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舉辦傳染病知識講座
擴展閱讀
廣西仔歌詞有哪些 2025-01-24 09:39:00

舉辦傳染病知識講座

發布時間: 2022-06-29 04:42:11

『壹』 傳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

法律分析:為增強學校傳染病預防與控制意識,提高師生防病能力,保障師生身體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及其實施辦法,結合我校的實際,特製定我校傳染病防控制度。

1.學校應普及衛生知識,利用黑板報、櫥窗等各種形式做好預防傳染性疾病的宣傳,正確認識,做好防範。

2.定期召開班主任、教師會議,聘請專家進行相關知識講座,舉行有關預防傳染病的知識培訓。教會師生防病知識,培養良好的個人健康生活習慣。

3.加強日常預防疾病管理的教育與指導:

(1)保持工作、學習、生活環境通風換氣,教學應每天開窗通風不少於2-3次。盡量不要組織師生到人群集中的地方去活動。

(2)注意個人衛生,經常用肥皂和流動水洗手,特別在打噴嚏、咳嗽和清潔鼻子後要洗手。不要共用茶具、餐具。

(3)注意增減衣物和均衡營養,加強戶外鍛煉,保證足夠休息,增強體質。

(4)學生若出現發熱、咳嗽、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狀馬上告訴老師或家長、及時就醫;教師發現上述症狀應及時就醫。

4.除了身體方面預防傳染病,在心理上也要加強教育,樂觀面對疫情,積極配合疫情工作的開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第二條 國家對傳染病防治實行預防為主的方針,防治結合、分類管理、依靠科學、依靠群眾。

