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曹操的相關知識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漢族,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中國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三國時代魏國的奠基人和主要締造者,後為魏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他為魏武帝。曹操一生征戰,為全國盡快統一,在北方廣泛屯田,興修水利,對當時的農業生產恢復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門第觀念,抑制豪強,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此外,他還精於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孟德新書》等書。作為一代梟雄,他精通音律,善作詩歌,抒發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苦難生活,慷慨悲涼。
Ⅱ 曹操是個什麼樣的人
曹操是中國知名度最高的歷史人物之一,同時也是爭議最大的人物之一。一些人認為曹操擅玩權謀,陰險狡詐,挾天子以令諸侯,是個不折不扣的奸臣;另一些人則認為,曹操能在亂世中統一中國北方,讓百姓得以休養生息,是位蓋世英雄。那麼曹操到底是個怎麼樣的人呢? 網路配圖 曹操出生於官宦之家,他的祖父曹騰是個太監,因擁立漢桓帝有功,被封為大長秋,賜費亭侯的爵位。曹操的父親曹嵩是曹騰的養子,在漢靈帝時官至太尉(三公之一,最高武職官員)。 作為一個官三代,曹操自幼身上就少不了那些紈絝子弟的習氣,調皮搗蛋的事那是沒少干。曹操身邊的朋友也都是一些出身世家的紈絝子弟,如袁紹、張邈等。不過在這些人中,就屬曹操鬼點子最多,經常干出一些出格的事來,事後還老讓袁紹背黑鍋。 曹操年輕時任性好俠、放盪不羈,不修品行,不研究學業,所以身邊的人都覺得曹操就是個游手好閑的浪盪子,成不了大事。不過當時著名的人物評論家許劭卻對曹操作出的評價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英雄」。後來這個評價到了小說《三國演義》中,由於作者個人的喜好問題,將其改成了「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曹操奸雄的罵名,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出自這里。 網路配圖 曹操雖不研究學業,但他不研究的是那些「之乎者也」的刻板古籍。他對學習知識還是有著很高的熱情,年紀輕輕便已博覽群書。曹操尤其喜歡兵法,曾抄錄古代諸家兵法韜略。這些為他後來的軍事生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曹操生平第一份官職是被任命為洛陽北部尉,相當於今天的北京市公安局某某分局局長。當時洛陽到處都是皇親國戚,這些人平時驕橫成性,很難管理。曹操一到職,就申明禁令、嚴肅法紀,造五色大棒十餘根,懸於衙門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殺之」。皇帝寵幸的宦官蹇碩的叔父蹇圖違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將蹇圖用五色棒處死。於是,「京師斂跡,無敢犯者」。曹操也因此得罪了不少權貴,但由於其父曹嵩是當朝太尉,沒人敢動曹操,於是就明升暗降,把曹操調至頓丘,任頓丘令。 網路配圖 黃巾起義爆發後,曹操被拜為騎都尉,受命與皇甫嵩等人合軍進攻潁川的黃巾軍,結果大破黃巾軍,斬首數萬級。隨後因功受封為濟南相。曹操到職後,大力整頓當地官場的不良風氣,同時也因此得罪了當地權貴。後來曹操因不滿官場黑暗腐敗,遂託病回歸鄉里,春夏讀書,秋冬弋獵,過起了隱居生活。 漢靈帝統治末期,為了加強皇權統治,特設了掌管禁軍的西園八校尉。曹操被任命為八校尉中的典軍校尉。189年,漢靈帝駕崩。大將軍何進和宦官集團「十常侍」的矛盾徹底爆發,最後何進和十常侍兩敗俱傷,董卓趁機入京,把持了朝政。曹操見董卓倒行逆施,逃往陳留,「散家財,合義兵」,號召天下英雄討伐董卓。從此,曹操帶領手下南征北戰,逐步奠定了北方霸主的地位,成為亂世中的一代英雄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曹操在世時,擔任東漢丞相,後為魏王,去世後謚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尤工章草,唐朝張懷瓘在《書斷》中評其為「妙品」。
曹操的性格優缺點 史上的曹操作評語,那麼他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具體點說,曹操是個英雄,他引領和創造了一個屬於自己的時代,對時局和歷史的發展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同時,曹操是個優秀的軍事指揮家,取得了巨大的軍事成就,其軍事指揮能力在當時無人能出其右。此外,他又是個大氣磅礴的詩人和作家。對於曹操的分析研究,至少夠出本書了。我在這里,只是對曹操的人格特徵做一些歸納,寫一寫我認為的曹操的性格優劣。 曹操能成為一名英雄人物,身上有一些常人無法企及的閃光點,也是我特別欣賞曹操為人的一些方面,如下: 1、做人大氣,寬宏大量。官渡之戰後,曹操收繳到了許多來自許都投給袁紹的信件,他沒有追究,一把燒掉,不留案底;對於寫文章罵了他祖宗三代的陳琳,也不追究,繼續給官做。起初,曹操推舉了一個叫魏種的人做孝廉(國家認可人才),又任用他做太守(地級市長),陳宮發動兗州事變的時候,曹操認為只有魏種一定不會背棄他。結果沒想到魏種也跑了。曹操十分生氣,表示只要魏種還在中國混,就一定不會放過他。後來生擒了魏種,想想說:「這個人還是有才啊!」還是松綁放了他,讓他繼續做官。兗州事變的時候,還有個叫畢諶的人,因為張邈劫持了他的母親等家人,曹操就讓他回去,而畢諶表忠心說絕不離開,把曹操感動的流眼淚。結果一出門他就跑了。後來也把他給生擒回來了,大家都覺得畢諶活不了了。曹操說:「能孝敬父母的人才會忠於君主,這種人正是我所求的。」還是任用他做官。張綉、賈詡反叛曹操,殺了曹操的愛子曹昂、愛將典韋,給了曹操最慘痛的教訓,但他們再來投奔曹操的時候,曹操能夠不計前嫌的接納,給予他們最豐厚的封賞和最高的官職。對於關羽這樣的義士,出走之後不去追殺。 2、虛懷若谷,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能夠虛心接受他人的正確意見。張綉反叛之戰,輸了,曹操作自我檢討,說「張綉投降了我,錯在我沒有馬上收取他的家屬做人質,他才敢反叛,導致了今天的局面。我已經吸取教訓了,大家觀察我,從今往後不會再犯這樣的錯誤了。」;烏桓之戰,贏了,回來之後,曹操調查當初誰反對打這場仗,大家都很害怕,以為要秋後算賬。結果曹操厚賞了那些提反對意見的人,說:「我這次出征,非常危險,僥幸贏了,還是靠的運氣,這不是常有的事。你們的勸諫,是真正的萬全之計,所以要賞賜你們,以後不要為提這種意見感到為難。」 3、有極大的人格魅力,善於用人。荀彧、郭嘉都是在曹操勢力還很弱小的時候,就從強大的袁紹那邊投奔過來的。程昱兩次被當地的刺史(省長)徵辟,都不為所動,等到曹操一過來,立馬就出山了。