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七年級數學第一課知識

七年級數學第一課知識

發布時間: 2022-06-29 15:54:55

⑴ 幫我歸納一下七年級上數學第一章有理數的內容!每一個知識點都要有!

·1 負數 定義
2、數的分類
3、數軸
4、 相反數 絕對值
5、 數的加減乘除 乘方 及混合運算
6、科學計數法 近似數

⑵ 初一數學第一課內容

北師大版 第一單元整式運算 第一課整式
目的:主要讓我們認識單項式與多項式。
概念:單項式和多項式統稱為整式。
單獨的一個數和字母也是單項式。
單獨一個非零數的次數是0。
-------

⑶ 初一數學第一課什麼意思,誰能給我講一講

有理數用簡單的來說就是:整數可以看做分母是1的分數,正整數、0、負整數、正分數,負分數都可以寫成分數形式,這樣的數同城為有理數。數軸要有三要素:原點、單位長度、方向。相反數:符號不同的兩個數叫相反數絕對值:一個正數的絕對值是它本身,負數的絕對值是正數,0的絕對值是0(以上是初一上冊)

⑷ 初一上數學第一課正數和負數全部知識點!越全越好全面追加200分

規定了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的直線叫做數軸。
注意:⑴數軸是一條向兩端無限延伸的直線;⑵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是數軸的三要素,三者缺一不可;⑶同一數軸上的單位長度要統一;⑷數軸的三要素都是根據實際需要規定的。
2.數軸上的點與有理數的關系
⑴所有的有理數都可以用數軸上的點來表示,正有理數可用原點右邊的點表示,負有理數可用原點左邊的點表示,0用原點表示。
⑵所有的有理數都可以用數軸上的點表示出來,但數軸上的點不都表示有理數,也就是說,有理數與數軸上的點不是一一對應關系。(如,數軸上的點π不是有理數)
3.利用數軸表示兩數大小
⑴在數軸上數的大小比較,右邊的數總比左邊的數大; ⑵正數都大於0,負數都小於0,正數大於負數;
⑶兩個負數比較,距離原點遠的數比距離原點近的數小。
4.數軸上特殊的最大(小)數
⑴最小的自然數是0,無最大的自然數; ⑵最小的正整數是1,無最大的正整數; ⑶最大的負整數是-1,無最小的負整數
5.a可以表示什麼數
⑴a>0表示a是正數;反之,a是正數,則a>0; ⑵a<0表示a是負數;反之,a是負數,則a<0 ⑶a=0表示a是0;反之,a是0,,則a=0
6.數軸上點的移動規律
根據點的移動,向左移動幾個單位長度則減去幾,向右移動幾個單位長度則加上幾,從而得到所需的點的位置。
相反數
⒈相反數
只有符號不同的兩個數叫做互為相反數,其中一個是另一個的相反數,0的相反數是0。 注意:⑴相反數是成對出現的;⑵相反數只有符號不同,若一個為正,則另一個為負; ⑶0的相反數是它本身;相反數為本身的數是0。
2.相反數的性質與判定
⑴任何數都有相反數,且只有一個;
⑵0的相反數是0;
⑶互為相反數的兩數和為0,和為0的兩數互為相反數,即a,b互為相反數,則a+b=0

3.相反數的幾何意義
在數軸上與原點距離相等的兩點表示的兩個數,是互為相反數;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在數軸上的對應

