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相關農業知識都包括什麼
農業知識包括范圍很廣,涉及作物的生長發育、及環境條件和農產品生產、加工、營銷以及農業技術推廣和農業法律法規等方面的內容,包括農學、植物保護、園藝、園林等專業,涉及植物學、土壤與肥料學、農業氣象學、植物保護、作物栽培、育種、良種繁育、農產品貯藏保鮮、農業技術推廣、農業法規和市場營銷等多門學科知識。
2. 有關有趣的農業的小知識有哪些
(一)什麼是無公害蔬菜
無公害蔬菜是指沒有受有害物質污染的蔬菜,有的稱為綠色蔬菜或潔凈蔬菜。實際上它是指商品蔬菜中不含有有毒物質,或把有毒物質含量控制在允許的范圍以內,即農葯殘留不超標,硝酸鹽含量不超標,「三廢」有害物質不超標,病原微生物不超標。達到上述標準的,即可稱為無公害蔬菜。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當今國內對生產、供應無公害蔬菜和綠色食品十分關注。在蔬菜的生產中,人們對生態環境的認識不斷深化和提高,普遍注意到工業污染、農葯、化肥中的硝酸鹽,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會造成一定的危害甚至會危及生命。為此,人們對蔬菜質量的要求越來越嚴格,生產綠色蔬菜的呼聲也越來越高,無公害蔬菜的生產和供應受到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廣大群眾的歡迎。因此,採用科學的方法,以生態學、環保學、社會學為基礎,生產無公害蔬菜,不僅是滿足城鄉人民對潔凈菜籃子的需要,而且也是關繫到千家萬戶乃至子孫後代的千秋大業。
(二)什麼是綠色食品
綠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按照特定生產方式生產,經專門機構認定,許可使用綠色食品標志商標的無污染、安全、優質、營養類食品。
(三)什麼是無公害農產品
無公害農產品是指其安全質量符合有關強制性國家標准及法律、法規規定的優質農產品及初加工品。
(四)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的共同點和不同點是什麼
有機農業是一種完全不同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農葯、生產調節劑和家畜飼料添加劑的生長體系。標准草案根據公眾的要求禁止基因工程技術和經過輻射處理的產品標示為有機食品。是一種純天然、無污染、商品位的食品。是受國際承認的環保食品。綠色食品是從中國國情出發,結合世界先進農業的發展潮流而形成的富有中國特色的可持續農產品。無公害食品包容著有機、綠色食品的基本特徵,是綠色食品的過渡食品。都是以安全、環保、健康為目的可持續發展食品,代表著中國未來食品的發展方向。
3. 農業知識
山葯又名薯蕷,為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其塊莖肉質柔滑,風味鮮明,營養豐富,且可菜葯兼用,滋補食療,加工出口;加之可食部分又生長在地下,無污染無公害,倍受國內外消費者青睞。河南省社旗縣興隆鎮呂樓行政村自1994年種植山葯至今已有7年之久,目前已發展到200公頃,成為當地農民的一項支柱產業。他們在技術人員指導下,已探索出一套山葯連茬高效簡化栽培技術。一般產量多年持續3500--4500kg/667平方米,最高可達5500kg/667平方米,產值—般達6000--7000元/667平方米,高者可達萬元,經濟、社會效益十分顯著。
一、選擇優良品種
主要選用高產抗病新品種(塊莖底端鈍圓、莖部粗短),毛孔稀疏的日本長蕷一號,秋冬採收的小塊莖即為下年大田用種。
