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每日文史知識大全
擴展閱讀
兒童長篇小說哪裡好 2025-01-23 13:54:08
什麼行為可以告教育局 2025-01-23 13:54:04
唱吧歌詞大小怎麼設置 2025-01-23 13:51:54

每日文史知識大全

發布時間: 2022-07-02 06:21:20

① 高考常考文學常識歸納有哪些

歸納如下:

首先知識點是非常多的,一般常考的文學常識歸納主要有:《四書》、《五經》、《六經》(又稱「六藝」)、《戰國策》、《楚辭》、《史記》、「建安七子」、「竹林七賢」、「唐初四傑」等等。

其次語文知識並不提倡死記硬背,中國古代作家作品最好按時代去記,現代作家作品最好按作品性質分類記憶,外國作家作品最好按國籍識記。

簡介:

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是為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設置的全國性統一考試,每年6月7日-10日實施。

參加考試的對象是全日制普通高中畢業生和具有同等學歷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招生分理工農醫(含體育)、文史(含外語和藝術)兩大類。普通高等學校根據考生成績,按照招生章程和計劃,德智體美勞全面衡量,擇優錄取。

② 文史知識(急需!!!火速!!!)

《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

中華文化中的「四」
貴族四術:詩、書、禮、樂
秀才四藝:琴、棋、書、畫
文房四寶:湖筆、徽墨、宣紙、端硯
書法四體:真、草、隸、篆
國畫四君子:梅、蘭、竹、菊

我國古代戰國四君子:齊國孟嘗君、趙國平原君、楚國春申君、魏國信陵君。

我國初唐文壇四傑: 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我國北宋文壇四大家:歐陽修、王安石、蘇東坡、黃庭堅

我國元曲四大家: 關漢卿、馬致遠、白樸、鄭光祖

我國明代江南四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義賓

我國楷書四大家: 唐代-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元代-趙孟俯

我國清代山水畫家四王:(王時敏、王鑒、王翠、王原祁)

我國京劇四大須生: 馬連良、譚富英、楊寶森、奚嘯伯

我國古代四大發明: 指南針、火葯、造紙、印刷術

我國古代四大書院: 湖南石鼓書院、嶽麓書院、江西白鹿洞書院、
河南應天府書院

我國古代文房四寶: 湖筆、徽墨、宣紙、端硯

我國古代四大書亭: 安徽滁縣的醉翁亭、北京南郊的陶然亭、湖南長沙的愛晚亭、
杭州西湖的湖心亭

我國古代四庫全書: 經、史、子、集

我國古代秀才四藝: 琴、棋、書、畫

我國古代貴族四術: 詩、書、禮、樂

我國古代四大名鎮: 河南朱仙鎮、廣東佛山鎮、江西景德鎮、湖北漢口鎮

我國古代四美: 音樂、珍味、文章、言談

我國漢字書法四體: 真、草、隸、篆

我國四大古典戲劇: 《竇娥冤》、《西廂記》、《牡丹亭》、《長生殿》

我國四大古典小說: 《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

我國古代四民間傳說:《牛郎織女》、《孟姜女》、《梁山伯與祝英台》
《白蛇傳》

我國古代儒家評人物分類四科: 德行、言語、政事、文學

我國國畫四君子: 梅、蘭、竹、菊

我國四大石窟寺: 敦煌莫高窟、雲崗石窟、龍門石窟、麥積山石窟

我國四大美人圖: 西施浣沙、昭君出寨、貂嬋拜月、貴妃醉酒

我國四大佛教名山: 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龍山

我國古代四大文化遺產:《殷墟甲骨》、《居延漢簡》、《敦煌經卷》、
《明清檔案》

我國花草四雅: 蘭花、菊花、水仙花、唐菖浦

我國盆樹四大家: 黃楊木、金雀梅、迎春花、絨針柏

我國四大名綉: 蘇綉、湘綉、蜀綉、粵綉

我國現代戲曲四大聲腔:崑腔、高腔、梆子腔、皮黃腔

我國四大名扇: 杭州的檀香扇、蘇州的絹扇、肇慶的牛骨扇、
新會的葵扇

③ 國考行測常識文史考點 | 古代六大聖賢,你都知道嗎

  • 國考(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判斷題備考,古代六大聖賢:

  1. 書聖—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東晉時期書法家。

    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

  2. 畫聖—吳道子

    吳道子(約680年—759年),又名道玄,唐代著名畫家,畫史尊稱畫聖。

    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鳥獸、草木、樓閣等,尤精於佛道、人物,長於壁畫創作。代表畫作《送子天王圖》。

  3. 茶聖—陸羽

    陸羽(733—804),字鴻漸,一名疾,字季疵,號竟陵子、桑薴翁,東岡子,唐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

    一生嗜茶,精於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聞名於世,對中國茶業和世界茶業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被譽為「茶仙」,奏為「菘聖」,奉為「茶仙」,祀為「茶神」。

  4. 武聖—關羽

    關羽(生年不詳—220年),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被稱為「美髯公」。民間尊其為「關公」。

    《三國演義》尊其為蜀國「五虎上將」之首,毛宗崗稱其為《演義》三絕中的「義絕」。

  5. 草聖—張旭、懷素

    1)張旭(685年?—759年?),字伯高,一字季明,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唐代書法家,擅長草書,喜歡飲酒,世稱「張顛」,與懷素並稱「顛張醉素」,與賀知章、張若虛、包融並稱「吳中四士」,又與賀知章等人並稱「飲中八仙」,其草書則與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並稱「三絕」。

    2)懷素(737-799年),俗姓錢,字藏真,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唐代書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稱「草聖」。自幼出家為僧,經禪之暇,愛好書法,與張旭齊名,合稱「顛張狂素」,形成唐代書法雙峰並峙的局面,也是中國草書史上兩座高峰。傳世書法作品有《自敘帖》《苦筍帖》《聖母帖》《論書帖》《小草千文》諸帖。

