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幼兒園中班有關秋天社會課有哪些
教學目標1、知識:能用較連貫的語言清楚地表達秋天的一些主要特徵,進一步加深對秋天的認識。
2、技能:大膽布局畫面,合理運用色彩反映秋天的美。
3、情感:會將感受的秋天的特徵、秋天的美反映在繪畫作品中。
教學重點教學難點重點:幼兒能用較連貫的語言清楚地表達秋天的一些主要特徵。
難點:幼兒會根據自己的想法合理運用色彩反映秋天的美。
教學准備1、物質准備: 紙、筆、油畫棒、反映秋天的圖片。
2、經驗准備:幼兒已在散步等日常活動中觀察過園內、園外的秋景。
三.展示作品,相互學習。
引起幼兒談論「我知道的秋天」。
(1)出示圖片,引導幼兒欣賞美景。
師提問:圖上畫的是什麼?你覺得 哪裡好看?
(2)提問引發思索秋天是什麼樣的?
師提問:這些畫都是畫家們心中的秋天,你們心中的秋天是什麼樣子的。
(3)請幼兒大膽地「秋天我知道的秋天」老師引導幼兒從秋天的顏色、果實、植物的變化談起。
(1)提問:如果請你來畫秋天,你會畫些什麼?
(2)請幼兒講述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1)展示自己的作品。
(2)介紹自己的作品,評價和互相學習。
幼兒:秋天幼兒:秋天的顏色好看幼兒:菊花 銀杏樹通過對前面秋天的雨;秋天的樹林等的學習幼兒對於秋天的理解很好了。教師可以通過幼兒的觀看請幼兒自己來發現秋天的不同,可以讓幼兒成為生活學習的小主人。
幼兒繪畫時教師可以在一旁觀看,但不需過多干涉幼兒獨特的想法。
B. 幼兒園社會領域包括哪些內容
幼兒園社會領域課程的內容主要涉及以下方面的知識:
1.社會學的知識:如社會機構、社會角色、人際關系,社區、社會變遷,民族、社會制度等。
2.倫理學的知識:如基本的倫理關系,社會倫理道德、規范等。
3.地理學的知識:如行政區劃、國家、世界等。
4.經濟學的知識:如商品、貨幣,價格、買賣,勞動與利益等。
5.文化學的知識:如風俗習慣、民間文化、藝術樣式等。
6.心理學的知識:如對自我的認識、對他人的認識、各種態度及情感、人的行為等。
7.歷史學的知識:如人類生活的演進,民族、國家的發展,社區的發展等。
除了以上幾個學科的知識外,幼兒園社會領域課程還涉及不少其它學科的知識,在此不一一羅列。這些學科的知識是以一種變化了的方式進入幼兒園社會領域課程中的。
所謂變化了的方式,是指這些學科中最粗淺、最基本的知識是幼兒園社會領域課程內容選擇的重點,並且這些知識是以一種綜合的、與現實生活經驗相結合的方式出現在社會領域課程之中的,它們的學術性、學科性及理論性已基本隱去,形成一種科學性和啟蒙性相結合的體系。
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幼兒園社會領域課程內容選擇的基本范圍除了相關的學科外,還有廣泛的社會生活。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以一定的方式與幼兒發生相互作用,它們對幼兒情感——社會性具有很大的影響,因此,社會生活當然地成了社會教育內容的重要源泉。
C. 幼兒園中班社會課件:《火災怎麼辦》
大班社會《著火了,怎麼辦》
大班的社會活動
常青藤幼兒園何佩紅
目標:
1、 了解基本的消防知識,學習火災中簡單的自救方法。
2、 樹立防火意識,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
准備:圖片、投影儀、電視、紅布、濕毛巾與幼兒相同,玩具一個。安全出口一個。
活動流程:
一、 出示容易發生危險的圖片引出問題。。
教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幾幅圖片,請大家觀察圖片上小朋友在干什麼?這樣做會發生什麼情況?