1、科學選地布局
建立無病繁殖田是控制短體線蟲病的前提。山葯耐旱怕漬,且塊莖入土較深。因此,連茬山葯第1年種植,須選擇地勢高燥、水系配套、肥沃疏鬆的沙質壤土。粘土、鹽鹼地及排水不良、地下水位較高的潮濕地帶不宜種植,要杜絕病殘體進入田間。土壤於冬前和早春各深翻1次,通常深翻以0.7--1m為宜;第2次及以後每年只需結合施肥淺翻1次,以40cm深為宜。有條件的地方利用開溝器深翻更好。冬凍春曬熟化培肥土壤。若深翻過淺或藏有硬垡,地下塊莖難以向下伸展,極易形成畸形,降低商品價值。通常畦寬3--4cm,堅持深溝高畦。
三、雙膜保溫催芽
山葯性喜溫暖,不耐霜凍,種苗於10℃左右即開始萌芽。通過早春雙膜保溫催芽,可以促其生長期提前,以利早熟高產。一般於2月底3月初選用無病小塊莖切成5--6cm小段,每段30--35g或者山葯苗取長15cm掰下留種。種苗先用50--55℃溫水浸泡10分鍾,結合用1000倍液的甲基異柳磷處理,再於切口處蘸上石灰粉,晾曬2--3天,待切口癒合後擇地勢高燥、背風向陽,且無短體線蟲病污染源的地方建床催芽。堅持先催種段後催「龍頭」,順向擺放,分開催芽。一般每床下種4--5層,一層種苗一層濕潤細砂,上鋪地膜後,再搭架蓋膜。待幼芽萌生1cm左右時即可在開過溝的地里拉線定距、順行栽植。
四、適期精細移栽
當5cm土層地溫穩定通過9--10℃時擇晴天移栽(長江、淮河流域可於4月上旬,北方適當推遲)。移栽前在開過溝的槽里引線開溝,溝深8--10cm,株行距:日本長蕷一號為40cmx55cm,每667平方米栽3000--3500株為宜;本地品種為32cmx40cm,每667平方米栽4500--5500株為宜。通常催芽種段栽種後25天即可出苗,未催芽的需40--50天方可出苗。
五、注重苗前化除
一般於6月下旬或7月上旬進入多雨季節,此期雜草滋生,嚴重影響幼苗生長。因此草害偏重地區,可在栽後苗前趁雨後墒情較好時,每667平方米用48%氟樂靈乳油150--200mL兌水50kg,均勻噴灑地面。生長中後期結合中耕人工除草,力避草荒。
六、科學運籌肥水
山葯是耐肥作物,栽培上應以有機肥基肥為主。一般在第1次用開溝器(人工)開溝翻土後,每667平方米施腐熟餅肥150kg,優質腐熟人畜糞5000kg(無短體線蟲病污染源),硫酸鉀25kg,優質三元復合肥100kg,均勻撒在地表,淺翻入土2--3cm。齊苗後,搭架前後結合鬆土保墒,追施優質腐熟肥800kg/667平方米,兌水澆施。初茬地可在「小暑」前後,再施入人畜糞2000kg/667平方米,加施硫酸鉀20kg/667平方米,促塊莖生長。立秋前再結合葉面噴施0.3%--0.4%磷酸二氫鉀液2--3次,促使地下塊莖膨大。塊莖膨大期遇旱,可結合覆蓋麥糠草,勤澆水保濕(切忌大水漫灌),多雨季節及時排水,降濕防漬。
七、高架引蔓管理
山葯為短日照作物,積累養分需強光,且地上莖蔓生長約3cm,通常於藤苗長至20cm,即出苗後10--15天,選用2m以上的樹枝、剛柴等及時搭成人字形支架,每三行為一束,引蔓向上攀緣。有條件的每束架中再增插1根3m的支撐物,綁縛加固,以免倒伏。
八、因苗適度化學調控
為有效地抑制地上部分營養生長過盛,合理調節植株內光合產物的分配與運轉,待藤爬到架頂時(7月上旬)即應選用200x10(的負6次方)多效唑,每667平方米用15%可濕性粉劑50--60g,對水50kg,搶晴天對准植株生長點均勻噴施。若植株生長過旺,每隔7--10天噴1次,連噴2--3次,切忌重復噴灑;生長不良者忌用,以免營養體抑制過度,影響正常生長。
九、加強病蟲防治
山葯短體線蟲病(主要是種苗,尤以龍頭帶菌為主,靠土壤傳播)常以重茬及多雨年份發生嚴重。據試驗,連茬山葯於移栽前進行葯劑處理是控制其發生危害的又一重要途徑。新區所用種苗進行葯劑處理,栽前用600倍40%甲基異柳磷釋液浸泡種苗48小時,即使重茬連作4--5年,仍然不會發病或很少發病。多雨季節每隔7--10天噴灑1次800--1000倍50%退菌特或50%瑞毒霉液,連用2--3次。結合降濕,及時防治炭疽病與褐斑病。