  6. 科聖—張衡

    張衡(78年—139年),字平子。漢族,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人,南陽五聖之一,與司馬相如、揚雄、班固並稱漢賦四大家。中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文學家。

    張衡為中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後人譽為「木聖」(科聖),由於他的貢獻突出,聯合國天文組織將月球背面的一個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太陽系中的1802號小行星命名為「張衡星」。後人為紀念張衡,在南陽修建了張衡博物館。

④ 文史知識的介紹

《文史知識 》是中華書局 出版的圖書,《文史知識》(月刊)創刊於1981年,是由中華書局主辦的刊物。《文史知識》旨在宏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對青少年進行道德、精神方面的素質教育。刊登中國古代文學、藝術、歷史、哲學及文化史等方面的文章。《文史知識》被北大1992版核心期刊、北大2000版核心期刊收錄。

⑤ 誰給點文學常識(基礎的)

網上不是很多的么。

1、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2、並稱「韓柳」的是韓愈和柳宗元,他們是唐朝古文運動的倡導者。

3、一門父子三詞客:蘇洵(老蘇)、蘇軾(大蘇)、蘇轍(小蘇)。

4、豪放派詞人:蘇軾、辛棄疾,並稱「蘇辛」; 婉約派詞人:李清照(女詞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隱、杜牧。

6、屈原:我國最早的偉大詩人,他創造了「楚辭」這一新詩體,開創了我國詩歌浪漫主義風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人,他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稱為「孔聖人」,孟子被稱為「亞聖」,兩人並稱為「孔孟」。

8、蘇軾稱贊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9、杜甫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其詩廣泛深刻的反映社會現實,被稱為「詩史」,杜甫也因此被尊為「詩聖」,有著名的「三吏」:《潼關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10、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史記》(又稱《太史公書》),作者是漢朝的司馬遷,魯迅稱《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12本紀、30世家、70列傳、10表、8書,共130篇。

11、「四史」:《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

12、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鄭光祖、白樸、馬致遠。

13、《聊齋志異》是我國第一部優秀文言短篇小說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聊齋」是他的書屋名,「志」是記敘,「異」是奇怪的事情。

14、書法四大家: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趙孟(fǔ)

15、戰國時期百家爭鳴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 孟子

法家:韓非子

道家:莊子、列子

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陸游、楊萬里、范成大、尤袤

17、邊塞詩人:高適、岑參、王昌齡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 宋祖:宋太祖趙匡胤 秦皇:秦始皇嬴政 漢武:漢武帝劉徹

19、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是東晉的陶淵明(陶潛),他「不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學作品中四大吝嗇鬼:葛朗台、夏洛克、潑溜希金、阿巴貢。

21、中國吝嗇鬼的典型:嚴監生。

三、中國文學之最:

最早的詩歌總集是《詩經》;

最早的愛國詩人是屈原;

最早的田園詩人是東晉的陶淵明;

最早的也是最傑出的邊塞詩人是盛唐的高適和岑參;

古代最傑出的豪放派詞人是北宋的蘇軾;

古代最傑出的女詞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古代最著名的愛國詞人是南宋的辛棄疾;

古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是唐代的李白;

古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是唐代的杜甫;

古代寫詩最多的愛國詩人是南宋的陸游;

古代最著名的長篇神話小說是明代吳承恩的《西遊記》;

古代最著名的長篇歷史小說是明初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古代最早寫農民起義的長篇小說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滸傳》;

古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長篇小說是清代曹雪芹的《紅樓夢》;

古代最傑出的長篇諷刺小說是清代吳敬梓的《儒林外史》;

古代最傑出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是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

古代最早的語錄體散文是《論語》;

古代最早的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是《左傳》;

古代最早的紀傳體通史是《史記》;

古代最傑出的銘文是唐代劉禹錫的《陋室銘》;

現代最偉大的文學家是魯迅;

現代最傑出的長篇小說是茅盾的《子夜》;

現代最有影響的短篇小說集是魯迅的《吶喊》。

四、文化常識:

1、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2、三國:魏、蜀、吳。

3、「四大古典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西遊記》。

4、「四大民間傳說」:《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台》、《孟姜女》、《白蛇傳》。

5、世界四大短篇小說巨匠:契訶夫、莫泊桑、馬克·吐溫、歐·亨利。

6、蘇軾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

7、馬致遠的散曲代表作《天凈沙·秋思》,被譽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創作了我國古典小說中最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品《紅樓夢》(又稱《石頭記》),它問世後就廣為流傳,深受人們喜愛,還出現了專門研究該書的一門學問——「紅學」,「紅學」現已成為世界文學研究中的重要課題。

9、魯迅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陳毅被稱為「元帥詩人」;

臧克家因詩作多為農村題材,有「泥土詩人」之稱;

田間被聞一多譽為「時代的鼓手」(擂鼓詩人)。

10、歲寒三友:松、竹、梅。

11、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

12、文人四友:琴、棋、書、畫。

13、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14、四庫全書:經、史、子、集。

15、《詩經》「六義」指:風、雅、頌(分類)、賦、比、興(表現手法)。

16、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

17、桂冠、鰲頭、榜首、問鼎、奪魁:第一。

18、三綱五常:「三綱」:父為子綱、君為臣綱、夫為妻綱;「五常」:仁、義、禮、智、信。

19、「四書」「五經」是儒家的主要經典:「四書」即《論語》《孟子》《中庸》《大學》;「五經」指《詩》《書》《禮》《易》《春秋》。

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媧、神農;

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21、五金:金、銀、銅、鐵、錫。

22、五味:酸、甜、苦、辣、咸。

23、五行:金、木、水、火、土。

24、「永字八法」是說「永」字具有:點、橫、豎、撇、捺、折、鉤、提八種筆畫。

25、古代的學校有庠、序、太學等名稱,明清時最高學府為國子監。

26、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

27、古代科舉考試(從隋代至明清):

A 童生試,也叫「童試」,應試者不分年齡大小都稱童生,合格後取得生員(秀才、相公)資格,這樣才能參加科舉考試。

B 鄉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舉行的一次考試,由秀才參加,考取的叫舉人,第一名叫解(jiè)員。

