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中醫肝病學基礎知識大全
擴展閱讀
夢特別嬌歌詞想表達什麼 2025-01-22 21:24:16
動漫人物如何畫出光感 2025-01-22 21:03:37

中醫肝病學基礎知識大全

發布時間: 2022-07-04 20:46:04

『壹』 中醫治療肝病的理論是什麼

一、能改善臨床症狀。
中醫古代關於肝病的記載最早見於春秋戰國時代的中醫學巨著《黃帝內經》中,有「溺黃赤、安卧者、黃疸」,「目黃者,曰黃疸」 記述;到了晉代,葛洪所著的《肘後方》首次提出「時行發黃」,清代沈金鰲在《沈氏尊方》一書中提出「天行疫以致發黃者」俗稱瘟黃,東漢張仲景在他所著的《傷寒論》一書中指出「傷寒七八日,身黃如橘子色,
小便不利
,腹微滿者」,「茵陳湯」主之。直到今天茵陳湯仍是治療肝病的有效良方。古代中醫早就對本病的傳染性有了深刻認識。
肝炎主要的臨床表現分別與中醫「黃疸」「濕阻」「積聚」「臌脹」及「虛損」等病證一一對應。
二、抗病毒保肝、退黃轉陰。肝炎病人往往轉氨酶升高,轉氨酶升高就是肝有損傷,轉氨酶升高中醫認為是濕熱、內熱造成的,還有濕熱毒血引起來的,時間一長病人認為病毒能夠入血。這種情況下中醫中葯採用清熱解毒或者涼血、活血、舒肝健脾的治療方法,改善肝功能,消除或者減輕肝細胞炎症壞死以及肝組織病理損傷的修復等等都是非常有效的。改善了抗病毒保肝、退黃疸,對於肝臟的整體炎症有一個抑制或者是減輕的作用,那麼進一步防止肝纖維化、肝硬化
,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預後良好。
中醫中葯通過辯證和辯病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治療,我們在整體的濕熱肝瘀氣滯性、肝腎陰虛性、瘀血阻絡型,根據不同的症狀選用不同的方劑。還有一個辯病的思路在裡面,你是肝炎或者轉氨酶高,或者出現了黃疸,在辯證的基礎上加了一些有針對性的能夠降酶的能夠退黃疸的葯物,比如常用的五味子、垂盆草、龍膽草、黃芪、蒲公英等等以及一些稀有葯物。抗病毒保肝中葯有它的特色,臨床上常用的抗病毒保肝葯絕大多數都是中草葯或者是中葯的提取物。

『貳』 中醫養肝

中醫治療肝病還是有些效果的,至少對身體沒有太大的傷害,副作用不多。市面上的護肝產品絕大多數都是有化學成分,對身體是有傷害的。我也有肝炎,想徹底擺脫肝炎的困擾,只能去用那些東西。讓我心寒的是不但沒治好,反而覺得更重些了,哎,徹底絕望。偶然的一次機會,我妻子給我從網上買一個中醫的養肝茶,因為是中醫的嘛,我就沒有拒絕,堅持去喝了。2個星期肝臟覺得舒服多了,我當時就興奮地跑向正在廚房做飯的妻子說,妻子當天晚上就給我從網上又訂購了3個療程,一療程300多,細算下一天合幾塊錢,。現在我的症狀基本痊癒了。這個網站我一直留著,身邊有肝病問題的朋友我就給他,你也先去買一個療程用用吧。