『貳』 呼吸道傳染病健康知識講座

春季常見傳染病預防知識
冬春交替之際天氣忽冷忽熱,人體免疫系統不能及時適應氣候變化,加之病毒、細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較冬季更加活躍,就容易患病;隨著春天到來,人們的外出活動開始增加,此時四處飛揚的花粉,很可能引起對花粉有過敏體質的人致病。頻繁的外界接觸容易使病原在狹小空間里相互傳播,春季是傳染病的高發季節,許多傳染病同時又能引起其他較危重的並發症。學校這種人員比較密集、相對比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現更是比較容易傳播,會對廣大師生的工作學習帶來較大的影響,因此我們有必要對春季常見的傳染病及其預防措施有所了解。下面簡單介紹幾種常見病症的症狀和防治措施。
一、春季常見傳染病: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其發病率占傳染病之首位。隨著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全球范圍的爆發,我國現流感也逐步呈現出以甲型H1N1流感病毒為主導流感病毒,這也必將成為未來流感預防的重點。
2、流腦(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簡稱流腦,它是由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性較強。流腦發病初期類似感冒,流鼻涕、咳嗽、頭痛、發熱等。病菌進入腦脊液後,頭痛加劇,嗜睡、頸部強直、有噴射樣嘔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狀。
3、水痘
水痘是傳染性很強的疾病,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臨床表現是中低等發熱,很快成批出現紅色斑丘疹,迅速發展為清亮的卵園形的小水皰,24小時後水皰變渾濁,易破潰。接受正規治療後,如果沒有並發感染,一般7-10天可治癒。
4、流行性腮腺炎
俗稱「乍腮」,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傳染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癒。多見於兒童及青少年,預後良好,病後有持久的免疫力。
5、風疹
風疹是一種由風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春季是風疹的高發季節。開始一般僅有低熱及很輕的感冒症狀。多在發病後1到2天出現皮疹,出疹迅速由面部開始發展到全身只需要1天的時間,發熱即出疹,熱退疹也退,這些是風疹的特點。枕後、耳後、頸部淋巴結腫大,也是本病常見的體征。風疹無需要特殊治療,診斷明確後,在家觀察,做好皮膚、口腔的清潔護理,給以易消化富有營養的流食或半流食,注意安靜休息。
6、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潛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癒。典型的臨床症狀可概括為「三、三、三」,即前驅期3天:出疹前3天出現38度左右的中等度發熱,伴有咳嗽、流涕、流淚、畏光,口腔頰粘膜出現灰白色小點(這是特點);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體溫升高達40度左右,紅色斑丘疹從頭而始漸及軀干、上肢、下肢;恢復期3天:出疹3-4天後,體溫逐漸恢復正常,皮疹開始消退,皮膚留有糖麩狀脫屑及棕色色素沉著。麻疹是通過呼吸道飛沫途徑傳播,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患病後可獲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發病者極少見。未患過麻疹又未接種過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個月~5歲幼兒發傳染源是指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病原體在傳染源的呼吸道、消化道、血液或其他組織中生存、繁殖,並且能夠通過傳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或生物媒介(如蚊、蠅、虱等),直接或間接地傳播給健康人。
當在講話、咳嗽、打噴嚏時,通過唾液飛沫、空氣飛沫將病菌傳播給他人。
(2)灰塵傳播:患者的痰液、鼻涕里都含有大量病菌,由於平時不注意衛生,隨地吐痰、擰鼻涕。
(3)直接接觸傳播:手是傳染病菌最直接的途徑。在傳染病流行期間,患者手上都沾有大量病菌。他們所接觸的物品表面都留下大量病菌。
3、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是指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例如,未出過麻疹的人,就是麻疹的易感人群。二、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
傳染病能夠在人群中流行,必須同時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這三個基本環節,缺少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傳染病就流行不起來。
1、傳染源
傳染源是指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病原體在傳染源的呼吸道、消化道、血液或其他組織中生存、繁殖,並且能夠通過傳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或生物媒介(如蚊、蠅、虱等),直接或間接地傳播給健康人。
2、傳播途徑
傳播途徑是指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病原體傳播的主要途徑有:
(1)飛沫傳播:
三、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
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也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1、控制傳染源
不少傳染病在開始發病以前就已經具有了傳染性,當發病初期表現出傳染病症狀的時候,傳染性最強。因此,對傳染病人要盡可能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治療、早隔離,防止傳染病蔓延。患傳染病的動物也是傳染源,也要及時地處理。這是預防傳染病的一項重要措施。
2、切斷傳播途徑
切斷傳播途徑的方法,主要是講究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消滅傳播疾病的媒介生物,進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等等,可以使病原體喪失感染健康人的機會。
3、保護易感者
在傳染病流行期間應該注意保護易感者,不要讓易感者與傳染源接觸,並且進行預防接種,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對易感者本人來說,應該積極參加體育運動,鍛煉身體,增強抗病能力。
四、預防傳染病的10大注意點
1、開窗行動:隨著氣溫的逐步升高,要注意保持室內溫度的相對恆定。早晨要注意開窗換氣,吐故納新,經常保持室內衛生清潔、空氣新鮮。
2、增減行動:春天的氣溫變化較大,同時,人體抵抗力也處於低下的狀態。因此,一定要隨著氣溫的變化,隨時增減衣服,預防感冒的發生。
3、鍛煉行動:堅持每天半小到1小時有氧運動。
4、洗手行動:飯前便後、外出歸來要立即用流動水和肥皂洗手。最好每天用清水洗眼睛、鼻腔兩次以上,保征眼和鼻的衛生。
5、飲食行動:要合理膳食,增加營養,要多飲水,攝入足夠的維生素,宜多食些富含優質蛋白、糖類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棗、蜂蜜和新鮮蔬菜、水果等。不食、不加工不清潔的食物,拒絕生吃各種海產品和肉食,及吃帶皮水果,不喝生水。
6、規律行動:要保持正常的生活規律,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過度勞累,處事不要過激,應做到心胸開闊,心平氣和,情緒樂觀,以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
7、就診行動:一旦發現自己或周圍人出現發燒、四肢酸痛、咳嗽、流鼻涕、打噴嚏、全身出現皮疹或皮膚黏膜出現淤斑、劇烈頭痛、頻繁嘔吐等症狀時,要立即到醫院就診。
8、保護行動:在傳染病的高發季節要做好自我保護。到醫院看病時,接觸傳染病病人時盡量戴口罩;年老體弱者、孩子、孕婦要盡量少去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如商場、電影院等;實踐證明,接種疫苗是預防相應傳染病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

