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涉及到數學的知識

涉及到數學的知識

發布時間: 2022-06-29 06:44:44

數學知識都有哪些

數學知識包羅萬象,上到天文地理,下至雞毛蒜皮都涉及數學知識,不過最基本的不外是幼兒園、小學所教內容:認識數字大小、加減乘除四則運算,最多加上分數、小數的知識,基本上就是日常都要用到的數學知識,熟練掌握運算以及所謂「應用題」的解決,再掌握一點關於面積、體積的計算更好。至於其他「數學知識」,即使頂尖數學家恐怕難以說清楚「數學」最終包括哪些內容,因為科學技術就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發展的過程。

Ⅱ 生活中涉及到數學知識有哪些

1、數學幾何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

數學已逐漸成為了設計與構圖的主要工具,其不但屬於建築設計的智力資源,還是降低技術差錯以及建設實驗的有效方式。

比例,以及和比例存在著緊密聯系的布局、均衡以及尺度等均屬於組成建築美感的重要因素。正確、和諧的尺度與比例則屬於體現建築結構的主要條件,特別是對黃金分割比例的應用能夠讓建築物所具備的美感達到極致。

2、數學統計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

統計工作、統計資料和統計科學。統計工作、統計資料、統計科學三者之間的關系是:統計工作的成果是統計資料,統計資料和統計科學的基礎是統計工作,統計科學既是統計工作經驗的理論概括,又是指導統計工作的原理、原則和方法。

3、數學不等式在購買中的應用

去水果店買蘋果,購買蘋果方式不一樣:每次花一樣的錢,不管蘋果的價格是怎樣的,只買這么多錢的蘋果;每次就買同樣重量的蘋果,也不管蘋果的價格怎樣。那麼,可能就有一個問題提出來了:在購買相同次數情況下,哪種方式的買蘋果的平均價格最少,這就涉及到不等式的應用。

4、數學概率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

它反映隨機事件出現的可能性(likelihood)大小。隨機事件是指在相同條件下,可能出現也可能不出現的事件。概率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如抽獎、體彩、工廠次品率等的估算。

例如,從一批有正品和次品的商品中,隨意抽取一件,「抽得的是正品」就是一個隨機事件。設對某一隨機現象進行了n次試驗與觀察,其中A事件出現了m次,即其出現的頻率為m/n。經過大量反復試驗,常有m/n越來越接近於某個確定的常數。

5、數學利率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

信用卡渠道在銀行規定的期限內歸還資金,一旦超過了規定期限,則就是根據時間的長短對利息進行收取。在對利息進行計算的過程中,就會運用到數學利率,若熟練的掌握這方面的知識,那麼就能夠通過數學利率來計算各大銀行信用卡在逾期利息方面的收費標准。

Ⅲ 關於數學的小知識(10個)

數學小知識

--------------------------------------------------------------------------------

數學符號的起源

數學除了記數以外,還需要一套數學符號來表示數和數、數和形的相互關系。數學符號的發明和使用比數字晚,但是數量多得多。現在常用的有200多個,初中數學書里就不下20多種。它們都有一段有趣的經歷。

例如加號曾經有好幾種,現在通用"+"號。

"+"號是由拉丁文"et"("和"的意思)演變而來的。十六世紀,義大利科學家塔塔里亞用義大利文"più"(加的意思)的第一個字母表示加,草為"μ"最後都變成了"+"號。

"-"號是從拉丁文"minus"("減"的意思)演變來的,簡寫m,再省略掉字母,就成了"-"了。

到了十五世紀,德國數學家魏德美正式確定:"+"用作加號,"-"用作減號。

乘號曾經用過十幾種,現在通用兩種。一個是"×",最早是英國數學家奧屈特1631年提出的;一個是"· ",最早是英國數學家赫銳奧特首創的。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認為:"×"號象拉丁字母"X",加以反對,而贊成用"· "號。他自己還提出用"п"表示相乘。可是這個符號現在應用到集合論中去了。