1、 教師出示投影儀展示圖片,讓幼兒自己說。
2、 教師挑選幾幅介紹。
教師小結:小朋友不能玩火、玩蠟燭、這些行為都是容易發生火災。現在馬上要到清明節了,請小朋友提醒家長,在清明節上墳點蠟燭、燃燒紙錢,在離開之前一定要撲滅火苗,防止發生森林大火。
二、 小實驗「蠟燭滅了」。
教師提問:「當點燃的蠟燭用杯子蓋住,會發生什麼情況?」
教師實驗幼兒觀察後回答。
教師小結:當火剛剛燒起來,可以用破衣服去撲滅,也可以用沙、浸水的棉被蓋住,隔絕空氣滅火。
三、 如果發生火災,沒有辦法撲滅,你該怎麼保護自己?
幼兒根據經驗講述,火災發生後的幾種處理辦法。根據幼兒講述出示相關圖片。
1、 :火災發生後不要慌張,火警;報告失火的詳細,在得到消防隊的明確回答後,才可以掛。
教師和幼兒學習的,教師做接話員。要求幼兒說清楚自己的所處位置。
2、 逃生方法。
除了,還需要做什麼?(不要乘坐電梯、升降機、迅速找到安全出口,離開火場。)
3、 怎麼離開火場?
(1) 用濕毛巾、濕布掩住口鼻,彎腰摸牆撤離。
(2) 樓層著火,當人在二樓,應該一個個跟著走,不可擁擠下樓。
(3) 關掉煤氣或切斷電源。防止發生更大的。
(4) 打開窗戶,可以用鮮艷的顏色布條呼叫,尋求幫助。
(5) 如果火已經燒到身上,應該就地打滾,跳到水中,或者用厚重的衣物壓滅火苗,不能奔跑。
(6) 教師小結:當火災發生之後,小朋友千萬不要慌張,要保護好自己,迅速找到安全出口離開,在的時候要說清楚自己的所處位置,在得到消防隊的明確回答後,才可以掛下。
四、 防火演習。
情景:突然警報拉響。教師表現慌張,說:「小朋友不好了,幼兒園的失火,火災發生了,我們趕快撤離現場。」提醒
幼兒不必慌張,就地找到可以幫助我們離開的用品。教師和幼兒用濕毛巾、濕布掩住口鼻,彎腰摸牆撤離。
D. 幼兒園社會常識有哪些
「走路回家」
孩子剛剛入園,離開家人一整天,見到家人會有「撒嬌」的表現。家長在接孩子時,可以給予孩子溫暖的擁抱,但仍然要注意堅持讓孩子自己走路回家。一方面,這一年齡段的孩子完全能夠做到自己走路回家;另一方面,堅持讓孩子自己走回家,也是給孩子一種他已經長大了的心理暗示,這有利於孩子心理的成熟。
要
「保持平靜」
孩子入園是家庭的一件大事。孩子剛入幼兒園時有種種不太適應的表現,這是正常的,其實孩子對幼兒園生活的不適應往往受環境和成人態度的影響。建議家長朋友接孩子回家後,要盡量保持家中往日平靜的氛圍,不要過分渲染對孩子入園問題的關注,以免造成孩子緊張的情緒。家長平和的態度是孩子很快適應幼兒園生活的良好外部環境。
要
「分享快樂」
孩子來到陌生的環境,會有些心理壓力,給孩子減輕壓力最好的辦法是緩解孩子緊張的心理。孩子回家後,家長要有意識引導孩子回憶幼兒園一天的快樂。例如,你認識哪個小夥伴了?老師帶你們做哪些好玩的游戲了?……成人以平靜並略帶羨慕的態度與孩子分享快樂,有利於孩子建立良好的情緒體驗,盡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要
「主動溝通」
為了幫助孩子盡快適應新環境,家長要主動與孩子溝通。聊一聊幼兒一天的生活,談一談他結識的新朋友,給孩子講他喜歡聽的故事,陪孩子玩好玩的游戲……這些都是十分必要的。
要
「積極配合"
幼兒園生活與家庭生活有許多不同之處,家長要主動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游戲及學習情況,進一步了解幼兒園對孩子的要求,積極主動配合幼兒園。對孩子堅持與幼兒園保持「一致」、「一貫」的要求是十分必要的。
E.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以及反思有哪些
社會體驗《特殊功能的車》
一、教學活動內容的生成與依據:
孩子在咿呀學語的期間便對汽車產生濃厚興趣和特殊的感情,汽車能發聲,能行駛,能將人或物從一個地方送到另一個地方,幼兒每天都能看見各種不同的汽車。他們愛觀察車輛,特別是中班的幼兒已能辨認出一些常見的汽車,而且喜歡把各種汽車玩具拆拆再裝裝。於是,我就設計了這節「關於特殊功能車」的教學活動。讓幼兒在自己喜歡的環境中學習、復習、鞏固對各種車輛的了解。還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活動過程中認識各種汽車的名稱和用途,增強了幼兒的社會性常識,揭開了幼兒的在生活對各種車的好奇與困惑!
