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初二數學幾何知識點歸納
擴展閱讀
日本動漫文化如何輸出 2025-01-11 22:29:38

初二數學幾何知識點歸納

發布時間: 2022-03-14 07:34:28

Ⅰ 初二數學幾何知識點歸納

重點:四邊形的有關概念及內角和定理.因為四邊形的有關概念及內角和定理是本章的基礎知識,對後繼知識的學習起著重要的作用。
難點:四邊形的概念及四邊形不穩定性的理解和應用.在前面講解三角形的概念時,因為三角形的三個頂點確定一個平面,所以三個頂點總是共面的,也就是說,三角形肯定是平面圖形,而四邊形就不是這樣,它的四個頂點有不共面的情況,又限於我們現在研究的是平面圖形,所以在四邊形的定義中加上「在同一平面內」這個條件,這幾個字的意思學生不好理解,所以是難點。
1.使學生掌握四邊形的有關概念及四邊形的內角和定理;
2.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氣象站的實例,培養學生從具體事物中抽象出幾何圖形的能力;
3.通過推導四邊形內角和定理,對學生滲透化歸轉化的數學思想;
4.講解四邊形的有關概念時,聯系三角形的有關概念向學生滲透類比思想.
教學重點:
四邊形的內角和定理.
教學難點:
四邊形的概念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在小學里,我們學過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有關知識.請同學們回憶一下這些圖形的概念.找學生說出四種幾何圖形的概念,教師作評價.
(二)提出問題,引入新課
利用這些圖形的定義,你能在下圖中找出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嗎?教師說完就打開多媒體課件.(先看畫面一)
問題:你能類比三角形的概念,說出四邊形的概念嗎?
(三)理解概念
1.四邊形:在平面內,由不在同一條直線的四條線段首尾順次相接組成的圖形叫做四邊形.
在定義中要強調「在同一平面內」這個條件,或為學生稍微說明一下.其次,要給學生講清楚「首尾」和「順次」的含義.
2.類比三角形的邊、頂點、內角、外角的概念,找學生答出四邊形的邊、頂點、內角、外交的概念.
3.四邊形的記法:對照圖形向學生講明四邊形的記法與三角形不同,表示四邊形必須按頂點的順序書寫,可以按順時針或逆時針的順序.
練習:課本124頁1、2題.
4.四邊形的分類:凸四邊形、凹四邊形(不必向學生講它的概念),只要學生會辨認一個四邊形是不是凸四邊形就可以了.
5.四邊形的對角線:
(四)四邊形的內角和定理
定理:四邊形的內角和等於 .
注意:在研究四邊形時,常常通過作它的對角線,把關於四邊形的問題化成關於三角形的問題來解決.
(五)應用、反思
例1 已知:如圖,直線 ,垂足為B, 直線 , 垂足為C.
求證:(1) ;(2)
證明:(1) (四邊形的內角和等於 ),

(2)
.
練習:
1.課本124頁3題.
2.如果四邊形有一個角是直角,另外三個角之比是1:3:6,那麼這三個角的度數分別是多少?
小結:
知識:四邊形的有關概念及其內角和定理.
能力:向學生滲透類比和轉化的思想方法.
作業: 課本130頁 2、3、4題.

Ⅱ 初中數學知識點總結

很多的學生到了初中之後,發現自己的分數會有一定的下降,這可能是由於上初中之後數學科目的難度加大,所以分數會有一定的降低,那麼初中數學應該怎樣學?應該使用什麼方式哪?

知識點

當老師在講完內容之後會講一些課外的內容,一般是定理、概念等等,會讓你對這些知識更加的了解,所以如果對這類題目有問題的同學可以多看一些課外的題目,當然想要提升分數是離不開練習題的,想要多好就需要多做一些習題,但是不可以過多,需要邊做邊思考才可以,這樣所學的知識就會運用出來.

以上就是初中數學應該怎樣學習的內容,如果在這個階段對自己分數不滿意的同學可以借鑒一下以上的內容,或許會對你有一定的幫助,將自身的分數提升.

Ⅲ 總結數學初一初二的知識點,簡略一點,也不要太多了。

初中數學知識點歸納.

