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孩子在幼兒園里打架怎樣處理
孩子間的沖突、糾紛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孩子在糾紛中可以提高與人交往、適應社會的能力,同時也能鍛煉堅強的意志。因此,家長應理智地看待孩子之間的矛盾,積極引導,幫助孩子正確處理。當孩子被人「欺負」後,家長首先要鎮定自己的情緒,並想法穩定孩子的情緒,心平氣和地引導孩子講出真相,和孩子一起分析事情的前因後果,確定相關責任。接下來家長應鼓勵孩子自己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以培養孩子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如果孩子的方法很合理,家長應及時肯定鼓勵。如果孩子的方法不妥,家長應幫助孩子分析不妥之處,並和孩子共同商量解決問題的方法。最終確定的方法應遵循下列原則:
*如果責任在自己,應主動向對方道歉,如果事情較嚴重,應與老師和對方家長共同商量解決之策;
*如果責任在對方,應明確告訴孩子這是一種錯誤行為,以防止孩子模仿,並鼓勵孩子心胸開闊,對一些小事不要計較;
*如果是涉及孩子根本利益的原則性問題,則要教育孩子學會用適當的方法爭取自己的利益。家長還可以教孩子一些應急之道,比如向老師或小夥伴求援等。
總而言之,孩子們之間發生了沖突,父母應該視情況而採取不同的措施。尤為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就教給孩子處理矛盾的方法,這樣孩子才能在遇到問題時採取積極的回應措施。教導孩子與人和平相處是家長和老師共同的責任,需要兩者積極配合,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⑵ 寶寶在幼兒園打人,我該怎麼教育
其實小寶寶之間打打鬧鬧,發生磕碰是常有的事。今天你打了我,明天我打了你,後天也許倆人又和好如初了。寶寶之間的矛盾,來得快,去得也快,父母不必看的那麼嚴重。對寶寶來講,這些「打鬧」能促使他們慢慢地了解「自我」與「他人」的關系,知道蠻橫、不講理,任性和霸道,在社會上是行不通的。並從中學會與人相處、妥善處理問題的方法。學會原諒別人,是寶寶的必修課。它有利於克服「自我中心」意識,知道「我」與「他人」的含義;有利於人際關系的和諧,培養寶寶的社會適應能力與合作精神;能幫助寶寶學會寬容、忍讓,為別人著想;促進寶寶良好性格的形成。
首先,父母可以這樣告訴寶寶:我們首先不欺負人,尤其不能欺負比自己弱的人。
如果別人欺負你,你可以躲過,也可以和他面對面講理,甚至還手抵抗,總之你不要受到傷害。在外來侵犯面前,退讓是怯懦的表現,是不勇敢;只會嚎啕大哭,聽任拳頭落在自己頭上,是愚蠢。
對一般寶寶尤其是生性老實的寶寶,父母平時應注意寶寶自我保護能力的教育。除了給寶寶講如何對待別人的欺負及怎樣處理外,還要鼓勵寶寶多和別的小朋友接觸,在游戲中建立與他人相處的信心。
有的寶寶害怕與陌生人打交道,在集體生活中也表現得內向,畏縮,父母和老師要注意糾正寶寶的這些不足,創造條件,使他們多接觸人,接觸新鮮事物。培養寶寶活潑開朗的性格和勇於表達,敢於據理執爭的勇氣。
其次,要疏導、轉移寶寶對矛盾結果的注意力,反思起因,檢討自己的過失,寬容夥伴的缺點與失誤行為。
告訴寶寶對朋友要以誠相待,學會原諒別人錯誤或者過失。懂得寬容忍讓有利於增進友誼。另外,教給寶寶原諒的標准。讓他們分清是非,知道哪些應採取原諒的做法,哪些是不可以原諒的。明白原諒、忍讓不等於沒有原則,不是放棄批評與反抗。必要時,讓幼兒體驗一下不原諒別人的害處:因為總是與人斤斤計較,毫不容人,小朋友們就會害怕或不喜歡與你做朋友。不會原諒別人,也得不到別人的原諒。