『叄』 春季疾病知識講座觀後感

關於預防春季傳染病講座的觀後感
小二班 朱朔言家長
周一參加了幼兒園舉行的關於預防兒童春季傳染病的講座,令我受益匪淺!
春季是傳染病多發的季節,我身邊的很多家長最近都在抱怨,小孩一到這個季節就特別容易感冒咳嗽,而且經常反反復復,難以痊癒。這個講座舉辦的真是很及時,當我們這些家長正在為如何預防傳染病而發愁時,楊浦區婦幼醫院的醫生的講座解答了我們的困惑。
通過這個講座,我們對一些春季常見的傳染病有了更全面的認識,比如:流感、腮腺炎、水痘和手足口病等。關於它們的傳播源、傳播途徑、症狀和預防,醫生在講座中都進行了詳細的介紹。除了這些理論知識外,醫生還跟我們分享了一些自己的寶貴經驗。比如,平時在家裡可以加熱食醋進行消毒,這樣又環保又有效;還有換季的時候要把衣物都放在陽光底下暴曬,以免塵蟎引起過敏症狀;剛有咳嗽鼻涕的時候連著幾天服用板藍根和泡騰片,這樣可以有效減輕症狀等等。這些都很實用,每位家長在家都可以試一下。
聽完這個講座,我了解到要想預防傳染病,最有效和直接的方法就是盡量不要接觸傳染源,並且要增強體質。不要去擁擠的室內場所,發現有小朋友生病了要隔離,這樣就能有效切斷傳染源。而關於增強體質,就要多喝水,多吃蔬菜,注意個人衛生,加強室外運動,做好預防接種。
其實只要對疾病有了充分的認識,就可以有效地預防它的發病和傳染,即使生病了也能更好地治療和照料。孩子的健康成長是每位家長最大的心願,從這個講座中我學到了很多,非常感謝學校舉辦這樣的講座!

『肆』 作為大學生如何配合學校做好傳染病的預防宣傳工作

郭欣指出:「防控秋冬季傳染病,首先要保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在防控疫情期間,學生、家長、老師等人群的健康素養都得到了很大提升。除佩戴好口罩、外出時做好手衛生外,我們還提倡飯前、便前便後都要洗手,咳嗽、打噴嚏時要用上臂或紙巾、毛巾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噴嚏後要洗手,盡量避免觸摸眼睛、口鼻等。

其次要保持環境清潔和通風。在空氣良好的情況下,家庭也需要保持通風,每天至少通風一次,每次不少於30分鍾,盡量減少到密集場所活動。如出現呼吸道感染症狀,應居家休息、及早就醫。

再次是在上下學途中,學生盡量做到家庭學校『兩點一線』,避免不必要外出,最好採取步行、自行車、私家車等方式上下學。乘坐公共交通或校車時,既應注意個人防護,也要注意與他人保持合理間距,途中避免用手觸摸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物品。

最後是師生要注意一日三餐的規律性進食,主食、蔬果和禽肉蛋保持3∶2∶1的比例。同時,要根據溫度適時增減衣物,注意保暖、加強鍛煉。剛開學時,學生還需要一個適應過程,所以更要合理安排作息,這些方式可增強體質和機體免疫力。」

(4)舉辦傳染病知識講座擴展閱讀:

在秋冬季節,除要防控疫情外,常見的傳染病不止流感,還有例如猩紅熱、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傳染病,這些呼吸道傳染病在防控方法上有一些類似。另外,如諾如等其他感染性腹瀉,也是秋冬季節需防控的傳染病。

學校由於人群密集,出現這些傳染病的機會較高,防控傳染病是維持正常教學秩序、保障廣大師生健康的必要,對全社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控,是重要的一部分。