『叄』 中醫基礎理論知識

中醫的基礎理論是對人體生命活動和疾病變化規律的理論概括,它主要包括陰陽、五行、運氣、臟象、經絡等學說,以及病因、病機、診法、辨證、治則治法、預防、養生等內容。
陰陽是中國古代哲學范疇。人們通過對矛盾現象的觀察,逐步把矛盾概念上升為陰陽范疇,並用陰陽二氣的消長來解釋事物的運動變化。中醫運用陰陽對立統一的觀念來闡述人體上下、內外各部分之間,以及人體生命同自然、社會這些外界環節之間的復雜聯系。陰陽對立統一的相對平衡,是維持和保證人體正常活動的基礎;陰陽對立統一關系的失調和破壞,則會導致人體疾病的發生,影響生命的正常活動。
五行學說,即是用木、火、土、金、水五個哲學范疇來概括客觀世界中的不同事物屬性,並用五行相生相剋的動態模式來說明事物間的相互聯系和轉化規律。中醫主要用五行學說闡述五臟六腑間的功能聯系以及臟腑失衡時疾病發生的機理,也用以指導臟腑疾病的治療。
運氣學說,又稱五運六氣,是研究、探索自然界天文、氣象、氣候變化對人體健康和疾病的影響的學說。五運包括木運、火運、土運、金運和水運,指自然界一年中春、夏、長夏、秋、冬的季候循環。六氣則是一年四季中風、寒、暑、濕、燥、火六種氣候因子。運氣學說是根據天文歷法參數推算年度氣候變化和疾病發生規律。
臟象學說,主要研究五臟(心、肝、脾、肺、腎)、六腑(小腸、大腸、胃、膀胱、膽、三焦)和奇恆之腑(腦、髓、骨、脈、膽、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
經絡學說與臟象學說密切相關。經絡是人體內運行氣血的通道,有溝通內外,網路全身的作用。在病理情況下,經絡系統功能發生變化,會呈現相應的症狀和體征,通過這些表現,可以診斷體內臟腑疾病。

『肆』 肝病學大全

常見的肝病有肝炎,肝硬化,肝膿腫,原發性肝癌,肝炎主要以慢性肝炎為主,按病因學分為慢性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葯物毒性肝炎,遺傳性疾病以及其它原因不明的慢性肝炎。
肝病的表現是很隱晦,突出的症狀就是疲倦,乏力和不思飲食,常見症狀有脹痛和不適,惡心,厭油膩,食後脹滿,會有黃疸,口乾,大便或干或溏,小便黃,會有低燒,頭昏,耳鳴,面色萎黃無華等。
如果是肝硬化,除有肝炎的臨床表現之外,還有腹水,腹壁血管突出,周身水腫,尿少,蜘蛛痣,嚴重者還有可能是大出血。