在批評別的寶寶的缺點同時,也要給自己寶寶指出在這場事件中的責任,不要把埋怨都傾泄在別的寶寶身上。即使發生矛盾的主要責任在對方,也要讓寶寶學會寬容,大度,不耿耿於懷。
要讓寶寶知道,有時為了顯示自己的力量,為了保護自己不受傷害,對來自外界的欺犯予以回擊是必要的。有時為了保持人與人之間的純真友情,相互理解,相互原諒也是應該的。
⑶ 如何解決幼兒打人情況的發生
孩子遇到挫折或者不滿的時候,容易發脾氣,除了哭鬧之外,還可能會出現摔東西、打人的事情發生,在果果3歲以後,這種事情發生的概率不少,有的時候不管手裡拿著什麼,就往別人身上摔,果爸果媽有時候被她打的很疼,而且果果有時候被凍凍惹怒之後也會去打凍凍,果爸果媽沒少操心,想了很多的辦法來應對這種打人事件,慢慢地,果果的這種現象逐漸的減少了。 如果孩子只是用手去拍打別人,那麼等她平息之後,家長學著她的樣子去拍打她,讓她感受一下。 如果孩子憤怒之後只是用手去拍打別人,那麼等她平息之後,爸爸媽媽可以和孩子說「我學一下你剛才的樣子好嗎?」之後就同樣的去拍打她,讓她感受一下這樣的後果,是不是很疼?引導她知道剛才的做法是會對別人造成疼痛的。 等他平息一下,和她聊聊打人的原因。 一般來說,孩子打人都是因為挫敗或者沒有得到想要的東西,想發泄自己的怒火,可以和孩子談談心,交流一下,這樣子做她的怒火減少了嗎?這樣子做對嗎?換一種方式是不是會更好?和孩子深度溝通一下,孩子不是什麼都不懂,孩子其實都明白,等她平息之後和她談一下,問問他的想法,就知道其實她自己也知道自己做的不對,但是她控制不住而已。 教會孩子怎麼樣平息自己的心情。 有一本繪本叫《菲菲生氣了》,果果很喜歡,可能是有共鳴吧,對於菲菲發出怒吼那一頁百看不厭,也時常讓爸爸媽媽給她念,這本書裡面菲菲平息怒火的方式就是走進大自然,坐在榕樹上看潮起潮落,聽聽小鳥的聲音,每次果果發火完之後,我都願意和她一起看一下這本書,告訴她生氣之後還有很多的方式可以排解我們的怒火。 教會孩子怎麼直面挫折。 挫敗感也是引起孩子發火的一個原因,孩子嘗試了很久都不能成功,所以也會摔東西打人來發泄,果果很喜歡一個動畫片,就是果爸果媽小時候最愛看的小鼴鼠的故事,果果喜歡小鼴鼠是因為小鼴鼠總是能想出來好辦法來應對困難,所以果果也希望和小鼴鼠一樣,遇到困難也會自己想辦法解決,而不是遇到挫折就發脾氣,只要不斷的嘗試,就會像小鼴鼠一樣成功。 如果孩子發生了嚴重的打人事件,那麼一定要嚴厲的懲罰。 如果孩子拿著手裡的東西很用力的打了人,無論是打得弟弟妹妹,還是爸爸媽媽,一定要嚴厲的懲罰,果媽的方法是用衣架打手心,一定要讓孩子知道,惡意的打人是一定不能犯得,今天手裡拿著是玩具,明天拿著刀是不是也不管不顧的就往別人身上打呢?但是果媽打孩子的時候都會在事後和她好好的溝通,告訴她媽媽愛她,但是媽媽希望她成為一個好人。 如果孩子打了弟弟妹妹,先詢問原因,再具體情況具體對待。 果果有的時候會打弟弟,一般的情況弟弟都會大哭,這時不要劈頭蓋臉責罵果果,先詢問一下原因,如果是弟弟先去搶姐姐的東西導致的,那麼不要責罵孩子,但是等過一會要心平氣合的和他談談即使弟弟不對,打弟弟也是不對的,可以喊媽媽或者和弟弟講道理的方式來處理,因為她犯了錯誤的時候爸爸媽媽也沒有打他啊,都是和他講道理的。如果是惡意的打人,那麼一定要和她溝通並接受懲罰。
⑷ 幼兒園小朋友打架教師處理的方法及反思
在孩子的眼中,老師是最大的依靠,無論是誰對誰錯,只要老師的一句話,矛盾就能降到最低點,因此,幼兒園里的老師,要做到真正的公平。
⑸ 如何對待孩子在幼兒園打架