有理數的加法運算

同號兩數來相加,絕對值加不變號。
異號相加大減小,大數決定和符號。

互為相反數求和,結果是零須記好。

【注】「大」減「小」是指絕對值的大小。
有理數的減法運算

減正等於加負,減負等於加正。
有理數的乘法運算符號法則

同號得正異號負,一項為零積是零。

合並同類項
說起合並同類項,法則千萬不能忘。

只求系數代數和,字母指數留原樣。
去、添括弧法則

去括弧或添括弧,關鍵要看連接號。

擴號前面是正號,去添括弧不變號。
括弧前面是負號,去添括弧都變號。

解方程
已知未知鬧分離,分離要靠移完成。

移加變減減變加,移乘變除除變乘。
平方差公式

兩數和乘兩數差,等於兩數平方差。

積化和差變兩項,完全平方不是它。
完全平方公式

二數和或差平方,展開式它共三項。

首平方與末平方,首末二倍中間放。
和的平方加聯結,先減後加差平方。

完全平方公式
首平方又末平方,二倍首末在中央。

和的平方加再加,先減後加差平方。

解一元一次方程
先去分母再括弧,移項變號要記牢。

同類各項去合並,系數化「1」還沒好。

求得未知須檢驗,回代值等才算了。
解一元一次方程

先去分母再括弧,移項合並同類項。

系數化1還沒好,准確無誤不白忙。
因式分解與乘法

和差化積是乘法,乘法本身是運算。

積化和差是分解,因式分解非運算。
因式分解

兩式平方符號異,因式分解你別怕。

兩底和乘兩底差,分解結果就是它。
兩式平方符號同,底積2倍坐中央。

因式分解能與否,符號上面有文章。

同和異差先平方,還要加上正負號。
同正則正負就負,異則需添冪符號。

因式分解
一提二套三分組,十字相乘也上數。

四種方法都不行,拆項添項去重組。

重組無望試求根,換元或者算余數。
多種方法靈活選,連乘結果是基礎。

同式相乘若出現,乘方表示要記住。
【注】
一提(提公因式)二套(套公式)
因式分解

一提二套三分組,叉乘求根也上數。
五種方法都不行,拆項添項去重組。

對症下葯穩又准,連乘結果是基礎。
二次三項式的因式分解

先想完全平方式,十字相乘是其次。

兩種方法行不通,求根分解去嘗試。
比和比例

兩數相除也叫比,兩比相等叫比例。

外項積等內項積,等積可化八比例。
分別交換內外項,統統都要叫更比。

同時交換內外項,便要稱其為反比。

前後項和比後項,比值不變叫合比。
前後項差比後項,組成比例是分比。

兩項和比兩項差,比值相等合分比。

前項和比後項和,比值不變叫等比。
解比例

外項積等內項積,列出方程並解之。
求比值

由已知去求比值,多種途徑可利用。
活用比例七性質,變數替換也走紅。

消元也是好辦法,殊途同歸會變通。
正比例與反比例

商定變數成正比,積定變數成反比。

正比例與反比例
變化過程商一定,兩個變數成正比。

變化過程積一定,兩個變數成反比。
判斷四數成比例

四數是否成比例,遞增遞減先排序。

兩端積等中間積,四數一定成比例。
判斷四式成比例

四式是否成比例,生或降冪先排序。

兩端積等中間積,四式便可成比例。
比例中項

成比例的四項中,外項相同會遇到。

有時內項會相同,比例中項少不了。
比例中項很重要,多種場合會碰到。

成比例的四項中,外項相同有不少。

有時內項會相同,比例中項出現了。
同數平方等異積,比例中項無處逃。

根式與無理式
表示方根代數式,都可稱其為根式。

根式異於無理式,被開方式無限制。

被開方式有字母,才能稱為無理式。
無理式都是根式,區分它們有標志。

被開方式有字母,又可稱為無理式。
求定義域

求定義域有講究,四項原則須留意。

負數不能開平方,分母為零無意義。
指是分數底正數,數零沒有零次冪。

限制條件不唯一,滿足多個不等式。

求定義域要過關,四項原則須注意。
負數不能開平方,分母為零無意義。

分數指數底正數,數零沒有零次冪。

限制條件不唯一,不等式組求解集。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先去分母再括弧,移項合並同類項。

系數化「1」有講究,同乘除負要變向。
先去分母再括弧,移項別忘要變號。

同類各項去合並,系數化「1」注意了。

同乘除正無防礙,同乘除負也變號。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大於頭來小於尾,大小不一中間找。

大大小小沒有解,四種情況全來了。
同向取兩邊,異向取中間。

中間無元素,無解便出現。
幼兒園小鬼當家,(同小相對取較小)

敬老院以老為榮,(同大就要取較大)

軍營里沒老沒少。(大小小大就是它)
大大小小解集空。(小小大大哪有哇)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首先化成一般式,構造函數第二站。
判別式值若非負,曲線橫軸有交點。

a正開口它向上,大於零則取兩邊。

代數式若小於零,解集交點數之間。
方程若無實數根,口上大零解為全。

小於零將沒有解,開口向下正相反。
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

異號兩個平方項,因式分解有辦法。

兩底和乘兩底差,分解結果就是它。
用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

兩平方項在兩端,底積2倍在中部。

同正兩底和平方,全負和方相反數。
分成兩底差平方,方正倍積要為負。

兩邊為負中間正,底差平方相反數。

一平方又一平方,底積2倍在中路。
三正兩底和平方,全負和方相反數。

分成兩底差平方,兩端為正倍積負。

兩邊若負中間正,底差平方相反數。
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要用公式解方程,首先化成一般式。

調整系數隨其後,使其成為最簡比。
確定參數abc,計算方程判別式。

判別式值與零比,有無實根便得知。

有實根可套公式,沒有實根要告之。
用常規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左未右已先分離,二系化「1」是其次。

一系折半再平方,兩邊同加沒問題。
左邊分解右合並,直接開方去解題。

該種解法叫配方,解方程時多練習。
用間接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已知未知先分離,因式分解是其次。