一、 活動目標
1. 通過活動使幼兒對於汽車的結構、種類有簡單的了解。
2. 學習一些簡單的交通安全行為。
3. 知道這些多功能的車與人們之間的密不可分的生活關系。
4. 簡單了解緊急的用途
5. 激發幼兒表述的願望,能大膽的正確的表述自己的見解。
二、 重點與難點
重點:幼兒可以積極主動的去觀察各類汽車,並且了解每種車的特殊功能和用途,(如消防車是用於滅火的,郵政車,是用於運送信件的), 認真比較各種特殊車之間的外型與功能的不同(如消防車是紅紅的,有梯子,而救護車卻是白色的,等)
說明:由於幼兒生活經驗貧乏,有些車型的特點不是很明確,有的時候也很難分辯出各種車的真正用途,以致於在生活中感到好奇和困惑。因此,應對各種車的外形和結構有所感知!
難點:幼兒可以用完整,明了的語言,說出各種車的特殊用途,並能說出在人們日常生活中遇到什麼事情,要用什麼樣的車!(如。在發生火災的時候,我們需要用到消防車 等)
說明:幼兒年幼無知,語言不流暢,只有時常糾正,改變幼兒的說話說「後半句」的習慣,才會真正的讓幼兒說出完整,明了的句子,積極的講解才會引起幼兒的重視並能主動地響應,真正地「導之以行」在日常生活中時常用完整話語的引入才會真正的使幼兒用恰當的詞語說出心裡所想,所感。
三、材料准備
1. 教學掛圖《各種車型的圖片》
2. 提供若干場景的圖片如:「受傷現場」和「路邊花草枯萎」。
3. 收集各種車輛的模型,及玩具
4. 各種車輛的卡片
5. 緊急的圖片及紅綠燈的圖片
6. 各種特殊功能車的聲音錄音磁帶、錄音機
四、 活動設計思路
一、布展與認知
1. 看教學掛圖及車模型
認識這些特殊功能的車輛;如:灑水車、消防車,救護車、垃圾車、吊車、等,老師在把車模型拿出來與幼兒分享,老師進行提問,讓孩子們說一說老師手中拿的是什麼車,並且說出這輛車的用途
2.猜謎語
教師和小朋友們玩「猜謎」的游戲。
教師用語言引入:「小朋友們都很聰明,能認識各種各樣的車。現在老師要換個方式考考你們,那就是我們來玩一個猜謎的游戲好不好?那規則就是,請你 聽清楚老師出的題目,然後 回答這是什麼車?明白了嗎?那好,現在請聽題咯。」
--下雨車,下雨車,邊下雨來邊唱。請問這是什麼車?(灑水車)
--大嘴車,大嘴車,邊吃垃圾邊開車。請問這是什麼車?(垃圾車)
--蓋樓時運重物,長長手臂真神氣。(吊車)
--失火,救人都要它來幫忙。(消防車)
--抓壞人的時候,就會開著它出來。(警車)
--可以救人的車子。(救護車、警車、消防車。)
--信件信件用啥運。 (郵政車)
--拿槍保護它,銀行門口經常停。 (運鈔車)
3.交流
讓幼兒說一說你還看見過哪種車?談一談車在人們的生活中的作用?