點(0除外)在原點兩旁,並且與原點的距離相等。0的相反數對應原點;原點表示0的相反數。 說明:在數軸上,表示互為相反數的兩個點關於原點對稱。
4.相反數的求法
⑴求一個數的相反數,只要在它的前面添上負號「-」即可求得(如:5的相反數是-5);
⑵求多個數的和或差的相反數是,要用括弧括起來再添「-」,然後化簡(如;5a+b的相反數是-(5a+b)。化簡得-5a-b); ⑶求前面帶「-」的單個數,也應先用括弧括起來再添「-」,然後化簡(如:-5的相反數是-(-5),化簡得5)
5.相反數的表示方法
⑴一般地,數a 的相反數是-a ,其中a是任意有理數,可以是正數、負數或0。 當a>0時,-a<0(正數的相反數是負數) 當a<0時,-a>0(負數的相反數是正數) 當a=0時,-a=0,(0的相反數是0)
6.多重符號的化簡
多重符號的化簡規律:「+」號的個數不影響化簡的結果,可以直接省略;「-」號的個數決定最後化簡結果;即:「-」的個數是奇數時,結果為負,「-」的個數是偶數時,結果為正。
絕對值
⒈絕對值的幾何定義
一般地,數軸上表示數a的點與原點的距離叫做a的絕對值,記作|a|。
2.絕對值的代數定義
⑴一個正數的絕對值是它本身; ⑵一個負數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 ⑶0的絕對值是0.
可用字母表示為:
①如果a>0,那麼|a|=a; ②如果a<0,那麼|a|=-a; ③如果a=0,那麼|a|=0。
可歸納為①:a≥0,<═> |a|=a (非負數的絕對值等於本身;絕對值等於本身的數是非負數。) ②a≤0,<═> |a|=-a (非正數的絕對值等於其相反數;絕對值等於其相反數的數是非正數。)
3.絕對值的性質
任何一個有理數的絕對值都是非負數,也就是說絕對值具有非負性。所以,a取任何有理數,都有|a|≥0。即⑴0的絕對值是0;絕對值是0的數是0.即:a=0 <═> |a|=0;
⑵一個數的絕對值是非負數,絕對值最小的數是0.即:|a|≥0;
⑶任何數的絕對值都不小於原數。即:|a|≥a;
⑷絕對值是相同正數的數有兩個,它們互為相反數。即:若|x|=a(a>0),則x=±a; ⑸互為相反數的兩數的絕對值相等。即:|-a|=|a|或若a+b=0,則|a|=|b|;
⑹絕對值相等的兩數相等或互為相反數。即:|a|=|b|,則a=b或a=-b;
⑺若幾個數的絕對值的和等於0,則這幾個數就同時為0。即|a|+|b|=0,則a=0且b=0。
(非負數的常用性質:若幾個非負數的和為0,則有且只有這幾個非負數同時為0)
4.有理數大小的比較
⑴利用數軸比較兩個數的大小:數軸上的兩個數相比較,左邊的總比右邊的小;

⑵利用絕對值比較兩個負數的大小:兩個負數比較大小,絕對值大的反而小;異號兩數比較大小,正數大於負數。
5.絕對值的化簡
①當a≥0時, |a|=a ; ②當a≤0時, |a|=-a
6.已知一個數的絕對值,求這個數
一個數a的絕對值就是數軸上表示數a的點到原點的距離,一般地,絕對值為同一個正數的有理數有兩個,它們互為相反數,絕對值為0的數是0,沒有絕對值為負數的數。
有理數的加減法
1.有理數的加法法則
⑴同號兩數相加,取相同的符號,並把絕對值相加;
⑵絕對值不相等的異號兩數相加,取絕對值較大的加數的符號,並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 ⑶互為相反數的兩數相加,和為零; ⑷一個數與零相加,仍得這個數。
2.有理數加法的運算律 ⑴加法交換律:a+b=b+a
⑵加法結合律:(a+b)+c=a+(b+c)
在運用運算律時,一定要根據需要靈活運用,以達到化簡的目的,通常有下列規律: ①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先相加——「相反數結合法」; ②符號相同的兩個數先相加——「同號結合法」; ③分母相同的數先相加——「同分母結合法」; ④幾個數相加得到整數,先相加——「湊整法」; ⑤整數與整數、小數與小數相加——「同形結合法」。
3.加法性質
一個數加正數後的和比原數大;加負數後的和比原數小;加0後的和等於原數。即: ⑴當b>0時,a+b>a ⑵當b<0時,a+b<a ⑶當b=0時,a+b=a
4.有理數減法法則
減去一個數,等於加上這個數的相反數。用字母表示為:a-b=a+(-b)。
5.有理數加減法統一成加法的意義
在有理數加減法混合運算中,根據有理數減法法則,可以將減法轉化成加法後,再按照加法法則進行計算。
在和式里,通常把各個加數的括弧和它前面的加號省略不寫,寫成省略加號的和的形式。如:

(-33)-(-18)+(-15)-(+1)+(+23)
原式=-33+(+18)+(-15)+(-1)+(+23) (將減法轉換成加法)
=-33+18-15-1+23 (省略加號和括弧)
=(-33-15-1)+(18+23) (把符號相同的加數相結合) =-49+41 (運用加法法則一進行運算)
=-8 (運用加法法則二進行運算)
Ⅱ.把和為整數的加數相結合 (湊整法) (+6.6)+(-5.2)-(-3.8)+(-2.6)-(+4.8)
原式=(+6.6)+(-5.2)+(+3.8)+(-2.6)+(-4.8) (將減法轉換成加法)
=6.6-5.2+3.8-2.6-4.8 (省略加號和括弧)
=(6.6-2.6)+(-5.2-4.8)+3.8 (把和為整數的加數相結合)
=4-10+3.8 (運用加法法則進行運算)
=7.8-10 (把符號相同的加數相結合,並進行運算) =-2.2 (得出結論)
Ⅲ.把分母相同或便於通分的加數相結合(同分母結合法) -5
3-2
1+43
-52
+21
-87

原式=(-53-52)+(-21+21)+(+43-8
7
)
=-1+0-81

=-181

Ⅳ.既有小數又有分數的運算要統一後再結合(先統一後結合) (+0.125)-(-34
3)+(-38
1)-(-103
2)-(+1.25) 原式=(+
8
1)+(+343
)+(-381
)+(+103
2
)+(-1
4
1)
=81+343-381+1032-141 =(343-141)+(81-381)+1032
=221-3+103
2 =-3+1361

=1061

Ⅴ.把帶分數拆分後再結合(先拆分後結合)

-3
5
1
+10
11
6
-12
22
1
+4
15
7
原式=(-3+10-12+4)+(-51+157)+(116-22
1
)
=-1+154+2211
=-1+308+3015
-307 Ⅵ.分組結合
2-3-4+5+6-7-8+9„+66-67-68+69
原式=(2-3-4+5)+(6-7-8+9)+„+(66-67-68+69)
=0
Ⅶ.先拆項後結合
(1+3+5+7„+99)-(2+4+6+8„+100)
有理數的乘除法
1.有理數的乘法法則
法則一:兩數相乘,同號得正,異號得負,並把絕對值相乘;(「同號得正,異號得負」專指「兩數相乘」的情況,如果因數超過兩個,就必須運用法則三) 法則二:任何數同0相乘,都得0; 法則三:幾個不是0的數相乘,負因數的個數是偶數時,積是正數;負因數的個數是奇數時,積是負數; 法則四:幾個數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數為0,則積等於0. 2.倒數
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其中一個數叫做另一個數的倒數,用式子表示為a²a
1=1(a≠0),就是
說a和
a1
互為倒數,即a是
a1
的倒數,
a
1
是a的倒數。
注意:①0沒有倒數;
②求假分數或真分數的倒數,只要把這個分數的分子、分母點顛倒位置即可;求帶分數的倒數時,先把
帶分數化為假分數,再把分子、分母顛倒位置; ③正數的倒數是正數,負數的倒數是負數。(求一個數的倒數,不改變這個數的性質); ④倒數等於它本身的數是1或-1,不包括0。
3.有理數的乘法運算律
⑴乘法交換律:一般地,有理數乘法中,兩個數相乘,交換因數的位置,積相等。即ab=ba
⑵乘法結合律:三個數相乘,先把前兩個數相乘,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乘,積相等。即(ab)c=a(bc). ⑶乘法分配律:一般地,一個數同兩個數的和相乘,等於把這個數分別同這兩個數相乘,在把積相加。即a(b+c)=ab+ac 4.有理數的除法法則

(1)除以一個不等0的數,等於乘以這個數的倒數。
(2)兩數相除,同號得正,異號得負,並把絕對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個不等於0的數,都得0
5.有理數的乘除混合運算
(1)乘除混合運算往往先將除法化成乘法,然後確定積的符號,最後求出結果。
(2)有理數的加減乘除混合運算,如無括弧指出先做什麼運算,則按照『先乘除,後加減』的順序進行。
有理數的乘方
1.乘方的概念
求n 個相同因數的積的運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結果叫做冪。在 na 中,a 叫做底數,n 叫做指數。 2.乘方的性質
(1)負數的奇次冪是負數,負數的偶次冪的正數。
(2)正數的任何次冪都是正數,0的任何正整數次冪都是0。
有理數的混合運算
做有理數的混合運算時,應注意以下運算順序: 1.先乘方,再乘除,最後加減;
2.同級運算,從左到右進行;
3.如有括弧,先做括弧內的運算,按小括弧,中括弧,大括弧依次進行。

⑸ 初一上學期數學知識點歸納

初中數學寶典,你知道學習數學最重要的是什麼嗎?