調整系數等互反,和差積套恆等式。
完全平方等常數,間接配方顯優勢

【注】 恆等式
解一元二次方程

方程沒有一次項,直接開方最理想。

如果缺少常數項,因式分解沒商量。
b、c相等都為零,等根是零不要忘。

b、c同時不為零,因式分解或配方,

也可直接套公式,因題而異擇良方。
正比例函數的鑒別

判斷正比例函數,檢驗當分兩步走。
一量表示另一量, 有沒有。

若有再去看取值,全體實數都需要。

區分正比例函數,衡量可分兩步走。
一量表示另一量, 是與否。

若有還要看取值,全體實數都要有。
正比例函數的圖象與性質

正比函數圖直線,經過 和原點。

K正一三負二四,變化趨勢記心間。
K正左低右邊高,同大同小向爬山。

K負左高右邊低,一大另小下山巒。
一次函數

一次函數圖直線,經過 點。

K正左低右邊高,越走越高向爬山。
K負左高右邊低,越來越低很明顯。

K稱斜率b截距,截距為零變正函。
反比例函數

反比函數雙曲線,經過 點。

K正一三負二四,兩軸是它漸近線。
K正左高右邊低,一三象限滑下山。

K負左低右邊高,二四象限如爬山。
二次函數

二次方程零換y,二次函數便出現。

全體實數定義域,圖像叫做拋物線。
拋物線有對稱軸,兩邊單調正相反。

A定開口及大小,線軸交點叫頂點。

頂點非高即最低。上低下高很顯眼。
如果要畫拋物線,平移也可去描點,

提取配方定頂點,兩條途徑再挑選。

列表描點後連線,平移規律記心間。
左加右減括弧內,號外上加下要減。

二次方程零換y,就得到二次函數。

圖像叫做拋物線,定義域全體實數。
A定開口及大小,開口向上是正數。

絕對值大開口小,開口向下A負數。

拋物線有對稱軸,增減特性可看圖。
線軸交點叫頂點,頂點縱標最值出。

如果要畫拋物線,描點平移兩條路。

提取配方定頂點,平移描點皆成圖。
列表描點後連線,三點大致定全圖。

若要平移也不難,先畫基礎拋物線,

頂點移到新位置,開口大小隨基礎。
【注】基礎拋物線

直線、射線與線段
直線射線與線段,形狀相似有關聯。

直線長短不確定,可向兩方無限延。

射線僅有一端點,反向延長成直線。
線段定長兩端點,雙向延伸變直線。

兩點定線是共性,組成圖形最常見。


一點出發兩射線,組成圖形叫做角。

共線反向是平角,平角之半叫直角。
平角兩倍成周角,小於直角叫銳角。

直平之間是鈍角,平周之間叫優角。

互余兩角和直角,和是平角互補角。
一點出發兩射線,組成圖形叫做角。

平角反向且共線,平角之半叫直角。

平角兩倍成周角,小於直角叫銳角。
鈍角界於直平間,平周之間叫優角。

和為直角叫互余,互為補角和平角。
證等積或比例線段

等積或比例線段,多種途徑可以證。

證等積要改等比,對照圖形看特徵。
共點共線線相交,平行截比把題證。

三點定型十分像,想法來把相似證。

圖形明顯不相似,等線段比替換證。
換後結論能成立,原來命題即得證。

實在不行用面積,射影角分線也成。

只要學習肯登攀,手腦並用無不勝。
解無理方程

一無一有各一邊,兩無也要放兩邊。

乘方根號無蹤跡,方程可解無負擔。
兩無一有相對難,兩次乘方也好辦。

特殊情況去換元,得解驗根是必然。
解分式方程

先約後乘公分母,整式方程轉化出。

特殊情況可換元,去掉分母是出路。
求得解後要驗根,原留增舍別含糊。

列方程解應用題
列方程解應用題,審設列解雙檢答。

審題弄清已未知,設元直間兩辦法。

列表畫圖造方程,解方程時守章法。
檢驗准且合題意,問求同一才作答。

添加輔助線
學習幾何體會深,成敗也許一線牽。

分散條件要集中,常要添加輔助線。

畏懼心理不要有,其次要把觀念變。
熟能生巧有規律,真知灼見靠實踐。

圖中已知有中線,倍長中線把線連。

旋轉構造全等形,等線段角可代換。
多條中線連中點,便可得到中位線。

倘若知角平分線,既可兩邊作垂線。

也可沿線去翻折,全等圖形立呈現。
角分線若加垂線,等腰三角形可見。

角分線加平行線,等線段角位置變。

已知線段中垂線,連接兩端等線段。
輔助線必畫虛線,便與原圖聯系看。

兩點間距離公式
同軸兩點求距離,大減小數就為之。

與軸等距兩個點,間距求法亦如此。

平面任意兩個點,橫縱標差先求值。
差方相加開平方,距離公式要牢記。

矩形的判定
任意一個四邊形,三個直角成矩形;

對角線等互平分,四邊形它是矩形。

已知平行四邊形,一個直角叫矩形;
兩對角線若相等,理所當然為矩形。

菱形的判定
任意一個四邊形,四邊相等成菱形;

四邊形的對角線,垂直互分是菱形。

已知平行四邊形,鄰邊相等叫菱形;
兩對角線若垂直,順理成章為菱形。

Ⅳ 初中數學幾何知識點

1.過兩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
2.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的補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餘角相等
5.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和已知直線垂直

Ⅳ 初二數學幾何壓軸題 怎樣學好初二幾何

學好幾何無非做好以下幾點想學好幾何,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1、多做題,在起步初期,多見一些題,對一些模型有初步認識。 2、多總結,盡量在老師的幫助下能夠總結出一些模型的主要輔助線做法和解題方法。 3、多應用,多用模型解決問題,不要沒有方法的撞大運,要根據圖形特點思考解法。 4、多完善,不斷做題總會有新的知識添加到已有的模型體系中來,不斷壯大自己的知識樹。 5、多思考,對於任何一道題都有可能存在不止一種方法,每種方法涉及到的模型不盡相同,要能夠通過一題多解發現模型之間的相互關系,增強自己對模型的理解深度。 從長遠的角度來說,中考幾何壓軸的考察趨勢越來越傾向於競賽化的趨勢,而考察重點則是以三大變化為主題的綜合題目。如今三大變換的思想也在不斷的滲透在初二幾何的題目中來,平移、旋轉、軸對稱這些技巧也會慢慢被我們所熟識。然而僅僅熟悉並不夠,我們還要結合模型把他們靈活掌握並能夠精確與用到實際的題目中去,這樣才能使我們做幾何題目的能力有所提高。 初二這一年是模型大爆炸得時期,上學期的全等三角形的模型,下學期的四邊形模型以及很多學校在初二暑假就會開設的圓的知識,很多都是需要同學們運用模型思想解決的問題。這些知識點不僅多,而且十分重要,可以說初中幾何部分的重點全部集中在初二這一年,故而打好基礎,勤加練習,多做總結是我們不得不去完成的任務。