張遼、張郃、徐晃作為降將,於禁、樂進作為非親非故的小吏,得到提拔重用,這在曹操之前是從未有過的。一大批文臣武將用的都很好,不因為一些人格上的缺陷就棄之不用,總能將合適的人才放在合適的位置。 4、做人實在,沒有架子。一篇《述志令》,作為剖析自我心路歷程的政令,寫的非常實在,沒有一點套話。對比袁術、劉備這些人來說,曹操的道德自律明顯大過野心,孫權勸曹操稱帝,曹操說:「這小子想把我放在火上烤吧!」討伐馬超時,敵人都擁擠著向前,想看看大名鼎鼎的曹操長什麼樣,曹操笑著對他們說:「大家想看我曹某人嗎?我也就是個普通人,又沒有四個眼睛、兩個嘴巴,要說比平常人怎麼不一樣,多了點智慧而已。」幽默可親的形象躍然紙上。恃才高傲的禰衡裸衣羞辱了曹操,曹操沒有殺他,反倒是笑的出來:「我本來想羞辱禰衡,反倒被他羞辱了。」《曹瞞傳》說曹操為人輕佻,與賓客宴會,說到高興的時候,哈哈大笑,頭低到餐桌上,頭巾都沾濕了。果真這樣,那不是一點架子都沒有? 曹操不是完人,更不是一個能用「仁」來衡量的道德家,作為一代梟雄,他身上有很重的殺戮氣。我認為曹操身上很明顯的幾個缺點: 1、殘暴。為父報仇討伐陶謙的時候,屠城,泗水為之不流。曹操的部下夏侯淵、曹仁也多有屠城的記錄,而他們的屠城行為也是接到曹操指示的。說到屠城這方面,以「仁德」著稱的劉備還真沒什麼污點。而到孫權那邊,屠城屠得也不少,除了要對中原攻城略地,孫權還要征服山裡的少數民族,為此殺了不少人。衣帶詔事件東窗事發後,曹操殺董承之女,皇帝之妾董貴人,董貴人身懷六甲,漢獻帝為她求情,也不能免。伏完書信事件曝光後,又殺伏皇後和皇子,滅族。《曹瞞傳》說,有次白天曹操帶愛姬睡覺,睡前說好睡一會就叫醒他,結果愛姬看曹操睡得太香,不忍叫醒他,等到曹操自己醒了,一看睡過了,很生氣,下令棒殺了這名愛姬,等等。 2、嗜殺,除了殺人民,還殺名人。早年殺名士邊讓,殺和自己有過節的袁忠和桓邵,桓邵跪地求饒,曹操說:「下跪就能免死嗎?」還是殺。殺異己分子孔融。老友許攸因為官渡之功老是炫耀,傷了曹操面子,被殺。同是舊友和功臣的婁圭,也是因為言語觸犯了曹操,被殺。晚年逼死荀彧,冤殺崔琰。這些記載體現了曹操小人狠毒的一面,和他寬宏大量的一面截然相反,顯得非常矛盾。曹操一生饒恕了很多人,連著名的白眼狼呂布也想寬恕,結果因為劉備的一句話還是把他殺了。想寬恕陳宮,結果陳宮不領情。對於袁紹的忠臣沮授也想重用,沮授一心只想回袁營,只好殺了。對於另一位著名的白眼狼劉備也過於仁慈,結果縱虎歸山,養虎為患。卻不能寬恕這些人。 3、好色,有人妻癖。因為納張綉的嬸嬸導致張綉反叛;和劉備當年打呂布的時候,關羽請求曹操破城之後把呂布手下秦宜祿的前妻杜氏給他,曹操當時也答應了,城破之前關羽又屢次提起。曹操就起了好奇心,想看看到底是怎樣的美女,結果一看果然是好貨色,就自己收了,搞得關羽內心不安。秦宜祿之死也與奪妻有關;納何晏之母;還將袁熙之妻甄氏許配給曹丕。 還有幾個明顯被人誇大了的缺點: 4、奸詐。主要出自《曹瞞傳》,正史無,當然正史也說「太祖少機警,有權數,而任俠放盪,不治行業」,也不算什麼好話,說的曹操就像狡猾、游手好閑的二流子一樣。《曹瞞傳》說他小時候就會裝病騙自己的叔叔。因為曹操小時候不務正業、游手好閑,他叔叔沒少給他爸爸打小報告。曹操就想了個辦法來治他。有一次看他叔叔走過來,就裝作面癱,嘴也歪向一邊,叔叔感到奇怪,問他怎麼了。曹操說:「中風了。」叔叔就去告訴他爸。他爸吃了一驚,趕緊把曹操叫過來,一看,沒事,挺正常的,就問他:「你叔叔不是說你中風了嗎?」曹操說:「沒中風啊,叔叔不喜歡我,才陷害我的。」於是他叔叔之後打的小報告曹操他爸再也不信了,曹操也更加放肆了。許攸來投奔的時候,也不交底,先謊稱軍糧可支持一年,再說是半年,一再逼問下才道出實情,只可支撐一個月。打仗的時候,軍糧不夠了,問管糧倉的小吏怎麼辦?小吏說:「那就換小斗發下去吧。」曹操也說行。結果大家不幹了,說曹操欺負人,糧食都不給足。曹操對那名小吏說:「事到如今,只能借你的頭一用了。」把他斬了,傳令出去:「是管糧倉的小吏換的小斗,盜取的官糧,現在把他殺了。」才平息了眾怒。《獻帝春秋》上還有則記載,說曹操和呂布交戰失利,呂布的士兵抓到了曹操但並不知道這就是曹操本人,還問:「曹操在哪裡?」曹操就騙他說:「騎那匹黃馬跑的那個就是。」於是這名士兵就放下曹操去追騎黃馬的人,曹操得以逃脫。曹操在軍事上比較多詭計,比如篡改書信離間韓遂馬超等等,但俗話說「兵不厭詐」,軍事上的巧施詭計不足以作為曹操奸詐的反面案例。普通老百姓認為曹操奸詐,是因為他是篡漢的奸賊,奸賊當然不奸不行。其實言過於實。曹操性格中的奸詐色彩必然會有,裴注里的《曹瞞傳》、《獻帝春秋》之類也可以拿來參考,但總體來說,《三國志》上的曹操英雄之氣十足,奸詐氣息難尋。 5、多疑。最有名的故事是殺呂伯奢一家。這個故事一共有三個版本,一個是王沈的《魏書》,這也是魏國的官方版本,說是曹操在逃亡的路上去找老朋友呂伯奢,呂伯奢不在家,他的兒子和賓客搶劫曹操的馬和財物,曹操奮起自衛,用劍殺了幾個人後離開。第二個是《魏晉世語》,也是說曹操去找呂伯奢,呂伯奢不在家,他的五個兒子在,對曹操還彬彬有禮,但曹操想到自己是朝廷欽犯,疑心他們要加害自己,當晚用劍連殺八人後離開。孫盛的《雜記》就在此基礎上描述地更加有聲有色,說曹操聽到了鍋碗瓢盆的聲音,誤以為是要拿武器來對付自己了,就趁夜色把他們殺了,結果發現自己殺錯了,非常凄愴地說了句:「寧願我辜負別人,不要別人辜負我!」如果後面兩個版本記載真實的話,確實說明曹操當時多疑了。崔琰的死也能說明曹操多疑,崔琰的那幾句「省表,事佳耳!時乎時乎,會當有變時」看不出有什麼深意。曹操心中有鬼,才會疑神疑鬼。自古以來,特務政治和文字冤獄都是專權統治者的拿手好戲,朱元璋、康熙都喜歡搞文字獄。《崔琰傳》中明確提到了曹操性格好猜忌,孔融、許攸、婁圭都是和崔琰一樣,因為對曹操不尊而遭殺害。而《曹瞞傳》更是說,曹操忌才到部將們要是有計謀勝過自己的,就找個理由將他們殺害。這和《三國志》記載的曹操的愛才、惜才又是成截然相反的對比。還有疑殺少年周不疑,周不疑和曹沖一樣也是個天生神童,才智有的一拼。曹操想將女兒許配給他,他沒有接受。等到曹沖夭折的時候,曹操想把周不疑一塊殺了,曹丕勸諫,曹操說:「這個人不是你能駕馭。」還是派刺客把他殺了。 還有一點,是我認為導致曹操最終不能完全成功的最重要缺點,就是曹操的驕傲自滿。因為謙虛,曹操打贏了官渡之戰。因為驕傲自滿,曹操不把孫權和劉備放在眼裡,導致輸了赤壁,輸掉了統一中國的大好機會。曹操寫給孫權的那封信,「近者奉辭伐罪,旄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寫得十分傲慢,也許是出於震懾對手的目的,但也暴露出了曹操的驕傲。黃蓋的詐降不是一點破綻都沒有,如果多留個心眼,黃蓋就不會得手。因為驕傲,曹操才會在張綉投降之後做出強納張綉嬸嬸這么出格的事來,才會不設防,結果差點性命不保,痛失愛子愛將。劉璋原本與曹操交好,還派張松去晉見曹操。張松本是個內奸,但曹操對張松態度傲慢,導致張松心生怨恨,勸劉璋與曹操斷絕關系,轉投劉備懷抱,使得曹操與益州失之交臂。這是導致曹操最終不能成功的最大缺點。 總的來說,曹操非常英雄,諸多優點是幫助他成功的關鍵因素。但在他身上,也體現出了人性和斗爭的殘酷,尤其是晚年之後,權力慾望膨脹,心中住進了一個惡魔,變得更加殘酷無情,連當年的良師益友荀彧和世間第一正人君子崔琰都不能免於一死。這也是自古以來權力欲的可怕之處。
曹操是個被我們認為是奸臣的人,但是他極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
做人曹操是中國知名度最高的歷史人物之一,同時也是爭議最大的人物之一。一些人認為曹操擅玩權謀,陰險狡詐,挾天子以令諸侯,是個不折不扣的奸臣;另一些人則認為,曹操能在亂世中統一中國北方,讓百姓得以休養生息,是位蓋世英雄。那麼曹操到底是個怎麼樣的人呢?