C 會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各省的舉人及國子監監生皆可應考,錄取三百名為貢士,第一名叫會元。

D 殿試,是科舉制最高級別的考試,皇帝在殿廷上,對會試錄取的貢士親自策問,以定甲第。錄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第一名稱狀元(鼎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合稱「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的稱號;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的稱號。

附:(表格)

級別
(童試)院試
正式科舉考試

鄉試
會試
殿試

時間
每年一次
三年一次(秋)
三年一次(春)
會試後同年4月

地點
府(州)縣
省城
禮部(京城)
宮殿

應試者
儒生、童生
秀才
舉人
貢士

獲取功名
秀才
(舉人)第一名為解元
(貢士)第一名為會元
(進士)前三名為:

狀元、榜眼、探花

正式的科舉考試分類:鄉試、會試、殿試三級。

連登三甲(三元及第):解元——會元——狀元古代科舉考試。

五、詩句與人:

① 三顧頻頻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諸葛亮

②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諸葛亮

③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諸葛亮

④ 已知天下三分鼎,猶竭人謀就出師。——諸葛亮

⑤ 剛正不阿,留得正氣沖霄漢;幽愁發憤,著成信史照塵寰。——司馬遷

⑥ 酌酒花間磨針石上,倚劍天外掛弓扶桑。——李白

⑦ 千古詩才,蓬萊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蓮居士謫仙人。——李白

⑧ 翁去八百年,醉鄉猶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歐陽修

⑨ 鐵板銅琶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辛棄疾

⑩ 世上蒼痍,詩中聖哲;人間疾苦,筆底波瀾。——杜甫

⑪ 猶留正氣參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文天祥

⑫ 深思高舉潔白清忠,汩羅江上萬古悲風。——屈原

⑬ 四面湖山歸眼底,萬家憂樂在心頭。——范仲淹

⑭ 大河百代,眾浪齊奔淘盡萬古英雄漢;詞苑千載,群芳競秀盛開一枝女兒花。——李清照

⑮ 譯著尚未成書,驚聞隕星,中國何人領吶喊?先生已經作古,痛憶舊雨,文壇從此感彷徨。——魯迅

⑯ 毛澤東稱朱自清:「不為五斗米而折腰的人。」

⑰ 列寧贊高爾基:「無產階級藝術的最傑出的代表。」

⑱ 芭蕾舞的化身:烏蘭諾娃。

⑲ 關漢卿被稱為:「東方的莎士比亞」。

六、一句話評書:

①《三國演義》: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②《紅樓夢》: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曹雪芹語)

③《夢溪筆談》:中國科技史上的坐標。(英·李約瑟)

④龍爭虎鬥:《三國演義》

⑤帝王的鏡子:《資治通鑒》

⑥雋永的說辭:《戰國策》

⑦不朽的戰爭藝術:《孫子兵法》

⑧舊時代的葬歌:《駱駝祥子》

七、人的稱謂:

(一) 稱字:幼時命名由父親長輩命名,成年(男20,女15)取字沈德鴻字雁冰,魯迅字豫才。

(二) 稱號:一般只用於自稱,以顯示某種志趣或抒發某種情感,年齡不限,如李白號青蓮居士,白居易號香山居士,李清照號易安居士。

(三) 稱謚號:古代王侯將相、高級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後被追加的稱號,如范仲淹稱文正,歐陽修稱文忠。

(四) 稱籍貫:以人的出身地命名,如孟浩然稱孟襄陽,柳宗元又稱柳河東。

(五) 稱官名:以人的官名來命名,如杜甫稱杜工部。

(六) 稱官地:以人做官的地方來命名。如岑參:岑嘉州 柳宗元稱柳柳州

(七)古代帝王對貴族功臣的封賜爵號(位):公、侯、伯、子、男(五等)

八、謙稱:

1、 自稱:愚、敝、卑、臣、仆

2、 帝王自稱:孤、寡、朕

3、 古代官吏自稱:下官、末官、小吏

4、 讀書人自稱:小生、晚生、晚學、不才、不肖

5、 古人稱自己一方的親屬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

6、 其他自謙詞:

尊長者自稱:在上

晚輩自稱:在下

老人自稱:老朽、老夫

女子自謙:妾

九、敬稱:

1、 對帝王:萬歲、聖上、天子、聖駕、陛下、大王

2、 對將軍:麾下

3、 對於對方或對方親屬的敬稱用令、尊、賢

令:令尊(對方父親)令堂(對方母親)令兄(對方哥哥)令郎(對方兒子)令愛(對方女兒)

尊:用來稱與對方有關的人和物。

尊上(對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對方父親)

尊堂(對方母親)尊親(對方的親戚)尊命(對方的吩咐)尊意(對方的意思)

賢:稱平輩或晚輩。

賢家(指對方)賢郎(對方兒子)賢弟(對方弟弟)

仁:稱同輩友人中長於自己的人為仁兄。稱地位高的人為仁公。

4、 稱年老的人為丈,丈人。唐以後稱岳父為丈人,又稱泰山。妻母為丈母,又稱泰水。

5、 稱謂前加「先」表已死,用於敬稱地位高的人或年長的人。

稱死去的父親:先考、先父。

稱死去的母親:先妣、先慈。

已死的有才德的人:先賢。

死去的帝王:先帝。

6、 君對臣敬稱:卿、愛卿。

7、 對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聖」表敬稱,「孔子」為「聖人」,「孟子」為「亞聖」「杜甫」為「詩聖」,後來「聖」多用於帝王,如「聖上」、「聖駕」。