到了十八世紀,美國數學家歐德萊確定,把"×"作為乘號。他認為"×"是"+"斜起來寫,是另一種表示增加的符號。

"÷"最初作為減號,在歐洲大陸長期流行。直到1631年英國數學家奧屈特用":"表示除或比,另外有人用"-"(除線)表示除。後來瑞士數學家拉哈在他所著的《代數學》里,才根據群眾創造,正式將"÷"作為除號。

十六世紀法國數學家維葉特用"="表示兩個量的差別。可是英國牛津大學數學、修辭學教授列考爾德覺得:用兩條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線來表示兩數相等是最合適不過的了,於是等於符號"="就從1540年開始使用起來。

1591年,法國數學家韋達在菱中大量使用這個符號,才逐漸為人們接受。十七世紀德國萊布尼茨廣泛使用了"="號,他還在幾何學中用"∽"表示相似,用"≌"表示全等。

大於號"〉"和小於號"〈",是1631年英國著名代數學家赫銳奧特創用。至於≯""≮"、"≠"這三個符號的出現,是很晚很晚的事了。大括弧"{ }"和中括弧"[ ]"是代數創始人之一魏治德創造

Ⅳ 關於數學的知識有哪些

學習經濟學,要有數學知識的准備是:1、微積分(從極限的定義開始,一直到多重積分)。2、概率論(非連續的、連續的各種概率模型、各種密度函數、概率函數、貝葉斯先驗後驗等等)。3、數理統計(大數定律、中心極限定理、各種統計指標,期望、方差等等的推到和應用、統計模型等等)4、線性代數(行列式、矩陣、矩陣的應用)5、實變函數、泛函分析、隨機過程、博弈論,以及必要的例如C++/Matlab或其他編程工具的學習,此外,為了進行實證分析,R語言或者SPSS、SAS等統計分析程序最好也要掌握一門。

Ⅳ 生活中最常用的數學知識

一、數學的簡單美

日常生活中離不開數,我們無時無刻不在跟數字打交道,紛繁復雜的數是由非常簡單的十個數字構成,即0到9這10個數字,構築起一個無限真與美的王國。這簡直太神奇了。數學,就是一個人造的宇宙。

二、幾何圖形的對稱美

蜜蜂的蜂窩構造非常精巧、適用而且節省材料。蜂房由無數個大小相同的房孔組成,房孔都是正六角形,每個房孔都被其它房孔包圍,兩個房孔之間只隔著一堵蠟制的牆。令人驚訝的是,房孔的底既不是平的,也不是圓的,而是尖的。這個底是由三個完全相同的菱形組成。有人測量過菱形的角度,兩個鈍角都是109°28′而兩個銳角都是70°32′。令人叫絕的是,世界上所有蜜蜂的蜂窩都是按照這個統一的角度和模式建造的。

蜂房的結構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極大興趣。經過對蜂房的深入研究,科學家們驚奇地發現,相鄰的房孔共用一堵牆和一個孔底,非常節省建築材料;房孔是正六邊形,蜜蜂的身體基本上是圓柱形,蜂在房孔內既不會有多餘的空間又不感到擁擠。

蜂窩的結構給航天器設計師們很大啟示,他們在研製時,採用了蜂窩結構:先用金屬製造成蜂窩,然後再用兩塊金屬板把它夾起來就成了蜂窩結構。這種蜂窩結構強度很高,重量又很輕,還有益於隔音和隔熱。因此,現在的太空梭、人造衛星、宇宙飛船在內部大量採用蜂窩結構,衛星的外殼也幾乎全部是蜂窩結構。因此,這些航天器又統稱為「蜂窩式航天器」。蜜蜂建造的蜂窩都是正六邊形的。