Ⅵ 平面幾何知識點初中

知識點一 相交線和平行線
1.定理與性質
對頂角的性質:對頂角相等。
2.垂線的性質:
性質1: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
性質2:連接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
3.平行公理:經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論:如果兩條直線都與第三條直線平行,那麼這兩條直線也互相平行。
4.平行線的性質:
性質1: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質2: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性質3: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
5.平行線的判定:
判定1: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判定2: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判定3:同旁內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知識點二 三角形
一、三角形相關概念
1.三角形的概念 由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條線段首尾順次連結所組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要點:①三條線段;②不在同一直線上;③首尾順次相接.
2.三角形中的三種重要線段
(1)三角形的角平分線:三角形一個角的平分線與這個角的對邊相交,這個角的頂點和交點之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線.
(2)三角形的中線:在一個三角形中,連結一個頂點和它的對邊中點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線.
(3)三角形的高線:從三角形一個頂點向它的對邊作垂線,頂點和垂足間的限度叫做三角形的高線,簡稱三角形的高.
二、三角形三邊關系定理
①三角形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故同時滿足△ABC三邊長a、b、c的不等式有:a+b>c,b+c>a,c+a>b.
②三角形兩邊之差小於第三邊,故同時滿足△ABC三邊長a、b、c的不等式有:a>b-c,b>a-c,c>b-a.
注意:判定這三條線段能否構成一個三角形,只需看兩條較短的線段的長度之和是否大於第三條線段即可
三、三角形的穩定性
三角形的三邊確定了,那麼它的形狀、大小都確定了,三角形的這個性質就叫做三角形的穩定性.例如起重機的支架採用三角形結構就是這個道理.
四、三角形的內角
結論1:三角形的內角和為180°.表示: 在△ABC中,∠A+∠B+∠C=180°
結論2:在直角三角形中,兩個銳角互余.
注意:①在三角形中,已知兩個內角可以求出第三個內角
如:在△ABC中,∠C=180°-(∠A+∠B)
②在三角形中,已知三個內角和的比或它們之間的關系,求各內角.
如:△ABC中,已知∠A:∠B:∠C=2:3:4,求∠A、∠B、∠C的度數.
五、三角形的外角
1.意義:三角形一邊與另一邊的延長線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2.性質:
①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於與它不相鄰的兩個內角的和.
②三角形的一個外角大於與它不相鄰的任何一個內角.
③三角形的一個外角與與之相鄰的內角互補
六、多邊形
①多邊形的對角線條對角線;②n邊形的內角和為(n-2)×180°;③多邊形的外角和為360°
知識點三 全等三角形
一、全等三角形
1、「全等」的理解 全等的圖形必須滿足:(1)形狀相同的圖形;(2)大小相等的圖形;
即能夠完全重合的兩個圖形叫全等形。同樣我們把能夠完全重合的兩個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質
(1)全等三角形對應邊相等;(2)全等三角形對應角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三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SSS)
(2)兩角和它們的夾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ASA)
(3)兩角和其中一角的對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AAS)
(4)兩邊和它們的夾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SAS)
(5)斜邊和一條直角邊對應相等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HL)
4、角平分線的性質及判定
性質:角平分線上的點到這個角的兩邊的距離相等
判定:到一個角的兩邊距離相等的點在這個角平分線上
二、軸對稱圖形
(一)基本定義
1.軸對稱圖形
如果一個圖形沿一條直線折疊,直線兩旁的部分能夠互相重合,這個圖形就叫做軸對稱圖形,這條直線就叫做對稱軸.折疊後重合的點是對應點,叫做對稱點.
2.線段的垂直平分線
經過線段中點並且垂直於這條線段的直線,叫做這條線段的垂直平分線
3.軸對稱變換
由一個平面圖形得到它的軸對稱圖形叫做軸對稱變換.
4.等腰三角形
有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兩條邊叫做腰,另一條邊叫做底邊,兩腰所夾的角叫做頂角,底邊與腰的夾角叫做底角.
5.等邊三角形
三條邊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邊三角形.
(二)性質
1.如果兩個圖形關於某條直線對稱,那麼對稱軸是任何一對對應點所連線段的垂直平分線.或者說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是任何一對對應點所連線段的垂直平分線.
2.線段垂直平分錢的性質
線段垂直平分線上的點與這條線段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
3.(1)點P(x,y)關於x軸對稱的點的坐標為P′(x,-y).
(2)點P(x,y)關於y軸對稱的點的坐標為P″(-x,y).
4.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1)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簡稱「等邊對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底邊上的高相互重合.
(3)等腰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底邊上的中線(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高)所在直線就是它的對稱軸.
(4)等腰三角形兩腰上的高、中線分別相等,兩底角的平分線也相等.
(5)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與底邊的夾角是頂角的一半。
(6)等腰三角形頂角的外角平分線平行於這個三角形的底邊.
5.等邊三角形的性質
(1)等邊三角形的三個內角都相等,並且每一個角都等於60°.
(2)等邊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共有三條對稱軸.
(3)等邊三角形每邊上的中線、高和該邊所對內角的平分線互相重合.
(三)有關判定
1.與一條線段兩個端點距離相等的點,在這條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
2.如果一個三角形有兩個角相等,那麼這兩個角所對的邊也相等(簡寫成「等角對等邊」).
3.三個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4.有一個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知識點四 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定義:如果直角三角形的兩直角邊長分別為a,b,斜邊長為c,那麼
a2+b2=c2. 即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的平方和等於斜邊的平方