⑥ 關於文史知識的手抄報資料

2011年3月4日,第一屆《文史知識》論壇在北京召開。這次論壇的主題是「歷史中的中國女性」。論壇的主辦方是在中國傳統文化傳播領域中久負盛名的《文史知識》雜志社。 這次論壇延請了包括全國婦聯、國家博物館、現代文學館、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語言文化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天津師范大學等國內女性研究的專家學者,從儒家文化與女性、傳統文史領域中的女性研究以及近代女權等角度,圍繞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說在中國古代性別制度的建構中所起的作用、陰陽學說對於兩性的性別規范、宋代理想性別制度的構建,賢妻良母觀念、傳統女德規范的現代價值,「女性」和「性別」觀念在近代中國的建構,辛亥革命與民初時期婚姻文化的變革,當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的價值取向及發展走勢,如何文史結合拓展婦女史研究等論題,對歷史中的中國女性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考察和深入的探討。 時值國際勞動婦女節創立百年前夕,又值《文史知識》雜志創刊三十周年,通過論壇的設立,在堅持傳統、不斷創新的思想指導下,為傳統的平面雜志編輯發展成為立體的傳媒載體,為更好更有效地傳承文化、傳播知識、啟迪民智,實現自身的文化使命,增添了新的形式,注入了新的內容。

⑦ 古代的基本文史常識

比如什麼啊?范圍很大的

生 理
【五臟】心、肝、脾、肺、腎
【六腑】胃、膽、三焦、膀胱、大腸、小腸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六塵】色、聲、香、味、觸、法
【七情】喜、怒、哀、樂、愛、惡、欲
【六欲】食、眠、生、私、性、賭
【人體十二臟】心、肝、脾、肺、腎、膻中、膽、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
【消化系統七沖門】唇·飛門、齒·戶門、會厭·吸門、胃·賁門、太倉下口·幽門、大腸及小腸·闌門、下極·魄門

倫 理
【五常】仁、義、禮、智、信
【五倫】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
【三姑】尼姑、道姑、卦姑
【六婆】牙婆、媒婆、師婆、虔婆、葯婆、穩婆
【九屬】玄孫、曾孫、孫、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飲 食
【五穀】稻、黍、稷、麥、豆
【五香】花椒、大料、桂皮、丁香、茴香
【四大著名淡水魚】松江鱸魚、黃河鯉魚、松花江鮭魚、興凱湖白魚
【四大著名海產魚】小黃魚、大黃魚、帶魚、墨魚
【上八珍】狸唇、駝峰、猴頭、熊掌、燕窩、鳧脯、鹿筋、黃唇蛟
【中八珍】魚翅、銀耳、鰣魚、廣肚、果子狸、哈什螞、魚唇、裙邊
【下八珍】海參、龍須菜、大口蘑、川竹筍、赤鱗魚、干貝、蠣黃、烏魚蛋
【中國八大菜系】四川菜、湖南菜、山東菜、江蘇菜、浙江菜、廣東菜、福建菜、安徽菜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
【古代十大名廚】伊尹,為商朝輔國宰相,商湯一代名廚,有"烹調之聖"美稱,"伊尹湯液"為人傳頌千年不衰。
易牙,也名狄牙,為春秋時期名巫、著名廚師,精於煎、熬、燔、炙,又是調味專家,得寵於齊桓公。
太和公,為春秋末年吳國名廚,精通水產為原料的菜餚,尤以炙魚聞名天下。
膳祖,為唐朝一代女名廚。段成式編的《酉陽雜俎》書中名食,均出自膳祖之手。
梵正,五代時尼姑、著名女廚師,以創制"輞川小祥"風景拼盤而馳名天下,將菜餚與造型藝術融為一體,使菜上有山水,盤中溢詩歌。
劉娘子,為南宋高宗宮中女廚,歷史上第一個宮廷女廚師,稱為"尚食劉娘子"。
宋五嫂,為南宋著名民間女廚師。高宗趙構乘龍舟西湖,曾嘗其魚羹,贊美不已,於是名聲大振,奉為膾魚之"師祖"。
董小宛,明末清初秦淮名妓,善制菜蔬糕點,尤善桃膏、瓜膏、腌菜等,名傳江南。現在的揚州名點灌香董糖、卷酥董糖,為她所創制。
蕭美人,清朝著名女點心師,善制饅頭、糕點、餃子等點心,袁枚頗為推崇她,《隨園食單》中盛贊其點心"小巧可愛,潔白如雪"。
王小余,清代乾隆時名廚,烹飪手藝高超,並有豐富的理論經驗。袁枚《隨園食單》有許多方面得力於王小余的見解。

⑧ 20道初中語文文學常識,要20道哈,貼切重點一點的,謝謝,很急的!