網路配圖
曹操出生於官宦之家,他的祖父曹騰是個太監,因擁立漢桓帝有功,被封為大長秋,賜費亭侯的爵位。曹操的父親曹嵩是曹騰的養子,在漢靈帝時官至太尉(三公之一,最高武職官員)。
作為一個官三代,曹操自幼身上就少不了那些紈絝子弟的習氣,調皮搗蛋的事那是沒少干。曹操身邊的朋友也都是一些出身世家的紈絝子弟,如袁紹、張邈等。不過在這些人中,就屬曹操鬼點子最多,經常干出一些出格的事來,事後還老讓袁紹背黑鍋。
曹操年輕時任性好俠、放盪不羈,不修品行,不研究學業,所以身邊的人都覺得曹操就是個游手好閑的浪盪子,成不了大事。不過當時著名的人物評論家許劭卻對曹操作出的評價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英雄」。後來這個評價到了小說《三國演義》中,由於作者個人的喜好問題,將其改成了「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曹操奸雄的罵名,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出自這里。
網路配圖
曹操雖不研究學業,但他不研究的是那些「之乎者也」的刻板古籍。他對學習知識還是有著很高的熱情,年紀輕輕便已博覽群書。曹操尤其喜歡兵法,曾抄錄古代諸家兵法韜略。這些為他後來的軍事生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曹操生平第一份官職是被任命為洛陽北部尉,相當於今天的北京市公安局某某分局局長。當時洛陽到處都是皇親國戚,這些人平時驕橫成性,很難管理。曹操一到職,就申明禁令、嚴肅法紀,造五色大棒十餘根,懸於衙門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殺之」。皇帝寵幸的宦官蹇碩的叔父蹇圖違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將蹇圖用五色棒處死。於是,「京師斂跡,無敢犯者」。曹操也因此得罪了不少權貴,但由於其父曹嵩是當朝太尉,沒人敢動曹操,於是就明升暗降,把曹操調至頓丘,任頓丘令。
網路配圖
黃巾起義爆發後,曹操被拜為騎都尉,受命與皇甫嵩等人合軍進攻潁川的黃巾軍,結果大破黃巾軍,斬首數萬級。隨後因功受封為濟南相。曹操到職後,大力整頓當地官場的不良風氣,同時也因此得罪了當地權貴。後來曹操因不滿官場黑暗腐敗,遂託病回歸鄉里,春夏讀書,秋冬弋獵,過起了隱居生活。
漢靈帝統治末期,為了加強皇權統治,特設了掌管禁軍的西園八校尉。曹操被任命為八校尉中的典軍校尉。189年,漢靈帝駕崩。大將軍何進和宦官集團「十常侍」的矛盾徹底爆發,最後何進和十常侍兩敗俱傷,董卓趁機入京,把持了朝政。曹操見董卓倒行逆施,逃往陳留,「散家財,合義兵」,號召天下英雄討伐董卓。從此,曹操帶領手下南征北戰,逐步奠定了北方霸主的地位,成為亂世中的一代英雄氣,不為小事計較
Ⅲ 曹操知識誰知道
曹操,字孟德,公元154年生,沛國譙縣(安徽毫縣)人,西漢相國曹參之後,祖父曹騰在漢桓帝時擔任官職,封為費亭侯。父親曹嵩本姓夏侯因為成為曹騰養子而改姓並繼承侯爵。在三國演義中提到曹操小名阿瞞、吉利,故而有曹阿瞞之說。年輕時期的曹操機智警敏有隨機權衡應變的能力,而任性好俠、放盪不羈,不修品行,不研究學業,所以社會上沒有人認為他有什麼特別的才能,只有梁國的橋玄等人認為他不平凡,玄對曹操說:「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而在三國演義中,南陽何禺頁對他說:「漢室將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許劭,字子將,以知人著稱,他也曾對曹操說過:「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於公元184年漢末黃巾之亂時顯露頭角,董卓死後,縱橫亂世,南征北戰,公元200年10月,曹操在官渡(河南中牟縣東北)以少勝多挫敗河北袁紹10萬軍隊,公元201年在倉亭(河南管縣東北)再次擊破袁紹大軍。公元208年,曹操統一中國北方,並成為東漢朝廷丞相。公元208年7月,曹操南征荊州劉表,12月於赤壁與孫劉聯軍作戰,失利。公元211年7月,曹操領軍西征以擊馬超,構築了整個魏國基礎。公元213年,漢獻帝派御使大夫任命曹操為魏王。公元220年,曹操於洛陽逝世,享年66歲,謚號「武王」,葬於高陵。
曹操一生從陳留起兵到洛陽逝世,奮戰30餘年,參加大小戰役近50餘次,消滅了袁紹、袁術、劉表、張綉、呂布等割據勢力。曹操共有25個兒子,卞皇後生文皇帝曹丕、任城威王曹彰、陳思王曹植、蕭懷王曹熊,劉夫人生豐愍王曹昂、相殤王曹鑠,環夫人生鄧哀王曹沖、彭城王曹據、燕王曹宇,杜夫人生沛穆王曹林、中山恭王曹袞,秦夫人生濟陽懷王曹鉉、陳留恭王曹峻,尹夫人生范陽閔王曹矩,王昭儀生趙王曹干,孫姬生臨邑殤公子曹上、楚王曹彪、剛殤公子曹勤,李姬生谷城殤公子曹乘、mei戴公子曹整、靈殤公子曹微,趙姬生樂陵王曹茂。其中長子曹丕曹操認為篤厚恭謹,立為後繼,成為後來的魏文帝;次子曹彰,三國演義中提到他黃須,勇而無謀;三子曹植為曹操最喜歡的兒子,雖才華橫溢但個性怯懦,嗜酒放縱;四子曹熊體弱多病。曹操另有三女,長女曹節,次女曹憲,三女曹華,均嫁與漢獻帝為妻。曹操是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他與兩個兒子曹丕、曹植代表了東漢末年的文風,與蘇軾一家並稱,是歷史上有名的「文學家庭」,曹操一生有諸多作品,為眾人稱道的《觀滄海》是他公元200年10月打敗袁紹後於河南延津縣附近所作,《龜雖壽》中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表現出他的高遠志向,公元208年冬於湖北漢口西南長江邊賦歌《短歌行》,抒發出他禮賢下士、求賢若渴的心情。
對曹操的評價
(1)曹操統一北方的積極作用。
前已敘及,東漢王朝後期,由於政治黑暗,社會生產遭到嚴重破壞,人民無法生活,終於爆發了轟轟烈烈的黃巾大起義。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農民起義不可能取得最終的勝利,繼之而來的是東漢王朝的解體和軍閥混戰。在混戰中,不僅董卓、李傕等涼州軍閥到處屠殺人民,搶劫財物,就是打著勤王旗號的東方將領也「縱兵鈔掠」。因而普遍出現了「民人相食,州里蕭條」的荒涼景象。這種情況的造成,除了應當歸罪於東漢王朝的反動統治外,鎮壓農民起義和破壞社會生產的軍閥,自然也是不可饒恕的罪首。但相對的說,各軍閥之間,畢竟還是有所差別的。拿曹操來說,他雖然鎮壓過農民起義和濫殺過無辜人民,但從他在政治、軍事、經濟各方面的表現來看,他比被他消滅的那些軍閥還是勝過一籌的。比如他推行屯田,興修水利,實行鹽鐵官賣制度,對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經濟的整頓起了積極作用。這些都將在談論經濟時再介紹。