『伍』 中醫學基礎知識有那些

中醫基礎知識之我見:中醫不僅是一門單純的醫學,其已融入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與智慧,追隨古哲學思維,滲透著天人一統的認識,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中醫總括有四點: 第一點是醫道,醫德。此各人見解不同,余則緊記一對聯"不求名不求利只求解除民間疾苦,不講事不講非只講修身行善積德"。前人曾說醫者父母心,因為病者的疾苦及性命都交給了醫者。的確,醫學乃是一門做人的學問,沒有一顆善心,又怎樣去救人活命呢?, 第二點是"人稟天地之氣而生。"。所以,天地之一切皆會影響及人,而人亦可反映出其所在環境的一切。記得曾治一婦人,年62歲,現住沙灣荷景三區。訴說己咳嗽兩年,多處治療未果。開葯三服,幾天後復診說,葯後稍愈,隔天又咳。詳細詢問後,提出是否家居風水問題,最後決定同往一看。發覺病婦房間居於室之東北方,此乃全室至陰之方,風水上稱之為"鬼門"。婦人本屬陰,年老陽更不足。又居陰地而至陰太重,則病纏綿而難愈,勸其換房居住。。後經其子證實,於換房後7天,病不葯而愈,此天地之氣造化於人。天地一切皆會影響及人,但人也會改變環境,此風水之道,在這不詳談。第三點是"形與神俱,不可分離"。認為人分形體與精神,決一不可。謂"形不勞,神不散,可活百氣。"按現在講法,形即驅體,神即靈魂。我在這不是講迷信,但靈魂確實存在,如你不信,中醫就難懂了。因中醫多處講到這問題,如形神,營衛,氣血等。確定人魂之後,這些問題便易理解了。就按現代科學來說,要製造一個與人體外形一樣,內在所含的化學成份物質也一樣的物體,不是難事。但怎樣做這物體也不能自我生長並生存。為什麼?因當今科學不信靈魂,故造出之物形象而無神存。中國古傳之術也多有應用靈魂之法,中醫"祝由"科也是其一。可惜己被當今政府嚴制了。而西方研究之傕眠術,也正是應用人體靈魂之術。只不過叫法不同罷了。這正是老子所說的"道非道,非恆道。名非名,非恆名。"之理。第四點是"疾病可知,又可防治。言病不可治者,未得其術也"。中醫認為病由邪生,生於陽,得之風雨寒暑。生於陰,得之於飲食居住,陰陽喜怒。而萬物既有陰,即有陽,一物二分。所以既有病,即必有解此病之法,此陰陽互生互制也。中醫的辨證觀也正是如此。自然界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斷運動著,整個世界運動變化的根源在於世界內部的陰陽的矛盾統一。中醫的治療亦根據此理定立標本緩急(所謂本,就是與疾病相對的一面。標即病所表現出的症狀)。認為治病必求其本,但急則先治其標。確定治療先後,就採取正治或反治的手斷。。正治與反治,都是針對疾病本質,應用與證候性質相反的葯物進行治療。而這正是自發地運用了矛盾的對立間既斗爭又統一的辨證觀,總的治療原則是針鋒相對,針對證候所反映的陰陽失調的狀態,釆用糾正這種陰陽失調的冶療方法。臨證時,又同一疾病,由於時令,氣候,地區方域,以及病人的年齡,體質,生活習慣,居住環境,職業等不同而治療方法也不同。其蘊含著矛盾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結合起來的辨證思想。而有時候,雖不同的疾病,但在其發展過程中,出現了相同的病機變化,則可採取相同的治療方法。這說明中醫學是從運動的觀點而不是從靜止的觀點,從相互聯系的觀點而不是從孤立的觀點來看待疾病的發生和發展。並注重其統一性,即整體觀念。既重視人體各個局部的統一性和完整性,同時也非常重視人與自然的統一性和完整性。除陰陽外,應用於中醫缺不了的還有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其特性為"木曰曲直作酸,水曰潤下作咸,火曰炎上作苦,金曰從革作辛,土爰稼穡作甘。"通過其特徵引伸天下萬物。五行學說是以"五"為基數,來闡釋事物之間相互的生克制化原則,闡釋人體和五行的相互關系,闡釋五臟疾病好發季節和病機轉變,闡釋臨床現象的機理,指導確定治療方法。並認為人的生命既自身在不斷運動也與外界存在著相生相剋的關系,具體地闡明機體內部及其與外界環境是一個統一整體的觀念。陰陽五行皆本於氣,五行即陰陽之質,陰陽即五行之氣,氣非質不立,質非氣不行。古人通過陰陽五行之確立,應用於四時,定出了"五運六氣"之法,現稱"運氣"學"。通過其應用,我們便可預測出某時期,某地區,某年齡階斷的人,多會患某類型疾病,對區域性或流行性疾病的防治提供可靠的依據。中醫對於人體臟腑機能的描述稱為藏象,其學說是通過人體生理、病理現象的觀察,研究人體各臟腑組織器官的生理機能、病理變化及其相互關系的學說,對於研究人體的生理及病理,指導臨床實踐有普遍的指導意義。除臟腑外,人體還有奇恆之腑,氣,血,津液等組織。其之間存在著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相互為用的聯系。而經絡則是其相聯系的系統之一,經絡系統是由經脈,經筋,皮部,絡脈四部份組成。絡脈是經脈的分支,其主幹分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兩大類。經脈之氣所"結,聚,散,絡"的為終筋,而皮部即是經脈及所屬絡脈在體表分支的部位。經絡的主要生理機能是溝通表裡上下,聯系臟腑器官。通過氣血,濡養臟腑組織。感作傳導。調節機能平衡。所以,通過對經絡的調理,剌激,也可達到治病養生的作用。那什麼是生病?又是什麼原因導致人體生病呢?病因泛指能影響和破壞人體陰陽相對平衡協調狀態,導致疾病發生的各種原因,其總括有以下幾點:一,六淫。指風,寒,暑,濕,燥,火六種外感病邪。二,癘氣,即疫氣。是一類具有強烈傳染性的病邪。三,七情內傷,七情即"喜,怒,哀懼,愛,惡,欲"。過則直接傷及內臟,影響臟腑氣機。四,飲食,勞逸所傷。五,外傷,包括金瘡,跌打,燒傷,凍傷,蟲獸傷。六.痰飲,瘀氣。而各種病因又會導致人體出現虛實現象,陰陽失調,氣血失調,津液代謝失常,內生"五邪",經絡偏逆,臟腑失調等病理現狀。對於疾病,而原則上是以預防為主。治療時須緊記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調整陰陽,臟腑功能,及氣血關系等。並應因時,因地,因人制宜。靈活運用。以救人活