另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幾何圖形的對稱美成了造型藝術、建築美學的基礎。雪花的對稱性就是大自然的傑作,它的形狀,也是正六角形。多美的結構啊,線條流暢、美麗大方而且牢固結實。晶體的平面對稱極為精巧,並由此內含著深刻的物理性質。在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活實際中,小到衣物裝飾、首飾、生活用品,大到房屋建築(比如屋頂、窗格、地面、雕梁、畫棟等),幾乎到處都有美麗的對稱圖形裝飾,古代皇宮中壁畫的邊飾、項光和藻井,都含有極為壯麗的對稱美。

現在,我們創建衛生城市、文明城市、宜居城市等等。街道兩旁門面房的門頭、樓房外的亮化設施,全部都是統一的矩形,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矩形既簡單又對稱,所以很美觀。

Ⅵ 有關數學的小知識

對於那些成績較差的小學生來說,學習小學數學都有很大的難度,其實小學數學屬於基礎類的知識比較多,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還是比較容易掌握的.在小學,是一個需要養成良好習慣的時期,注重培養孩子的習慣和學習能力是重要的一方面,那小學數學有哪些技巧?

由此可見小學數學的技巧就是多做練習題,掌握基本知識.另外就是心態,不能見考試就膽怯,調整心態很重要.所以大家可以遵循這些技巧,來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進入到數學的海洋中去.

Ⅶ 日常生活中的數學知識有哪些

日常生活中的數學知識有如下:

1、抽屜原理:

如果我們去參加一場婚禮,人數超過367人,那麼其中必然有生日相同的人(並非同年)。

這就是抽屜原理。

把m個東西任意分放進n個空抽屜里(m>n),那麼一定有一個抽屜中放進了至少2個東西。

由於一年最多有366天,因此在367人中至少有2人出生在同月同日。這相當於把367個東西放入366個抽屜,至少有2個東西在同一抽屜里。

運用到了數學的抽屜原理。

2、貓的面積:

冬天,貓睡覺時總是把身體抱成一個球形,是因為這樣身體散發的熱量最少。

在數學中,體積一定,表面積最小的物體是球體。

貓縮成一個球體,可以減小和外界接觸的面積,降低熱交換的速度,減少熱量損失的速度,節省能量,保持體溫。

運用到了數學的面積學。

3、四葉草叫「幸運草 」:

三葉草,學名苜蓿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只有三片小葉子,葉形呈心形狀,葉心較深色的部分亦是心形。

四葉草是由三葉草基因突變而產生的,它只佔其中的十萬分之一。也就說在十萬株苜蓿草中,你可能只會發現一株是『四葉草』,因為機率太小。因此「四葉草」是國際公認為幸運的象徵。

運用到了數學的概率學。

4、車輪都是圓的而不是其他形狀:

圓的中心叫圓心,圓上任何一點到圓心的距離都是相等的。把車輪做成圓形,車軸在圓心上,當車輪在地面滾動時,車軸離地面的距離,總是等於車輪半徑。

因此,車里坐的人,就能平穩地被車子拉著走。假如車輪變了形,不成圓形了,輪上高一塊低一塊,到軸的距離不相等了,車就不會再平穩。

運用到了數學的圓心知識。

5、風扇的葉片都是奇數:

這是因為奇數的葉片組合能比偶數的葉片組合帶來更多的性能優勢。

如果一旦葉片數量為偶數片設計,並形成對稱的排列方式的話,那麼不但使得風扇自身的平衡性難以調整,而且容易使風扇在高速轉時產生更多的共振,從而導致葉片無法長時間承受共振產生的疲勞,最終出現葉片斷裂等情況。

因此,軸流風扇的設計多為不對稱的奇數片葉片設計。

同樣的設計理念在日常使用的電風扇或螺旋槳直升飛機的設計中都有體現。如果風扇是三葉結構,葉片製作較寬且葉片根部較強,各個部位的密度的等需均勻;如果為五葉結構,葉片較窄一些,厚度、強度也相對較低。