曹操一開始走上仕途就試圖用比較嚴格的法律改變當時權豪橫行的情況。但由於禍害根子在中央,操無法施展自己的意圖。到他自己掌握政權以後,才得全面推行抑制豪強的法治政策。他說:「夫刑,百姓之命也」;「撥亂之政,以刑為先」。他起用王修、司馬芝、楊沛、呂虔、滿寵、賈逵等地方官吏,抑制不法豪強。如果把袁紹和曹操在冀州先後推行的治術加以比較,就可以看出兩種不同的情況:「漢末政失於寬,紹以寬濟寬,故不攝」。在袁紹的寬縱政策下,「使豪強擅恣、親戚兼並,下民貧弱,代出租賦,炫鬻家財,不足應命」。這樣,自然不能使「百姓親附,甲兵強盛」。所以袁紹雖地較大、兵較多、糧較足,終為操所敗。操得冀州後,立即「重豪強兼並之法」,因而收到了比較能使「百姓喜悅」的效果。我們只要翻看一下《三國志·魏志》,就可以看出在操統治下,從中央到地方的政治面貌和社會風氣都與以前有所不同。朝中既少有傾軋營私的大臣;地方上恣意妄為而不受懲罰的官吏和豪強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司馬光說操「化亂為治」,並非無據。而且操用人不重虛譽,他選用的官員要「明達法理」,能行法治。操還提倡廉潔,他用崔琰、毛玠掌管選舉,「其所舉用,皆清正之士,雖於時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終莫得進。務以儉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節自勵,雖貴寵之臣,輿服不敢過度」。於是社會風氣有所好轉。
與推行法治政策相輔而行的是操力圖集權於己,不容許臣下有結黨行為。他下令說:「今清時,但當盡忠於國,效力王事,雖私結好於他人,用千匹絹,萬石谷,猶無所益」。操為了監視群臣,設置「校事」。這件事受到大臣反對,認為「非居上信下之旨」。操對此加以解釋說:「要能刺舉而辦眾事,使賢人君子為之,則不能也」。所謂「賢人君子」,主要指世家大臣,他們累世為官,枝連葉附,名望和勢力很大。操對之一方面不能不加以籠絡,使之居上位而不予實權;一方面也利用出身微賤的校事來檢查他們的行動。至於這樣做有無必要呢?我們可以用日後孫權的話來回答。孫權說:「長文(陳群字)之徒,昔所以能守善者,以操笮其頭,畏操成嚴,故竭心盡意,不敢為非」。孫權也仿效操設校事一職,可知在當時情況下,設置監視大臣行動的校事,以防漢末和袁紹集團內大臣結黨拉派的重演,還是不無道理的。從曹魏政權的內部結構看,世家大臣最多,潛在的危險也較重。曹操為自身及子孫計,設置校事以伺察大臣,雖有些苛刻和搞權術,但不這樣,是難以制服他們的。史稱:「曹公性嚴,掾屬公事,往往加杖」。操還令諸將家屬居鄴,以防其叛己外逃,都是操與屬下存在著隔閡與矛盾的反映。
總起來看,黃河流域在曹操統治下,政治有一定程度的清明,經濟逐步恢復,階級壓迫稍有減輕,社會風氣有所好轉。所以我們說操之統一北方及其相應採取的一些措施還是具有積極作用的。
(2)曹操是一位卓越的軍事家。
首先,操善於馭將;如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操東擊孫權,退軍時,留下張遼、樂進、李典三將及護軍薛悌鎮守合肥。次年,操於出軍西擊張魯前,派人給薛悌送去教令,封面寫明:「賊至乃發」。不久,孫權親自率領大軍十萬來攻合肥,薛悌等開函看教,乃是:「若孫權至者,張、李將軍出戰,樂將軍守,護軍勿得與戰」。這時合肥守軍總共才七千餘人。敵眾我寡,如果分兵出戰,是否上策,諸將疑惑。張遼曰:「公遠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擊之,折其盛勢,以安眾心,然後可守也。成敗之機,在此一戰,諸君何疑!」李典聞言,當即表示贊同。於是遼、典當夜招募敢從之士八百人,殺牛犒饗。次日天亮,遼被甲持戟,先登陷陣,殺數十人,斬二將,大呼己名,直沖至孫權麾下。權見遼來勢兇猛,大為驚恐,其左右亦不知所措,只好走登高冢,以長戟自守。遼呼權下戰,權不敢動,望見遼所將兵少,聚眾圍遼數重。遼一再突圍,權人馬皆披靡,無敢當者,自早戰至日中,吳人奪氣。遼等乃還修守備,眾心遂安。權軍經此一戰,銳氣頓失,守合肥十餘日,即撤軍退。大眾既去,權和數將尚留逍遙津北。張遼從高望見,即率步騎前來捉權,極將甘寧、呂蒙、凌統等竭死格鬥,權始乘駿馬逃去,幾被活捉。史家對操教令,頗為贊揚,胡三省認為操以「遼、典勇銳,使之戰;樂進持重,使之守。」孫盛認為操之本意是勇怯調配,「參以同異」。我以為:張遼作戰固極勇銳,樂進也以「驍果」顯名,常先登陷陣,「奮強突圍,無堅不陷」。如果把樂進說成是「怯」者或僅能「持重」的人,恐怕是不妥的。操的本意,料知孫權來時必自恃人馬眾多,合肥守兵寡少,必然驕忽輕敵。正可乘此給以迅雷不及掩耳的突然襲擊。即如張遼所說「及其未合,折其盛氣」,如此而已。蓋兵貴神速,掩其不備,操之知將料敵,固極高明。
由於孫權經常進兵侵犯合肥,所以曹魏一些靠近合肥的州刺史也帶兵屯戍於此。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操令屯戍在合肥的兗州刺史裴潛等作好行軍准備。因這時合肥方面並無軍事氣氛,故裴潛等動作不速。揚州刺史溫恢暗自對裴潛說:「此必襄陽之急,欲赴之也。所以不為急會者,不欲驚動遠眾。一二日必有密書促卿進道,張遼等又將被召。遼等速知王意,後召先至,卿受其責矣!」於是裴潛趕緊作好快速行軍准備。果然不久接到快速進軍的命令。接著張遼等也收到詔書。說明操對諸將約束甚嚴,不容有忽慢詔令和動作遲緩的事。
由上可知,操善於用將,對之要求也很嚴格,但能得到他們的擁護。甚至連孫權都說操之「御將,自古少有」。證明操是善於御將的。
曹操還富有韜略、足智多謀,在戰略、戰術方面,常能應付裕如。操在戰斗時,常能根據敵我情況,臨機決策,變化多端。如前所述。操在對於毒農民軍、呂布、張綉、袁紹、馬超、韓遂等一系列戰爭中,常用聲東擊西、避實就虛、埋伏、包抄、突襲、離間、劫糧、攻彼救此、棄物誘敵等方法,譎敵致勝,轉弱為強。在戰略方面,操能集中部屬智慧,擇善而從,少有失誤。例如當操與呂布爭奪兗州,相持不下時,徐州牧陶謙病死,操欲乘機襲取徐州,然後再擊呂布。荀彧勸阻之。操乃改變主意,以全力擊敗呂布,平定了兗州。接著徐州也歸附了。建安六年(201年),即官渡戰後下一年,操因糧少,不足略定河北,欲因紹新破,以其間擊劉表。荀彧說:「今紹敗,其眾離心,宜乘其困,遂定之;而背兗、豫,遠師江、漢,若紹收其餘燼,承虛以出人後,則公事去矣」。操從之,終究平定了冀州。
由上可知,荀彧在戰略決策方面屢次糾正操的疑誤想法,因而對操的成敗存亡起了很關鍵的作用。其他謀臣如荀攸、郭嘉等亦有同樣功勛,為操所稱譽。足證操對戰略部署極為重視,事先都與群僚仔細商討。他能採納別人的正確策略,說明他的判斷力是很強的。
當操與袁紹起兵討伐董卓時,紹問操:「若事不輯,則方面何所可據?」操曰:「足下意以為何如?」紹曰:「吾南據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眾,南向以爭天下,庶可以濟乎?」操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操又對別人說:「湯、武之王,豈同土哉?若以險固為資,則不能應機而變化也」。操之所以能克敵致勝,主要原因之一是如同他自己所說的「任天下之智力」,即充分發揮臣下的智慧和將士的戰斗積極性。所謂使「賢人不愛其謀,群士不遺其力」。