因此,家長應理智地看待孩子之間的矛盾,積極引導,幫助孩子正確處理。 專家:讓孩子「學會」打架 孩子通過打架可以逐漸適應集體活動,並從中學會許多知識,如挨打時何等痛苦、怎樣調節情緒、如何激怒對方、怎樣相互原諒等。 幼兒園開學了,孩子在交往過程中難免遇到小矛盾和小沖突,很多時候甚至會「動手解決」。若家中的小寶寶被其他小朋友「暴力欺負」,家長是教育孩子做「狼」主動攻擊,還是當「羊」默默忍受?爸爸媽媽們為此爭論不休。 「還手」派:霸道比懦弱好 前幾天,張女士從幼兒園接回4歲的兒子樂樂時,發現樂樂一見她就滿臉委屈,臉頰上還明顯腫起了一塊青紫,隱約可以看出兩排小牙印。幼兒園老師解釋是同班小朋友搶玩具起沖突咬的。老師表揚樂樂很乖,挨打了並沒還手,是小朋友學習的榜樣。張女士聽了,心裡很不是滋味:「寶寶從小就打不還手,在這遍地是『狼』的社會,就怕善良的寶寶會成為『美德』的祭品……」「不主動打人,但被打了一定要還手。」同是4歲孩子的家長,王先生說,自從進入幼兒園後,寶寶已不止一次被打,每次他都教育寶寶要適當還手。他坦言,他為孩子的「懦弱表現」感到擔憂:「近幾年頻頻發生的校園暴力案,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孩子懦弱非常危險。霸道總比懦弱好。」 「忍讓」派:不能以暴制暴 幾乎所有接受調查的家長都表示自己的孩子挨過別的孩子打,班裡甚至有一些專門欺負別人的「孩子王」。討論中,有的家長認為應該教孩子「還手反擊」,也有家長認為不應該教孩子「以暴制暴」。「我認為孩子拒絕『動手』不一定就是懦弱,而是善良的表現,作為家長這時候不能責備他,而應該認可他。」黎女士說,她常常教育5歲的兒子,不能動手打人,甚至被打都不應該還手。黎女士認為,動手解決不了問題,這樣你打我,我打你,最後受傷也是孩子。「孩子對父母來說都是寶貝,傷了誰都不好。」 對此,同為媽媽的劉女士很認同,她說同事的兒子很老實,在幼兒園老被欺負。同事心疼兒子,教孩子要還手。結果孩子下手太重,敲破了同學的腦袋。「小孩子不知道哪些地方不能夠打。一旦造成嚴重的傷害,家長會一輩子內疚和難過。」劉女士說。 專家:讓孩子「學會」打架 「打架看似小問題,卻影響孩子性格成長,家長不願孩子當『狼』,也不忍心他當『羊』,失去自我保護能力。」兒童教育專家馮德全教授認為,不能簡單地以「還手還是不還手」看待此問題,關鍵在於樹立孩子自我保護的意識和引導孩子自己尋找解決的方式。「如何對孩子進行教育,怎樣讓孩子掌握好這個『度』,尤為重要。」 馮教授認為,父母在其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孩子被打後回家哭,父母在此時應該引導其自己找到解決方式。比如父母可以問問孩子為什麼被打,讓孩子回想一下自己的行為是否先有不當,若孩子沒有不當之處,教孩子向對方表達抗議,倘若遇上不講道理、專愛欺負弱者的孩子,不妨鼓勵自己的孩子跟他狠狠幹上一架,讓對方知道欺負人的結果。 馮教授介紹,3歲以上的孩子可以根據當時的情境,自己和對方的力量對比,以及老師的態度,決定自己是還手、躲避、和這個孩子化敵為友,還是去請大人幫忙。「對幼小的孩子來說,能想出躲避或求助的辦法,也並不總意味著怯弱,有時反而是機智的表現,能保護自己不受傷害。」 最後,馮教授鼓勵家長不妨讓孩子學會打架,「孩子通過打架可以逐漸適應集體活動,並從中學會許多知識,如挨打時何等痛苦、怎樣調節情緒、如何激怒對方、怎樣相互原諒等。」
⑹ 幼兒園小朋友之間打架如何處理
幼兒園的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發生矛盾,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因為孩子剛開始的時候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特別是在家庭中,每家每戶最多有兩個孩子,更多的是一個孩子,那麼這一個孩子沒有和其他小朋友相處過,他認為所有的都是他的,他的自我意識非常強。
那麼等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後,接觸了那麼多的小朋友,每個孩子都有這樣的自我意識,所以他們就容易發生摩擦,發生矛盾,那麼應該怎麼處理孩子之間發生的矛盾呢?