文學文化常識
一、 名詞解釋:
(一)文史典籍:
「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五經」:《史記》、《尚書》、《禮記》、《易記》、《春秋》
「四史」:《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 「四庫」:經、史、子、集
《詩經》六義:鳳、雅、頌、賦、比、興 六藝:也稱六經,即禮、樂、射、御、書、數
(二)朝代傳說:「三代」:夏朝、商朝、周朝
「三皇」:傳說之一是「伏羲、女媧、神農」
「五帝」:據《史記》載為: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三)地理:「三山」:相傳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萊、方丈、瀛洲。
「五嶽」東岳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
「九州」:傳說中的我國上古行政區劃,後成為中國的別稱。
赤縣:古人把中國稱作「赤縣神州」。
海內:古代傳說我國疆土四面環海,故稱國境之內為海內。
四海:指天下、全國。
「六合」、「八荒」:都泛指天下。
江河:古代文章中專指「長江、黃河」。
三國:指東漢後分裂成魏、蜀、吳。
三秦:指潼關以西的關中地區。
山水陰陽:古代以山南、水北為陽,以山北、水南為陽。
古代別稱:南京(建康、金陵、江寧、白下)
(四) 其它:
1.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2.五穀:上古對糧食作物的統稱。(即稷、黍、麥、菽、稻)
3.五味:指酸、咸、甜、苦、辣
4.六畜:六種家畜:馬、牛、羊、豬、狗、雞
5.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6.文人四友:琴、棋、書畫
7.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
8.歲寒三友:松、竹、梅
9.六書:象形、會意、指事、 形事、轉注、假借
10.連中「三元」:凡在鄉試、會試、殿試中連續獲得第一名的即連中 解元、會元、狀元。
11.五聲:五個音級。也稱「五音」,即我古代五聲音階中的宮、商、角、徵()、羽。
12.四大民間故事:《梁山伯與祝英台》、《牛郎織女》、《白蛇傳》、《孟姜女》
13.三老:古代分管教化的鄉官。
14.及第:指科舉考試中選,應試未中叫落第、下第。
15.童生試:也叫「童試」。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院試合格後取得生員(秀才)資格,方能進入府、州、縣學習,所以又叫入學考試,應試者不分大小都叫童生。
16.科舉試:正式的科舉考試分三級:鄉試、會試、殿試。
鄉試:(稱秋闈或大比)每三年在省舉行一次,秀才才有資格參加考中為舉人。第一名稱解元。
會試:在鄉試後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禮部舉行(稱春闈或禮闈)參加者必須是舉人,考中稱貢士。第一名稱會元。
殿試:由皇帝主持,貢士有資格參加,考中稱進士。第一是狀元,第二名是稱榜眼,第三名是稱探花。合稱三甲鼎。
光緒三十年(1905年)因各地推行學校教育,科舉制度被廢止。
17.《爾雅》:我國最早的釋詞專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體系的詞典。
18.「風雅」,指《詩經》里的國風和《楚辭》里的《離騷》,常用作代指文學才華。
19.《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305篇,按音樂性質分 「鳳、雅、頌」三大類
20.頓首:古代一種拜禮,為「九拜」之一。俗稱叩頭。
21.稽首:古代的拜禮。為「九拜」之一,行大禮。
22.跪:古代兩膝著地,聳身挺腰、臀不沾腳跟。
23.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輩中長幼排行次序。
24.五更:我國古代把夜晚分在為五個時段,用鼓打更報時,也稱
「五鼓」或稱五夜。一更19—21點,二更21—23點,三更23—1點,五更3點—5點。
25.四時:指春、夏、秋、冬四季。正、二、三月為春季分別稱作孟春、仲春、季春(三春);四、五、六為夏季分別稱作孟夏、仲夏、季夏(三夏)秋季、冬季以此類推。
26.星宿(xiu):古代把星座稱為星宿。
27.玉常金馬:指翰林院。
28.《說文解字》:東漢許慎編的最有影響的一部古代辭書。
29.「三教九流」:「三教」,指佛教、道教、儒教;「九流」指儒家、道
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舊指宗教或學術界的各種流派,也指社會上各行各噗的人。「三教九流」多含貶義。
30.無事不登三寶殿:俗話。即沒有重要的事不敢來麻煩的意思。
「三寶」,拂教名詞,指拂、法、僧。
31.社稷:「社」是土神,「稷」是穀神。古代習慣把社稷作為國家的象徵。
32.溢號:是大臣死後朝廷按其生平事跡行為給他評定一個稱號,以示褒貶善惡。如范仲淹謚號為文正公。
33.「岳陽樓」四絕:滕子京修岳陽樓,范仲淹作記,蘇舜欽書寫,邵(sù)篆額(用篆字書寫的匾額)一時傳為四絕。
(五)古代別稱:
1.桑梓:家鄉 2.巾幗:婦女 3.須眉:男子
4.鴻雁:書信 5.社稷:國家 6.汗青:史冊
7.軒轅:祖國 8.「三尺」:法律
9.謙稱:①自稱:愚、鄙、敞、卑、竊、臣、仆 ②帝王自稱:孤、寡、不穀 ③讀書人自稱:小生、晚生、晚學 ④其它:在下、小可、老朽、妾、老納等
10.敬稱:①稱帝王:萬歲、聖上、聖駕、天子、陛下等 ②稱天子:殿下 ③稱將軍:麾下 ④稱對方或對方親屬:有令、尊、賢、仁。令,意思是美好,用於稱呼對方的親屬。如令尊(對方的父親),令堂(對方的母親),令閫(kǔn)(對方的妻子),令兄(對方的哥哥),令郎(對方的兒子),令愛(對方的女兒);尊,用來稱對方有關的人或物。如尊上(稱對方的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稱對方父親),尊堂(對方的母親),尊親(對方親戚),尊駕(稱對方),尊命(對方的囑咐),尊意(對方的意見);賢,用於稱平輩或晚輩。如賢家(稱對方),賢郎(稱對方的兒子),賢弟(稱對方的弟弟)。仁,表示愛重,應用范圍較廣。如稱用輩友人中長於自已的人為仁兄,稱地位高的人為仁公等。⑤稱年老的為:丈、丈人(後來指妻父)又稱「泰山」,妻母稱丈母,「泰水」。⑥稱謂前加「先」,表示已死。⑦對尊長者和同於朋輩間的稱謂有:君、子、公、足下、先生、大人等。
11.年齡稱謂:(代稱)①垂髫(tiao)指三四歲~八九歲兒童。②總角指八九歲~十三四歲少年。③豆蔻指十三四風歲~十五六歲的少年。④束發:男子十五歲。
⑤弱冠:男子20歲,表示已成年。⑥而立:是男子三十歲。(立:「立身」之志)⑦不惑:是男子四十歲。⑧知命:是男子五十歲。(知命,即知「天命」)⑨花甲:是六十歲。⑩古稀:是七十歲。(11)耄耋:指八九十歲。(12)期頤:是一百歲。
二、作家與作品
1.魯迅讀書軼事:塾師:壽鏡吾先生。「三味書屋」原名「三餘書屋」。「三餘」即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睛之餘,意思是勸勉學者利用「三餘」之時刻苦勤學。
「三味」意思是:讀經味為稻梁,讀史味為餚饌,讀諸子百家味為醯醢(xīhǎi)。
魯迅書簽上寫了讀書三到:即口到、眼到、心到。
2.《論語》為「四書」之一,是記錄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書,是一部語錄體散文。孔子是春秋時代魯國人,古代偉大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大師。
3.孟子,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國人,是孔子以後的儒家大師。《孟子》是一部記錄孟子及其弟子政冶、教育、哲學、倫理等思想觀點和政治動力的書。名句:「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孟子、分孫丑》「富貴不能淫,貧*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出自《孟子•膝文公章下》。孟子說「大而化之謂聖」意思是說道理思想光大到能夠隨機變化的境界,就叫做聖人了。
4.《左傳》編年體史書。傳說是春秋時魯國史左丘明編著。《曹劌論戰》選於此書。
5.《列子•湯問》作者列子,名寇,又名禦寇,鄭國人,戰國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寓言故事《愚公移山》選於此書。「札(qi)人憂天」出自《列子天瑞》。
6.《水經注》是我國南北朝北魏酈道元為《水經》作的注,這是古代記述我國江河分布情況的書。
7.《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記載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長達3000年間的歷史,全書130篇包括「本紀、世家、列傳、表書」在文學史上有很高的地位,魯迅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陳涉世家》選自《史記》。
8.唐代詩歌成就最高,涌現出大批名家。
如初唐「四傑」:即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中唐三大詩人:李白(詩仙)杜甫(詩仙)、(其詩有詩史之稱)、白居易《無題》
晚唐「小李杜」 李商隱:名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在恢淚始干」。
杜牧: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江南春絕句》
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孟浩然
邊塞詩人:高適、岑參
杜甫的「三吏」「三別」:「三吏」,《憧關吏》、《新安吏》、《石壕吏》
「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9.唐宋散文八大家: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王安石、歐陽修、曾鞏
10.宋代文學成就最高的是詞。代表宋代詞壇兩大流派風格的人物是以蘇軾的豪放派和李清照婉約派。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文天祥《過零丁洋》。
11.明清時代四大古典小說是:《三國演義》(羅貫中•明)、《水滸》(施耐庵•明)、《西遊記》(吳承恩•明)、《紅樓夢》(曹雪芹•清)。
12.陸游,南宋傑出的愛國詩人,字務觀,號放翁,一生創作詩歌頗豐,在《劍南詩稿》中收集了九千三百餘首,加上遺稿共有一萬余首。
詩句:「懸知寒食朝陵史,驛路梨花處處開」出自其《聞武均州報已復西京》一詩。
詩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其《游西山村》。
13.《儒林外史》長篇章回體諷刺小說,作者是清代小說家吳敬梓。「臨死的時候點兩根燈草就閉不上眼睛的人」就是這部小說中塑造的吝嗇鬼嚴監生的形象。
14.「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諸葛亮《誡子書》。
15.「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蘇東坡《惠州一絕》。
16.「古木陽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南宋志南和尚《絕句》。
17.「魚戲蓮葉間」——《漢樂府•江南》。
18.「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白居易《長恨歌》。
19.朱自清,字佩弦,江蘇揚州人,現代著名散文學家,詩人,民主戰士,散文代表作:《荷塘月色》、《背影》、《綠》。
20茅盾,原名沈德鴻,字雁冰,現代文學家。長篇小說《子夜》,短篇小說
《林家鋪子》、散文《白楊禮贊》。
21.《駱駝祥子》長篇小說,老舍先生曾說:「最使我自已滿意的作品」在現代文學史上被稱之為「舊時代的葬歌」。課文(《在烈日和暴風雨下》)就選自其中。
22.《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作者原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自傳體小說。小說中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
23.《毀滅》前蘇聯作家法捷耶夫,魯迅譯。
24.《鐵流》前蘇聯作家,綏拉菲摩維奇寫的長篇小說,曹清華譯。
25.列夫•托爾斯泰,俄國著名文學家,作品《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拉》、《復活》。26.莫泊桑,法國最負盛名的小說家,有短篇小說之王之稱。主要作品有《項鏈》、《羊脂球》、《俊友》(長篇)等。
27.契訶夫,俄國著名文學家,主要要作品有《套中人》、《變色龍》等到。
28.世界三大短篇小說之王:契訶夫(俄)、歐•亨利(美)、莫泊桑(法)。
三、成語出處:
1.亦樂乎、溫故知新、不恥下旬、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善而從——《論語》
2.諱疾忌醫、防微杜近——《扁鵲見蔡恆公》
3.愚山移山——《愚公移山》
4.落英繽紛、豁然開朗、無人問津、世外桃源、雞犬相聞——《桃花源記》
5.韋編三絕——《史記•孔子世家》
6.「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孫丑》
7.雞犬不寧——《捕蛇者說》
8.政通人和,百廢俱興,氣象萬千,心曠神怡,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岳陽樓記》
9.醉翁之意不在酒、峰迴路轉、水落石出——《醉翁亭記》
10.一鼓作氣,轍亂旗靡——《曹劌論戰》
11.揭竿而起,斬木為兵,鴻鵠之志,被堅執銳——《陳涉世家》
12.開張聖聽,妄自菲薄,優劣得所,三顧茅廬,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作*犯科——《出師表》

