火球」。所謂原始火球也就是一個無限小的點,現在的宇宙仍會繼續膨脹,也就是無限大,有可能宇宙爆炸的能量散發到極限的時候,宇宙又會變成一個原始火焰即無限小的點以後,火球爆炸,宇宙就開始膨脹,物質密度逐漸變稀,溫度也逐漸降低,直到今天的狀態。這個理論能自然地說明河外天體的譜線紅移現象,也能圓滿地解釋許多天體物理學問題。直到50年代,人們才開始廣泛注意這個理論。
60年代,彭齊亞斯和威爾遜發現了宇宙大爆炸理論的新的有力證據,他們發現了宇宙背景輻射,後來他們證實宇宙背景輻射是宇宙大爆炸時留下的遺跡,從而為宇宙大爆炸理論提供了重要的依據。他們也因此獲197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20世紀科學的智慧和毅力在霍金的身上得到了集中的體現。他對於宇宙起源後10-43秒以來的宇宙演化圖景作了清晰的闡釋. 宇宙的起源:最初是比原子還要小的奇點,然後是大爆炸,通過大爆炸的能量形成了一些基本粒子,這些粒子在能量的作用下,逐漸形成了宇宙中的各種物質。至此,大爆炸宇宙模型成為最有說服力的宇宙圖景理論。然而,至今宇宙大爆炸理論仍然缺乏大量實驗的支持,而且我們尚不知曉宇宙開始爆炸和爆炸前的圖景。
【理論觀點】
大爆炸理論的主要觀點是認為我們的宇宙曾有一段從熱到冷的演化史。在這個時期里,宇宙體系並不是靜止的,而是在不斷地膨脹,使物質密度從密到稀地演化。這一從熱到冷、從密到稀的過程如同一次規模巨大的爆發。根據大爆炸宇宙學的觀點,大爆炸的整個過程是:在宇宙的早期,溫度極高,在100億度以上。物質密度也相當大,整個宇宙體系達到平衡。宇宙間只有中子、質子、電子、光子和中微子等一些基本粒子形態的物質。但是因為整個體系在不斷膨脹,結果溫度很快下降。當溫度降到10億度左右時,中子開始失去自由存在的條件,它要麼發生衰變,要麼與質子結合成重氫、氦等元素;化學元素就是從這一時期開始形成的。溫度進一步下降到100萬度後,早期形成化學元素的過程結束(見元素合成理論)。宇宙間的物質主要是質子、電子、光子和一些比較輕的原子核。當溫度降到幾千度時,輻射減退,宇宙間主要是氣態物質,氣體逐漸凝聚成氣雲,再進一步形成各種各樣的恆星體系,成為我們今天看到的宇宙。
從1948年伽莫夫建立熱大爆炸的觀念以來,通過幾十年的努力,宇宙學家們為我們勾畫出這樣一部宇宙歷史:
大爆炸開始時 150-200億年前,極小體積,極高密度,極高溫度。
大爆炸後10-43秒 宇宙從量子背景出現。
大爆炸後10-35秒 同一場分解為強力、電弱力和引力。
大爆炸後10-5秒 10萬億度,質子和中子形成。
大爆炸後0.01秒 1000億度,光子、電子、中微子為主,質子中子僅佔10億分之一,熱平衡態,體系急劇膨脹,溫度和密度不斷下降。
大爆炸後0.1秒後 300億度,中子質子比從1.0下降到0.61。
大爆炸後1秒後 100億度,中微子向外逃逸,正負電子湮沒反應出現,核力尚不足束縛中子和質子。
大爆炸後13.8秒後 30億度,氘、氦類穩定原子核(化學元素)形成。
大爆炸後35分鍾後 3億度,核過程停止,尚不能形成中性原子。
大爆炸後30萬年後 3000度,化學結合作用使中性原子形成,宇宙主要成分為氣態物質,並逐步在自引力作用下凝聚成密度較高的氣體雲塊,直至恆星和恆星系統。
大爆炸宇宙模型(big-bang model)
一種廣為認可的宇宙演化理論。其要點是,宇宙是從溫度和密度都極高的狀態中由一次「大爆炸」產生的。時間至少發生在100億年前。這種模型基於兩個假設:第一是愛因斯坦提出的,能正確描述宇宙物質的引力作用的廣義相對論;第二是所謂宇宙學原理,即宇宙中的觀測者所看到的事物既同觀測的方向無關也同所處的位置無關。這個原理只適用於宇宙的大尺度上,而它也意味著宇宙是無邊的。因此,宇宙的大爆炸源不是發生在空間的某一點,而是發生在同一時間的整個空間內。有這兩個假設,就能計算出宇宙從某一確定時間(稱為普朗克時間)起始的歷史,而在此之前,何種物理規律在起作用至今還不清楚。宇宙從那時起迅速膨脹,使密度和溫度從原來極高的狀態降下來,緊接著,預示質子衰變的一些過程也使物質的數量遠超過反物質,如同我們今天所看到的一樣。