無論曹操在戰略、戰術上做得怎樣出色,如果其軍隊沒有較強的戰鬥力還是不行的。呂布的軍隊號稱勇悍;袁紹的軍隊人數最多,經過多次較量之後,都為操所敗,說明操軍的戰鬥力是很強的。操軍戰鬥力之所以強,乃由於操一貫採取精兵、簡政、重視糧食生產及運輸等措施。操曾說:「孤所以能常以少兵勝敵者,常念增戰士,忽餘事,是以往者有鼓吹而使步行,為戰士愛馬也;不樂多署吏,為戰士愛糧也」。操自言當官渡會戰時,袁紹有鎧甲一萬領,他只有二十領;袁紹有馬鎧三百具,他連十具都不到。操軍人數雖少,裝備雖差,但操治軍帶兵,比較重視紀律,賞罰比較嚴明,結果打敗了袁軍。一次在行軍途中,操傳令不得讓馬踐踏麥地。如有違犯,一律斬首。於是士兵皆下馬步行,惟恐踏壞了麥子。可是操自己所騎的馬卻因吃驚而踏了麥田。於是操即拔劍割下自己一撮頭發,做為處罰,這雖只是做做樣子,但也可說明操在軍中持法是比較認真的。操起兵初期,打過不少敗仗,但軍隊始終沒有潰散,就是因操治軍嚴整,而且在政治、經濟各方面也能較好地配合和支持軍事。所以終能轉危為安、變弱為強。其他軍閥如袁紹則「御軍寬緩,法令不立」;呂布則「勇而無計」、「輕狡反復」;劉表則「不習軍事」、只「保境自守」;袁術則「奢淫放肆」、「無纖介之善」。所以操終能將他們各個擊破。
由此,我們說曹操可以稱得上古代卓越的軍事家。
(3)曹操的為人和作風。
操在中國歷史上是為人熟知的人物之一,人們對他的看法紛紜錯雜,毀譽不一。毀者把他說成白臉的奸臣、專門玩弄權術、「寧我負人,勿人負我」的極端利己者:譽者則目之為命世英雄、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有關史書記載,既善惡錯出,真假難辨。我們如果片面地依據某些記述,斷章取義,縱然再多發表評論文章,亦無濟於事。評論歷史人物,應當從有關的可靠記述中歸納出居於主流的東西(如德、才、功、過、善、惡、作用、影響等),從而得出確切的結論。不僅要把這一人物與他同時的人相比較,也要放在歷史的長河中與同一類型的人相比較,這樣便不難估計其在各方面的價值,以確定其歷史作用。比如曹操的忠與奸的問題,我們在前面已經做過分析,曹魏政權是曹操在農民起義的影響下,自己苦心經營出來的。當時尺土一民,皆非漢有,漢朝還有什麼可供曹操篡奪呢?曹操確實是玩弄了一套「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把戲,但這樣做,還是為漢朝延長了二十餘年的名義上的國柞。假若操是奸臣的話,那末,二袁、劉表、劉備、孫權……誰是忠臣呢?如果找不出一個能維護漢政權的忠臣來,還能說操是奸臣嗎?
至於曹操對人是否奸詐?專門傾人利己呢?傳說中曹操所說「寧我負人,毋人負我」的話是否真實呢?據《三國志》卷1《武帝紀》注引《魏書》:
太祖以卓終必覆敗,遂不就拜,逃歸鄉里,從數騎過故人成皋呂伯奢,伯奢不在,其子與賓客共劫太祖,取馬及物,太祖字刃擊殺數人。
《武帝紀》注又引《世語》:
太祖過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備賓主禮。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
《武帝紀》注又引孫盛《雜記》:
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為圖己,遂夜殺之。既而凄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遂行。
根據《魏書》的說法,操殺人系於被劫之後,這種殺人,不能說是負人,而只是懲罰歹徒的行為。《雜記》所說操夜殺人,乃是怕別人殺害自己,所以先下手為強,這還可以說是「寧我負人,毋人負我」的行為。但操過後,還是很快就感到凄愴傷懷,說明這次殺人是屬於誤會,並非操本性即安於做負人之事。而且,「寧我負人,毋人負我」之語,只見於此書,其他二書均未道及。可知這話是不可靠的。從當時實際情況論,操恐懼出奔,方逃命之不暇,安能輕易做殺人惹禍之事。他當時如畏人圖己,就應趁人無備時逃走,何必殺人以增罪累而稽行期?以上三書所記大相徑庭,陳壽既不採用,裴注雖引出,但未置評,僅備遺聞。所以我們不宜視之為真實材料,與其在這個問題上多做糾纏,遠不如從操許多比較確鑿的行事中尋找答案。比如:陳宮,原來是擁戴操為競州牧的有功大員,操「待之如赤子」。但後來陳宮趁操東征徐州牧陶謙之際,叛操而迎呂布為兗州牧,使操幾遭滅頂之災。後來陳宮與呂布一起被操禽獲,「宮請就刑,操為之泣涕」,頗有故人依戀之情。宮死後,「操召養其母終其身,嫁其女,撫視其家,皆厚於初」。又如建安十九年(214年),蒯越病死前,托操照料其家,操報書曰:「死者反生,生者不愧,孤少所舉,行之多矣,魂而有靈,亦將聞孤此言也」。可見操對死者的囑托,並無背負之事。王粲的兒子因參與魏諷謀反,為曹丕所誅,操聞嘆息曰:「孤若在,不使仲宣無後。」操以金璧從南匈奴贖回蔡文姬之事更為人所熟知。操還自言:「前後行意,於心未曾有所負」,可知他是怕負人的,似不可能說出「寧我負人,毋人負我」的話。呂思勉謂:「操之待人,大致尚偏於厚」。這種講法,是符合事實的。那些述說操詐騙傾人的傳聞、軼事,多非歷史的真實。但這種講法從何而來呢?首先,操用兵善「因事設奇,譎敵制勝」,呂布與操作戰時,曾告誡部屬:「曹操多譎」。因此,有人就把操用兵時的「多譎」,擴大到其為人和作風上;其次,陳壽說操「少機警,有權術」。「挾天子以令諸侯」,就是他在政治上搞的權術,趙翼言操用人系以權術相馭。操在用人上,確實有用權術的地方,但說他用人全靠權術,就以偏概全了。封建政治首腦有幾個不用權術的?有幾個沒有濫殺過人?袁紹早就讓操殺楊彪、孔融、梁紹。就以孔融為例,他何嘗不隨意殺人!當他任北海相時,僅因「租賦少稽」,就一朝殺五部督郵。孔融既不能自力保境,又不肯同鄰近州郡合作,因此,左承祖勸他「自托強國」,僅因這個建議,就被孔融殺害。至於歷代開國帝王,因鏟除異己,而濫殺錯殺的更史不絕書,如果只責操譎詐負人,是不公允的。
操的污點,首先是他參與鎮壓黃巾起義,關於此事,前面已多處提及,不再詳述。其次是他有過屠殺徐州人民的罪行,此事前面也說過。關於操攻徐州牧陶謙的原因,各書說法不一。即使操父真為陶謙所殺,操也不該大量屠殺無辜人民。陳壽於《三國志》中敘述曹操之事,從不做過分的貶抑,對操攻徐州的暴行,所述亦較他書為簡,然亦不能不承認:「所過多所殘戮」。操還曾有「圍而後降者不赦」的法令,操及其手下諸將常有「屠城」之事,這是不應寬恕的。其他如當操攻圍呂布於下邳時,關羽屢向操求取布將秦宜祿之妻杜氏,操「疑其有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在此事稍前,操在宛收降張綉時,亦曾納張綉的從叔母,以致引起張綉的叛變。諸如此類的事,在當時雖算不上什麼很壞,但總是欠缺的。陳壽在評論曹操時,極稱贊其謀略、權變、法術和用人、創業的功績,從無一語贊及他的品德。陳壽論到劉備時,認為備「機權於略,不逮魏武」。可是極力稱頌劉備的「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說明陳壽是善於抓住曹、劉在德才上各自特色的。
許多人認為曹操是我國古代卓越的軍事家,我很同意。有些人還認為曹操是我國古代卓越的政治家,我覺得有點偏高。因為曹操有過濫殺無辜人民的暴行。一個卓越的政治家應當不這樣。另外,在個人品德作風上,曹操也有些欠缺,不足為後世法。既然稱作歷史上的政治家,就應當對後世能起榜樣作用,曹操在這方面還不夠規格。
Ⅳ 求關於曹操的野史
曹操本不姓曹。他親爺爺為了巴結當時宮里掌權的太監,把他爸爸過繼給一個姓曹的公公。後來那個曹公公因為自己本身的缺陷,逐漸發展成變態。他把一切屬於他的東西都改了名字,新的名字都和他做不了的那種事有關。開始他還比較隱諱,比如,他把自己的名字從曹騰改為曹疼。把曹操爸爸的名字從曹嵩改為曹松。可是到曹操出生後,曹公公變本加厲,執意要給孩子起名。結果曹操的名字就被他給起成這樣的了。