十、適時精心收獲
霜降到翌年發芽之前,均可刨收。因其簡化栽培、連茬無需每年深翻,因此在收獲時要注意搗碎深層土垡。
山葯種苗於11月中旬進行挖窯冬貯。貯前剔除破損者,用100倍50%多菌靈液蘸根殺菌、晾乾後用少量沙土堆藏、室溫控制在0℃以上,以利保溫防凍、護苗越冬。
請採納答案,支持我一下。
4. 請問農業方面的知識
玉米祖先在美洲,1492哥倫布從古巴帶回玉米,這種當時這種很稀奇的植物。中國本不產此物,某些電視劇讓唐代,宋代人家院子里掛上玉米棒子,那是胡扯。玉米據說是1512年傳入中國。(我在後面會專門講述)。有一種推斷說是,中國最早發現了美洲,證據就古代史書中記載扶桑國。扶桑就是玉米。現在我把記述扶桑國紀錄附上
梁書卷54
扶桑國者,齊永元元年,其國有沙門慧深來至荊州,說雲:「扶桑在大漢國東二萬余里,地在中國之東,其土多扶桑木,故以為名。」扶桑葉似桐,而初生如筍,國人食之,實如梨而赤,績其皮為布以為衣,亦以為綿。作板屋,無城郭。有文字,以扶桑皮為紙。無兵甲,不攻戰。其國法,有南北獄。若犯輕者入南獄,重罪者入北獄。有赦則赦南獄,不赦北獄。在北獄者,男女相配,生男八歲為奴,生女九歲為婢。犯罪之身,至死不出。
我不知道專家是怎麼推斷的,」扶桑葉似桐」,玉米葉和桐葉有什麼相同之處,我不得而知。說它初生如筍倒有一定道理。但以次認為扶桑就是玉米,有些專家未免有些武斷。有人認為扶桑國就是日本,(後來很多時候以扶桑指代日本)但是日本也沒有兩萬余里,唐代日本派遣遣唐使,坐船走南線,快著三日可達中國。兩萬余里,這么遠就有人認為是美洲。還有的人鄭和下西洋到達美洲,這更叫人匪夷所思。我自我認為這不大可能是美洲,首先扶桑這種植物不可能是玉米,再個當時美洲沒有成熟文字體系,印第安人沒有文字,瑪雅人的文字是天書沒幾個人懂。
哥倫布把玉米帶回西班牙,西班牙把玉米帶到全世界。西班牙占據呂宋(菲律賓),很可能玉米從呂宋(伴隨而來的還有梅毒,圍城裡方鴻漸曾經為此做報告)。資料里說中國最早對玉米記述是嘉靖39年(1552年)《平涼縣志》里,當時叫它番麥(和番茄名字有異曲同工之妙)。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也有玉蜀黍種出西土,種者甚罕,說明當時種植人很少。因為是新引進品種,所以每到一個地方推廣就有一個新名字,除了番麥、玉蜀黍、西天麥(好笑,象是唐僧帶過來一樣),還有包穀、苞谷、六穀、腰蘆等名字,(至於其它叫發大家可以貢獻幾個)。當時引進來是多用來做副食品。後來由於它適應性強,且容易栽培,春玉米又比其它春播植物成熟早,易於填補青黃不接時候空白,因此很快成為山區地區農民的口糧,後來逐漸擴散到平原地區。20世紀50年代後玉米栽培大為發展,超過栗成為第三大糧食作物,(前兩位稻、麥)。
玉米現在多作為飼料使用,當然也開發甜玉米等新品種食用玉米。請問世界上玉米吃法對多地方是在那裡,是在墨西哥(不愧為玉米的故鄉)。玉米還有重要一條做爆米花,三十年代的美國就是爆米花加電影的時代,看電影吃爆米花是當時一種時尚。
當然玉米也可以釀酒,山區很多地方就以玉米釀酒。湖北西部有些地方玉米酒就很不錯。
上面有的人提到吃玉米面的時代,那個時代誰沒吃過玉米面,那時是有的地方是60%粗糧,40%雜糧。玉米在那個時代人已留下深刻影響。
窩窩頭也稱窩頭,是過去勞動人民的主食品種 ,用玉米面 加少量「起子」(即小蘇打)或食鹼蒸成,因底部有凹窩得名。加棗兒蒸制叫棗窩頭,調入紅糖的稱糖窩頭,加入蔥和鹽的稱咸窩頭。過去一般百姓只有年節待客或收獲小麥季節才能吃上幾頓白面饅頭,平常都得吃窩頭。當然有些人為了調換口味,偶爾也吃些窩頭,現在超市也賣玉米窩頭,嚴格來說不叫窩頭,因為它沒有窩,它加入麥面吃起來就沒有那麼粗糙。過去窩頭可是比較粗糙,是越嚼越多讓人難以下咽。老舍先生就是吃窩頭長大,所以他的作品就貼近民眾,相比而下徐志摩、林語堂、胡適等就了好多庸俗氣。