運用到了數學的奇偶數概念。

Ⅷ 數學方面的知識

數學的起源和早期發展:
數學與其他科學分支一樣,是在一定的社會條件下,通過人類的社會實踐和生產活動發展起來的一種智力積累.其主要內容反映了現實世界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和結構.這可以從數學的起源得到印證.
古代非洲的尼羅河、西亞的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中南亞的印度河和恆河以及東亞的黃河和長江,是數學的發源地.這些地區的先民由於從事農業生產的需要,從控制洪水和灌溉,測量田地的面積、計算倉庫的容積、推算適合農業生產的歷法以及相關的財富計算、產品交換等等長期實踐活動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並逐漸形成了相應的技術知識和有關的數學知識.
數學符號的起源
數學除了記數以外,還需要一套數學符號來表示數和數、數和形的相互關系.數學符號的發明和使用比數字晚,但是數量多得多.現在常用的有200多個,初中數學書里就不下20多種.它們都有一段有趣的經歷.
例如加號曾經有好幾種,現在通用"+"號.
"+"號是由拉丁文"et"("和"的意思)演變而來的.十六世紀,義大利科學家塔塔里亞用義大利文"più"(加的意思)的第一個字母表示加,草為"μ"最後都變成了"+"號.
"-"號是從拉丁文"minus"("減"的意思)演變來的,簡寫m,再省略掉字母,就成了"-"了.
到了十五世紀,德國數學家魏德美正式確定:"+"用作加號,"-"用作減號.
乘號曾經用過十幾種,現在通用兩種.一個是"×",最早是英國數學家奧屈特1631年提出的;一個是"· ",最早是英國數學家赫銳奧特首創的.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認為:"×"號象拉丁字母"X",加以反對,而贊成用"· "號.他自己還提出用"п"表示相乘.可是這個符號現在應用到集合論中去了.
到了十八世紀,美國數學家歐德萊確定,把"×"作為乘號.他認為"×"是"+"斜起來寫,是另一種表示增加的符號.
"÷"最初作為減號,在歐洲大陸長期流行.直到1631年英國數學家奧屈特用":"表示除或比,另外有人用"-"(除線)表示除.後來瑞士數學家拉哈在他所著的《代數學》里,才根據群眾創造,正式將"÷"作為除號.
十六世紀法國數學家維葉特用"="表示兩個量的差別.可是英國牛津大學數學、修辭學教授列考爾德覺得:用兩條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線來表示兩數相等是最合適不過的了,於是等於符號"="就從1540年開始使用起來.
1591年,法國數學家韋達在菱中大量使用這個符號,才逐漸為人們接受.十七世紀德國萊布尼茨廣泛使用了"="號,他還在幾何學中用"∽"表示相似,用"≌"表示全等.
大於號"〉"和小於號"〈",是1631年英國著名代數學家赫銳奧特創用.至於≯""≮"、"≠"這三個符號的出現,是很晚很晚的事了.大括弧"{ }"和中括弧"[ ]"是代數創始人之一魏治德創造的.

Ⅸ 數學有哪些知識

加減乘除,小數分數,單位換算,太多了

Ⅹ 有關數學的小知識(50字到250字)。

必背定義、定理公式
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公式
S=
a×h÷2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公式
S=
a×a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公式
S=
a×b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公式
S=
a×h
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公式
S=(a+b)h÷2
內角和:三角形的內角和=180度。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公式:V=abh
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公式:V=abh
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公式:V=aaa
圓的周長=直徑×π
公式:L=πd=2πr
圓的面積=半徑×半徑×π
公式:S=πr2
圓柱的表(側)面積:圓柱的表(側)面積等於底面的周長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表面積等於底面的周長乘高再加上兩頭的圓的面積。公式:S=ch+2s=ch+2πr2
圓柱的體積:圓柱的體積等於底面積乘高。公式:V=Sh
圓錐的體積=1/3底面×積高。公式:V=1/3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