⑨ 文史知識填空

你好,
1.戰國 廉頗 藺相如
2. 水滸傳 北宋 108
3.西遊記 唐玄奘西天取經
4. 烽火 人(最後一個空不確定)

希望有所幫助

⑩ 必須知道的歷史常識

近幾年的高考歷史試題出現了對歷史常識的考查,且試題的數量和考查范圍呈現出了日漸增加的趨勢。如2007年全國文綜Ⅰ卷中的帝王謚號題;2008年全國Ⅰ、Ⅱ卷中關於中國古代地名中的「陰」「陽」題;2008年寧夏卷中對十二生肖的考查;2008年上海卷中對端午節的習俗的考查;2008年上海卷中對服飾裝飾功能的考查;2008年海南卷中對干支紀年的考查;2009年全國文綜Ⅰ卷關於姓氏起源題等。這些試題的出現給只關注課本知識而忽視課外常識的考生一個「下馬威」,因為它考查的內容基本上是書本沒有明確的表述,卻又是考生必須掌握的基本的歷史常識性知識。
歷史常識的內容極其廣泛,包括天文地理、科舉官職、禮儀習俗、姓名稱謂、衣食住行、器物用具、史傳典籍、各種紀年、音樂文娛、科舉官職、史學理論等等。歷史常識類的試題側重考查考生的人文素養的積累,藉助文史常識來考查考生對歷史問題的理解,考查范圍以古代史的傳統文化較多。難度以識記為主,知之者易,不知者難。在復習備考時,對這類知識要多注意,以增強復習備考的實效。以下列舉幾類必須知道的歷史知識。
(一) 廟號、謚號、年號和尊號