從曹操記事開始,他就因為這個名字被小朋友們笑話。他恨死了這個名字,以致後來每次別人問起他的名字,他總要千方百計的隱瞞。大人們則想盡辦法從他嘴裡套出他的名字。起初很容易就可以詐出來,後來曹操在一次次失敗中學得越來越狡猾,到最後即使最聰明的大人也不知道他叫什麼了。大家提起他來,都說「那誰,就是那個總瞞著自己名字,凈說瞎話的那個孩子,……」。慢慢的,人們乾脆就叫他「阿瞞」了。
從小生活在這樣環境里的曹操,心靈上受到很大傷害。他到了青春期之後,由於騙人的名聲在外,誰也不敢把女兒嫁給他。結果他不得不從外地娶了一位面貌醜陋,水桶身材的女子。偏偏此女擅長辯論,把曹操治得沒有脾氣。人們都管她叫「辯(卞)氏夫人」。由於這次婚姻,曹操一生都對面貌嬌好,身材窈窕的女歌舞演員情有獨鍾。他叛逆,多疑,饒舌和好色的性格就是從孩童到青春期這一段時間里養成的。
結婚以後的曹操,日子越來越慘。由於名聲不好,他一直找不到工作。家裡又有個「三心級」(帶到街上省心,擱在家裡放心,自己看著惡心)的老婆,處處與他為難。在這段艱難歲月中,瀕臨精神崩潰的曹操曾寫下一首詩,真實的記錄了自己的窘境:
粒米不足舂。寸布不足縫。
甖中無斗儲。發篋無尺繒。
友來從我貸。不知所以應。
——曹操「謠俗詞」
誰也不知道曹操是怎麼樣下定決心,徹底走上流氓之路的。我們現在知道的只是,從某天開始,曹操不再在乎別人知道自己的名字了。事實上,他變成希望別人知道自己的名字了。後人傳說他是做夢時得到高人點化,所以又叫他曹「夢得」。我個人認為,他很可能是覺得再壞也壞不到哪兒去了,索性破罐子破摔,放手一博。在這一點上,王朔很理解曹操。他曾替曹操說:「我是流氓我怕誰!」
曹操變成流氓以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聚眾打群架。五短身材的他,深知「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可以利用的墊腳石」的真諦。他鼓動一群地痞流氓和另外一群頭上包著黃手帕的流氓搞了一次武鬥。盡管他躲在後面沒有動手,但他的名聲實在太大,當地愛好和平的知識分子都知道只有阿瞞有本事哄騙群眾斗群眾。為了避免武鬥加劇,他們聯名向皇上舉薦曹操,希望他到京城做官,趕緊離開這里。過不多久,皇上果然下旨,讓曹操進京當都尉。
曹操滿心歡喜的走馬上任。誰知到了京城才知道自己官小。原來都尉只是個弼馬溫似的小角色。一心想要一鳴驚人的他,不甘心這么老老實實的混日子,經過研究,他決定行刺董卓,做個天字第一號的大案,顯一顯自己的流氓本色。董卓是當時的太師,除了深宮之內被軟禁的傀儡皇帝以外,他就是最大的官。所以曹操打定主意拿董卓開刀。
年輕人做事容易認死理兒。曹操也一樣。他鐵了心要殺董卓,為此詳細計劃,甚至還從司徒王允那裡專門借來了一把寶刀。但是他卻忘了董卓新收的義子,天下武功排行第一,天下弱智排行第三的呂布。結果大家都知道了,他不但白白丟了寶刀,還不得不從此亡命天涯。不過,他本人對自己這次失敗的行動還是挺滿意的。在他抄襲別人的「魏武兵法」中,特意親自寫進去一章,就叫「借刀殺人」。
曹操在逃亡的路上,說出了後來成為無數流氓座右銘的名言:「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句話天才地、創造性地、全面地繼承、捍衛和發展了我國的流氓理論,達到了流氓的最高境界。而且,比一般流氓更糟的是,曹操不僅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他在好友呂伯奢家歇腳時,偷聽到廚房裡的下人議論捆綁殺頭之事,以為他們要把自己捉住請功。於是大開殺戒,把呂家上下殺了個一干二凈。即使他看到廚房裡有一頭豬被捆好待殺,知道自己誤會了人家好心,也不停手。他的行為使得和他在一起的流氓同夥陳宮都覺得寒心,趁夜色掩護棄他而去。
曹操一個人回到鄉下老家,糾集起當初的一幫子弟開始造反。時值亂世,正是象他這種流氓渾水摸魚,出人頭地的好時機。據當時國際流氓聯合會住中國特派代表「流氓特樂夫」統計,全中國領悟了流氓理論的人足有28個半之多。可是,如果按曹操的標准,天下真正的流氓只有兩個:劉備和他自己。我估計他的評判標準是他們兩個人的夫人同樣難看。後人費找病(辛棄疾的遠親)比較全面的概括了當時國內的形勢。他說:「天下流氓誰敵手?曹,劉。裝孫子要數孫仲謀!」
隨著他人馬越來越多,地盤越來越大,得意忘形的曹操膽子也越來越大,開始公然利用職權亂搞男女關系。在宛城,他率軍收降張綉之後,命令手下謀士給自己找女人。就是在此時,他提了著名的" 三個代表"理論:必須代表城裡最美姿色,必須代表城裡最高階級,必須代表城裡最富人家。謀士們按這個標准,還真找到一位,就是張綉叔叔的嬌妻,演員出身的鄒氏。曹操見了鄒氏喜出望外,立刻把她留在自己帳中。他知道手下眾人會嫉妒,就吩咐天下武功排行第三,天下弱智排行第一的典韋替自己把門,除了送酒飯的,其它人一律不許進來。他自己就在帳中和鄒氏顛鸞倒鳳,日日春宵。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沒過幾天,張綉就知道了此事。他立時氣得七竅生煙,發誓殺掉曹操雪恥。當天晚上,他就率部隊偷襲曹營,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殺得曹操大敗。這一戰曹操吃了大虧:大傻子典韋死了也就罷了,連曹操自己的長子曹昂和親侄子曹安民都死於亂軍之中。可是,您要是覺得曹操經過這么大的挫折,會改邪歸正了,那說明您還沒有領悟流氓的境界。實際上曹操沒有任何悔改之意。當他聽說江東孫權的地盤上有兩個國色天香的大美人時,立刻帶隊前往迎娶。同時命人搭好銅雀台,准備把美人領回來後開舞會。不幸的是,這次曹操還是損兵折將。要不是關羽念舊,在華容道放他一馬,曹操這條命就交代在那兒了。
在嚴酷的現實面前,曹操並沒有意志消沉。為了從理論上反思自己,他開始寫詩。我前面說了,曹操在歷史上除了是個大流氓外,還是個文學家。他的文才因沾染了流氓習氣而別具一格。可以這么說,他開創了"用下半身寫作"的先河。比如,在"陌上桑"一詩中,他這樣描寫男女之道:
「……交赤松。 及羨門。受要秘道愛精神。……絕人事。游渾元。若疾風游欻翩翩。……。景未移。行數千。壽如南山不忘愆。……」
在另一首更加有名的詩里,老年的曹操竟然借烏龜來眩耀自己那方面的能力:
「神龜雖壽,猷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Ⅳ 曹操介紹資料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著名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和詩人,三國時代曹魏奠基者和主要締造者。
曹操在世時官至丞相,爵至魏王,謚號武王。其子曹丕篡位稱帝後,追尊其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
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制」,從而使中原社會漸趨穩定、經濟出現轉機。
黃河流域在曹操統治下,政治漸見清明,經濟逐步恢復,階級壓迫稍有減輕,社會風氣有所好轉。曹操在漢朝的名義下所採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積極作用。