在初中學習數學這們課程的時候很多的學生都是比較煩惱的,因為這們課程是非常難的,並且難點非常多,很多的學生在剛開始學習的時候還可以更得上,但是過一段時間之後就會變得非常的吃力,那麼你知道初中數學寶典是什麼嗎?我們來了解一下吧!

復習知識點

以上就是初中數學寶典的內容,當學習吃力的時候可以先復習一下之前的內容,當然這個時候之前記得筆記就可以用來復習了,這樣可以更好的幫助我們學習後期的內容,並且可以改善學習吃力的問題.

⑹ 急求2010年初一上冊數學人教版第一課正數與負數的詳細內容 好的加分

我們在生活、生產中,經常遇到相反意義的量。如零上3度和零下6度;前進6米和後退6米;小學使用的地圖上珠穆朗瑪峰和吐魯番盤地的標高等。再用小學里學過的這些量表示還是不夠的,因此就有了用正數、負數來表示這些相反意義上的量。本節正數和負數是我們以後學習中用到的最多的量,也是學習初中數學的基礎。一、知識要點突破
知識要點一:正數、負數的定義
正數、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如果規定向東為正,那麼向西就為負。注意:1.負數前面的「—」好不能省略,否則就變成正數了。
2.對於正數和負數,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帶「+」好的數是正數,帶「—」號的數是負數。例如:—a不一定是負數。
知識要點二:0的意義
我們在小學「0」僅表示「沒有」或「空位」。但是引入負數後,「0」具有了更加豐富的意義。比如「0」可以是正數、負數的分界線。
知識要點三:正數、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在實際中的應用
因為在實際生活中需要簡明地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義的量,這時我們規定一個標准,比標准多的為正數,比標准少的為負數。注意:題目中沒有指名哪個量用正數表示,哪個量用負數表示,習慣把「前進、上升、收入、零上、增加、超額、多」等具有相反意義的量作為負數。
1.
正數與負數是實際需要而產生的
正數和負數是根據實際需要而產生的,隨著知識面的拓寬,小學學過的自然數、分數和小數已不能滿足實際需要,比如一些具有相反意義的量,收入200元和支出100元,零上6℃和零下4℃等等。它們不但意義相反,而且表示一定的數量。怎麼表示它們呢?我們把一種意義規定為正的,把另一種和它意義相反的量規定為負的,這樣就產生了正數和負數。
2.
正數和負數的概念
(1)象5,
……這樣的數叫正數。

等都是正數。
在正數前面加上「-」(讀作負)號的數叫做負數。

等都是負數。
(2)零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它表示正數和負數的分界。
3.
有理數的有關概念
(1)整數和分數統稱為有理數。
注意:整數也可以看成分母為1的分數,但為了研究方便,本章中分數就是指不包括整數的分數。
(2)整數包括正整數、零、負整數。
(3)分數包括正分數和負分數。
4.
有理數分類
(1)按正數、負數和0的關系分類:
(2)按整數和分數的關系分類:
(1)有理數分為整數和分數.整數分為正整數、零、負整數;分數分為正分數和負分數.即:

⑺ 七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歸納知識點

七年級數學(下)期末復習知識點整理
5.1相交線

1、鄰補角與對頂角

兩直線相交所成的四個角中存在幾種不同關系的角,它們的概念及性質如下表:

圖形

頂點

邊的關系

大小關系



對頂角



∠1與∠2

有公共頂點

∠1的兩邊與∠2的兩邊互為反向延長線

對頂角相等

即∠1=∠2



鄰補角



∠3與∠4

有公共頂點

∠3與∠4有一條邊公共,另一邊互為反向延長線。

∠3+∠4=180°



注意點:⑴對頂角是成對出現的,對頂角是具有特殊位置關系的兩個角;