廟號是皇帝死後在太廟立室祭祀時寫在牌位上的名號。始於西漢,迄於清朝。一般開國皇帝稱「祖」如宋太祖,明太祖;後繼者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判定依據主要看有沒有「祖」或「宗」。
謚號是根據帝王生前行為由臣下議定,朝廷也會賜予死去的貴族大臣謚號。它始於周初,秦朝時曾被廢止,漢又恢復,沿襲至清。常見的有周武王、周厲王、周幽王、漢武帝、隋煬帝等。
年號是中國古代帝王紀年的名號,一般認為由漢武帝首創,「建元」是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年號。年號是帝王正統的標志,一個政權使用另一個政權的年號被認為是藩屬臣服標志,每逢新皇登基常改元,即改變年號。通常的做法是新皇登基那年不改,第二年才改變年號。如唐太宗公元626年即位,公元627年才改年號為「貞觀」。同時應該注意一個帝王允許有一個或多個年號,這要看皇帝的心情了。
尊號也叫徽號,開始於唐朝武則天時期,是尊崇皇帝、皇後、太後的稱號。尊號多是活著的時候奉上的,死後也可以奉上,如唐玄宗尊號為開元聖文神武皇帝。尊號也可以累加,如武則天用過的尊號有「聖母神皇、聖神皇帝、金輪聖神皇帝、越古金輪聖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輪聖神皇帝、天冊金輪聖神皇帝、則天大聖皇帝」等。

對於古代帝王我們不直接呼名而是稱號,唐以前的帝王稱謚號,唐至元多稱廟號,到明清,每個皇帝(明英宗除外)都只有一個年號,所以習慣以年號稱,由於尊號太長,稱呼不便,用得很少。
(二) 姓氏來源
我國姓氏繁多,《中華姓氏書法大詞典》共收集了10129個姓氏,而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袁義達副研究員經過多年的收集和研究,發現中國人古今姓氏已超過22000個,當代中國人正在使用的漢姓約有3500個左右。通常所說的百家姓,只不過是集中了佔全國人口大多數的100個常見姓氏。姓氏究其來源主要有以下幾種:
1. 氏族的名稱演化為姓。上古時代氏族以自然物為氏族標志,因而這些姓大都和生物或自然現象有關。如熊、牛、雲等。
2. 以國名為姓。如我們所熟悉的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齊、魯、晉、宋、鄭、吳、越、秦、楚、衛、韓、趙、魏、燕等,皆成為今天常見姓。
3. 以居住地為姓。傳說黃帝住姬水之濱,以姬為姓;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為姓;東郭、西門、池、柳等,則是以住地的方位、景物為姓。
4. 以次第為姓。一家一族,按兄弟順序排行取姓,如老大曰伯或孟,老二曰仲,老三曰叔,老四曰季等。如伯夷、叔齊,伯是兄,叔是弟;孔丘字仲尼,「仲」就是老二;孟姜女就是姜姓的長女。漢代以後逐漸在「名」或「字」中用同樣的字或偏旁表同輩關系,如宋代文學家蘇軾、蘇轍兄弟共用偏旁「車」表同輩。
5. 以官職為姓。如司徒、司馬、司空等,有些姓從字義上看也可以分辨出來,如籍、諫、庫、倉、軍、廚等。公孫、王孫最早是指其先人是公或王。
6. 以職業為姓。如巫、卜、陶、匠、屠等。
7. 古代少數民族融合到漢族中帶來的姓。呼延、慕容、尉遲等。
8. 以謚號為姓。穆、庄等姓是用其先人的謚號。
9. 因避諱而改姓。如邱是諱孔丘等。
(三) 紀年方法
1. 年號紀年法:漢武帝劉徹開始用年號紀年,即位那年稱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順次為建元二年、建元三年等,更換年號就重新紀元。這種方法的好處在於紀年明確,可以直接表明具體的年份。
2. 干支紀年法:這是我國古代長期使用的一種方法,近代史上的甲午戰爭、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名詞就是干支紀年。我們現在的農歷仍然採用干支紀年。所謂干支就是十天乾和十二地支的簡稱。它把十個天干、十二個地支按一定的組合方式搭配紀年,單配單,雙配雙,不可能出現奇偶相組合。第一個為甲子年,第二年為乙丑年,依次類推,以六十年為一個周期循環,故有六十年一甲子之說。
求天乾的方法:凡是公歷年個位數是4的,天干為甲,個位數是5的,天乾的乙,依此類推:
求地支的方法:用公歷年除以12,余數是4,地支是子,余數是5,地支是丑,於是有:
如:1644年的干支年是甲申年(猴年),1911年是辛亥年(豬年),2005年是乙酉年(雞年),2009年是己丑年(牛年)等。
3. 民國紀年:是把中華民國成立的1912年作為民國元年,依次往下推。與公元紀年的運算公式為:公元紀年=1911+n,如民國三十年即1911+30=1941年。
4. 公元紀年:是以耶穌誕生之年為界,雖然耶穌只是宗教傳說中的人物,但是這個紀年標志逐漸在全世界通用。耶穌出生之年就是公元元年,以前的年份叫公元前某年,從這年起叫公元某年,公元元年前一年是公元前一年,後一年是公元一年,然後依次排列。公元元年是我國西漢末年時期,因此西漢及西漢以前的歷史年代為公元前的年代,東漢及東漢以後的歷史年代為公元後的年代。公元紀年中,每100年為一個世紀。世紀中又以每10年為一個年代。如20世紀80年代,通常是指1980年至1989年。世紀初即這個世紀的最初10年;世紀末即這個世紀的最後10年。如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時間范圍是1890年至1909年,但一般說來這是個大概的時間范圍,既可以在1890年至1909年范圍內,也可以超出這個界限。世紀的前30年為早期,世紀的最後30年為晚期,世紀的中間的為中期。世紀的前50年為前期(或稱上半葉),世紀的後50年為後期(或稱下半葉)。
(四) 避諱問題
避諱是我國封建社會特有的現象。在封建社會,凡遇到跟君主或尊長的名字相同的字或讀音,不能直呼、直書其名,要採用某種方法加以迴避,這叫做「避諱」。大約起於周,成於秦,盛於唐宋,至清代更趨完密。避諱的對象有四類:
1. 國諱:主要是避皇帝本人及其父祖的名諱,有的朝代延伸至避諱皇帝的姓、字、生肖以及陵名等等。陰歷一月古時本來叫「政月」,到了秦朝,由於秦始皇一月出生,名叫「嬴政」,就把「政月」改為「正月」,讀作「征」了。女真族唐時服屬於契丹,因避契丹主宗真之諱,改稱「女直」。「元來」改「原來」就是為諱朱元璋之「元」。
2. 官諱:下屬要諱長官本人及其父祖的名諱。唐朝大詩人杜甫,一生不寫海棠詩,在他留傳下來的1400餘首詩中,連一句涉及海棠花的也沒有,《古今詩話》里點明了此事:「杜子美母名海棠,子美諱之,故《杜集》中絕無海棠詩。」