『伍』 小學生春季傳染病防控及飲食飲水知識講座,快,現在就要

春季冷暖空氣交匯,天氣多變忽冷忽熱,適宜多種病原微生物孳生繁殖。呼吸道的抵抗力降低,加之外出踏青旅遊的人員增多,若不注意保養,很容易患上傳染病。每年春天,各大醫院的呼吸道和腸道傳染病門診往往人滿為患,有人因此把春季戲稱為「多病之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月報告全國發生病毒性肝炎99984例,其中死亡74例;麻疹9501,死亡6例;痢疾10198例,死亡3例;流行性腦脊髓膜炎217例,死亡8例;傷寒783例,流行性乙型腦炎1例,霍亂1例。為此,傳染病專家提醒人們,春季是多種傳染性疾病的好發季節,大家要增強自我防範意識,既不要盲目恐慌,又不能掉以輕心,要注意採取積極預防、綜合控制的措施,御病原於身體之外。

呼吸道傳染病主要有四種

解放軍302醫院雜病科主任、主任醫師趙敏介紹,春季容易流行的呼吸道傳染病主要有4種:

麻疹:原本是由病毒引起的小兒常見傳染病,是一種發熱伴出疹性的疾病,但因兒童普遍接種過麻疹疫苗,因此目前成人麻疹病例較多。此病在發熱同時伴有呼吸道的其他症狀,如咳嗽、流涕、打噴嚏、眼睛發紅且分泌物增多等,在發熱的第4天左右,從耳後、發根處出疹,隨後波及到全身。麻疹本身並不可怕,但此病可以合並肺炎、喉炎、腦炎和心功能不全等並發症,如發生在小兒身上可危及生命。成人麻疹的症狀比較嚴重,但預後較好,並發症相對較少。

腮腺炎:俗稱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全身多種腺體的疾病,臨床上可見腮腺炎、頜下腺炎、睾丸炎以及胰腺炎等。腮腺炎患者和健康帶毒者是該病傳染源,病毒通過空氣飛沫侵入健康人體的口腔、鼻腔黏膜後大量繁殖,然後進入血液,經血液循環到達腮腺使腮腺產生病變;另一途徑是病毒經腮腺管口直接侵犯腮腺而發病。因此,呼入含有腮腺炎病毒的空氣飛沫或接觸了流腮患者最近使用過的食物、餐具、玩具等均可染病。流腮患者的突出表現就是發熱和耳下腫痛。該病以兒童和青少年多見,但對流腮缺乏抵抗力的成人也可染病。由於腮腺炎病毒能夠通過飛沫經呼吸道傳播,如防護不當可造成局部流行,尤其是人群聚集的地方,如幼兒園、學校、軍營等。此病發病時除發熱外,還伴有局部腺體的腫脹與疼痛,小兒還可合並腦膜炎,成人多發生胰腺炎和睾丸炎。

流腦:是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簡稱,此病是由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經呼吸道傳播的一種化膿性腦膜炎。傳染源為病人或帶菌者,患病人群以15歲以下青少年和兒童居多,6個月至2歲小孩患病率最高。腦膜炎雙球菌常隱藏於患者和帶菌者鼻咽分泌物中,主要通過咳嗽、噴嚏、說話等產生的飛沫傳播,進入人體呼吸道引起感染。這種病原菌目前已知至少有A、B、C、D等13個血清群。在我國,90%以上的流腦病例是由A群腦膜炎球菌引起的。流腦一般2~3月份為高發季節,可出現地方性流行,經常有散發病例的出現。流腦的潛伏期是1~10天,一般為2~3天。該病一般表現為突然高熱、劇烈頭痛、頻繁嘔吐、精神不振、頸項強直,重者可出現昏迷、抽搐,如不及時搶救可危及生命。

風疹:是由風疹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空氣飛沫傳播是主要傳播途徑,日常的密切接觸也可傳染。患者通過咳嗽、說話、打噴嚏等方式將帶有病毒的飛沫排入空氣中,當抵抗力低下的人吸入了帶有病毒的空氣,就可能被感染。另外,風疹患者糞便及尿中排除的病毒可污染食具、衣物、用品等發生接觸感染。潛伏期一般為14天~21天,平均18天。其主要表現是在發病前1~2天內可有低熱、頭疼、厭食、倦怠、咽痛、咳嗽、噴嚏等上呼吸道症狀。通常在發熱的第一天或第二天出現皮疹,一天內皮疹從面部開始,按軀干、四肢的順序迅速遍及全身,但手掌、足底大多沒有皮疹。