61,62年糧食困難的時候,我們老家人用麩子(麥子磨面後剩下皮,現在一般用來喂豬)和蘿卜在一起蒸窩頭,由於沒有黏性只得捏成一團一團的。就是這都是好東西,那時我們那裡人什麼吃了,樹皮,草根,玉米葉...就差沒吃人了。
5. 農業種植技術知識,農作物種植包括哪些
1、育種和良種繁育:育種指的是選育動植物新品種的過程,其做法是利用原有品種中的自然變異、或先應用雜交或人工誘變等方法創造新類型,再通過選擇、繁殖、比較試驗,選育出符合生產需要的新品種。2、作物種植制度:種植制度是一個單位內作物生產的總體安排,包括作物結構、布局、復種和種植方式等。3、作物栽培技術:作物栽培技術是在作物生命活動期間,根據作物的生長發育規律所採取的各種田間管理措施的總稱。一、農業種植技術知識
1、育種和良種繁育
(1)育種
育種是選育動植物新品種的過程,它的做法是利用原有品種中的自然變異產生,也可以先應用雜交或人工誘變等方法創造出新類型,再通過選擇、繁殖、比較試驗,選育出符合生產需要的新品種。
(2)良種繁育
良種繁育是將新創造的動植物良種擴大繁育種子、種苗、種畜的過程,方便在生產中推廣應用。
2、作物種植制度
(1)種植制度是一個單位內作物生產的總體安排,主要包括作物結構、布局、復種和種植方式(間套作或單作、輪作或連作)等。
(2)這是一項比較復雜的技術系統,對農業生產的影響非常大。
(3)我國流行以間套復種為中心的多熟制,這樣有利於充分利用時間與空間,從而體現中國種植制度的特色與亮點。
3、作物栽培技術
(1)栽培技術是在作物生命的活動期間,根據作物的生長發育規律所採取的各種田間管理措施的總稱。
(2)作物栽培技術主要包括品種選用、農機配置、種子處理、整地、播種、合理密植、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收獲等環節,良好的種植技術在農作物增產中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4、平衡施肥技術
(1)平衡施肥一是施肥數量上要求平衡,以產定肥(包括化肥和有機肥),也就是根據土壤肥力的測定狀況和作物產量的要求,給其提供肥料。
(2)二是養分種類上的平衡,作物需要的氮磷鉀及微量元素都要按比例配合。
(3)有機肥和化肥都無毒無害,它們在應用機理上也基本是一致的,主要區別是有機肥所含養分種類比較多,但化肥多數品種為一兩種元素組成,因此,在施肥技術上一定要合理搭配元素。
5、灌溉與節水技術
(1)水利是農業的命脈,灌溉(或排水)加施肥可使作物產量增加。
(2)一定要根據不同作物的需要以及天氣、土壤、水源等條件,適時、適量進行灌水。
(3)一定要要推廣節水灌溉技術,杜絕大水漫灌現象,推廣溝灌、畦灌、管灌、以及噴管、滴灌、滲灌等節水工藝。
6、植物保護技術
(1)對病蟲草害一定要採取「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以病蟲的測報為基礎運用農藝、生物、化學、物理等綜合防治措施。
(2)選用抗病蟲草害的優良品種,這是最經濟有效的辦法。
(3)化學防治是綜合防治技術中最有效的關鍵技術。
(4)輪作對防治某些土傳性病蟲害和雜草有一定效果。
(5)深翻是防治病蟲害的有效手段。
(6)生物防治是一種可採取的防治手段,比如用寄生蜂類防治棉鈴蟲。
7、畜禽飼養與防疫技術
(1)現代飼養技術主要是以飼養標准為依據,然後配合飼料為中心的標准飼養。
(2)一定要以滿足畜禽營養需要為前提,進行飼料合理搭配和高效利用,使飼料各種營養物質和能量指標具體化,同時還要要採取專業化、集約化、規模化的現代養殖方法。