教師傾聽,適當的介入幼兒談話,引導幼兒說出完整的語言(如:我見過公交車,公交車是給人帶來方便的交通工具)
4.觀察比較
--出示消防車、警車、救護車圖片
讓幼兒觀察這些車的構造,有什麼地方是一樣的?哪些地方又是不一樣的?
小結:這些車都有圓圓的車輪。消防車和警車的叫聲不一樣,消防車是紅色的,上面有水箱、管子和梯子,專門用來救火的。 警車上白色的,專門用來抓壞人的。救護車上有紅十字。
觀察這些車的車輪,有些車的車輪數也是不一樣的,有的車子有兩個,四個車輪或六個車輪等。
提示幼兒:中班幼兒仍然保留著直覺行為性思維的特點,對自己行為的計劃性、預見性較差。因此,生活中的交通安全事故時 有發生。據此 對幼兒進行自我安全保護方面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拿出安全知識圖片讓他們在看看、講講、議議中初步懂得自我保護的重要性。了解哪些是危險動作,怎樣做才是安全行為,通 過一些生動有趣的講解,讓幼兒學習一些簡單地自我保護的方法, 逐步建立起新的安全文明的行為方式。
5.互動
老師在黑板上出示各種場景的圖片,幼兒手中哪著各種車的卡片,讓幼兒想一想,(如,有人受傷了需要什麼樣的車,發生火 災了,需要用到什麼樣的車)讓幼兒到前面來自己粘貼,這樣互動游戲可以提高自我參與學習的樂趣,並能鞏固加深幼兒對特 殊功能的車理解
五、活動流程
通過圖片,認知車的外形及名稱--通過謎語,了解特殊車的功能--通過交流,使幼兒可以用完整簡單的語言說出車的特殊 功能--通過觀察比較感知各種車的外型不同--通過互動游戲,鞏固加深了幼兒對各種車特殊功能的理解
六,活動延伸
1.聽各種車的聲音
讓幼兒仔細聽,辨別出幾種不同的汽車(有消防車、救護車、
警車和卡車等)
說明:經常聽一些聲音,會讓孩子們的注意力有所提高,激發孩子們愛探索的精神
2.緊急及紅路燈
教師用話語引入:有一些特殊的碼,他們是很有用的,你們知道嗎?
幼兒回答
出示 的圖片讓幼兒說說,這些都是什麼?在什麼情況下?老師在適當的時候加以糾正引導
出示紅綠燈圖片 讓幼兒說說在過馬路的時候遇到紅燈時怎麼辦,綠燈怎麼辦,黃燈怎麼辦?
學習兒:紅燈停,綠燈行,黃燈請你等一等
說明:教給這些緊急和交通安全知識,是讓幼兒們可以學會一些簡單的自我保護常識
七,活動結束
聽音樂,小朋友們模仿開汽車的動作。
教師:小司機們,我們出發吧!
這是我的教案,是中班的,如果你改改,應該好用,加油···
F.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路上有塊大石頭》
目的要求1、樂意參加玩石頭的活動,體驗玩石頭的樂趣。
2、能通過找、看、摸、聞等方式感知石頭的基本特性。
准備各種各樣(大小不一、顏色不一、形狀不一、品種不一)的石頭若干、石頭圖片、照片
活動一 常識:《石頭》
活動過程:一、導入活動:
一、猜石頭。
通過猜猜的游戲,激發興趣二、找石頭。
通過找石頭的游戲,了解石頭在哪裡,石頭有很多品種和造型,生活中很多地方用到石頭。
1、游戲一:從很多圖畫中找出有石頭的圖片。
討論:石頭是什麼樣的?在哪裡?