3. 聖人諱:主要指避至聖先師孔子和亞聖孟子的名諱,有的朝代也避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之名,有的還避周公之名,甚至有避老子之名的。現在不少人姓邱,其實,這些姓邱的先人最早並不姓邱,而姓丘。春秋末年,孔丘被舉為「聖人」,為避諱便加了一個耳朵,所以就改「丘」為「邱」了。
4. 家諱:指避父母和祖父母之名,僅限於親屬內部。與別人交往時應避對方的長輩之諱,否則極為失禮。
避諱的方法通常有三種,即改字、空字和缺筆。
1. 改字。是將需要避諱的字改寫成其他字,這是最常用的一種做法。如唐太宗李世民,就把中央六部之一的民部改為「戶部」。
2. 空字。是把需要諱的字去掉,不寫在書上。觀世音菩薩,為避太宗諱而改為觀音菩薩。為了避諱唐太宗李世民的「世」字,「王世充」寫成「王充」。
3. 缺筆。是將應避諱的字不完整寫出來,而少寫一兩筆。黃昏的「昏」字本寫作「上民下日」,也是為了避諱唐太宗的「民」,才缺筆以「氏」代「民」寫作昏。
(五) 地理山川
1. 陰陽:陽——山南水北;陰——山北水南。
2. 區域名稱:中原、關中、江南、江東、江河、嶺南、塞北、關內外、九州、西域等。
如關中,初指函谷關以西地,其後專指關中盆地。後來又有眾關之中之說,即東函谷,南武關,西散關,北蕭關。
關東,秦漢時期關東指函谷關以東地區。是以函谷關作為區分東、西兩大地域的界標。明以後「關東」,乃山海關。以遼、吉、黑為關東,關外。把山海關以西亦即長城內側,統稱「關內」,後又漸稱「關里」,有山東人、河北人、山西人。
江左、江東,長江在蕪湖、南京一段,自南而北,折向東流,江南地區在這段江流之東,故名江東。古人於地理以東為左、西為右,故江東又稱江左,今江西省則稱江右。
3. 中國的別稱:赤縣、神州、中華、華夏、函夏、九州、九域、九有、九土、九區、九牧、八州、禹城、禹跡、禹甸、海內、中州、中原、四海、中土、天朝。
4. 重要城鎮名,古今對照。
北京:薊城、燕都、燕京、大都、北平、順天府。
蘇州:姑蘇。
成都:錦官城。
南京:金陵、建業、建康、丹陽、江寧、白下、石頭城。
揚州:維揚、揚城、淮上、江都、廣陵。
開封:大梁、汴梁、東京。
杭州:臨安、武林、錢塘。
(六) 科舉考試
科舉考試起於隋代,盛於明清,清光緒31年止。明清時期科舉考試的內容以四書五經等為主,規定文章格式為「八股文」。一般分為以下四級。
1. 童生試,也叫「童試」,應試者不分年齡大小都稱童生,合格後取得生員(秀才、相公)資格,這樣才能參加科舉考試。
2. 鄉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舉行的一次考試,由秀才參加,考取的叫舉人,第一名叫解員。
3. 會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各省的舉人及國子監監生皆可應考,錄取三百名為貢士,第一名叫會元。
4. 殿試,是科舉制最高級別的考試,皇帝在殿廷上,對會試錄取的貢士親自策問,以定甲第。錄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第一名稱狀元(鼎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合稱「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的稱號;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的稱號。
(七) 史料分類
1. 按照史料產生的時期、出處劃分:一般將史料區分為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第二手史料(間接史料)。一般第一手史料比第二手史料更加真實可信。
2. 按照史料的載體劃分:可以分為實物史料、文獻史料。
隨著新課程和改革的進一步推行,高考歷史試題更加突出對材料處理能力的考查,材料形式更加多樣化,閱讀信息不斷擴大。而歷史常識類試題的日漸增加可以引導我們對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視,這類試題既能考查考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歷史人文素養,又符合當今歷史學科新課程改革的方向,而且也切合了目前高考試題的命題趨勢。因此,在2010年高考備考復習中,我們要對文史類試題予以高度重視,要對一些重要的文史常識進行整理復習,要精選全國各地的高考模擬試題中與歷史常識相關的試題,進行一定的強化訓練,以保證高考取得更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