(3)畜禽疫病是影響畜牧業生產的重要問題之一,一定要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
8、農產品儲藏、保鮮、加工技術
(1)根據農產品的特性和生理生化指標,決定採收的適宜時期。
(2)採取預冷措施後,可以在儲藏期內調整溫度、乙烯含量等措施防止老化,再利用防腐劑和新陳代謝抑制劑達到儲藏保鮮的目的。
9、農業機械和工程技術
(1)農業機械設計和製造工藝為現代拖拉機和農機具奠定了基礎,農業機械是農業現代化的先鋒和重要工具,它可以大幅度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
(2)農業工程技術主要包括農田基本建設、農田水利、水土保持、設施園藝、畜禽建築等方面,工程技術是提高農業生產力不可缺少的條件。
二、農作物種植包括哪些
1、糧食作物
(2)糧食作物(食用作物)主要有小麥、水稻、玉米、大麥、黑麥、燕麥、高粱、粟、黍、稷等谷類作物;甘薯、馬鈴薯、山葯、芋類、木薯等薯芋類作物;大豆、蠶豆、豌豆、綠豆、小豆等豆類作物。
(2)谷類作物主要提供的是澱粉、植物蛋白、維生素等營養物質,豆類作物提供的是蛋白質、脂肪等營養物質,薯類作物提供的是澱粉、維生素等營養物質。
(3)糧食作物是人類食物的來源,其中小麥、水稻和玉米等三種作物占據了全世界食物的一半。除此之外,糧食作物還可以為食品工業提供原材料,同時也能為畜牧業提供精飼料和大部分粗飼料。根據統計,世界上的糧食作物種植面積占據了農作物種植面積的85%左右。
2、經濟作物
(1)蔬菜作物:主要包括西紅柿、茄子、辣椒、黃瓜、絲瓜、豆角、蘿卜、白菜、芹菜、韭菜、蒜、蔥、胡蘿卜、蓮花菜、冬瓜、南瓜、苦瓜、萵苣、菠菜等。
(2)纖維作物:主要包括棉花、薴麻、黃麻、紅麻、大麻、苘麻、亞麻、劍麻、蠶桑等。
(3)油料作物:主要包括花生、油菜、芝麻、大豆、向日葵、橄欖、蔓青、油茶、油棕等。
(4)糖料作物:主要包括甜菜、甘蔗、甜葉菊等。
(5)飲料作物:主要包括茶葉、咖啡、可可等。
(6)葯用作物:主要包括人參、靈芝、貝母、當歸、金銀花、薄荷、艾蒿等。
(7)水果:主要包括梨子、李子、桃子、蘋果、草莓、櫻桃、核桃、西瓜、龍眼、荔枝等。
6. 我想了解關於農業方面的一些知識
歲稔年豐 :稔:莊稼成熟。指農業豐收。同「歲豐年稔」。拽耙扶犁:從事農業活動,以種田為業。強本節用:本:我國古代以農為本。加強農業生產,節約費用。精耕細作:指農業上認真細致地耕作。耕耘樹藝:耘:鋤草,樹:栽植;藝:播種。耕田、鋤草、植樹、播種。泛指各種農業生產勞動。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春天萌生,夏天滋長,秋天收獲,冬天儲藏。指農業生產的一般過程。亦比喻事物的發生、發展過程。不稼不穡 稼:播種;穡:收獲穀物。泛指不參加農業生產勞動 時和歲豐 :四時和順,五穀豐收。用以稱頌太平盛世。同「時和年豐」。瑞雪兆豐年:瑞:吉利的。適時的冬雪預示著來年是豐收之年。麥秀兩歧:亦作「麥秀兩岐」。①一株麥子長出兩個穗子。為豐收之兆,多用來稱頌吏治成績卓著。②唐教坊曲名。五穀豐登:登:成熟。指年成好,糧食豐收。穰穰滿家:穰穰:豐盛。形容獲得豐收,糧食滿倉
7. 高中地理有關農業的知識點有哪些
農業屬於第一產業,研究農業的科學是農學。農業的勞動對象是有生命的動植物,獲得的產品是動植物本身。農業提供支撐國民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基礎產品。
⑴ 茶葉生長的有利條件:
① 氣候濕潤多雨;② 排水良好的坡地。 ⑵ 青藏高原生產青稞的自然條件:地勢高,氣溫低,溫差大,降水少,光照充足。
⑶ 尼羅河三角洲南疆盛產長絨棉的原因:
夏季光照充足,降水稀少,土壤肥沃,有便利的灌溉條件。
⑷ 澳大利亞畜牧業發展的有利條件:
① 有大面積乾旱半乾旱區域,草原優良; ② 自流井多,可供牲畜飲水; ③ 無大型野生肉食動物。
⑸ 西歐美國東北部發展乳畜業的有利條件:
① 緯度高,氣溫低,雲量大,雨天多,光照弱,土壤貧瘠,不適宜發展種植業,適宜多汁牧草的生長。② 人口、城市密集,市場需求量大,交通便利,經濟發達。社會經濟條件
⑹ 季風氣候對農業發展的影響: 利:雨熱同期,利於農作物生長。
弊:旱澇災害頻繁。
變式:溫帶季風氣候黃淮海平原發展棉花種植的有利條件:
① 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利於棉花生長; ② 秋季雨水少,天氣晴朗,利於棉花的後期生長和收摘。
⑺ 中亞地區農業以荒漠畜牧業和灌溉農業為主,原因:
① 中亞深居內陸,屬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稀少,植被以草原、荒漠為主,適宜發展荒漠畜牧業;
② 境內有額爾齊斯河、阿姆河、錫爾河等河流,宜發展灌溉農業。
⑻ 熱帶經濟作物經營方式:企業化種植園 。 生產特點:生產規模大,商品率高 。 主要分布:南亞、東南亞、撒哈拉以南非洲、拉丁美洲 所在國經濟結構特點:以熱帶企業化種植園為主的單一經濟 所在國如何發展經濟:
① 繼續發揮優勢,抓好熱帶經濟作物生產; ② 狠抓糧食生產,努力增產糧食;
③ 調整產業結構,建立獨立的、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④ 加強南南合作;⑤ 加強南北對話,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
⑼ 非洲糧食問題突出的原因:
① 人口自然增長率高; ② 自然條件惡劣; ③ 亂墾濫伐,過度放牧,加劇了乾旱和土地沙漠化;
⑽ 新加坡缺水、缺糧的原因:
① 國土面積狹小,雖地處熱帶雨林區,但無大河,徑流量小; ② 國土面積狹小,耕地面積小,糧食產量低。
⑾ 復種指數問題:
① 俄羅斯復種指數和產量低的原因:緯度較高,農業生產熱量不足 。
② 澳大利亞復種指數問題:緯度較低,但復種指數較低的原因是: 與農業經濟結構有關,其混合農業區是小麥和牧羊交替進行,小麥復種指數低,且有大量的休耕地。
復種指數低對土地的有利影響是: 有利於土壤肥力的恢復。
③ 中國復種指數高的原因:緯度低,人均耕地少。
⑿ 美國、印度的國土面積小於中國,但耕地面積遠遠大於中國,其原因是:
從氣候和地形兩方面分析
① 美國、印度平原占國土面積大,乾旱區面積相對較小;
② 中國平原占國土面積小,乾旱區所佔面積大。
⒀ 城市郊區農業問題:上海市郊區農業蔬菜、肉、蛋、奶及園藝業 分析區位:
自然因素:熱量充足,雨熱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社會經濟因素:① 市場消費量大; ② 交通方便; ③ 發展花卉、蔬菜等農作物單位面積的價值高,可獲得更高的經濟利益;
④ 土地面積小,有利於集約化生產。 發展方向:綠色農業;觀光農業;生態旅遊
⒁ 商品穀物農業:東北地區、 美國
基本特徵: 生產規模大,機械化水平高,農產品商品率高;
區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① 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 ② 地形平坦開闊; ③ 耕地面積廣大; ④ 土壤肥沃; ⑤ 水源充足。
社會經濟因素:
① 地廣人稀,農產品商品率高; ② 生產規模大,機械化水平高; ③ 交通便利; ④ 市場廣闊;
⑤ 工業比較發達; ⑥ 國家政策扶持。