2、游戲二:請幼兒從圖片中找出石頭變成的東西。(如:石頭橋、石凳子等等)三、玩石頭。
通過玩石頭游戲,充分的體驗石頭的特性1、引導幼兒看看、聞聞、摸摸、敲敲石頭,感知石頭的特性(硬、冷、光滑、粗糙、有花紋等)。
2、給石頭取名字,鼓勵幼兒圍繞石頭的特性取名。
3、用石頭鋪路。引導幼兒用石頭鋪一條小路,並在石頭路上走一走,進一步感知。石頭的特性。
四、活動延伸。
G. 幼兒園社會領域包括哪些內容
幼兒園社會領域課程的內容主要涉及以下方面的知識:
1.社會學的知識:如社會機構、社會角色、人際關系,社區、社會變遷,民族、社會制度等。
2.倫理學的知識:如基本的倫理關系,社會倫理道德、規范等。
3.地理學的知識:如行政區劃、國家、世界等。
4.經濟學的知識:如商品、貨幣,價格、買賣,勞動與利益等。
5.文化學的知識:如風俗習慣、民間文化、藝術樣式等。
6.心理學的知識:如對自我的認識、對他人的認識、各種態度及情感、人的行為等。
7.歷史學的知識:如人類生活的演進,民族、國家的發展,社區的發展等。
H. 兒童社會安全知識\一些素材
近年來,學校事故頻頻發生,意外傷害己成為影響兒童健康成長的第一殺手,這不能不引起社會和廣大教育工作者的焦慮和關注。
所謂學校事故,一般是指入校兒童在學校期間和兒童在校集體活動而處於學校管理范圍內,所發生的人身傷害事故。它主要是兒童在學校中發生的人身傷害,也包括雖不在校內,但屬於學校組織的活動(如春遊、秋遊、節假日的慶祝活動等)中發生的人身傷害。學校事故發生的范圍、種類是及其復雜的,有的與兒童設備、設施有關有的與教職工的保育、教育有關。
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兒童游戲時受傷。
這種情況一般都是意外事故引起的,即便教師在現場,兒童的傷害也是不可避免的。兒童在活動中很難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有效的控制,兒童活動時不小心絆倒,相互之間的碰撞以及其他的傷害都是不可避免的。但教師如沒有盡自己職業「謹慎」的義務,就很難證明自己是沒有過錯的。
2、因教學設施原因引起。
如攀登架等大型的活動器具年久失修,存在著安全的隱患,一旦發生事故,學校必須承擔相應的責任。學校如未及時更換已經陳舊老化的器械,形成事故隱患,而教師又未盡注意義務,就很容易發生事故。此外,學校校舍中樓房佔大多數,兒童在教室、樓道、走廊內的安全,兒童上下樓梯的安全,也是學校容易出事故的地方。
3、接送和門衛制度不完善。
首先從值班老師的角度看有很多因素可以影響值班老師在接送時的准確性和責任標准,
如:疾病,身體狀況,心情等等,值班老師可能因為某些情況(病假,事假)而不能上課,則可能會由另一個不熟悉這個班的老師替課,那麼兒童的安全性降到很低。其次接送人也存在很多客觀的誤差和漏洞:譬如當兒童的接送人比較多的情況下,會增加值班老師的確認難度;當兒童的接送人因為某些原因(病假,事假,更換保姆等)而經常更換(或增加或刪除)接送人,同樣會增加值班老師的確認難度(尤其是由保姆接送兒童的案例)。另外,接送制度不完善還有可能造成兒童走失。兒童走失說明學校管理的失誤,教師未盡看管之職,所以兒童離校必須經過教師的同意,或者兒童家長的允許方可。而門衛制度的不完善可能導致不法人員侵入,造成嚴重後果。
4、學校組織校外活動引發的事故。外出活動,如果組織不夠嚴密,教師思想上麻痹大意,偶發事件將會不期而遇。
5、兒童自身原因所致。
由於兒童處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身體各種機能水平較低,在發生的事故中,很多因為身體的狀況而產生的,如摔傷頭、磕掉牙、骨折、墜落、溺水、車禍等。瑞典和日本的有關研究表明:兒童面對迎面而來的汽車常常不知道躲閃,過馬路只注意一個方向的車輛而不顧另外一個方向,對汽車車速的快慢缺乏正確的判斷力,誤認為噪音小的汽車沒有危險,等等。由此可見出兒童是容易出現問題的一個群體。此外,兒童安全知識存在空白區,缺乏一定的防範能力。兒童意外事故發生率的高低與學校、家庭的教育方式有密切的關系。在應試教育影響下,成人只重視對孩子的