勾:直角三角形較短的直角邊
股:直角三角形較長的直角邊
弦:斜邊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邊長a,b,c有下面關系:a2+b2=c2,那麼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 勾股數:滿足a2+b2=c2的三個正整數叫做勾股數(注意:若a,b,c、為勾股數,那麼ka,kb,kc同樣也是勾股數組。)
*附:常見勾股數:3,4,5; 6,8,10; 9,12,15; 5,12,13
3. 判斷直角三角形:如果三角形的三邊長a、b、c滿足a2+b2=c2 ,那麼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經典直角三角形:勾三、股四、弦五)
其他方法:(1)有一個角為9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有兩個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用它判斷三角形是否為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步驟是:
(1)確定最大邊(不妨設為c);
(2)若c2=a2+b2,則△ABC是以∠C為直角的三角形;
若a2+b2<c2,則此三角形為鈍角三角形(其中c為最大邊);
若a2+b2>c2,則此三角形為銳角三角形(其中c為最大邊)
4.注意:(1)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於斜邊的一半
(2)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個銳角等於30°,那麼它所對的直角邊等於斜邊的一半。
(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條直角邊等於斜邊的一半,那麼這條直角邊所對的角等於30°。

5. 勾股定理的作用:
(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兩邊求第三邊。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邊,求另兩邊的關系。
(3)用於證明線段平方關系的問題。
(4)利用勾股定理,作出長為的線段
6.勾股定理的證明
勾股定理的證明方法很多,常見的是拼圖的方法

Ⅶ 初二數學上的知識點

這個肯定行

初二數學(上)應知應會的知識點
因式分解
1. 因式分解:把一個多項式化為幾個整式的積的形式,叫做把這個多項式因式分解;注意:因式分解與乘法是相反的兩個轉化.
2.因式分解的方法:常用「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3.公因式的確定:系數的最大公約數?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冪.
注意公式:a+b=b+a; a-b=-(b-a); (a-b)2=(b-a)2; (a-b)3=-(b-a)3.
4.因式分解的公式:
(1)平方差公式: a2-b2=(a+ b)(a- b);
(2)完全平方公式: a2+2ab+b2=(a+b)2, a2-2ab+b2=(a-b)2.
5.因式分解的注意事項:
(1)選擇因式分解方法的一般次序是:一 提取、二 公式、三 分組、四 十字;
(2)使用因式分解公式時要特別注意公式中的字母都具有整體性;
(3)因式分解的最後結果要求分解到每一個因式都不能分解為止;
(4)因式分解的最後結果要求每一個因式的首項符號為正;
(5)因式分解的最後結果要求加以整理;
(6)因式分解的最後結果要求相同因式寫成乘方的形式.
6.因式分解的解題技巧:(1)換位整理,加括弧或去括弧整理;(2)提負號;(3)全變號;(4)換元;(5)配方;(6)把相同的式子看作整體;(7)靈活分組;(8)提取分數系數;(9)展開部分括弧或全部括弧;(10)拆項或補項.
7.完全平方式:能化為(m+n)2的多項式叫完全平方式;對於二次三項式x2+px+q, 有「 x2+px+q是完全平方式 ? 」.
分式
1.分式:一般地,用A、B表示兩個整式,A÷B就可以表示為 的形式,如果B中含有字母,式子 叫做分式.
2.有理式:整式與分式統稱有理式;即 .
3.對於分式的兩個重要判斷:(1)若分式的分母為零,則分式無意義,反之有意義;(2)若分式的分子為零,而分母不為零,則分式的值為零;注意:若分式的分子為零,而分母也為零,則分式無意義.
4.分式的基本性質與應用:
(1)若分式的分子與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個不為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變;
(2)注意:在分式中,分子、分母、分式本身的符號,改變其中任何兩個,分式的值不變;