存在不足:① 熱量不足; ② 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劇; ③ 土壤肥力下降; ④ 冬季受寒潮和凍害的影響等。
與美國商品穀物農業比較異同:
相同點; ① 農業地域類型相同; ② 地廣人稀,農產品商品率高;
③ 生產規模大,機械化水平高; ④ 交通便利; ⑤ 市場廣闊; ⑥ 工業比較發達; ⑦ 農業生產過程的自然條件相似。
不同點: ① 經營方式不同,美國以家庭農場主生產為主,我國以國營農場位主; ② 科技水平存在差異; ③ 專業化水平不同;
④ 糧食單產不同,美國糧食單產高
⒂ 大牧場放牧業: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 區位因素:
自然因素:氣候溫和,草類茂盛,草場面積大;
社會經濟因素:① 地廣人稀,土地租金低; ② 距離海港近;交通條件改善,冷藏技術的進步。
(7)農產小知識大全擴展閱讀
全書概括
《高中地理》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地理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編寫的。該書是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
學習地理
一、地理學習的靈魂——地圖的利用
1、學會分類地圖包括日照圖、統計圖表、地形剖面圖、地質圖、地理景觀圖、地理原理示意圖、地理漫畫圖、地理數據圖、地理結構圖、地理值線圖等。
2、學會讀圖①先讀圖的主題②看清圖例③注意細節④聯系實際。
3、學會變圖①圖圖轉換(剖面圖轉換為平面圖)②圖文轉換。
4、學會用圖①用圖歸納總結地理規律或特點②用圖記憶。
二、地理學習的支柱——教材的理解
1、依綱據本,掌握地理原理、規律
①先將書讀厚:在書上作讀書筆記,加上自己的理解或找出自己的疑點
②再將書讀薄:將知識整理歸納形成主幹,構建自己的「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指用圖示的方法來表達人們頭腦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論等,
把隱性的知識顯性化、可視化,便於思考,交流與表達。它是由節點、連線組成的知識網路圖,節點表示概念,連線表示概念之間的聯系,組成的網路知識結構表示某一個主題及其層次。
2、利用課本,學會舉一反三
做到舉一反三,尋找同類地理事物的一般特點和規律。在復習中要跳出教材的局限,適當拓寬知識面,在思考問題時,有一定的鋪墊,能觸類旁通,思路靈活。
3、利用課本總結和歸納,掌握地理學習的規律。如:
區域地理(大洲或國家):位置、范圍、人口、地形、氣候、河湖、資源、工農業、交通、城市。
高中地理:分布(區位選擇)、成因、特點、問題、解決措施。
8. 適合小學生的農業知識
一、蔬菜
帶小朋友觀察、觸摸、採摘自己喜歡的蔬菜,展示蔬菜不同生長時期,介紹蔬菜的一生。
二、多肉
准備多肉植物、盆栽土、小容器、製作多肉盆栽。
三、種子
了解種子的萌發條件、探究種子的不同結構,辨識各種農作物的種子,手繪種子發芽過程。也可以親手種下人生第一株植物。
四、動物
觀看動物、投喂動物,講解動物的生活習性。
五、將戶外自然景觀搬進室內
微縮自然景觀可以把戶外搬入室內,在幼兒園的一角放上真實的樹木,沙石,花壇,或搭建一個小花園,可以讓孩子耳濡目染,多接觸真實的自然情境。
在環境創設時,老師也可以引導孩子關注戶外和室內的自然元素,邀請孩子加入材料的准備和布置,在戶外尋找合適與喜歡的材料和場景,並共同搭建教室的自然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