「知識
」教育,認為孩子只要學習好,其他方面的知識學不學都無所謂。據有關調查發現,在低齡兒童中有近一半的孩子沒有一定的安全意識,有一成多的孩子安全意識極其薄弱,對生活中可能出現的危險缺少應有的防範識,不知道躲避風險。
6、監護人防範意識薄弱,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識。
許多家長安全意識薄弱(相對而言,教師較好),根本想不到孩子會發生意外。兒童意外傷害的發生大多是因為家長、教師和其他監護人缺乏防止兒童意外傷害的意識和知識。例如,1999年6月,北京一名5歲半的兒童下午從學校回家後,在家裡哭鬧,家長為了哄他,逗他開心,將一粒日本豆塞進他嘴裡,結果日本豆誤入氣管,家長迅速將孩子送往附近的醫院,但孩子因窒息已死亡。又如,1998年6月的一天中午,某學校一年級的小朋友等待著吃午飯,保育員將剛燒好的飯菜從食堂拿到教室,隨手將盛滿熱湯的鋁桶放在教室進門處,桶上沒有加蓋,兩位老師給小朋友們分飯菜時,在湯桶邊與小朋友一起排隊領飯菜的某某突然被身後的小朋友碰撞了一下,跌進滾燙的湯桶里,造成深度燙傷。類似的悲劇不勝枚舉,這說明家長、教師的安全意識淡薄,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識。
正是由於兒童事故的原因復雜,在責任判斷的准確度上矛盾很大,所以出現了兒童事故後,就學校、兒童家長之間各應承擔哪些責任存在困擾。
首先,從實際情況來看,雖然有些事故是由於老師的責任心不強或是老師事先沒有考慮周全造成的,但更多的是防不勝防的意外事故。例如:上體育課時,盡管老師讓孩子們把鞋帶系好,衣服穿整齊,並注意安全,但偶爾仍會有個別小朋友在活動中出現摔傷、碰傷等事故。許多老師都有類似的體會:「最怕帶孩子去效遊了,走在稍滑的路面上或是小土坡上,無論老師怎樣提醒,但有時還是會有小朋友摔倒,不小心就會被小樹枝、小石頭刮破臉皮或身體。
」因此老師常說在效游、上體育課或參加劇烈活動時,真恨不得多長出十隻眼睛、十隻手來照看孩子們。
所以對於學校事故的責任界定必須有一個公平和公正的法律底線,不能以主觀的感覺來判斷。然而,目前雖然很多學校對事故發生後要求學校承擔不盡合理的法律責任感到困惑、不公,但在處理此類事件時則常常抱著息事寧人的心態,盡量滿足家長的索賠要求,在學校能夠負擔的前提下,往往以
「私了」的方式解決糾紛。其結果不僅不利於雙方法律責任的劃分,而且往往損害了學校的合法權益。究其原因,主要是當事人不了解相關的法律規定,缺乏法律意識,更不會自覺運用法律手段處理有關糾紛。
作為學校,應該以法律為准繩,熟悉必要的法律知識,譬如《教育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學校管理條例》;《學校工作規程》;《民法通則》等,制定合理的安全工作規章制度,明確教師安全職責、監護措施,戶外活動組織安全制度,家長接送孩子安全須知等等。以提高教師、家長安全責任意識。如果學校違反了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則認定學校有過錯,反之則認為學校沒有過錯。
其次,監護人應樹立安全第一的意識,加強安全方面的知識學習,為兒童創設安全、良好的生活環境。兒童意外傷害多發生於家長、教師和其他監護人麻痹大意的情況下,因此兒童的監護人應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意識,加強有關知識的學習,重視對兒童的保護,時刻把兒童的安危放在心上。特別是家長,對生命的態度以及生存安全意識直接影響孩子能力的形成,另外,社會大環境的文明程度高低,社會道德規范、法紀意識的強弱也是孩子安全自護意識形成的因素。這就要求家長要切實轉變教育觀念,提高自身素質,形成良好的生存安全意識,自覺遵守社會道德法規,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避免教育過程中孩子的知行脫節現象。