『陸』 關於中醫學的知識

祖國醫學認為瘀血是血液離開血脈而停留於體內,沒有能夠及時消散的「死血」,亦指血液運行不暢而阻滯於經脈及臟腑中的「鬱血」,還包括諸如高血脂等引起的「污穢之血」。總的來說是一個證型---「瘀證」.中醫所指的瘀的范圍很廣,包括或淤積不行的,或污穢不潔的,或離經的血液,以及久病影響到脈絡時所出現的病變.
簡易的方葯: 山楂、桃仁、紅花當歸、田七、川芎、益母草 適當養陰補血:阿膠、當歸、枸杞子、何首烏。用田七煲瘦豬肉雞肉吃,一個雞大腿,放入兩粒紅棗,放一點點田七,燉,一周吃一兩次。按摩和熱敷都對局部外淤血有很好的幫助,可以堅持一些時間,最好再口服一些活血化瘀的葯,比如三七片等.

『柒』 中醫基礎知識

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人與自然界息息相關、密切相聯,人體受社會、生存環境影響,這種機體自身整體性思想及其內外環境的統一性,稱之為整體觀念。中醫的整體觀念貫穿與中醫的生理、病理及診治等各個方面。 (1)整體觀念主要內容 1)人是一個有機整體 a.人體結構的整體性 b.人體物質的整體性
c.人體物質結構和功能的整體性 d.人體功能的整體性
2)人與外環境之間的關系密切 a.人與自然的統一性 b.人與社會的統一性 2、辨證論治
(1)辨證論治包括辨證和論治兩方面,是中醫察識和治療疾病的基本法則。
辨證,就是通過對四診(望、聞、問、切)所搜集的臨床資料(包括症狀、體征、病史)進行分析、歸納綜合,從而辨識出疾病在這一特定時間范圍的原因、病位、性質及邪正關系等病理本質內容。
論治,則是在辯證基礎上所確定的治療法則。 (2)「症」、「病」、「證」的區別聯系:
1)症:指疾病過程中出現的單個的獨立的具體表現,包括症狀和體征。 2)病:是機體發生病變時,對疾病全過程的特點及規律所作的概括。
3)證:指證候,是對疾病過程中某一特定病理階段的病因、病位、病性及病勢(邪正盛衰)的高度概括,反映了病變本質。 「症」、「病」、「證」三者有著密切的關系:症是證的依據,證的本質即是由一組有內在聯系的症狀和體征反映出來的。證是病的某一特定階段病理變化的實質,中醫學尤注重對證的辨識。

『捌』 中醫的肝病會出現哪些症狀

肝病常用術語及其證候:①肝氣:常由七情不舒而肝氣郁結,兩脅竄痛、胸脘悶脹或牽引少腹,脈弦。

②肝陽:肝陽上亢症見頭眩、目花、耳鳴、口苦。

③肝火:症見頭痛劇烈,或目赤腫痛、眼屎甚多,或面紅善怒、便秘溺赤、苔黃、脈弦數有力。

④肝風:症見頭目昏弦、眼瞼跳動、筋肉牽制,或麻木不仁、四肢抽搐痙攣、角弓反張,甚而可見中風之症,脈多弦數。

膽病病理證候:①膽氣不足則優柔寡斷百膽怯。

②火與肝炎常相互影響,出現頭痛、目眩、口苦、脅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