曹操軍事上精通兵法,重賢愛才,為此不惜一切代價將看中的潛能分子收於麾下;生活上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
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唐朝張懷瓘在《書斷》將曹操的章草評為「妙品」。
(5)曹操小知識擴展閱讀:
一、性格
曹操為人聰明能幹,但也十分狡猾。起初名聲不顯,可是也有很多人看好曹操的才華,如陳壽的「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及許劭的「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已明顯闡述曹操的才能非比常人。
也有許多人瞧不起曹操的品德,孫盛曰:魏武於是失政刑矣。
易稱「明折庶獄」,傳有「舉直措枉」,庶獄明則國無怨民,枉直當則民無不服,未有徵青蠅之浮聲,信浸潤之譖訴,可以允釐四海,惟清緝熙者也。昔者漢高獄蕭何,出復相之,玠之一責,永見擯放,二主度量,豈不殊哉 !
曹操性格嚴厲,掾屬辦公如果不合其意,常常被他杖責。而其中唯有何夔經常帶著毒葯,決心如被杖責,寧可自鴆而死也不受侮辱,何夔才終究沒有遭受杖刑。
曹操生性猜忌,得罪過他的人,幾乎都被他殺死,例如:崔琰、許攸、婁圭、孔融、楊修、華佗、邊讓、桓邵、劉勛等人,趙彥欲親近漢獻帝者亦被殺死。
即使沒犯錯只要威脅到曹操,曹操亦殺之,神童周不疑便是最好的例子。張綉兵變復投曹營後八年便病故,不然一般認為張綉若活得夠久早晚遭曹操清算。謀士荀彧由於反對曹操稱魏公也被其嫉恨冷落。
曹操的性格是有兩面性的,從《讓縣自明本志令》中可以看出曹操有政治智慧,也有性情。這樣一份有重要政治意義的綱領性文件卻用了非常朴實的語言風格,以及他的遺囑中很少提及他的政治生涯,很大篇幅都是安排瑣碎的家務事。
雖說蘇東坡曾對此評價「平生奸偽,死見真性」,但是「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可見他的性情。另一方面,他也是姦猾的,他以《讓縣自明本志令》表明對漢朝的忠心,但實際行動卻渾然不同,在相同的實例中可以看出曹操的不同性格。
曹操深通兵法,在戰略、戰術方面都能應付裕如,常用計略來應付一系列的群雄戰爭來取勝,曹操甚還為孫武(孫子)所著作的《孫子兵法》做過注釋。
曹操擅長武藝、劍術,曾在兵變時,用劍殺死數十個亂兵才脫身。甚至有一次偷進張讓家時被發現,曹操手揮舞戟才得以逃跑,曹操也有抱負著野心的態度來面對亂世,如其迎接劉協代表其掌控了漢朝大勢,使到漢獻帝劉協也沒有權力。
曹操也是殘忍之者,時常屠城,所以曹操殺人亦不手軟,坑殺士卒、214年殺害皇後,所生的兩位皇子亦以毒酒毒殺,伏氏宗族有百多人亦被處死、有孕在身的董貴人也未能倖免。曹操更過度勞役人民,以致有時爆發起義。
曹操妻妾眾多,不過娶納方面並不是毫無一個標准。並其中出名者多自他處改嫁而來。收降張綉時,收了張綉伯母入側室,引來張綉不快,曹操得知後於是想殺害張綉,但是由於計劃泄漏,引起張綉兵變,其長子曹昂,侄兒曹安民以及典韋白白地犧牲。
曹操曾許諾將秦宜祿前妻杜夫人贈與關羽,但見其美色後自納之,關羽因此心中不安。雖說好色,但曹操納妾實際上是有所標准,綜觀曹操所收的妻妾,不是寡婦,就是別人休離的前妻,所以曹操才不齒呂布染指有夫之婦的行為。
曹操也很疼愛妻子所帶來繼子,並不因為非自己所出就有所忌諱曹操死前也留下遺言,要求善待他的夫人們。
曹操生性節儉,不好華麗。《魏晉世語》記載,曹植之妻崔氏(崔琰侄女)就因穿著過於華麗的衣服違反了禁令,回家後就被曹操賜死了。
曹操不相信鬼神,在擔任濟南相期間搗毀城陽景王劉章祠,並且認為墳墓也終將被人盜掘,所以極力提倡喪葬從簡,一改漢代奢華之風。曹操曾設立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職,專門盜墓掘墳以賺取軍費,行事風格非常乾脆實際。
然而此舉乃失德之行,連袁紹的幕僚陳琳起草討曹之「檄文」中亦把曹操公然發掘漢梁孝王墓列為其罪行之一。
曹操喜歡吃魚,在他的《四時食制》中提及不少魚類。在一場宴會中也說過「今日高會,珍羞略備,所少吳松江鱸魚耳。」
曹操求新求變,行事不拘泥禮法,所以很討厭思想傳統、滿口忠孝仁義的儒生。
二、民間藝術
1、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中國歷史小說中出類拔萃的長篇巨著。此作塑造了眾多形象鮮明且生動的人物,其中曹操是《三國演義》中塑造得最為成功的人物之一,他的性格既豐富又矛盾。他既是智謀機警,志大才高的英雄;同時又是一奸詐狡猾,嗜血殘忍之奸雄。
曹操因而被評為「古今奸雄中的第一奇人」。羅貫中對曹操這一矛盾形象的雕塑非常深刻,擺脫了早期小說中人物形象性格單一化、平面化的缺陷。毛宗崗稱其為「三絕」之「奸絕」。
2、戲劇
京劇里的曹操是以白臉的形象來表示他奸詐狡猾、詭計多端的反面人物,與黑臉包公或紅臉關公相對。
Ⅵ 有關曹操的知識
呵呵 才六年級啊 看來只有稍微給你介紹一下
曹操,中國東漢後期的人,我國著名政治家 軍事家和文學家。
他在196年把漢朝皇帝迎接到許昌,開始控制大權。公元200年和袁紹在官渡進行了決戰,最終打敗袁紹,為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
208年,曹操在赤壁和孫權劉備的聯軍決戰,兵敗,未能統一江南。
曹操為北方的統一和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他本人精通兵法,繪畫,琴棋都接近國手水平,是東漢光武皇帝之後一直到隋朝統一時期最優秀的人物。
Ⅶ 曹操的知識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國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及詩人。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他的父親曹嵩本姓夏侯,因為後來成為中常侍大長秋曹騰的養子,於是改姓曹氏。曹操年輕時即已文武雙全,《魏書》說他「才力絕人,手射飛鳥,躬禽猛獸,嘗於南皮,一日射雉獲六十三頭」。《三國志》說他「才武絕人」,「少機警,有權數」。
公元175年曹操舉孝廉,任洛陽部尉。公元177年任頓丘令,公元179年娶卞氏為妻,公元180年升為議郎。公元184年,在東漢王朝鎮壓黃巾軍起義的戰爭中起家,任騎都尉。由於鎮壓黃巾軍有功,升任濟南相。後歷任東郡太守、都尉、典軍校尉等職。公元189年董卓入京後,逃亡回家鄉陳留起兵討伐董卓。
公元192年,曹操正式組建自己的軍事集團「青州兵」,公元196年率軍進駐洛陽奉迎漢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並遷都至許。公元200年到公元207年間,經官渡之戰等戰役,打敗袁紹和其它割據軍閥,統一中國北部。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於赤壁之戰中敗於孫權和劉備聯軍,從此奠定中國歷史上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
公元213年,曹操封為「魏公」。公元215年,攻滅漢中的張魯勢力。公元216年,再被晉爵「魏王」,設天子旌旗,戴天子旒冕,出入得稱警蹕,並作泮宮。他名義上雖仍為漢臣,但權傾朝野,實際上已具備皇帝的權力和威勢。曹操死於公元220年3月15日,享年六十六歲,謚曰武王。