⑵如果∠α與∠β是對頂角,那麼一定有∠α=∠β;反之如果∠α=∠β,那麼∠α與∠β不一定是對頂角

⑶如果∠α與∠β互為鄰補角,則一定有∠α+∠β=180°;反之如果∠α+∠β=180°,則∠α與∠β不一定是鄰補角。

⑶兩直線相交形成的四個角中,每一個角的鄰補角有兩個,而對頂角只有一個。

2、垂線

⑴定義,當兩條直線相交所成的四個角中,有一個角是直角時,就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條直線叫做另一條直線的垂線,它們的交點叫做垂足。

符號語言記作:

如圖所示:AB⊥CD,垂足為O

⑵垂線性質1: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 (與平行公理相比較記)

⑶垂線性質2:連接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簡稱:垂線段最短。

3、垂線的畫法:

⑴過直線上一點畫已知直線的垂線;⑵過直線外一點畫已知直線的垂線。

注意:①畫一條線段或射線的垂線,就是畫它們所在直線的垂線;②過一點作線段的垂線,垂足可在線段上,也可以在線段的延長線上。

畫法:⑴一靠:用三角尺一條直角邊靠在已知直線上,⑵二移:移動三角尺使一點落在它的另一邊直角邊上,⑶三畫:沿著這條直角邊畫線,不要畫成給人的印象是線段的線。

⑻ 七年級下冊數學第1章重點知識總結

(一)運用公式法:
我們知道整式乘法與因式分解互為逆變形。如果把乘法公式反過來就是把多項式分解因式。於是有:
a2-b2=(a+b)(a-b)
a2+2ab+b2=(a+b)2
a2-2ab+b2=(a-b)2
如果把乘法公式反過來,就可以用來把某些多項式分解因式。這種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運用公式法。
(二)平方差公式
1.平方差公式
(1)式子: a2-b2=(a+b)(a-b)
(2)語言:兩個數的平方差,等於這兩個數的和與這兩個數的差的積。這個公式就是平方差公式。
(三)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時,各項如果有公因式應先提公因式,再進一步分解。
2.因式分解,必須進行到每一個多項式因式不能再分解為止。
(四)完全平方公式
(1)把乘法公式(a+b)2=a2+2ab+b2 和 (a-b)2=a2-2ab+b2反過來,就可以得到:
a2+2ab+b2 =(a+b)2
a2-2ab+b2 =(a-b)2
這就是說,兩個數的平方和,加上(或者減去)這兩個數的積的2倍,等於這兩個數的和(或者差)的平方。
把a2+2ab+b2和a2-2ab+b2這樣的式子叫完全平方式。
上面兩個公式叫完全平方公式。
(2)完全平方式的形式和特點
①項數:三項
②有兩項是兩個數的的平方和,這兩項的符號相同。
③有一項是這兩個數的積的兩倍。
(3)當多項式中有公因式時,應該先提出公因式,再用公式分解。
(4)完全平方公式中的a、b可表示單項式,也可以表示多項式。這里只要將多項式看成一個整體就可以了。
(5)分解因式,必須分解到每一個多項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為止。
(五)分組分解法
我們看多項式am+ an+ bm+ bn,這四項中沒有公因式,所以不能用提取公因式法,再看它又不能用公式法分解因式.
如果我們把它分成兩組(am+ an)和(bm+ bn),這兩組能分別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分別分解因式.
原式=(am +an)+(bm+ bn)
=a(m+ n)+b(m +n)
做到這一步不叫把多項式分解因式,因為它不符合因式分解的意義.但不難看出這兩項還有公因式(m+n),因此還能繼續分解,所以
原式=(am +an)+(bm+ bn)
=a(m+ n)+b(m+ n)
=(m +n)•(a +b).
這種利用分組來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分組分解法.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如果把一個多項式的項分組並提取公因式後它們的另一個因式正好相同,那麼這個多項式就可以用分組分解法來分解因式.
(六)提公因式法
1.在運用提取公因式法把一個多項式因式分解時,首先觀察多項式的結構特點,確定多項式的公因式.當多項式各項的公因式是一個多項式時,可以用設輔助元的方法把它轉化為單項式,也可以把這個多項式因式看作一個整體,直接提取公因式;當多項式各項的公因式是隱含的時候,要把多項式進行適當的變形,或改變符號,直到可確定多項式的公因式.
2. 運用公式x2 +(p+q)x+pq=(x+q)(x+p)進行因式分解要注意:
1.必須先將常數項分解成兩個因數的積,且這兩個因數的代數和等於
一次項的系數.
2.將常數項分解成滿足要求的兩個因數積的多次嘗試,一般步驟:
① 列出常數項分解成兩個因數的積各種可能情況;
②嘗試其中的哪兩個因數的和恰好等於一次項系數.
3.將原多項式分解成(x+q)(x+p)的形式.
(七)分式的乘除法
1.把一個分式的分子與分母的公因式約去,叫做分式的約分.
2.分式進行約分的目的是要把這個分式化為最簡分式.
3.如果分式的分子或分母是多項式,可先考慮把它分別分解因式,得到因式乘積形式,再約去分子與分母的公因式.如果分子或分母中的多項式不能分解因式,此時就不能把分子、分母中的某些項單獨約分.
4.分式約分中注意正確運用乘方的符號法則,如x-y=-(y-x),(x-y)2=(y-x)2,
(x-y)3=-(y-x)3.
5.分式的分子或分母帶符號的n次方,可按分式符號法則,變成整個分式的符號,然後再按-1的偶次方為正、奇次方為負來處理.當然,簡單的分式之分子分母可直接乘方.
6.注意混合運算中應先算括弧,再算乘方,然後乘除,最後算加減.
(八)分數的加減法
1.通分與約分雖都是針對分式而言,但卻是兩種相反的變形.約分是針對一個分式而言,而通分是針對多個分式而言;約分是把分式化簡,而通分是把分式化繁,從而把各分式的分母統一起來.
2.通分和約分都是依據分式的基本性質進行變形,其共同點是保持分式的值不變.
3.一般地,通分結果中,分母不展開而寫成連乘積的形式,分子則乘出來寫成多項式,為進一步運算作準備.
4.通分的依據:分式的基本性質.
5.通分的關鍵:確定幾個分式的公分母.
通常取各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冪的積作公分母,這樣的公分母叫做最簡公分母.
6.類比分數的通分得到分式的通分:
把幾個異分母的分式分別化成與原來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
7.同分母分式的加減法的法則是:同分母分式相加減,分母不變,把分子相加減。