為此,學校可以通過培訓會、座談會、觀摩典型活動參與主題活動等形式轉變家長教育觀念,實現家校共育目標,引導家長積極參與課題實驗。通過家長學校理論培訓,提升了家長生命意識與生存價值水平。家校實現教育資源共享、雙向溝通渠道暢通,從而為兒童生存自護教育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第三,結合兒童的學習生活進行安全教育,提高兒童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1)開展特色情景摸擬活動:「陽台上的故事」、「冬天的故事 」、「陌生人的故事
」、「超市裡走失了」等等,讓孩子們去體驗、了解初步的安全知識,懂得求救方法;觀摩「消防中隊」活動更是讓孩子們身臨其境學習防、救火災的安全知識,將消防知識從娃娃抓起落到了實處;參觀「骨傷科醫院
」孩子們感知了病人的痛苦,對生命的歡樂和痛苦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情心、愛心的情感得以培養,從而能懂得生命、尊重生命。
(2)讓兒童自己參與安全管理,讓兒童在自我服務、自我管理、監督中受益非淺,既維護了秩序,保證了安全,又鍛煉了能力,培養了品質。為他們提供交流、交往的機會和環境,滿足他們的成就感,充分體驗生命的意義。在實踐中感知、操作、領悟、建構生存安全能力。比如師生共建安全規則:
「出教室的安全規則」、 「遠足活動安全規則」、
「玩大型玩具的安全規則」均可以是孩子們自己制定的並配有他們設計的標識。這樣,孩子在享有充分尊重與自由時也面臨困難與挑戰,他們堅強、勇敢、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也因此而逐漸形成。
第四、外出活動注意義務。《未成年人保護法》第12條規定,學校組織兒童集會,文化娛樂、社會實踐等集體活動,要防止發生人身安全事故。按民法原理而言,這也是由於當事人的先行行為所產生的義務。組織外出活動的時候,一定要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進行。組織者要配備足夠的教師,出發、集合、分散活動都事先要有計劃,確定好詳細的活動方案,確定具體的責任人。
第五,了解兒童健康狀況,調查兒童的身體狀況,建立兒童健康檢查制度和兒童健康檔案,以防事故的發生。同時,教師要根據兒童的身體狀況安排具體的教育教學活動,加強兒童的體能訓練,提高其自我保護能力。在實際生活中可以看到,平時很少跑動的孩子相對來講容易受傷,那些活潑好動的孩子奔跑蹦跳靈活,鑽爬攀登熟練,反應敏捷,相對來講磕碰就少一些。為此,學校、家庭應給兒童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合理地組織有一定強度和密度的體育活動,另外對體質特殊或有疾病的兒童給予適當的照顧。
第六,定期檢查教育活動場所、安全設施,提供安全衛生的學習環境。《教育法》第26條、第73條,《未成年人保護法》第16條、第52條明確規定,學校建築物和其他設施要符合標准,保證兒童在校內的人身安全,如果明知校舍或其他設施有危險而不採取措施,造成人員中大傷亡的,將依法追究直接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教育法》第44條,《未年人保護法》第32條都要求學校給兒童提供安全的體育活動設施和衛生的校校環境。學校要保證兒童的飲水、飲食衛生,防止食物中毒,預防各種疾病在校內傳播、流行。教師發現學校的教學設施存在安全的隱患時,要及時匯報,讓兒童遠離危險設施,避免兒童在危險的條件下活動。
以上所述,是本人對於學校安全事故的一些粗淺體會,實際上學校安全事故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本文希望作為引玉之磚,得到大家的批評指正。