首先作為家長,我覺得只要不是特別嚴重的打架,或者是受傷特別嚴重的情況下,作為家長完全可以不用理會,讓孩子自己學會處理和小朋友之間的這種矛盾。
孩子總要學會成長,家長不可能一輩子跟著孩子後面擦屁股,所以一定要讓孩子自己學會處理這樣的問題。如果自己的孩子屬於特別內向,處理不了這樣的情況時,家長可以給孩子提幾個意見,讓孩子來選擇並且解決它,一定要鼓勵孩子自己解決。並且要教會孩子,學會寬恕別人。
那麼如果孩子之間打架出現了特別嚴重的情況,比如需要住院治療,這樣的情況作為家長肯定是要參與的。當然了,本身就是幼兒園的孩子,他們根本沒有那個能力來造成孩子出現住院的情況。
其次,作為幼兒園老師,當孩子發生這種矛盾時發生打架的情況時,老師首先肯定要及時制止他們的行為,然後讓他們冷靜一下,並且把事情的經過告訴老師,如果只是簡單的爭搶東西而發生的打架,老師可以讓小朋友思考一下誰做的對?誰做的不對?為什麼?如果做得不對應該怎麼改正?
孩子都是非常聰明的,相信這個時候他肯定就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了。等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之後,並且改正了之後,作為老師再對他們進行適當的教育,並且告訴他們以後發生什麼事情要學會用文明的方式解決,不能再用打架的方式解決問題。
所以說其實幼兒園的小朋友,他們的世界還是比較單純的,他們之間發生打架的情況,小朋友基本上都是能自己解決的。所以不管作為家長還是作為老師,一定要學會放手,學會讓孩子自己處理這樣的問題。
⑺ 在幼兒園小朋友打架的時候,老師應該怎麼辦
孩子在幼兒園打架父母要明確以下幾點
1.能想出躲避或求助的辦法,也並不總意味著怯弱,有時反而是機智的表現,能保護自己不受傷害。
2.教導孩子可以根據當時的情境,對比雙方戰鬥力,以及老師的態度,決定自己是還手、躲避、和這個孩子化敵為友,還是去請大人幫忙。
3.如果形式決定必須還擊,一定要注意分寸,不可傷害他人的要害。
4.不可主動攻擊、傷害其他小朋友。在與其他小朋友接觸的時候要做到寬容。
孩子在幼兒園打架老師怎麼處理
1、老師應該要及時的介入並且制止,以防孩子受傷。
2、像雙方問清緣由,如果有明顯有方是錯的,就跟錯的一方講道理,引導他道歉,安慰另一方。如果是孩子雙方的錯,就教育他們打架是不對的,打架不是好孩子。
3、引導孩子和好。在打架後的課程上也要注意引導兩個孩子互動,比如一起提問,問候,分到同一個小組玩游戲等等。
⑻ 中班游戲《幼兒打架如何處理》教案
【活動目標】
1、知道在活動和公共場所玩耍時要主動排隊,耐心等待。
2、有初步自我約束的意識,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活動過程】
一、游戲《鑽山洞》,體驗沒有秩序帶來的危險。
分別准備三個山洞:由兩名幼兒來當拱門,第一次小朋友自由的鑽山洞。
「誰能又快,又安全的鑽過每一個山洞,不能漏掉每一個山洞。」
「剛才在鑽山洞的時候你都發生了什麼事?你看見了什麼事情?」
小結:剛才幼兒自由的鑽山洞,游戲過程中出現了擁擠、無序、碰撞、掉鞋等現象。
二、討論。
怎樣又快又安全的鑽過山洞?