(3)繁分式化簡時,採用分子分母同乘小分母的最小公倍數的方法,比較簡單.
5.分式的約分:把一個分式的分子與分母的公因式約去,叫做分式的約分;注意:分式約分前經常需要先因式分解.
6.最簡分式:一個分式的分子與分母沒有公因式,這個分式叫做最簡分式;注意:分式計算的最後結果要求化為最簡分式.
7.分式的乘除法法則: .
8.分式的乘方: .
9.負整指數計演算法則:
(1)公式: a0=1(a≠0), a-n= (a≠0);
(2)正整指數的運演算法則都可用於負整指數計算;
(3)公式: , ;
(4)公式: (-1)-2=1, (-1)-3=-1.
10.分式的通分:根據分式的基本性質,把幾個異分母的分式分別化成與原來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注意:分式的通分前要先確定最簡公分母.
11.最簡公分母的確定:系數的最小公倍數?相同因式的最高次冪.
12.同分母與異分母的分式加減法法則: .
13.含有字母系數的一元一次方程:在方程ax+b=0(a≠0)中,x是未知數,a和b是用字母表示的已知數,對x來說,字母a是x的系數,叫做字母系數,字母b是常數項,我們稱它為含有字母系數的一元一次方程.注意:在字母方程中,一般用a、b、c等表示已知數,用x、y、z等表示未知數.
14.公式變形:把一個公式從一種形式變換成另一種形式,叫做公式變形;注意:公式變形的本質就是解含有字母系數的方程.特別要注意:字母方程兩邊同時乘以含字母的代數式時,一般需要先確認這個代數式的值不為0.
15.分式方程:分母里含有未知數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注意:以前學過的,分母里不含未知數的方程是整式方程.
16.分式方程的增根:在解分式方程時,為了去分母,方程的兩邊同乘以了含有未知數的代數式,所以可能產生增根,故分式方程必須驗增根;注意:在解方程時,方程的兩邊一般不要同時除以含未知數的代數式,因為可能丟根.
17.分式方程驗增根的方法:把分式方程求出的根代入最簡公分母(或分式方程的每個分母),若值為零,求出的根是增根,這時原方程無解;若值不為零,求出的根是原方程的解;注意:由此可判斷,使分母的值為零的未知數的值可能是原方程的增根.
18.分式方程的應用:列分式方程解應用題與列整式方程解應用題的方法一樣,但需要增加「驗增根」的程序.
數的開方
1.平方根的定義:若x2=a,那麼x叫a的平方根,(即a的平方根是x);注意:(1)a叫x的平方數,(2)已知x求a叫乘方,已知a求x叫開方,乘方與開方互為逆運算.
2.平方根的性質:
(1)正數的平方根是一對相反數;
(2)0的平方根還是0;
(3)負數沒有平方根.
3.平方根的表示方法:a的平方根表示為 和 .注意: 可以看作是一個數,也可以認為是一個數開二次方的運算.
4.算術平方根:正數a的正的平方根叫a的算術平方根,表示為 .注意:0的算術平方根還是0.
5.三個重要非負數: a2≥0 ,|a|≥0 , ≥0 .注意:非負數之和為0,說明它們都是0.
6.兩個重要公式:
(1) ; (a≥0)
(2) .
7.立方根的定義:若x3=a,那麼x叫a的立方根,(即a的立方根是x).注意:(1)a叫x的立方數;(2)a的立方根表示為 ;即把a開三次方.
8.立方根的性質:
(1)正數的立方根是一個正數;
(2)0的立方根還是0;
(3)負數的立方根是一個負數.
9.立方根的特性: .
10.無理數:無限不循環小數叫做無理數.注意:?和開方開不盡的數是無理數.
11.實數:有理數和無理數統稱實數.
12.實數的分類:(1) (2) .
13.數軸的性質:數軸上的點與實數一一對應.
14.無理數的近似值:實數計算的結果中若含有無理數且題目無近似要求,則結果應該用無理數表示;如果題目有近似要求,則結果應該用無理數的近似值表示.注意:(1)近似計算時,中間過程要多保留一位;(2)要求記憶: .
三角形
幾何A級概念:(要求深刻理解、熟練運用、主要用於幾何證明)
1.三角形的角平分線定義:
三角形的一個角的平分線與這個角的對邊相交,這個角的頂點和交點之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線.(如圖) 幾何表達式舉例:
(1) ∵AD平分∠BAC
∴∠BAD=∠CAD
(2) ∵∠BAD=∠CAD
∴AD是角平分線
2.三角形的中線定義:
在三角形中,連結一個頂點和它的對邊的中點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線.(如圖)

幾何表達式舉例:
(1) ∵AD是三角形的中線
∴ BD = CD
(2) ∵ BD = CD
∴AD是三角形的中線

3.三角形的高線定義:
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向它的對邊畫垂線,頂點和垂足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線.
(如圖)

幾何表達式舉例:
(1) ∵AD是ΔABC的高
∴∠ADB=90°
(2) ∵∠ADB=90°
∴AD是ΔABC的高

※4.三角形的三邊關系定理:
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三角形的兩邊之差小於第三邊.(如圖)

幾何表達式舉例:
(1) ∵AB+BC>AC
∴……………
(2) ∵ AB-BC<AC
∴……………

5.等腰三角形的定義:
有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如圖)

幾何表達式舉例:
(1) ∵ΔABC是等腰三角形
∴ AB = AC
(2) ∵AB = AC
∴ΔABC是等腰三角形
6.等邊三角形的定義:
有三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邊三角形. (如圖)

幾何表達式舉例:
(1)∵ΔABC是等邊三角形
∴AB=BC=AC
(2) ∵AB=BC=AC
∴ΔABC是等邊三角形
7.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及推論:
(1)三角形的內角和180°;(如圖)
(2)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互余;(如圖)
(3)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於和它不相鄰的兩個內角的和;(如圖)
※(4)三角形的一個外角大於任何一個和它不相鄰的內角.