許多基本粒子在這一階段也可能出現。過了幾秒鍾,宇宙溫度就降低到能形成某些原子核。這一理論還預言能形成一定數量的氫、氦和鋰的核素,豐度同今天所看到的一致。大約再過100萬年後,宇宙進一步冷卻,開始形成原子,而充滿宇宙中的輻射則在宇宙空間自由傳播。這種輻射稱為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它已經被觀測所證實。除了原始物質和輻射外大爆炸理論還預言,現在宇宙中應充滿中微子,它們是無質量或無電荷的基本粒子。現在科學家們正在努力找尋這種物質。
大爆炸模型能統一地說明以下幾個觀測事實:
(a)理論主張所有恆星都是在溫度下降後產生的,因而任何天體的年齡都應比自溫度下降至今天這一段時間為短,即應小於200億年。各種天體年齡的測量證明了這一點。
(b)觀測到河外天體有系統性的譜線紅移,而且紅移與距離大體成正比。如果用多普勒效應來解釋,那麼紅移就是宇宙膨脹的反映。
(c)在各種不同天體上,氦豐度相當大,而且大都是30%。用恆星核反應機制不足以說明為什麼有如此多的氦。而根據大爆炸理論,早期溫度很高,產生氦的效率也很高,則可以說明這一事實。
(d)根據宇宙膨脹速度以及氦豐度等,可以具體計算宇宙每一歷史時期的溫度。
按照大爆炸理論,宇宙是150億年前從一個極小的點誕生的,從那裡誕生了時間和空間、質量和能量,從而由物質小微粒聚集成大團的物質,最終形成星系、恆星和行星等。在大爆炸發生前,宇宙中沒有物質,沒有能量,甚至沒有生命。
但是,大爆炸理論無法回答現在的宇宙在大爆炸發生之前到底是什麼樣,或者說發生這次大爆炸的原因是什麼?按照大爆炸理論,宇宙沒有開端。它只是一個循環不斷的過程,從大爆炸到黑洞的周而復始,便是宇宙創生與毀滅並再創生的過程。
這只是一個設想,並不是一個完美的理論。
【論據】
大爆炸理論雖然並不成熟,但是仍然是主流的宇宙形成理論的關鍵就在於目前有一些證據支持大爆炸理論,比較傳統的證據如下所示:
(a)紅位移
從地球的任何方向看去,遙遠的星系都在離開我們而去,故可以推出宇宙在膨脹,且離我們越遠的星系,遠離的速度越快。
(b)哈勃定律
哈勃定律就是一個關於星系之間相互遠離速度和距離的確定的關系式。仍然是說明宇宙的運動和膨脹。
V=H×D
其中,V(Km/sec)是遠離速度;H(Km/sec/Mpc)是哈勃常數,為50;D(Mpc)是星系距離。1Mpc=3.26百萬光年。
(c)氫與氦的豐存度
由模型預測出氫佔25%,氦佔75%,已經由試驗證實。
(d)微量元素的豐存度
對這些微量元素,在模型中所推測的豐存度與實測的相同。
(e)3K的宇宙背景輻射
根據大爆炸學說,宇宙因膨脹而冷卻,現今的宇宙中仍然應該存在當時產生的輻射余燼,1965年,3K的背景輻射被測得。
(f)背景輻射的微量不均勻
證明宇宙最初的狀態並不均勻,所以才有現在的宇宙和現在星系和星團的產生。
(g)宇宙大爆炸理論的新證據
在2000年12月份的英國《自然》雜志上,科學家們稱他們又發現了新的證據,可以用來證實宇宙大爆炸理論。
長期以來,一直有一種理論認為宇宙最初是一個質量極大,體積極小,溫度極高的點,然後這個點發生了爆炸,隨著體積的膨脹,溫度不斷降低。至今,宇宙中還有大爆炸初期殘留的稱為「宇宙背景輻射」的宇宙射線。
科學家們在分析了宇宙中一個遙遠的氣體雲在數十億年前從一個類星體中吸收的光線後發現,其溫度確實比現在的宇宙溫度要高。他們發現,背景溫度約為-263. 89攝氏度,比現在測量的-273.33的宇宙溫度要高。
雖然已有上述證據存在,但是宇宙是否起源於大爆炸學說,仍然缺乏足夠多的令人信服的證據。
【反大爆炸論者的聲音】
一封《致科學界的公開信》得到了34位科學家和工程師的簽名,於2004年5月22日發表於英國的《新科學家》(NeW Scientist)雜志。我們將它翻譯過來,目的是讓讀者對大爆炸理論的人的論據有所了解。這封公開信被貼到網上後,又得到了185位科學家的網路簽名(現在已四百多人了):