公元220年長子曹丕立魏代漢,追尊曹操為太祖武皇帝。他是魏國的奠基人。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軍事著作和《蒿里行》、《觀滄海》、《龜雖壽》等詩篇。後人並且輯有《曹操集》。
史書評論曹操:「明略最優」,「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著名的《讓縣自明本志令》作於建安十五年(210),光明磊落,字字真摯。曹操感性地說:「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事實的確如此。
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裡面,因為文學上的需要,而表現出明顯的貶曹筆法。然而三國志對他的評價,可算是魏蜀吳三國君主之中最高者,陳壽評價曹操為「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視四州,強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後世學者認為,這是《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有意歪曲事實,並沒有正確評價曹操。曹操唯才是用,軍事上戰術戰略靈活多變。他對東漢末年中國北方的統一,經濟生產的恢復和社會秩序的維系有著重大貢獻。在內政方面,曹操創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減輕了東漢末年戰時的糧食問題。
曹操詩風
曹操手跡曹操的詩歌,極受樂府影響,現存的詩歌全是樂府歌辭。這些詩歌雖用樂府舊題,卻不因襲古人詩意,自辟新蹊,不受束縛,卻又繼承了「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精神。例如《薤露行》、《蒿里行》原是輓歌,曹操卻以之憫時悼亂。《步出東門行》原是感嘆人生無常,須及時行樂的曲調,曹操卻以之抒述一統天下的抱負及北征歸來所見的壯景。可見曹操富有創新精神的民歌,開啟了建安文學的新風,也影響到後來的杜甫、白居易等人。
曹操詩的內容大致有三種:反映漢末動亂的現實、統一天下的理想和頑強的進取精神、以及抒發憂思難忘的消極情緒。
漢末大亂,曹操又南征北討,接觸的社會面非常廣大,故多有親身經驗和體會如《蒿里行》謂漢末戰亂的慘象,見百姓悲慘之餘又見詩人傷時憫亂的感情。故後人謂曹操樂府「漢末實錄,真詩史也」。
曹操生於官宦,對天下具有野心,故懷有統一之雄圖,《短歌行》有謂「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可資明證。其進取之心亦可見出,如《龜雖壽》言之「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言己雖至晚年仍不棄雄心壯志。
一代梟雄,縱風光一世,亦有星落殞滅之時。曹操對此也感到無能為力,只有作詩感嘆,無可奈何。如《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傷,《秋胡行》之低沈情緒,《陌上桑》等遊仙作品中都可見他的消極情緒。
曹操的詩歌形式是十分創新的。他尤擅寫五言體和四言體。《蒿里行》原是雜言,曹操卻以五言重寫,非常成功。四言詩方面,本自《詩經》之後已見衰落,少有佳作,但曹操卻繼承了《國風》和《小雅》的傳統,反映現實,抒發情感。例如《短歌行》、《步出夏門行》等均是四言詩之佳作,使四言詩重生而再放異彩。曹操詩文辭簡朴,直抒襟懷,慷慨悲涼而沉鬱雄健,華美辭藻並不常見,惟形象鮮明,如《觀滄海》一詩:「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寥寥數筆,即能以遼闊的滄海景象,表現詩人的胸襟,不加潤飾。
Ⅷ 有關於曹槽的知識
曹操(155-220),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本姓夏侯,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郡(今安徽亳縣)人,出生自一個大官僚地主家庭,長子。因其父曹嵩乃是中常侍曹騰之養子,故改姓曹。亦因這種關系,曹操自幼便有機會接觸官宦子弟。日後的勁敵袁紹亦是曹操年少時朋友。曹操身長七尺,細眼長須。自幼放任盪不羈,但很有才華,又足智多謀,善於隨機應變。當年,汝南有個善於評論人物的名士,名叫許劭,評論曹操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漢靈帝死後,大將軍以外戚身份把持朝政。但在誅殺殺宦官時,反被伏擊。而此時有西涼之狼稱號的董卓帶領大軍接管京城。卓入城不久便改立少帝之弟劉協,是為獻帝。大部份大臣紛紛逃出洛陽。曹操亦逃至陳留,集結義兵,聲討董卓。
初平元年,各路大將推舉家世顯赫的袁紹為盟主,西討董卓。但因各將領心懷鬼胎,遂使義軍失敗。曹操在這戰役中,初次見到日後的死敵——劉備。
初平三年,董卓為王允、呂布所殺。而二人又被卓部下李傕、郭汜所遂。獻帝乘亂與一眾大臣逃出長安,但被李、郭二人所追捕。而曹操接受荀彧、程昱所議,迎接獻帝至許昌。從此曹操便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
其後,曹操以獻帝名義東征西討。先後平定關東、關中一帶。而劉備亦曾成為其部下。接下來,曹操便要面對他的老朋友-袁紹。
當時袁紹盤據幽、冀、並、青四州,軍力雄厚,勇將如雲。雖然曹操己成中原霸主,但就兵力而言始終與紹有一定距離。
建安五年,袁紹大軍南下,與曹兵會戰於官渡。最後曹操用降將許攸之計親率五千騎兵偷襲袁軍糧倉。袁兵見軍糧被燒而大亂,曹軍乘勢出擊。袁紹敗走。官渡之役奠定了曹操在北方的霸主地位。
在官渡會戰勝利後,曹操用數年時間穩定北方,和追擊袁氏余黨(紹兵敗後不久病死)。建安十三年,曹操親率大軍南征劉表。同年,劉表死,次子劉琮繼立。面對曹操如狼似虎的大軍,劉琮決定出降。曹操輕易地接管荊州。可能因為荊州得來容易,曹操決定成勢東伐孫權。但權並非劉琮之流可比。
孫氏自孫策時已盤據江東,至今已人心歸順。加上長江天險,孫氏政權已有一個穩定基礎。當孫權收到曹操東來的消息後,曾召開多次軍事會議。會中主戰和主降派展開了激烈的爭辯。最後在周瑜和魯肅的分析下,孫權決定出戰。
建安十三年十二月,孫權大軍在赤壁迎戰曹軍。周瑜用計火燒曹操軍艦,曹軍大敗。從此曹操無力大舉南征。如果說官渡會戰決定了曹操在北方霸主地位,那麼赤壁兵敗便是曹操只可稱雄北方的一戰。
此後,曹操雖曾多次在東吳邊境挑起戰火,但雙方均互有勝敗。同時劉備西定益州,自封漢中王。三國鼎立之勢已成。連蓋世雄主曹操亦再無力改變這個事實。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進位為魏王。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享年六十六歲。
翌年,操子曹丕篡漢,建國號魏。追尊曹操為太祖武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