(1) (2) (3)(4) 幾何表達式舉例:
(1) ∵∠A+∠B+∠C=180°
∴…………………
(2) ∵∠C=90°
∴∠A+∠B=90°
(3) ∵∠ACD=∠A+∠B
∴…………………
(4) ∵∠ACD >∠A
∴…………………
8.直角三角形的定義:
有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如圖)
幾何表達式舉例:
(1) ∵∠C=90°
∴ΔABC是直角三角形
(2) ∵ΔABC是直角三角形
∴∠C=90°

9.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定義:
兩條直角邊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叫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圖)

幾何表達式舉例:
(1) ∵∠C=90° CA=CB
∴Δ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 ∵Δ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C=90° CA=CB

10.全等三角形的性質:
(1)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相等;(如圖)
(2)全等三角形的對應角相等.(如圖)

幾何表達式舉例:
(1) ∵ΔABC≌ΔEFG
∴ AB = EF ………
(2) ∵ΔABC≌ΔEFG
∴∠A=∠E ………

1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SAS」「ASA」「AAS」「SSS」「HL」. (如圖)

(1)(2)

(3) 幾何表達式舉例:
(1) ∵ AB = EF
∵ ∠B=∠F
又∵ BC = FG
∴ΔABC≌ΔEFG
(2) ………………
(3)在RtΔABC和RtΔEFG中
∵ AB=EF
又∵ AC = EG
∴RtΔABC≌RtΔEFG

12.角平分線的性質定理及逆定理:
(1)在角平分線上的點到角的兩邊距離相等;(如圖)
(2)到角的兩邊距離相等的點在角平分線上.(如圖)

幾何表達式舉例:
(1)∵OC平分∠AOB
又∵CD⊥OA CE⊥OB
∴ CD = CE
(2) ∵CD⊥OA CE⊥OB
又∵CD = CE
∴OC是角平分線

13.線段垂直平分線的定義:
垂直於一條線段且平分這條線段的直線,叫做這條線段的垂直平分線.(如圖)

幾何表達式舉例:
(1) ∵EF垂直平分AB
∴EF⊥AB OA=OB
(2) ∵EF⊥AB OA=OB
∴EF是AB的垂直平分線

14.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性質定理及逆定理:
(1)線段垂直平分線上的點和這條線段的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如圖)
(2)和一條線段的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的點,在這條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如圖)
幾何表達式舉例:
(1) ∵MN是線段AB的垂直平分線
∴ PA = PB
(2) ∵PA = PB
∴點P在線段AB的垂直平分線上

15.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定理及推論:
(1)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即等邊對等角)(如圖)
(2)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底邊中線、底邊上的高」三線合一;(如圖)
(3)等邊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並且都是60°.(如圖)

(1) (2) (3) 幾何表達式舉例:
(1) ∵AB = AC
∴∠B=∠C
(2) ∵AB = AC
又∵∠BAD=∠CAD
∴BD = CD
AD⊥BC
………………
(3) ∵ΔABC是等邊三角形
∴∠A=∠B=∠C =60°

16.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論:
(1)如果一個三角形有兩個角都相等,那麼這兩個角所對邊也相等;(即等角對等邊)(如圖)
(2)三個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如圖)
(3)有一個角等於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如圖)
(4)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個角等於30°,那麼它所對的直角邊是斜邊的一半.(如圖)
(1) (2)(3) (4) 幾何表達式舉例:
(1) ∵∠B=∠C
∴ AB = AC
(2) ∵∠A=∠B=∠C
∴ΔABC是等邊三角形
(3) ∵∠A=60°
又∵AB = AC
∴ΔABC是等邊三角形
(4) ∵∠C=90°∠B=30°
∴AC = AB

17.關於軸對稱的定理
(1)關於某條直線對稱的兩個圖形是全等形;(如圖)
(2)如果兩個圖形關於某條直線對稱,那麼對稱軸是對應點連線的垂直平分線.(如圖)
幾何表達式舉例:
(1) ∵ΔABC、ΔEGF關於MN軸對稱
∴ΔABC≌ΔEGF
(2) ∵ΔABC、ΔEGF關於MN軸對稱
∴OA=OE MN⊥AE
18.勾股定理及逆定理:
(1)直角三角形的兩直角邊a、b的平方和等於斜邊c的平方,即a2+b2=c2;(如圖)
(2)如果三角形的三邊長有下面關系: a2+b2=c2,那麼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如圖)

幾何表達式舉例:
(1) ∵ΔABC是直角三角形
∴a2+b2=c2
(2) ∵a2+b2=c2
∴ΔABC是直角三角形
19.RtΔ斜邊中線定理及逆定理:
(1)直角三角形中,斜邊上的中線是斜邊的一半;(如圖)
(2)如果三角形一邊上的中線是這邊的一半,那麼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如圖)

幾何表達式舉例:
(1) ∵ΔABC是直角三角形
∵D是AB的中點
∴CD = AB
(2) ∵CD=AD=BD
∴ΔABC是直角三角形

幾何B級概念:(要求理解、會講、會用,主要用於填空和選擇題)
一 基本概念:
三角形、不等邊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三角形的外角、全等三角形、角平分線的集合定義、原命題、逆命題、逆定理、尺規作圖、輔助線、線段垂直平分線的集合定義、軸對稱的定義、軸對稱圖形的定義、勾股數.
二 常識:
1.三角形中,第三邊長的判斷: 另兩邊之差<第三邊<另兩邊之和.
2.三角形中,有三條角平分線、三條中線、三條高線,它們都分別交於一點,其中前兩個交點都在三角形內,而第三個交點可在三角形內,三角形上,三角形外.注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線、中線、高線都是線段.
3.如圖,三角形中,有一個重要的面積等式,即:若CD⊥AB,BE⊥CA,則CD?AB=BE?CA.
4.三角形能否成立的條件是:最長邊<另兩邊之和.
5.直角三角形能否成立的條件是:最長邊的平方等於另兩邊的平方和.
6.分別含30°、45°、60°的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直角三角形.