小結:鑽山洞時,大家要從同一個山洞出發,排好隊,一個跟著一個,不推不擠不掉隊,這樣就會又快又安全的鑽過每一個山洞了。
三、播放背景音樂,再次玩《鑽山洞》的游戲。
幼兒還是自由游戲,教師及時鼓勵幼兒www.jy135.com排隊的行為。
小結:當很多人在做同一件事情的時候,只要大家排好隊、守秩序,就會很快、很安全、很開心的把事情做好。
【活動延伸】
和幼兒為需要排隊的地方設計一個排隊標志,提醒大家共同遵守。
【活動反思】
在幼兒的意識中都知道,在幼兒園或者公共場所時要排隊,但是在幼兒園的一日工作中需要幼兒排隊的時間很多,喝水排隊,尿尿排隊,上操也要排隊。大部分幼兒做的都不錯,但是有一小部分的孩子還是不能很好的剋制自己,總想第一個就完成任務,所以就插隊影響了整個班的秩序。
⑼ 如何對待幼兒的「打架」
一、重視打架 在大人的潛意識里,我們多多少少是懼怕矛盾、懼怕打架的。我們從來以「聽話」、「乖」、來區分「好孩子」「壞孩子」。但是心理學家說,一個正在向獨立、自我完善方向發展的孩子不可能事事與別人保持一直,差異是極為正常的,打架也就在所難免。 一些幼兒教育家甚至認為打架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日本愛珠幼兒園副園長解釋說:「簡單來說,孩子在打架中學會了社會知識。比如在幼兒園中,奪取別人玩具供自己玩的孩子也會做稍許自我反省,而將東西歸還原主。」 當然,父母煽動挑唆自己的孩子去打架,尤其是那些本來就有攻擊傾向的孩子,這樣做是絕對錯誤的,也是非常糊塗的。打架是孩子們集體活動之一。孩子只單純的掌握進攻性,說起來是那個孩子的大不幸。 家長們一定要以身作則,平常教給孩子適當的社交技巧,鼓勵他們運用這些技巧解決自己的爭端,當然非常嚴重的打架需要大人的干預。一般的,兩三歲的孩子之間的打架,完全是由於奪人東西或者東西被人奪的簡單原因所致。孩子在3歲前,不明道理。如果任其所為,幾會沒有限度,往往會用手裡拿著的東西打人出現危險。在此情況下,大人不能僅僅說「住手」,最明智的辦法是把他們的注意力轉移到孩子感興趣的對象身上。如可以說:「喂,那裡有隻好玩的貓咪。」 二、引導方略 跟孩子講明在解決不同意見時可以應用和不可以運用的方法。 2、對攻擊性較強的孩子,應減少生活環境中可能導致兒童攻擊性行為的產生因素,包括平時家長不經意的嬌寵所造成的霸氣及帶有暴力情節的影視錄象等。其實孩子攻擊他人,是想通過這種方法達到自我表現的目的,這就需要父母好好引導,提高其辨別是非的能力。同時家長應注意與孩子的情感聯系,為孩子樹立良好的行為榜樣。 3、父母和孩子一起在家飼養狗、貓、金魚等,從日常生活的小事中,教給孩子對待弱者的方法。這一點尤為重要。 4、對孩子與同伴間的矛盾沖突,家長不要偏袒自己的孩子,放手讓孩子學習自己解決問題,如果孩子犯錯,必須要求他道歉。 6、家長還可以設計出不同的情景,相互扮演不同角色。幾次實戰下來,讓孩子明白,拳頭不是不能用,但絕對不能濫用。 解決孩子打架的問題,父母需要讓孩子明白打架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打架可能會讓雙方都會受到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