腸道傳染病不容小覷

該院感染科副主任醫師姜天俊介紹,春季容易流行的腸道傳染病主要有6種:

細菌性痢疾:這是天氣轉暖時由痢疾桿菌引起的常見病、多發病,大多是進食不潔食品後感染痢疾桿菌所致。病菌隨病人或帶菌者糞便排出,易感者通過污染的手、生活接觸、被污染食物或水源,或借蒼蠅等方式傳播。主要表現為發熱、腹痛、腹瀉,大便下墜感,可伴隨惡心、嘔吐、口乾、渾身無力等表現。

食物中毒:春季來臨,氣溫逐漸回升,細菌易繁殖,外出旅遊的流動人口大量增加,餐飲業超負荷運行,給疾病的傳播造成可乘之機,人群吃進了被細菌或細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均可發病。潛伏期短,一般為數小時至2天,最短為1小時。主要表現為畏寒、發熱(低熱或高熱)、惡心、嘔吐、腹痛、腹瀉(水樣便、黏液便、膿血便或血水樣便),嚴重者可引起脫水、血壓下降、酸中毒,甚至休克。病情的輕重與攝入的細菌數量以及人體防禦功能等因素有關,故同餐人群可集體發病。

霍亂:是一種由霍亂弧菌引起的烈性腸道傳染病,進食含有霍亂弧菌的不潔飲食後感染發病。病情發展迅速,如不及時救治,可死於多器官衰竭,且傳播快,可大規模流行。我國《傳染病防治法》將其列為兩種甲類傳染病之一。本病的傳染源是病人和帶菌者,經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觸和蒼蠅等途徑傳播,人群普遍易感。潛伏期為3小時至7天,主要表現為嚴重的腹瀉和嘔吐,吐瀉物可以表現為米泔水樣,一般無腹痛、無發熱,嚴重者可發生失水性休克、皮膚干皺、口渴唇乾。

急性腸炎:「拉肚子」在生活中極為常見。急性腸炎就是「拉肚子」中最常見的疾病。一旦人們暴飲暴食,進食腐敗、污染的食物,經常發生的就是急性腸炎。多由細菌及病毒等微生物感染所致,其表現主要為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發熱等,嚴重者可致脫水、電解質紊亂、休克等。

傷寒:進食含有傷寒桿菌的不潔食物後發病。潛伏期10天左右,其長短與感染菌量有關,食物型暴發流行可短至48小時,而水源性暴發流行時間可長達30天。主要表現為持續發熱、皮疹、精神抑鬱等。傳染源為病人及帶菌者。病人從潛伏期開始可從糞便排菌,從病程第1周末開始從尿排菌,故整個病程中均有傳染性,尤以病程的2~4周內傳染性最大。傷寒桿菌隨病人或帶菌者的糞、尿排出後,通過污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觸和蒼蠅、蟑螂等媒介而傳播。

甲型肝炎:進食含有甲型肝炎病毒的食品1月左右後發病,病毒感染者為主要傳染源,他們從糞便中排出的大量病毒會污染水源、食物及周圍環境,正常人群一旦接觸這些污染物,就可能導致發病。潛伏期大約為半個月到一個月時間。多數病人起病時類似感冒或胃病,有發熱、怕冷、疲乏無力、不思飲食、惡心、嘔吐、厭油等現象。一般患者幾日後會退燒,但尿色漸深,出現眼黃、皮膚黃疸,肝區疼痛等,此時肝功異常(轉氨酶高達幾百、甚至幾千單位,膽紅素明顯升高)、肝脾腫大。
根據以上傳染病的防控
1.加強個人防護。多鍛煉身體,加強營養,多喝白開水。對以發病的兒童要加強防護和隔離。可勸其回家養病。
2.注意室內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在辦公室、家居、公共場所要隨時通風,尤其在學校或醫院發現有感冒病人時更應使空氣流通,防止大面積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