同分母的分式加減運算,分母不變,把分子相加減,這就是把分式的運算轉化為整式運算。
8.異分母的分式加減法法則:異分母的分式相加減,先通分,變為同分母的分式,然後再加減.

9.同分母分式相加減,分母不變,只須將分子作加減運算,但注意每個分子是個整體,要適時添上括弧.
10.對於整式和分式之間的加減運算,則把整式看成一個整體,即看成是分母為1的分式,以便通分.
11.異分母分式的加減運算,首先觀察每個公式是否最簡分式,能約分的先約分,使分式簡化,然後再通分,這樣可使運算簡化.
12.作為最後結果,如果是分式則應該是最簡分式.
(九)含有字母系數的一元一次方程
1.含有字母系數的一元一次方程
引例:一數的a倍(a≠0)等於b,求這個數。用x表示這個數,根據題意,可得方程 ax=b(a≠0)
在這個方程中,x是未知數,a和b是用字母表示的已知數。對x來說,字母a是x的系數,b是常數項。這個方程就是一個含有字母系數的一元一次方程。
含有字母系數的方程的解法與以前學過的只含有數字系數的方程的解法相同,但必須特別注意: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去乘或除方程的兩邊,這個式子的值不能等於零。
為這個浪費了好多時間

⑼ 初一的數學的第一課在講什麼

一般直接講第一章,書本的內容因版本而異
ps:北師大版 第一單元整式運算;蘇科版第一章為:我們與數學同行;人教版好像改版了不過應該是實數

另外,有的老師第一節課不講課與學生互動因老師而異

⑽ 人教版初一數學第一課是什麼

第一章 豐富的圖形世界
1.生活中的立體圖形
2.展開與折疊
3.截一個集合體
4從不同方向看
2.生活中的平面圖形
第二章 有理數及其運算
1.數怎麼不夠用了
2.數軸
3.絕對值
4-6.有理數加法、減法、加減混合運算
7.水位的變化
8.有理數的乘法
9.有理數的除法
10有理數的乘方
11.有理數混合運算
12計算機的使用

希望能幫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