如今,大爆炸理論越來越多地以一些假設,一些從未被實證觀察的東西作為自己的論據:暴脹、暗物質和暗能量等就是其中最令人震驚的一些例子。沒有這些東西,我們就會發現,在實際的天文學觀測和大爆炸理論的預言之間存在著直接的矛盾。這種不斷求助於新的假設來填補理論與實現之間鴻溝的做法,在物理學的任何其他領域中都是不可能被接受的。這至少反映出這一來歷不明的理論在有效性方面是存在著嚴重問題的。
然而,沒能這些牽強的因素,大爆炸理論就無法生存。離開了暴脹之類的假設,大爆炸理論就無法解釋實際觀測中發現的同質的、各向同懷的宇宙背景輻射。因為那樣的話,它就無法解釋宇宙中相距遙遠的各部分何以會有著相同的濕度並發出同量的微波輻射。離開了那種與我們20多年來辛苦努力在地球上觀察到所有物質都格格不入的所謂暗物質,大爆炸理論的預言與宇宙中實際的物質密度就完全是矛盾的。暴脹所需的密度是核聚變所需的20倍,這也許可以作為大爆炸理論中較輕元素來源的一個理論解釋吧。而離開了暗能量,根據大爆炸理論計算出來的宇宙年齡就只有80億年,這甚至比我們所在的這個星系中許多恆星的年齡還要小幾十億歲。
更重要的是,大爆炸理論從來沒有任何量化的預言得到過實際觀測的驗證。該理論捍衛者們所宣稱的成功,統統歸功於它擅長在事後迎合實際觀測的結果,它不斷地在增補可調整的參數,就像托勒玫(Ptol m e)的地心說總是需要藉助本輪和均輪來自圓其說一樣,其實,大爆炸論並不是理解宇宙歷史的唯一方式。『等離子宇宙論『和』穩恆態宇宙模型論』都是對這樣一個持續演化著的宇宙的假設,它們認為宇宙既無始也無終。這些模型,以及其他一些觀點,也都能解釋宇宙的基本現象,如較輕元素在宇宙中所佔的比重、宇宙背景輻射以及遙遠星系譜線紅移量隨著距離增加等問題,它們的一些預言還甚至得到過實際觀測的驗證,而這是大爆炸理論從未做到過的。大爆炸論的支持者們強辯說這些理論不能解釋觀測到的所有天文現象。但這並沒有什麼奇怪的,因為它們的發展嚴重缺乏經費的支持。實際上,直到今天,這樣一些疑問和替代理論都還不能被拿出來進行自由的辯論和檢驗。絕大多數的研討會都在隨波逐流,並不允許研究者們進行完全公開的觀點交流。理查德·費曼(Richard Feynman)說過,『科學就是懷疑的文化』,而在今天的宇宙學領域,懷疑和異見得不到容忍,年輕學者們即使對大爆炸這一標准模型有任何否定的想法也不敢表達。懷疑大爆炸論的學者如果把自己的疑問說出來就會失去經費資助。連實際的觀測結果也要被篩選,要依據其能否支持大爆炸理論的標准來篩選。這樣一來,所有不合標準的數據,比如譜線紅移、鋰元素和氦元素在宇宙中所佔的比例、星系的分布等,都被忽視甚至歪曲。這反映出了一種日益膨脹的教條主義,完全不合乎自由的科學研究精神。如今在宇宙學研究領域,幾乎所有的經費和實驗資源都被分配給以大爆炸理論為課題的項目。科研經費來源有限,而所有主管經費分配的評審委員會都被大爆炸論的支持者們把持著。結果就造成了大爆炸理論掌握該領域的全面主導地位,這一局面與該理論在科學上的有效性毫無關系。只資助從屬於大爆炸論的課題,這種做法抹殺了科學方法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必須持續不斷地用實際觀察來對理論加以檢驗的原則。這樣一種束縛使任何探討都無法進行,也使任何研究都無法進行,為了治療這一頑症,我們呼籲資助宇宙學研究的機構將相當部分的經費留給那些替代性理論的研究課題,留給那些與大爆炸理論存在矛盾的實證觀測。為避免經費分配不公的問題,掌管經費分配的評審委員會可以由非宇宙學領域的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組成。將經費公平地分配給針對大爆炸理論有效性進行的研究項目,以及其替代性理論的研究項目,這將能使我們以科學的方式找到關於宇宙歷史演變的最可信的模型。
❿ 關於鄭州的冷知識有哪些
鄭州有中國最古老的長城,一說起長城就是八達嶺,嘉峪關,但那是明長城,滿打滿算也不過600年,鄭州有2000多年的長城。新密滎陽有戰國時期的長城,韓國、魏國的都有,主要是為了防禦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