7.如圖,雙垂圖形中,有兩個重要的性質,即:
(1) AC?CB=CD?AB ; (2)∠1=∠B ,∠2=∠A .
8.三角形中,最多有一個內角是鈍角,但最少有兩個外角是鈍角.
9.全等三角形中,重合的點是對應頂點,對應頂點所對的角是對應角,對應角所對的邊是對應邊.
10.等邊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11.幾何習題中,「文字敘述題」需要自己畫圖,寫已知、求證、證明.
12.符合「AAA」「SSA」條件的三角形不能判定全等.
13.幾何習題經常用四種方法進行分析:(1)分析綜合法;(2)方程分析法;(3)代入分析法;(4)圖形觀察法.
14.幾何基本作圖分為:(1)作線段等於已知線段;(2)作角等於已知角;(3)作已知角的平分線;(4)過已知點作已知直線的垂線;(5)作線段的中垂線;(6)過已知點作已知直線的平行線.
15.會用尺規完成「SAS」、「ASA」、「AAS」、「SSS」、「HL」、「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作圖.
16.作圖題在分析過程中,首先要畫出草圖並標出字母,然後確定先畫什麼,後畫什麼;注意:每步作圖都應該是幾何基本作圖.
17.幾何畫圖的類型:(1)估畫圖;(2)工具畫圖;(3)尺規畫圖.
※18.幾何重要圖形和輔助線:
(1)選取和作輔助線的原則:
① 構造特殊圖形,使可用的定理增加;
② 一舉多得;
③ 聚合題目中的分散條件,轉移線段,轉移角;
④ 作輔助線必須符合幾何基本作圖.

(2)已知角平分線.(若BD是角平分線)
① 在BA上截取BE=BC構造全等,轉移線段和角;

② 過D點作DE‖BC交AB於E,構造等腰三角形 .

(3)已知三角形中線(若AD是BC的中線)
① 過D點作DE‖AC交AB於E,構造中位線 ;

② 延長AD到E,使DE=AD
連結CE構造全等,轉移線段和角;
③ ∵AD是中線
∴SΔABD= SΔADC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等面積)

(4) 已知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
① 作等腰三角形ABC底邊的中線AD
(頂角的平分線或底邊的高)構造全
等三角形;

② 作等腰三角形ABC一邊的平行線DE,構造
新的等腰三角形.

(5)其它
① 作等邊三角形ABC
一邊 的平行線DE,構造新的等邊三角形;

② 作CE‖AB,轉移角;

③ 延長BD與AC交於E,不規則圖形轉化為規則圖形;

④ 多邊形轉化為三角形;

⑤ 延長BC到D,使CD=BC,連結AD,直角三角形轉化為等腰三角形;

⑥ 若a‖b,AC,BC是角平
分線,則∠C=90°.

參考資料:去谷歌搜索:初二上數學知識點 然後點第一個

Ⅷ 初二數學考點主要有什麼

通過對歷年的中考進行綜合分析發現,中考試卷中幾乎50%以上的考點都會在初二的知識點中出現,而多數考試的重點難點和熱點也會在初二中涉及,尤其是在數學上,得初二數學才能得中高考數學的天下.
(一)一次函數與反比例函數
初二我們接觸的函數知識將貫穿初高中學習整個過程,是代數學習的重點內容,也是解決綜合問題的「強力工具」,它的學習效果,直接影響到中考中中難檔次題的解答.
1、採用類比的方法,積累學習函數的常規順序,這將會使得你在函數繁雜的內容中找到方便記憶和調用知識的捷徑.如一般函數的學習都會是按照以下順序:剖析定義,表示方法,對應認識函數的圖象與性質,從函數的觀點再認識以前學習過的對應的方程和不等式(組),實際應用.
2、常見的考察熱點難點集中在其中數形結合的這部分內容上,大家可以有意識的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題目的歸納壓縮、方法優化.
其實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學習也是有其類似之處的,如果我們從類比的角度去學習,將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全等三角形
這部分內容相對比較靈活,定理逐漸增多,幾何證明要求逐漸增加,很容易出現「虛假掌握」的情況(看解答都會,自己寫總覺得「差不多」,實際上總達不到解題要求).是特別體現幾何學習中基礎知識重要性和反思小結、解題策略重要性的地方.
1、重視基本格式.很多同學一開始不習慣幾何推理的寫法,其實有個很好的辦法,定期重復書寫一些重點題目,特別需要一字不差的落實.
2、收集常見的基本圖.在處理幾何問題時,如果能夠很快找到「眼熟」的圖形,就很快可以找到解題的突破點.
3、定期反思小結.幾何問題中,題目會顯得比代數問題雜亂,不能僅靠做大量的題來「應對」下一道「新題」,特別是以後到了四邊形,內容更加復雜,做不過來所有的題,更別提初三復習中那麼多的綜合幾何題了.因此,我們需要在早期養成定期反思小結的習慣.

Ⅸ 初二上冊數學幾何解題思路,技巧

  1. 畫圖(如果認為自己不能把原圖准確地畫出,則可用鉛筆在原圖上畫,認為用水性筆畫不影響做 題的話可用水性筆在原圖上畫)

  2. 標注已知條件(把題目給出的條件用你自己認為比較醒目的方式標在圖上,由你自己定)

  3. 標注隱含條件(要求:對書上的重點概念能背得滾瓜爛熟,能用自己的話說出來也行,但最好

    文字差別不要太大,建議去買上一本針對各個知識點詳細解釋的輔導書,最好

    是附帶同步練習的,因為這種輔導書上有一些老師不常講的但對於解題又很重

    要的知識點,也要很熟練。第3步相對比較困難,是解幾何題的關鍵)

  4. 分析解題步驟(在腦海中構思解題的先後順序,在草稿紙上進行也行)

  5. 答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